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美術教學的目的

小學美術教學的目的

發布時間:2021-01-23 16:59:27

1. 淺談如何完成小學美術教學目的基礎任務

一、對學生進行美育的教育
二、促進學生智力和才能的發展
三、使學生掌握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整體思路怎麼寫

就是寫一篇教案。

美術教學設計的特點意義是什麼?在美術教學中「創設情境」方面,試舉一例加以 說明 美術教學設計的特點意義:1 、認真做好教學設計,就能夠有利於實現教學的有效性,是實施教學課程的前提。2 、做好教學設計就是增強我們每位教師的教學基本功。3 、教學設計也是教師綜合素質的體現文字組織,語言表述,知識積累,同時促進學習 4 、做好教學設計是從合格教師到優秀教師的過程,每個優秀教師都是從教學設計中成長起來的。 在美術教學中「創設情境」方面,試舉一例加以說明 一、聯系生活展現情境 藝術來源於生活,通過創設情境,將學生的生活與所學內容溝通起來,打開學生的生活庫藏,增強其情感體驗,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美的形式的感受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在美術日常教學中,無論是欣賞一件美術作品,還是用造型去表現一個場景或主題,往往都要聯繫到學生的實際生活。如在欣賞現代繪畫大師畢加索的《格爾尼卡》時,畫中各種造型令初見者費解,在欣賞這幅畫之前,我讓學生首先談談人在痛苦時的一些表情、感受。拉近學生與畫面所反映主題、生活的距離,讓作品中所描繪的生活與學生生活有貼近之處,這樣做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畢加索畫中表現了人民受到種種苦難而造成的暴烈恐怖的氣氛,表達他對法西斯的仇恨,而立體主義是他觀察、表達事物的一種方法。 二、運用直觀物品演示情境 直觀性物品在各種教學中都需運用,但美術運用得更廣泛,它包括范畫及過程范畫、模型、投影片、 cd、錄像帶等其他輔助教具。通過這些直觀性教具的運用,學生將會使一些抽象又難懂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和簡單化。在美術教學中,有許多問題,如以語言表達顯得十分復雜,但通過直觀性的圖表或工具來反映十分簡單與清晰。例如在將素描五大調子時,運用一隻白色石膏球和一個聚光燈教具,石膏球在聚光燈的照射下會呈現出明顯的五個調子,這樣給學生分析,既形象又直觀。而過程示範也是在美術技能教學中最常見也最有效的方法,美術教學中有許多難以表述的東西,看過示範形象便能直觀地解決問題。比如,中國畫教學,毛筆和宣紙性能的掌握,需要教師反復示範,學生通過反復實踐訓練才能領悟其法。如果沒有示範,任憑你任何精講細練,學生也很難了解筆、墨在宣紙上的微妙變化。 三、藉助文學作品展示情境 文學作品與美術之間有著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美的,它們都藉助不同的形式表達、抒發各自的情感。利用它們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例如,讓學生在表現春天的景色之前,朗讀一些有關春天的優美散文、詩歌,體驗到春天的美好、自然的美好、生命的美好,情感由此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用視覺形象去表現立體的春天。 四、利用音樂效果渲染情境 音樂是一種訴諸人的聽覺、啟動人的聯想和想像的藝術,它激盪心靈、撫慰情緒,對渲染情境有很好的效果。如果說美術是形象的藝術,音樂則是抽象的藝術,如能把音樂語言與美術語言很好地溝通起來,教學就能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器官,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藝術是相通的,美妙的音樂令人陶醉,使人遐想,不同風格的音樂會呈現給觀眾不同的畫面。我在上《外國風景畫、靜物畫賞析》這一課時,精選了三段音樂,先播放自然界的風、雨、流水、蛙鳴等天籟之音以及聖 .桑的《動物狂歡節》選段,學生描述所想像的畫面,同時展示一組相關畫面(自然界的圖像和寫實風格的繪畫作品),再播放雅尼音樂,學生聆聽音樂,用簡潔的詞語描述自己的感受:飄渺、激情、空靈、令人陶醉等。從雅尼音樂獨特的現代風格引出19世紀末的繪畫。這樣豐富了學生的感受和體驗,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促進了學生的創造力,提高了課堂效率。 在美術教學情境的創設過程中,具體的方法豐富而復雜,目的都是為了優化教學效果,進一步提高我們的學生的審美文化素質,發展其創造性思維,陶冶情操,使他們都能快樂和諧地發展。

3. 怎樣設計小學美術的課堂教學目標

美術對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美術素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貫徹「二期課改」精神,促使美術課堂教學按照「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進行改革的實踐中,為落實素質教育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思想,按照《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和《上海市中小學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將小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和二期課改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進一步改進小學美術的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任重道遠。
依據課程標准,切實貫徹「兩綱」精神,整體設計教學目標
首先是加強教學目標的均衡性、人文性與發展性。美術教育擔負著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和審美能力的重要任務,教師要根據課程標准、「兩綱」的實施意見的要求,按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整體設計美術課堂教學目標,要以審美教育為主線,發揮美術教學中思想品德與民族文化等教育功能,使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陶冶情操的同時,人格得到逐步完善。同時,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發展情況,落實分階段的目標要求,低年級要重視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能運用簡單的美術工具開展造型游戲等;中高年級要重視對學生美術欣賞基本能力與表現方法的培養。教師要認真鑽研課程標准,明確教學目的和任務,掌握各年級教學要求,弄清各年段之間的層次遞進關系,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制定出學期教學計劃和安排好教學進度。
加強教學目標的針對性、層次性和統整性。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明確、具體、恰當,突出學科特點,符合教材和學生的接受能力,體現「兩綱」的層次性。要針對教材的不同內容和學生的不同特點,設計好具體的教學實施目標,關注學生對提高美術素養的共同需要,在不同的單元中都要注意突出重點目標和落實基礎目標。還要注意適應學生在美術學習上的不同基礎、愛好和個性特長,設計有層次的教學目標,使一般的學生和有美術特長的學生都能夠明確各自發展與提高的方向和目標。
合理使用教材,有效融合「兩綱」內涵,科學處理教學內容
根據課程標准以及「兩綱」內涵,合理使用教材,結合並發掘教材本身的內涵價值,落實課程的審美教育、三維教學目標。根據實際,對美術教材中內容過於淺顯和繁雜的內容(如範例畫和步驟畫),作適當的補充和調整,挖掘內容主題中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的含義;要正確處理知識技能與設計創造的關系,根據相互輔助關系,在比例上作必要的調整處理,並注意寓知識技能於設計創造之中,使知識技能與設計創造同時並進,注意相關教學內容的合理整合。
結合兩綱實施要求,科學地選擇和開發美術教學內容。重視對美術學習內容的整體設計,有重點地選擇教學內容,建設有特點的美術課程。要加強繪畫教學的基礎性和生活性,重視小學低年級對寫生的啟蒙教學,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感悟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繪畫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中高年級要強調基礎寫生的基本要求,適當安排速寫的內容要求,要加強民族民間藝術的教學,包括中國畫、書法、剪紙、陶藝等,增加學生喜歡的各種動物、人物和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內容,以感受祖國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
激勵主動學習,注重審美實踐體驗,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
立足主動參與,通過創設各類有效激發學生學趣的教學情境,自然融合「兩綱」要求開展教學活動,加強學生對美術基本技能的掌握。通過有序操作、有趣的方法講解、嘗試、反饋,運用信息技術多媒體的演示,加強學生課堂作業的過程指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逐步學會基本的美術表現方法,理解內容主題的知識和方法、提升情感態度的同時生成正確的價值觀。凡是學生在技能實踐中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困難問題,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方法渠道,加以具體指導;對優秀作業、獨創性作業要予以及時肯定。在學生創作畫或進行課業製作的過程中,要了解全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作業效果情況,要兼顧美術特長生和有困難的學生,特別要熱情、耐心輔導有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完成學習任務,輔導學生學習美術的方法並糾正不良習慣。
重視審美實踐體驗活動,提高學生美術素養。美術教學必須要設計好審美的實踐活動,注意通過審美體驗,使學生的美術素養得到提高。審美教育要貫穿於美術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包括模仿、設計、創作和評價,注意引導學生以實踐為渠道,以體驗為形式,以交流為載體,來認識美、感悟美、塑造美,通過動手實踐,把形象的組織,色彩的設計都通過自身的審美實踐反映出來。其次,教師要善於挖掘教學內容中的審美因素,講究教育的藝術性,「寓教於美」、「寓教於樂」,如繪畫課,教師要善於根據教材內容,按學生特點,有效引導學生理解線條美、色彩美、構圖美和意境美。還要注重美術教學的美育功能,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機滲透自然美,家鄉美,祖國美的教育,體現「以美育人」。
引導快樂求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改進教與學的方式
重視與信息技術整合,改進美術知識技能的教學方式,拓展美術教學的功能。從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生活范圍與信息積累中,運用導向性、啟發性、思想性的直觀形象,通過構思—藝術加工—完成美術作品的實踐學習中,對學生進行直觀地創作啟迪,鼓勵學生想像創造,突破教學難點。教師要認真備課和積累資料,注意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在視覺反映效果方面的特長,改進課堂教學的方法,提高教學現代化水平。如小學毛筆彩墨畫和中學中國畫教學中,除教師的示範外,還可通過信息技術方式反映欣賞、板畫、板書過程,可反復邊講邊示範,提高教學效果。在指導學生進行命題創作時,針對設計製作中的重點和難點,也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演示方法,或用信息技術反映原版的美術作品讓學生觀摩,用技術啟發學生想像,開展創造性思維,以此培養藝術的形象造型能力。美術教學要盡量採用直觀教學方法,充分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和網路資源,用現代化手段演示講解,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益。
要以學生快樂成長為本,優化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進,鼓勵學生以探究性方法主動自主學習。組織學生進行「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玩玩」等學習活動,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參與講故事、猜謎語、念兒歌、做游戲、搞競賽、辦展覽和多媒體課件製作等活動,以創設情景來激發興趣,增強美術知識和技能練習的興趣性。在體驗操作練習時,要始終貫徹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不斷提高和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促進可持續發展,創意新穎作業表現方式,實施激勵性評價
以培養學習興趣、鼓舞創作熱情、開發創新潛能為目的,靈活採取多元化的過程性、激勵性評價方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創造性地完成作業。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指導實施綜合評價,並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點,在作業批改中要發現和積累一些優秀作品,建立學生檔案。對於必要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應結合常規作業進行指導滲透,對於學生作業中有獨創性,有創意思維的要給以及時表揚和肯定。結合課程建設和拓展型教材使用,鼓勵學生特長發展,允許學生在繪畫、速寫、兒童畫、書法、陶藝等選擇中一項技能進行分階段、提高性練習,對達到較熟練程度的學生要給予一定的特長認定。
通過校園文化制度建設,鼓勵學生美術的特長發展。創設條件,搭建平台,舉辦學生個人畫展,使優秀學生進步更快。也可定期舉辦全校性的美術作品展覽,使大部分學生的美術作品獎勵性評價,讓美術學習成為學生全腦開發、素質和諧發展的載體。還要善於發動和鼓勵學生收集各種廢舊材料來進行美術學習的製作活動,既補充配套美術材料的不足,也進行環境保護的現代教育。
不斷拓展教學視野,豐富教材內容,開發多樣性教學資源
開發和利用各種資源,提高美術教學質量的條件。美術專用教室,存放教具、工具材料以及展示學生美術作品的櫥櫃或場所,多媒體教學設備,計算機、實物投影儀、錄象機、DVD機、版畫機等;相關美術欣賞掛圖、教學磁帶、錄象帶、多媒體電腦軟體,足夠的美術教學工具書刊、教學材料、美術畫冊等資料,要保證硬體的更新和軟體的配套。注意提高美術專用教室的效益作用,力求使每個班、每節課都能進專用教室上課。
充分利用家庭和社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資源,課內外相結合,統整提高美術教學質量的軟體資源。古今中外的經典美術作品欣賞教學,可採用觀賞、講座、相應的技能練習等形式用主題研討、感悟交流、參觀寫生等形式豐富教學的實施內容。盡可能組織學生到美術館、博物館觀摩學習,讓學生在更優越或真實的環境中欣賞繪畫、工藝、建築、書法、攝影、設計藝術等。積極開發信息化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網路獲得最新美術資源,注意加強藝術間的綜合,開發美術的新材料與新技法,創設條件,克服困難,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美術創造能力。
建立美術教研組,推廣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美術教學的整體水平。參加教研活動,積極研究教材,開展課題研究、課堂教學觀摩評議、交流經驗、寫生考察等藝術實踐和新技術、新方法的業務培訓。

望採納

4. 小學美術課教學中,如何合理安排教學流程

兒童智慧、情感的發展是以兒童自身的活動為中介而實現的,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也就是說通過兒童充分自主的活動豐富經驗,通過經驗促進發展。這一闡述充分揭示了活動對於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性所在。小學美術課就是一門以活動為主的綜合性課程,課堂的主要形態就是在教師指導下,小學生以實踐形式與教師、同學互動。只要教師認真組織教學,喚起學生注意,引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思考,有效指導實踐,就一定能上好小學美術課。
一、做好教學組織准備,創設科學有效的教學
要想讓學生通過美術課的學習增長知識、提升動手能力,教師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根據學生特點備課,科學地設計教學流程。要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生理特點,確定每堂課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法,以期達到調動學習積極性的目的。在接下來的教程准備中,依然要根據課程內容,結合實際需要,有效運用教材。在其中,可以逐漸添加師生共同收集與課堂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料這一環節,既豐富了課程資源,又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最主要的是學生的學習沒有局限在講堂的幾十分鍾,學習更多地來自於課外,來自於自己的生活經歷,有助於提升學生隨時學習、隨時積累以及自覺融入課堂的興趣和信心。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在組織教學中,教師要時時關注課堂教學現狀,要堅持以人為本,讓學生積極地、有興趣地學習。學不是教的必然結果,教學不能照本宣科,其他不管不問,也不能過分嚴肅地管卡壓。在教學中,「鴉雀無聲」不見得是好事,當然,「熱熱鬧鬧」也未必就是有效教學,關鍵看是否能產生教學效益。有效的教學組織是從上課到下課,教師在指導學習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項活動,讓學生在有序的狀態下接受知識。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在課堂上表達的思想和語言是在學生不知不覺中產生的,教師的創造的痛苦沒有打擾學生,學生就能一點都不緊張的接收教材」。所以說科學合理的組織形式,是有效學習的基本條件。
二、引導學生思考,自覺提高學識水平
小學生是培養和形成有效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根據「學一點,懂一點,做一點」的原則,教師要在課堂上始終堅持良好的學習規范引導和指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美術課中,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途徑很多,我認為最有效的是學生協作和師生互動這兩種。重視學生與學生協作。如讓學生找好居住比較近的夥伴組成小組,一起尋找課堂內容所涉及的人事特徵,說說自己看到的景象和感受,再用色彩和線條把它們表現出來,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在一些節慶活動時,小組里自己先設計好自己的活動計劃,協作製作一些節日卡片等;以小組為單位,鼓動學生平時相互學習、相互啟發、互相指導、相互彌補,共同分享、交換和體驗協作的樂趣。
注重教師與學生互動。課堂上,給學生安排一些特定的學習任務,比如讓學生欣賞、觀察、討論、練習等等,對每一項學習活動提出明確而具體的要求,教師根據要求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監控並隨時給予指導。這一點上要特別注意師生間的互動,要讓學生感覺到教師是他們集體協作中的一員,能隨時自由大膽地提問。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學生就會出現各種情況,有按照自己的理解很快參與活動的,有四處張望的,還有同學交頭接耳。這時,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分別給予必要的指導,讓師生間的互動真的「動」起來,這樣效率才會高,才能夠引發他們有效的思考,使他們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中自覺提高學識水平,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三、指導課外實踐,增強學生責任感、自信心和進取心
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是美術課教學的基本原則。在教學中,教師要用現實生活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把課本上的內容與現實生活中的相結合,密切聯系學生身邊的事例進行創作。在指導課外實踐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記錄日常生活感受。培養低年級小學生隨時用畫筆記錄生活、記事創作和生活感受的習慣,使其所學的美術知識得到深化和升華。所以,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教師就應該在美術課教學中,有意識地提醒和指導學生習慣用畫筆做美術課學習筆記,並要求學生在課堂講解、共同討論的基礎上在傳閱示範。然後選出一些比較好的作品在全班交流。這樣既了解了學生的心聲,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積累了學習經驗,教師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5. 小學的美術課一般都教些什麼呢

首先對你的愛心致敬意。再者根據你說的情況可以進行這些課程:一是線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塗鴉,在美術教學上實質上是速寫的一類,在學習過程中,僅僅一支鉛筆就可以畫出優美的圖畫來。二是立足於做小泥塑,合成泥巴,教學生做出各種動物,人物,物品等等。這充分表達了孩子們的天性,又是對審美和美術技能的訓練,玩中學,學中玩,會取得較好的效果。三是了解一下當地的民間藝術,化繁為簡,和學生共同做,也是很好的教材內容之一。

給你幾張圖,可了解一下

6. 小學美術教學的目的任務是什麼

宋代著名學者陸九淵說過:「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現代教學論指出:從本質上講,感知不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推進學習的是問題。現代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美術學習是一種創造藝術形象的實踐活動,需要學生將所有的感知、情感和智慧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所以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所謂問題意識就是指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對象,從而在學生心理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問題意識不僅是激發學生求知慾的前提,而且還是學生理解和再現知識的前提。作為教師,我們要想方設法使學生的大腦中充滿疑問,使問題意識成為學生的基本意識,從根本上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弘揚人的主體性,創造性地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

教學實踐證明:任何學習願望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適當設置問題情境,學習內容對學生會有較強的吸引力。因此,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及學生實際設置不同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問個「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是推動學生思維發展的有效途徑。

1.矛盾生疑

在美術學習中,學生有很多產生疑問的地方。「疑」是思維的開始,是創造的基礎。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比較、思索、發現,才能夠真正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進而領悟、內化為自己所有。所以,作為教師,就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探求知識,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設置矛盾情境,使學生在「疑」中思,「思」中學,從而激發出強烈的求知動力,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小學二年級第四冊教材中《假如我是巨人》一課,就是讓學生大膽地、自由地,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巨人,編一個神奇的故事,再把故事中有趣的情節表現出來。於是如何使小人和巨人的形象形成對比成為這一課的難點。為了既化解難點,又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從備課到上課,應始終有目的地把握學生認知中產生的沖突,引導學生不斷揭示矛盾、不斷解決矛盾。教師首先用課件顯示了兩個不同的環境:一個是正常環境,另一個環境中的人和樓房、樹等景物都是很矮小的。然後讓兩個一模一樣的「小孩」分別進入到兩個環境之中,於是對比下的矛盾讓學生產生了疑問:「為什麼同樣的人進入不同環境就會不一樣,進入矮小景物的環境中就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大巨人?」進而引發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經過分析、討論,他們了解到畫面的背景與人物的對比作用。再如一些繪畫知識的課,如《讓畫面更合理》(六年級上冊)一課我設計了用同樣的靜物和不同規格的紙來拼擺的方法,顯示矛盾。學生爭先恐後地提出:為什麼同樣的靜物在不同的紙上或不同的拼擺方法所呈現的構圖有的合理,有的卻不合理?什麼樣的畫面是合理的?……設置矛盾情境可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喚起質疑興奮點。實際上,在這種矛盾情境中發現問題的意識是學生潛在的天性,只要教師能有效挖掘這種潛能,就能使學生在質疑、解疑中從個別看到一般,從現象透視本質,從偶然中發現必然,從而使他們的思維得到發展,變得靈活而富有創造性。創設矛盾情境,引發學生萌生疑問,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

2.激趣引疑

學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索慾望是學生產生質疑的心理原動力。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教師要善於創設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探索慾望的情境,在激起學生好奇心的同時,引導學生質疑,促使學生開動腦筋提出問題。在學習《多彩的拉花》時,上課伊始,教師拿出一張彩紙,故作神秘地翻轉折剪,在實物投影儀下打開成絢麗的拉花,學生們頓時發出一陣驚呼,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油然而生。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探索慾望也很強烈。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式樣的拉花,自由結合成組開始研究,並不斷提出問題:為什麼平面的紙會變成立體的?什麼樣的剪法才能使紙拉開?怎樣拉得更長?什麼樣的剪法能讓拉花更漂亮?……整節課學生始終興趣盎然,問題不斷涌現。《拓印樹葉真有趣》一課,教師用激趣引疑的方法,給學生出示了拓印樹葉作品,問題立刻產生:拓印畫中用什麼材料和顏料拓印的效果最好?如何藉助樹葉的形狀去進行添加?……在《毛衣花色新》、《水杯的花衣服》(三年級上冊)等課中,教師設置了趣味情境,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如何裝飾毛衣或水杯?他們的裝飾部位在哪兒?可以用哪些圖案讓毛衣更新穎,讓水杯更美?……漸漸的,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會在興趣的激勵下被喚醒和鼓舞,並不斷發展,促使他們保持思維的活躍。

二、創造氛圍,在探討交流中強化問題意識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學生是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更多考慮的是「如何教」,問題往往是由教師提出,由教師解決,課堂教學中教師掌握著「話語權」,學生則處於「失語狀態」。這樣的課堂教學不能給全體學生創造主動學習的機會,不利於學生問題意識及學習能力的形成。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實踐表明:人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容易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慾,創造力才容易被激發出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有機會成為「問」的主體。

1.游戲中質疑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們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圖,教育效果就越大」。要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也應該利用學生的這一天性,為學生營造游戲氛圍,讓學生玩起來、動起來,在游戲中質疑。例如,在《讓我的飛機上藍天》一課學習時,在學生製作紙飛機後,讓學生到操場上放飛。放飛過程中,他們發現並提出了問題:為什麼有的飛機能飛得遠?什麼樣的飛機飛起來更美觀?再如《大家一起畫》一課,學生們以「水」為材料,以小組合作形式在操場的地上噴畫。學習過程中,教師並沒有像以往那樣把學習內容全盤托出,更沒有掰開揉碎地講解繪畫步驟,手把手教授繪畫方法,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給他們營造了一個游戲的氛圍,和他們一起「玩水」。有些在課堂中連半句話也「掏」不出來的學生,在游戲中卻是那樣大膽地提出問題、自由地出謀劃策,得到了老師的贊許和同學的認可。在《有趣的噴繪》、《奇妙的紙疊浸染》、《塗色游戲》學習中,教師給他們提供了工具、材料,放手讓他們去游戲,他們在游戲中提出:噴繪時刷子和紙要有多大距離?怎樣使色點均勻?顏色中要調多少水?紙疊浸染中紙的折疊方法、染色方法和圖案有什麼關系?怎樣能使色彩相混合並形成新的色彩?可以看出學生在游戲中問題意識不斷得到強化。

2.操作中釋疑

操作與思維是一對鏈環。思維活動促使學生將外部操作活動內化,由動作思維過渡到具體的形象思維,再轉化到抽象的邏輯思維。在教學中,有意識為學生營造嘗試實踐的氛圍,讓學生在嘗試實踐中尋找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在學習第一冊《泥巴真聽話》時,教師給學生設置了嘗試操作的氛圍,把泥土和水交給學生,讓他們分組操作,合成軟硬適當的泥團。在實際操作中我引導學生邊嘗試邊思考。實踐中,問題應運而生:泥巴為什麼不 「聽話」,有時太軟,有時又太硬?怎樣才能使泥巴「聽話」?多少泥放多少水,泥團的軟硬才恰到好處?在學習《巧妙的布貼畫》(四年級下冊)時,教師也給學生營造了一個操作氛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大大激發,積極思考、發問:不同質地、不同顏色的布適於表現什麼樣的不同景物?如何用布表現出風吹來的感覺?……就是在這樣一個自由操作、探討交流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變得異常活躍,不斷提出質疑,並尋求解決方法。此外,《彩色鋸末畫》、《泥塑形象》、《紙立體物的聯結》、《花點心》、《太陽》等這類操作性強的課,也都可以為學生營造嘗試實踐的氛圍,不只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結論,而且要讓他們體驗知識的發生過程、理解過程,培養學生勇於實踐、勤學好問、謙虛誠實的個性品質和合作精神,既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又豐富了實踐活動的內涵,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 延遲判斷,保護學生問題意識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提出:「一個平庸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優秀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創造教育也認為,在教學中,教師不應對學生回答的問題立即做出分析判斷,而應該鼓勵學生提出更多的想法。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勇於標新立異的科學精神,需要教師的培養,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意見,積極啟發引導。教師要延遲判斷,給學生思考研究問題的空間,增強表達自己想法的願望,避免學生剛剛萌發出來的創新思維受到抑制。

以《彩色鋸末畫》(四年級上冊)為例,在嘗試操作過程中,有學生提出:「在粘貼鋸末時先粘貼哪個部分更便捷,畫面更干凈?」此刻,教師不需要立即判斷並回答,而是讓學生在嘗試中總結。學生們沒有任何框框,各人的想法不同,經過動腦、動手、探討實踐,他們找到了最佳方案:先粘深色部分,再粘淺色部分;先粘面積較大部分,再粘小部分既方便快捷又美觀干凈。這樣的教學,給了學生自由思維的空間,學生在教師的延遲判斷方式中,就會勇於發現自我,表現自我,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強烈的問題意識。

孔子說:「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可見,問題既是思維的起點又是思維的動力,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但是在此過程中,只要教師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巧妙引導,問題意識就會在學生的頭腦中紮根,課堂教學就會變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
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正是由單純幼稚走向成熟的階段,也是可塑性最強的階段。美術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種特點,通過美術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造能力。那麼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下面就我近幾年在從事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嘗試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慾望

許多實踐證明,決定學生學習態度的因素有兩種:一是認識,二是興趣。興趣支配著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注意力集中而穩定。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說過:「知諸,不如好諸。好諸,不如樂知諸」。學生的興趣調節著情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表現出巨大的熱情,從而在快樂中學習。所以我很重視每節美術課教學畫前准備階段。我用「童心」去想兒童所想,我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去激發兒童創作的慾望,讓兒童頭腦中有鮮明清晰的形象,「呼之欲出」,使兒童產生內心的創作沖動。我採用許多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如對季節特點的觀察,就讓兒童身臨其境,觀察體驗;帶孩子去郊遊尋找秋天的足跡……回來後讓兒童把自己畫進美麗的畫幅中,不僅讓兒童去捕捉、感受物體瞬間的變化,還讓兒童作長期的觀察。春天,讓孩子自己種花、種草,看小草是怎樣鑽出地面的,校園里的桃花、杏花是怎樣由含苞到開放的 。蝴蝶、蜻蜓長著幾個美麗的翅膀……另外,我還採用了其他的形式,諸如聽音樂、玩積木、講故事、說寓言,看錄像、拼圖、製作CAI課件……通過聲音、圖像、音樂刺激學生,激發學生興趣。這樣通過生動豐富的素材資料,將學生從課堂枯燥的說教中解脫出來;通過大量積累材料,使學生增加了感性的認識,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為學生提供創新的機會

我們要樹立新的教育觀,積極探索和採取靈活多樣的現代教學方法,引導每個學生最大限度的發揮潛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充分發揮潛能的機會,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從而培養學生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品質和個性。這就要求教師圍繞學生這一基本需要,為學生多提供創新的機會。在美術教學中,我常常開展一些有利於學生創新的活動。如「用畫筆美化我們的校園」活動,號召學生在教室外的瓷磚牆壁上繪出美妙的圖畫,美化我們的環境。同學們個個興高采烈,手揮畫筆,盡情的用畫筆創造者美、展現著美,無拘無束地發揮著自己的豪情,這一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創作興趣,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施展了他們的美術才能,而且樂此不疲。我們還經常搞一些畫展:「我能行」、「我畫的最棒」、「露一手」、「看我的」等美術活動。這些活動給了學生更多地表現自我、勇於創新的機會。

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是一種以個體的心智世界中源源不斷地去誘導一些提供最佳創意的人格特徵的教育。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必須轉變觀念,確立以學生為主體地位,構建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選擇學生內容。在教學中教師激勵性的語言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並能讓這種慾望保持長久。我們知道,任何一中有效的教學都必須有學生的參與才能取得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生動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發揮創新的潛能,做到敢想、敢說、敢做,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激勵的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在湘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上冊《蔬果的聯想》一課中是這樣做的,導言之後讓學生看了《青蛙與荷花》的圖片,使學生了解到「青蛙與荷花」是利用蔬果的形狀、色彩、紋理等進行聯想創作出來的。「荷花」是以切劃手法為主造型處理的,「青蛙」是以搭配組合為主造型表現的。學生初步了解到造型方法的豐富性。我繼而拿出三個形狀各異的白蘿卜提出問題:「看看這些白蘿卜,你想到了什麼?你會把他們作成什麼?」有的說:「我要把他們做成翩翩起舞的女孩。」有的說:「我要把它做成小白鴿。」有的說:「我可以把它做成福娃。」「好,同學們的想像力很豐富,也能恰當利用材料造型。那我這里有個紅蘿卜、南瓜,誰能把它們巧妙的搭配起來?」馬上就有學生說:「我把紅蘿卜做成衛士,南瓜做成城堡。」「我可以把南瓜做成南瓜太郎。」很多學生的思維受到了啟發,創新意識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鼓勵學生大膽想像,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培養和發展想像力是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條條框框太多,不讓學生越雷池一步,如「非得這樣去畫」「不能胡思亂想,想怎麼畫就怎麼畫」等,這樣學生作畫緊張,感到美術課枯燥,觀察遲鈍、思維滯塞、作畫小心,這就限制了學生想像力的培養,抹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我認為,有時候學生的「胡思亂想」就是學生閃動創新的火花。所以,我在美術課外小組活動之中以提高審美素質為主線,提高造型能力為突破口,以提高創造能力為出發點。從不把教師的主觀意志強加給學生,讓每個學生有個性,有特點,有專長,善於觀察,勇於表現,敢於標新立異。經常帶學生進行寫生,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分析比較,動腦筋去思索怎樣進行繪畫創作,並教給他們學會了各種適合孩子們運用的繪畫技法:如水墨畫,兒童畫,吹塑版畫……在繪畫創作中,尋找最佳的構圖及最合適的繪畫形式。對於學生的神奇想像,教師要充分理解,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大膽的進行藝術表現和創造。實踐證明: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對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能力和繪畫水平,對於發展學生的思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7. 普通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主要是

小學美術教學的目的與任務:小學美術課的教材內容,小學美術課教學的原則與方法。怎樣上好一的節課。如何正確評價一堂課。教師根據小學的教材、在課堂上進行三個課程內容講課模擬教學,分別進行一至三課時的訓練。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教案的編寫學習訓練。學生們進行課堂模擬教學演練學習。二種學習訓練辦法,一是講課,二是說課。教師結合學生的教學模擬講課進行評價。


中學美術教學的目的與任務:中學美術課的教材內容。中學美術課教學的原則與方法。怎樣上好一的節課。如何正確評價一堂課。教師根據中學的教材、在課堂上進行三個課程內容講課模擬教學。教學效果

(7)小學美術教學的目的擴展閱讀

學習美術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訓練,而是一種文化的學習。只有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來學習美術,感悟美術、理解美術,才能真正體驗美術的精髓,學好美術對於訓練學生觀察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力、想像力和動手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好處。

還可以提高自己對藝術的修養和欣賞能力,很有美感地進行色彩搭配 (比如衣服穿著上運用色彩對比與和諧知識)等;通過繪畫還可以表達事物的另外一種方法,也可以為留住少年時代記憶另一種方式;還有工藝製作,如製作賀卡可以加深同學之間的友誼,標志設計體驗自己設計的成就感。

8. 淺談如何完成小學美術教學目的基礎任務

教學內容要深入學生的學習生活 新課改後的《美術課程標准》擺脫了單純傳授版造型技能的教權學模式和強調寫實性的寫生教學,而是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學生的情意合認知特點,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積極探索的熱情,並注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活動形式的靈活性,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要和不同地區學生的素質差異,同時,可以使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潛能得到充分挖掘,個性得到充分張揚,創造精神得到充分發揮,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9. 如何做好中小學美術教學設計學習體會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美術教學設計提出 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影響,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還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過去的單純重視基礎知識和技能,就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難度加大。學生學的很累,達不到老師的要求就必然會失去學習的信心;忽略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的培養。教師教學設計時只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使學生的能力等不到全面的發展。因此如果教師的教學觀念不更新,教學過程與方法不改革,課程改革就等於流於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因此,我們不僅要重視課程內容的改革,還要重視教學過程與方法的改革。 美術課程標准要求我們的教學設計改革做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美術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 (一)課改後目前美術教學中存在的新誤區 教師們普遍認為,新的課程觀必須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對課程標准所提出的理念和評價要求也都能認同,教師們對新課程的實施有著高漲的熱情,但是缺少的還是一些具體的可供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操作簡便又有推廣價值的教學方法。有個別美術教師的教育觀念還沒有完全轉變,在教學中習慣於要在學生中分個你高我低,習慣於教師 一言堂的教學方法。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誤區: 1.誤解自主學習,忽視教師主導。有的教師上課在沒有作具體指導、具體要求的情況下,便讓學生自己動手創作。這種自流式的教學,缺少教師啟發學生對知識技能進行藝術探求的機會,缺少思維的啟迪,缺少想像力的開發,表面上學生獲得了自主的權利,可實際上並沒有實現真正的自主。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不明顯。 2.誤解能力培養,忽視雙基落實。為了強調自我表現,有的教師將美術學習等同於游戲,忽視引導學生學習美術的知識與技能,這種做法顯然是不正確的。有的教師片面理解《標准》的精神,認為新課程不以傳授美術知識、技能為目的,而要降低美術作業的難度,強調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活動方式,於是出現了課堂上學生興高采烈、熱熱鬧鬧,但整個教學即沒有難度也缺乏美術學科的內涵,不能為學生提供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的現象,背離了《標准》總目標的要求:學生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還要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美術素養。 我們知道教學的難度通常指學生在知識的理解上或操作技能上所難以達到的程度。 教學的深度通常指學生對美術本質規律的認識程度,具體又表現在對各種美術作品的形式規律、主題內容及其文化意蘊的認識程度。三者之間,我們主要關心的是作品的主題內容,比較忽視作品的形式規律和深層的文化意蘊。 但遺憾的是,我們有的教師在上欣賞課時,停留在引導學生只是關注作品內容的表現,如畫的是什麼(風景、景物還是人物),畫了什麼故事,或作品的題目是什麼。一旦作品的主題內容與題目相符,就產生一種看懂了的滿足感。可以認為,這樣的觀賞很膚淺,沒有深度。因此,要提高學生對美術及其作品的理解深度,僅僅停留在主題內容這個層面是不夠的,還需要從美術作品的形式規律及其文化意蘊兩個緯度進行探索。 當然,新美術課程的知識不僅僅指製作美術作品的技能,還包括美術與文化、美術與自然相關聯的知識;而技能也不僅僅指製作美術作品的技能,還包括欣賞、評述美術作品的技能,學生自主學習美術的技能,運用美術知識技能於其他學科學習中,或解決生活中所遇到問題的技能等等。 4.誤解合作探究,忽視活動成效。教師片面追求課堂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形式,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進行認真的設計。只要有疑問,無論難易,甚至一些毫無討論價值的問題都要在小組里討論。討論時間沒保證,任務沒有分工,有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任務繁重,有的學生根本就沒有進入合作學習的狀態。誤解了合作探究,忽視了活動的成效。參與者少,旁聽者多。課堂上,學生一會兒忙這,一會兒忙那,教室里亂糟糟、鬧哄哄,這種活動目的性差,有活動沒有體驗,沒有反思。缺少活動實踐的外顯活動與內隱活動的統一,操作活動與思維活動的統一,教師對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親自體驗過程的實踐指導不夠。 小組學習,由於缺乏平等的溝通與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層的交流和碰撞,結果往往是優秀者的意見和想法代替了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和想法,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成了陪襯,他們更多的時候是聽眾,即使他們發表了意見也得不到重視,在小組匯報時成績差的學生的意見往往被忽視。 5.誤解學科綜合,忽視視覺審美。個別教師由於過於強調學科之間的綜合,出現了知識容量過多、時間不夠、學科特點不明顯,而匆匆過場的現象。教學時因對知識與能力的關系處理欠妥,有時過於強調專業知識的技能要求,有時又忽視了學科知識的落實,教學指導只重表面現象,缺少對學生視覺審美的感受和體驗,美術課上的不倫不類。 新課程實驗區大多數學校的美術教室,還沒有配備相應的多媒體設施,尤其是農村學校,即使該校有著素質較好的美術教師,有了相應的美術課件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這對於以視覺審美為主要特點的美術學科,其課堂教學的效果影響就更大。 6.濫用現代媒體,忽視傳統手段。有的美術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時,還只是停留在把計算機當作普通的打字機和投影機使用,對計算機強大的美術功能效果,對相應美術軟體的應用和開發知之甚少。有的教師有了課件後,就忽視了對傳統美術教具的使用,缺少了對實踐操作的示範和指導。電教媒體引入課堂,用好了,能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但媒體畢竟是手段而決非目的,為媒體而媒體的做法,不但吃力不討好,還會弄巧成拙。 上述誤區導致了我們的教學設計過於強調學科中心,過於關注美術專業知識與技能。我們應該認識到,在中小學進行的美術教育只是一種國民美術教育,我們的教育對象中絕大多數人目前不可能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美術上,將來也不一定以美術專業作為自己的終生職業。我們對學生所實施的不是專業美術教育,而應該是生活美術教育。我們所選擇的教學內容應該是對學生未來生活有幫助的,有利於他們身心發展的。這次美術課程改革中一個重要的任務是要轉變我們的觀念,要更多地從教育的角度來認識美術課程,而不是從美術的角度來看待美術教育。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更多地從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來組織課程內容,才會淡化學科中心,才會關注課程的綜合性和多樣性,才會努力將美術學習活動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才會想方設法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傳統的美術課,同學們似乎已經習慣在書桌前寫寫畫畫。這次,孩子們聽我說這節美術課要由教室搬到學校操場的沙坑裡上,頓時歡呼起來,他們就像一群快樂的小鳥,從教室里飛了出去。

閱讀全文

與小學美術教學的目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