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教師如何關愛學生
今天,我再一次觀看了李晶老師的《教師專業發展與標准解讀》,感觸很深!特別是關於教師如何看待學生和自己的討論這個模塊,與其說我做了十三年教師,不如說我學做了十三年教師!想想自己,一個平凡的小學語文教師,真的要好好地學做教師!視頻中所說的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有太多太多,我該學習的方面也有很多很多!其中,李晶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對我的印象最深,同時,我也感覺到當代教師關愛學生尤其重要,以下,我就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談談我對「關愛學生」的一些粗淺的認識。
我感覺到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是每位教師應盡的責任。一個富有責任感,一個對學生成長寄予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師,他會經常把學生放在心上,體會他們的酸甜苦辣,關心他們的生活冷暖,關心他們學習、做事、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發展,用師愛滋潤學生心田。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關心、尊重、理解、信任,會更「傾心」於教師,更加樂於接近教師,更願意接受教師的教育。
一、 關愛學生先要「關心學生」
關心,是情感激勵的首要因素。關心學生就是胸中裝著學生,心中想著學生,服務於學生。關心學生體現在許多方面:當學生在心理上產生苦惱時,教師及時幫助解開疙瘩;當學生在身體上出現不適時,教師及時幫助尋醫問葯;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教師及時幫助「清理路障」;當學生在生活上遇到不便時,教師及時幫助排憂解難。教師應爭取做到:學生哪裡需要教師,哪裡就有教師的身影。這就是說,對於學生的得與失、冷與暖、好與惡、喜與悲,教師不僅要記在心上,說在嘴上,而且要落實在行動上。
二、關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
在諸多愛生的美德中,尊重是愛之核心。教師尊重學生,就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書也好,育人也罷,都是師與生的雙邊活動,這是一個雙向交流的復雜程序,絕不是一個簡單的一方能動、另一方被動的生產模式。充分尊重學生既可密切聯系師生感情,又是可煥發學生創造熱情,激發奮發向上,銳意進取心理。但是,現在的學生知識面寬,思想活,對人生、思想、前途、事業、社會等,都有所思考,在考慮過程中,對什麼是尊重也存有錯誤認識,若是對他們的設計,不管正確與否,都全盤接受;對他們作為,不管是否得體,都鼓掌喝彩,必然會導致學生錯誤思想的蔓延。真正的尊重,應當體現因人制宜,體現個性的原則。
三、關愛學生還要「理解學生」
理解學生就是懂得學生心裡想的,相信學生口說的,明白學生手中乾的。小學生由於年紀小、閱歷淺、經驗少等多種因素,不時會出現或這或那、或多或少、或輕或重的錯誤言行,這些都在所難免。一個人總是由童年到少年,再由少年到青年,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教師對學生,尤其是對後進行的錯誤,不能「見到風就想到雨」,不能怒不可遏,動輒訓斥,更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正確的態度應是:允許學生犯錯誤,又允許學生改正錯誤。同時要知道,改正錯誤不可急於求成,它是一個漸變的過程,需要教師細心、細致、不懈地扶持。
四、關愛學生定要「信任學生」
信任學生可解釋為「信而任之」,即相信敢於託付。首先,在對待全體學生上,要一視同仁、不偏不倚,要努力做到以信任之心待之,以信任之目視之,以信任之耳聞之,以信任之言任導之;其次,在對待後進生上,同樣要以信任為前提,不能橫挑鼻子豎挑眼,不能抱有成見,學生犯錯誤,應當心平氣和地讓他坐下來,想方設法讓他開口說話。然後順勢進行引導,最終使之幡然醒悟。再次,在對待班幹部上,要堅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充分調動全體班幹部的積極性與創造性,讓它們在信任的土壤上茁壯而健康地成長。
陶行知先生說過:「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只要你的心。」只要我們用心去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信任學生,那麼學生所有的嫩芽在得到老師言語行為的呵護滋潤後,將會更好地茁壯成長。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認清形勢,認真分析自身的優勢和不足,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做一個讓家長放心、讓學生滿意的好老師。
Ⅱ 教師如何愛孩子
當自己孩子一樣,該疼疼,該嚴嚴啊~
Ⅲ 小學老師怎樣才能管好學生
用「心」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俗話意示了我們教師:沒有壞學生,只有不用心去教育學生的老師。其實當我們面對一些自己認為難管的學生時,我們不防反問自己,到底我們對他們付出了多少「心血」?找他們談了幾次話、做了幾次家訪工作、採取過幾種教育措施方案、差生的輔導工作計劃有沒有他們的名單等等,也許我們教師面對所謂難管的學生就是那麼一種教育方式——打或罵,因為打和罵既不費腦又省精力,因此沒有真正盡教師的事業心、責任心和進取心去教育學生。事實證明,用心專一是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只有我們用心去觀察學生,用心去思考學生,用心去總結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要知道打和罵會讓學生學會自責與攻擊,是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用「愛」
實踐證明:愛生的教師,總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成績,不愛學生的教師,則不會自覺地為學生服務,也不可能做出優異的成就。因為愛學生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而建立良好的關系有利於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家捷爾任斯基曾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所以在教育工作中,教師要想管好自己的學生,愛學生就是前提。我班原有個學校有名的「調皮大王」,個別教師曾被他的惡作劇搞哭過。因為他很令人討厭,許多老師不願提起他的名字,更不願意去管教他。但我去當他的班主任時,我沒有像那些教師們憎恨他,反而很用心去愛他。記得剛當他班主任不久,他生病了,我就帶著幾個班幹部去他家看望他,還給他補回他所缺的課,當時他感動地流下了熱淚且對我們說「謝謝老師能來看我!」。也許這是他上學以來第一次獲得老師的真愛吧!從此以後他不但改了調皮的習慣,而且成績也有了進步。總而言之,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
用「智」
教育家陶得知先生曾經說過:「許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作為教師,面對所謂難管的學生不能一棍子打死,畢竟每個學生都具有發展的潛能。我們應以智慧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生所具有的這種潛能是*我們教師引導把它發揮出來。記得我曾有那麼一個學生,他是學校出了名的搗蛋鬼,校里的學生都很怕他,個別女教師對他也「望而生畏」。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他很有號召力,因此我把副班長這個任務交給了他。教師能重用他,他很感動,因此他以副班長身份,不僅開始自學遵守紀律,而且還帶動了同學們投入到學習的氣氛中。如果說教師的愛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信心與樂趣,那麼教師的智慧就能讓學生發出鑽石般的光芒。
教育界有句名言:沒有智慧的頭腦,就像沒有蠟燭的燈籠。作為教師要熱愛學習,除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外,還要不斷廣泛閱讀教育學、管理學、心理學等方面的書籍,更新教育理念,豐富我們的智慧。只有這樣,我們教師才能在管理學生上橫刀立馬,游刃有餘。
用「法」
班主任要想管教好自己的學生,只有把班級每日的管理工作做好。因為抓好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能有效地維護和鞏固班集體,同時也能更好地對每一個學生進行教育。但怎樣才能做好該項工作呢?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因此非健全「家法」(即班級的各項規章制度)不可,如一日七常規、課堂常規制度、生活作息制度、清潔衛生制度等,以「家法」讓學生做任何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在執行「家法」時要規范嚴格、公平公正、堅持到底,要確保「家法」的嚴肅性。只有這樣才能束縛學生的壞思想、壞行為,才能達到我們管好學生的真正目的。
寫到這,我真的感到當班主任難,當一個成功的班主任更難更苦。但與孩子們在一起生活我覺得很快樂,很幸福。
Ⅳ 教師應該怎樣去愛學生
一是注重引導。教師來對孩子的放源縱或者掉以輕心,常常造成孩子是非的模糊,道德的缺失,甚至行為的失范。所以,老師不忽視對孩子發展的引領作用。
二是注重尊重。對孩子的人格的尊重,是培養孩子自信、自強的動力。因此,對於孩子的任何錯誤和缺點,教師都不能意氣用事,傷害孩子的心靈。
三是注重示範。學生是教師行為、情感、意志、性格、為人的翻版。小學時代是一個人最佳的模仿期,教師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照做,學生就會亦步亦趨。
所以,我們不僅愛孩子,而且還要會愛孩子,會科學地愛孩子。使愛真正成為發揮教育功能的愛,用愛的力量把每一名學生都培養成自己的一份驕傲。
Ⅳ 幼兒教師怎樣愛孩子
教育就是一份愛的事業,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懂得教育的核心是愛,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師德中最為重要的一點。陶行知先生是教育先模,我們是踏著陶行知先生的足跡,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起來的,在陶先生的金玉良言中,我們看到了充滿愛意的真教育,看到了公正無私的真教育,看到了智慧創新的真教育,在字里行間中我讀懂了應該怎樣做一個有愛的老師。
愛由心生
愛是陶行知先生畢生事業的靈魂,陶先生說過:「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只有對這份教育事業,對這群孩子從心底散發出的愛,才能贏得社會的肯定,學生的尊重。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只要你的心。」
、心中有愛更知責任重
我們是幼兒園的老師,所面對的是那麼弱小的生命,在工作中更要擁有一顆強烈的責任心,時時處處盡心盡責,因為心中有愛,所以才能更負責,當家長把孩子交到老師的手中,教師應把責任烙在心中,我們為孩子的每一滴進步歡呼雀躍,為孩子每一次犯錯揪心不已,孩子的身心健康更是讓我們牽腸掛肚,幼兒教育要堅持保教並重,幼兒老師應深知幼兒教育無小事,每一個老師因心中有愛才能真正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時刻把每個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放心裡,因心中有愛才更能體會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
、因愛心更細情更深
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碰到的調皮搗蛋,任性無理的孩子有很多,特別還會有特殊的孩子出現,如:多動症、口吃、智力低下等等,這就意味著付出的真心、細心,耐心和愛心要更多,投入的時間精力也倍增了。我們的工作註定那麼繁瑣、細微,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全要管,沒有那份細心呵護,耐心教育,是做不好工作的,孩子生病了,我們給他們喂葯,孩子拉在身上了,我們要及時給他換洗,沒有那份愛生如子的心,也是做不好的。只有打心底里愛上這個事業,這群孩子,把心放進愛中,把愛融進心中,用心把愛撒到每一個細節中,做個每分每秒都在關注愛護孩子的有心人。
作為幼兒教師的我更能深切體會陶先生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擁有愛心是做一個好教師的前提,而這從心底自然而生,由衷而發的愛,更是教師人格的靈魂,師德的核心。
、愛應平等
老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做到公正、公平,對待任何孩子都要一視同仁不偏袒,但是真正做到這一點的很難,在現實生活中常常在為一些世事忙碌,不知不覺中迷失自我,也迷失了作為老師的本分。
、人情所累失公平
處在這個人情世故無處不在的社會上,在生活中工作上我們常常礙於情面,對同事、同學、親戚朋友的孩子加以照顧,這對其他的小朋友是不是很不公平,正人先正己,要教育好孩子,就要求自己先做好,成為學生的表率,作為老師應該從身邊做起,公平對待每個孩子。為人師者不應拿自己的工作當人情做交易,以此來換取回報與親情,老師們要記得還人情回家還,回家可以做回你的小阿姨,大姑媽,對親朋好友有所交代。但是在學生面前唯一的稱呼就是老師,因為我們的職業是教師,在孩子眼中是大家的老師,不是屬於某一個小朋友的阿姨、干媽,所以我們老師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小朋友。作為老師的我們要常常捫心自問,在工作中我們是否公正的對待每位孩子,不管他們是否與你沾親還是帶故,不管他們家庭是否富有還是貧寒,你要做到的就是公正無私的愛他們。陶先生說:「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師首先師要自重」。只有修養到不愧為人師的地步,只有做到對學生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的境界,你的步調才能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要求一致。
、情緒所控欠公正
工作中我們也會常常受到自己情緒情感的影響,對聰明伶俐、乖巧懂事的孩子另眼相看。因為對他們的偏愛,就算他們做錯了事情,換來的批評也是和風細雨的。可是對淘氣的小朋友批評就沒那麼心平氣和了,這也就有失偏頗。陶先生說「在老師的眼裡不應有教不好的孩子,愛學生就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用簡單粗暴的做法對待學生或歧視學生」。作為教師應不受自己心情所控,在教育孩子時不偏不坦,真正的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不要出現陶行知先生所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作為老師應摒棄私心雜念,公正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孩子,讓礙於情面存有偏心,在意功利藏有私心,方便管理擁有懶心的教育統統遠離我們吧。教師平等對待和尊重兒童即是兒童的權利與成長的需要,也是教師的義務和責任。進入幼兒園做了我們的學生,他們有權利享受一樣的待遇一樣的服務,作為老師不應厚此薄彼,我想陶先生提倡的平等教育應該是希望那樣的吧。陶先生曾說:「要教人求真,必須自己先做真人,只有自己做真人,才能教人求真」。讓我們從自己做起,給孩子一個公正公平的愛的教育環境。
三、
愛有智慧
教師的愛不同於一般的愛,她更是高於母愛、大於友愛、勝於情愛。母愛容易出現溺愛,而師愛是嚴與愛的結合,是理智科學的愛,是積極主動的愛。我們不要盲目無知的溺愛,而是要像陶先生那樣用科學智慧的方法愛孩子。
、智慧來源於生活
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創造是愛的另一種詮釋,智慧的愛讓我們的教育升華了,學會智慧的愛孩子也是我們老師的使命,真教育是在大自然與大社會里辦,不能常到大自然里去,還能算是生活教育嗎?陶先生的生活既教育,社會既學校,教學做合一的教學使教育收效事半功倍。愛的教育是智慧的與生活實踐、生產勞動、人民大眾相結合,只有在生活中教會孩子做人做事,才不會和社會脫軌。教會孩子不死讀書,我們不要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愛。我們應和動物做朋友,對植物下功夫,自食其力體驗生活,才能活讀書才會學以致用。實踐也證明了生活教育,培養出來的人不再是四肢不勤、五穀不分,脫離實際、脫離社會的書獃子,而是具備了做人、做事的創新型、實干型、智慧型人才。
、智慧有利於學習
教育應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結合孩子實際年齡、根據孩子實際發展,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教育。陶先生提倡的「不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而是教他們開鎖的鎖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我們的教育應強調不授人以魚,而要教人以漁。
陶先生還強調因材施教,愛的教育智慧在於因材施教,不作統一安排、統一規劃。我們也不需要統一規劃的愛,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在教育教學上運用填鴨式的方法,一刀切的模式,培養出的只會是高分低能的應試教育中的奴隸,這與我們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背道而馳。我們可以同教材不同要求、我們可以同問題不同答案,我們可以同學習不同發展……,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優點長處,因勢利導的教育孩子,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發展與提高。
、智慧來自於創造
教育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生命在與創造,培養創造性人才是現代化教育的突出特點,要有創造力首先要解放兒童的雙手和大腦,我們不要包辦代替的愛,而是像陶先生那樣的愛,讓手和腦在一塊兒干,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讓大腦與雙手成為相伴孩子一生的寶,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愛的教育智慧要孩子開拓進取,知道仿我者死,創我者生,知道有創新才有進步,不做高分低能的奴隸,社會是在不斷的創新中前進的。陶先生提倡的創新民主教育,也成了當前推行的素質教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求真創造,愛滿天下」這八個字,是陶行知教育理論的精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讓這由內而外散發出的愛的教育,成為我們永遠的追求,在陶先生這智慧燈塔的指引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熱愛這光輝的事業,有什麼理由不愛我們的學生呢?讓我們在愛的宇宙中翱翔,用自己的真愛給孩子們支持起一片幸福的藍天。
Ⅵ 身為教師我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學會感恩是一門必修課
Ⅶ 小學教師教學中怎樣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
詩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雨在不知不覺中使大地萬物得到滋潤,這種不假雕琢的自然之愛博大而親切,淋漓而入微。課堂教學亦如此,我們要讓愛的種子,不知不覺在孩子的靈魂深處發芽、生根,要在不隨意中使孩子受到教育,人格得到升化,品格受到熏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1、走近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受長期傳統教育的影響,學生原本對老師就有敬而遠之的感覺。這就使得師生之間的溝通變得不可逾越。正是這種障礙阻隔了師生之間交心的橋梁。使師生之間缺乏了解和溝通。學生不能把自己課堂內外的真實感受和想法告訴老師,教師也不能很好地了解學生。使得課堂教學一直處於被動的狀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嘗試去走近學生,用善意的目光,入微的問候,親切的交談,關愛的撫摸去打動學生,感染學生,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設身處地去為學生著想,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信任和友誼的橋梁,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淡忘師生的角色差別,主動和教師交流,這樣,教師就可以有效地了解學生,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使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大大提高。
2、學會微笑,用心靈去搭建橋梁
「微笑」的力量是無窮的。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過:「孩子們求學的慾望是由教師激發出來的,假如他們是溫和的,是循循善誘的,……學生就寧願進學校而不願停留在家裡了。」每天給學生燦爛的微笑,會讓學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發展。在學生取得成功時,要會用微笑送去欣賞;在學生感到失落時,要會用微笑送去鼓勵;在學生犯錯誤時,要會用微笑送去寬容。因此,要用微笑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筆者想說:當你微笑著走進課堂時,這不僅是你自信的反映,同時還能夠給學生一種溫馨、舒暢的學習環境,也為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奠定了心理基礎。因此說,微笑是打開學生心靈之窗的一把鑰匙,它使師生間的距離一下縮短,從而使師生之間容易溝通、交流,情感易於融洽、共鳴,課堂氣氛更加活躍。筆者深深地體會到微笑教學是溝通師生之間感情橋梁的有效途徑,是轉變學生的關鍵,是師生情感交融的粘合劑。
3、以身作則,樹學生學習的典範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育家陶行知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共守。」由此可見,教師的言行對於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故而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應該做到,身先士卒,率先垂範。做好學生的表率。從事小學教育多年,筆者身有體會,而且效果很好。譬如:教師教態大方自然,衣著樸素得體,語言抑揚頓挫,聲音悅耳動聽,行為彬彬有禮,板書整齊有序,講解條理清楚,作業批改認真,待人熱情周到,有錯及時改正等這些看似平常的行為,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但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悄無聲息的,也是很有效的。有句話說「學生是老師的一面鏡子。」,足以說明這種影響力是非常大的。教師不能光用嚴格的要求來約束學生,而對自己卻疏於要求,我行我素。那麼你的語言就會變得蒼白無力,學生就不會信服,也就不可能自願去接受。最終只能是師生關系緊張,影響教育實效,不利學生身心發展。
4、發現亮點,找回學生丟失的自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從欣賞學生的角度同學生交談,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願意把老師當作知心朋友,吐露內心秘密。學生也在被愛護與尊重中感到老師的理解與真誠。老師從而窺測到學生的內心世界,找到激勵教育的最好契機。發現亮點給予肯定和贊揚,使其樹立自信。蘇聯教育家蘇可霍姆林斯曾經說過,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里抬起頭來走路。這「抬起頭來」就是信心的體現,而能讓他們「抬起頭來」的的最好方式就是肯定和贊揚。一個智商很高的孩子如果每天面對的都是指責、批評,他就會得到一種,也是唯一的信息:我不行。久而久之,他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心理就會壓抑,情緒就會低落,隨之而來的就會自卑、孤僻、自甘落後。而時常贊揚滯後生,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就能使他們時時感受到成功的愉悅。這樣,他們就會肯定自己,發現「我也行」,進而樹立起「我一定行」的信心,就會自覺自願投身集體,大膽參與,就會增強責任感,自勉自強,努力向上。
5、創設機會,予學生充足的空間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是開放式的課堂教學,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間。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變得大方、自信、健談。大量的實踐、體驗、感悟機會的提供,將使孩子們變得眼明、心靈、手巧;豐富的學科實踐活動和綜合實踐活動,將使孩子們變得活潑、合群、堅強。就說語文課堂吧:根據教材的類別,通過圖畫、音樂、道具,創設出形象可感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角色游戲」中讀讀、演演、說說;憑借語言文字引領學生讀讀、畫畫進行創造性的介紹、復述;引導學生自覺挖掘資源,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在交流中研究探討。同時立足「合作教育學」理論,讓學生在合作中發揮自己最高的水平,走在發展的前面。在課堂上,教師真實體現出了學習的穿插者和組織者這一身份把課堂中的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通過合作,進行觀察、思考、探究、議論,得出自己的發現,做出自己的闡述,獲得自我的感悟。在這種學習方式中,學習活動成了多項的信息交流,學生在於自己能力各顯差異的小組成員交流中得以能力互補,共同獲得認識的快樂,發展的快樂,充分體現自由空氣的無窮樂趣。
一句話,在課堂教學內外,教師要始終尊重學生,愛護學生,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愛伴隨教學左右,你就會收獲成功的喜悅。
Ⅷ 淺談一名教師怎麼樣才能做到關愛學生
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怎樣才能做到熱愛學生呢?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教師關心愛護學生,要做到:
第一,了解和信任學生 。學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從表面上看,學生之間似乎差別不大,但實際上,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與眾不同的一面。如果教師不了解和信任學生,就不可能有對學生真正的愛,也談不上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為了教書育人,教師既要了解學生的過去和現在,又要了解學生成長的家庭生活環境和經常接觸的各種人和事;既要了解學生表現在外的優缺點和特長,又要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包括他們的苦惱和憂愁。只有全面了解和信任學生,根據學生特點進行教育,才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第二,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往往會把自己的苦惱、心事和秘密隱藏起來,不願意對家長或老師說,只是遇到自己無法解釋和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才找人訴說、請教和指點。因此,一位好的教師應當主動與學生做知心朋友,傾聽他們的心聲,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包括內心世界的苦惱與憂愁。這樣,教師才會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學生。
案例 :
鄭丹娜,北京市朝陽區垂楊柳中心小學高級教師。從教 10 多年來,她憑借自己的智慧豐富了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用愛呵護孩子,用愛守護童心,在孩子的成長中體味從教的快樂。
剛參加工作時,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對淘氣的學生,她會天天找談話,實在不行她還會向其家長「告狀」……有一次,班裡有一個淘氣的男孩沒有完成作業,她把他留下了,一直看著他補完作業,然後送他回家。見到學生的父親,她便一股腦地反映了他在學校的表現——不按時完成作業,上課做小動作,課堂上和同學打鬧等等。鄭丹娜後來回憶說,當時講這些話的時候,絲毫沒有意識到家長和孩子心裡的感受。當她從這名學生家出來以後,屋內便傳出家長的怒罵聲、斥責聲,接著便是學生嚶嚶的哭聲。突然意識到,自己沾沾自喜的所謂「業績」,是以傷害孩子的心靈為代價的。從那以後,她就開始反思自己,探索走進孩子心靈,豐富孩子心靈世界的方法。
鄭丹娜首先從情感上親近孩子,孩子們感興趣的東西,她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孩子們喜歡的游戲,她也加入其中,像孩子一樣痛快地玩耍。如此貼近孩子,她既體會到了童心的純潔、率真,也洞悉了不少在成人眼裡孩子們的「小心眼」。不僅如此,鄭丹娜深知,每一個孩子的內心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在開發孩子心靈的事業上,必須選擇「一對一」的方式。於是,她開始嘗試與孩子們互寫「悄悄話」以了解孩子心靈的秘密。除此之外,她還有很多讓孩子們「練心」的做法。比如,她給孩子們設計了一張「心情晴雨表」,要求孩子們每天用畫「笑臉」或「哭臉」的方式,反映自己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她用自己的真愛,一次次打動孩子的心。一名學生回憶鄭丹娜時說:鄭老師講的課、說的話大都記不起來了,但她每天上課時親切地摸他頭的動作讓他終身難忘,無比幸福。是的,教育最後留下的不是知識,是感動。鄭丹娜給孩子們的除了知識之外,更多的就是感動。
生,從心裡充滿對每一名學生的愛。盡管有的學生有毛病甚至有越軌行為,盡管他可能給教師帶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教師對學生的愛要始終如一。教師關心熱愛學生,會由此產生熱愛教育事業的崇高道德情感;贊可夫說:兒童對於教師給他們的好感,反應是很靈敏的,他們是會用愛來報答教師的愛的。學生得到教師的愛,會將其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增強信心,健康成長,從而也會熱愛和尊敬教師,使教師的威信大大提高。
第四、對學生嚴慈相濟 。教師對學生的愛,要與「嚴」緊密結合在一起。要嚴得合理,嚴得適當,不遷就學生,不放任學生,也不溺愛學生。也就是說,教師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符合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學生的實際和 21 世紀對一代新人的需要;要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學習進步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學生經過努力能達到,能接受,並能自覺切實執行的。
一是要嚴而有理。 所謂嚴而有理,是指教師對學生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要符合黨的教育方針,都要有利於學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利於學生學業的進步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學生是方方面面都正在成長的「未熟人」,在校期間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缺點和錯誤:有的學生粗野,無禮,不尊重教師,不聽勸告;有的學生在同學中吵鬧大家,惹是生非。對這樣的學生,教師常常是恨鐵不成鋼。有的教師能耐住性子,穩住情緒,用智慧和道理說服學生。但是,有的教師有時火氣一下子上來就會對學生進行體罰。這種情況和行為表面上看是為了嚴格要求學生,實際上卻有害於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要堅決杜絕這種做法,否則便是違背教師道德的。愛因斯坦曾經指出:「如果學校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恐嚇和人為製造的權威上,那是最糟糕不過的了,這樣的反常制度會扼殺學生的健康情感和直率性格,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生的真愛要體現為既對學生有種種嚴格、嚴厲的要求,又不損害學生的生理心理,讓學生心服口服,心甘情願地接受。
二是要嚴而有度 。這一點是指教師愛學生,對學生提出的各種要求都符合他們的身份、年齡和特點,如果離實際情況太遠,要求過高,學生無法達到,這種嚴格也就毫無意義。雖然年齡差不多,又同在一個教室,但由於多種因素所致,學生的思想水平、認識水平、知識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都不會完全相同。因此,嚴格要求必須防止「一刀切」。有的要求對於多數學生來說可能是適度的,但對於後進生來說可能是他們努力也難以達到的,而對於好的和優秀的學生來說又顯得偏低。所以,針對這樣的問題,教師要區分對待,適度地要求學生,這樣才會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三是要嚴而有方 。伊索有一則寓言:太陽和風爭論誰比誰強壯。風說:「當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外套的老人,我可以比你更快地讓他把外套脫下來。」說著,風便用力對老人吹,希望把老人的外套吹下來。但是它越吹,老人把外套裹得越緊。風吹累了,太陽從雲後走出來,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沒多久,老人開始擦汗,並且脫下了外套。於是,太陽對風說:「溫和與友善永遠強過激烈狂暴。」 教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能否收到顯著成效,關鍵在於方法。要求學生這樣做那樣做,卻不管學生心理感受如何,「我講你聽,我打你通」,居高臨下,盛氣凌人,學生即使表面上在聽,在順從,內心也不會服氣,與教師的心理距離會越來越大,甚至會對教師產生反感。教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也要採取耐心、疏導的方法,要寓教於教學之中。寓教於各種活動和師生的接觸之中。只有方法得當,嚴格才能在教育中奏效,才能培養和訓練出出色的學生。
四是要嚴而有恆 。所謂恆,就是要堅持長久。對學生的嚴要求絕不能時有時無,要保持一定的穩定性。既然已對學生提出某種較高標準的要求,就要要求到底,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要常督促,常檢查,把要求落到實處,直至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作風。教師最忌對學生一時緊一時松,說了就不再檢查,再無動靜,以後再怎樣要求,學生都不會重視,教師的威望也會因此受損,教育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五是要嚴中求細 。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泰洛奇曾說:「每一種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親般的眼睛時時刻刻准確無誤地從孩子眼、嘴、額的動作中來了解他們內心情緒的每一種變化。」「細」就是不放過所能了解和察覺到的任何問題。在紛繁的工作中,教師要盡力抽出時間多聽,多問,多看,多想,從生活、學習、思想、勞動、工作、活動以及家庭等多個方面了解學生,關心學生,善於從細節處發現潛在問題,及時引導和規范,防患於未然,避免釀成大錯。「細」本身就是愛。
一位教師要想把學生培養成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就要對他們傾注無私的愛和真摯的情。這種愛和情就是關心、體貼、幫助加嚴格要求,這種情和愛既深刻又博大。慈母對孩子之所以無私,是因為有血緣關系。教師對學生付以無私的愛和真摯的情,付以慈母般的柔情,那就是一種更崇高而偉大的愛,它強烈地感化著青少年一代,使他們感悟人生,走向人生。
二、在尊重中走入學生的心靈
愛默生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於尊重學生。尊重和理解首先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沒有平等也就沒有尊重和理解。相對於教師來說,學生的年齡一般都較小,知識水平、生活經歷等也肯定不及教師。但作為一位教師,要懂得在人格上學生與自己是平等的。在現實的學校生活中,許多教師對待學生表現出不平等,不論學生感受如何,也不論對錯,不高興就劈頭蓋臉狠狠地訓斥學生,而且諷刺、打擊甚至體罰,結果使許多學生畏懼教師,對教師敬而遠之,有心事,有苦惱,有秘密都講給同學和夥伴,而從不敢向教師傾訴。這種現象很普遍,它使師生關系出現障礙,為教育活動增加了難度,削弱了教育效果和質量。
教師在教育活動中一定要平等地對待學生。一方面,教師要把學生當做一個有思想,有感情,懂得善惡的人來看待,對他們以誠相見,以朋友相知,與他們建立真正的師生感情。另一方面,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名學生,特別是在先進生與後進生之間要一視同仁,絕不能對學習好的高看一眼,對學習差的就不理不睬,漠不關心。這樣會傷害一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長,也會使整個教育活動受到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