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幼兒園美術中開展游戲化教學反思
裝飾小樹葉
幼兒是天生的美術家,如何提高幼兒對繪畫的興趣,大家不斷地對,總內結經驗,彌補不足容。本站內容豐富,希望此篇給各位幼兒園老師提供參考價值,歡迎支持本站內容!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的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准化要求的傾向。」美術活動示範和范畫都是必不可少的,而示範和范畫又往往會束縛幼兒的思想,影響他們創造性的發揮,如何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裝飾小樹葉》是讓幼兒用各種線條和各種圖案對小樹葉進行裝飾。活動開始時我給幼兒展示了不同的範例,並給每個範例所用到的線條、圖案進行了介紹。在我示範後,我問幼兒老師設計的小樹葉漂亮嗎?他們的回答自然是肯定的,接下來要請你們自己做設計師,老師相信你們設計的小樹葉比老師漂亮。
2. 如何讓小班美術活動游戲化
【關鍵詞】小班;美術教學;游戲化
美術活動對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非常有利,是發展幼兒觀察力和想像力的有效手段,這是由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幼兒特有的表現力決定的。小班初期的幼兒由於心理、生理處於發育之中,他們的思想境界還處在塗鴉階段,他們繪畫並不是為了描繪某個物體的形狀,只是為了在繪畫過程中體現愉悅感,因此在設計小班美術活動時,應貼近幼兒生活,在游戲中學美術。
一、重視啟蒙教育,抓好繪畫基礎訓練
小班幼兒學畫,沒有繪畫基礎,須先做好啟蒙教育。首先要引導幼兒從點、線、形狀和塗色方法開始訓練基本功。義大利畫家達・芬奇就是從畫蛋開始的,經過無數次的基本技能的訓練,終於創造出《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的微笑》這些絕世之作。如果幼兒連一個圓、一個三角形都畫不出來,怎能談得上創造呢?有了一定的基本功,幼兒對繪畫創作才會有興趣。所以在教學幼兒繪畫之前,必須要扎實地訓練幼兒這種基本功,讓幼兒畫出不同的線條,比如折線、弧線、鋸齒線、波浪線等。熟練畫出一些基本的圖形,比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橢圓等。教給幼兒一些基本的塗色方法,比如怎樣橫塗、豎塗、斜塗、繞圈塗、疊加塗、混合塗等。有了這些基礎後,再教幼兒如何作畫。
二、創設游戲環境,營造寬松氛圍
寬松的心理環境是幼兒無拘無束的進行美術探索活動的前提。小班的幼兒受其認知發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經驗較少,基本上處於塗鴉期,因此小班幼兒不適宜學習臨摹及練習大面積塗色。他們往往只對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熟悉的和感興趣的物體有繪畫或製作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選擇小班美術活動教材時應選擇幼兒熟悉或感興趣的題材。比如:小班幼兒喜歡小動物,我們就可以設計「給小兔喂青草」、「小螃蟹吹泡泡」、「蝴蝶飛」等繪畫內容。還可以選擇他們熟悉的玩具或食物為題材,如「我喜歡的棒棒糖」、「漂亮的氣球」、「捏糖葫蘆」等等。同時選擇的教材還必須具有游戲性,他們更喜歡在有趣的游戲中學習,所以應注重引導他們通過在玩中觀察,在情境中培養情感及激發興趣,在活動中充分發揮想像。例如:在教幼兒學畫小花時,我們可以先組織幼兒到花叢中玩耍,引導幼兒觀察小花長的是什麼樣子,是什麼顏色的,並引導幼兒學著小蝴蝶在花叢中飛舞,既激發幼兒作畫的願望,又寓情感於情境之中。繪畫時,再讓幼兒比一比,看誰畫的小花多,畫的小花美,這樣教師既面向全體,又對那些有一定繪畫技能的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營造寬松的繪畫氛圍與環境,勢必激發出孩子對繪畫的極大興趣。
三、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寓繪畫於游戲之中
幼兒美術的教育應該是有趣的,生動的,這正符合游戲的特點。
1、玩色游戲。玩色游戲在幼兒沒有任何壓力的前提下,用各種各樣的工具、玩具,蘸上水粉,在紙上印畫,留下顏色,創造出畫面。從而發現美,感受美,使自我得到滿足。如:在畫「樹」的活動中,將黃色和藍色顏料分開,倒在很大的白紙上,幼兒手拿樹枝,圍坐在紙邊,用樹枝沾上顏料,在紙上任意畫線,大團的顏料在劃動中向四周擴散開來,藍色和黃色交融起來,產生了綠色。又如在小球滾畫活動中,讓幼兒拿著小球,任意蘸染上一種顏色,在紙上來回滾動,許多孩子拿著小球,蘸染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在同一張大白紙上進行滾球游戲,各種顏色和線條交匯在一起,讓幼兒發現顏色的可變性,孩子們既學得輕松,玩得也開心。
2、拓印添加游戲。在拓印游戲中,小班幼兒不僅對鮮艷的水粉有著濃厚的興趣,並對拓印的材料愛不釋手。如:藕印畫、蘋果印畫、膠粒印畫,印好後再讓孩子添畫幾筆,就能變成各種有趣的娃娃、小動物、小花、小草等,幼兒更能獲得滿足感。
3、跟畫游戲。跟畫游戲是小班美術活動常用的一種方法。如:美術活動「可愛的娃娃」,因娃娃戴的帽子線條很復雜,對初學畫的小班幼兒來說難度較大,怎樣讓幼兒體驗成功的樂趣呢?我們可以設計一位小朋友打電話的游戲,先讓五個幼兒在紙上畫五個點,然後幼兒通過跟著畫,在做打電話游戲的過程中,幼兒輕松地畫出娃娃的帽子,跟畫游戲可以把復雜的繪畫內容,轉化為簡單的游戲,非常適合小班幼兒初期學畫。
4、填色游戲。填色游戲常用於油畫棒畫背景的添加,小班幼兒由於受水平的限制,在油畫棒繪畫中,很難自己添畫背景。為了促使畫面色彩更加豐富,畫完油畫棒畫後,可以刷上水彩顏料,或撥弄牙刷,潑灑出顏料,讓油和水分離開,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
5、兒歌游戲。兒歌,作為幼兒文學的一部分,它同樣所屬於藝術領域的范疇,它以內容簡單,琅琅上口,篇幅短小深受幼兒的喜歡。如:在教小班幼兒學畫小鴨子游泳時,我們自創一首兒歌:「腦袋像雞蛋,身體像鴨蛋,嘴巴像半圓,眼睛圓套圓,翅膀像個6,尾巴像個3。」幼兒跟著老師一邊說一邊畫,不知不覺地就學會了如何畫小鴨子。將兒歌與美術活動相結合,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兒歌既幫助小班幼兒掌握繪畫技能,同時在美術活動中貫穿兒歌,可以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並幫助幼兒進行經驗的梳理。
6、故事游戲。掌握一定的繪畫技能是孩子把自己的想像表現出來的前提和基礎。然而,小班幼兒年齡小,單純的學習繪畫技能是很枯燥的。玩游戲能讓幼兒在一定的情景下,一邊玩一邊學習繪畫,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用這種方法,能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玩樂中學習繪畫技能,避免因枯燥而生厭煩、害怕繪畫的現象發生。如教幼兒畫簡單的線條,將線條比作山路,以故事的口吻指導幼兒:「讓我們一起來開小猴的水果車吧!比比誰的水果車繞過的山道多,走的路最遠」;在游戲的氣氛中,幼兒一邊畫一邊模擬汽車發出「滴滴」的聲音,與教師一起用筆在紙上畫出彎彎曲曲的線條,或畫出許多粗細不同的線條。再如在練習畫橫線和豎線時,教師說:「小兔搬了新家,還沒有竹籬笆呢!大灰狼老在門口搗亂,我們幫助小兔一起來建籬笆吧!」幼兒很快投入到為小兔建籬笆的游戲中,畫出大大小小的橫線、豎線(++++++++)。故事游戲是在故事情節的引導下,不斷的添畫線條,完成畫面。故事游戲能不知不覺地吸引幼兒,運用這個方法,讓幼兒在故事游戲中獲得了滿足,體驗了成功的快樂。
7、合作游戲。用游戲的形式完成大幅作品,我們稱之為合作游戲。如「手印娃娃」,就是讓幼兒先用手在大幅紙上印出手印,然後再在手印上添畫娃娃的頭發、眼睛、鼻子、嘴等,不同的孩子畫出不同表情的娃娃。幼兒在合作游戲中共同體驗快樂,分享成功的喜悅。通過這些有趣的美術游戲活動,孩子們玩得高興,學得輕松,又能學會與同伴合作。還能啟迪智慧,鍛煉能力。
四、注重過程評價,鼓勵幼兒嘗試
在整個美術教學活動中,我們應隨時觀察幼兒的情緒,傾聽其繪畫中的語言,並記錄所有孩子的思維閃光點。在隨時給予鼓勵的同時,並在評價中給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在評價活動中,採取個人展示、小組展示、裝裱展示、向家長集中展示等形式,讓幼兒分享快樂,體會成功的喜悅,更好地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參考文獻】
[1]邊霞.幼兒園美術教育與活動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孔起英.學前兒童美術教育[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 如何將小班美術活動 喂小雞吃米游戲化教學
案例分析:
1、活動前期經驗准備:
① 繪畫技巧方面:在活動前期,我們進行了大量的圓的練習,小朋友們基本掌握了畫圓的技巧,這就為表現小雞身體的形態做了最基礎的能力准備。
② 另外,在本次活動進行之前,我們進行過「快樂的小鴨」活動,在活動中幼兒嘗試了圓與圓緊貼的連接圓的繪畫方式,為本次活動的難點與重點的成功解決起了舉足輕重的鋪墊作用。
2、活動中的師幼互動:
本次活動我以「小雞小鴨比美」為主題藉助小雞小鴨實物圖進行導入,因為具有懸疑感和故事的趣味性,所以幼兒的注意相當集中,有的說小鴨子好看,因為它的身體毛茸茸、小嘴扁扁的,還有的幼兒則認為小雞的腳會刨土,就像手指一樣,所以覺得小雞美。就這樣,孩子們在比一比、看一看的過程中對小雞、小鴨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幼兒主動性強。在范畫的環節中,我以介紹故事主角雞弟弟「小胖墩」一家為載體,通過教師范畫,個別幼兒上前添畫的方式進行活動教學,幼兒看得仔細,也聽得認真。幼兒繪畫時,大部分都能用連接圓表現表現小雞,有的發揮想像創造性地表現出小雞爸爸、小雞和啄木鳥等等有趣的環節。但在雞的形態上似乎大部分都是側面,頭看向平行方向,缺乏動態感,形態不夠豐富。
改進措施:
1、貼近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枯燥的繪畫步驟創編成有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展開教學,如「一天,雞媽媽下了幾個大雞蛋(一邊講一邊隨手畫了幾個不規則的圈),雞媽媽就住在雞蛋里,雞寶寶在雞蛋里呆煩了,就用尖尖的嘴,啄開了雞蛋殼,露出了圓圓的眼睛,啊,這個世界真美呀!」(一邊講,一邊在圓上添畫出嘴巴和眼睛,)雞寶寶再也呆不住了,兩條腿一蹬(添出腿)就變成了小雞這種通俗易懂的故事形式,涵蓋了所有的繪畫步驟和關鍵點,即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又富有趣味地讓孩子在玩中學,體現了《綱要》的精神。
2、教師要在課前仔細反復斟酌范畫時的引導語,要簡潔扼要。比如:「畫小雞」——「小雞一天天長大了,長出了雞冠,長出翅膀,長出了尾巴」教師不用說太多修飾的語言,就怎麼簡單的一句話,在孩子們的眼裡,就出現了一隻長大了的小雞,而且不管小雞的形態如何變化,內容如何變化「雞冠、翅膀、尾巴」這幾點特徵是不會少的。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我們注重幼兒的個性,幼兒的天真和幼兒的創作,這個創作的基礎是把復雜的事物簡單化,這樣會更容易使幼兒理解,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也將終生受益。
4. 教育畢業論文 將美術教育活動游戲化
一、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審美誤導
1.研究緣起。隨著社會物質與精神文明的迅速發展,美術教育也日慚趨於包括整個社會和人的整個一生的方向,其本質也轉向培養受教育者的藝術審美和創造能力,促進其全面和諧地發展。但是,當前的中學美術教育卻多置美術之美育功能與任務於不順,只施以臨摹寫生的純技能訓練的應試教育;而小學美術教育又多是片面誇大稚拙童趣的藝術性,忽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教授,使「稚美」思想壟斷整個小學發展階段,造成兒童的審美素質與創造能力的長期「低幼化」。
2.現狀略析。以上所述的「有術無美」的功利主義教育與「有美無術」的自然主義教育其本質都是一種與全面發展相背的、殘缺偏窄的、停滯孤立的審美誤導,在實踐中產生了諸多矛盾。(1)與教的矛盾首先,普通中小學的美術教育區別於專業學校的美術教育就是其具有普及性、基礎性、綜合性並有一定建立於興趣之上的應用性,皆著眼於螺旋上升的發展。而對技能的片面強化與對拙美的靜態依重均割裂了知識技能與情意美感內容的有機聯系,形成小學與中學間的智能斷層和中學畢業生審美素質的嚴重匱乏,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其次,美術教學必須遵循以審美教育為主線、精講多練講練結合、循序漸進等原則,遵循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結合、情感體驗與道德判斷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自覺性相結合的美育原則,在教學中也需要採用直觀、形象、情感與動作相結合的方法,而前述兩種顧此失彼的誤導都與此相去甚遠。(2)與學的矛盾美術學習是一種促進主體美術知識、審美情感和表現技能逐漸准確和不斷發展的過程,是一種比其它學科學習還要復雜的生理和心理現象。技能教育忽視了動機與興趣、情感與審美的心理基礎,忽視了學生身心發展的平衡性;小學誇張稚美的教育則忽視了學生在右腦神經系能控制與其它神經系統密切配合下的操作性,忽視了發展的生理基矗兩者都違背了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另外,美術學習又是學生眼、腦、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能、情感與操作活動,美術教學任務實現的具體表現也是促使學生的眼、腦、手協調並用,因而學習呈現著「觀察→思維(感受)→表現(創作)→觀察……」的循環漸進過程。而前述兩種教育均切斷了這個螺旋型過程,不能實現視有所惑、腦有所思、手有所政、料有所用的最佳結合,也違背了學習規律。(3)與個體完善和社會需要的矛盾美術教育作為學校美育的主要課程之一,除了對受教育者的審美結構的美育功能之外,還具有倫理結構的德育功能、智力結構的智育功能以及身心結構的健康功能。只有這些功能的全面發揮,方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健康發展的完善個體。而且,隨著文化科技的進步,藝術與生產、生活日趨融合,社會要求勞動者具有高層次的綜合素質,其中包括豐沛的藝術情趣與創造意識。而前途美育的欠缺與片面都是美術教育功能的畸型發揮,都將造成個體心靈、精神和行動能力的巨大失衡,使人格和個性平面化,使再生產勞動力的感官運動與審美創造相分離,從而影響民族綜合素質的提高,影響社會的順利發展。二、中小學美術教育與發展的審美定位
1.美術的教育目的與發展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可簡單概括為審美教育、智力開發與美術知識技能培養三項。目的總是依賴於過程。如果說美術表現與創造活動是一種行為藝術的話,那麼這種行為本身就是智能、情緒、道德、知覺、美感、社會感與創造性等不斷成長提高的過程,而中小學美術教材也正從形式與內容上整體地表現出了這種發展性,並要求通過繪畫、欣賞、圖案、手工等課題予以實施。2.美術的學科特點與發展作為視覺化的造型藝術學科,美術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即教學的直觀性、形象的審美性、美術的創造性及製作的技能性。教學必須以直觀性前提,以技能性為條件,運用審美性方法,追求創造性目的。故而要求不斷為學生創設感受環境、提供審美對象、教授表現與創作方法,提高其美術的創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環境的能力及藝術的綜合創造力),這就體現了美術審美教育功能的特殊性--通過形體、色彩、材質、空間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視覺審美能力的提高,發展學生對視覺對象的欣賞、表現與創造能力。3.美術教育的現代化與發展隨著國家素質教育體制的完善與對藝術教育的不斷重視,現代美術教育已突破了學校教育的范疇,成為一種以美術智能和審美素質教育為核心的社會活動,旨在培養人高度的創造性,這就要求中小學美術教育首先要強化美術教育意識,轉變以往囿於學科內的美育思想,放眼整個社會生活空間,發掘並利用藝術、自然和社會中的一切審美因素進行全面的審美教育。其次要加強美術教育的改革與研究,以適應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要求,適應二十一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再次,在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涌現的今天,傳統的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已不能適應時代要求,故而引進新的教學內容、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也是美術教育的基本要求。4.美術的素質教育與發展作為普及型立體型的美術素質教育,圍繞發展的核心表現出以下特徵:①科學性--基礎性與系統性的統一,即向學生實施具有輔德、益智、健體(心)的美術「雙基」,具有全面整體的、優化結構的、層次遞進的、有序發展過程的教育,②實效性--因材施教與以點帶面的統一,即以因材施教為根本,通過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達到以點帶面的全局性教育效應;③創造性--主體性與適應性的統一,即充分發揮教學雙方的主體能動性,做好相互間的合作與配合、促進教學活動從不適應向適應方面發展;④規范性--有一定的教育評量體系與活動,即對學校美術教育實施綜合評估並納入教育、管理常規,根據甘一世紀學生美術素質的綜合要求與表現,建立健全一整套過程與結果並重的美術活動的評量規則,並使之在實踐中應用化;⑤發展性--以人為全面發展和「教育是基礎生產力」的統一為宗旨,即確立了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方向,使未來的勞動者具有審美方面的生產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的教育任務,以及培養學生具有一定審美能力並能運用美術語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創造美的教育目的。三、發展的審美教育的實施
1.樹立「大美術」觀念,將審美教育融注於一切美術教育活動之中。採用開放式的素質教育,以廣義的美育思想指導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美育活動,發揮多種美術教育要素、形態和范圍的綜合作用,形成美育的總體效應。2.加強美術教研,促進美術教改。面向未來和世界,著眼於全面發展,廣泛深入地研究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內外因素,結合時代與學生主體特徵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條適應個體與社會、有特色的中小學美育新路。3.優化內容,改進方法,注重過程。首先以基儲應用和審美為前提,刪縮一些功能單一、難度不適的重復、生僻的教學內容,發揮地方教材優勢,增設一些作用顯著、有時代特色的新內容。其次,教學方法力忌盲目隨意的純技術教育與純欣賞教育,而求講練結合、欣賞與創作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提倡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另外,要使整個教學活動有美有術,使學生的眼、手、腦都協調運用,對美術行為過程和結果(作品)都感興趣,培養其綜合素質。4.建立並完善中小學美術教育過程和結果的評量標准與展賽機制。教育過程與結果的評量與展賽,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並能由此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不能僅僅採用忽略主體創造和審美情意表現的、強調美術學科智能的外在的規范性評量規則,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的、強調自我表現的內在的感覺式評量規則,而應建立一套以學生全面均衡發展為價值取向並兼顧形式、內容、思想、藝術與主體因素的,從自覺性、審美能力與造型能力三方面進行評量的標准與實施機制,以促進美術之審美教育的健康發展。
5. 如何在美術活動中更好的體現課程游戲化
在強調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當下,我們不禁要問,游戲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呢?早在多年前,陳鶴琴先生就給出了言簡意賅的答案:「游戲可以給小孩子快樂、經驗、學識、思想、健康。」游戲憑借無窮的想像,可以延伸出無數有趣的內容,供幼兒想像[1]。在美術領域,無數的經驗告訴我們,孩子們的美術活動是靠想像完成的,我們不難看到孩子們在畫畫時還會手舞足蹈的樣子。因此,在美術活動中適當融入游戲化的元素,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創造多種感官的游戲方式,豐富美術活動
(一)以聽、說故事的游戲方式感知活動情境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強調:「兒童是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通過主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而獲得心理上的發展。」幼兒很容易隨著外界的因素而改變自己的想法,我們創設的情境要為活動做准備。在大班美術活動《動物狂歡節》的導入環節,以森林之王「獅子」過生日為切入點,邊講故事邊出示「動物」給獅子大王慶祝生日。這些「動物」就是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准備的,給予孩子認識動物的經驗,以至於在作畫的環節中能較好地完成。
美術活動的故事不像語言活動那麼復雜,也不用深究其中的語言。但是美術活動中的故事必須立刻抓住孩子的眼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豐富孩子的想像力。在講述過程中,可以運用圖片擴大孩子的視野,在適當的時候加入一點聲效,激發幼兒的想像。把美術活動的背景擴充後,整個活動會顯得豐富許多,並且能夠貫穿整個活動。孩子們在輕松的故事導入後,很順利地進入活動。就在此時,孩子們就會以此為背景產生豐富的想像,這正是美術活動所需要的。這樣的游戲形式不僅可以運用在平面的繪畫活動中,在立體的美術活動中也可以加以運用。如在進行折紙活動「鳥」時,以圍繞各種各樣的鳥的故事導入。「有些小鳥在飛呀飛,有些小鳥在找食吃呢,還有的小鳥在樹上休息」,藉此幫助幼兒想像,更好地塑造「鳥」的不同形態。在故事運用廣泛的今天,故事不僅僅是指圖畫書上的內容,還有的藉助新媒體而產生出的「新」故事。像有聲讀物、小動畫,都是幼兒喜歡的。孩子通過聽故事能夠引發情感,能激起內心深處的共鳴。再把這樣的感情帶入到活動中,用美術的方式讓他們發揮想像,從而達到良好的效果。
(二)以觸摸的游戲方式感受活動的主旨
在美術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對主觀感受觸摸的內容都有很濃厚的興趣,一是因為幼兒通過觸摸,參與活動的地位被放大;二是因為對自己主動感受觸摸過的物體都會有很深刻的印象。幼兒的觀察能力是非常強的,但是我們有時會忽視,在美術活動中適時加入「觸摸」元素,既可以使活動有趣又可以實現一定的活動目標。
在諸如「畫人物」的美術活動中,目標是讓孩子通過繪畫初步認識五官。活動中如果一味地讓幼兒從鏡子中觀察自己的五官或者觀察同伴的同伴,則顯得比較空洞。幼兒並不是專業的畫家,單單憑借「觀察」這一感官體驗,並不能讓幼兒很好地感知五官。假設在此活動中加入「觸摸」環節會怎樣呢?幼兒會摸到毛茸茸的眉毛,眼睛是稍稍凹進去的,鼻子彎彎的、挺挺的,嘴唇是軟軟的,等等。通過提問,幼兒會回應你許多意想不到的答案。在這樣的游戲中,進一步引導幼兒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徵,大膽表現。
除了「畫人物」外,有時候難以用語言來描述的事物,通過觸摸就可以簡單直觀的讓幼兒馬上了解物體。比如說起草地,都會聯想到時柔軟的,但僅通過和幼兒說「草地是柔軟的」,幼兒並不能體會到。這時候帶著幼兒來到戶外,請他們摸一摸、說一說小草是什麼樣子的,幼兒才會知道什麼是「柔軟」。通過觸摸小草觀察草的色彩及外形,在玩的過程中學到了本領。之後回到班級室內創設情境,向幼兒提出一些必要的要求後,給予幼兒創作的空間,在情境中產生興趣。最後給孩子留出充分的作畫時間,把想像都給孩子自己發揮。
(三)以動作表現的游戲方式表達活動的內容。
動作表現是最能直觀向幼兒傳達各種形態的方式之一。在和幼兒玩「吹泡泡」的游戲後,以此延伸出許多想法。「泡泡」是圓形的,幼兒能通過眼睛觀察,但是有一個幼兒把兩手往上舉,用動作表現出了「圓」。孩子們在看看、說說、做做中感受圓、表現圓,以游戲的形式貫穿活動,幼兒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地學習畫「封閉的圓」,在游戲中快樂地獲得新的經驗。在畫「松樹」時,為了能讓孩子們主動感受松樹「挺拔」的特點,我請幼兒來當一棵「松樹」。在幼兒表現的時候,不知不覺就對「松樹」的特徵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教師都不需要過多的言語,孩子們就能發掘這些特點。在自身體驗到之後,和同伴交流,得到的經驗更加豐富。游戲化的內容加入後,活動不像以前刻板,而是變得生機勃勃。游戲和活動是相輔相成的,互相幫助彼此能夠更好地融入。活動是作為幼兒學習出現的,游戲卻是要時時刻刻滲透於活動的方方面面的。
二、游戲化美術活動的實施
在注重遊戲化的同時,也不能過多注重「游戲」而忽視美術活動的主體內容。在實施游戲化美術活動時,首先要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在游戲推動下表現,其次在教師的引導中不斷探索。教師選擇為孩子提供積極有趣的游戲,准備美術活動中所必需的物體,讓幼兒探索想像創造。孩子們眼中的「美術」其實非常簡單,沒有成人所賦予的復雜概念。孩子們眼中的畫作都是美麗的,因為他們能知道這幅畫里的所有內容。成人是想不到這些畫作背後的龐大想像空間的,有時我們不能進入孩子們自己的世界。在實施過程中,一切是為了幼兒自身,圍繞幼兒的各種各樣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游戲、不同的活動過程。
游戲是會滲透於一日活動的各方各面的,包含各種各樣的可能性,美術活動只是其中一個部分[3]。游戲化美術活動遵循了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通過有選擇地創設和優化游戲,激發幼兒想像力,從而進行美術創造。游戲能解決活動中不能完成的部分,活動的內容能以游戲的形式反饋給幼兒,游戲和活動是相互幫助的,兩者是不能分開的,只會越來越和諧,為幼兒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手段方式。
6. 《幼兒園美術活動游戲化操作材料的實踐研究》個人課題計劃
這肯定是我們幼兒園的!!!
7. 如何讓小班美術活動游戲化
小班藝術教案:給小動物蓋棉被
活動目標:
感知冬天的景象,體驗過新年的快樂情專緒。
2.在有趣的情屬境中,樂意用棉簽蘸上顏料順著一個方向來回塗色。
3.對玩色活動感興趣,有較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准備:
1.課件。
2功叮顛桿郯訪奠詩訂澗.畫有小動物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3.棉簽人手一支、顏料每桌一盆。
4.綵帶、糖果若干。
活動過程:
1.觀看課件,談話導入。
A.師:這是誰呀?聖誕老人的口袋裡裝著什麼?它來干什麼?
B.講述故事。
2.介紹給小動物「蓋棉被」的方法。
請棉簽寶寶親親顏料妹妹,然後順著一個方向來回塗色,看誰幫小動物蓋的被子最漂亮。
3.幼兒自主為小動物「蓋棉被」。
4.展示作品,互相交流。
共度聖誕節,體驗過新年的快樂。
8. 幼兒園美工教學評價游戲化子課題計劃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游戲中蘊含了發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機。隨著《綱要》的頒布,「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這一理論概念已被大家認同和接受。游戲是兒童主動的、自願的活動,它是適應兒童內部的需要而產生的;游戲沒有社會的實用價值,沒有強制性的社會義務,它不在於外部目的,而在於本身的過程;游戲不是模仿,而是通過想像去反映現實生活,而美術活動從本質上講,也是游戲。 而游戲化的教學活動又是一種特別適合幼兒園孩子的活動,在游戲的情節中使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在日常美術教學活動中,不能完全區分繪畫和游戲的活動。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從幼兒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將繪畫興趣和繪畫內容,轉化為具體的游戲內容、規則、目標,使得游戲和美術活動自然的結合,從而提高幼兒美術水平的發展。 美術活動是藝術教育的一部分,在幼兒園課程中如何有效的開展美術活動,讓幼兒身心得到愉悅發展是本課題研究的出發點。目前對美術教育的研究比比皆是,但涉及具體活動設計與實施的卻不多見,因此我們以「游戲」為樞紐,開展「主題式游戲化美術活動的目標、內容的設計與實施的研究」具有它獨特的價值:首先,在開展美術活動的形式上會變得富有趣味和多樣化;其次,以游戲的方式開展美術活動能充分吸引幼兒的興趣,體現幼兒的自主性,從而在活動中感受美、欣賞美。為此,我們進行了游戲在美術活動中的運用的研究研究。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活動中我們運用的研究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混合法,行動研究法,榜樣學習法,經驗總結法。 三、課題實施措施。 1、以游戲化的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他們很容易對美術活動表現出自發的熱情與興趣,但是這種興趣往往是停留於表面,容易受到情緒、注意力等的影響發生轉移。所以,我們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運用游戲形式,如一個小故事、一個謎語、一段音樂等吸引他們的注意,讓幼兒在娛樂、玩耍中學習美術知識和技能。這些有目的,有任務又帶有游戲性的活動,幼兒極感興趣,教學效果也很好。如繪畫活動「面具」,由一位幼兒用准備好的面具戴在臉上,扮演小丑,並隨著音樂做動作,看的幼兒又興奮又羨慕,我一講解完繪畫的要求,他們便興致勃勃地開始畫了,結束後又迫不及待地隨音樂一起快樂地唱著,跳著 2、在幼兒園日常的各項活動中融入游戲化美術活動。 將幼兒的美術活動融入到幼兒園日常的各項活動中,利於幼兒表達、交流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表現自己的發現,表現自己的想像和創造。有利於幼兒主動地參與環境的創設,與環境的互動,在環境中獲得學習。如:活動室中的美術角,幼兒可以將一天中的所見所聞、情緒感受畫下來。 3、將幼兒的美術活動與幼兒園的區域活動相結合。 在眾多的區域活動中,手工區十分受幼兒的喜愛。他們可以在那裡發展個性、發揮想像,是幼兒創作的天地,也是教育者因人施教的場所。我們將美術活動的目標、內容融入區域活動之中,開展小組教學,也可以結合教育的內容引導幼兒進行有個性地創作。如:讓幼兒共同參加活動區域地創設、布置,引導幼兒自己尋找、製作區域活動的玩具。 把美術活動滲透到幼兒的區域活動中,能充分調動幼兒內在的活動動機,使幼兒獲得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是發展他們想像思維、創造思維的過程。也是他們自己嘗試、探索、獲得美術經驗的過程。 4、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活動工具與操作材料。 不同的美術工具有各自不同的用法、效果。因此,教師在為幼兒提供材料時,應是具有多樣性與豐富性的,既要有美術活動時所必須的材料,包括:各種紙張、各種畫筆、顏色、橡皮泥、剪刀、膠水、各種廢舊物品等,又要有各種輔助材料。如:泥塑活動中,可輔助選用牙簽、泥工鏟、印花板等;在拼貼畫中,輔助材料可以是樹葉、碎布等各種廢舊材料。
9. 急急急!求論文淺談幼兒園美術活動游戲化的策略
我幫您弄。。。可以給你參考! 求論文淺談幼兒園美術活動游戲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