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人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空氣有重量嗎的優秀教案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優秀教案是適合自己和自己學生的教案。
參考教案如下,加以改動即可。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空氣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輕.
過程與方法:
在稱量的過程中,了解一些因素會影響稱量結果,產生誤差,學習准確稱量.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及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知道並能設計實驗證明空氣有重量,但很輕;通過對石頭、水、空氣的三者比較,初步建立固體、液體和氣體的概念體系.
【教學難點】設計多種方法,重復驗證空氣有重量,但很輕.
【教學准備】
給每個小組准備:1根長細木條(或竹條)、3根細線、1塊橡皮泥、1個氣球、1個皮球(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1個托盤天平(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
演示實驗材料:1個皮球(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1個托盤天平(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
給每個學生准備:石頭、水、空氣的比較表格.
【教學過程】
一、空氣有重量嗎
1、師:水有重量,石頭有重量,空氣有重量嗎?有什麼辦法證明?
2、生討論交流,提出採用自製的小天平來證實空氣是否有重量.並討論自製小天平的方法.
3、指導學生自製小天平.(建議:天平上的圖釘教師可在課前幫學生固定好.)
4、小天平調平.(先將氣球掛上,另一端掛上重物,想辦法使小天平平衡)
5、給氣球充氣,觀察並記錄小天平的變化.(分組實驗)
6、全班交流小天平的變化情況,思考:所有小組的實驗結果都一致嗎?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實驗結果不同?有什麼辦法改進實驗,使效果更明顯,結果更精確?
二、改進小天平的測量效果
1、討論交流改進小天平測量的方法
方法1:同時將兩個充足氣的氣球掛在小天平的兩端,並調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再將其中一個氣球的氣放掉,觀察小天平的變化
方法2:同時將兩個充足氣的氣球掛在小天平的兩端,並調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在天平的一端再掛上一個或幾個充足氣的氣球,觀察小天平的變化
2、生選擇方法進行實踐,並討論解釋所觀察到的現象.
三、天平稱量皮球的重量
1、師:為了讓我們的實驗結果更精確,更有說服力,我們可以利用實驗室的天平稱來進行研究.
2、師演示:將一隻充滿氣但未充足氣的皮球放在天平的托盤上,稱出重量(讓學生來看),然後用氣筒給皮球充足氣,(需提醒學生注意充足氣後,皮球的大小是否發生變化,為什麼要保持皮球的大小一致)
3、師演示測量充足氣的皮球的重量,請學生幫助觀察重量是否增加,增加了多少?思考:說明了什麼?
4、請學生觀察對比,托盤天平和自製天平有哪些主要區別.(托盤天平不僅可以測出空氣是否有重量,而且可以較准確地測出到底增重了多少)
四、單元小結
1、請學生將之前記錄的維恩圖等記錄表取出,再發給學生一張新的石頭、水、空氣對比表.請學生根據前面的實驗情況和記錄表完成對比表.
2、根據對比表分析:這三種物質,有哪些特徵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
3、出示更多物質的圖片,把這些物質分為液體、氣體、固體三類,說明分類的標準是什麼.
4、出示之前填寫的關於水和空氣的氣泡圖,請學生思考:還有哪些可以補充,原有內容中哪些是不正確的,需要改正.
文章來自我的的個人網站:四季在線教育網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 人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誰和實驗的比較教學設計
誰流得更快一些
一、教材分析
《誰流得更快一些》是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版《水和空氣》中的第三課權,學生通過前兩課的觀察,已經認識到液體是會流動的.本課中學生通過對水、洗潔精、油三種液體的流動速度進行比較,加深「液體能流動」這個基本屬性的認識的同時,意識到液體流動的快慢受到液體黏度的影響.另外,學生在經歷了第三單元一系列的對比實驗之後,對對比實驗有了初步感知.本課是學生上科學課以來第一次嘗試自己進行較為簡單的實驗的方案設計.在設計實驗時,不需要學生寫出完整的方案,只要讓他們對如何做實驗、保證實驗公平交流他們的看法,進行初步的實驗設計.
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液體都會流動,流動的快慢受到液體黏度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進行預測並設計對比實驗進行驗證;理解公平實驗,為保證公平,需要保持除變數之外的其他條件相同.
3、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公開的、民主的討論有助於辨識實驗的准確性;小組內分工合作對開展實驗是十分重要的.
教學重難點:
重點:設計簡單對比實驗,描述並簡單解釋液體流動的快慢受到黏度影響.
難點:設計對比實驗,理解公平實驗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3.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水變成水蒸氣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水的蒸發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通過實驗了解加快蒸發的條件。
2、指導學生觀察、分析、描述水在蒸發時所發生的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
教學准備:
酒精燈、火柴、小燒杯、水、一塊濕抹布,毛巾等
一個大燒杯,有水,一小袋鹽,小葯匙一把,一根玻璃棒。兩個中燒杯,事先貼上標號(1號和2號),半杯水,每組一塊手絹,培養皿,吹風機,小電池,熱水袋,電熨斗,小電風扇
教學過程:
一、初步了解蒸發現象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的單元,水單元(用濕抹布在黑板上寫一個水字),請你猜測一下,這個「水」會有什麼變化?
2.學會匯報,(變幹了,變成水蒸氣,蒸發掉了等等)
3.這是怎麼回事呢?(或你知道為什麼嗎?)
4.你看到水蒸氣了嗎?由此,你覺得水蒸氣它是什麼樣的?(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
5.小結:像這樣由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我們就叫做蒸發。(板書)
6.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的蒸發現象嗎?
7.學生舉例。
二、知道加快蒸發的三個條件。
1.從剛才的回答中,唐老師發現大家在平時生活中都是一個有心者,這一點唐老師非常喜歡。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經驗怎麼樣。比如說,唐老師這兒有一塊濕毛巾,你能想到幾種方法讓上面的水蒸發掉呢?
2.學生思考後回答。
3.不錯,其實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我們什麼也不做,就讓他這樣放在這,過了一段時間後,它會不會干?對,但這樣做時間就比較長了。
4.那怎樣做能讓這塊毛巾快點干呢?看哪組想到的方法比較好。
5.小組討論。
匯報時注意說出所需的器材和實驗過程
6.匯報(按方法匯總)
7.唐老師事先准備了幾樣實物,但還有幾組的同學只能對不起你們了,加入到其它組去吧,好嗎?
8.分組實驗
9.剛才的實驗大家都做得很認真,誰能說說你們觀察到的現象?
10. 現在,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怎樣就可以加快蒸發呢?
三、鞏固,小結
1.今天,我們主要研究了水的蒸發,關於這水和水蒸氣,你們還有什麼問題想問嗎?
2.唐老師倒准備了幾個問題,看你們能不能回答。
(1)你知道鹽是從哪來的嗎?(出示鹽)
現在,唐老師把它放入燒杯中,攪拌一下(邊說邊演示),現在,我又想把放進去的鹽取回來了,你有辦法嗎?
(2)有1號和2號這樣兩杯水,我想讓1號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發掉,你有什麼辦法?你能讓2號中的水盡量不減少嗎?
溫度與溫度計
教材依據
《溫度和溫度計》是教科版小學科學第二冊(三年級下冊)「冷與熱」單元第三課時的內容。
教材共有3頁,由3個活動組成。
活動一:觀察幾種溫度計。先以學生們在「冷水與熱水」一課所積累的經驗為基礎,引出溫度計和溫度的概念。這個活動分3層,第一層是觀察溫度計的構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標記和數字。溫度計主要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內有水銀、煤油或酒精等液體)、刻度3部分組成的。最好配備多支溫度計,以供學生仔細觀察。教材呈現了觀察提示,也是觀察目標,教師要介紹攝氏溫度計的標定方法。第二層是指導學生認識溫度計製造的原理。教材提供了液體熱脹冷縮實驗裝置和溫度計的比較圖,通過比較,啟發學生認識到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性質設計的。第三層是觀察各種各樣的溫度計,最好用實物。插圖中有干濕球溫度計,熱電偶溫度計,體溫計,液晶顯示溫度計,攝氏溫度計,水溫計。
活動二:攝氏溫度的讀和寫。這個活動的重點是訓練學生認讀和記錄攝氏溫度。教材對25℃、8℃的讀寫方法做了示範。這兩個溫度都是整數,比較容易認讀,重點是零上和零下的區別。可以增加幾組溫度,如0℃、36℃、-5℃ ,以便加以鞏固。這幾個溫度的認讀稍復雜,教師在教學中可利用溫度計模型組織學生認讀、書寫。要強調零下溫度自0℃ 向下,數字越大,表示溫度越低。
活動三:讀出溫度計指示的溫度。這個活動是指導學生如何准確地使用溫度計。這是科學技能的訓練,教材的插圖對學生的活動具有指導意義。讀溫度計顯示的溫度時應注意視線與溫度計液面應持平行,並消除一切對測定溫度的不利影響。
學情分析:學生們在「冷水與熱水」一課積累了與溫度相關的知識與經驗,部分學生通過看天氣預報對溫度已經有所了解,有的同學家裡有溫度計對溫度計的用法也有所了解。但不能真正理解什麼是溫度,也沒有學習和探究過溫度計正確的使用方法和構造。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物體冷熱的程度可以用溫度來表示,我國常用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常用的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設計製造的。
過程與方法:能仔細觀察溫度計,了解溫度計的基本構造;能說出溫度計的製造原理;能正確地讀寫出溫度計指示的溫度;能區分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意識到「利用溫度計能准確地了解物體的冷熱程度」;意識到「為了觀測比較正確的溫度,人們對觀測溫度的方法作了一系列的規定」。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能認真細致地觀察;樂於提出觀察中產生的問題,並對問題提出自己的看
重點: 攝氏溫度的讀和寫。
難點: 正確的使用溫度計。
教學准備:溫度計、各種溫度計的圖片、記錄中卡、冷熱水、燒杯、筷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你感覺今天的天氣怎麼樣?
設計目的:教學開始的導入,以學生為本位,從生活實際入手,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對今天的天氣進行判斷,在談話中理解溫度,引出溫度的概念。(物體的冷熱程度)要想知道准確的溫度,光靠感覺是不行的。要使用工具——溫度計。
(板書:溫度與溫度計)
(二)學習溫度的讀法與寫法。
1、猜一猜今天13:00時操場上空氣的溫度?
(距地面1,5米處)
2、猜一猜操場地表的溫度。
3、你們知道養蠶的最佳溫度是多少么?
4、猜一猜合肥地區的歷史上最高溫是多少?
5、猜一猜合肥地區的歷史上最低溫是多少?
(要求:請學生把所猜測的溫度寫在黑板上,其他同學在科學活動手冊上記錄。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我國常用的溫度單位——攝氏度的讀法與寫法。)
設計目的:猜測與假設也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環節。這里讓學生在教師所提供的信息上做一定猜測,既訓練學生推理思維,又激發了利用溫度計的慾望;還可以了解當地的氣象史;學會科學的養蠶。(養蠶是本學期科學課的重要內容。)而預測地表和距地面1,5米處的溫度是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因為百葉箱的高度是距地面1.5米。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游戲中完成了攝氏度的讀法和寫法。
(三)認識溫度及溫度計
1、回憶你所見過的溫度計是什麼樣子。
2、觀察、了解溫度計的構造。
3、小組觀察、交流、匯報:
(1)溫度計由哪幾部分組成?
(2)同學們在觀察溫度計時發現了什麼意外的現象?引發對這種現象的探究,從而得出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設計製造的。
(3)關於溫度計你還知道哪些?引出溫度計的發明史。
設計目的:告訴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要注意觀察,教會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了解溫度計的基本構造和製造原理,滲透溫度計的發明史。
(四)分組測量一杯水的溫度。
1、小組匯報測的數據。
2、為什麼一樣的溫度計、一樣的水測得溫度不一樣?
3、師生共探討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4、再次測量燒杯里水溫度。
5、小結。
設計目的:學生第一次測量燒杯里水的溫度。(由於學生還不會使用溫度計,測量結果可能會相差很大。這里我們可以充分考慮學生年齡特徵與生活經驗,「將錯就錯」地讓學生動手測量,滿足他們的慾望。因為滿足了第一次接觸這個材料的興奮,又發現生活經驗與事實產生了強烈的沖突。這時,當再次分小組觀察時,學生的頭腦是冷靜、理性的,觀察目的是明確的、觀察活動是帶著「思維」的。第二次測量溫度,並比較兩次測量的結果說說感受與事實產生矛盾沖突時,通過有效的觀察與了解後讓學生反思起先測量的過程,學生就能自發地對已有經驗進行重新的審視與自我構建,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也有了新的感受與體驗。它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探究活動、培養能力的過程中,使三維目標有機地整合在一起
(六)認識不同的溫度計。(多媒體課件)
設計目的: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課後學習研究溫度計的熱情。
(七)作業:用溫度計測冰水和冰鹽水的溫度。
設計目的:把課堂延伸到課外。可以更好地了解攝氏溫標和華氏溫標的來歷。
(八)板書設計: 刻度 平
玻璃管 上
液柱 停
液泡 里
4. 人教版小學科學下冊教案在哪裡還是沒找著
科 學 教 學 論 文
——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小學科學是在自然的基礎上更全面,更科學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探究科學真諦能力的一門學科。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自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我們如何引導學生經歷和尋找得出結論的過程並在過程中獲取知識的方法體驗自主探究的樂趣切實帶領孩子們一起去領略科學探究中的樂趣呢?
一、「探究」讓學生學會合作交流
小學三年級學生是《科學》課初始階段,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極為興奮的事情,學生對科學教材產生有濃厚的興趣,有強烈的學習慾望,願意主動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來。因此,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勇躍發言及合作交流的習慣,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究新知識形成的過程。針對很多科學探究都是通過實踐來總結、驗正的。,如:分一分、擺一擺、畫一畫、測一測等,再通過聯系課內所獲知識,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分析現象、思考問題,順水推舟,讓學生動手做夠,動口說夠,動口問夠,動腦想夠,動眼看夠。所以在這一環節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合作交流是現代人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一個知道學習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個幸運的孩子,他會因此而找到探究的興趣與共事的夥伴;一個善於合作與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乾的孩子,一個樂於合作與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會因此而學會科學學習乃至科學探究,並且從中享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如我在教學《改變浮和沉》時,為了使一些物體改變浮沉狀況更為直觀、形象,特意引導學生小組內進行交流和討論,鼓勵每人都要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並注意傾聽它人的看法,敢於失敗,敢於競爭。學生在自己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大膽提出了很多種不同方案,然後經充分討論選出最佳探究觀察和想像能手。在合作與交流過程中,教師能主動做好事件的引探,並注意到小組各成員的分工與協同作用,使每一小組的同學人人都有事可干。取得了人人參與、人人有收獲的喜人效果。
二、「電化教學」讓學生更主動積極參與
小學《科學課》是一門科學啟蒙性學科。它側重於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在研究學習中保持或發展兒童與生俱來的探究興趣;教材側重於提供大量的科學信息,圖文並茂,有許多實物彩色圖片、形象的模型圖與優美的文字相結合,從而將科學知識生動直觀地展示出來。此外,一堂40分鍾的《科學課》,是由多個實驗活動—問題—實驗活動組成的,如在教學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燈、投影、錄像、多媒體等各種電化教學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優化了教學環境,拓寬了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思路,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如教《物體的熱脹冷縮》時,我設計了一個小課件,開始是小朋友燒開水的生活情景動畫錄像,當放到「盛滿水」和「燒時茶壺溢水「等幾個情節時,在「茶壺溢水」的畫面的小朋友頭腦上出現一個個的「?」,這樣引導學生發現、提出問題,通過研討、實驗,使學生先得出「物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結論後,再出示一段課件,「鐵路工人築路時,每隔一段要開一道裂縫填進瀝青」……隨後出示問題,為什麼修路時每隔一段都要開一道裂縫?架線路為什麼不要扯的太緊,在得出結論後,再出示課件通過不開裂縫路面與開裂路面的熱脹冷縮情況和線路緊與距離對比演示,進一步明確問題原因所在,啟發了學生動腦思索,解決了生活中實際問題。
三、「多元評價」讓學生天天都在進步成長
小學科學教學的評價是一種多元的激勵性評價。通過評價,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精神,使學生對科學探究始終保持愉悅的情感體驗。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齡階段,由於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樣,所表現的每個側面程度也不一樣。只有評價內容適合小學生的實際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我在課堂中常善用評價激勵語言如:「某某同學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你很像一個小老師,不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組也管理得很好!」「你真行!真棒!真是好樣的!」「老師發現你不僅聽得仔細,而且說得也很好!」「你的想法很有創見,這非常可貴,請再熟練地做一遍!」「傾聽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某某同學正在分享著大家的快樂,我相信他已經有了很多收獲!」還有,「你知道的真多!知識真豐富!我們大家要向你學習!」「能提出這么有價值的問題來,真了不起!」「我知道你能行!」「你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妙的方法,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學生!」「你的回答真是與眾不同啊,很有創意,老師特欣賞你這點!」「你真像位小科學家,有這么多重大發現!」「了不起的發現,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紹給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等。對於學生的回答,無論恰當與否,教師都應及時做出評價,一個充滿贊揚的眼神,一個表揚的輕輕手勢,一句鼓勵的話語都能使學生心潮澎湃,甚至對他們一生都會有很大的影響,這點,我在教學中已頗受至深。我還結合實際,進行了「兩會兩能」評價法。就是上課時會聽,會看,能說,能做。學生在科學課探究活動中,學生首先進行自評,自己認為做到了,就可以到科代表那兒要求加一顆星,當然也要結合學生互評。學期結束前,教師可根據組長統計的情況,滿15顆星以上可以得「優」,10顆到15顆可以得「良」,5顆到10顆可以得「中」,這就作為學生的平時成績。這一切工作完全可以讓學生來操作,既方便,又真實。這事實表明,「課改」後教師的評價標准發生了變化。從實踐看,實行這種激勵性評價,學生心中就會始終涌動出一種精神力量,誰也不會自甘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