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我的雨量器」一課教學案例研究
【建議思考的問題】1)如何引導學生對科學問題進行假設與猜想?2)如何引導學生去親歷科學探回究過程,培養學生答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3)面對可能導致實驗失敗的方法,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獲得成功?【案例描述】活動目的:1)在製作雨量器的過程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現課程標准中「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的基本理念,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2)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的精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活動過程中僅僅發揮參與者與指導者的作用。3)會製作簡單的雨量器,並會利用雨量器測量「降水量」。活動設計與構想:1)組織學生討論設計製作雨量器的方案並進行製作,讓學生搜集有關雨量器的資料及相關實驗的圖片資料;2)組織學生到操場模擬人工降雨,用自己製作的雨量器測量「降水量」;3)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一個科學觀察的過程和一個科學思維的過程。【准備階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確定合作學習的任務,明確各自的責任。
② 怎樣把科學小實驗寫得更有趣 教學案例
同學: 你好!
看了你的來信,我覺得你的老師和你說的都沒錯:1、寫科學小實驗就應該照著小實驗的步驟一步一步的寫,把它寫清楚;2、在寫清楚的同時,也應注意故事的趣味性,因為這些科學小實驗都是在你們的生活中發生的,你不應該為寫實驗而去做實驗。下面,我給你介紹一篇有趣的科學實驗小品文,希望對你有啟發。
《我揭開了硬幣浮水的秘密》一次,我跟媽媽一起到武夷山去旅遊。在名山古剎中,我看到有許多人把硬幣輕輕的放到池水上,或是把一元錢的硬幣貼到大佛的身上。聽人說,只要這硬幣能浮在水面上或能在佛身上粘住,你就是個有福的人。真的是這樣嗎?我很好奇,也拿了個硬幣輕輕的放到水面上——不好,硬幣沉下去了!唉,難道我就這么沒福嗎?我不甘心,又從口袋裡掏出一枚硬幣來„„這次,硬幣穩穩地浮在水面上了。哈!就這么一會兒,我就搖身一變,從「沒福人」變成「有福人」了。這時,我心想:迷信一定是沒有的,但科學道理呢?
我沉思著走到大佛旁,忽然,我看到落在大佛腳下的硬幣都比較新,能粘在大佛身上的硬幣都比較臟。我心裡豁然開朗:這硬幣的沉浮、粘合一定和這有關系!
回到旅館,我就積極行動起來:我把洗手盆放滿了水,然後把一個硬幣塗滿肥皂,甚至連花紋也塗平了。然後,我把它輕輕放到水面上——呀,成了,硬幣浮在水面上了!接著,我用力把這枚硬幣洗干凈,凹凸不平的地方還用牙刷把它刷干凈。這下,這枚硬幣就像新的一樣了。我在把它放到水面上——這次不行了,只一會兒功夫,硬幣就沉下去了。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link?url=-
③ 小學四年級科學課例
第一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一、教材分析
《我們周圍的空氣》是根據《科學(3-6年級)課程標准》中關於空氣等方面的內容來建構的。通過本單元的的學習,讓學生能用一定辦法證明空氣的存在。知道空氣是由不同氣體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氣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氣對於生命的意義。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等體積的熱空氣比冷空氣輕等性質,了解人類對此性質的應用。了解人類活動對大氣產生的不良影響,意識到保護大氣層的重要性。知道地球的形狀、冷熱空氣對流是形成風的主要原因。
本單元由四個部分組成:
1、認識空氣的性質。這些性質包括:空氣無一定的形狀、會流動、具有質量、要佔據空間、容易被壓縮等。認識空氣的這些性質與用多種方法證明空氣存在時交織在一起的,並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觀察、實驗、推理、比較、概括等能力的訓練。
2、認識空氣流動的規律。這部分內容包括:認識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沉、熱空氣比同體積的冷空氣輕、風形成的主要原因。通過認識冷熱空氣的流動規律,培養學生進一步運用感官、進行實驗操作以及藉助想像和推理認識自然事物的能力。
3、認識空氣的主要化學成分。在前面認識空氣物理性質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學習關於空氣組成的初步、淺顯的化學知識,並為後面學習人的呼吸生理和空氣的污染與保護准備相關的知識,同時繼續對學生進行綜合運用觀察、實驗、分析、推理等能力的訓練。
4、認識空氣對生命的意義,了解空氣的污染與保護。在認識了空氣的性質和組成之後,這部分內容將引領學生關注自己賴以生存的空氣環境,考察自己周圍的空氣質量,培養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
二、教學目標
1、能用一定辦法證明空氣的存在。知道空氣是由不同氣體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氣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氣對於生命的意義。
2、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等體積的熱空氣比冷空氣輕等性質,了解人類對此性質的應用。
3、了解人類活動對大氣產生的不良影響,意識到保護大氣層的重要性。知道地球的形狀、冷熱空氣對流是形成風的主要原因。
4、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等方法來收集證據。能用文字、圖表等方式呈現收集到的證據。
5、能對證據進行比較、歸納、概括等加工,並做出合理解釋。
6、意識到合理利用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好處、濫用科技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7、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願意合作與交流。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空氣具有的性質,熱空氣上升的原理及風的形成,空氣的成分,空氣污染的含義、原因、危害及防治空氣污染的方法。
難點:如何用實驗的方法探究空氣的性質,指導學生設計熱空氣上升的實驗,了解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用途,知道空氣對生命的意義。
四、措施和方法
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等方法來收集證據。能用文字、圖表等方式呈現收集到的證據。能對證據進行比較、歸納、概括等加工,並做出合理解釋。以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為主要學習方式,為學生選擇和設計豐富多彩的內容和活動形式,使科學學習和探究活動成為學生樂於進行、經常進行、自發進行的活動。充分利用好現有資源,如網路資源,多媒體設備等,精心製作實用、精緻、可操作性強的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我們的教學。
五、教學准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相關實驗工具
學生:相關實驗工具
六、實踐活動
調查我們周圍的空氣污染情況,並根據所學知識提出一些凈化空氣的措施。
七、課時劃分
一
我們周圍的空氣
1-4
1.空氣的性質
1
2.熱空氣和冷空氣
1
3.空氣中有什麼
1
4.空氣也是生命之源
1
共4課時
課題 : 空氣的性質
教學內容:教材P2-P5
教學目標
1、學慣用觀察、實驗、比較、概括等多種方法認識不易直接感知的空氣。
2、能根據壓「氣墊」的感覺和觀察,做出假設,並能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3、用多種方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4、知道空氣是氣體,具有占據社會問題、有質量、能被壓縮等性質。
5、知道壓縮空氣有彈性,了解壓縮空氣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認識空氣的性質。
教學難點:探究壓縮空氣的力量。
教學准備
教師:課件,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氣球三個、塑料繩、細竹箝、針筒、橡皮、橡膠塞、氣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紙、天平、注射器
學生:氣球、塑料袋等實驗工具,記錄本
預習設計
預習要求:學生嘗試能用多種方法證明空氣的存在和空氣的性質,能比較空氣和水的異同
預習內容及方法:
1、觀察周圍的現象,初步了解空氣的一些性質
2、依照教材說明,自己動手做實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觀察到的現象,嘗試分析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
檢查預習
首先小組互相檢查預習情況,然後找幾個學生說說通過自己動手做實驗,所了解到的空氣的存在及性質。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拿出個礦泉水瓶,讓學生猜一猜裡面裝有什麼東西嗎?學生可能回答:空氣。
空氣是什麼樣的?引導學生回答:無色,無味,沒有固定的形態。
教師繼續提出問題:空氣無處不在,我們就生活在空氣之中,離不開它。
2、今天這節課,我們研究的主題就是空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空氣還有哪些性質?板書課題:空氣的性質。
二、自主學習
1、認識空氣的存在。
通過觀察和了解,你用什麼好辦法證明空氣的存在?再引導學生自主做實驗證明空氣的存在。
學生可能會想到以下方法:用塑料袋收集;用注射器往水中打,出現氣泡等。
2、初步認識空氣占據空間的秘密
(1) 實驗一:①如果把紙團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進水槽,讓學生猜一猜杯子里的紙團會濕嗎?說說看為什麼?
②有的同學說紙團會濕掉,有的同學說不會,究竟結果是什麼呢?下面請一位同學證明給大家看,看看哪種說法是對的 ?由學生來驗證實驗教師並適時提醒:杯子要豎直放入水槽中。
(2) 實驗二:①班上哪個同學肺活量大?請一位學生來吹一個氣球。
②教師拿出一個塑料瓶,還是那個氣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讓學生吹吹看。
③問學生們發現了什麼問題?引導學生提出「為什麼氣球放在瓶子里就吹不大」的問題。
④既然發現了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引導學生回答:在瓶子底部扎個小洞,空氣跑出,留出瓶子中的空間。
(3) 做了2個實驗了,提問學生發現了空氣的什麼性質?瓶子里的空間被空氣占據著,空氣要佔據空間,同時也證明了空氣的存在。板書:要佔據一定的空間。
(4)作記錄。大部分學生已經知道原因,重點是要他們自己說,知道一定空氣占據一定的空間。
2、空氣有質量
(1)空氣要佔據一定的空間,問學生們知道空氣有多重嗎?① 小組討論有什麼方法能大概知道一部分空氣的重量。
②演示氣球平衡實驗,刺破其中一隻,觀察發生的現象,想一想,實驗的結果說明了什麼?認識到空氣是有質量的 。
(2)教師在空氣的性質這一欄上添個新的性質:有質量。 板書:有質量。
3、空氣所佔據的空間不能隨意壓縮
(1) 實驗一 找一同學,解開氣球的繩子,讓氣球的口對著自己的臉,看有什麼感覺?說明了什麼?認識到空氣的流動性。板書:流動性。
(2) 實驗二①大家都玩過氣墊的玩具,學生們玩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
②用手輕輕壓一下模擬小氣墊,發現了什麼?怎麼解釋呢?引導學生回答出感覺,怎樣解釋現象。認識到空氣能被壓縮、壓縮空氣又彈性。板書:可壓縮,壓縮有彈性。
4、比較空氣與水的異同點
(1)過去我們認識過水,水有什麼性質?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空氣與水的異同。
(2)演示水和空氣壓縮性的比較實驗,引導學生說出現象:水難以被壓縮,空氣容易被壓縮。空氣比水輕。
(3)完成課本第4頁的表格。
5、模擬噴氣氣球的飛行
(1)指導學生來做實驗,模擬噴氣式飛機的飛行。實驗中注意:繩子要拉緊綳直,長度不小於4米;學生有依據地作出假設,並明確變數的控制;重復2-3次,取平均值。
(2)指導學生掌握實驗記錄。
(3)簡介噴氣式飛機:噴氣式飛機是一種使用噴氣式發動機作為推進力來源的飛機。噴氣式飛機所使用的噴氣發動機靠燃料燃燒時產生的氣體向後高速噴射的反沖作用使飛機向前飛行,它可使飛機獲得更大的推力,飛得更快。特別地在1萬─2萬米空氣比較稀薄的高空,噴氣發動機更有著無法比擬的優越性。
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空氣具有哪些性質?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進行總結。
教學延伸
自製空氣槍
(1) 製作空氣槍 ①講解製作方法: ②小組動手製作,比一比誰的「子彈」射的遠?③你能說說製作原理嗎?
(2)引導學生認識到:要讓紙團射的遠,濕紙團就要把「槍筒」密封好,不能漏氣,而且兩端的濕紙團相隔的距離要遠,這樣空氣占據「槍膛」
的空間大,被壓縮的程度大,產生的彈力越大,「子彈」就射的遠。
限時作業
1、 空氣有哪些性質?
2、 給自行車打氣利用了空氣的哪個性質?學生還知道生活中哪還用到這一性質?
課題:熱空氣和冷空氣
教學內容:教材P6-P8
教學目標
1、用實驗並藉助想像、聯想,認識冷熱空氣的流動規律。
2、繼續學習藉助其他物體覺察空氣的認識方法。
3、知道同體積的熱空氣比冷空氣輕,熱空氣上升的原理。
4、知道地球表面空氣的冷熱不均是形成自然風的主要原因。
5、了解人類對熱空氣的應用。
教學准備
教師:課件,氣球、蠟燭、紙蛇、集氣瓶、蚊香,有關孔明燈及熱氣球的資料。
學生:筆記本,相關實驗材料
教學重點:認識冷空氣的流動規律。
教學難點:理解風的成因。
預習設計
預習要求
1、能藉助物體覺察冷熱空氣流動的規律
2、知道同體積的熱空氣比冷空氣輕以及熱空氣上升的原理
3、知道熱氣球、孔明燈是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製成的
預習內容及方法:
1、自己收集資料,了解熱空氣和冷空氣的性質。
2、自己動手做下實驗,將觀察到的現象記下來,並嘗試解釋。
3、了解「孔明燈」和熱氣球的知識。
預習檢查:
首先小組互相檢查預習情況,教師找幾個同學說說通過自己動手做實驗,所了解到的關於冷熱空氣流動的規律及原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上節課學習了空氣的性質,找位同學總結下。檢查回顧上節課內容。
2、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空氣的流動性,看看它在受熱和受冷的情況下是如何流動的。
三、自主學習:
(一)空氣的流動:(1) 研究熱空氣的流動
① 空氣也是分冷空氣和熱空氣的,我們先來研究熱空氣的流動。點燃一支蠟燭,把手分別放在燭火的四周、上方及下面,靠手感覺到:當手位於燭火上方時,空氣是熱的,有股熱氣往上沖,把手放在燭火下方時,感覺到空氣是冷的,因此可以初步判定熱空氣是向上運動的。
② 教師拿出個會「跳舞」的紙蛇,先來看看蛇是怎麼「跳舞」的 ?學生發現紙蛇旋轉起來。
③是什麼力量讓蛇「跳舞」的呢?上升的空氣。
⑤通過這兩個實驗,你發現了什麼?空氣加熱後上升。那為什麼會上升呢?指導演示實驗:木棍保持水平,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燒的火柴烤熱另一端紙杯內的空氣,最後移開火柴,同時松開扶住木棍的手,觀察現象。學生:加熱的一端上升,另一端下沉。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
(二)研究冷熱空氣的對流:
(1)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沉,怎麼能形成風呢?想個辦法,讓學生能看到空氣的對流呢?
(2)演示P7實驗,學生們發現了什麼?用蚊香的煙霧流動表示:將冷瓶倒放在有煙的熱瓶上,抽掉玻璃片後,熱瓶中的煙上升流動到冷瓶里,朝各個方向流動,然後下沉流向熱瓶,接著再上升,如此循環流動,使冷瓶和熱瓶里都充滿了煙霧。
(3) 為什麼?問學生能說說冷熱空氣是怎麼對流的?原因:熱瓶里裝的事熱空氣,熱空氣上升,冷瓶里的冷空氣下沉流向熱瓶補充熱空氣留下的空間,而熱空氣在冷瓶內流動的過程中受冷,因此下沉,這樣就形成了冷熱瓶內空氣的循環流動。這也就是風的形成原理。
(三)熱空氣的用途
(1) 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有人發明了一些可以飛行的物體,學生們知道有什麼嗎?孔明燈,熱氣球等。
(2)請學生介紹熱氣球和孔明燈的升空原理。熱空氣上升原理。
(四)結合課文插圖,請學生們推想:大自然中的風是怎樣形成的?陽光加熱地面,溫暖地面加熱它上面的空氣,暖空氣從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後又開始冷卻下降,冷空氣補充到暖空氣上升後留下的空間里,空氣總是在循環流動的,流動的空氣就是風。
課堂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知道了在自然界,地面上各個地方的空氣都有冷熱的不同,熱空氣會上升,冷空氣會下降,空氣的流動就形成了風。
教學延伸
利用本課所學知識,自製一個「孔明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限時作業
一、填空:
1、空氣受熱時會( )流動,受冷時會( )流動。
2、熱空氣比同體積的冷空氣( )。
3、因為地球是一個( )體,所以地面上各個地方受到太陽照射的情況就( ),各地的( )也就不一樣,( )的差異造成了空氣的流動就形成了風。
二、製冷空調、取暖器安放在什麼位置合適?為什麼?說說你的理由。
課題:空氣中有什麼
教學內容: 教材 P 9-11
教學目標
1、學慣用觀察、實驗、思考、閱讀資料的方法分析空氣的成分。
2、培養初步的化學實驗技能。
3、知道空氣是不同氣體混合而成的,空氣中包括氧氣和二氧化碳。
4、知道氧氣支持燃燒、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5、了解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6、培養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的品質和合作交流的科學態度。
教學准備
教師:課件,水槽、玻璃杯、塑料瓶、集氣瓶、蠟燭、冰塊等
學生:相關實驗工具,筆記本
教學重點:了解空氣的成分。
教學難點:掌握往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的實驗操作技能。
預習設計
預習要求:1、了解空氣成分。
2、了解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用途預習內容及方法:
預習內容及方法:
1、知道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氧氣和氮氣,此外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
2、能用實驗探究空氣的成分
檢查預習
首先小組互相檢查預習情況,然後找幾個學生說說空氣的主要成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教材第9頁上的三支蠟燭的圖片,讓學生猜一猜哪支最先熄滅,哪支燒的最持久?學生猜測。
2、演示實驗:同時點燃三支蠟燭,並給其中兩支蠟燭罩上大小不等的玻璃杯,觀察現象。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3提出問題:為什麼罩上玻璃杯後,蠟燭會慢慢熄滅?為什麼罩大玻璃杯的蠟燭比罩小玻璃杯的蠟燭燃燒的時間長?怎麼解釋?蠟燭燃燒會用掉玻璃杯里所有的空氣嗎?玻璃杯里還有沒有空氣?這節課就來研究這些問題。
二、自主學習
1、分析和認識空氣的成分
(1) 實驗一 燃燒要消耗一部分空氣:①把粘有蠟燭的玻璃片放在盛有紅水的水槽中(誰不要太多,能淹沒蠟燭下部即可) ②不點燃蠟燭,用去底塑料飲料瓶把蠟燭扣上,立即擰緊瓶蓋觀察水是否能進入杯子。
觀察實驗結果:水一般進不了瓶子。為什麼?瓶子內的空間被空氣占據著。
③把瓶蓋擰松,把瓶子拿起來(不要弄濕燭芯),點燃蠟燭,等蠟燭燃旺後再用瓶子把蠟燭扣上,然後立即蓋上瓶蓋,擰緊。觀察現象。
觀察實驗現象:蠟燭慢慢熄滅,水涌進瓶子里。
討論:水涌進瓶子的現象說明什麼?(說明瓶內的空氣少了,留出了一部分空間)為什麼瓶內的空氣會減少?(燃燒用去了一小部分空氣)
(2) 實驗二 剩下的空氣不支持燃燒:①提問:瓶子里剩下的空氣能支持燃燒嗎?學生猜測,不支持。②先把水槽的水加到與瓶內水面一樣高,再擰開飲料瓶的蓋子,把燃燒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內,觀察現象。③你發現了什麼問題?火柴的火焰頓時熄滅。
討論:以上現象說明燃燒剩下的氣體有什麼性質?(不能支持燃燒);由此可以知道,被燒去的氣體有什麼性質?(支持燃燒);根據這些研究,你認為空氣是一種單純的氣體嗎?其中至少有幾種氣體?各有什麼性質?(空氣至少有兩種氣體,一種支持燃燒,一種不支持燃燒)
(3) 查閱資料我們得知:空氣中支持燃燒的氣體叫做氧氣。空氣是由多種氣體混合而成的,氧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21%其他的主要是氮氣,大約占空氣的78%。此外,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氣等。
2、二氧化碳的性質
(1)製取二氧化碳。 在一隻瓶子里放入一些小蘇打,再倒進一些醋,瓶里出現的泡泡就是二氧化碳。把帶有玻璃管的塞子塞緊瓶口,並通過管子把二氧化碳引到另一隻瓶子里。
(2)實驗一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① 把無色、透明的澄清石灰水倒入裝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搖晃後觀察發生的現象。② 提問學生們看到什麼變化?說明什麼?(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二氧化碳)。
(3)實驗二 二氧化碳比空氣重,能滅火。① 學生猜測:向杯中倒入二氧化碳,階梯狀放置的燃燒著的蠟燭會不會熄滅?是否一起熄滅?② 演示實驗:沿杯壁慢慢傾倒二氧化碳,觀察現象,說明了什麼?③ 現象:杯底的蠟燭先熄滅,上面的蠟燭後熄滅。討論:二氧化碳比空氣重,不支持燃燒,能滅火。
拓展延伸:乾冰滅火器。固態的二氧化碳俗稱乾冰,一是利用乾冰升華吸熱,使燃燒物溫度降至低於著火點,二是利用乾冰升華產生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的大且不支持燃燒,二氧化碳覆蓋在燃燒物表面隔絕氧氣而滅火。
3、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
(1) 實驗一,證明空氣中有水蒸氣。① 為了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我們把冰塊放進杯子里,蓋上玻璃片(同時請學生摸一摸,杯子的外壁是乾的)。過一會,觀察發生的現象。② 現象:杯壁外有許多水珠。
(2) 討論:把餅干放在空氣中,時間久了餅干會變軟,為什麼?生活中還有哪些例子?露水能證明空氣中有水蒸氣、東西放在露天過夜,表面會有水珠。
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空氣並不是單純的一種氣體,它由多種成分組成,還了解了各個成分的性質。
限時作業
1、空氣主要是由( )、( )和少量的( )、( )等氣體混合而成。
2、二氧化碳的性質有( )、()、( )。
課題:空氣也是生命之源
教學內容: 教材 P 12-14頁
教學目標
1、學慣用簡易的方法考察當地空氣污染的情況。
2、了解空氣污染的含義、原因、危害及防止空氣污染的方法。
3、知道空氣對生命的意義。
4、關心自己賴以生存的空氣環境,並能提出保護空氣的建議。
5、認識到人類的生產、生活會造成空氣污染。
教學准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筆記本,有關空氣污染的資料
預習設計
預習要求:1、意識到空氣對生命的意義,意識到保護空氣清新的重要性。
2、關心空氣環境,並能提出保護空氣的建議。
預習內容及方法:
1、能夠用測量降塵的方法考察當地空氣污染的情況。
2、了解空氣污染的含義、原因、危害及減少空氣污染的方法。
檢查預習
首先小組互相檢查預習情況,然後找幾個學生說說通過自己了解到的關於空氣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護措施。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我們已經研究了空氣的不少性質,學生總結的說一說。
2、世界環境日是什麼時候?今天的口號是什麼?每年6月5號,今年的主題是「你的地球需要你 – 聯合國際力量,應對氣候變化」。
3、其實空氣也是生命之源 板書 生命之源 加深世界環境日的保護意識
二、自主學習
1、空氣和生命的關系 (1)為什麼說空氣也是生命之源呢?(2)觀察P12三幅圖,你想到了什麼?空氣是生命的關鍵,意識到沒有空氣就沒有生命。
2、我們周圍的空氣 (1)空氣是我們不能離開的,但是我們現在處在怎樣的空氣中呢?教材P13頁上面的兩幅圖,學生們喜歡哪個?為什麼?(2)人類一直不斷的在污染著我們賴以生存的空氣。空氣的污染是指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是什麼?交通運輸工具排放的尾氣、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氣煙塵、生活煤灶排放的煙塵廢氣污染著空氣,人類活動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3) 簡介震驚世界的煙霧事件:英國倫敦煙霧事件和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是具有代表性的公害事件。1952年12月5-8日,倫敦地面無風。此時正值寒冬季節,氣溫低,濕度大,倫敦一連數天沉浸在濃霧中,而成千上萬的煙囪照樣向空中噴吐大量黑煙,形成酸霧。四天死亡4000人,在以後的兩個月中,陸續又有8000人死亡。光化學煙霧是由於汽車尾氣和工業廢氣排放造成的,一般發生在濕度低、氣溫在24-32℃度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後。汽車尾氣中的烯烴類碳氫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氣中後,在強烈的陽光紫外線照射下,會吸收太陽光所具有的能量。這些物質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陽光的能量後,會變得不穩定起來,原有的化學鏈遭到破壞,形成新的物質。這種化學反應被稱為光化學反應,其產物為含劇毒的光化學煙霧。
3、我們能做什麼 (1)空氣被污染了,而且還在不斷污染著。我們能做什麼呢?(2) 學生獻策。教材P14頁。植樹造林,減少交通工具尾氣排放,不焚燒垃圾。關於植樹造林:綠色植被有製造氧氣、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凈化污染四個方面的作用。關於汽車尾氣的危害:知道學生認識到用步行、騎車代替坐汽車是自己可以做到的一種保護空氣的實際行動。關於焚燒垃圾:教育學生節約資源、廢物利用、減少垃圾量以及要做到分類投放垃圾。
教學延伸
繼續調查、關注我們周圍的空氣質量,並向有關部門提出環保建議。
限時作業
1、( )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2、空氣被污染,我們能做些什麼?
3.列舉一下你知道的科學家和他的發明創造。
第一單元復習題
一、填空題
1、空氣是氣體,具有( )、( )、( )、( )等性質。
2、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 )。
3、空氣被壓縮的程度越大,產生的彈力就越( )。
4.空氣受熱時會( )流動,受冷時會( )流動。
5. 熱空氣比同體積的冷空氣( )。
6.孔明燈和( )是利用( )的原理製成的。
7. 因為地球是一個( )體,所以地球上各個地方受到太陽照射的情況就( ),各地的( )也就不一樣,( )的差異造成了空氣的流動就形成風。
8、空氣總是在( )的,( )就是( )
9、球上幾乎所有的生命都需要( )。( )的空氣有利於我們的健康。
10 、 ( )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11、空氣中除了正常成分外,還增加了有害物質,空氣就被 ( )了
二、 判斷題。
1.空氣是一種單純的氣體。 ( )
2. 燃燒用去的是空氣中的氧氣。 ( )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
三 探究題
1.水和空氣相比,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相同點
不同點
水
空氣
二、問答題。
1. 用冰塊冷卻食物,食物應放在冰塊上還是冰塊下?為什
么?
2 人類可以為減少空氣污染,凈化空氣做些什麼?我們又能做些什麼?
④ 如何在物理教育中滲透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與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來越受到各方關注。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主要場所,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肩負著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心理健康教育是智育的基礎,將物理課堂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合,不僅能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和發展,同時也拓寬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領域,為物理學科教育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變革空間,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保證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物理教學、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能否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當今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教育本質的體現,而且正在逐漸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僅依賴於健康課的開設,而是應該全面滲透到各學科的教育教學當中。新課改強化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培養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能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術,積極啟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學生提高健康意識和心理素質,即時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優化他們的學習狀態,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物理學是門自然科學,它有豐富的物理學史知識,有趣的物理實驗,可以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助於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一、利用物理學史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人類對自然和科學的探索可謂歷經艱辛。物理學史集中體現了人類探索和逐步認識物理世界的歷程。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講述一些物理學家的小故事,了解物理學家們探索物理世界所具有的科學思想、科學品質和科學精神,不僅有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更重要的,通過對這些科學家們感人事跡的介紹和他們對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以及每一次重大發現對人類歷史進程的影響,讓學生懂得什麼才是真正高尚的追求,什麼樣的態度才是你應該具有的態度。美國人給予的優厚待遇未能動搖錢學森回國報效祖國的決心;熊熊烈火沒有摧毀布魯諾對於真理的維護和捍衛;雷雨交加中,富蘭克林帶著兒子冒著生命危險成功將「天電」請下了凡塵;在幾乎所有的助手都喪失鬥志時,愛迪生硬是憑借堅忍不拔的意志,排除了來自各方面的精神壓力,經過無數次的實驗,終於給人類帶來了光明;法拉第在艱辛探索11年後才終於發現了電磁感應規律……這些前輩們給人類帶來的不只是文明和進步,他們百折不撓、謙遜嚴謹、遠見卓識的人格魅力,也成為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所有這些故事都給了學生深深的震憾,所有這些故事都揭示了一個不朽的真理——唯有不斷付出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所以,「永動機」註定只能是個神話,是我們美好的想像,不管科學發展到何時,這種不需消耗其它能量而能不斷創造新能量的機器永不能誕生。我們的學習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那些終日想要獲得成功而又不願付出努力的人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天上沒有「餡餅」會掉下來,幻想不勞而獲的人永遠只能兩手空空。正所謂「陽光總在風雨後」,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知識的財富有賴於不斷地積累,學習和生活中的「永動機」都不存在,唯有勤奮學習、不懈努力,才能有助你走向成功的未來。
二、通過物理實驗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物理學是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教科書中幾乎每章、每節都安排有小實驗、小活動。利用實驗研究物理問題,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歸納能力,有效降低問題難度,幫他們理解似是而非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更重要的,實驗操作更好地發揮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千奇百怪的實驗現象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這樣的主動性,易於造就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而良好的學習心理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前提。
新課標強調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說「創造力是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發展的一種能力。把創造力限制在少數科學家、文學家和藝術家的多產創作上是一種陳腐的觀念……創造性是每一個人作為人類的一員都具有的天賦潛能,它和心理健康的發展密切相關,在心理健康發展的條件下,人人都可以表現出創造性。」初中學生首次接觸物理,他們對物理是什麼,物理學研究什麼並不清楚。如何成功引領學生走向物理、探索物理,進而讓學生喜歡物理,最後用物理知識服務於人類,第一堂物理課就顯得十分重要。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一堂課——「奇妙的物理現象」安排了若干有趣的物理實驗,意在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課前我除了備足書本上要求演示的實驗器材外,還特意准備了「瓶吞雞蛋」、「吹不落的乒乓球」「紙鍋燒水」等更能激發學生好奇心理的實驗,當我演示完所有實驗後,所有學生眼中都充滿了疑惑和驚訝,極個別學生甚至耐不住滿心疑慮,當即舉手要求我對實驗現象做出解釋。我借機循循善誘道:「生活中的物理無處不在,學好物理的前提是你首先得學會觀察,學會提問。物理學發展史上,不乏由於細心觀察與思考而導致重大發現的例子:伽利略由於觀察研究吊燈擺動而發現了單擺振動的規律,奧斯特因細心觀察而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同學們應學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在「猜一猜長、短蠟燭誰先熄滅」的實驗中,我特意准備了體積相差很大的兩只玻璃罩具,當學生們看到完全相反的兩種結果時,臉上的表情全都驚詫莫名。藉此,我告誡道:「科學來不得半點含糊,任何一個科學結論的得出無一例外都浸透著前輩們的汗水。無論是評價一個人,還是評價某件事,同學們都不可妄下結論,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設身處地去處理問題,而不是偏見偏聽,固執於一已之見。」事實上,初中物理課本里幾乎所有的實驗都滲透有人文情懷,這就要求我們老師也要做「有心人」,要抓住一切機遇即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幫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促使他們成為能適應新世紀發展的優秀人才。
三、結合物理概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控制能力漸趨成熟,但由於客觀環境(比如:即將面臨的中考、家長過高的期望等)的影響,會使他們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而過重的心理壓力會導致他們不良的心理狀態。這時,他們更需要一個清醒的頭腦,一種輕松的心態。於是在講解「壓力」時我就對同學們說:「兩物體相互接觸且發生形變時,物體間就有了壓力,同樣的道理,長期的心理壓力也會使人的心理發生形變。同學們要學會自我調節、自我釋放,變心理壓力為學習動力,這樣你才能保持健全的心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在講解「壓強」時,我對同學們說:「並非壓力越大效果越大,同樣的壓力作用在『點』上和作用在『面』上,效果大不一樣。同學們的學習也是如此,我們有些同學平時的學習非常用功,但成績卻一直不夠理想,這就是因為你的『力』沒能用到『點』上,同學們一定要根據情況,即時調整學習方法,不斷改進,不斷總結,這樣才能取得更為滿意的結果。」在學習機械運動時,我提醒學生:「同一物體在選擇不同的參物時運動狀態會有所不同,我們的學習又何嘗不是呢?我們不能因暫時的落後而自暴自棄,也不能因暫時的成績而沾沾自喜。驕傲自滿只能使人退步,勤勉努力才能讓人進步。願同學們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態,找到適合自己的『參照物』,時刻勉勵自己,不斷激勵自己,我一定能行!」
四、設定教學目標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能對自己的能力做出准確的估計」,「生活目標要切合實際」這是現代心理健康的兩個標准。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更有利於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不盡相同,承認差異,研究差異,並以此來確定教學目標的不同層次,才能使優者更優,差者進步。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上進心、自信心、不甘落後的品質十分重要,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於育人。一個老是失敗的學生很容易對學習產生畏難心理和消極情緒,而這些都是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一個終日都沉浸在自卑心理里的學生是不可能對自己做出准確而客觀的評價的。他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會越來越懷疑,越來越不自信,這個時候,老師若不能即時拉他一把,任由他越陷越深,最終的結果只能是——這個學生會徹底喪失對學習的興趣。
正所謂「十個手指有短長」,每個學生的身上都有其「閃光」的地方。身為教師,我們切不能僅僅以學習成績作為考量學生的唯一尺度。對那些學習困難較大,成績很不理想的學生,我們要注意從其它方面去挖掘他們的長處。我的歷屆學生中就不乏成績不好,但上課聽講十分認真、作業書寫十分工整、對集體榮譽非常在意,平時生活中對同學特別關愛的學生。為幫助這些學生克服不良心理狀態,平時的教學中,我更多的是給予他們鼓勵和表揚,而不是批評和責罵。為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我常常特意選擇最簡單的題目讓他們上黑板板演,在他們得出正確結果後即時予以表揚。課後找他們交流,耐心地幫他們分析問題,修正學法,調整心理,在他們取得哪怕是最微小的進步時也不忘對他們進行鼓勵。
俗話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在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思想觀念指導下,我個人的教學實踐證明,設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更有利於整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優生智力更能得以充分發揮,有效削弱了差生的自卑心理,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能力都得到了穩步提高。
總結
物理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不止於上述幾種,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貫穿於課堂教學,不僅有利於激發課堂教學的活力和生氣,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更為學生的健康成長鋪設了一條綠色通道,從而全面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了學生認知、情感和意志的同步發展。
⑤ 請提供幾個博雅教育的案例
素質教育與物理教學
素質教育,是90年代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標。1993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 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 文化科學,勞動技術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 ......」。學校教育在素質教育的實施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科教學 則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如何在物理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呢?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樹立物理教學的素質觀。物理是一門基礎自然 科學,它與社會、生活聯系緊密,以力、聲、光、電、熱的物理 現象、規律作為研究對象,具有科學性、實用性、趣味性等特 點。教師應根據這些特點,在物理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的總目 標,充分利用物理知識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積極探索物理知 識與素質教育的最佳結合點,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智慧 潛能的充分開發。從這樣的素質出發,在物理教學中實施素質教 育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追求真理的精神。
物理教材這方面的內容豐富生動,有物理原理、定律、概念 發展的來龍去脈;有物理事實的發現、發明;有科學家的事跡和 現代科學技術在工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及發展。這些問題中我非常 注重組織學生學習物理史,通過這些學習,可使學生對知識的創 造和創造者(包括創造者的思想品德、人格)有全面、深刻的了 解,從中受到感染和影響,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鑽研精神,激勵他們樹立為國家和科學獻身的遠大志向。如大氣壓強的 發現、精彩的馬德堡半球實驗,辯證地說明了大氣壓的存在。又 如,牛頓,愛迪生和白熾電燈的故事,讓學生們明白,每一項科 學的發現都來之不易,一次我在講授光的直線傳播時,我先講了 「鑿壁偷光」的故事,通過這些活動,大大激發了學生追求真理、 勇於探索和勤奮學習的精神。
二、充分認識物理實驗在物理學科中的地位,在實驗探索中 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品質。
物理實驗在現行人教版教材中有與知識內容密切聯系的演示 實驗,有旨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學生實驗,有重在培養興趣和 創造性的選做實驗及課外小實驗,這些都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 好材料。物理實驗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方面有其獨 特的作用。
1.良好科學習慣的養成要靠長期的,嚴格的訓練。在物理 實驗中我將其作為一項內容進行設計,實驗中的每項基本操作要 嚴格要求,做到規范化;美化實驗環境,嚴格訓練學生,做到實 驗桌上的儀器擺放整齊規范,桌面干凈明亮。
2.設計探索性實驗,當作科學研究的「模擬」,把學生帶入 科學探索情境中,讓學生親身探求新知識,使—自己成為發現者。 這不僅訓練了學生的科學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 我在講授平面鏡成像的規律時,我把演示實驗變成學生分組實 驗。這個實驗學生很容易做到,而且很快就能接受「平面鏡所成 的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都相等,像與物體大小相同」的規律及 對稱特點事實。
在實驗中,我要求學生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實事求是,尊 重客觀規律,這些都是構成人才素質的主要內容,通過實驗教 學,不斷地完善學生這方面的品質。
三、組織形式多樣的物理活動,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讓學生主動發展。
素質教育的重要特徵之一是讓學生主動發展。只有讓學生主 動發展,才能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才能形成各種能力。這些能力 是以思維能力為核心的各種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它包括培養學生 由微觀到宏觀,由抽象到具體,由現象到本質的推理,判斷能 力;對物理知識之間內在聯系的分析,歸納和表達能力;對物理 概念、規律的運用和遷移能力;運用數學方法定量計算物理問題 的能力;自學和閱讀能力等。現行人教版的教材中,在內容選 取、體系編排,文字敘述,插圖,練習等方面,都注意考慮了對 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的特點,在鑽研教材的同 時,認真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考慮教法的同時,更應研究學 法,做到既傳授知識,又培養學生的能力,為學生主動發展創造 條件。實踐中,我尤為重視對學生的自學和表達能力的培養。
表達能力是現代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人們要服務於社 會,必須輸出自己的信息。按照心理學的規律,活動與能力相適 應,活動的結構決定了能力的結構,學生的物理表達能力結構是 由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和操作能力構成的。要發展學生 的物理表達能力,就得組織有利於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表達 能力和操作能力發展的物理活動,如組織物理史學學習報告會, 重大科技新聞報告會和學生實驗情況匯報等形式。讓學生有充分 的機會口頭交流情況,對學生實驗則要求學生每做完一個實驗均 要完成實驗報告,設計實驗方案和撰寫物理小論文等。訓練學生 的書面表達能力。
自學是人們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一個人一生所需的知識 85%以上靠自學獲取,特別是在信息社會的今天,自學能力是現 代人必備的素質之一,是「學會生存」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素質教育的總目標中,有一個重要的參數,就是大面積提 高學生的文化素質,要獲得這一信息,就必須通過檢測。近三年來,我分別在三屆不同層次的學生中開展了素質教育的實踐,結 果95年中考我任教的一個普通班物理平均分達到87.7分,合 格率達到94%,優秀率64%,1人得滿分396年中考我任教的 一個重點班,物理平均分達124.6分,合格率達到100%,優秀 率達87%,3人得滿分,97年我任教的是一個學習基礎最差的 班(慢班),但中考成績並不遜色,平均分達到96.2分,合格率 達100%,優秀率達54%。通過開展素質教育的活動,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四、開展涉及社會問題的物理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發展性 品質。
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物 理學,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其發展更是掠人。許多與物理 相關的科技新成果很快進入我們的生活,其中不少已達到普及化 的程度,而且這種趨勢正日益擴大,有增無止。所以,經常開展 一些社會問題的物理活動,收集人口與資源、能源與環境保護, 世界科技與經濟發展簡介專題資料,給學生閱讀,並組織他們討 論,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學生的創造 能力,培養學生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寬 廣胸襟,以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
⑥ 《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課例研討
一、以有趣的實驗,激發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到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因此,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對學生興趣的激發。比如在上《浮與沉》這課時,我首先出示兩個一樣的水槽,裝看起來一樣的水,再拿兩個一樣大小的馬鈴薯,問:「如果老師把這兩個馬鈴薯分別放進兩個水槽里,它們會發生怎樣的現象?」全班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它們都會沉下去」!我進一步反問:「真的都會沉下去嗎?」學生齊聲說:「是」於是我將兩個馬鈴薯慢慢放進水槽里,同學們都驚奇地發現:一個馬鈴薯浮了起來,另一個卻沉下去了。帶著這樣的興趣和問題,同學們很愉快地進入了實驗課的教學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動手操作。
在實驗教學中我常常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體現「樂學」的宗旨,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促進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得到優化整合,從而促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很好的養成,動手能力得到很好的培養,比如在教學《熱脹冷縮》時,我演示「童子尿」的實驗,將「童子」放在盤里,用熱水澆在「童子」的身上,一會兒,「童子」便撒出「尿」來,我演示完畢後,要求學生想一想,「童子」為什麼會撒「尿」?學生看了實驗感到十分新奇,迫切要求知道這是什麼原理,在學生興趣高漲的情況下,再進行實驗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這種有趣的實驗,誘導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並鞏固和發展這種興趣,使之成為前進的「導火線」,入門的「向導」,才能探求到打開動手操作的「金鑰匙」,同時,也是實驗教學的突破口。
二、巧用生活材料,挖掘學生動手操作的潛能
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我要求學生用創新的眼光看待科學實驗,用求真務實的態度對待科學探究,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有效材料積極開展課後探究活動。
例如:在教學《熱傳導》後,我給學生布置了課外任務,讓他們自選材料、自行設計實驗驗證熱傳導現象。結果學生在課後設計了許多種新異而且簡便易行的實驗方法。有的學生加熱鐵絲的一端,同時拿蠟燭接觸鐵絲的另一端,一段時間後,蠟燭接觸鐵絲的部分就會慢慢融化;有的學生在鐵絲的不同位置各滴上幾滴蠟油,當加熱鐵絲的一端時,就會發現離加熱點越近的蠟油越先融化;還有的學生把書中的鐵絲粘火柴棍的實驗換成小鋸條比鐵絲吸熱快,實驗效果更明顯……學生在課外自選生活材料設計的這些實驗,進一步驗證了熱可以由溫度高的部分傳到溫度低的部分,加深了學生對熱傳導概念的理解,而老師對學生各種方法的充分肯定,更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
學生靈活運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親自動手實驗,主動地對許多科學問題進行了課外探究,挖掘他們動手的潛能,從而展示他們動手的能力,養成動手的好習慣。比如用布頭、棉線和水彩筆芯驗證毛細現象;用兩個吸盤掛鉤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用一次性注射器體驗壓縮空氣的彈性;用蠟作密封劑和粘接劑;用塑料包裝繩做摩擦起電的實驗等等。
三、加強動手實踐,強化實驗操作能力
1、積極開展手工製作活動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創新與右腦功能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且只有大腦左右半腦的功能得到平衡發展,兩個半腦的活動密切配合,人的創新能力才能得到高度發展,「手腦並用,才會有創造」。中國傳統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基本上都是「左腦化」,而往往忽視學生動手動腦、實際操作的訓練。手工製作活動正是讓學生在「做」中學,使學生保持濃厚的科學學習興趣,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科學教學中,我經常結合教學內容布置學生回家做一項小製作:如在學習《熱氣球》後,讓學生自製簡易熱氣球,到課堂外去飛一飛;在學習《壓縮空氣》後,讓學生做一支空氣槍;學習《鏡子》後製作一個潛望鏡。通過製作活動,學生體會到製作過程的艱辛,從而也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在這些自製活動中有的成功,有的失敗,當他們把自己的作品帶到學校來時,我都是非常非常高興地一個一個向同學們展示,有好的,有差的,我都會表揚,並鼓勵他們,告訴做得差的同學:一次次的失敗將成為他們的一級台階,將來會拾級而上獲得成功,當你轉頭回望,才發現每次失敗乃成功之母,都是成功的一步,成功帶給他們的是短暫的興奮和喜悅,失敗往往給他們帶來長時間的思考,促使他們獲得更大成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我們應該說,成功是喜,失敗是福!
2、充分做好演示實驗和指導學生分組實驗
每次實驗教學前,我都會為學生准備好演示實驗,以及各種器材,並且總是提前試做,以保證課堂實驗的成功。不僅自己做演示實驗,還有意請學生上台演示實驗,以加深對實驗方法的掌握,練習效果更佳。在實驗中,我總是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由於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會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我在演示實驗時應盡力做到規范,標准,嚴禁違規操作,養成規范操作的良好習慣。學生的操作能力不是天生的,是經過不斷的練習才形成的。同時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還要進
⑦ 雨水對土地的侵蝕 教案怎麼寫 實驗怎麼設計
《雨水對土地的侵蝕》教案和實驗設計
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1、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雨水和徑流會把地表地泥土帶走,是土地受到侵蝕;
2、在實驗中發現侵蝕使地表的地形地貌發生改變;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模擬實驗探究雨水對土地的侵蝕;
2、能夠用文字、圖畫記錄實驗結果,用口頭和書面語言來描述實驗中的現象
3、能夠對實驗及過做出自己的解釋,在小組內交流結果和想法
4、能夠在小組的共同努力下設計模擬實驗,探究土壤被侵蝕程度的因素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學習的過程中向學生滲透關注自然界的侵蝕現象
教學重難點:在實驗中發現侵蝕使地表的地形地貌發生改表
教學具准備:
地形實驗箱、鐵架台、雨水模擬器、水瓶、記錄紙、麵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科學課中的實驗要求大家要學會觀察,下面我們做個小實驗,看誰的觀察最仔細
2、出示麵粉裝置,用滴管在空中向麵粉滴水。
3、師:你都看到了什麼現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說明了什麼?模仿的是大自然中的一種什麼現象?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雨水對土地有什麼樣的影響。
二、新授
(一)預測雨水對土地的影響
1、師:現在請大家觀察,我們今天實驗的土地是什麼樣?
2、學生觀察回答
3、師:請大家預測一下,雨水對這樣的地形可能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將你們的預測記錄下來。
4、小組討論並記錄
(二)設計模擬實驗驗證推測,得出概念
1、師:怎樣驗證你們的推測?
2、學生討論本組的驗證方案。
3、師:今天我們做的是什麼類型的實驗?你們觀察我們的實驗材料模擬的是自然界中的哪些因素?
4、學生觀察回答。
5、師:出示實驗要求:A、雨水降落的地點不要變;B、模擬土地的實驗盒保持靜止狀態;C、雨量要均勻,模擬器中的水不要超過水線;D、小組分工明確,團結協作,實驗結束講記錄整理完成。
6、學生分組實驗並記錄
7、學生匯報
8、小結:雨水降落到地面時的力打散並濺起地表的土壤微粒,雨水在流動時攜帶走這些土壤微粒,這就是侵蝕。
9、師∶水有什麼變化?
10、學生回答:
11、小結:雨水一部分被土地吸收,一部分在地表流動,叫徑流。
(三)用概念驗證,形成初步的觀念
1、師:通過實驗我們知道雨水和徑流會對地形造成影響,在自然界也確實發生著這種現象。出示黃土高原的圖片。
2、師:你能不能分析一下這種地形形成的原因?
3、小結:水是地球上重要的物質,它不僅對生物的生命有著重要作用,也是造就地表豐富形態的主要自然力,水是怎樣創造出了其他地形,將在後面繼續研究。
⑧ 小學科學教案:《光是怎樣傳播的》教學案例
一、觀察引入:
1、師:同學們,科學課非常重視觀察。請你們觀察黑板,你發現了什麼?
(教師打開手電筒,光斑落在黑板上。)
2、師:光點哪裡來?(手電筒)
誰來用手指來演示一下手電筒發出的光是怎樣照到黑板上的呢?我們來猜一猜光是怎樣傳播的?板書:「猜測:」今天我們就來探討《光是怎樣傳播的》,板書:「光是怎樣傳播的。」
4、生活中有哪些事實、現象能說明我們的想法?
預設:
(1)夜晚,我發現汽車前燈射出來的燈光是直的。
(2)白天,陽光穿過樹葉的光是直的。
(3)看錶演時,我發現舞台上的燈發出來的光是直的。
……
5、觀察圖片:老師也找了些圖片,他們能不能說明光是直線傳播的?
二、設計實驗方案
1、師:同學們講的是頭頭是道,但是科學是講證據的,你能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你們的觀點,證明光是直線傳播的嗎?
2、學生討論實驗方案。
3、學生匯報實驗方案。
預設:
(1)用手電筒照射光碟中間的圓孔,觀察白屏上的現象。
(2)用手電筒照直空心管,再把空心管變彎用手電筒來照,觀察白屏上的現象。(可用帶彎頭的吸管)
……
(3)學生說到書29頁的實驗方案,請大家看實驗單。
①仔細閱讀書上的實驗方法。
②該注意什麼?(三個孔必須排在一條直線上,這里可以看幻燈片的演示;距離為5厘米;完成作業:用箭頭標出光前進的路線)
③這兩個小實驗有什麼不同?
三、實驗研究,深入拓展
1、學生進行實驗。
2、匯報實驗情況和結論,並展示。鼓勵其他同學想到的別的實驗方法。介紹。
3、前面我們猜測:光是直線傳播的嗎?經過這么多方法的反復驗證,「板書:反復驗證」我們可以下個結論嗎?板書「結論:光是直線傳播的。」
5、請看黑板:你知道科學家平時是怎樣進行研究的嗎?
(指名學生看黑板小結)
6、師:今天我們象科學家那樣經歷了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祝賀你們!
7、(展示幻燈片路燈)你能否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解釋這個現象?為什麼影子總是在背光的一面?(光源發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體上時,物體向光的表面被照亮,在背光面後方形成一個光線照不到的黑暗區域,這就是物體的影子。)
8、出示知識點:光是以直線的形式傳播的。光傳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約30萬千米。太陽離地球的距離為1.5億千米,從太陽發出的光到達地球約需要8分鍾。
9、回顧。
四、課外拓展,挑戰自我
師:剛才我們做實驗時用了3張帶孔的卡片,課後,你能用上10張,15張,甚至更多的卡片排成一條直線,用手電筒照射能在屏上找到光圈。卡片擺得越多越厲害。你們有信心嗎?
五、板書設計
問題:光是怎樣傳播的
猜測:光是直線傳播的嗎?
反復驗證
結論:光是直線傳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