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童話教學的自主性

小學童話教學的自主性

發布時間:2021-01-27 05:21:55

㈠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自主性

媽媽都想要保護好孩子免受任何傷害,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們更需要媽媽的放手,讓他們獨立去探索和成長。

不要強迫孩子
父母不能低估孩子的能力,但也不能強迫孩子做他能力未達到的事。
我們想讓孩子嘗試新的東西,變得更獨立自主。可是如果他們還沒有準備好,我們就去強迫。這可能會事與願違,讓孩子感到挫折和失敗,而不敢進行新的嘗試,他們就會更加依賴我們。
可以先讓孩子選些簡單的任務來做,比如說收拾玩具、鋪床,或者把書放進書包里等等。
讓孩子更有參與感
想讓孩子更獨立自主,可以讓他們參與做一些家務,比如擺放餐具,給植物澆水等。
讓孩子參與做家務,會讓他意識到自己的參與和貢獻是很重要的,這會讓孩子在不同的角色里成長。
給獨立訓練設置固定時間
固定的日程安排會幫助孩子成長,在學習獨立時也不例外。每天可以固定一個時間段來讓孩子嘗試新的技能,比如說疊紙巾,擦桌子等。
當孩子做好後,父母一定要及時贊揚孩子,但是要贊揚孩子為了完成任務做的嘗試和努力,而不是贊揚結果,這會讓孩子更願意嘗試。
讓孩子來做決定
根據孩子的能力情況,你可以逐漸嘗試讓孩子做一些決定,這樣孩子就知道他的想法是被重視的。比如,你可以讓孩子決定是要吃蘋果還是香蕉?出門時是要穿紅色還是藍色的鞋子?
准許孩子做決定會讓他們對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更會鼓勵他們願意獨立思考。
給孩子適時的支持
讓孩子獨立並不意味著不管孩子,當孩子需要幫助時一定要及時幫助他。比如孩子受傷了,或者孩子感到害怕,提供幫助並不會阻礙他變得獨立。
孩子在感到安全、平靜的時候,會去嘗試更加獨立。讓孩子感到舒適,給孩子關心,這些不是鼓勵獨立性的敵人,恰恰是走向獨立的最好支持。
當然,支持孩子也並不意味著當孩子感到沮喪時馬上沖進去把事情變得完美,而是要去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
不再使用寶寶語
人們接受到什麼樣的語言對待,就會決定他是什麼樣的生活狀況。孩子也是這樣。
所以,不要再用寶寶的呀呀學語和他們說話了,用正常成人之間的語言來進行表達。比如說,不要問「要不要喝水水」,而是問「你喝水嗎?」。
尋求孩子的幫助
大多數時候孩子都要依賴父母。佳禾早教師建議,你也可以請孩子幫你。
比如拿個東西,或者研究一個玩具怎麼運轉的,你可以說,「我不知道怎麼做這個。你有沒有主意?」 或者簡單的說「你可以幫我嗎?」,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重要,他們也會為此而驕傲,這會增強他們的自信,讓他們更願意獨立自主~

㈡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性

隨著人們來對教育工作的源重視度越來越高,對於我國傳統的教學課堂中,學生習慣於聆聽教師的講授與安排,在學習中完全屬於被動狀態。從小學開始就逐漸喪失了對於學習的興趣,特別是語文這類記憶型知識較多的課程學習,學生只是機械地輸入,而未曾真正深入理解知識內容。教育改革所強調的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需要被重視。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從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入手,讓學生由被動轉變為主動,真正做自己學習的主人,這樣的學習才能算是有意義的學習,才能夠實現教育改革所要求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本文將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以其打造出更加高效的小學語文學習課堂。

㈢ 如何搞好小學童話教學

「孩子們的思想感情,最突出的一點是幻想,幻想貫穿著整個童年的生活。」童話體裁課文發生以情節完整曲折,形象生動鮮明。幻想豐富奇特、誇張強烈動人語言簡潔活潑,表現手法多樣的特點,深愛廣大少年兒童的喜愛。它能讓孩子們在理想世界裡暢游,這正好順應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愛幻想的天性,為兒童打開了一扇通向幻想王國的大門。但是現今我們很多教師教學童話時習慣於深入文本,習慣於微言大義。他們往往抓住一兩句話大做文章,意圖讓學生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好多深刻的內涵。這樣的教學童話,是完全違背作者的寫作意圖的,一節課下來學生學得興致全無,教學效果也甚微。所以提高童話教學實效性是發展中低段學生閱讀能力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在教學中建議採用「聽、讀、演」教學模式,以便更大地適合小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讓小學生真正地走進童話,感受童話中的真善美,提高學習童話課文的實效性。 一、以聽激趣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亦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我們所教的對象是一群活潑可愛,天真無瑕的孩子,他們的理性思維尚未發育成熟,但他們的感性思維豐富,他們愛唱、愛跳、愛動、愛表現。他們喜歡富有神奇色彩的童話故事,孩子們總喜歡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快樂,希望自己也能擁有童話故事中白馬王子的英勇,白雪公主般的美麗,魔鏡的魔力,聖誕老人的智慧和法力。要牢牢地吸引著少年兒童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在教學童話課文過程中,我們要把激發學生對童話的興趣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 激起學生的興趣可採用聽故事的形式。一次班會上偶然發現學生對聽看故事饒有興趣,於是我決定在講授《巨人的花園》前先錄制好《聰明的小裁縫》課件給學生講這個故事。有精彩圖片與課前的充分准備,孩子都聽得津津有味的。故事的結局是兇狠的巨人自食惡果。這時我發問:孩子們,如果當初巨人知錯了,他以後的日子會如何呢?今天老師也跟大家一起讀一讀另一個巨人的故事,於是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課題,同時勾起孩子氣的好奇和興趣,課堂就在孩子們濃郁的興趣中展開了。緊接著我讓孩子們在音樂的襯托中聽聽課文,在聽之前要求孩子們要認真聽,聽完說說:你聽懂了什麼呢?你覺得巨人是怎樣的一個人?通過師生的交流學生便能大致了解課文內容。音樂的襯托下,加上之前故事的精彩,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以讀燃情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童話故事曲折有趣,語言淺近、生動、簡練、質朴。對於發展兒童的語言,是有著積極作用的。尤其是中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生動有趣的童話寓言,在朗讀教學中,不妨像電視動畫片里的配音演員那樣,把語言的音調作一些有趣的誇張,學生會興趣盎然。不要怕模仿不像,只要燃起學生讀書的熱情,想讀書的激情,把握好字里行間的感情就行了。我們可以運用了富有變化的朗讀形式,引領學生入情入境,朗讀水平自然而然就可得到很快的提高。提高朗讀的實效,要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努力: (一)充滿童趣地讀 《小蝌蚪找媽媽》一課中「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腦袋,灰黑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這一段對小蝌蚪群體嬌態的描述,迎合著兒童對小蝌蚪新奇、好玩的情趣。朗讀時要語音親切豐厚,語氣新奇諧趣。具體地說,「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三個短語的朗讀速度要逐個加快。這樣,不僅可以使兒童聽者對小蝌蚪有一個完整系統的形象,還可以使他們感受到小蝌蚪嫵媚多姿、新奇有意思。自然地沉浸到喜聞樂聽的情趣之中去。 (二)分角色地讀 童話故事可以有很多種讀法,其中分角色朗讀是童話教學的重要方法。分角色朗讀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內容的情境,還可以使同學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童話中所蘊涵的意義。如在學習《去年的樹》可以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學生分別讀出所扮鳥兒、樹根、門先生、小姑娘等角色的恰當語氣,並在讀之前適當提示:鳥兒在尋找大樹時的急切、失望以及尋找到「大樹」時和即將離開時悲傷的語氣;「樹根」、「門先生」、「小姑娘」要讀出難過和同情的語氣。使學生在這樣的反復朗讀中,結合課文具體語言環境,提高朗讀能力,增強語感,理解課文內容,並能感受到鳥兒對朋友最真摯的感情。又如《黃鸝和山雀》課文中小黃鸝對老黃鸝所說的話例:「媽媽,給我吃,給我吃!」,讀音要細而高,以形象小黃鸝的小;讀的速度要快,以形象小黃鸝急切要食的神態。對於小黃鸝與山雀所說的話:「山雀阿姨,您怎麼吃樹皮呀?」要用細而高的語音讀,以表現小黃鸝幼稚、短見、多奇的特點。對於老黃鸝所說的話:「這是卷葉蟲。這種害蟲真狡猾。它吐出比,把嫩葉捲起來,自己躲在裡面吃葉肉。」和山雀所說的:「孩子,你們不知道。這不是樹皮,是梨椿象。它們專門偷吃果汗,壞透了!」讀音要低而混厚,速度要慢一點兒,以形象「長輩人」坦誠穩重,識多見廣,和聲善氣。這種靈活恰當的語音變換,可以使文章中角色的個性明朗,給兒童的感受真切、新奇、深刻,使之越聽越愛聽。

㈣ 如何突出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文體特點

創設童話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慾望
小學生的思維特徵具有具體性和形象性的特點,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童話教學的時候,首先創設出能夠吸引小學生的具體情境,這樣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創設童話情境時,一方面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另一方面要考慮到課文內容,做到所創設的情境成為小學生已有的水平和要達到的水平之間的聯結。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童話所表達的內容,掌握文本中的語言文字信息,拓展他們的想像空間。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對於活躍班級氣氛,加強課堂中的互動交流都具有積極影響。比如在《井底之蛙》一文的教學中,青蛙和小鳥的一段對話,讓青蛙認識到了自己見識之少,明白了世界還有很多奇妙的事情。同時讓學生對自己的很多想法進行反思,讓他們思考自己的一些言行是否有不當之處,並且對這個世界產生進一步的認識。

㈤ 小學童話 教學的 審美教育有哪些創新途徑

一、童話教學的意義
陳伯吹在《作家與兒童文學》里說過:「童話這兩個美麗的字眼,
[1]標志著一個具有誘人魅力的世界。」童話是兒童的天使。它以其生動
的故事情節、誇張的想像、豐富的語言吸引著孩子們,孩子們在童話里收獲著純真,憧憬著幻想,升華著情感。兒童時代是幻想的時代,小學心理學研究認為,低年級學生產生意義(包括思想、意向、情感、需要等)的主要心理結構是想像。童話愛憎強烈,是非分明,促人醒目,催人奮進。童話深受兒童喜愛,是小學語文課程的一個重要教學內容。
(一)童話教學可以加強學生的朗讀與復述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童話通過語言來表現鮮明的人物形象、生動的故事情節、深刻的情感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童話的語言淺近、口語化,但並不等於平庸、蒼白,而是經過藝術提煉的,既通俗明白、曉暢而又有藝術的美感。童話的語言具有幽默性和模糊性,兒童對童話的理解會因為自身的生活經歷和想像力的不同而變得非常豐富。語言可以給兒童想像的空間,使兒童在感受語言美的同時,發展兒童的想像力和思維力。作者在上《小草之歌》這篇童話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朗讀與復述課文,學生都非常感興趣。所以教師應該利用童話作為載體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童話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能力
俄國小說家邦達列夫說:「一個人打開一本書,就是在仔細觀察第二生活。就像在鏡子深處,尋找自己的主角,尋找著自己思考的答案,不由自主會把別人的命運、別人的勇敢精神與個人的性格特點相比較,感到
[2]遺憾、懷疑、懊惱,他會哭、會笑、會同情和參與。」小學生在作文中
常常寫套話、大人話,根本沒有寫出自己的心裡話。文章貴在求真,童話為孩子找到心靈的棲息所——一個兒童的真實情感世界,為學生感受和體驗豐富多彩的情感提供了機會。學生在學習童話時培養的想像力對寫作文又有促進作用,因為豐富的想像力會卓有成效地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活躍思維。在吉首市光明小學教學時,作者發現平時喜歡閱讀童話故事的學生寫出的作文生動、形象,而缺乏閱讀的學生寫出的作文呆板、簡單。

㈥ 小學童話教學的審美教育有哪些創新

一、童話教學的意義
陳伯吹在《作家與兒童文學》里說過:「童話這兩個美麗的字眼,
[1]標志著一個具有誘人魅力的世界。」童話是兒童的天使。它以其生動
的故事情節、誇張的想像、豐富的語言吸引著孩子們,孩子們在童話里收獲著純真,憧憬著幻想,升華著情感。兒童時代是幻想的時代,小學心理學研究認為,低年級學生產生意義(包括思想、意向、情感、需要等)的主要心理結構是想像。童話愛憎強烈,是非分明,促人醒目,催人奮進。童話深受兒童喜愛,是小學語文課程的一個重要教學內容。
(一)童話教學可以加強學生的朗讀與復述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童話通過語言來表現鮮明的人物形象、生動的故事情節、深刻的情感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童話的語言淺近、口語化,但並不等於平庸、蒼白,而是經過藝術提煉的,既通俗明白、曉暢而又有藝術的美感。童話的語言具有幽默性和模糊性,兒童對童話的理解會因為自身的生活經歷和想像力的不同而變得非常豐富。語言可以給兒童想像的空間,使兒童在感受語言美的同時,發展兒童的想像力和思維力。作者在上《小草之歌》這篇童話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朗讀與復述課文,學生都非常感興趣。所以教師應該利用童話作為載體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童話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能力
俄國小說家邦達列夫說:「一個人打開一本書,就是在仔細觀察第二生活。就像在鏡子深處,尋找自己的主角,尋找著自己思考的答案,不由自主會把別人的命運、別人的勇敢精神與個人的性格特點相比較,感到
[2]遺憾、懷疑、懊惱,他會哭、會笑、會同情和參與。」小學生在作文中
常常寫套話、大人話,根本沒有寫出自己的心裡話。文章貴在求真,童話為孩子找到心靈的棲息所——一個兒童的真實情感世界,為學生感受和體驗豐富多彩的情感提供了機會。學生在學習童話時培養的想像力對寫作文又有促進作用,因為豐富的想像力會卓有成效地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活躍思維。在吉首市光明小學教學時,作者發現平時喜歡閱讀童話故事的學生寫出的作文生動、形象,而缺乏閱讀的學生寫出的作文呆板、簡單。
(三)童話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
童話是以一種兒童可以接受的方式描繪了世界上一切情感:愛與恨、
[3]情和仇、喜和悲、樂與苦、敬與畏等等。兒童在欣賞和感悟童話時獲
得的情感體驗豐富來自他們的生活體驗,這些體驗的獲得,對兒童的個性發展和社會性也是很有好處的。兒童在閱讀童話的過程中,會進入光怪陸離的童話幻境,體驗現實生活中未曾體驗的過程,同時還可以從童話作家獨具特色的審美個性、粗獷的美、幽默的美、抒情的美以及喜劇美、悲劇美??兒童在閱讀童話的過程中會使心靈日漸豐富,審美品位不斷提高。
(四)童話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沒有想像力就沒有創造、創新精神。兒童因為認知能力和知識經驗的不足,很難對一些千奇百怪的現象作出科學的解釋,要解開這些疑團,兒童惟有藉助想像去解讀童話。在對丑小鴨的遐想中,在對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幻想中,在對動物生活的嚮往中,都是兒童的想像在活動。童話把現實中復雜的問題單純化、深奧的問題淺顯化、嚴肅的問題輕松化。童話作品能把小讀者帶入一個神奇而誘人的世界,引導他們去嚮往、去思考、去奮斗。生動的形象,精闢的比喻,自由飛翔的幻想,可以幫助他們了解本來比較艱深的思想道理,培養他們的想像力。
二、小學教材中童話的特徵 [4]
(一)情節完整曲折,形象生動鮮明
我們看,《牛郎織女》的故事,從小牛郎說到大牛郎,再說到他與織女的相遇、給合、生兒育女,最後天各一方。這些情節既完整清楚,又曲折動人,而且形象鮮明,一讀不忘。《神筆馬良》的故事,說的是窮孩子馬良,憑著頑強刻苦的精神,得到了一支神筆。他拿著這支筆,幫助貧苦大眾,智斗財主、皇帝,使人讀後無不稱快。這篇童話的情節生動,馬良的形象鮮明,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二)幻想豐富奇特,誇張強烈動人
幻想是一種創造想像而不是再造想像。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我們腦中就會浮現出「小女孩手抓一把火柴,被活活凍死」的畫面。而文中小女孩四次擦火柴出現的幻想就是創造想像。作者根據小女孩身邊燃盡的火柴梗,展開了豐富而又合理的想像。小女孩的幻想充滿著溫暖、食物、歡樂和愛撫,最後跟著奶奶「飛到了沒有寒冷,沒有飢餓,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童話離不開幻想、幻想離不開誇張。在《皇帝的新裝》里,安徒生用誇張的手法描寫了一位赤裸裸的皇帝和那些虛偽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有這么愚昧的人,但我們相信這個故事,就是因為現實中就有這種騙子,利用一些人的虛偽、愚昧,導演了一幕幕謊誕的劇目。所以這種幻想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具有象意義。
(三)語言簡潔活潑,表現手法多樣
兒童文學作品,在語言上有著特殊的要求,而童話這種特定的體裁,又有其獨具的特點。從語言風格上來講,童話的語言要求簡潔、活潑、准確、樸素。從語言的表達效果上來講,童話多用似人、對照、反復等表現方法。普希金的《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中,、金魚、漁夫和貪婪兇殘的老太婆構成鮮明的對比,一些情節、景物的反復敘述,形成了有節奏的反復。這樣的語言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又使情節曲折有趣。
三、小學階段童話教學存在的問題
童話深受兒童喜愛,也是小學中低年級語文課程的一個重要內容。現在小學語文教學雖然意識到了童話的重要性,但在很多時候由於沒有去
全力理解兒童,沒有從兒童的特點和需要出發。因此,在童話教學當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受語文工具觀的影響,將童話教學作為語文知識技能訓練的手段
有學者按課文的類型及不同類型的功能各種方式,將課文分為「定篇」、「例文」、「樣本」和「用件」四種類型。「定篇」用以學習經典的豐厚內涵,「例文」用以學習其生動顯現的關於詩文和詩文讀寫的知識,「樣本」用以學習其閱讀過程中形成的讀寫「方法」,「用件」則主要指「語文知識文」、「引起問題文」和「提供資料文」等。可見,不可能在所有的童話課文教學中都進行「語言與文字的訓練」,達到「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的目的。因此,要正確處理好童話教學中工具性與藝術性的關系。
請看童話課文《七顆鑽石》的教學設計:
課文中水罐一共發生了幾次變化?每一次都是怎麼變的?第一次,水罐由木的變成了銀的,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後來,水罐為什麼會發生多次變化?用剛才的方法,自學交流。
很多童話的教學與上面的案例相同,只注重故事情節,忽視了其中蘊藏的深刻內涵。學生閱讀了童話故事,留下的是什麼樣的印象呢?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總是用自己的判斷標准告訴學生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丑,而不是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判斷童話所表現出來真善美和假惡丑。
(二)過於強調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不注重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只顧及分析小女孩不幸遭遇所反映出來的生存困境,而忽略了小女孩幾次劃火柴時產生的美妙幻想對於表達作品主題的深刻作用。盧梭認為「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兒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

㈦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現在,好像大家都很重視孩子學習,更知道孩子的學習成績有多麼重要。那麼,一個孩子成績是否優秀,主要靠什麼?
自覺學習、積極上進,也就是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
讓一個孩子離開父母、老師的管教依然會自主學習的是什麼能力呢?
但是,讓大家頭疼的是孩子沒有自主學習的精神,也沒有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影響了孩子的成績和出色的表現對嗎?
咱先來看一個案例:
小學時,女兒的成績非常好。我對女兒特別用心,因為我想讓他優秀,就給他報了各種補習班,並且每天陪送她。晚上回家後,我不但會一直在身邊輔導孩子寫作業,還會督促孩子把第二天的用品全部收拾妥當,所以,孩子成績非常好,作業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
上了初中後,孩子開始住校,結果一年下來,成績嘩嘩地下降。於是我們把孩子接回家住,目的是能看著她多些學習時間,想利用在家住的這段時間把孩子的學習管好。
但事與願違,孩子的成績雖然稍微有了起色,但再沒有回到從前的樣子。跟老師溝通過,老師說孩子沒有目標,找不到學習的樂趣,好像在為老師和家長學習。學習上主動性差,每天只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不會去主動預習或復習。
這次,看到成績我沒有罵他,但我的態度也不是非常好,跟孩子說:「為什麼又考成這樣?你就不能用用功?」孩子看可我一眼,就說下次努力。可是接下來的兩次月考成績依然一樣。我非常生氣說了些不該說的話,現在孩子啥也不跟我說了。
我現在很焦慮、很著急:「孩子為什麼沒有學習的動力?講了這么多的道理為什麼就沒有效果呢?」
大家看完這個案例有沒有同感?你的孩子是否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一、自主學習的作用。
主動性,是個體按照自己規定或設置的目標行動,而不依賴外力推動的行為品質。由個人的需要、動機、理想、抱負和價值觀等推動。
換句話來問,你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孩子能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容易發揮出自己的內力,使學習能達到高效收獲對嗎?如果一個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強,自律性高,就可以讓一個孩子在離開成人的管教和幫助下,也能對自己的時間、學習、生活應付自如對嗎?
換句話說,就是讓孩子能主動地、自發地、心甘情願地、發自內心地把學習當成非常重要的事去做,真正地自己想學、想學好。
如果孩子真正達到這樣的狀態,咱們還會不會發愁孩子的成績?還會不會因此而焦慮和生氣?
二、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如何喪失的。
1、父母管的太多,讓孩子成了一個「拄拐棍」行走的人。
大家有沒有看到,孩子現在的情況也是因為媽媽所致,為什麼這么說?就像案例中媽媽自己描述的:孩子在小學的時候學習很好,好的背後是什麼呢?媽媽一直在幫助孩子、督促孩子、檢查著孩子,也就是說,是一個很負責的媽媽形象。從孩子的作業,到孩子的成績,再到孩子的時間等等,媽媽都事無巨細地照顧的非常周全。
到了初中,孩子開始住校,離開了媽媽的陪伴和管束,孩子就像一直拄著拐棍走路,一下把拐棍撤掉了,孩子忽然感覺失去了平衡,她不知道如何使力才能立的穩、走的直,盡管如他所說,他也想努力,但管不住自己。原因在哪兒?
孩子太依賴媽媽這根「負責任」的拐棍了。
忽然離開,孩子當然沒有能力走下去,孩子也沒有信心自己走下去。這時候,媽媽看到了孩子的吃力和退步,於是,趕緊把孩子接回家,重新成為了孩子的拐棍,孩子的成績便又有了起色。但已經不像在小學時那麼優秀,為什麼?因為孩子已經在撤掉拐棍後不適應的時間太久了,功課已經落下很多。而媽媽又沒有去告訴孩子如何在沒有拐棍的情況去走好自己的路。孩子也不知道路應該是自己走的,所以孩子根本就沒有多少要努力自己走好的決心和信心。
這樣的狀態是誰造成的?
還是媽媽。孩子現在也想進步,也想聽話,但有很多時間管不住自己,不知道如何做才能真正有進步。再加上孩子有一段時間放鬆了自己,再想趕上去,會很費力,所以,有些時候努力後看不到結果,或者達不到媽媽的期望和要求,所以就會泄氣了。於是,便出現了成績反反復復的現象。努力一下或者媽媽管的緊些,成績就上去一點,只要媽媽一撒手,或者自己一放棄,就馬上下降。孩子在學習方面的責任感差些,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2、父母在學習上太用心,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責任意識。
案例中,大家也可以看到,這個媽媽真的是非常用心地在管孩子,盡最大的努力在陪伴孩子的學習,可是到後來為什麼不管用了呢?
當父母管的太多的時候,孩子會失去一種自我管理學習時間、學習任務的機會,媽媽什麼事都給計劃好了,孩子也就不用操心了,媽媽說這一個小時應該學英語,那孩子就學英語,媽媽說該學數學了,那孩子就學數學好了,媽媽說5點要練琴,孩子就跟著媽媽去練琴,媽媽說睡覺前把全部作業、課本、文具等全部放進書包,孩子就依令而行。
大家看看,孩子成了什麼?
還用計劃自己的時間嗎?其實孩子自己根本沒時間。
孩子還用想自己應該學習哪一科嗎?不用,媽媽已經安排好了。
孩子成了木偶。木偶會有自己的思想嗎?木偶會有主動性嗎?木偶還要想怎樣做更好嗎?
所以啊,父母管的太多,就讓孩子失去了自己,也失去了很多鍛煉的機會,更失去了主動性。
比如說,我有一個同事的孩子從小依賴性特別強,媽媽不在身邊陪著就不寫作業,媽媽在身邊看著,就能很快地完成。這是為什麼?
原因是,媽媽很要強,總是害怕孩子不會、寫不好,從上幼兒園起就養成了坐在孩子身邊陪寫作業的習慣,並且會隨時地指導孩子。時間久了,孩子覺得學習、寫作業不是他一個人的事,並且,如果他寫不好,好像媽媽會更著急、生氣。
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你覺得這件事,你必須自己負責完成,或者這件事,是幾個人共同的工作,哪種情況下你的主動性會強一些?
只要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知道為什麼包辦代替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主動性了。
大家看到事實上,學習成了誰的事?是父母的事,父母的事,憑什麼讓孩子負責呢?
3、不當的管教方式讓孩子失去自信,內力減弱。
當孩子成績不好時,媽媽態度生硬地對待孩子,批評孩子、數落孩子、甚至對孩子有點惡語相向,大家想一想,這樣做最大的弊端是什麼?
就會失去自信,孩子很多時候會覺得連父母都看不起我、看不上我,覺得我不行,我可能真的是一個很差勁的孩子。
再加上,成績的不斷下滑,是不是對孩子的自信也是一種不小的打擊?
另外,一個成績不斷下滑的孩子,或者成績不好的孩子,在老師那兒是不是也得不到多少好臉色?
這些都會讓孩子越來越沒有力量,一個無力的孩子別說去戰勝困難了,可能連我們認為的最基本的事情也沒有自信做好是不是?
既然什麼都做不好,既然不能讓父母老師滿意,既然怎麼努力成績都不行,孩子還會努力嗎?
任何人都不會願意去做看不到希望的掙扎和努力對不對?
三、如何調動孩子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的積極性。
1、接納孩子、鼓勵孩子,給孩子自信,讓孩子增長內心力量。
這真的需要父母的智慧了。
比如說,當我們去獨立做一件事,而我們沒有把這件事做好時,你一般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和感受?你一般會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這件事?下次,你還會願意去做同樣的事情或類似的事情嗎?
我們一般都不願意去做自己做的不成功或不善長的事,這樣的心理應該說非常正常。
假如你的領導這時雪上加霜地對你一頓猛批,你還會想努力去做事嗎?即使去做,是不是多了應付,而少了主動性?
所以,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孩子成績的下滑,明白了嗎?
2、家長學會放手,讓孩子負責自己的事情。
媽媽總是在孩子的左右來來回回,讓孩子不明白他應該走自己的路了。所以,現在媽媽應該做的,就是告訴孩子應該走自己的路,因為路是他自己的,學習也是他自己的事。什麼時候孩子認同了媽媽的這個觀點,接受了這個「沒有媽媽和約束也可以自己走好」的觀念時,孩子的內力才會發揮作用,也就是才會有自主學習的動力。
內力和外力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給孩子前行的力量也是相差非常懸殊的。孩子的學習就好比在拉車,本來拉車是孩子自己的事,可是媽媽總是怕孩子走的慢,所以一直幫孩子拉著車,孩子覺得不費力就可以走的很好很快,有這樣好的事,他當然就欣然接受了。而當媽媽一旦不再給孩子使力,孩子覺得拉車真是非常費勁的事,他拉一小段就覺得太累了,所以他就會越走越慢,甚至因為落後而耍賴停下來。這時候,成績也就可想而知了。
最合理的方式是什麼呢?是孩子自己拉著車前行,讓孩子知道拉車就是他自己的事,而家長也不能完全地不管,而是把手搭在車後,讓孩子感覺到媽媽一直是陪伴著自己的,這是給孩子心理上的支持。當媽媽發現孩子遇到了一個溝坎,發現孩子拉的很吃力,孩子回頭要媽媽幫助的時候,媽媽就趕快使出自己的力量,幫孩子順利跨過這個坎。這時候,孩子不但會非常感激媽媽,會感覺到媽媽的愛和力量,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用更大的力就能越過這個溝坎。並且也會收獲跨越溝坎後的自豪感,從而找到一份自信。這樣幫孩子的方式,才是正確的方式。
一般來說,外力是通過內力來起到輔助作用的。如果孩子自己沒有興趣、沒有主動性、沒有對學習負責任的態度,只靠父母和老師去督促,一定效果不好。
孩子不再願意讓爸爸輔導,這是為什麼?
對於孩子不再讓爸爸輔導這件事,一樣是孩子一種宣示獨立的方式。他覺得自己不再需要父母手把手地教他,如果還像以前那樣教,他覺得自己還是沒長大的孩子,而他現在進入了青春期,所以,想要獨立,想要證明自己能行。所以,放手也是一種信任。
在這兒,大家可能有個疑問,我放手了,他不學了,或者學習退步了。
這種擔心我能理解,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你說的放手和真正的放手並不是真的一回事。真正的放手是什麼?是用言行和各種方式告訴孩子:你現在長大了,爸爸媽媽相信你自己可以了,所以,爸爸媽媽很放心你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即使孩子一時學習退步了,也不會失去對孩子的信心,更不會去焦慮和指責,而是鼓勵孩子:沒關系的,這只是一時的變化而已,爸爸媽媽相信你慢慢能適應自己走的狀態。真正地給孩子信心,真正地從內心相信孩子能行。
而我們一般父母所說的放手是什麼呢?老師說要放手,那我就不教、不管孩子了,但卻在內心嚴重地擔心著、恐懼著,不斷地念叨著這樣能行嗎?就像看著剛學會走路的孩子一樣,雖然孩子不想再讓媽媽拉著走,可是媽媽總是害怕孩子跌倒,所以兩只手在孩子左右護著。不知道大家經歷過這樣的時段沒有,孩子不斷地把我們護在兩邊的手打掉,要自己走。這是孩子覺得自己能行了,不需要父母這樣護著了。而我們一般表現的是擔心和不信任。更嚴重的是,當看到孩子跌倒一下,或歪了一下,馬上驚慌起來,抱起孩子,再也不敢放手讓孩子去走。學習上也是這樣,在我們半信半疑地放手不管孩子時,還是在旁邊擔心著、恐懼著、焦慮著,一旦孩子的成績有所下滑,便又要恢復包辦的狀態。而這時候,孩子已經有了獨立的意識,並且,你這時候的相幫,更讓孩子證明了一點:我自己是不行的,沒有爸爸媽媽是不行的。然而,他這個時期的發展特點又促使他想要獨立承擔。而退步的結果讓他感覺到自己的無能。再加上父母的不信任,讓他慢慢也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如果孩子是在小學,他會很順從地聽從父母的話,讓父母輔導,可是,青春期的孩子,已經不允許他再這樣,所以,他不但會失去自信,而且會惱羞成怒,這樣的怒氣本來是對自己無能的一種氣惱,這時候,恰恰父母伸手幫他,所以,他的怒氣便轉換了,變成了對爸爸媽媽的不滿,對自己管的太緊的一種痛苦和難受。於是,反抗便開始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分清什麼是真正的放手,怎樣的放手才是真正的放手。簡單地不管可不是放手,而是放棄。所以,放手先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相信孩子一定可以做好!然後,隨時准備給孩子鼓勵和加油,在需要的時候,幫孩子一把。這個度大家會覺得不好把握,所以得摸索著進行,但關鍵的一點你自己可以檢驗,我是否真正的相信我們的孩子,我能否接納孩子的任何狀態出現。

那麼道理明白了,就要去實踐,怎麼實踐呢?
第一,先跟孩子道歉,告訴孩子:「媽媽以前的做法錯了,不但沒幫到你,還給你幫了倒忙,致使你自己不會用力了。」
第二,告訴孩子:「以後媽媽要放手了,因為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媽媽能做的就是一直會用溫暖的目光注視著你,用愛的力量支持著你,媽媽相信你,你自己能行。如果有哪個地方你覺得需要媽媽幫忙,媽媽一定會盡力而為。」
對於學習,我們應該給孩子一種什麼樣的態度?
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媽媽會一直在身邊陪著你,當你遇到困難求助媽媽時,媽媽一定會伸出援手的。這樣,既在心理上支持孩子,給了孩子力量,又讓孩子覺得自己應該負起責任,用心去做他自己的事。這樣主動性是不是就出來了?
第三,道理講明之後,真的要放手,而不能反復地去重新幫孩子拉車。這樣孩子會成為習慣,而更不用力,甚至存在僥幸的心理去等待有人幫他拉車。
第四,當你放手後,發現孩子果然退步了,果然管不了自己,你也不要焦慮,而是用坦然的心態去接納當時的一切結果,因為今天這個結果就是你自己造成的,所以,你必須接納。用你的冷靜告訴孩子:媽媽堅信,你可以自己走好!媽媽真的不用伸手了。孩子開始可能會很沮喪,也可能會很惱怒媽媽的不作為,但慢慢他會習慣,他會明白他已經沒有外力可借,要想走到前邊,只有自己使勁了。這時候,他的內力就會慢慢蘇醒。
第五,在孩子還在徘徊苦惱的時候,多鼓勵孩子,哪怕是一個小小的進步,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習慣的養成,也要拿出來,放大它,從而給孩子自信,讓孩子相信自己能行。這其實就是王金戰老師說的,要給孩子一個上升的台階,放像自己的期望值,讓孩子看到希望。假如你總是把目光放在以前孩子的優秀上,總是覺得孩子再達到小學階段時那個成績才算優秀,那麼,你的心態不會平和,你的要求就會變高,即使你努力讓自己不表現出來,但孩子能感覺到媽媽的失望。這樣孩子就會在你的失望中漸漸對自己失去信心,努力的盡頭也就慢慢變小了。
當然,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要說風險當然會有,也許孩子會有一個很長時間的不適應期,也許孩子會因此一年、兩年不能上路,但總比孩子以後的一生都這樣不會走要好的多。關鍵是,你在這樣做的同時,就要做好接納一切結果的心理准備。不管孩子怎麼樣,你都一如既往地愛著你的孩子,當一個孩子感覺到媽媽一直以來的無條件的愛,一直以來的接納與信任的時候,孩子的內力、孩子積極向上的本性就一定可以表現出來,你就會看到一個陽光、開朗、充滿正能量的好孩子了。

㈧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的童話教學

童話作為兒童文學的一種特殊樣式,具有一些不同於其他文學作品的特質。童話之於兒童,是童年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它是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用符合兒童的想像力的奇特的情節編織成的一種富於幻想色彩的故事」。也就是說,童話具有虛擬的人物和環境,離奇的情節,並且幻想是它最重要的特徵,是核心,沒有幻想就沒有童話。 在語文教材中,編入了大量的童話作品,比如常人體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擬人體童話:《小蝌蚪找媽媽》、《兩只小獅子》等;國外著名的擬人體童話:《丑小鴨》、《烏鴉喝水》等;超人體童話:《七色花》、《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 在童話作品的教學中,教師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感悟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體會其中的審美情感,讓學生體會到一種審美的愉悅。作為「文學」的童話,教師理應遵循文學本身的特點進行教學並盡可能地在教學過程中將其文學之「美」充分顯現出來。教師潛移默化的引導,使學生通過審美體驗和審美感悟得以實現。 這樣,在童話體文章的教學中,就不能以簡單的課文分析、乏味單調的認知活動作為課堂的主要形式,因為這樣就忽視了學習主體內在的對文學形象的感知、體悟與理解的心理過程,不僅直接影響學生對文章本身的理解,而且使其不能獲得真正的文學美的熏陶。 綜上,我們可嘗試運用以下教學方式: 一、讀——體會文學語言美 教師以生動活潑、飽含情感、富有兒童色彩的語言為學生讀童話,充分展現文學的語言美及其蘊含在語言之中的情感美。這樣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能以真情牽引情感,以情感激發想像。 其次,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讀,讀那些語言優美、情感豐富的段落。讀出狐狸的狡猾語調,大灰狼的兇狠,小白兔的活潑,老牛的善良等。通過這樣足夠量的言語實踐,更好地幫助學生品味並實踐文學語言的情感美與形式美,使他們「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感——體悟文學情感美 教師充分運用各種方法與手段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在情感的促動下牽引想像,進而在飛揚的想像中產生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如:利用音樂或畫面,渲染氣氛,創設教學情境,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等。 這一再現並感悟文學形象的過程,往往充滿激情、充滿想像、充滿靈感。它不僅有助於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培養想像力,使他們體悟到童話文學的情感美與形象美,而且直接關繫到他們對童話本身的理解與接受程度。因為,審美熏陶、道德感化、理性思考都與對文學形象的認知、體驗和感悟密不可分。通過「感」的過程去點燃學生心靈的火種,而決不能以抽象瑣碎的分析替代這個體驗、感悟的心理過程。 三、演——感受文學形象美 「經驗和接觸是真正的導師」,在發展兒童的智能方面,兒童對客體的認識是從實踐活動開始的。因此,「演童話」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它可以為學生提供無限廣闊的思維、想像和創造的空間。 「演」,會促使學生更主動地去理解文章,把握形象,充分感受到童話文學的形象美,同時又在特有的情境之中進行了生動的言語訓練。 揣測表演技巧以及理解角色心理的過程不僅能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社交能力和創造力的發展,還能使他們產生豐富的美感體驗,並學會欣賞自己,感受成功。 四、思——領悟文學意蘊美 引導學生思考並討論童話內容,使他們能通過語言透過形象認識到童話所傳達出的文學意蘊美。面對同一篇作品,不同的心理基礎與生活經驗會導致學生解讀方式的不同,從而獲得的體驗和感悟也就不同。在引導思考的過程中,教師要力求「導而弗牽」,不可輕易框住學生的思維,強求統一答案。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僅停留在教材本身所傳達出的文字信息上,而更要關注文學接受過程中學生可能獲得的那些觸及其精神生活的某些更為本質的東西,這才是更有價值的東西。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五、講——初識文學表達美 在課內外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有步驟地引導學生練習講童話。比如,可以先從復述入手,指導他們先學會合理的展開故事情節,進而融入情感,加入表情色彩。 在此基礎上,啟發、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情節去續講童話,引導學生發揮想像獨立編(講或寫)童話。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童話文學的情節美、表達美,有助於他們豐富詞彙,鍛煉表達能力,發展想像,培養創新思維。 六、品——品味多彩的生活美 組織學生對課外閱讀(或觀看)過的童話作品進行初步的賞析與品評,並在此基礎上指導他們去閱讀(或觀看)一些優秀童話作品。教師了解並利用學生在課外通過閱讀、影視、網路所接觸到的大量童話作品,通過討論與正確的引導,使他們感受到豐富多彩的生活美,進而逐步認識社會,認識生活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

閱讀全文

與小學童話教學的自主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