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二年級語文低年級朗讀應該達到什麼要求教學中怎樣指導教
朗讀應達到的要求:(1)正確讀准每一個字,尤其是前鼻音、後鼻音、平舌音、翹舌音,或根據地方方言特點指導容易讀錯的音。還要讀准輕聲、兒化、變調。(2)讀通句子。包括不多字、不少字、不錯字,不顛倒、重復字句;讀准標點符號的停頓和表達的語氣;讀好長句子中詞語間的停頓和難讀的句子。(3)流利朗讀,並有一定語氣。 低年級讀書是應該有個層次的,大體可以分成三個層次:正確讀──流利讀──理解讀(或有感情讀)。 對於低年級來說,朗讀的要求不是很高,能正確讀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正確的基礎上,逐漸達到流利,有感情。這個「有感情」也只是「讀出合適的語氣」「把句子的意思讀出來」。這個要求對低年級學生來說,還是有些難度的,需要老師的示範和點撥指導。所以指導低年級學生朗讀課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舉幾個成功的例子: 例一:《畫家和牧童》 師:戴嵩聽了牧童的話是怎樣說的?請你們讀讀課文,畫出他說的話。誰來讀讀? 生:讀「小兄弟,我很願意聽到你的批評,請你說說什麼地方畫錯了?」 師:如果去掉幾個字,你們再讀讀,感覺有什麼不一樣? 生:讀「我願意聽到你的批評,你說說什麼地方畫錯了?」 生:這樣說,好像戴嵩沒有禮貌。 生:我覺得少了「很」字,好像戴嵩不是特別真心願意聽到批評。 師:那戴嵩真的願意聽到批評了? 生:是啊! 師:那好,請讀讀他的話,看怎樣說也讓牧童知道他很願意聽到批評,面對批評一點也不生氣呢? 例二:《畫家鄉》 生:讀「……他畫的海那麼藍,那麼寬。」 師:我們看看他畫的畫,看他家鄉的海到底有多寬有多藍? 生:他家鄉的海看不到邊,非常非常寬。 生:大海像藍天一樣。 生:大海非常藍,像藍色的寶石,還好像透明呢! 師:所以課文中說: 生:讀「他畫的海那麼藍,那麼寬。」 師:你們讀出了海的藍,海的寬。能再讀一遍嗎?讓我們再欣賞一下他家鄉的大海的美麗吧! 例三:《三個兒子》 生:讀「誰也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師:媽媽說的話是什麼意思呢? 生:說他嗓子好。 師:好到什麼程度呢? 生:誰也比不上他。 師:你是這樣讀的,「誰也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想聽聽老師怎樣讀嗎?看看我們誰讀出了她媽媽要說的意思。 師:「誰也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怎樣讀是誇他? 生:老師這樣讀是誇他,說他誰也比不上。
⑵ 誰知道如何指導小學生朗讀課文
澄邁縣第一小學 王芬
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朗讀課文,不管以何種朗讀方式,他們總會把課文從頭到尾一個一個字地念出來,而且聲音也會特別的響亮,有時甚至會把整篇課文猶如歌唱一樣唱完。低年級小朋友既有感情又能流利地把一篇課文朗讀完,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朗讀是一門藝術,既講究方法又講究技巧。朗讀課文不是單純地把靜態的語言變為有聲的語言,而是對作品進行藝術的再創造。聲情並茂的朗讀能夠起到鼓舞人、熏陶人、教育人、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力的作用。我們學校的生源主流來自縣城附近的農村,學前教育普遍較差,加上地方方言的影響,學生的普通話普遍不好,給語文教學帶來了不少的麻煩,特別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教學上需要下很大的功夫。那麼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呢?一、激發學生朗讀興趣讓朗讀成為學生的樂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朗讀興趣是學生提高朗讀能力的基礎。教師可運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一)、多鼓勵表揚學生的朗讀,相信所有的學生都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聲,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如果老師能在學生的朗讀上進行恰當的指導、點評和表揚,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朗讀一旦成為一件學生很喜歡的學習活動,那麼就一定能喚起學生對朗讀的熱愛,朗讀教學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可採取多種朗讀方式。如:范讀、自由朗讀、領讀或分組朗讀,交叉朗讀,個別朗讀,開火車朗讀,角分色朗讀,男女輪流朗讀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朗讀訓練過程中教師的范讀非常重要,教師的范讀最能感染和熏陶學生。只有教師那充滿激情的范讀,學生頓悟後的品讀,只有發自內心最真實情感的和最自然流露出的誦讀,才可以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朗讀。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如果讀不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同時,老師的范讀還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如何朗讀好課文,如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同時進入角色。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聽出輕重緩急,讓學生進入課文描述的意境中去。特別像《美麗的小興安嶺》、《富饒的西沙群島》和《掌聲》等這類感情色彩很濃厚的課文,更應該通過朗讀來體會課文想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師在學生面前朗讀得平平淡淡,甚至結結巴巴,那就無法表達出作者對美麗的小興安嶺和富饒的西沙群島的喜愛之情,以及贊美小興安嶺和富饒的西沙群島的美麗。而對《掌聲》這一課,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到小英前後變化的內在原因。為了突破課文的教學難點,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自己必須首先聲情並茂地朗讀,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和熏陶學生,才能讓學生體會到朗讀的真正樂趣。
二、要深刻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朗讀能力的高低,與朗讀者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緊密相關,只有對文章的思想內涵有了深刻的領會,學生才能發揮主體作用,朗讀時才能做到聲情並茂。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觀察、體驗、學習,也就是說學生是有一定生活經驗的,但缺乏的是他們不會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提取、模仿和重組。這就需要我們老師進行引導。有的課文作者要表達的情感,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也有體驗,然而學生沒有讀出該有的情感,正是因為沒有找到讓學生體會的切入點。例如朗讀《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課,首先應使學生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及其美麗繁華和歷經百年滄桑,抖落掉歷史的塵埃,翩然回歸祖國。從而理解香港回歸是祖國經濟強大、國力增強的表現。從作者對香港美麗繁華的描述中,體會到作者對香港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熱愛香港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明白課文的中心思想,引導學生帶著這樣的感情來朗讀,就會收到更好的朗讀效果。
三、要掌握朗讀的基本技巧
朗讀的基本技巧有:如重音的處理、節奏的把握、語速的變化,句中,句末及段落之間的停頓等等。例如讀到《掌聲》中的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小英猶豫了一會兒,最後慢吞吞地站起來。小英在大家的注視下,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講台。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同學們的掌聲中微笑著走下講台。,小英不再憂郁,開始和同學們一起交談、游戲,甚至還走進學校的舞蹈房這些語句時,教師就要先指導學生理解句子中帶點的詞(默默的、慢吞吞、終於、不再憂郁、甚至),然後反復朗讀,要求把帶點詞語讀重音,讀出感情來,從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小英前後的思想變化是什麼原因?小英從原來的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到小英不再憂郁,開始和同學們一起交談、游戲,甚至還走進學校的舞蹈房這些話,才能體現出小英思想前後變化的原因。又如《美麗的小興安嶺》和《富饒的西沙群島》這是兩篇十分抒情的課文,朗讀時應根據作者感情的層層深入確定關鍵句子的重音、節奏和語調,讀出美麗的小興安嶺和富饒的西沙群島的美麗。讀出作者對美麗的小興安嶺和富饒的西沙群島的熱愛之情。再者,重點段落必須著重朗讀,課文中的重點段中,有些詞語很准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課文的中心思想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又如課文《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作者以詩化的語言,描繪了秋天的繽紛色彩,豐收景象和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准備過冬的情景。這是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與文本對話時,讓學生感悟文章的意境美、語言美感受課文所描繪秋天的雨和秋天熱鬧非凡的豐收景象。教師在指導朗讀時,要著重指導學生讀好其中的擬人句,然後讓學生反復朗讀,從中體會到秋天繽紛色彩的美麗和豐收熱鬧的景象,讀出作者當時對秋天景色的熱愛之情。教師通過對重點語句和段落的朗讀指導,既可以加強學生對課文中心思想的掌握,又可以促進對重點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意思的理解。從而訓練語感,為真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要流露出真情
朗讀作為一項語文教師的基本功,語文教師必須依據教材,根據課文的不同文體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指導。有感情的朗讀指導既要講究朗讀方法,又要注意有的放矢地組織訓練。在課文分析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多讀,讓學生自己去咀嚼、品嘗和去感受。同時還要指導學生用恰當的情感去朗讀課文,訓練語感。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全課的教學,充分發揮朗讀在理解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富饒的西沙群島》、《秋天的雨》、《花鍾》等這類意境深遠、情感濃郁、文字優美的課文,更要讓學生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基礎上,用恰當的語調、語速,有感情地朗讀。就文體來說,課文中有詩歌、散文、故事、童話、寓言等。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指導朗讀時,就要根據不同的文體來進行朗讀指導。如《花鍾》一課,著力謳歌了花的美,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花的一片熱愛之情。朗讀時,既要讀出花的外在美之美,又要讀出花的內在之美。只有當自己傾注了真情實感,才能達到美讀課文的境界。又如朗讀《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在讀的基礎上注意語音的停頓,語速緩急,語氣的變化,讀出春、夏、秋、冬各現情感的變化,從而感受到小興安嶺的秀麗風光,抒發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美好情感。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技巧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另外教師還要有意識地依據教學內容,抓住重難點有感情地范讀,有目的地指導朗讀,這樣才能使學生從正確的朗讀(含聲調、節奏等方面)去理解課文,感受課文的思想感情,進而喚起學生的讀書熱情,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達到一種彼此交融、互動學習的良好課堂教學效果。
⑶ 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朗讀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位置顯赫,舉足輕重,對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扎實的語文素養,作用重大。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小學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掌握知識不夠等原因,讀書時往往會有唱讀、漏讀、填讀或讀破句等現象。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加強朗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多讀多練,培養他們的語言感受力,提高閱讀能力。
一、教師示範,激發興趣。
語文是靠語言文字來表達感情的,作者熾熱、豐富的感情寓於生動優美的語句中。每講授一篇新課文,老師如能先范讀一遍課文,范讀時注重感情色彩,時而激情澎湃,時而低訴音弦,做到聲情並茂,學生就會有如痴如醉的感覺,感情就會很快投入到課文中的情境中來。低年級的學生特別崇拜老師,加上模仿性強、可塑性大,他們聽到老師朗讀那麼好,就會躍躍欲試,模仿著讀,就會對朗讀產生興趣,會很想朗讀好課文。
如教學《狼和小羊》一課時,我讓學生朗讀表演狼和小羊的對話,狼的話由我示範。我戴上了狼的頭飾,配上狼兇狠的表情,讀出了狼惡狠狠的語氣。這樣不僅拉近了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而且起到了榜樣示範作用。的確,後來許多小朋友也能模仿老師的樣子和語氣自主朗讀和表演。這樣既消除了課堂上的緊張氣氛,也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二、教給學生基本的朗讀知識。
針對低年級學生在朗讀中有發音不準、唱讀、漏讀、填讀和讀破語句等現象,在閱讀教學中,首先,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讀准字音。其次,要找出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或者學生在朗讀時容易漏字、加字或讀破的詞、片語和句子,先指導他們讀准、讀順這些詞、片語和句子。然後再過渡到朗讀段和篇。第三,要教給學生朗讀的技能和技巧,指導學生掌握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等句子的不同讀法,掌握好朗讀中句子的停頓、聲音的輕重緩急高低升降。在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此外還要讓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思想感情,盡量把握課文中的感情變化等。要做到以上幾點,在教學中,教師就要重視范讀和領讀,通過教師范讀糾正學生的錯誤,通過領讀引導學生正確的朗讀。
⑷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朗讀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理解課文內容的主要途徑,也是學好普通話、從小培養良好語言習慣的基本手段.
我們可以把朗讀訓練分成三個階段,即初讀、細讀、品讀,這和心理學中的心理發展過程正好相符,從感知到品味,最後學以致用,運用到閱讀各環節中去,也就達到了教學目的.
一、初讀
初讀是朗讀的初級階段,目的在於初步激發學生興趣,感知課文內容和重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初讀除了抓課題外,還要抓統領全文的中心句、段,讓學生著眼於對全文的理解和品味.
二、細讀
細讀就是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反復朗讀咀嚼語言文字,理清文章思路,抓住重點,體會其中的深層含義和思想感情.
1.結合講讀過程進行朗讀訓練.
如《穆老師的眼睛》的第一自然段:(1)指名讀:這一節有幾句話?主要講了什麼?(2)穆老師的眼睛是什麼樣子的?有何特點?(3)這一段怎麼讀才能讀得好呢?(指導停頓和重音,並練習朗讀.)這樣指導,學生在理解句子內容和重點詞語意思的過程中訓練了朗讀.
2.通過挖掘語言的深刻含義指導學生細讀,使他們能深切感受到同作者當時一樣的心情.
三、品讀
品讀是高層次的讀,它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再深一步探索文章主旨,品評、欣賞作者的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精妙之處,不但了解作者說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1.品讀欣賞,體會作者的寫作特色
學生通過品讀欣賞,體會到了作者的寫作特色,「點滴積字」可以運用到作文中去.
2.品讀欣賞,與作者的心相契合
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完全進入了角色,與作者的心相契合,深刻體會到了那男孩寧死不屈、頑強斗爭的崇高品質.
總之,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活動,在教學中切實指導學生讀書、課堂上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讀書是一條可取之路.讓我們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注重朗讀訓練,切實把語文課上成語言訓練課.
⑸ 小學生指導朗讀有哪些方法
朗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途徑之一。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曾經說過:「語文教學的亮點,首先應該在朗讀上,老師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並引導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是一種美妙的境界。師生能讀得入情入境的語文課堂,一定是充滿生機、充滿靈性、充滿情趣的語文課堂。」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對學生的朗讀有時感到力不從心,所以在觀摩這次「山東省小學語文第十七次年會」的展示課上,我特別注意18位老師的朗讀指導。我發現這些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上都很用心,也都有自己的策略和方法。現總結如下:
一、范讀指導法
這18位老師基本都採用了這種方法。他們的朗讀水平或雄渾有力,或婉轉動聽,極富感染力。如東營小學的朱艷鳳老師在執教《平平搭積木》一文時就採用了這種方法。這是一篇一年級的課文,學生對問句的朗讀還是難點,所以當出現問句:「平平,平平,這些房子都給誰住呢?」老師先讓學生讀,然後又通過范讀指導全班學生讀出問的語氣來。臨沂小學的徐娟老師在執教《「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時》也採用了這種方法。王熙鳳出場時對她衣著的描寫特別復雜,讀起來特別拗口,我們成年人讀起來難度都很大,況且是學生呢?徐老師范讀這一段時簡直像說評書的,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一般。相信通過徐老師的朗讀,學生會對這一段讓人看著眼暈的文字產生好感。好的朗讀,能增強文字的魅力。
老師們精彩的范讀展示,讓我感到自己朗讀水平真是有待提高。由於小學生的向師性強,又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教師的范讀是常用的、不可缺少的方法。一般在教師范讀的過程中應該結合進行必要的、恰當的朗讀指導,可以是朗讀技巧方面的,可以是內容理解方面的,可以是感情體會方面的等等。范讀指導法多用於低年級,也可用於中高年級中那些有一定難度的、僅憑學生自己練讀無法讀好的內容。一般來說范讀的文字宜少而精,要真正起到激發學生朗讀興趣、產生朗讀的慾望、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的作用。
二、理解感悟法
18位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上都採用了這種理解感悟法。如,萊蕪小學的劉芳老師在講《梅花魂》一文的中心段:「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他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地愈精神,愈秀氣。他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經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對於梅花的描寫,劉老師先讓學生理解「秉性」和四個「愈」的意思,並進行了朗讀指導。對於中華民族裡有氣節的人物的描寫,她是這樣處理的:「幾千年來,我們中國出了哪些有氣節的人物?」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劉老師出示了這些人物寫的詩句,如蘇軾、趙一曼、文天祥、江姐等。詩句的引入,不僅讓學生積累了語言,還幫助學生理解了文字表達的意思。在這樣的基礎上,劉老師引導學生讀了這段文字。隨後,李老師又問:「當今社會中有哪些有氣節的人物?」學生想到了醫生、消防員等時代的英雄,教師相機出示圖片。在這樣的感受之上,老師又引導學生讀了這段文字,並告訴學生,上面寫的是梅花精神,下面寫具有梅花精神的人,這種寫法叫借物喻人。隨後,李老師把這段文字變成詩歌的形式,通過范讀,變換形式讀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反復朗讀。
在教學中,學生有時朗誦得不好,是因為我們在指導學生理解感悟上不到位。有感情地朗讀的前提是學生對文字內容的深刻理解,對語言文字內在含義的有效感悟,對文字所描寫的人物、事件的真切體會。葉聖陶先生說:就讀的方面說,若不參考、分析、比較、演繹、歸納、涵泳、體味,哪裡會真知讀?哪裡會真會讀?有感情地朗讀作為外在的表達,一定是源於內在的感悟。語言感悟到位,朗讀的情感才能到位。教師應通過各種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加深對語言文字及其所描寫內容的感悟。
三、想像體驗法
「想像體驗法」指學生按照課文的文字描寫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形象,即內心視像;體驗是指學生進入課文所描寫的特定情景、角色之中,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產生特定的情感體驗。想像體驗的主要方法有:用畫面、音樂或語言創設一定的情景;讓學生扮演課文中人物的角色等。如,《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這篇課文不好講,但濰坊小學的王娜老師在教學設計上很有新意。在指導學生朗讀「每一處沙灘,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脈,每一條河流......在我們這個民族的記憶和體驗中,都是聖潔的。」的一段時,王老師是這樣設計的:她出示這段文字後,先讓學生談感受,帶著感受朗讀,讓學生對文字有個初步的了解。隨後,她把「沙灘」「耕地」「山脈」「河流」等字變紅,配樂深情渲染:「這里曾經留下他們多少美妙的回憶呀!在每一片沙灘上,他們曾經……(學生想像回答)在每一片耕地上,他們曾經……(學生想像回答)」剩下的詞語通過出示圖片讀句子來感受,接著王老師又說:「可是,這美好的一切西雅圖的族人們要遠離了。此時,他們心情怎樣?」學生通過交流,知道,這短短的文字里,包含著西雅圖族人們對土地的依戀、不舍。最後,王老師讓他們帶著這種種體會反復朗讀這一段。學生們朗讀的很到位。
四、評價指導法
評價在朗讀指導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評價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包括學生對學生的評價。在學生朗讀之後,教師給予及時、具體、恰如其分的評價,作為一種反饋,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朗讀積極性,並使其明確怎樣才能讀得更好。同時,對班級的其他同學而言,教師評價的過程也是指導朗讀的過程。評價中有指導,指導中有評價。這18位老師都運用了這種方法指導學生朗讀。他們有時是在學生接讀課文時進行評價,一般是對學生生詞及多音字的發音進行評價;有時是用在重點段的朗讀上。如聊城小學的楊雪老師在講《黃鶴樓送別》時出示了重點段:李白舉起了酒杯說:「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一位女生讀「孟夫子」三個字時聲音很大,拖著長腔,像在大聲喊叫。楊老師問她叫什麼名字,並學著她的聲調喊她,問她聽起來感覺舒服吧?這位女生由此知道,讀書應該自然,不應裝腔作勢。
對於學生之間的評價,老師們也都使用了,形式方法很靈活。當某位學生讀得好時,老師會及時引導全班學生:「掌聲在哪裡?」雖然學生沒有說一個字,但這熱烈的掌聲不就是一種無言的評價嗎?對誦讀學生的激勵可想而知。
五、對比體會法
1.刪減詞語比較: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原文和改寫後的文字,讓學生體會到作者遣詞造句的准確、生動,並加深對其中蘊含的情感的體會。有好幾位老師運用了這一種方法,如濟寧小學的翟傑老師在講《梅花魂》一文時,為了更好地理解中心段的意思,把原句:「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改為「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學生通過交流體會到了三個「最」字的好處,在隨後的朗讀中便擲地有聲。
2.不同感情比較:教師引導學生發現人物感情的不同,通過朗讀讀出區別來。如,日照小學的劉永翠老師在講《給予樹》一文時,讓學生畫出金吉婭在回家路上的表現?從她的沉默不語中猜測她的內心想法,體會她的擔心。然後劉教師又讓學生說說哥哥姐姐們的心情,最後,劉老師讓學生把哥哥姐姐的興高采烈和金吉婭的心情對比著讀一讀。通過對比,學生比較容易的把握住了人物心情的不同,自然能讀出他們的區別來。
六、角色轉化法
教師都知道評析學生朗讀的好壞,不僅要聽學生讀,還要看學生朗讀時所表露出來的神態,「聽其聲,視其形」。很多老師都運用了這種分角色讀的方法,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威海的姜紅老師在講《晏子使楚》一文時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她請一位學生來讀楚王的話,但那位學生表現的沒有大王的范兒,她便讓學生做出楚王不可一世的霸道的表情,結合這種表情再次朗讀。讀晏子的話則讓學生做出一個嚴肅的表情,要有外交家的范兒。在此基礎上,姜老師再讓他們分角色讀一讀,效果就比第一次好多了。
七、補充提示語法
我們深入理解、具體感受作品時,不應僅僅停留在詞句上,而要努力挖掘語言後面更深一層的意思,抓住語言後面的「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那語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沒有完全顯露出來的語句關系、語句本質,就是內在語。在指導含有人物對話、心理活動描寫的內容時,通過增加人物內在語(即通常所謂的提示語)的方式,讓學生懂得為什麼要這樣讀」才能使學生更加准確、深入地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心理、情感,把朗讀與理解課文、體會情感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有感情朗讀。如聊城小學的楊雪老師在講《黃鶴樓送別》這篇課文的詩句誦讀時,對詩的內容進行了補充提示:這詩中有著怎樣的依依不捨呀?(學生讀)這酒杯里有著李白的多少敬仰呀?(學生讀)李白的內心有著怎樣的孤獨和牽掛呀!(學生讀)
八、綜合指導法
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朗讀訓練往往與理解、講解、背誦等其他語文訓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朗讀指導方面,也往往是綜合運用幾種朗讀指導的方法,以達到有感情朗讀的教學目的。這18位老師基本上都採用了這種方法。
總之,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感情,理解課文的內容,而且還能加深學生學習的記憶力,提高學習情趣。學好語文,朗讀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朗讀水平的提高,語文學起來自然會順利許多。所以說我們在語文教學中,都必須把讀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來。小學語文教學只有從教師滔滔講說、條分縷析的樊籬中解放出來,返璞歸真,把一部分費時費力、勞而無功的分析時間用於指導和訓練學生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這才是語文閱讀的真諦和終極目標。
⑹ 教師如何指導小學一年級學生朗讀
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記得有一位有名望的老師說過:「我們當教師的,上課應帶來兩樣東西,即一把扇子和一頂帽子,把學生勤學的慾望扇的旺旺的,給樂於上進的學生戴上高高的帽子,想方設法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將個體體驗、思考與文本連接起來,讓他們的心走進文本。」這話說的多形象,一個好教師的確應該如此的,這也就是我們提倡的激趣、賞識教育吧。為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我採取以下幾點措施:
1、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
2、以自己精彩的朗讀打動學生的心,喚起學生朗讀的慾望。
3、採取激勵機制,抓住學生在朗讀時表現出來的成功之處進行表揚,使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悅。
4、經常進行各種朗讀比賽,中午讓學生自己給自己講故事。
5、為學生提供一些有趣的讀物,激發他們讀的慾望。
二、打好朗讀基本功。
要讀好課文,首先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打好朗讀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重復,不唱讀,不讀破句,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讀書也不例外,在讀書時,我要求學生做到左手壓書,右手點字,的字預先提出,引起學生的注意,防止錯誤。由於我們班中外地學生比較多,在發音上地域差異比較大,如有的對「in、ing 」組成的音節難以分清,有的對「n、l」不分,針對這些,我在拼音教學時,沒有平均用力,而是花相對大的力氣對易錯進行教學,做到正確讀字音。
(1)教給學生正確的發音眼看書本,字字過目,即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學生能達到正確朗讀,也就初步形成了讀書能力,那麼把課文讀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指導低年級學生朗讀時還應按照字、詞、句、段、篇的順序進行。從易到難,循環漸進,逐步打好朗讀的基礎。鼓勵他們多朗讀,並安排適當的時間,開展相應的比賽,為他們提供一個朗讀學習、交流的機會,使趣味性、娛樂性、知識性融為一體。實踐證明,這樣做的結果,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們的朗讀興趣,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更培養了他們喜歡讀書的良好習慣。我分了以下幾步來訓練和指導:
第一步,讀准字音
朗讀要求學生一律用普通話,讀音要標准,吐字要清晰、圓潤、字正腔圓。可將容易發生錯誤方法;
(2)堅持長期練,區別對照。尤其是多音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發音不同,要根據詞的意思定音。如:快樂(le)、音樂(yue),聲母、韻母都不同。興旺(xing)、高興(xing),聲母、韻母雖同,但聲調不同。長(chang)處、長(zhang)大,雖是同一個字,讀音不同時,意思完全不一樣,學生容易讀錯。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注意糾正不正確的讀音,使學生切實做到讀音正確,吐字清楚。
第二步,讀好詞語
朗讀詞語是朗讀課文的基礎,因詞語是語言的最小單位。課文中有的詞語本身帶有感情色彩,在讀前我注意啟發學生理解詞語,體會詞語所含的感情,做到正確朗讀。如《兩只小獅子》一課的「這話被獅子媽媽聽到了,她嚴肅地對懶獅子說」中的「嚴肅地」,應採用稍低而慢,並神情凝重的語調讀才符合詞語的意思,從而讓學生體會出獅子媽媽對懶獅子的關心之情。另外,在詞語中要正確讀出輕聲。輕聲讀法是輕而短。其規律是:(1)動詞重疊的第二個字,如「看看」、「聽聽」;助詞的「的、地、得」;名詞末尾如「我們」、「咱們」;(2)名詞的雙音節詞的第二個字,如「哥哥」、「衣服」等等,均讀輕聲。還有,要注意「一」「不」的變調讀法,在我們低年級的教材中較多出現。如「不(bu)能」,「不(bu)是」;「一(yi)個」,「一(yi)朵花」等等。因此在教學時,我特別注意這幾個方面的訓練與指導,教給學生朗讀的規律。
第三步,讀好句子
一些長句子在低年級的課文中常會出現。在長句子中怎樣停頓,這是很重要的。停頓不合理會直接影響表達的效果,讓人聽不明白。如《綠》一課中「所有的綠就整齊地按著節拍飄動在一起」,首先要讓學生知道這句話寫了什麼?(所有的綠),怎麼樣?(整齊地按著節拍),干什麼?(飄動在一起)。然後根據句子前面所表示的部分意思來停頓,可要求用「/」畫出停頓並正確朗讀這個長句。「所有的綠/就整齊地按著節拍/飄動在一起」。另外,還要學會按標點符號的感情來讀。如《王冕學畫》一課中:「要是能把它畫下來,那多好哇!」句末是感嘆號,「多」要讀得稍重才能強調好的程度,由此發出贊嘆,語氣強烈,讀出感嘆句所應有的語氣。
第四步、讀好段、篇的訓練與指導
每一篇文章都由幾個小節組成,而每個小節在一篇文章中是相對獨立的部分,所表達的意思也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我們根據具體內容而定出朗讀的基調。
朗讀課文可以以小節為單位,用「接力式」強化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讓一個學生示範朗讀。其他小朋友注意聽,聽後學生評議。根據需要我設計兩種形式:(1)隨時評議。讀完一個小節,有錯,其他同學給予指正;沒錯,另點一名學生「接力」往下進行。目的是矯正讀錯的字音。(2)定時評議。就是整篇課文讀完,然後集體評議,主要評議讀得是否正確、流利,口齒是否清楚,是否讀准字音。分角色讀也能激起學生朗讀興趣。如《一粒種子》、《坐井觀天》等都是扮演角色的好示範材料。要求他們用正確流利的語言讀出語氣,讀出節奏,讀出一定的思想感情。在讀音正確,速度合適的基礎上,把握語氣,尤其要讀好人物對話的感情變化。
三、訓練朗讀的方法
訓練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我就根據學生實際,組織學生聽朗讀,包括聽教師的范讀和放錄音帶。在學生聽規范的朗讀的時候,提出明確的目的和要求。在朗讀的形式上,我設計了齊讀、個別讀、分組讀、自由讀、分角色讀、表情朗讀等方法。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外多看一些少兒節目,多聽一些少兒內容的廣播,從網路上查找一些動畫故事,在午間放給他們看,從而激發他們講故事的慾望,促進了朗讀。特別是班級里一些好生,看了故事後,躍躍欲試,我趁熱打鐵,就讓他們事先准備,然後在第二天講給全班同學聽。然後一個一個地輪,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在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己的讀書成績,感到讀書成功的快樂,很多原來讀書不積極的學生在活動中也積極響應,紛紛表示要上台講故事。學生在活動中激發了朗讀興趣。讀書的勁頭更足了。
經過一年級兩個學期的訓練,學生朗讀水平明顯有了提高,基本能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有適當的停頓,能在理解文中人物感情的基礎上讀出相應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