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小學教師培訓要以實施好什麼為主要內容
教育部關於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訓質量的指導意見
教師[2013]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根據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對教師實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員培訓要求,近年來中央和地方不斷加大培訓力度,教師培訓工作取得明顯進展,但也存在著針對性不強、內容泛化、方式單一、質量監控薄弱等突出問題。為主動適應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現實需求,著力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現就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訓質量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增強培訓針對性,確保按需施訓。中小學教師培訓要以實施好基礎教育新課程為主要內容,以滿足教師專業發展個性化需求為工作目標,引領教師專業成長。各地要將上述要求貫穿於培訓規劃、項目設計、組織實施、質量監控全過程。根據新任教師崗前培訓、在職教師提高培訓和骨幹教師高級研修等教師發展不同階段的實際需求,開展針對性培訓。實行教師培訓需求調研分析制度,建立與中小學校共同確定培訓項目的新機制。
二、改進培訓內容,貼近一線教師教育教學實際。各地要將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技能作為培訓的主要內容,以典型教學案例為載體,創設真實課堂教學環境,緊密結合學校教育教學一線實際,開展主題鮮明的技能培訓。實踐性課程應不少於教師培訓課程的50%。要將中小學教師專業標准、師德教育和信息技術作為通識課程,列入培訓必修模塊。遵循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國家制訂教師培訓課程標准,建立資源共享平台,促進資源共建共享。各地要加強優質課程資源建設,重點建設典型案例和網路課程資源,積極開發微課程。
三、轉變培訓方式,提升教師參訓實效。各地要針對教師學習特點,強化基於教學現場、走進真實課堂的培訓環節。通過現場診斷和案例教學解決實際問題,採取跟崗培訓和情境體驗改進教學行為,利用行動研究和反思實踐提升教育經驗,確保培訓實效。改革傳統講授方式,強化學員互動參與,增強培訓吸引力、感染力。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大力推動置換脫產研修,將院校集中培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訓、優質中小學「影子教師」實踐和師范生(城鎮教師)頂崗實習支教相結合,為農村學校培養骨幹教師。要採取多種培訓方式,加大體育、音樂、美術等師資緊缺學科專兼職教師和民族地區雙語教師的培訓力度。
四、強化培訓自主性,激發教師參訓動力。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探索建立教師自主選學機制,建設「菜單式、自主性、開放式」的選學服務平台,為教師創造自主選擇培訓內容、時間、途徑和機構的機會,滿足教師個性化需求。建立培訓學分認證制度,學時學分合理轉化。建立教師培訓學分銀行,實現教師非學歷培訓與學歷教育學分互認。將培訓學分作為教師資格定期注冊、教師考核和職務(職稱)聘任的必備條件,激發教師參訓積極性。
五、營造網路學習環境,推動教師終身學習。各地要積極推進教師網路研修社區建設,推動教師網上和網下研修結合、虛擬學習和教學實踐結合的混合學習;開展區域間教師網上協同研修,促進教師同行交流;培養網路研修骨幹隊伍,打造教師學習共同體,實現教師培訓常態化。要推動網路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推進高等學校、培訓機構與中小學結對幫扶,引進優質培訓資源,建立校本研修良性運行機制。豐富研修主題,通過集體備課、觀課磨課、課題研究等方式,促進教研與培訓有機結合,切實發揮校本研修的基礎作用。鼓勵各地建設教師培訓創新實驗區,推動培訓模式綜合改革。
六、加強培訓者隊伍建設,增強為教師提供優質培訓的能力。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統籌建設培訓專家庫,並實行動態調整,建立一支專兼職結合的優秀培訓者隊伍。要注重遴選一線優秀教師作為兼職培訓者,將其承擔教育行政部門組織或認定的培訓任務計入教學工作量,並建立工作績效考核機制。高等學校兼職培訓者要積極把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內容和中小學一線教師培訓需求。專職培訓者要切實深入中小學校開展研究與實踐,原則上每年不少於2個月。國家建立培訓專家庫信息管理平台,實現各地培訓者的信息共享和培訓成效評估。培訓者團隊主要從培訓專家庫中遴選,一線優秀教師所佔比例不少於50%。各地要為專兼職培訓者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國培計劃和省培計劃加大專兼職培訓者培訓力度,專職培訓者每年研修不少於100學時。
七、建設培訓公共服務平台,為教師提供多樣化服務。培訓機構要將為教師提供多樣化優質服務作為培訓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靈活、開放、專業的培訓公共服務平台。師范院校要大力推進內部教師教育資源整合,建立與
中小學合作機制,促進培養、培訓、研究、服務一體化,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各地要依託現有資源,加快推進縣級教師培訓機構與教研、科研和電教等部門的整合,建設縣級教師發展中心,發揮其在全員培訓的規劃設計、組織實施和服務指導等方面的功能。
八、規范培訓管理,為教師獲得高質量培訓提供有力保障。國家建設全國教師培訓管理信息系統,加強對國家級培訓和各地培訓的動態監測。各地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登記教師參訓學時學分,加強學員選派管理,建立培訓項目招投標機制,對培訓經費使用等進行全程監控,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教師培訓食宿安排要厲行節約,不得安排與培訓無關的參觀考察活動。培訓機構要建立學員培訓檔案制度,及時將學員培訓情況反饋所屬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
國家制訂培訓質量標准,定期開展培訓質量評估,發布年度監測報告。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採取專家評估、網路匿名評估和第三方評估等方式,監測培訓質量,公布評估結果,並作為培訓資質認定、項目承辦、經費獎補的重要依據。培訓機構要做好培訓績效評價,跟蹤教師參訓後實踐應用效果,不斷改進培訓工作。
國家將教師培訓作為對各地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省級教育督導部門要加強對市縣教師培訓的專項督導,定期公布檢查結果。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教師培訓列入中小學辦學水平評估和校長考評的指標體系。各地要將落實培訓經費作為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確保培訓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中小學按照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5%安排培訓經費,保障經費投入。
⑵ 為什麼要開展中小學教師培訓
是為了提高我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水平,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
教師作為專業人員,要經歷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專業發展過程。已經踏上工作崗位的教師,雖然經過了職前教育訓練並獲得了教師資格證書,但不意味著他已經成為成熟的專業人員。
在職教師還要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發展其專業水平,教師教育倡導教師的職前培養與教師的職後培訓相互銜接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提高為目標。教師教育打破條塊分割,實現培訓體制一體化。
⑶ 小學語文教師最需要哪些方面的培訓
一、小學語文教師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養,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師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教書育人,教書是要教給學生這個學科的知識,育人則是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培養學生美好的道德情操。因而小學語文教師自身必須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同時,在教學中運用有教育意義的課文啟發誘導學生,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規范和美好的人生觀。
二、小學語文教師要有相當的文史知識和文學修養。
常言道,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小學語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如詩歌、散文、小說、議論、童話等體裁,如果教師缺乏一定的文史知識,就很難把課講好。這就要求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要具備:1、適當擁有一定的文學理論知識 。2、了解一定的文學基本常識。3、 具備一定的文學創作能力。4、 養成一定的文學閱讀習慣。5、 具備一定的文學鑒賞水平。語文教師相當的文史知識和文學修養,對於提高教學質量具有深遠的意義。
三、小學語文教師要有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
很難想像,一位說話不清晰、吞吞吐吐、辭不達意的教師,能把教學搞好。特別是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沒有較好的口語交際能力,那是根本無法勝任小學語文教學的,是不合格的教師的。盡管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能否在短期內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呢?以開設口語交際訓練課的形式可以奏效。
四、小學語文教師要有多方面的藝術修養。
吹拉彈唱,能書能畫的教師容易得到學生的喜歡。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上課的時候能畫一手漂亮的簡筆畫,既能讓學生很直接的掌握課堂上所學的語文知識,也能激發學生熱愛美術的樂趣,何樂而不為呢?作為一個語文教師,還要能寫一手漂亮的字。老師的三筆字漂亮大方,學生無疑也能從中吸收營養。如果一個語文老師的字都拿不出手,他怎麼來要求自己的學生呢?
⑷ 為什麼要開展中小學教師培訓
您好,開展教師培訓是有原因的。
為了提高我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水平,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
一、教師培訓的理論依據
1、終身教育理論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中小學教師終身教育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保證。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各種各樣的新知識、新事物、新能源、新行業大量涌現,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經濟對知識的依賴程度日趨顯著,競爭社會對人類的素質要求愈來愈高。1994年和1997年召開兩次終身學習的國際會議,強調「終身學習是21世紀人類的生存概念」,把「終身學習」 提高到「生存概念」、「生活方式」的高度。
2、「教師教育」概念的提出
到底是「教師培訓」還是「教師教育」,目前仍在爭論。相比較而言,世界各國傾向於「教師教育」的說法稍普遍些。
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中提出,應該把教師工作視為專門職業。認為它是一種「要求教師經過嚴格的訓練和不斷的探究,才能獲得和維持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公共事業」。教師作為專業人員,要經歷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專業發展過程。已經踏上工作崗位的教師,雖然經過了職前教育訓練並獲得了教師資格證書,但不意味著他已經成為成熟的專業人員。在職教師還要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發展其專業水平。
美國於七、八十年代發起了一場「教學專業化運動」,以培養專業人員的教師教育代替原有的師范教育。日本於1972年開始使用「教師教育」概念。教師教育倡導教師的職前培養與教師的職後培訓相互銜接;強調教育專業理論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以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提高為目標。教師教育打破條塊分割,實現培訓體制一體化。一體化的師資培訓體制具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教師職前培養、在職提高和繼續教育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和培養方式具有持續性和銜接性;二是指師資培養過程中高等師范院校、中小學校和教師繼續教育機構的共同參與。一體化的師資培養模式是教師成長、成熟和現代教育觀念形成的需要,是優化師資培養資源的合理選擇,是發達國家師資培養模式的普遍選擇,也為我國教師教育、教師培訓、校本培訓的研究提供寶貴經驗。
在中國有著100多年教師教育(師范教育)的歷史,但提出並使用「教師教育」這一概念是在21世紀初,即2001年《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提出的「完善以現有師范院校為主體、其他高等學校共同參與、培養培訓相銜接的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這是在中國教育政策文本中首次使用「教師教育」概念。2002年在教育部《關於「十五」期間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中,第一次對「教師教育」給予了相對完整的詮釋:「教師教育是在終身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教師的職前培養、入職教育和在職培訓的統稱。」其中,也提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概念,這是20世紀60年代全球性教師專業化運動的興起、90年代中國具有嚴格意義教師專業化運動展開以來的必然趨勢。
二。長期以來,我們國家的中小學教師社會地位低下,不受重視。其原因盡管有多方面,但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低,教師沒能像醫生、律師、工程師那樣,被看成專業人員(只要高中畢業就可以教小學甚至教初中,換言之,只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就可以當老師;對於教師這一職業完全沒有專業技能方面的要求),則是教師社會地位低下的最根本原因。可見,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必須首先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而要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關鍵是要提高教師應用教育技術的能力——這是因為教育技術能力的核心內容是教學設計,而教學設計是把教學理論、學習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橋梁科學;它要依據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對整個教學過程、教學活動、教學步驟進行科學而具體的規劃;要為廣大教師提供一套有效而且可操作的策略與方法。這就表明,教育技術能力是任何學科(包括文科、理科、醫科、農科„„)的老師都必須具有的能力,是大、中、小學每一位教師都必須具有的能力,也就是「如何進行教學的能力」(它相當於醫生「如何進行治病的能力」、律師「如何幫人打官司的能力」)。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正是從「如何教」的角度對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技能提出了規范的要求,而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項目」(這一計劃項目的核心是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目的則是要保證這一要求能真正落到實處——使每一位中小學教師都具有這方面的專業技能。達不到這一要求,不具備必要的教育技術能力,即使你有大學畢業文憑,也沒有資格當老師。由此可見,「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項目」的實施,尤其是這一輪國家級、強制性並涉及上千萬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項目的實施,將對我國教師專業能力建設起何等重要的作用。
⑸ 影響中小學教師參加培訓的原因有哪些
教師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
素質
,
適應環境變化的要求
,
繼續教回育
(
出於表述
的方便
,
這里用答教師培訓
)
無疑是提高教師素質的
主要途徑
。
目前
,
我國教師隊伍在數量上基本實
現社會需求之後
,
總體上提高教師質量的問題已
經提到了議事日程
。
近年來
,
從中央到地方
,
甚至
許多學校都開展了不同層次
、
不同類別
、
不同規模
的教師繼續教育
,
以提高教師隊伍的質量
。如國
家教育部組織的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
,
地方教育
主管部門開展的省級骨幹教師培訓
,
各高師院校
針對中小學在職教師開展的碩士學位課程班等
。
對於這些教師繼續教育
,
國家和地方
、
學校都投入
了大量的人力
、
物力
、
財力
,
但效果並不都盡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