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懂尊重講平等小學教案

懂尊重講平等小學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23 15:54:53

『壹』 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政治教案 平等尊重你我他

平等尊重你我他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把握平等的內涵,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懂得什麼是尊重,懂得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遵守公德和秩序體現著對他人的尊重。教育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遵守公德和秩序,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寬容他人、尊重他人、與人為善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樹立平等意識 學會尊重。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平等和尊重的關系 尊重的外延。
導入新課:在我國歷代的農民起義中提出了「均貧富,等貴賤」的口號;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家也提出了民主、平等、天賦人權的思想。其實,在我們當今社會里,人人都是平等的,都經該彼此尊重。今天我們學習第三框題
平等尊重你我他。
一、人生而平等(板書)
活動:周總理的故事
目的: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應該彼此尊重。
要求:閱讀周總理與普通工人的故事,分組討論:
1、周總理與普通工人的故事說明什麼?
2、如何克服盲目的「優越感」與「自卑感」?
3、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集中表現在哪些方面?如何樹立平等意識?
學生發言,教師小結: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集中表現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盡管每個人的境遇和社會地位不同,但是人人都是平等的,這種平等應該得到充分尊重。我們要向周總理學習,平等待人,尊重他人,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提問:我們能否以貌取人?你與人交往看重什麼?為什麼?
教師小結:同學們講得很正確。我們的相貌是父母給的,我們不能選擇,但是我們的言行是可以選擇的,走什麼樣的人生道路是由我們自己做主的。我們不要因為自己有某些優勢而自傲,也不要因為自己有某些劣勢而自卑,一個人美不美、能否得到別人的尊重,不在於相貌,而在於他的行為。
平等是人類進步的表現。平等待人、尊重他人,我們絕不能忽視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殘疾人就是其中之一。
活動:平等對待殘疾人
目的:認識弱勢群體,平等對待那些處境不利的人。
要求:閱讀材料,分析討論:
1、你怎樣看待個別同學的行為?他們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什麼傷害?
2、社會上哪些人的平等權益最容易受到侵害?
3、在我們周圍還有那些弱勢群體?
4、要幫助的人,我們能夠做些什麼?
二、尊重從我做起(板書)
如何學會尊重?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努力:
第一、尊重他人(板書)
活動:一支鉛筆的故事
目的:使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是獨立存在的富有尊嚴的個體,受到別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權利。
要求:閱讀材料。思考企業家對小商販表示尊重的內在原因。討論對待不同類型的人,如何表達自己的尊重。
教師小結:人們需要相互尊重的,受到別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權利。尊重他人要求我們做到禮貌待人、平等待人、誠信等人、友善等人,充分理解他人。
第二、尊重社會(板書)
教師出示一些在公共場所不文明的行為,提問:這些人的行為正確嗎?為什麼?我們如何做到尊重社會?
學生回答,略。
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尊重社會就是要遵守一定的規則,做到尊重道德,遵守法律。遵守規則時尊重社會的底線,也是法治社會的基本要求。
第三、尊重自然(板書)
提問:
1、如果你每天進教室,教室里紙屑遍地,桌凳橫倒豎歪,你是什麼心情?
2、如果你處在優美、安靜的環境中又是什麼樣的心情?
3、我們應該如何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什麼?
教師小結:人類是離不開自然的,我們不能做自然的奴隸,也不能做自然的主人,要做自然的朋友,與自然和諧相處,要愛護自然,保護自然。
課堂小結:同學們,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使我們清楚的知道了對人的尊重包括尊重人的生命、人格、隱私、選擇;平等是人類進步的表現;了解了人人平等、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尊重自然的重要性。我希望在今後的生活當中,我們每一位同學能夠把這些正確的做法落實到行動中去,只有我們人人這樣去做社會才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課堂練習:見練習冊。

『貳』 小班教案美德《尊重不同膚色的人》

教材分析: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鄂教版小學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第8課第板塊的內容——「不同的膚色人人平等」。通過讓學生了解三大人種的特徵及形成的原因,知道不同人種由於膚色上的差異而產生的一些不公平現象,進而了解不同人種都有傑出的人物,都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各自的貢獻,從而樹立不同人種互相尊重,人人平等的觀念。
學習目標:
1、了解三大人種特徵、形成的原因,知道氣候環境與人種形成的關系。
2、了解種族歧視現象,認識不同人種的傑出人物,讓學生明白人種沒有優劣貴賤之分,樹立科學友善的人種觀,能平等友好地對待不同人種。
3、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和運用資料的能力。
學習重點:
了解人種的基本類別和特徵;知道自然環境對人類的影響。
學習難點:
明確世界上不同人種都是平等的,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理解與尊重,樹立科學友善的人種觀。
教學准備:
學生搜集不同人種傑出人物的資料,填寫「名人檔案」;課件。
教學過程:
活動一:導入
1、2008年我國曾舉辦過一場令世界驚嘆的盛會,你知道嗎?讓我們一起再來重溫那場難忘的時刻(課件播放奧運會開幕式盛況)
這么多的人他們都擁有燦爛的笑容,但他們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他們的外表、膚色、長相也不一樣。我們該如何區分他們呢?
活動二:眼力大比拼
1.根據不同的膚色,你覺得可以把這些人分為幾類呢?(出示截取的各色人種的圖片)
2.科學家根據人們不同的外部特徵,將生活在地球上的60億人,主要分為了三個人種,即黃色人種、黑色人種和白色人種。
3.(出示表格):小組合作完成表格,比比哪個小組的眼力最好?表格填寫最完整?(表格內容填寫:黑種人、黃種人、白種人在皮膚顏色、頭發、眼睛方面的特點)
4.大家知道我們屬於什麼人種嗎?(師介紹:黃色人種是世界上人口數居第二位的人種,約佔世界總人口的37%左右。)
活動三:腦力大比拼
1.請大家看圖片,為什麼在同一地球上會形成不同的人種呢?
引導學生猜想:你認為是什麼原因?
2.讓我們來到他們生活的地方,你肯定會找到答案。(課件出示:地球上的五帶。)
簡介地球上的五帶、五帶的氣候特徵以及生活在那裡人的特點以幫助學生理解生活在熱帶與寒冷地帶的人們的特徵。
3.猜一猜:生活在溫暖地帶的人們應該有怎樣的特徵呢?
4.同是黃種人,為什麼靠近熱帶地區的人們皮膚的顏色要深一些,你知道原因嗎?
5.小組代表交流。
6.小結:可見由於地域的區別造成了人種的不同,膚色的不同,與其他原因無關。
活動四:世界名人知多少
1.我們說過人的種類僅僅是由於地域原因引起的,不能因為任何原因歧視他人,每個種族都有非常優秀的人才。下面就進入世界名人知多少這一環節,請你們來為大家介紹介紹吧!
2.其實每個種族都有非常優秀的人才,那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不同膚色的人們呢?(創設情景,指導學生從具體的行為來說,不要說空話。)
3.補充種族歧視的視頻資料。(令人感動的悲傷)
4.看到這里,你們有什麼想說的?
5.剛才視頻中,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認為黑種人低人一等,任意欺辱,這種現象就是種族歧視,在生活中它也是真實存在的。比如原來我們學到的戰爭時期,公園門口掛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等。雖然種族歧視現象是存在的,但是人們追求平等的夢想一刻也們有停止。(補充資料簡介:「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的意義;1960年3月21日,南非德蘭士瓦省沙佩維爾鎮發生反對《通行證法》慘案。)
6.自讀《手》,讓學生說說你明白了什麼?
A、發達國家(西方)還有種族歧視。
B、膚色不同,心是一樣的善良。
C、我們不能有種族歧視。
活動五:我眼中的外國人
1.不同人種在原來居住地是相對固定的,不同人種他們的膚色、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各不相同,隨著美洲大陸的發現,社會的發展,交通的發達,人們的相互交流交融越來越多,接觸也越來越密切。比如在我們這里也有很多外國人,你們在哪裡見到過啊?
2.不同的人種,不同的文化,有沖突、有交融,就給種族之間的地位帶來新的問題,老師想問問你們,你們見到黑種人是什麼感覺?見到白種人呢?
3.小結:人種只是外表不同,每個人種中都有許多傑出的人物,他們都同樣為人類的發展和進步在作出自己的努力。並且人人都是平等的。現在地球上雖然仍然存在著種族歧視的現象,但我們要為追求人人平等的理想而奮斗,為世界真正的和平而努力。
4.欣賞奧運會主題歌曲《手拉手》。
板書設計: 黑種人
不同的膚色 黃種人 人人平等
白種人

『叄』 小學怎樣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一、把握教師的主導作用。
要想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就要讓學生先對老師感興趣。教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在創造良好課堂氣氛的過程中,起著主導性的作用。
1、教師教學狀態要保持最佳。
眾所周知,教師上課時精神抖擻,學生就會坐的筆直。相反,教師上課時萎靡不振,學生就會無精打采,東倒西歪。所以,教師教學的心態,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情緒,它是教師自身心理素質的反映,也是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體現,要保持教學時最佳的心理狀態,首先,課前准備要充分。課前應認真仔細地做好准備工作,特別是對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學各主要環節能歷歷在目,做到教學過程清新、結構合理、方法恰當、內容適度,符合學生的心理規律和認知特點。課前准備充分,是教師形成教學最佳心態的重要條件,這也是教師獲得課堂教學自信心的基礎。其次,進行教學要投入。教師一旦走上講台,就要心無雜念,快速進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用教學激情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教學藝術去煥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得體地運用手勢、動作、表情、神態等體態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染學生的情緒,與學生一道分享數學知識高尚的情趣。只有教師教得投入,學生才能學得專心,良好課堂氣氛才能順利形成。此外,還要善於發揮教學機智,妥善處理課堂中的偶發事件。同時,教師要提高對不愉快心理的控制能力,才能始終保持最佳的教學心態。
2、注意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教師應走下講台,到學生中去,傾聽他們的心聲,鼓勵他們大膽發言。師生關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與學雙方都會沉浸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之中。教師講解激情滿懷,生動傳神,學生學習全神貫注,興趣盎然。反之,師生關系不融洽,學生必然會感到一種心理壓力,教師教學也不能得心應手,課堂氣氛勢必沉悶、呆板。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創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的基礎。我平日注意深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和他們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感情。在課堂教學中,我善於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來縮短師生心靈的差距,真誠地關懷和幫助每個學生,充分尊重他們,信任他們。要允許學生在學習中出現錯誤,允許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允許學生質疑問難,對他們充滿愛心、關心、熱心、耐心和信心,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教」。
3、營造一個快樂的環境,把快樂帶進課堂。
情感最具有感染力,教師不同情感的表現很容易波及學生,這是課堂氣氛形式的重要途徑,「把快樂帶進課堂」以教師良好的情緒使學生產生一種心理優勢,創造一種愉快的課堂氣氛。我們老師滿腔熱情,帶著快樂的心情走進課堂,保持親切,和藹的教學形象,相信老師帶著微笑面對學生,學生絕不會哭喪著臉面對著老師,學生就是老師的最好的一面鏡子。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在快樂中學習,學習更主動,接受知識更快。有笑聲的課堂教學,教學效率會更高。
二、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既是教學的對象,又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關鍵在於教師能否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1、保持學生最佳的學習狀態 。
小學生也有喜怒哀樂,他們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學習的表現與效果截然不同。當學生處於最佳心理狀態時,學習情緒高漲,專心致志,課堂氣氛熱烈而愉悅。為此,我盡量做到兩點:(1)把微笑帶進課堂。微笑能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微笑可以征服學生的心靈。當學生思想走神、思緒信馬由韁時,充滿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學生「迷途知返」;當學生答問受挫時,滿懷鼓勵和依賴的微笑,能使學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當學生板演成功時,飽含肯定和贊賞的微笑,能使學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強的求知慾。教師親切的教態、愛撫的目光和鼓勵的言語,能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和融洽的合作氣氛,使學生形成和保持積極主動的良好學習心態。(2)把成功帶給學生。在教學中,我注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和不同的收獲,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個別要求。如在課堂作業的配置與處理上,我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題量、不同難度的作業,並通過當堂批改或講評,及時滿足學生急於知道作業正確與否的迫切心理需求,開闊學生思路,使那些解題中」別出心裁」的學生得到贊譽。這樣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形成一種樂於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
2、游戲活躍課堂氣氛。
陶行知說:「學生有了興味,就會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學與樂是不可分離的。」因此,我將學與游戲結合,學生對喜歡的東西學得就快,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游戲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感。
3、鼓勵學生積極提出問題。

由於長期受傳統「應試教育」的束縛,一些教師不願活躍課堂氣氛,不敢活躍課堂氣氛,也不知怎樣活躍課堂氣氛,惟恐一發而不可收,於是課堂上老是一個人滔滔不絕的講,下面的學生靜如一潭死水,被動的接受知識。偶而有學生對某個問題舉手發表一些個人看法,他不能接受,把學生的這種直覺思維視為「異端」,大聲喝斥,要麼說學生是「胡思亂想」,或者給其扣上一個「擾亂正常教學秩序」的大帽子……好端端的一個直覺思維就這樣被一棒子打死,長此以往這種「千篇一律,萬生一面」的「同化」教育模式,不知扼殺了多少學生的思維天才。素質教育作為一種高質量的教育,教師應樹立和諧教育意識,即教學過程中做到:師生加強合作、同思考、共探索、鼓勵提問、鼓勵辯論、鼓勵創見、關系和諧。因此,我們應該鼓勵學生積極提出問題,這樣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肆』 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師生平等原則和理念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這是對傳統語文教育反思的結果,是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大進步。如何理解,將直接影響到具體的教學行為,進而影響新課標理念的貫徹。為此,本文就其內涵、原則和怎樣對話作一探討。
一、 語文教學中師生平等對話的內涵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是以現代對話理論作為基礎的。以對話理論來看,作者與讀者的關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就其本質而言,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精神聯系,語文教學行為也意味著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確立了一種對話和交流的關系。這種對話和交流是雙向的、互動的。語文教學的流動過程,就成為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也即體現著互為主體之間的關系,並由此共同營造出一種對話教學氛圍。而傳統的語文教學,是在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教學為中心思想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課堂教學,整個教學體現的是語文教師權威、知識本位的價值取向,教學最大的問題就是師生之間缺乏真正意義上的溝通,它忽略了語文教學的本真意義——交往與對話,很少關注學生的反應,學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對話權。
可以說,新課標提出的平等對話是對過去教師權威的一種反叛,是與獨白相對的一種言語形式。其對話的關鍵詞是「平等」,而「平等」強調的是人格意義的平等,把教師和學生看成是同等意義上的「人」,平等的「人」。因為從「知」的角度講,教師和學生只是先知與後知的關系,不存在施恩者與受恩者的關系,不存在地位的高低尊卑關系;從「情」的角度看,學生與教師一樣具有獨立的人格,有個體體驗,有獨特的內心世界、有自主的選擇權利,有自己情感傾向。因此,教師與學生之間人格是平等的。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在平等交往中的對話。這種對話,並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語文課堂上的師生問答,還意味著師生共同參與、傾聽、表達、探討、溝通、評價、欣賞、分享,強調的是師生心靈的相互溝通,每個人都有所「聽」,有所「思」,有所「說」。師生之間相互尊重、信任,在對話主體各自向對方的「精神敞開」和「彼此接納」中,圍繞有關內容,進行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通過多向溝通,共同學習、共同分享對話的收獲。這樣就將過去「教師為中心」的師生之間的「我-它」關系,變成了師生之間的「我-你」關系。正如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萊雷所說,「通過對話,學生的教師和教師的學生不復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術語:教師式學生及學生式教師。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他們共同對整個成長過程負責。」可見,新課標提倡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其目的不僅在於去構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更在於在對話的學習過程中,師生共同提高,共同發展;同時,讓學生學會學習,形成樂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培養協作、團結的精神和民主行為的能力,最終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二、 語文教學中師生對話的原則
1、民主、平等原則。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就是教學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這種人際關系方式的如何體現,將直接制約著師生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傳統教學中師生之間體現的是一種不平等的權威依從關系,學生的人格不平等,學生只是被動地學,很難被尊重。而新課標提倡教學平等對話就是要改變這一不足,形成一種新型的關系。與傳統的師生不平等教學狀態相比,對話狀態的語文教學,則是在師生相互平等的前提下開展的。民主、平等就是語文教學對話的首要原則。教學中必須建立這樣一種師生關系,給學生心理安全感和心理自由感。要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將學生看成學習的主人,為學生提供一個公平參與的機會,提供互動式的對話學習平台,使學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圍下有主動參與、對話體驗的機會和願望,產生師生和諧的對話場面。
2、溝通性原則。
溝通,是對話的基礎。教學中能不能對起「話」來,關鍵在於教師與學生能不能進行心靈的溝通。作為語文教師,要善於去體會學生作為獨特個體的需要、情感,從而充分信任學生,尊重學生,而不是把學生看成年幼無知、問題眾多的人而強迫其服從自己的意志,接受自己的知識。新課標強調教學中的對話,突出的是師生之間的溝通,這種溝通不僅僅是師生之間通過語言進行一般的交流和爭鳴,更應體現的是師生之間在民主基礎上進行的平等的心靈溝通,教師要有寬容大度的胸懷,這樣,師生之間真誠地傾聽,相互的包容,真正敞開自己的心靈,彼此在對話與理解中接納對方。在此愉悅的心靈的溝通中,使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對話走向心靈的深處,獲得最佳效果。
3、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是就教學中師生對話的話題而言的。教學中對話氛圍營造起來後,要使對話能夠延續下去,對話的內容就應體現科學、適當,並有探討的興趣和價值。如果對話內容超越了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即難度過大、過高,學生難以展開對話,就會挫傷學生對話的積極性;如果對話的內容太低而缺少價值,就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也不能吸引學生對話的興趣。因此,要展開語文教學中的對話,教師在話題的設置時必須從教學的實際內容出發,從學生的接受能力出發,找准師生能夠相互溝通、深入對話的切入點,體現科學性,這樣,學生才會樂於參與、樂於對話。
4、開放性原則。
要走進新課標提倡的語文教學的對話之中,就應該體現教學對話的開放性。教學中,在把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應體現以下幾個開放。一是對話形式的開放,形式自由。二是對話內容的開放,在把准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話話題不能僅來自於教師,應該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思考,允許有自己的個體體驗和理解。三是對話場景的開放,即教學對話不局限於課堂,打破語文與生活之間的「厚障壁」,讓語文課堂與社會生活課堂結合,使對話在多元的開放性中體現其價值。
5、過程生成性原則。
語文教學的師生對話,雖然也關注結果,但關注的重點卻在於對話的過程,關注的是這個對話過程中的學生的對話實踐、對話體驗,是讓學生在對話的過程中學習對話,學會對話,在對話中生成,在生成中構建,在構建中發展。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創造對話的情景,提供對話的實踐,提高對話過程的質量,讓學生在饒有興趣的對話中不斷地生成與發展,從而獲得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怎樣進行教學對話
(一)營造一個多元而真誠的對話空間
1、營造和諧、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喚醒學生的對話意識。
建立平等的對話關系,是師生進行對話的基礎。前面已說過,教師在人格上與學生平等,因此,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要營造一個和諧、民主、平等、真誠、信任、互動的對話氛圍。沒有民主、平等、真誠就沒有對話。要做到此,教師要從傳統的高高在上的權威地位中走出來,放下架子,避免語言的霸權,歸還學生的話語權,努力縮短與學生的心理距離,以平等的姿態和親和的語言與學生對話,讓學生感到親切;以熱情而尊重的態度對待學生的看法,讓學生樂於對話,真正喚醒學生的對話意識。
2、具有悅納寬容的態度。
教學對話是通過交談和傾聽而進行的相互溝通。對話中,對待學生的態度,將對學生的對話情緒產生直接的影響。而對話中的悅納寬容態度,可以使對話走向深入。「悅納」體現的是一種愉快地接納,在傾聽學生的話語時不能漫不經心,不耐煩,而應認真傾聽;而「寬容」則能在對話中容納下學生不同的觀點(即使是相反的觀點),對極端的觀點能加以巧妙地引導。同時,配之以認可的態勢語言,讓學生感到老師樂意與我對話,體會到對話的一種和諧感、興奮感、愉悅感。在悅納寬容的態度下,促進師生對話的和諧、持續地發展。
3、目中有全體學生。
教學對話中,教師目中應有全體學生,不能重視一部分,放棄一部分,不能關注一批,忽略一批,而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積極思考,提供公平的對話機會。同時,要樂於與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話,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樂於參與到對話中來。因此,教師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應該讓學生感到在關注自己,沒有忽略自己。這樣才能使新課標中提倡的教學對話落到實處,健康發展。
(二)實施語文教學對話的途徑
語文教學內容是多元的,教學對話也是多元的,自然教學對話的途徑也是豐富的。
1、課堂教學對話是主渠道。
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要陣地,更是語文閱讀教學開展師生「對話」的主渠道。《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是語文教學對話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使師生在教學中對話達到完滿的效果,首先是教師和學生各自與文本的閱讀對話,與作者進行心靈與心靈的對話,而後師生之間要善於藉助文本這一中介,開放課堂,進行教學對話,將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師生之間的對話、生生之間的對話造動起來,讓課堂真正成為一個多元的立體交叉的對話場所。
課堂教學中的對話要高質量的完成,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巧設話題。
找准有價值的對話話題,才能搭建好對話的舞台,才能提高閱讀質量。語文教學中師生對話話題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預設式對話話題,即教師根據學生對象和教學內容設計好對話內容。一種是生成性對話。即課前沒能預想到的而在教學過程中因為師生新的感悟和思維的碰撞臨時形成新的話題,由此而開展對話。
王尚文教授指出:「在閱讀教學中,……教學不是告知、傳遞、贈送,而是設計導致學生產生某種感受、理解、體驗的『碰撞』,讓碰撞去產生它本身內必然產生的效應。」為了使教學的對話更有質量,不論哪一種對話都應該設置好對話主題。如重點問題、難點問題、焦點問題、疑點問題,尤其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和學生在理解感受上的困惑問題。教師要善於設計「碰撞」點,激發對話期待,營造閱讀氛圍,引導學生通過對話去深入地理解,必將提升學生的思維層次。
教學中設置的對話話題應突出趣味性、適度性、開放性、啟發性的特點。話題的有效設置和特點的把握,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潛在的對話欲和表現欲,使學生在積極的參與和興奮狀態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增長智慧。在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話題的設置尤其要注意動態的變化,在交互對話的碰撞中不斷地生成新的話題。這樣,在對話中生成,在生成中建構,在建構中不斷發展,才帶來對話的真正價值。
(2)換位思考。
要想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去把握住學生的思想跳動的脈搏,就應該在對話中進行換位思維,即讓雙方各自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說話、做事。教師多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處在這樣的年齡特點、能力層次會怎樣看待問題?處在這樣學段的學生有怎樣的心理特點?會有怎樣的承受能力?常常這樣思考,就會在對話中心存寬容之心,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和體驗。設置話題時也就更具有針對性、可交流性和實效性。同時,讓學生也多站在教師的角度思考,甚至根據情況讓學生來設計課、上課,組織教學內容,設計話題,選擇教學方式,藉助這一過程讓學生來體驗教師角色。
通過換位思考,可以促成師生雙方進一步了解和理解,使新課標中語文教學對話得以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也會因為對話實現了師生真正意義上的平等而變得興奮、活躍,主動參與程度就會大幅度提高,思維就會被激活,就能達到語文對話教學的目的。
2、藉助寫作進行心靈對話是有效途徑。
語文教學中師生對話強調的是過程,而這個過程不要僅僅局限在狹窄的范圍里。寫作是學生心靈和情感的傾訴與釋放,是師生溝通的書面形式,這正為師生心靈對話搭建了一個大舞台。教學中要把握好這一對話的「園地」,去共同耕耘,獲得豐收。
要做到這一點,要提倡學生自由作文,鼓勵個性化,形式不拘,如周記、隨筆、讀書札記等。讓學生的情感得以釋放,對生活的認識得以傾訴,對讀書的體會得以抒發。學生一旦釋放、宣洩和自我展示,都渴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老師的關注和喜愛,並得到積極的回應。針對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就應該利用這一平台,以平等的交流者、欣賞者和熱心讀者的身份出現,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學生的心靈,以自己的真誠去感受真誠,用欣賞的意識去捕捉學生作文中可貴的閃光點,讓學生體驗精神上的滿足,以增強學生作文的信心,以實現人格對等上的靈魂交融以及相互信賴氛圍下的心靈對話。同時,教師應是學生心理疏導的知心朋友,對學生作文中反映出來的種種心理問題和認識誤區,或撫慰、或點撥、或疏導、或交流,給以真心的關愛。這樣的對話就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在寫作時,心目中就有了一個朋友,一個可以傾訴、宣洩、交流的值得信賴的朋友;這樣,學生就會喜愛寫作,就會樂於敞開心靈,抒寫真情,與老師交流。學生在這樣的寫作教學對話過程中,就會逐步提高他們自己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
3、生活教學對話是有效途徑。
新課標強調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生活中運用語文,在學習與運用中提高語文能力。因此,語文教學對話的過程,不能忽略學生的課外生活。語文課外活動是「對話」教學的生活舞台。教學對話中,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既要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進閱讀中來,還要善於把學得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去,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如觀察、調查、影評、文學沙龍等),注入時代的活水,調動學生對生活的感受。這樣,師生之間就能以文本和生活為中介,進行生動而豐富的對話,相互交流,相互質疑,相互碰撞,並通過這些又將對話者的視野引向更為廣闊的現實世界,從課內到課外,又從課外到課內,形成一個不斷循環而又始終開放的語文教學對話過程。真正在平等對話中增長知識,共同發展。
語文教學師生對話的途徑是多樣的,只要有語文現象的存在,就可進行對話。
當然,語文教學中的平等對話並不是忽略教師的作用,「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者,在交往中要有一定的預見性和引導性,教師的作用表現在對教育資料的選擇加工以及對所選擇的教育內容進行『激活』,使它為學生所喜聞樂見,誘導學生參與其中」(瞿葆奎《中國教育研究新進展·2001》,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48頁)。

有一位大師曾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相互交換,每個人還是一個蘋果,但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相互交換後,每個人則都有兩種思想。這話很值得品味。語文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對話,就是一種思想的交換。只要我們認真體會新課標相關精神,在思想上重視,在行動上落實,互動對話,暢所欲言,師生就能共享知識,共同發展。這樣,語文教學就會出現生動活潑的動態局面,新課標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這一新理念就會顯現出最大的價值。

『伍』 如何營造平等和諧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氛圍

一、教師學生平等對話,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二、教師學生之間和諧 教學過程寬松、愉快。
三、教法多樣,課堂協調統一。
四、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好學生。
五、師生互動,達到和諧統一境界。

『陸』 怎樣才能做到教育公平讓學生在一個公平的教學課堂中學習。

陽光課堂的內涵概括為六個字:公平、高效、發展。最基本的表現就是公平。教師應在課堂上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沐浴老師愛的陽光。課堂教學,作為教育過程中一個具體而且相當重要的環節,對教育公平的實現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如何體現教育公平呢?
一、在教學心理上體現公平
教師的心理期待和心理暗示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本著「五個手指都不一樣長」的意識,摒棄以成績的優劣和學生個體差異(家庭、性格、表現、相貌等)有意無意所作的心理期待和暗示,改而以個性發展的均等觀照每一個學生,給有著不同特長的學生以相關的特有期待和學生參與機會均等公平的心理暗示,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與教學氛圍。
二、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體現公平
教學中,我們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應尊重學生差異,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多層次的、開放性、可選擇的學習內容,給學生提供公平受教育的可能。如練習題的安排應注重模仿性練習、基礎性練習、綜合性練習、開放拓展性練習等相結合,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布置作業要難易適度、多少適量。
三、在課堂的動作行為上體現公平
1. 教師應該在站坐行走上給予學生一個為人師表的表率引導作用。端正、挺拔、向上、有朝氣的站姿對全體學生的學習心理有著積極的意義,教師的站位又直接體現著教師的公平意識;端正、優雅、穩當的坐姿,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狀態;自然、大方、協調的行走姿勢則給學生以美的熏陶;整潔、得體、大方的衣著,合適、淡雅的打扮,直接影響學生的思想、學生的評價,學生的心態。這些都可以體現起碼的尊重學生、尊重自己的教育公平精神。
2.教師的眼神在課堂教學中有著非同尋常的作用——眉目傳情心!心中有生則滿眼是愛。一般來說,教師正在講課時,眼光應延及每個學生且顧盼神飛;當教師與學生親密接觸時,教師的眼光應和藹、親切、且目光交融;當教師正在處於嚴厲批評教育學生時,教師的眼神應嚴厲且直視學生。
四、在教學過程的師生互動交流中體現公平
1.以學生為本,採用靈活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 ,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差異實施分層教學和合作學習等教學組織形式,使課堂上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不僅注重了學生的差異性,又保證了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
2.設計多樣、多層次的問題,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思維含量低的、較高的、高的多層次的問題,以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學生的思維能力程度,讓全體學生平等地享有「思維權」「表達權」。
3.協調師生地位,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平等的多重對話。
五、在「有效學習時間」的調控上體現公平
表面上看,課堂時間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相同的,但是相同的時間對每個學生成長的實際意義卻是不同的。整節課注意力集中的學生受到教育的程度就高,而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受到的教育程度就低。因此,教師要通過激發學生興趣,加強課堂常規管理等方式盡可能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使學生受到公平的教育。
六、在教學評價中上體現公平
1.要對不同學生學習活動目標進行不同的定位,應尊重學生基礎的差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預定不同的目標,以此衡量學生的表現。
2.評價時不能只看到學生表現中好的一面,更不能只看到差的一面,要全面地看待問題,並做出主要以激勵性與矯正性相結合的評價。
總之,教育的對象是人,而人在人格、尊嚴上是絕對平等的。教師要在人格、尊嚴上公平地對待每個學生;但人在知識、能力等方面客觀上是存在差異的,不同的教育環境中人所能享有的教育資源也是不均等的,因此教育的公平又是相對的。在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我們唯有克服自我意識心理和行為表現上所體現的偏見和不公平,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樹立公平對待學生的意識,時刻提醒自己教學是面向所有學生的,並隨時對自己不公平的教學行為做出適當的調整,才能在教學過程和結果上無限接近公平。
我們的口號是:給一點陽光,讓孩子在課堂上燦爛起來!

課堂教學中的教育公平問題

——對一個課堂教學案例的分析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 余維武

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界所關注的問題之一,近年來,隨著人們民主平等觀念的深人,隨著人們的權利意識的覺醒,也隨著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的提出,教育實踐中的公平問題遂重新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之一。但是,以往的相關討論和研究,大多是從宏觀的制度或者政策方面進行的.而很少從微觀的層面進行探討。實際上,很多教育實踐中的公平問題發生在微觀層面。本文即試圖運用倫理學的一些相關概念和理論,對一個常見的課堂教學案例進行微觀分析,期望能引起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一、一個供思考的案例:被教育遺忘的角落

布置完學生的課堂練習,柯老師站在講台上,看著趴在桌子上酣然入睡的幾個學生,心裡無奈地嘆了一口氣。在講課的過程中,這幾個學生一直在睡覺。但只要他們不影響同學們上課,柯老師就不想花時間去管他們。
柯老師是某初級中學的一位數學老師。在教學的同時還擔任班主任工作。學校每個班的學生人數有六十多人。由於近年學校招收了大量擇校生,故班裡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程度最低的連小學畢業的水平都達不到。如何在教學時兼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這一直是柯老師感到非常棘手的問題。柯老師的教學任務非常繁重,每周要擔負18個課時的教學任務。客觀上她很難抽出更多的時間、有更多的精力給這些學生補課;同時,現在學校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學校要生存,要發展,就要千方百計提高自己的升學率。不管人們如何詬病,在唯文憑是舉的東方社會里,升學率是一個學校生存發展的關鍵。在這個競爭的時代里,柯老師和她的同事們都感覺到了撲面而來的危機感。發展才是硬道理。為了生存,為了發展,柯老師和她的同事們常常是超負荷地工作。必須趕在時間的前頭!為了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復習,柯老師們常常要加快教學進度。在這種情況下,柯老師很難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指導學習水平最低的學生身上。雖然,出於一個老師的責任感,柯老師還是盡可能指導他們的學習。但由於差距實在太大,成功的希望實在太過渺茫,這幾個學生早已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與熱情,故柯老師的努力收效甚微。於是在上課過程中經常出現聽不懂的學生在聊天的現象。柯老師不得不經常花時間來維持課堂秩序,而這又影響了教學的效果與進度。柯老師很煩惱,同學們意見也很大,但柯老師也知道,要求這些聽不懂的學生每天靜靜地在課堂上坐上幾個小時也不可能。思慮再三,最後柯老師不得不採取某些妥協。柯老師與這幾個學生約定:只要他們不影響大家上課,他們在課堂上做什麼都可以,並且把他們的座位調到教室後面。這幾個學生看上去很高興地答應了:免去枯坐的痛苦,這正是他們所希望的。
於是,從此之後,課堂上就出現了這樣一幅有趣的景象:柯老師與其他學生在認真地上課,而這幾個學生則在做著他們喜歡的事:看小說、漫畫,或者乾脆趴在桌子上酣然入睡。大家似乎井水不犯河水,各得其所。
又一節課。布置完作業,柯老師看著教室後面那幾個自得其樂的學生,心裡不無愧疚地想:幸好學校最後還是會讓他們順利畢業的。想到這,柯老師沉重的心似乎輕鬆了一些。

二、對案例的分析

(一)從公正概念出發的分析
如何評價柯老師的做法?在這里,無疑是一個關繫到分配教育資源的問題。為了分析這個問題,讓我們首先引進亞里士多德的公正定義。亞里士多德認為,公正在於同等地對待同等的人,不同等地對待不同等的人。
亞里士多德所謂同等地對待同等的人,其意思是,在相關特徵上情況相同的人有權受到相同方式的待遇。例如,兩個處於同一學習水平的學生應該享有同等的教育資源,如相同的師資條件,同等的教育設施,相同的受關注程度,同樣的參與學習,表達與交流的機會等等;另一方面,這意味著人若在相關特徵上各不一樣,則應受到不同的待遇。在這里,每個學生都理應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享有自己能從中受益的教育資源。判斷是否公正的標準是,學生是否從所給予他們的教育資源中受益。基於此,衡量分配給學生的教育資源是否公正的標准,不在於教育資源的多少,而是在於是否恰當,這種恰當包括資源的數量、質量、類型,提供的方式等是否能讓學生從中受益。如果提供給學生的教育資源數量足夠多,但卻超越了他目前所能接受的水平,從而造成了他學習上的挫敗感,這同樣不能說是公正的。
在這里,就涉及到一個確定什麼是相關特徵的問題。就與教育所涉及的特徵而論,我們通常認為學生的能力、需要及興趣等等是相關的特徵。這又引出了另一個相關的問題,教育資源的分配(待遇)怎樣與相關特徵發生聯系?通常我們會假定能力差異與一個人所受教育的類型與數量有關。但是,我們應該怎麼來決斷向能力不一的人提供什麼樣的教育資源?例如,我們可以這么認為:能力低的學生理應比能力高的學生得到更多的教育資源,因為他們需要更多的教育資源。但我們也可以這么認為:能力高的學生理應得到更多的教育資源,因為他們能夠利用更多的教育資源。
學生不能自己決定擁有自己所要或所需的教育資源。那麼,作為教育者,我們怎麼去抉擇學生所應享有的是什麼樣的教育資源?我們能否這么認為:由於此人具有某種特徵,他或她就應當受到某種教育。無疑地這樣的思維方式只有在各種需要從不發生沖突的條件下才有可能,但同樣無疑地這樣理想的條件幾乎是不存在的。
(二)從兩種相沖突的理論出發的分析
從公正的概念出發來討論教育中的公平問題,似乎難以得出一致的觀點。即使我們在原則層面可以達成一致的理解,但是,一旦涉及到具體的實施,這種理解往往就產生了分歧。
為了繼續進一步探討這個問題,我們不妨換一種視角。在這里,我們試圖引進結果論者與非結果論者的相關理論進行分析。
如何判定柯老師的做法?結果論者認為,必須根據促進最大多數人最大的善的原則,作出關於怎麼分配資源的決定。如果付出幾個學生的福利能夠換取全班的平均福利的提高的話,則這樣的交易不但允許,而且需要。為了教學的順利進行,付出這樣的代價是值得的。
結果論者同樣也可以用諸如受益能力這樣的相關特徵來解釋柯老師的做法。結果論者認為,如果我們根據受益能力分配教育資源,就會把它們投向給人人創造最大的善的地方。無疑地,在結果論者的眼中,柯老師的做法是最經濟,收益最大的。為什麼要把過多的精力投向那些絲毫沒有升學希望的學生身上呢?這樣做,不但於事無補——柯老師曾經的努力業已證明了這一點,而且由於把過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向這些沒有升學希望的學生,勢必影響到對那些有升學希望的學生的關注程度,最終影響到他們的升學。說不定,在這些有升學希望的學生中間某些人,就因為得不到足夠的關注——這需要柯老師的時間和精力來保障——而失去了升學的機會。這對於他們無疑不能說是公正的。相反,如果柯老師把更多的時間花在那些有升學希望的學生身上,就很有可能大大提高他們升學的機會。況且,柯老師似乎也用不著為自己如此的做法而愧疚。給那些學習水平最低的學生以相對的自由,這不正是他們所希望的嗎?這樣看來,功利主義者的主張是明確無疑的:只要能夠提高絕大多數人的福利,犧牲少數人所應享有的福利不但是允許的,而且需要。為了保證那些有希望升學的學生能夠升學,犧牲少數幾個沒有希望升學的學生所應享有的教育資源是值得的。況且,這幾個學生也自願放棄自己所應享有的權利。實際上,就算他們不是自願放棄的,照功利主義者的觀點看來,他們也必須放棄。
這里還有一個疑問,即這種放棄或交易可以達到何種程度?功利主義者的回答其實非常簡單:只要能夠保證班上絕大多數人升學的機會,則這種放棄或交易可以隨便到任何程度。這種程度是沒有限度的,也與自願無關。只要有需要,就必須作出這種犧牲或交易。就是這樣。
那麼,非結果論者又是如何看待柯老師的做法呢?非結果論者首先關心的是每個人的尊嚴與價值都應得到同等的尊重。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這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和宗旨。每一個學生的尊嚴與價值都有其獨特的價值,都應得到同等的尊重。從這點出發,非結果論者認為,任何用一個孩子的教育同所有人的福利作完全以至廣泛的交易,都沒有對那個孩子獨一無二的價值給予恰當的尊重。這種尊重勢必要限制用少數人的福利同絕大多數人的福利作交易的程度。但這個限度是什麼?為了分析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引進羅爾斯的一個觀點。
約翰·羅爾斯在其《正義論》一書提出了一個差別原則:只有當不平等有利於最不利者的最大利益時,這些不平等就是可容許的。否則,則是不容許的。把這條原則與前面所述同等地尊重人這一觀點結合起來,我們就有從處境不利者的角度判斷不平等的必要。我們思索應採取的做法,都應該能表明處境不利者同他或她所能成為的處境好的人是一樣的;現在的任何不平等都必須表明是為了造福所有的人(包括得利少的人)。
用這些觀點衡量柯老師的做法,我們就會要求對柯老師的交易作出限定。是的,所有的人都應被看成是有價值的目標,每一個人獨一無二的價值都應受到同樣的尊重。不能因為少數幾個學生完全沒有升學的希望就放棄他們;不能為了保證班上大多數人的升學而犧牲少數人的教育權;不能因為他們影響教學秩序就把他們安排在被人遺忘的角落,即使他們自己樂意那樣做——實際上,當他們年長成人,一旦他們覺醒過來,一旦他們有朝一日認識到他們的價值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一旦他們醒悟自己並未享有按他們的權利所應享有的教育資源,一旦他們意識到他們成了教師交易的犧牲品,他們會怎樣看待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學校,我們的教師?他們或許會從中形成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為了一個貌似合理的目的,可以隨便犧牲某個人的福利,這種犧牲可以隨便到任何程度。並且把這個觀念遷移到他們的生活與工作領域中去。不能為了保證班上大多數人的升學而犧牲少數人的教育權。總之,照非結果論者的觀點看來,柯老師的所有的理由都不成其為理由。每一個人的價值都應得到同等的尊重,不管他有沒有升學的希望。因此,柯老師必須去關注這幾個能力低下的學生,盡最大可能使他們獲得最大的進步。或許,無論如何他們都升不了學。但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人生的道路並非僅有升學一途。他們能夠進步到他們所能達到的程度。這種進步或許就為他們日後離開學校後的學習打下了必要的基礎。
這里還是有一個問題。柯老師抽出多少時間和精力用在這幾個學生身上才是合理的?如果我們的責任就是為處境不利的孩子謀求最大的福利,那麼柯老師所花時間與精力實際上是沒有限制的。只要這幾個學生不斷進步,只要班上其他人不落在這幾個學生後面,他們就在事實上有權排斥其他學生而無限制地佔有柯老師的時間。這樣的結果確實又是不公正的。它要求我們樂意以全班學生的重大進步與少數幾個孩子的少量進步作交換。這不可能是公正的,但它確乎又是前面訴求過的原則所要求的。
所以,似乎有必要作一個修正,這就是,有必要限制用少數幾個人的進步同絕大多數人的進步作交易的程度。如果這種交易影響了班上絕大多數人的進步和升學,那麼這種交易就必須停止,即使這種交易繼續下去會使這幾個學生得到提高。尊重每一個人,既要使這幾個水平底下的學生獲得他們所能達到的進步,又要保證班上絕大多數人的進步和升學,使每一個學生都獲得他們所能達到的進步,這似乎是一個再完美不過的結果。但是,柯老師能做得到嗎?我們目前的教育能做得到嗎?盡管心存疑慮,但「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這確實是素質教育所追求的目標。

三、結語

從上述對有關案例的初步分析,我們可看出,教育實踐領域中的公平,是一個異常復雜的問題。它不僅發生在教育實踐的宏觀層面,也發生在教育實踐的微觀層面。對這些問題,單純從不同的概念,不同的理論出發,我們似乎都可以作出有力的證明;但是,面對異常復雜的教育實踐領域,這些概念和理論的解釋力往往又顯得蒼白無力,或者是在原則層面上雖可得到一定的共識,但是一旦落實到實踐層面,往往就出現了分歧。可以這樣說,我們不僅需要進行理論上的探討,也需要具有足夠的實踐智慧,耐心、謹慎、熱情地不斷地創造條件,才有望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復雜的教育公平問題。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見過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整體教育水平已經得到了相當大的提高,教育設施也得到了較大發展。但是由於我國人口眾多、低於廣闊,各地區經濟文化發展極不平衡,因此,我國的教育公平雖然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著顯著的差距和一些突出的問題。
我國教育的不公平有很多的原因。長期以來我國教育就存在則會城鄉、東部和西部巨大差距。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鄉之間、東西部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大,也直接變現為教育發展的不平衡。
教育體制和機制的原因也是教育不夠公平的一個重要原因,教育財政由政府負擔,保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公共財政體系尚不晚上。同時,長期存在於社會上的一些不正確觀念也成為阻礙教育公平步伐的阻力。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一部分。同時,教育關系著一個人的就業、個人發展等等重要問題,如果不能夠實現教育公平,就難以實現整個社會的公平和諧發展。
要實現教育的公平,就需要從多方面努力,積極行動。
首先,要積極謀求教育公平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教育公平需要政府政策的復制,要大力推行科教興國戰略和素質教育,建設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各教育部分和學校的學校制度研究喲啊將如何實現教育公平作為重要內容,積極探索實現教育公平的新形式。
其次,加大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對中西部地區的資金投入,減少差距。
我國教育最突出的問題是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投資占國民經濟的比例遠遠低於世界水平,這就更加加劇了優先的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傾向。為此必須從政府投入和社會融資等多方面努力,耨球更多的資金投入。同時,公共教育資源要想農村、中西部氣度、貧困地區傾斜,逐步縮小城鄉、區域教育發展差距,退工公共教育協調發展。
再次,建廠教育資助制度和助學體系,推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公平配置。
要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階段國家助學金、獎學金制度,積極推行學生貸款制度,建立各種形式的獎學金制度,實施勤工助學制度,開展特殊困難補助,實行學費減、免制度,鼓勵社會各界捐資助學。
最後,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努力建設學習型社會。
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建立和形成遍布城鄉的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推動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溝通,促進學習途徑、虛席模式和學習方法的多樣化,努力創造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條件。教育公平的實現需要全社會從多方面共同努力。之憂教育部門和學校、家庭共同努力,積極探索新的方法,同時簡介國外實現教育公平的方法,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才能夠逐漸實現教育的公平,促使社會的和諧發展。

閱讀全文

與懂尊重講平等小學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