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教師新課程改革成長體會

小學教師新課程改革成長體會

發布時間:2021-01-24 06:20:14

Ⅰ 簡要敘述,在案例的教學過程中,突出體現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的哪些理念

自2課程改革以來,作為實施學校素質教育和落實新課程理念的教學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要按照新課程改革要求,把體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把提升學生學習技能作為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積極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效率。在探索實踐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數學教師必須要把教學新理念落到實處,下面談談本人在課改中的幾點做法。 一、轉變教學觀念,用學生語言、心態去教育學生,傳授知識。 我們的教學基本上是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師將知識灌輸給學生,這種教學模式極大的妨礙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影響了學生的創造性學習。只有富有創造力的教學主體,才能煥發學習主體的創造活力,講究教學方法的靈活性。以往的時候,教材怎麼編寫,教師就怎麼教。而如今,我在教學時,都仔細學習教材,結合學生的實際,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可以對教材有針對性的取捨,靈活多了。教師也不再是教學的主角,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提倡獨立思考,密切注意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興趣和獲取知識的能力,使學生不斷地學習和更新知識,適應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知識應用的意識,善於把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當中,鼓勵學生和培養學生愛動手、敢動手、敢動腦。教師要做符合新課程要求的課程改革的實踐者、研究者、推動者。 二、關注學生,尊重學生,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每個學生都有著探求和掌握數學學科知識的迫切慾望。這就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依據學生這一心理特徵,向學生展示小學數學中的充滿趣味的操作性內容,讓學生觀察和動手操作中所發生的問題,指導學生對新舊知識加以聯系,通過對相關內容內在聯系的分析、整理、歸納。讓學生形成條理清晰、內容全面的知識系統,提高學生分析數學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在活動中,還要體現出學生在學習活動的主體性,創設學生交流學習心得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小組學習討論中科學地分析身邊的數學規律.從而明白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消除學生學習數學學科知識的畏難情緒,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改變評價方式,使師生關系更融洽。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以前評價方式單一,使學生畏懼老師,不敢說真話。現在評價多元化。學生、家長也可以評價老師。老師的評價語言也變得豐富了。另外,我放低身段,做學生家長的朋友,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取得學生心理上的信賴,學生樂於和你交談,傾訴。如今,學生非常喜歡我的課,課上可以暢所欲言,共同探討學習知識。師生處於平等的地位。與家長的關系也非常融洽,取得了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大力支持。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努力,使教育教學更上一層樓!

Ⅱ 1、結合自身體會,談談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哪些挑戰和要求

我對新課程改革的看法
新課程改革在農村偏遠山區,其實還是難以推進,速度較慢的一項工程內。但是有些老師和管容理者始終認為,我們實施新課程從根本上沒有擺脫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但是新課程是在舊教育思想與觀念中不斷繼承發揚與創新的結晶。加拿大教育專家邁克

Ⅲ 新課程改革需要教師掌握哪些技能

教與學的方式的改變,要求教師不斷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如同 醫生的臨床和律師的辯護活動一樣, 教師的專業技能也是教師專業化 表現的特點。面對新課程,教師要樹立新形象,必須學習掌握新的專 業要求和技能:除了前面提到的尊重、引導、反思、合作之外,學會 關愛、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給予、學會等待、學會分享、學會 選擇、學會激勵、學會合作、學會創新,才能與新課程同行。 一、 學會關愛 愛是教師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先決條件。熱愛學生是教師 愛心的集中體現。師愛的基礎條件是平等,愛首先要尊重。要尊重學 生的興趣愛好、情緒情感、個性特點、抱負志向,尊重學生的選擇判 斷和個人意願。師愛的最高境界是友情。關愛學生,就必須把自己當 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在學生心目中,亦師亦友, 民主平等, 是好教師的最重要特徵。 當學生對你說悄悄話的時候, 你的教育就開始走向成功。具有愛心和具有知識,對學生來說,他們 更喜愛前者。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勵,都能贏得學生的愛 戴和信賴;而當教師對學生隨意品頭論足時,學生的內心正在對教師 做出相應的評判;如果教師不尊重學生人格,教師自己的人格必然會 在學生的視線中失落。師愛要面向每一個學生。愛好學生是任何 一個教師都容易做到的,難能可貴的是對差生的愛心:學生看起 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 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 如果你討厭學生, 那麼你的教育還沒有開始,實質上就已經結束了。而要想激發對差生的感情,就要換下有色眼睛,睜大眼睛去尋找學生身上閃光的因 素,及時給予積極的鼓勵、暗示、肯定。一量這片良苦用心、趨勢的 感情為學生所理解、接受,就可能產生出巨大的力量,甚至創造出奇 跡。 愛要有度。溺愛當然不行,要做到愛得有節、嚴得有度。愛 到恨的程度更不行。我是為了學生好,而這樣的好心卻 常常辦出一些損害學生人各,甚至危害孩子健康和生命的事情。恨 鐵不成鋼,不打不成材等陳腐觀念,導致家庭和學校時常演繹 出一些教育的悲劇。實際上棍棒只能造就奴隸,棍棒威懾之 下造就出來的人,已經很難適應社會,應對未來。鞭撻兒童,是教 育上最不適用的一‘種方法’, 因為懲罰會使孩子從良心的貴備中解 脫出來,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讓我們時常想想教育家們的諄 諄告誡: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 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 生。學生需要嚴師,更需要慈祥和寬容;教師應有好心,但更 要有一個好結果。 二、 學會理解 學會理解,才能學會關愛。理解不僅是認識手段,而且是人的存 在方式。誤角是教學失敗的重要原因,理解是寶貴的教學資源。 當前充滿誤解的教學是扭曲學生心靈的教學。教師的言行,要考慮兒 童的心理特徵和行為水平,考慮學生們的想法和感受。要用孩子的眼 睛看世界,而不能把我們的認識和想法強加給孩子。學會理解,特別 要理解哪些學生困難和行為過失的學生,他們往往被戴上壞帽子:笨蛋、調皮搗蛋、道德敗壞等,其結果往往直接影 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其實,問題學生不一定是壞學生。 三、 學會寬容 寬容是一種極有價值的教育藝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學 會寬容,就是盡可能地尊重多樣性、珍視個性;盡可能習慣一個世 界,多咱聲音,尤其是對學生缺點錯誤的寬容性。英國科學家麥克 勞德,上小學的時候曾偷偷地殺死了校長家的狗,這在西方國家顯然 是難以原諒的錯誤。但麥克勞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長,懲罰是畫出 兩張解剖圖:狗的血液循環圖和骨骼結構圖。正是這個包含理解、寬 容和善待心懷的懲罰,使小麥克勞德愛上了生物學,並最終發現 胰島素在治療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台。 期望我們 的孩子都能有麥克勞德的幸運。 孩子們犯錯誤時, 他們迫切想得到的, 是寬容的理解和幫助,而絕不是粗暴的批評和懲罰。學生正處在身心 發展階段,是非觀念尚未成熟,也許是好奇心、表現欲所導致的行為 過失,對一些問題有不正確的看法或錯誤的做法,是難免的。他們正 是通過不斷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而成長、成熟起來的。學會寬容,教師 要學會期待。期待,就是不能奢望學生一口吃個胖子。教師要以 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每一個人都有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學會了 期待的老師,就能最大限度地寬容、理解、善待學生,就永遠不會對 學生說你不行;就能對學生少一點苛責、少一點失望、少一點冷 漠,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親切。學會了期待,教師就 能夠用從容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工作,不急於求成、不心浮氣躁、不指 望一蹴而就,就能夠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堅韌不拔、持之以恆。學 會寬容,還要求教師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前面已經 談到了。 四、 學會給予 給予,當前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能使學生生動活 潑主動發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主動發展的 教育首先是具有選 擇性。因此教師要學會給予,要給學生以自由選擇的空間和餘地,讓 學生能夠自主地選擇。這個空間絕不僅僅是時間,教學僅僅給學 生留下充足的復習和作業時間是不夠的, 重要的是給他們提供獨立思 維的過程。如果把已經還給學生的時間,再按教師的要求安排得滿滿 當當,學生依然是傀儡。給時間,還要給權利、給機會、給任務、 給困難。 教育部組織編寫的 《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 一書中講得好, 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體 驗;給孩子一些任務,讓他自己去完成;給孩子一點困難,讓他自己 去解決;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 自己向前走。 五、 學會分享 作為參與者, 教師要學會分享。 分享是雙向的溝通、 共同的擁有。 教育的過程其實也是教師和學生一道分享人類千百年來創造的精神 財富的過程,分享師生各自的生活經驗和價值觀的過程。分享,意味 著教師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灌輸;是引領,而不是強制;是平等的 給予,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施捨。學會范自我中心、自以為是、好為人師。學會分享,還要學會欣賞別人就是真誠地去分享對方的閃光 之處,它會帶給我們非常單純的滿足、愉悅和歡樂。我們不見得喜歡 我們所欣賞的人,但一定喜歡賞識我們的人。對別人表現出的真誠的 贊揚和欣賞會使用我們的生活有更多的陽光、溫馨和美麗。因此教師 一定要學會欣賞、贊揚自己的學生。 六、學會合作 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基本上是單兵作戰。在新課程實施中, 合作學習的要求以及綜合課程的出現, 首先對教師之間的通力合作提 出了新的要求。教師集體的協調一致、教師之間的團結協作、密切配 合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之間密切合作, 可以相互提供支持, 啟迪靈感; 共享智慧、減輕負擔;示範合作,促進成長。其實,即使在以往,一 個成功的教師,也必然得力於同校長、同事、家長,特別是同學生的 密切合作。合作需要有善於溝通的品質和能力,需要有理智的判斷和 成熟的熱情,需要有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品質和推己及人的胸懷。 新課程特別要求與學生的合作與溝通,從而共同構建、推進、生成課 程。合作要從改善師生關系做起。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與教師具有 同樣獨立人格的人。 教師的作用在於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因 素。而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是學習好、也是教師教好的前 提。 七、學會選擇 作為引導者,教師要學會選擇。社會的進步伴隨著愈來愈多的 選擇的機會和 可能,民主化、個性化的教育自然需要以教育的內容、 教育的方式的可選擇性為條件。學會選擇成了人們必備的素質和能 力。學會選擇,才能與時俱時。要讓學生學會選擇,作為引領學生進 行積極選擇的向導和顧問,教師必須首先學會選擇,才能讓更多的孩 子有所選擇,讓更多的孩子能夠表現,讓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 悅中,讓更多的孩子擁有健康的心態、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教 師首先要學會選擇教育的內容,選擇教育的時機,選擇教育的途徑和 方法。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和積累,從而具備高度的判斷力和鑒 賞力,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 八、學會激勵 光榮與夢想是人類進步的動力,成長需要激勵。成功教育,收 獲的必是教育的成功。教師拿起表揚的武器,就能減少學生失敗後的 灰心,增加學生成功後的信心。每一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 期待著收獲肯定和榮譽。一些教師只把眼光牢牢地盯在分數上,成功 變為少數學生的專利,大部分的學生則得不到老師的關注。許多 孩子說,老師從來就沒有誇獎過我,卻時時面對著老師有意無意 的暗示:你們不是好學生。我們應珍惜學生心靈深處的渴望,積 極創造機會,讓學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體驗。很好,再試一 試,懇切的激勵,能讓失敗孕育成功;差遠啦,別驕傲,一味 地警誡和責難,會使成功的喜悅化為烏有,甚至失去再做新嘗試的勇 氣。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屢遭失敗容易導致青少年學生的自我否 定;成功是成功之母,更加符合成長中學生的實際。體驗成功, 是培植自信的最好方法, 是形成追求新目標、 新成績的最重要的動力。某學校教師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心目中的榮譽稱號, 並自己確定本學 期獲得該稱號的標准。期末,教師對達到標準的同學進行獎勵,極大 地激發了學生的進取心。這種激勵方法,令人感慨而又敬佩。九、學會IT 學會IT 這里說的IT也就是信息技術,隨著 21 世紀的來臨,以計算 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 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 式和學習方式。信息素養,成為每個社會成員能否進入信息時代的 能行證, 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和基礎。 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教師必須首先掌握信息技術。 掌握信息技術, 是現代教育的必要手段; 給學生創造最有利有信息環境,培養和提高學生獲取、加工信息的能 力,則是教師教學工作的基本任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 指出: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 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 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 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 具。 十、學會創新 只有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教師, 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 和創新能力的學生。教教材、照本宣科的時代過去了,教師 的勞動必須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新課程的實施,期待創造型的 教師來完成。 沒有教師的創造性勞動, 就不可能有新的課程新的教育; 只有不斷進取創新的教師,才能在促進學生發展的同時,煥發自身的生命活力;而教師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使自己與時俱進,不斷發 展,才會永遠體驗到職業的內在歡樂與尊嚴。中小學教師的創新,並 不是指要有對於整個人類來說是新的發明和創造, 而是希望教師能夠 謀略從不同的角度對那些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熟視無睹的事情作出 新的解釋, 不斷地探索以便改進自己的工作, 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式、 教學策略和教學風格。

Ⅳ 如何進行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數學教學

當前,新課程改革已經在瓊中縣各小學轟轟烈烈的開展,教育局負責新課程改革的付永東副局長提出了許多關於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比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中有生活;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提倡探究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作為一名多年主管學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我認為要想全面提高學校數學教學質量,就必須了解當今教育形勢的發展,掌握新課程改革理念,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的編排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活動,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現就根據我校新課程改革的開展情況和以往本人的教學經歷談談我對新課程改革中小學數學應如何進行教學的幾點體會:一.教師一定要把握新的數學課程教材特點,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新的數學課程教材主要特點是既要聯系社會生活,又要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際,還要聯系學生的學習實際。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社會上處處有數學知識,數學就在身邊。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內容來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以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突出方法性、體驗性、綜合性和發展性,並結合學科主要知識,精心策劃練習和精心設計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活動,同時要介紹自主學習的方式方法,幫助學生鞏固和拓展學科知識,轉變學習方式,有效促進學生學科學習效果的提升,逐步學會學習,努力實現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我校大部分是農村學生,由於他們地處山村,因此特別要注意這些山村學生的生理、心理狀況和知識發展水平,加強多學科知識綜合運用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通過多樣化的練習、觀察、實驗、討論、製作、評議、調查、研究創作等學習活動,強化學科知識的應用,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也要關注學生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的養成,努力實現新課標三維目標的落實。
二、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把學習數學變成具體的感受和體驗
小學數學是數學教育的基礎,是孩子們一生中學習數學的開始。如何在孩子們面前展示出一個五彩繽紛的數學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讓孩子們發自內心的愛數學,主動地用數學。我認為關鍵是要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把抽象陌生的數學變成具體的感受和體驗,讓數學知識生活化。現代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學習數學時,他們的心智活動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學生的學習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對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親切,有興趣。只有當數學不再板起面孔,而是與孩子們的生活實際更貼近的時候,他們才會產生學習的興趣,才會進入學習的角色,才會真正感受和體驗數學的魅力與價值,增進理解和應用的信心。在教學中,要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喚起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感受,使學習成為學生發自內心的需求。例如:我在網路教學視頻中看到有位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比高矮》這部分內容時,這位老師是這樣導入的:課前教師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邊框上,上課時教師故作驚奇的說:咦,黑板擦怎麼跑那麼高,誰願意幫我把它拿下來?一個學生上講台來拿,可是該學生由於個子矮,夠不著,他就跳起來去拿,顯然費了很大的力但還是夠不著。老師微笑著說:還是讓我來拿吧。老師動手拿下了黑板擦。並問:同學們,剛才為什麼他很費力也拿不到,而我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學生紛紛發言:因為老師個子高,學生個子矮;說老師個子比他高,他比老師個子矮;老師你都長到黑板那兒了,所以一下子就夠著了。老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馬上叫剛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學生上來站在老師身邊,再次比高矮,並引導學生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教師總結:看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知道誰比較高,誰比較矮,才能根據不同的情況來處理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比高矮。
我認為這位老師這樣的導入設計很新穎,體現了新理念、新教法,讓學生在一片歡笑聲中理解了比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體感受和體驗中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和情感。
三.在數學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索性思維
新的課程改革倡導學生主動觀察、動手操作、大膽猜測、合作與交流等數學學習活動,而且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的角色、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特別是數學的探索性思維在教學中的最高點,它不依常規,尋求變化,從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考慮問題,我認為在我們這種農村學生多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索性思維需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假如學生對數學學習有興趣,那麼學生的整個心理活動就會處於主動的狀態,他們就會聚精會神地去學習並真正掌握數學概念、性質及基本規律。2、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因為具有良好的思維能力,能讓學生從知識型轉化為智力型,讓學生學會全面地綜合地思考問題。比如小學高年級的應用題里的一題多解,它需要思維的廣泛性,所以教師必須多讓學生多動腦筋,多去想想,才能使學生形成良好思維能力的習慣。另外,適時鼓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形成學生良好思維能力一種好的方法。所以,《數學課程標准》在總體目標中明確提出,要使學生學會用思維的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並將數學思考作為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四大目標之一,單獨列出了具體闡述。對每一位數學教師來說,如何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現實生活中的事物,並學會用數學的方式去思考問題,用數學的語言去解釋現象,用數學的觀點去認識世界,又能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產生興趣。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只有在教學中科學、合理、扎實有效地進行教學,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總之,新課程、新理念將時時刻刻沖擊著我們的頭腦,沖擊著我們的課堂,為小學數學教學帶來許多的思考。面對新課改我們都要經歷苦惱、反思、探索、實踐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創造性的學習數學課程標准,創造性地駕馭教材,處理教材,不斷地自身調節,以達到目標。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每一位教師觀念的轉變、知識的更新、行動的研究並將這些體現在每一個教學活動中,才能使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話,才能使小學數學教學產生實質的變化。

Ⅳ 如何轉變教學觀念,促進課程改革

一、教師培訓到位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前提和保證
任何教育教學改革的成敗,從某種意義上取決於廣大教師的認同參與的程度。新課程改革要求廣大教師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轉變教育思想,轉變教師角色,革新教學方式等。要使廣大教師與新課程的要求適應,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培訓是一個基本的前提和保證。
二、領導重視,社會支持。
課程改革實驗啟動初期,領導就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我區課改實驗工作。
三、精心組織,扎實工作。
課程改革是一項牽動全局的綜合工程,為了順利開展此項工作,區教育局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區成立了以分管區長為顧問、教育局長為組長的區課程改革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5個工作組,即行政決策組、實驗主管組、科研總結組、宣傳報道組、專家指導組等,對課改實驗進行專項指導。並要求我區各初中、小學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來領導和實施本校的課程改革,把課程改革的工作落到實處。
四、理念先行,重視感悟和體驗。
在這次學科培訓中,在省教研室領導和教研員的指導下,我們十分重視教育理念的更新。各位專家的講學也總是把教育理念的更新放在首要位置。
五、強調實效,重視調研和考核。
在課程改革的學科培訓中,我們十分關注教師實實在在的提高,關注教師與新課程同成長。為此,我們事先做好調研,事後做好考核。
六、滾動提高,重視總結和積累。
在課改教師培訓的實踐中,我們體會到,教師培訓的主陣地還在於校本培訓。需要不斷滾動、不斷提高。為此,我們十分重視總結和積累。培訓結束後,我們各學科都寫出了總結報告,總結經驗,找出不足,以便在今後的工作中發揚成績,糾正錯誤。

Ⅵ 新課改的三大理念是什麼

新課程的四個基本理念是:

1、關注學生發展: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體現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基本理念。這一理念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上,即要按照課程標准、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形成。

其次,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體現學生主體,鼓勵學生探究,高效實現目標。

2、強調教師成長:

依據新課程評價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沿著促進教師成長的方向發展。其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果,而是診斷教師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制定教師的個人發展目標,滿足教師的個人發展需求。

3、重視以學定教:

新課程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就必須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進行改革,體現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教」的「以學論教」的評價思想,強調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狀態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

4、新課程的教學目標為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6)小學教師新課程改革成長體會擴展閱讀

置綜合課程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要特徵,實施綜合課程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知識的瑣碎化問題。在分科課程中,一個教師只需要處理某一學科領域中的問題;而在綜合課程中,一個教師必須根據活動或任務的需要,選擇許多學科領域中的知識並加以整合。這對習慣於傳統分科教學的教師而言是很難適應的。經常出現的情況是東鱗西爪,把許多知識信息機械地甚至牽強地拼合起來,從而導致知識的瑣碎化。

第二,教師的知識和經驗問題。成功地實施綜合課程需要教師掌握相關學科的知識,如果教師缺乏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技能,就不可能將這些知識技能成功地整合起來,這樣就很可能導致綜合課程形同虛設。

另外,如果教師本人從未體驗過綜合課程,那麼他們實施綜合課程的難度將更大。這就要求師范教育的課程必須進行相應的調整,以使未來的教師對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都具有充分的理論理解和實踐體會,這是實施綜合課程的必要條件。

當務之急是綜合課程的師資培訓要到位,要幫助教師從理論到實踐兩方面認識和解決綜合課程的諸多問題,提高教師對綜合課程的理解和信任。

第三,管理的問題。要在工作量計算、教學質量評估和學生學業考試上充分考慮綜合課程的特點,營造有利於實施綜合課程的外部環境。



Ⅶ 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的改革要注意什麼

一、加強學習,轉變教學觀念
隨著課程改革的發展,人們對一些基本觀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些觀念主要包括學習觀、教學觀、教材觀和教師觀。教師構建新的教學觀念是十分重要的。
1. 學習觀
一般說來對學習有兩種認識,一種叫作行為主義的學習觀,另一種叫作認知主義的學習觀。行為主義的學習觀簡單地說就是「學習就是行為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上,行為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是外在刺激與頭腦中反應建立的實質聯系。外在的刺激即是習題、題目。學生的反應就是解題的方法。認知主義的學習觀,用兩個字概括是「理解」,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這是學習觀的問題,也是幾十年來一直存在的對學習觀的不同認識。但最近出現了一種新的學習觀,即建構主義的學習觀。這種學習觀認為學習是學生自主探索實踐的過程,強調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用建構主義的語言來說,學習是學習者與文本的交互作用。文本在課堂中就是教材,有時不僅指教材,是指更廣泛的對象。學習者在課堂中主要是指學生。學生與教材的交互作用是課堂學習的過程。這裡面關鍵的問題是怎樣理解交互作用。所謂交互作用,是教材對學生有影響,學生對教材也有影響。這怎麼理解?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材如果不去讀,就是死的,沒有生命力,學生去讀教材,是學生賦予教材以生命力,就是激活教材。那麼學生怎麼激活教材呢?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是以原來的經驗來解釋教材中的內容,建立起一個新的概念,這就是建構。建構是一個逐步的過程,是一個逐步的探索與實踐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逐步地發生變化。建構主義學習觀對課堂教學的改革有重要的意義,發揮了一個基礎的作用。
2. 教學觀
教學是一個相當基礎的概念。老師們都給學生上課,但「什麼是教學」,不是每一位教師都能說得清楚。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教學的認識也在不斷地深入。在這里,我想介紹在新的課程改革理念下,教學觀發生的變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對教學作了相當詳細的陳述,我將其概括為:「師生互動,全面發展。」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圍繞著文本的互動。所以,在教學中有兩個互動: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學生與文本的互動。在這兩個互動中,師生是共同發展的。這種教學觀要求教師的角色發生相應的變化。
3. 教材觀
現在正在建設新的教材,但對於教材是什麼、教材的作用是什麼這些問題還都正在討論之中。過去認為課本是教學之本,教材是「聖經」,教師根據教材來教是絕對沒錯的。而課程標准中提到,教材是教學活動的縮影,而不是教學的「聖經」,不是一定要按照教材去做,而且,教師有責任進行課程剪裁,使教材符合學生的情況。新的教材觀強調要按照學生的情況進行教學,而不是完全拘泥於教材。
4. 教師觀
講到教師,我們想到的總是「奉獻」。「紅燭頌」用紅燭比喻教師是不恰當的。首先,這個比喻沒有看到教師在奉獻的同時自身也在發展,而且奉獻越多的教師發展得越快,奉獻的經歷也是發展的經歷,付出與回報總是結合在一起的,而這種比喻沒有看到這一點。這次課程改革提出,教師要和新課程一起成長,新課程的推廣一定會造就一批名師。要讓教師和新課程一起成長,這是一個新的教師觀。另外,怎樣看待教師的角色、看待教師的發展,怎樣看待教師的作用的問題,應引起重視。現在強調的是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是不是意味著教師在教學中的領導作用不再提了呢?是不是意味著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領導者了呢?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導了呢?教師是課堂中的領導者,這是教學工作本身的規律決定的。教師的領導作用沒有發生變化,教師發揮領導的形式發生了本質的變化,教師領導課堂教學的形式和方法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如果這一點沒有看到的話,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師的作用。過去過於強調教師作為管理者、講授者的職能,現在是強調教師作為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的職能。課程標准中提出這一點,意義是非常深刻的。所以我們強調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有效地引導學生的活動,真誠地與學生合作,這樣才能發揮教師的領導作用。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在我國的教學理論上,這四個觀念都發生了變化,這對我們理解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是很重要的。
二、大膽實踐,推動教學改革
我國小學數學的教學改革是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要建立新的小學數學課程體系,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需要對課堂教學進行一些研究和實踐。
1. 課程改革的目標
我國目前的課程改革目標是: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以及對社會和自然的責任感。對一期課程的反思也使我們認識到加強課堂教學研究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一個主要問題,是課堂教學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被動接受式的教學。小學數學學科中被動接受式學習有這樣幾個特徵:
(1)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兩個問題。首先,有些教師對學生十分負責,總是教師講授得過多。另外,存在著一種「打乒乓球式」的提問和教學的現象,即類似於打乒乓球,教師只接乒乓球台上的球,而不接界外的球。對學生的回答,只肯定那些與自己教案相符的答案。課堂上表面是一問一答,而實際上學生真正的想法沒有得到表達,因此難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這種情況也反映了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問題。怎樣克服這種情況是值得思考的。
(2)「過度練習」所謂過度練習,是指不合適地安排練習活動。這不是量的多少的問題,而是不合適。講到練習,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第一,「熟能生巧」。數學離不開練習,要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過練習。這一點是肯定的。但關鍵的是要進行有效的練習,練習要有目的性、針對性,要使練習題發揮作用。第二,「熟能生厭」。即不合適地、過多地安排練習,會使學生形成負面的情感體驗。這種不適當的練習就會使學生形成一個負面的情感體驗。另外,我們的一個調查發現,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普遍比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降低。這是否與我們的練習有關呢?我想是有一定的關系的。第三,「熟能生笨」。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比如,做一些應用題,教師告訴學生數量關系,方法是什麼樣,讓學生模仿,做很多,再模仿,再做。這個過程,其中有思考的含量,但在很大程度上,老師是讓學生記憶解題方法的過程。而實際上這是模仿的過程,而不是思考的過程。長期下去,不利於學生創造力的發展,減少學生創造的空間。這樣看來,題海戰術主要是記憶的戰術,而不是思考的戰術。它會使學生的思考能力下降,思維能力降低,這就是「熟能生笨」。有這樣一句話:「教學就是講到懂,練到懂,考到懂。」這個做法就是模仿,提高了成績,但沒有發展思維。過度練習的本質,不是思考,而是缺乏互動性,這種過度練習恰恰背離了數學的本質。
(3)學生很少有機會通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獲得知識與發展這樣的機會少,課堂活動比較單一。教學改革就是要探索怎樣使學生通過活動獲得主動的發展。
(4)學生很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意見課堂中學生真正表達自己意見和理解的機會不多,整個課堂的環境不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有的老師說,課堂不是在組織學生討論嗎?我調查過,公開課一般都有許多討論,但它討論有這樣幾個特點:時間短,不超過兩分鍾;討論是被動的討論,並不是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理解和觀點。除了被動的討論外,學生在課堂中被動的情況太多了。被動的表揚(「你真棒!」)和被動的接受表揚。在教學中缺少的是教師與學生真誠地交流與合作,真正地把學生作為主體,實現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真誠的交流。
(5)學生追求唯一正確的標准,開放性不夠學生所追求的不是自己的獨立思考,而是現成的一些標准答案。
被動接受式教學在一定程度上的存在,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我們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應該是很明確的,應對這種被動接受式的教學進行改革,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使教師成為合作者、引導者和組織者。被動接受式的教學,使課堂教學中出現這樣一個現象:學生學得很苦,特別是高年級;教師教得很苦;但有時效果不理想。問題症結是被動接受式教學。因此我們提倡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教學。
2. 開展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策略研究
學習方式不是指具體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而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行為和認知的取向,是學生學習時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徵。概括起來,就是自主、探究、合作、實踐這八個字。因此,課堂教學就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要轉變目前在一些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單一、他主、被動的學習方式,提倡和發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特別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與實踐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學生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單一、被動和陳舊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為在課堂教學中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障礙。實際上,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種課程的表面達成現象。這種現象,造就了大量的「高分低能」學生。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研究有效教學。有效教學的核心是「學生的參與」。有效教學不是老師教給學生什麼,而是教師怎樣引導學生的學習。有效教學的基本目標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所以在研究中,我們要研究教師教學策略的改變,引起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最後再看學習結果的改變。我們認為課堂教學的改革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關注學生
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教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而不是從「本本」出發,也就說,要以學生為本。在研究中我們發現,這要求處理好兩個關系。首先是教師與教材的關系,教師要創造性地處理教材,要駕馭教材,不能成為教材的奴隸。這樣教師才能有效地進行課程剪裁。有效地進行課程剪裁,這是校本課程的基礎。其次是教學要處理好教師和備課或者教案的關系。備課是每個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要做的工作,備課是上課的准備和基礎。真正互動式的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因此不能完全把教案作為本本,完全按照教案做。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而不是從本本出發,這是教學是否有效的基礎。因此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實際。
第二,強化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角。實施自主學習,在課堂中就要把空間和時間給學生留出來,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自主是有效的重要方面。例如,我在上海聽過一節課:復雜分數的比較。這節課可以說是上得非常的「好」。教師表達非常清楚,提問非常清楚,板書非常清楚。印象特別深的是這位老師的最後一句話正好鈴聲響。這節課上得可以說是滴水不漏。課後專家討論這節課,認為這節課學生沒有參與,沒有活動的空間,老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是配合教師的。這種表現即是打乒乓球式的教學,一個特點是從來沒有界外球。而實際上,上課是看學生的投入,看學生的思考過程,看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一節課要有三個「看」:第一是看學生是否被調動起來了;第二個是看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教師對學生的指導;第三是看學生思考的層次。教師應該把空間讓給學生,把思考還給學生,讓創新走進課堂。這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三,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參與者。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領導課堂的形式發生了變化。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2)關注發展
課程標準的核心思想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尊重學生的發展」。那麼如何理解發展呢?我們認為,發展就是指全面發展,可以將其分為三個領域。第一,基礎知識和基本學力。基本學力是指學習的能力。第二,個性與品德。第三,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概括說,第一塊叫作「基礎」,這是發展的重要內容,學生的發展包括基礎知識和基本學力的發展,是發展的載體。第二塊叫作「品德」,是發展的核心,是培養學生做人;第三塊叫作「思維」,是課程與教學改革的突破口。
注重學生「大智慧」的發展。所謂大智慧是指學生創新思維和獨立思考。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教育改革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大智慧,日前世界許多國家都把培養學生的大智慧作為一個目標,這已經成為國內外的一個共識。如果所有的教師都關注學生的思考,一定會為教學改革創造一個良好的風氣。
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所謂情感,就是指學生的情感體驗,讓每一個孩子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感到動腦筋的快樂。態度,指學生對事物的看法,是在學習活動中形成的。價值觀,指對人生基本問題的看法和態度。關注學生的發展,很重要的是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價值觀與數學教學有什麼關系呢?我們說有密切的聯系。任何一個課程、教學活動都有兩個層面,第一是顯性的課程,與數學知識有關的;第二是隱性的課程,即數學活動背後滲透的價值觀,滲透的教育。例如,我在徐州聽課的一個例子。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我要為媽媽買一束花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她,你們幫我選擇一下。在這個例子中,顯性課程是計算數學問題,隱性課程即滲透了一種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價值觀。這個價值觀是我們社會、我們民族所提倡的,而最近一段時間,這種價值觀似乎是淡化了。但這個價值觀對人的發展來說是很重要的。在這個案例中,教師很自然地把這種價值觀滲透進來。課堂中我們應該把一定的價值觀與數學活動結合起來。任何教學活動都是有價值觀隱含在內的。有一個教師讓孩子比較最貴的游藝活動的價格,顯性知識沒問題,但隱性價值的處理是不恰當的。現在一些新教材中很注意隱性價值觀,例如,環保問題、奧運問題、關心他人的問題等,向學生滲透一種社會所認可的價值觀。人的發展是全面的,在課堂中要把非常重要的價值觀與數學教育聯系起來。新教材現在有四套,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滲透了價值觀的培養。
關注教師的發展。我們認為教師的發展大體有三個階段,第一叫作「新教師」,在該階段,教師主要關注教學任務的完成。第二叫作「有經驗的教師」,是教師具有一定的教學經驗,能夠比較自如地完成教學任務。第三叫作「專家型的教師」。我們調查發現,並不是所有的有經驗的教師都會發展為專家型教師,專家型教師只是很少一部分,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滿足於自己的現狀。從有經驗的教師成長為專家型教師的一個條件是教師進行研究與反思。因此我們提倡教師參與研究,研究的方式是實踐、反思、再實踐的過程。有許多學者提出「反思型教學」,反思型教學就是教師的反思。教師發展的必要條件是教師開展研究,研究的過程就是實踐與反思的過程。
(3)關注過程
首先要了解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特別要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三個思考層次的合理組合,對學生的思維發展很有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了解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有什麼創意和困難。在這個基礎上,教師有的放矢地講。這樣才能做到「精、准」,這才是有效的教學。這實際上是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由「教師講學生練」的模式轉變為「教師引導學生探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發展了思維。
目前對關注過程的教學也有不少研究。例如,HANDS ON的活動,稱為「動手做」,主要是法國和美國的數學課、科學課中所運用的策略。基本的過程是「提出問題———動手做實驗———觀察記錄———解釋討論———得出結論———表達陳述」。HANDS ON活動中,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經歷了研究的過程,學會了探索的方法,也有利於學生開展合作交流。
三、學會研究,促進教師的自主發展
課程標准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改革,需要廣大教師加強研究。研究的基本方式是行動研究,就是從實踐到反思,然後再進行實踐。廣大教師在研究的過程中,會進一步實現自主發展。我們在下文中提出一些可以進行研究的角度。
1. 如何培養小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我們不僅應該為提高學生的基本數學素養而教,而且還要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而教,為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而教。目前,培養小學生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一個迫切的任務。21世紀是科學技術競爭更加激烈的時代,隨著數字化技術的推進,人們對小學數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以計算技能和解決常規問題為重點的小學數學教育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了。小學數學教育的目標應該包括培養學生高層次的數學思考能力、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認為,小學數學教育要關注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使數學教育具有時代的特點,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雙基」訓練達到科學的平衡。
2. 如何激勵學生多樣性的獨立思維方式
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有他們自己的思維特點。小學數學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僅僅為了使學生形成高效、統一的固定的運算方法和熟練的技能,也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勵和尊重學生多樣性的獨立思維方式。因此,數學學習活動要讓所有學生都能積極參加討論,激盪學生思維,啟發學生獨立運用數學知識思考與創造的意識,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明確表達想法,強化合理判斷與理性溝通的能力,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建構數學知識。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了21世紀,新時代要求公民具有理性精神。數學學科是理性溝通與思考的重要工具。數學教育對於培養公民的獨立思考素養具有重要作用。
3. 如何加強數學學習和現實的聯系
學生數學學習的基礎是學生生活經驗。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數學學習和現實的聯系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學生數學學習具有社會的意義。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具備他們所感興趣的實際背景。
小學數學教學加強應用性和實踐性,應該成為小學數學教育改革的一個基本趨勢。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充分貫徹聯系生活和數學應用的思想。讓學生具有實踐活動的機會,有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問題並處理由其他學科提出的問題的機會,有對數學內部的規律和原理進行探索研究的機會。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現實生活,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數學。
4. 如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我們討論了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學習參與的問題,從中可以看到,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並不是簡單的受業者,而是一個積極投入其中的參與者。沒有學生的投入,教學是不會發生的。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數學課堂不再簡單地當做學生「接受」知識的地方,而成為學生探索與交流數學、構建自己有效的數學理解的場所。
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就是要讓學生主動學習。所謂主動學習,就是要強調學習數學是一名學生自己的經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強調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是學生被動的吸收課本上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名學生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生動的思維活動,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具體地說,學生應該從他們的經驗出發,在教師幫助下自己動手、動腦做數學,逐步發展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要努力構建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把思考的空間和時間給予學生。例如,在教學中可以提多一些問題,多一些探索性、思考性的活動,少一些現成的結論。教師工作貴在啟發,重在信任,要讓學生有表現自己才乾的機會。重視學生的主體活動是數學教學改革的熱點問題。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基本理念是強調以學生為本位來加以安排,認為只有在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下,學習才會發生。
5. 如何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體會到,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努力構建讓學生學會學習、善於思考和樂於學習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學習方式和對數學的態度,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學會做人,獲得今後持續發展的動力。
學生認知方式和情感體驗本身不僅是重要的學習變數,而且也是重要的學習產物和素質。學習不僅僅是學生行為的改變過程,而且也是學生的情感態度、認知方式和學習取向形成的過程,這些態度和取向是學生終身受用的。學生怎樣投入數學學習,甚至比學習何種數學知識更為重要。在小學生的這種學習過程中品質是重要的素質,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涵。學生對學習活動興趣的形成,會使學生終身受益。數學教師的任務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和發展能力,而且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特別是應該充分重視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情感投入,提倡具有愉快感、充實感的數學學習活動,提倡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豐富的感覺」,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給學生以「有趣」和「成功」的體驗,使其逐步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讓喜歡數學和數學學習的學生多起來。
我們已經指出,認知方式和情感體驗是緊密結合的。「知」、「情」結合是良好的課堂教學的一個特徵。使學生感到「愉快」並不是指一味地讓學生「輕松地」學習,而是指讓學生體驗數學思考的快樂和克服挑戰性問題後的精神滿足。因此,教師要注意把認知投入和情感投入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數學思考中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以積極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進一步思考,達到「知」、「情」互促的目的。
6. 如何開展實踐活動的教學
實踐與綜合應用是新的課程標准中一個重要領域。如何組織教學活動,本書也舉出了一些案例。我們認為,要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適當開展實踐活動的研究。應讓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以獲得實際經驗,進行數學思維。要把活動和思考有機地統一起來。這些實踐活動具有廣泛的范圍。如,戶外活動、製作活動、利用實物探索數量和圖形意義的活動、調查活動、應用活動、綜合知識的活動、探究活動、提出新問題的活動等。小學數學教學要加入製作、操作、體驗等活動,理解數量和圖形的意義,豐富學生對它們的感性認識。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創造力,鼓勵兒童嘗試新的方法,進行合作交流和大膽探索,強調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學好數學,發展學生解決問題和數學思維的能力。
7. 如何適當體現課程的彈性
從學生如何學習數學問題的討論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學習情況是不一樣的。教學目標的差別化和彈性是目前數學教學設計領域的一個重要動向。小學數學教學既要體現統一要求,又要具有適當的彈性。學校數學課程要安排多種可供學生選擇的數學活動。例如,探究數學的某個內容或者專題,有關數學的實際活動,應用數學的活動,數學史的有關專題等,都可以是選擇學習的課題。學習的程度也應有一定的彈性。學生的選擇學習中可以有不同的程度,如,補習、補充、發展、深化,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有收益,這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也使數學課程具有彈性。
8. 如何關注數學與其他學科的綜合
數學教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與綜合是一個重要的研究和實踐的趨勢。這是近二十年來數學教學改革一個值得注意的特點。我們要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研究數學教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問題。不僅要從現實生活題材中引入數學,而且要注意加強數學和其他科目的聯系,打破傳統格局和學科限制,允許在數學課中研究與數學有關的其他問題。綜合是數學應用思想的延續和發展。數學教學設計要從數學應用廣泛性這一特點出發,要注意數學應用具有多科性、數學可以解決生活和其他學科中的問題。數學與自然、語文等學科有關,是學習這些學科的重要基礎。人為地設置學科壁壘是不必要的。相反,數學可以從這些科目問題中找到應用的廣闊途徑,從而理解數學的豐富內涵,並從它們那裡吸收豐富的營養,特別是語言發展是理解力發展的重要前提。教師要研究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關系,制定工作計劃,通過課程綜合工作,全面發展學生的數學素質。
另外,解決實際問題往往不只是涉及數學的一招一式,還可能涉及到其他知識與能力,應用的過程是一個綜合性的思維活動。數學能力與許多一般能力應該協同發展。如合作、實驗、分析、推理、觀察、交流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重在興趣,並適當發展學生綜合思維的能力。讓學生有機會綜合地運用各科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的意識,培養他們自己思考判斷的能力,掌握信息的收集、調查、總結的方法,培養以問題解決、探究活動為主的創造能力,使學生初步獲得對數學的正確看法。
9. 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的探究
小組討論是一種重要的教學策略。它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舉出三種。第一種是小組主題討論。在小組主題討論時,每人負擔一項工作,如主席、記錄員、維持活動者及報告結論者。小組圍繞一個主題進行討論。這種方法比較適合課題學習。第二種方法是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指針對某一項主題,模擬真實情境,由小組成員分別擔任情境中的各個角色。這種方法比較適合通過模擬情境解決應用問題的討論。第三種方法稱為「頭腦風暴」的討論。請各組成員盡量把想到的點子寫下來,越多越好。然後一一討論各組所提出的想法,在課堂教學中產生各種觀點的碰撞,產生思維的火花。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引發學生討論的方法。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師新課程改革成長體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