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淺談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的幾點看法
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老師怕漏教,考試又考到,於是無論是「西瓜」還是「芝麻」統統都撿到,來個一網打盡。這樣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老師累,學生煩,效率低,導致學生語文應用能力不強。這就給我們語文教師提出了一個嚴峻的課題——「改變這種現狀,構建語文高效課堂」。那麼,什麼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即通過教師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知識上有超常收獲、能力上有超常提高、超常進步。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我認為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打造高效課堂。一、潛心文本,成竹於胸《語文課程標准》明確地提出了閱讀互動的三維結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什麼是「文本」呢?「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語文課文。它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教育目的等都隱藏在文字之中。我們不應把文本被拋在了一邊,上課前匆匆地拿出教學參考、課本看一下就去上課,也不應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了製作課件等教學輔助手段上,應把精力放在吃透文本之中,慢慢咀嚼,細細品味,其實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意蘊深遠。作為語文老師,應當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文本及文本後面的作者認真對話,靜心凝神地加以研讀,吃透文本,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文本,讓自己先走進文本,成為文本中的角色,與作者交流。試想,如果教者自己沒有對文本有很深刻的領會,又如何能使學生走進文本呢?如:我在教學《長城》一課時,做了這樣一個預設:出示課件——長城的結構圖。讓學生在圖上找一找課文中涉及的長城的各部分,如:城牆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並在圖上註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各部分的作用。充分了解長城的特點,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進而激發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促進學生情感思維的形成,這樣的預設,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思維,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走進文本,就是「鑽進去」,用心解讀文本——指能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通過鑽研教材,對教材的二度開發來確定「教什麼」,依據《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後思考練習等,綜合課文的教學內容,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 「用心與文本對話,用靈魂與文本對話,從而正確地引領學生在文字元號構築的精神世界裡漫遊,並在其中自我發現、自我提升、自我成長。」 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園,教師把學生帶進這座「花園」,不僅要讓學生看到紅花,還要讓學生看到綠草。只有正確解讀了文本才可以把課文的精要提煉出來,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巒理事長所說的課堂教學中「兩化」和「三多三少」的問題。二、簡單教學,精巧設計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何謂簡單?「簡單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變繁瑣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涵的教學套路,依據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 著名教師竇桂梅老師執教的《秋天的懷念》一課給我很深的感悟:整個課堂設計就由兩大部分組成:讀出韻味,讀出思考;圍繞主題「好好兒活」構建課堂。三個層次層層推進:感受「咱倆」的「好好兒活」,體會「我倆」的「好好兒活」,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而整個教材的處理,又置於作者史鐵生的一組作品之中,教學環節可謂是環環緊扣,條理清晰,新穎簡潔,設計巧妙。特級教師王菘舟老師上的《荷花》一課,整堂課以「美」為主線,設計了三個部分:1.在呈象感形中發現美 2.在品詞悟情中感悟美 3.在移情入境中意會美。課堂設計緊扣語文學科特點,根據學生學習興趣,從表象的美到意會的韻,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在潛心會文的過程中發現、感悟、意會美,最後用自己的情感和語言去創造美。整節課一氣呵成,重點突出,在看似簡潔的教學環節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縱觀許多特級教師的優秀課例,他們無一不是遵循這樣的原則,根據文本,結合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實現了老師在簡單中教,學生在快樂中學的教學境界。三、靈活教法,不拘一格高效課堂是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深入、學得自主的課堂。如何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怎樣的課堂才是務實高效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運用靈活的方法手段進行教學尤為重要。首先,我們要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於知識的生成。因此老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鬆的
㈡ 談談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更新教學觀念,培養創新
淺談一下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實踐的培養,談語文教學我願把它和數學教學,對起來說,便於理解。數學知識像是一個鏈,而語文知識像一顆樹,它的形狀 大小 趨勢等,是不定性的,它涵蓋的內容是豐富的;一道數學題,結果是唯一的,而同一個作文題,結果是豐富的,就是一個作文題目,是由一個人,不同時期作,結果也是不相同的。這就決定了學生,在學習語文時,需要創新,還以作文為例,就是追求個性化 多樣化,相同到是雷同,語文作文中絕對不許的。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中,對有創新意識學生,多鼓勵,多表揚,實踐也是一樣,老師的一句話,在學生心目中,就是指南針,你要是表揚他一句,他感到不知有多美,要學生怎樣去創新,怎樣去實踐,也是需要老師,給點撥,所以是需要老師動腦的。
㈢ 小學數學如何樹立正確的教學觀
一、端正學習態度
二、提高學習興趣
三、學習並不是一種任務和負擔,應該樂在其中。
㈣ 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空間觀念
摘要:《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作為核心任務之一,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下探索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將結合實例從空間觀念的培養前提、如何培養、怎樣發展、如何積累、進而培養空間想像力等方面來進行論述,採用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藉助實物,多媒體運用等手段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關鍵詞:空間觀念 感知 想像
前言: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一門科學。空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是小學數學的重要教學內容,小學數學內容包括「數」和「形」兩個部分,其中「形」就是指幾何初步知識,它是小學數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把培養學生的初步空間觀念1作為教學的核心任務之一,然而這部分知識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最薄弱的環節,也成為老師教學中最頭痛的問題。 小學生的空間意識往往是在他們學習幾何初步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的,因此只有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落到實處,才能真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下面依據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結合「空間與圖形」 中的部分教學內容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想法。
空間觀念:是在空間知覺的基礎上形成的關於物體的形狀、大小和位置關系的表象,它是在對同一類事 物的多次感知以後進行綜合的基礎上形成的。
一、 利用生活經驗,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一)突破單純認識建立初步空間意識 小學生從幼兒開始就處於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的慾望中,從小就通過接觸各種圖形來認識事物,從而逐步對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有了初步的感知,並在他們的頭腦中形成這些圖形粗淺的表象2,這些表象的形成就是空間觀念的萌芽。 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物都是進行小學教育的寶貴資源,從最初的看圖識物到接觸實物都是進行幾何知識學習的基礎。如水杯、電視、門窗、書本、紙盒、房屋、街道等讓他們認識了線、面、體、角等相關的初步知識;「太陽從東方升起」認識方向;汽車的行駛,升降旗等現象認識平移;從風車、摩天輪、螺旋槳的轉動等觀察到旋轉現象等等。教師應該針對這時期學生的思維特點進行教學,將教學與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利用豐富的現實原型形成他們最初的空間知識。從簡單有趣的開始,抓住特點,讓小學生形成一個由淺到深的認識過程。 空間意識的初步形成,有助於他們對事物的理解,通過引導,突破單純的認識,能夠具有粗淺的抽象理解能力,還培養了他們對生活的感知能力,做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二)將實物抽象成平面圖形,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 「教學研究表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是處在直觀形象思維階段,思維特點主要是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和表象進行思維活動的。」 通過知識經驗的積累,小學生的思維慢慢地由直觀形象向抽象邏輯表象:當事物不在面前時,在個體頭腦中出現的關於該事物的形象。
思維發展,而空間感的培養,也正是進行抽象思維的培養階段,因而在教學中要以學生「思維」為主體,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發展空間。 近年來的教學已不是填鴨式的灌輸教學法,轉而注重學生的自主性,能力的培養和思維的發展,教師不再是單一的「教」,學生也不再是單純的「學」。與小學生接觸以後我們會發現他們的想像是非常豐富的,想像是形象思維的一種表現,而這些豐富的空間想像,可以使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進一步發展。許許多多的發明創造都是設計者先有了想像,再從自己的想像出發畫出設計圖,然後做出實物模型,並進行無數次的修改設計,直至最終完善成型,才有了我們所用的實物。而在這些過程中,都是將實物進行抽象,在頭腦中形成平面圖形,空間觀念在此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較好的空間觀念是無法做到的。 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中,空間觀念同樣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可在課堂上進行角色扮演,教師設定一個故事背景,提供角色,讓學生進入其中,自由發揮,充分想像,使學生用心參與和學習。「通過角色扮演活動,學生有機會演練不同人士的感想、態度、價值觀與解決問題的策略」。也可在課後布置開放性作業,如在特定條件下設計花圃等,通過測量、構想、作設計圖、對多種設計方案進行比較等活動讓學生的思維逐漸向抽象思維發展,擴大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二、 加深學生幾何概念的理解,深化空間觀念。
(一)運用CAI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現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手段已被帶入課堂,通過CAI可以呈現學生熟悉的物體,讓學生從感知中了解物體特徵,進而理解幾何概念。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動態直觀,提高的教學效率,學生空間觀念也得到很好的培養。 幾何概念是人們在長期生活、生產實踐中,通過對大量的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進行高度的抽象概括後得到的,所以空間觀念的培養是能夠較好的理解幾何概念的條件。空間觀念的形成離不開幾何概念,而幾何概念的建立又是以形體的表象為基礎的,可見幾何概念的理解和空間觀念的樹立是緊密
㈤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教什麼
課程標准中確立了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就是我們需要教的。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關系,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個事物的三個方面,而不是獨立的三種目標。圍繞三維目標,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在《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一文中說:「課堂教學應被看作師生共同步入的一種審美境界,一種生動形象的、充滿感情的、充滿智慧的、充滿變化的教育藝術。課堂應既有知識的傳承,更有情感的互動和生命的對話。知識的建構、思維的碰撞、能力的達成與精神的鍛造,構成了課堂上跳動的音符,演奏出和諧美妙的生命樂章,演繹不可重復的精彩故事。」
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可以說,把知識教到了,似乎也就完成了授課任務,那麼顯然忽視課堂所承載的其他方面。學生的情感是否得到了尊重,學生的智慧是不是被啟迪,學生的思維是否得到了發展。我們的課堂可以是安靜的,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應該是活躍和熱鬧的,如果我們穿上新鞋走著老路,課堂必然成為灌輸式的,課堂氣氛是沉悶的,學生接受知識是被動的。三維目標完成也是單一的。
總之,學生的發展是三維目標的整合,缺乏任一維度,都會使發展受損,但這並不意味著三維對學生的發展的貢獻是等值的。因而,要根據各學科的特殊性和學生原有基礎而有所側重。就教學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學科教材中蘊含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另一方面,要注重開發課堂教學中生成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有位數學教師教學《射線》,他精心設計了一個活動情景:首先,教師在黑板上畫上了一條線段的端點,讓學生閉目想像,從這個端點出發可以向左或向右無限延長。然後,教師問學生: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物體?有的學生答陽光;有的答夜間手電筒光;有的答天空的流星……最後,教師讓學生概括出射線的特點:一個端點,是直的,向一方無限延長。這樣的教學,很自然地實現了數學教學的兩個轉化:把生活現象轉化為數學問題,將數學問題轉化為數學概念,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這才是真正有效的生本課堂。我們的課堂不能唯課本,而是以課本為依託進行多方位的深度延伸,加強與學生的知識世界、生活世界和心靈世界的聯系。其中,既要有內容的延伸、知識點的擴展,也有過程的展示、思維的發散。形式的靈活多樣,增進學生的生命體驗。
二、如何教
首先,教師要吃透教材。吃透教材是備好課、上好課的重要保證,它是本,我們許多教師對課文的理解大都停留在教參對教材的說明理解的層次上,這是遠遠不夠的。在此基礎上還必須進一步地深入地鑽研教材,注重對教材的補充、延伸、拓廣、重組,並注重教材與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聯系和融合,磨課必不可少。所有名師的教學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全國名師王崧舟老師應邀參加「全國首屆中華經典詩文教學觀摩研討會」,執教[清]納蘭性德《長相思》。王老師首先查閱網路和藏書,積攢下1萬多個評鑒《長相思》的文字。然後又深入研究了納蘭性德的生平,揣摩了《納蘭詞》,閱讀並深入剖析了朱光潛的《詩論》,朱自清先生的《說詩》,倘若沒有細讀的底子,倘若不曾走進納蘭的生平空間,倘若無法將《長相思》和納蘭的其它詞作建構起互文關系,我們一定看不到長相思課堂上的靚麗與精彩。當然,這些背後融入了王崧舟本人對自身的生命感悟、價值的取向。
如果我們也可以這樣深入備課,達到文本的言語出像出自自己之口,文本的精神內涵,好像出自於自己的內心,那麼我們的課堂是不是就可以更加的豐滿、更深刻,在教學的過程中也一定是張弛有度,信手拈來盡可驚。我們也更不必擔心學生提出一些自己沒有知識儲備的問題,胸有成竹,自然自信滿滿。
其次,重點、難點把握好。教學不是一個簡單的流程,要知道本節課,重點是什麼?難點又是什麼?有時重點就是難點,有時重點不是難點,重點的地方怎麼重起來,難點的地方不能繞著走,要把難點深入淺出的破解開。一節課講完了,不能讓學生只是知道有這么個知識,至於如何運用,至於迷惑的地方老師也沒講開。重點不重,難點依舊難,那麼課堂是何來高效,很可能是無效的。長春版小語教材,內容很豐富每冊基本都是安排十二個板塊,有的是十一個板塊。內容文質兼美,但有些內容也很深,如《苦糖》,學生苦澀回憶的缺席,也是情感理解的缺失。怎麼來處理呢?如何讓學生感同深受?這就是教學的難點。
再次,要有一種洗課的意識。當我們的備課足夠深入之後,積累了很多資料,也會產生很多教學構想,這時洗課就很重要。課前的洗課,如同洗菜、洗衣服,去掉不需要的東西,使課堂不臃腫,提高課堂的效率、思考的深度和力度等。
取捨要准。哪些可以不教,一定要有一個意識,一定要學會忍痛割愛。該講哪些,追求一種簡單、豐滿、統一。關鍵是要找到隱含在課文中的線或點,然後四兩撥千斤,牽一發而動全身。比如,執教《清平樂・村居》一課。整首詞這個「醉」字是關鍵,可以設計這樣的環節:醉字組詞:喝醉、陶醉、沉醉。誰醉了?為什麼醉?對我們來說,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場景是很平常的,為什麼翁媼會醉?作者也會醉呢?辛棄疾寫這首詞的寫作背景也就自自然然地引入進來了。這一個「醉」字,是全文的靈魂。抓住了它,以它為發散點。整首詞就形散而神不散了。
構建高效課堂不容忽視的問題,是教師情緒對課堂的影響。魏書生老師在《提高笑對人生的能力》一文中說:「積極樂觀,笑對人生,容易使學生受到感染,容易使學生性格開朗、樂觀。」其實,一個老師心境如何,對於課堂教學效果會產生很多方面的影響,我們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情況:心理學家曾經做過測試,擁有良好心境的教師,由於心境的自我內化作用,會感到班級的「調皮生」也不再那麼讓人討厭,對「後進生」的態度也會有所轉變,這樣就有利於師生關系和諧融洽,課堂氣氛高漲,學生的大腦皮層神經細胞處於亢奮狀態,必然有利於知識的吸收和理解。由此可見,教師心境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必然也就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教師的情緒可以是昂揚高亢的,也可以是潤物無聲的脈脈溫情,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教師的靈魂在場,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能帶動學生的思考,才能使心的溝通和碰撞得以實現。
㈥ 淺談新課改下如何樹立正確小學數學教學觀
新課改,我們遇到很多難題,但更多地是看到,新課改給課堂教學帶來的勃勃生機,在具體的教學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我們將採取那些相應的教學策略呢?
一、新課標指導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新變化
新課改已經融入到學校的各個角落。我們在實施過程中,遇到很多的難題,但更多地是看到,新課改給課堂教學帶來的新變化。
新課程實施後,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教師的教材觀、學生觀、教學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正在逐漸變化;教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的主體性得以發揮;教師評價方式多元化;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成長。
二、小學數學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
1.教師難予適應新課改
參與實施新課程的學校和老師,對新課程改革的意義、目標和改革的方法的理解和行動表現出來很不平衡,特別是一些偏遠學校的教師的素質以及素養與新課標的新教學理念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是課堂教學中存在 「穿新鞋,走舊路」的現象。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一些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沒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有的小組合作學習純粹是為合作而合作,只考慮合作的形式而未能考慮合作的時機。致使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新課程標准指出「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對於此話理解有誤差,致使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只看到學生在探究,而探究出了什麼,學生掌握了什麼,卻無法考證,這種探究,充其量不過是一種數學游戲而已,對學生的發展極為不利。
2.學生學習評價缺少個性化
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因此在課堂上,經常聽到的是「啪,啪,啪,表揚他!」「嘿,嘿,你真棒!」的表揚聲。如果這些學生確實提出了有創見的問題(從學生的角度),或者有明顯的進步,這樣的表揚是適當的。但有些學生僅僅是回答了一個簡單的問題,或者重復別人的發言,那麼這樣的表揚就有違發展性評價的初衷了。
3.課堂教學方式較陳舊
在數學學習中,有的教師,直接將一個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漫無邊際的思考,學生沒有目標,討論研究很長時間,卻得不出什麼結論,致使不少學生將數學學習與游戲等同起來,這樣的教學無疑是打著課改的幌子,走的是過去「放羊式」的教學路子。而與之相反的是,不少教師由於擔心學生思考不出結果,於是小心翼翼地看到,學生稍有困難馬上進行指導,看似啟發學生思考,實則是將生動活潑的探索過程變成了變相地灌輸,學生成了教師手中的木偶,新課改只是給「教案劇」增加了一個美麗的外包裝。
三、新課標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策略
1.更新觀念、改變教法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所以要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方法指導,首先必須從教師的「教」開始。
(1)備課:變備教材為既備教材又備學生。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解決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教學論文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復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如何培養學學生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
(2)上課: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
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首先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台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制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其次,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生成的把握。
2.活躍思維、改變學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能提高學習效率,能使學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發揮,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而拙劣的學習方法(如死記硬背)學習效率低,學生的智慧得不到發揮。所以,如果我們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那我們的教學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培養學生有好的學習習慣。避免機械性學習,實現有意義的學習。現代教學論強調要實現有意義學習,強調理解對知識保持和應用的作用,即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記憶而學習,而是為了應用而學習,不是為了對單個知識點的掌握而學習,而是為了實現對知識點間的貫通性理解而學習,這些均需要我們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為「內化」式的學習,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是實現有意義學習的關鍵。
(2)要鼓勵學生多說。首先,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系,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用語言表達出來。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鼓勵、學生發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盡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培養求異精神和發散思維能力。「定勢」的作用有積極和消極性兩種表現,我們應該利用「定勢」的積極性作用,克服「定勢」的消極性影響。在知識遷移能力的形成過程中,既要培養解決類似問題的「定勢」,形成知識遷移的一般性規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習慣方法難以解決的有關問題時能夠從其他角度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形成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的意識與能力。
3.教學互動,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教學是使師生互教互學,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是,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而不是長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員。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滿足學生的表現慾望。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不發生教學。師生在教學中彼此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
4.充分利用傳統教學方式同時結合新的有效手段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時代,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是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創造出更生動的情境。使教與學的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這給傳統的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得教師的重視。我們當前的教學模式仍不可能脫離傳統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手段只能作為「輔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傳統教學模式。只有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的教學結合在一起,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精彩紛呈,適於學生的發展。
四、結語
教學作為一種有目的的認知活動。無論課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師永恆的追求。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㈦ 教師觀影響教學觀,小學數學課堂存在什麼問題,請你結合教學談談你的理解
對現代課堂教學生命價值觀的理解
對現代課堂教學生命價值觀的理解
——聽謝利民教授報告後感
暑期里,我們有幸聆聽了上海師范大學謝利民教授的精彩報告。我是受益非淺。在報告中謝教授給我們剖析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理念的內涵,闡述了現代教學的生命價值觀。「以學生發展為本」,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要促進每個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可持續性的終身發展。在今天,我們教學的終極目標發生了改變。「昨天,我們關注的是學生所學的知識;今天我們關注的是學知識的學生。」
現代學校教育中的課堂教學活動,對教師和學生而言,都是他們生命歷程中的重要組成;是學生茁壯成長與教師完美人生的過程;是他們展示自己智慧和才華,體驗生活和體現人生價值的過程。
現代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擴展了,教師也同樣要不斷擴大知識面。教師的知識應該是生動的,活潑的。首先,教師要把握教材,激活教材知識,這是教師知識內化的過程,同時也要不斷地提煉生活。教師的知識要比教材的知識大很多。然後,教師要激活思維,把自己已有的知識釋放出來,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從而轉變為學生的知識,讓學生去觀察和體驗生活。這是教師知識外化的過程。
教師的教學,要有面向全體學生的意識,要肯定學生的一切努力;要有促進學生發展的意識,贊揚學生的一切結論;要有促使學生發揮個性特長的意識,保護、激勵學生一切創造的慾望與嘗試。
教育的真諦是要發現每個學生的價值,促進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要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
充分肯定學生就要正確地評價學生。學習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評價的主要目的在於幫助學生,並有責任為學生提供有益的反饋,比如識別學生的強項和弱項,提出該學生今後應該怎樣繼續學習或發揮其強項的建議,指出哪種學習方式具有創造性以及評價學生未來的發展潛能等。
正確的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能增強學生學習能力,提高自信心,調整學習策略;能增強學生合作與參與意識,培養合作學習和與人交往的能力。在對學生的評價過程中,強調的是學生的情感,關注的是學習的過程,著眼的是學生的未來發展。評價與教學同等重要,教師是學生評價的最直接操作者,教師的評價觀、評價方法和評價手段在 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評價實施的成效。正確的評價需要有個性的教師,要求教師具備超前的教學理念,創造性的教學意識,自我風格的教學設計。
如何關注每一個學生個體的發展,如何有效開展現代學校教育中的課堂教學活動,是每個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此引用郭景揚教授的一句話,值得我們深深思考:
「一種教師用自己的教學方法去篩選適合的學生——篩出一大批差生;一種教師用自己的學生去篩選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造就出一大批人才。」
㈧ 如何提升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觀念論文
如何提升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觀念論
了解分析,對待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