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教案
模擬科技新聞發布會
[活動目標]
一、 培養學生關注科學、熱愛科學、追求科學的興趣,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新聞知識。
二、 培養學生通過各種渠道、途徑定向獲取並篩選信息的能力。
三、 鍛煉學生獨立組織一定規模的完整活動的能力。
[活動設想]
整個活動分為會前准備、活動過程、輔助活動三部分。會前准備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安排兩節課:一節課小組交流資料,確定選題,為新聞發布會做准備;一節課舉行新聞發布會。
[會前准備]
教師:1、搜集有關新聞發布會的資料。(如內容、形式等)
2、准備有關新聞寫作方面的基本知識。
學生:1、搞小發明、小製作,或進行奇思妙想,將有關成果或設想寫成書面介紹。
2、從各種科技書刊中查閱,或到科技網站上搜索最新的科技成果。
3、准備舉行科技新聞發布會。
4、參閱報刊上的新聞,了解簡單的新聞知識。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教師導入:
當今世界已是信息時代、科技時代,作為21世紀「地球村」的村民,了解現代科技成果,了解現代科技的發展動態和未來走向,培養自身的科技素質,已成為一項重要任務。我們應當關注科學,有所發明,有所創造。
為了展示同學們學習、關注科學的收獲,我們將舉辦一次模擬科技新聞發布會,介紹國內外最新科技成果和自己的小實驗、小發明、小創造。
二、 選題確定:
現代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科技創新成果累累,涉及到現代社會的生產、科研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人要窮盡地了解現代科技的所有成果,那是不現實的。因此,我們的新聞發布會只能有選擇地進行宣傳。這里列舉一些選題供大家參考:1、網路技術
2、基因組計劃 3、生物克隆 4、納米技術 5、生態農業 6、遺傳工程 7、航天技術 8、通訊技術 ……
三、
簡介新聞及其寫作的知識,學生出示從最近的報紙上摘錄下來的有關新聞發布會的消息材料,師生共同分析歸納,使學生對「新聞」、對有關的「新聞發布會」的情況有所了解。
1、 學生朗讀交流有關新聞發布會的消息材料。
2、 小結新聞寫作的基本知識:
消息由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構成。
標題是用醒目的語言標出報道的內容,還可點出報道的意義。標題應准確、鮮明、新穎。分眉題、正題、副題。
導語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它要求簡明扼要的寫出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實或中心,使讀者先獲得一個總的概念。
背景指跟事實有關的情況,如歷史環境、現實條件以及與其他事物有關的聯系等。
結語使消息的最後一段話或一句話,用小結的形式概括事實,也可以指出事物的發展趨勢。
3、 新聞發布的主要內容:
(1) 此項科技成果或小發明的名稱;
(2) 此項科技成果或小發明的一般原理;
(3) 成果的適用范圍和價值意義;
(4) 成果的發展前景。
[附] 新聞發布會一則:
讓手機在網上動起來
7月20日,國創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網站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訂合作協議。
國創擁有的CWTV網路電視是世界上第一家網路電視媒體平台,也是全球唯一24小時365天在線播放電影、電視、互動廣告的媒體平台,擁有世界最先進的網路視頻傳輸技術——CWTV網路電視技術,在現有網路環境下,第一次突破了帶寬的限制,實現了高速、高清晰度的影視動畫播放。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網站,是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的權威性專業性網站。
此次合作,國創將向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網站提供CWTV網路電視系統綜合服務。應用了CWTV網路電視技術的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網站將把手機等產品在網上進行高清晰度的三維動態展示,瀏覽者可隨意旋轉,任意擴大廣告畫面,使商品的質地清晰可見,對商品任意觀賞,仔細選擇,充分滿足消費者的個性需求,激發瀏覽者的購買慾望。此次攜手合作將進一步推動我國移動通訊業的發展。
四、 小組交流篩選:
在各自分頭准備後,各小組先作交流,然後推選出兩至三人到發布會展示。要求發布人寫好新聞稿,小組成員共同修改,提出改進意見。
五、 確定新聞發布會的人員分工:
會議主持人,專家,記者,聽眾;並設計會標。
第二課時
科技成果新聞發布會
會議進程安排:
一、 主持人開場白
二、 發布新聞
各發布人介紹科技信息,或發明人講解、演示自己的成果。可以運用錄音、錄象、投影等手段。其間記者、其他聽眾可提問,發布人簡要作答。
三、 「專家」評價
請與會專家就本次模擬科技新聞發布會的內容、價值、意義作出評價,或就其中某些成果的開發利用前景作出預測。
[輔助活動]
一、 各小組製作一份宣傳科普知識的手抄報。
二、 寫一篇新聞稿,在校內媒體上報道本次「模擬科技新聞發布會」的實況。
三、 圍繞本次發布會寫一則日記,如實記錄本次活動從准備到結束過程中經歷的有意義的事情、自己的感受和收獲。
❷ 如何進行小學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可以讓學生在課題研究中主動獲取有關信息技術的知識,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意識;同時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在完成研究性課題時,必然使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資源的能力得到加強,從小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和合作的手段。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對實現新課程標准下的教學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小學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研究性學習
所謂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選擇一定的課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進行主動探究的一種學習方式。其基本特徵是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重全員參與。在小學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中,多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要求學生以共同的興趣愛好,自由組成研究小組,共同制定研究課題、實施方案,共同研究並總結研究成果。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所扮演的是一個建議者、傾聽者和協調者的作用。例如在畫圖和文字處理的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組成不同的小組,對不同畫圖軟體和文字處理軟體的使用方法及實現功能進行研究並得出不同結論,教師再組織不同小組利用機會進行交流,從而使學生學習的面更廣,在小組學習中提升合作學習的能力。
1.建構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從合作學習的概念中可見,合作學習對小組成員的構成是有一定要求的,而不是幾個學生的隨意組合。教師對此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仔細觀察、調查的基礎上,綜合分析學生的個性、成績、能力、思維特點等,然後進行合理的分組。分組之後,要注意收集小組成員的「磨合」信息,並酌情做出調整。這是合作學習能否取得預期效果的前提。
2.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規。合作學習時,小組成員間應合理分工,明確各角色的職責,使主持、記錄、把握主題(討論跑題時負責把話題引回主題)、匯報、記時等各有分工,人人有「事」干,以便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長處和作用。角色分工可以由學生協商進行,也可由教師在了解、熟悉學生的基礎上進行。每個人的角色可以相對固定一段時間,以便學生適應角色要求;可以定期輪換,以使每個學生得到多方面的鍛煉,並可避免因長期擔任一種角色而出現懈怠感。不論採用何種方式確定匯報人,教師在學生實施合作前均應明確告知,以便學生做出相應的准備。各種確定方式各有利弊,教師可輪換使用。事先選定匯報人的方式的益處是承擔匯報任務的學生因任務在身會用心傾聽、整理同伴的觀點,匯報的質量可能較高。弊端是非匯報者可能會產生事不關己的鬆懈心理;臨時指定和隨機叫號的方式,因每人都有可能被教師叫起成為匯報者,而匯報質量又決定本組成績,可促使每位學生成為認真的傾聽者。當然,因每個人是否成為匯報者只具有可能性而不是確定性,學生也會存有僥幸心理,並因此影響匯報質量。由內向或學習成績暫時落後的學生匯報時,教師要特別注意要求各組記錄員做好記錄工作,為他們的匯報提供心理支持。
3.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合作學習中要使每個學生傾力投入,教師要以平等的姿態參與其中,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對「異類」的觀點可以組織小組或全班學生討論、爭論甚至是辯論,而不是居高臨下地輕易否決或不屑一顧。
4.提供合理的合作學習時間。教師應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和現場的進展情況,為學生提供合理的合作學習時間。合理的標准可以是:小組各成員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研討產生的方案都有時間進行演算、實驗探究和驗證;需要留出出錯耽誤的時間,需要有時間沉思默想,還得有時間去思考總結個人經驗,去進行相互交流。那種只因預定時間已到而強行打斷學生討論興致的做法,不僅無益於保證合作學習的質量,更會敗壞學生可貴的參與熱情。
5.合理調控合作過程,加強學習指導。合作學習本身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師要承擔好組織者的職責。首先,應向學生說明合作的內容和要求;其次,在學生進入合作之前,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第三,及時了解合作的進展、討論的焦點和認知的難點;第四,要合理調控合作過程。教師既應是平等的參與者,又應是冷靜的觀察者和有效的調控者。這要求教師既能參與其中,與學生共同討論,又能適時抽身了解各組的合作進展情況,並能根據所掌握的情況合理調控合作的進程。教師完全被「裹入」其中而忘記自身職責,或在講台上忙於熟悉教案、准備課件和教學用品而對學生合作進展不聽、不看、不問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6.採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研究性學習成果的評價要重在過程而非結果,重在全員參與。因此,應該根據學生參與研究活動的態度,學生在研究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學生在研究中所獲得的成果情況和學生所得到培養的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注重評價學生在實施研究性課題時,獲得哪些信息技術基本技能,形成什麼樣的信息素養。注重評價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評價應主要採用實際操作和學生作品展示的方式。
研究性學習通過學生首先選擇需要解決的問題(即課題),採用小組協作方式,藉助網路等信息工具,通過個體的主動探索,在實踐研究過程中培養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由於受知識水平限制,所選研究性課題與真正意義上的研究課題有所不同。要以學生為主體,本著發展學生個性和培養創新精神的原則,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的教學觀念,真正形成有別於其他學科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
❸ 小學生如何寫研究性學習成果報告
研究型學習是以「培養學生具有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態度,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本目標;以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獲得的各種課題或項目設計、作品的設計與製作等為基本的學習載體;以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中學習到的科學研究方法、獲得的豐富且多方面的體驗和獲得的科學文化知識為基本內容;以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自主採用研究性學習方式開展研究為基本的教學形式的課程。
簡單來說,小學生寫作只要要求敘述清晰,邏輯分明就行,個人認為小學生寫這種以觀察的方法和調查的方法。
例如:首先確定小朋友喜歡的題目,以「種子是怎麼發芽的?」為例。
接著,編制一個小小的調查表,跟小朋友的周圍的同齡人交流,包括,年齡、年級、性別,接著是幾個問題,比如,你認為種子是怎麼發芽的呢?你觀察過種子發芽嗎?等等
然後把調查進行統計,同時就是讓小朋友親自觀察種子發芽,結合調查的統計結果和現實觀察相互對比,得出結論。
以上是我個人不完整的一點想法,希望能給你一點幫助,O(∩_∩)O~
❹ 寫一個小學研究性學習的心得和收獲,急!!!
教你怎麼寫吧,還是自己寫的好:
看完全書後簡明扼要地寫下自己的收獲、體會,或者對全文或某些部分加以評析,鑒賞或質疑、批評,這就是學習心得。
學習心得的內容多樣、形式靈活,有觀點、有材料、有頭有尾、層次清楚、結構完整,這里最重要的是有觀點,也就是有「心得」,要把「心得」准確地表達出來。其次是有材料,可以是摘抄讀過的詩文原句,也可以概述原文大意。
初學者,可以分兩步。
第一步,以摘抄原文為主,然後適當作一些分析,談自己的認識,體會,這樣做,難度不大。
第二步,對原文只作概述,並採用夾敘夾議方式,同時寫出自己的心得,這樣寫以自己的語言為主,難度較高。
給你一些片段,自己照寫吧,抄也可以:
學習數學,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像其它科目一樣死背下來.數學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舉一反三」.做會了一道題目,就可以總結這道題目所包含的方法和原理,再用總結的原理去解決這類題,收效就會更好.學習數學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從基本的下手,穩穩當當的去練,不求全部題都會做,只求做過的題不會忘,會用就行了.在做題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粗心大意.往往一道題目會做,卻因粗心做錯了,是很不值得的.所以在考數學的時候,一定不要太急,要條理清楚的去計算,思考;這樣速度可能會稍慢,但卻可以使你不丟分.相比之下,我會採取稍慢的計算方法來全面分析題目,盡量做到不漏.學習是一生的事情,不要過於著急,一步一個腳印的來,就一定會取得一想不到的效果.
我一直認為數學不是靠做題做出來的.方法永遠比單純做題更重要.在第二天講課前,最好先預習一下.用筆劃出不懂的地方.在老師講課時認真聽講,並在原先預習時不懂的地方加以解釋,寫好步驟.在課上,有選擇的聽和記老師所講的例題.首先要聽懂,然後再記下些重要的步驟和方法以及易錯的地方和自己不容易想到的地方.還有,重要的定理和結論一定要熟記.課後要善於總結本堂課的內容,並在腦中梳理自己不懂的但經老師講後才明白的例題的步驟,梳理1至2遍.課後要按時完成作業.一般先看老師鉤的題目,看完後再自己動手做一遍.至於那些老師沒有鉤的題目,可選擇性的做一些.若想的時間太久,就需要"放棄"了.
數學的學習是一個積累和運用的過程,因此,學好數學的一個必要前提便是要注重平時的積累和運用。而在日常時對於數學的學習還是有許多方法的。
數學學習做題是極為必要的,因此做題之後的總結工作也是極為重要的,否則只能是雜而不精,無法將知識融會貫通,合理運用。總結工作具體而言我們可以這樣做:一,常備改錯本,將自己做錯的題目摘錄下來,並將自己的錯誤做法和正確的作法一同記錄下來,,以此警惕自己;二,正確把握考點,抓好典型,以此舉一反三,我們在做題的過程中應該對題目考察的知識點有一定的認識,不可盲目做題,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提取一些具有某知識點的典型考法的題目,將其擬於一個標題之下記錄,以此不變而應萬變;三,對於許多學有餘力的同學而言,僅有以上兩點,想要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對解題方法有一個思辯的理解,從許許多多
的解法中選取適於自己的解題方式,而對於一些靈活的題目而言,我們還應該在做題中對許許多多的情況進行總結,以便在考試中將方法靈活運用,防止死做與定性思維的產生。
❺ 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主要是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閱讀,也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研讀文章,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然後在班上交流學習所得的一種學習活動.這種閱讀活動是以閱讀目的為前提,以圍繞閱讀目的准確、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關信息為基本原則,不斷提高篩選、處理、創造語言信息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開展研究性閱讀,有助於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有助於學生在閱讀中學習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有助於提高學生探求未知事物的能力,促進科學思維的形成;有助於改變傳統閱讀教學的某些不足,是閱讀教學不可或缺的一種形式 ,在 一、確立閱讀目標研究性閱讀是一種目的性非常明確的閱讀活動,要求學生圍繞閱讀目的准確、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關信息,並廣泛地聯系相關信息,從中篩選、處理信息,以便實現閱讀目的.因此,明確閱讀目的,為閱讀活動定向是研究性閱讀的首要任務.二、初讀感知這是研究性閱讀活動的准備階段,要求學生初步了解課文,熟悉內容,為發現值得探究的問題作準備,為深人探究教材打下基礎.三、提出問題在閱讀目的的引導下,通過初步感知課文,提出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問題.這里所說的研究性閱讀,是和課堂教學結合在一起的,因此,我們提倡提出的問題必須是同教學目標結合在一起的問題.當然,在學生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也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提出有意義的、值得探討的問題.開始時可以由教師提問,由學生閱讀、研究和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研讀《稱象》一課時,開始先出示大象圖,指導學生觀察,並簡要介紹大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為提出稱象問題作鋪墊.隨後引出問題:象到底有多重了這么大的象該怎樣稱?官員們和曹沖分別想出了怎樣的稱象的辦法?兩種辦法哪一種好?為什麼?曹沖為什麼能想出這個稱象的辦法?現在科學技術發展很快,你有什麼好的辦法來稱象?前面的幾個問題是引導學生閱讀、研究課文,後面的兩個問題則是引導學生拓展思維,從而把學生帶人了一個新的思考空間.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教學要逐漸過渡到在教師啟發下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階段.因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標志.例如,在教學生學習《葡萄溝》一課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下面幾個方面去提出問題:(l)緊扣課題提問;(2)緊扣中心提問;(3)緊扣課文重點內容提問;(4)緊扣文章寫作思路提問.結果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葡萄溝在哪裡2課文中說它是一個怎樣的地方?為什麼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課文從哪幾方面寫葡萄溝的葡萄多?最後一句起什麼作用?等等.有了問題就可以促使學生去分析、解決問題,這就會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深人研究.
❻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怎樣感恩
不懂得感恩,其實就背離了人性!
——題記
看完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前幾年的歌手從飛。他時刻關心著那些貧困孩子。每場演出的報酬,他大多數給了那些孩子。自己的積蓄,也用於給那些貧困孩子置辦衣服和學慣用具了。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從飛患上了癌症!這個消息對於他,對於受他資助的孩子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於是,從飛很少再接到演出,也很少有人再請他參加節目了。他的生活變得十分窘迫,醫葯費全靠家裡的積蓄,自然無法繼續再給那些貧困孩子資助了。而就在從飛住院的日子,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從飛資助的那些孩子,他們的家長來了。從飛原以為,他們是來看望他的。可是,他想錯了。那些家長氣勢洶洶,質問他為什麼不給自己的孩子匯生活費了?為什麼不繼續資助自己的孩子了?從飛十分難過,他想不到自己好心資助那些貧困孩子,他們卻還這樣對待自己。難道自己資助他們做錯了嗎?就在這樣的情緒下,從飛忿忿離開了人世。
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從飛遇到的這種人又何止一兩個呢?
在學校里,老師其實盡自己的義務就行了。可他們不僅盡了自己的義務,還對我們進行教育,對我們的生活,心理情況都十分關注,經常過問。這些事,其實早就超過了自己的義務。可老師把我們當做了自己的孩子,用對自己孩子的態度和認真來對待我們。可是,我們中的有些人卻一點也不領情。老師教育他,他卻覺得老師故意和自己過不去,故意整自己。老師過問自己的生活,他卻覺得老師多管閑事,管一些不該管的事情。可他卻全然不知,老師這樣做,是愛他的表現。當老師教育他的時候,他給老師臉色看,老師過問他的生活時,他編一些謊話來騙老師。他的心中充滿了對老師的敵視,一點也不知道老師是為了他好,不知道去感恩。盡管這樣,當自己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老師還是會義無返顧地幫助我們!
其實,不知道感恩的又豈止孩子?一些成年人,不也和孩子一樣不知道感恩嗎?!孩子不知道感恩,是因為他們還小,而成年人呢!?
社會中的我們,互不認識。可是,當我們需要幫助時,這些不認識的人,卻會伸出援助之手來幫助我們。可我們,卻不知道去感恩。
一個人,在一場大火中失去了全部的財產。一個工薪階層的工人便把他每月工資的一半給那個人,並幫助他重建家園。可是他們之前並不認識。後來,被資助的人生活狀況漸漸好了一些,不再需要這個工人的資助了。也漸漸和工人失去了聯系。有一次,那個被資助的人和同事在街上,突然看見了那個資助他的工人。我們本以為他會去感謝那個工人,然而,他卻把頭低了下來,用很快的速度和那個工人擦肩而過。其實,他只要對那個工人笑笑就行了,可他卻礙不下面子。於是,一個曾經被幫助的人和他的恩人擦肩而過。
我們真的應該去反思了。這些人幫助了我們,我們卻這樣對待他們。難道他們幫助我們有錯嗎?他們沒有錯!錯的是我們!我們不知道感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些詩句充分說明,知恩圖報是中國人的美德。可在當今這會,這一優良的傳統漸漸被人們淡忘了。
讓我們去感謝那些曾經幫助我們吧。讓漠視「感恩」的現象在社會中消失吧!
❼ 如何實施小學研究性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因此,在課堂里,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鼓勵學生自主探究,通過觀察、實驗、猜想、推測和交流等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大膽創造數學。筆者認為開展探究性學習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一、注重問題情境創設,點燃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慾望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他們主動探索知識的熱情和興趣,形成強大自主探究的動力。所謂情境,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營造一種愉快、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動學生的內驅力,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之火,讓每個學生主動、積極、自主地學習,讓每個學生都學會學習。
1、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慾望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是點燃學生思維探索的火種。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有探究,只有主動探究才會有創造,問題情境是促使學生建構良好認知結構的推動力,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措施。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經驗、認知規律等因素,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和慾望。
2、教學中創設懸念情境,形成學生自主探究的動力
如果說問題是探究的材料,那麼懸念便是促使探究的動力,教師不但要提出可供學生思考的問題,更應該創設懸念情境,使學生置於情境之中,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產生自主探究的需求。在新知的導入時,如果教師能恰到好處地設置懸念,就能迅速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例如教學《魚游到了紙上》一課揭題時,教師問:魚總是在水裡游,怎麼會游到紙上呢?就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進入主動的學習狀態。這樣設置疑問、懸念,既創設了問題情境,又為學生的思維導航,使學生的思維處於躍躍欲試的興奮狀態,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熱情就高漲起來了。
二、注重師生互動,激活學生自主探究的思維,營造探究的樂
疑問是思維的動力和發現的鑰匙。初中生生性好動,求知慾強,在自由探究的過程中會不斷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疑問,這樣疑問的解決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問題本質的認識和新知識結構的建立,而且有新意的疑問是學生積級探索的內部動力,是學生信知水平的體現。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把質疑、解疑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誘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
三、重視激勵評價,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贊賞、激勵的評價語言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課文產生濃厚興趣,而且能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信心。例如我在閱讀教學中,十分注重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不採用讀得不錯,很好這類籠統的評價語,而是根據學生朗讀的實際水平進行評價,讀得有感情,把作者心情都表達出來了。語音很准確,並且沒有漏字。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我採用鼓勵、引導、點撥、開竅。在學生回答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時,我採用敢於積極發表意見,但思路要換一換。這個問題,答對了一半,也是一分貢獻,另一半,再想想,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想出來的。另外,我還特別注意鼓勵學困生主動發言,而且在發言的質量上不提太高的要求。這樣來進行評價會讓學生感到態度誠懇,評價中肯,進而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以良好心態進入學習,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四、注重生活滲透,適時巧撥妙引,教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探究性學習提倡讓學生自主探究,並不是放任自流。教師要巧妙點撥,相機誘導,在教學中教給學生自主探究方法。
初中語文教材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實合理的地方,引導學生圍繞矛盾大膽質疑,是尋找探究切入點的方法之一。思維定勢也是學生創新能力得以形成的潛在障礙。在探究性學習中,要引導學生挖掘教材中的思維定勢點,反向思考,拓展空間,引發創造,可以引導學生從逆向的角度來分析課文,提高其自主探究的能力。
總之,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方式方法是很多的,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每個老師都應創造性地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的學習,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❽ 小學綜合實踐課關於研究性學習方面的課題
生活中的化學問題
1、農用生物肥
2、新型建築材料的開發與利用
3、生命之源——營養
4、家庭包裝
5、以氫氣(天然氣)為燃料的灶具
6、正確提取熱量及飲食
7、對化妝品成分的研究
8、方便麵可食性內分裝
9、油煙革命
10、裝潢材料的應用及改進
11、金屬防銹的研究
12、關於低自由基、無毒香煙
13、有關飲料中非食用色素的調查
14、化學與農村經濟
15、純凈水是否「純凈」
16、環保型防震材料的開發
17、維生素王國探秘
18、淺淡當今社會之健康飲食
19、修正液對人體的危害
20、洗滌用品的發展與前景
21、新型牆對材料的開發和利用
22、竹製品代替木製品的可行性研究
23、中學生營養與健康
24、研究特別環境下使用的救生衣
25、淺談食鹽與人體健康
26、食用油中過氧化值的分析
27、研究高二學生早上的飲食
28、過馬路
❾ 小學一年級數學研究性學習教學隨筆
我使用小學數學新教材教學已三個多年頭了,驀然回首,這幾年的教學真是喜憂參半、成敗交錯。事到如今,是該盤點一下自己教學中的得與失的時候了,也許它還可以成為後來者的「警教」之言,也是自己小學階段後期教學的正確的教學思路形成的「催化劑」吧!
經過新教材的教學使我真正理解了教師要刻苦鑽研教材的重要性,因為新教材留給教師的教學空間實在太大。如果不認真研讀教參、教材,不清楚各知識點在整個小學階段甚至後繼學習中的重要性,不明確各知識點的前後聯系及相互作用,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教學步子則將或深或淺,會給自己的教學留下很多後遺症;其次,三年多的教學,使我真正懂得「課標是源、教材是流」,逐漸具備創造性使用教材教學的能力。應該說,沒有哪個專家或老師可以說他的思想、教法就絕對的正確、絕對的好,都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修正完善以取得教育者們的共識。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認知能力、生活經驗客觀地受家庭環境、地域所處等的不同而存在差異,它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這是不可否認的,就如農村的學生連數學書上的卡通動物都不認識,這就是事實,這就需要教師學習課標、把握小學階段在「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解決問題」等領域應達到哪些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選素材、合理設置教學活動內容、使用有效於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自進入新教材教學以來,我始終以新課程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不斷地使自己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向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方向轉變,同時,我也曾彷徨與憂慮,但是,經過幾年的實踐,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已彰顯出可喜的面貌。1、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濃厚。因為我為他們組織的學習活動是豐富有趣的、學習內容是有用的、探索的問題是有挑戰性的,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感受到了數學學習的價值;加之我留給學生的課外作業很少(但具有很強的可練性),學生自然也就學得輕松而樂學。2、絕大部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品質逐漸形成。教學中的新知學習我都習慣讓學生「先嘗試、再引導其釋疑解惑」以此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3、所有學生都養成了與同伴合作、交流的好習慣,數學口頭表達能力良性發展。我的口頭禪「這個問題有難度,不妨與同伴齊心協力一起想辦法。」、「把你的想法說給同桌的小朋友聽聽」使普遍學生有了與人合作學習的意識,都能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在課堂或是課外與人交流。4、學生的思維較活躍、開闊。由於新教材教學中突出了演算法的多樣化、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等的教學,使學生的數學思維明顯活躍與開闊。5、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逐漸形成。教學中每每讓學生學會了某個知識點就讓其舉例應用,或是常以「看到這個數、算式、信息、公式、圖形等,你能聯想到與它相關的哪些數學知識?」啟發學生對呈現的知識進行再思考,進而形成對相關知識進行串聯的能力,逐漸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
三年多的新教材教學實踐,我逐漸地成長起來,我教學的學生也展現出可喜的面貌,然而我也留下了一些教學遺憾:1、部分學生計算速度慢、正確率不高。教學中總以「課堂上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與交流的時間多了,動筆練習的時間就少了」為借口為學生在計算上出現的問題而開脫,卻沒有鼓勵學生課外進行練習(又憂於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其實如果從一年級開始就著眼培養學生每天必練幾道計算題的習慣也不是難事(切莫受諸如「一年級的學生不準布置家作」的規定的影響)。我可以大膽地說,我教學的兩個班級的學生,沒有一個學生沒有掌握計算方法,但為什麼部分學生會存在速度慢、正確率不高的問題呢?究其原因:一是這部分學生惰性強(每每遇到按老師的規定自己設置題目[如10道口算題、5道三位數乘或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題……]練習,他們總會出一些很簡單的題目,甚至不能保量完成)、習慣差(馬馬乎乎);二是我要求不嚴,每每遇到學生計算錯誤,僅僅只是要求學生改正也就罷了,致使學生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形成錯了就改、再錯再改、馬馬乎乎沒關系的錯誤意識和習慣,所以我想在鼓勵教育的同時如果能對犯錯的學生進行嚴格的要求即便採取適當的懲罰,學生犯錯的頻率就會低多了。2、部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差。幾年的教學中,大部分「解決問題」的內容都被購物、租車租船充斥著,以老師們的話說「二年級就開始租車租船,租到四年級差生才有點兒眉目,可解決其他綜合性稍強的問題就『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傳統教材中到三年級才進入兩步應用題的思維訓練,可是新教材中從二年級開始就涉及含有兩個未知數的問題的解決,學生必須掌握「假設」、「嘗試」、「整體思考」等策略,加之「拆分」、「湊和」等思考才能解決,差生在這種問題的學習中根本就是坐飛機,就連稍好一點的學生都不能從中形成有條理的表達其思考的能力,用孩子們的話說「我是『湊』的」,可這樣的題目一道例題或是一個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