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國小學科學教育的定位
二、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定位
目前,我縣中小學校在各級教科研部門立項大、小課題100多個,尤其是小課題研究開展後,掀起了一股「教育科研熱」。我們在對這種「教育科研熱」肯定的同時,也應對這種「熱」作「科學」的分析。中小學教師所開展的教育科研是否與專職教育科研工作者所進行的科研具有同
樣的性質,承擔同樣的任務,採取同樣的方法?這是中小學開展教育科研的定位問題。如果不解決這一問題,中小學教育科研有可能流於「形式」,導致一種「科研浪費」。
(一)溝通教育科學理論與實踐的聯系
理論與實踐的橋梁。由於教育科學理論揭示了教育現象的一般本質與規律,因而可以指導教育實踐;但又由於教育科學理論並不能預測每一特定的教育情境,因此從教育理論到實踐,就必須有一個中間環節,即創造性地運用理論的環節,就是從理論到實踐的中間環節。
教育科研的重要環節。中小學教師開展科研與專職教育科研工作者開展的科研有不同的性質。如果說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在於建構系統的教育科學理論來指導教育實踐,那麼中小學教育科研的作用就在於溝通教育科學理論與實踐。正是在這一意義上,我們說中小學教師開展的研究工作,是整個教育科研不可缺少的環節,是解決如何把理論運用於特定教育情境的研究。這一研究環節就中小學而言,必須也只有中小學教育實踐者才能承擔。
(二)主要任務是解決教育的實際問題
角色決定。由於中小學教師在教育科研所處的特殊地位及其育人的角色定位,決定了中小學教育科研的主要任務在於教育實際問題的解決。
特定情境。不可重復的教育情境,使教育實踐者不斷地面對獨特的教育情境和教育問題,對理論無法預測的特殊教育情境中的問題,教育實際工作者必須創造性地加以解決。用科研的術語說,就是要通過教育科研來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
缺乏標准答案。教育實踐者,面對獨特的教育情境沒有現成的解決問題的答案,需要通過研究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正是在創造性地解決教育實際問題上,科研工作與育人工作統一了起來。
(三)以行動研究為主
所謂行動研究,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基於實際問題解決的需要,通過提出改進計劃、並在實踐中實施、驗證、修改,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一種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講求理論與實際問題解決的結合,這正體現了理論與實踐溝通的性質。
行動研究法的基本步驟
1、發現問題。發現教育實踐中的問題。
2、鑒定問題。根據理論對教育實踐情況進行診斷,明確問題症結所在。
3、文獻研討。賴以解決問題的科學理論。
4、設立假說。對所研究的問題及其相關的現象作出一種猜測性的陳述或假定性的說明。
5、擬定計劃。根據科學理論制訂解決問題的方案並加以實施,如此循環往復,
行動研究案例(小學科學)
1、兩次月考成績不佳——發現問題
2、確定「如何增進學習興趣」為最重要的問題——界定
問題
3、搜集有關文獻,並閱讀———文獻探討
4、決定進行學習興趣的研究 ——擬定計劃
5、測驗並分析,發現缺乏實驗、討論和戶外活動——搜集資料
6、提出每周兩節實驗、一節討論,每二周一次戶外活動——設立假說
7、進行新的科學課教學活動——實施行動方案
8、再實施測驗了解實施效果——評價實施效果
9、若結果有效,則繼續實施方案,反之則修正方案——修正方案與再實施
行動研究是一個螺旋式加深的發展過程,每一個螺旋圈又都包括著四個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基本環節:計劃、行動、觀察和反思。
Ⅱ 農村小學教學目標如何定位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對教學目標有了新的定位,稱為三維目標,即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這三維目標緊密聯系,不能分割」。這樣就要求我們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要從三維目標的角度出發,在課程總體目標的指導下,全面、具體、系統地考慮分析課堂教學目標的定位點,根據教學實際需要確定多維、立體的動態目標。教學目標引領著師生的教與學,它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也是評價教學效果的重要依據。因此,教學目標的確立是教學設計中的重中之重。然而,我們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常把重點僅僅放在對教學內容的處理上,或是照搬參考中給出的教學目標,沒有考慮到農村小學學生的實際情況,往往會出現 目標定位過高,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1、理論是先導 《課程標准》是課程的「靈魂」,教師對《課程標准》的理解程度決定了教師的教學行為,是目標定位的先導。這就要求處在教育陣地最前沿的每位教師必須認真學習新課改的相關理論,把理念吃透,用理念指導教學,在教學中體現新理念。同時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材觀,認真鑽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在教學中要尊重教材但不「唯」教材,要考慮到農村小學學生的具體情況,再生教材,把教材當成活的資源來使用。2、興趣、習慣培養是關鍵 農村小學生由於受社會氛圍的影響和知識視野的限制,學生的學習興趣會直接受到影響,因為學習興趣不僅關繫到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而且關繫到某些潛在能力的發展,是他們將來成才的起點。因此培養學生良好得學習興趣,是他們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條件之一。農村小學生的學習習慣根本無法與城市學生相比較,城市學生整體來說學習習慣相對較好,這與家長的教育直接相關。由於農村大部分都是多個子女的家庭,所以家長對孩子的照顧和教育,就不會像城市家長那樣精心、專一;加之現在好多孩子的家長忙於工作,孩子都留給老人照顧,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情況無暇顧問,學生來到學校只靠老師單一的教育和引導,任何一個小學生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會與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密不可分。3、知識、技能培養是重點 基礎知識與基礎能力仍然是農村小學教學的重點之一。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循序漸進,也要注意能力的滲透與培養,注意興趣的培養,使學生在進行兩基訓練的同時,也得到其他方面的提高。另外要抓好典型例題,典型例題往往是這一章節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可能包含這一章節的知識點、思想方法和解題方法,並且具有較好的訓練思維和各種能力的作用。4、忌「拿來主義」 我們在平時的教學行為中,經常感覺到新課程的目標定位吃不準,每一冊的板塊內容又比較多,往往是一個單元剛剛起步,學生剛剛有點感覺了,沒幾節課時又換了一個新的知識。因此,我們經常會尋求網路、教參等途徑來進行目標定位,這樣一來,就會導致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出現目標缺失或者變得含糊。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將每個單元教學劃分為不同的課型,不同的課型,其教學目標有所不同,教學目標的表述也應有所不同,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來制定教學目標,這樣制定的目標才能突出重點,又能全面照顧學生的發展。
Ⅲ 求小學教師的職業定位分析。。。
第一:看你適合什麼樣的工作?(教學、教務、管理)
「適合」的工作有三個考量標准:
●工作性質與工作內容
工作性質與工作內容要符合個人職業興趣,能夠激發人的工作熱情和職業志趣,並且個人的能力(包括通用能力結構、專業知識和技能等)能夠滿足工作需要,達到工作標准。也就是說,個人通過努力能夠勝任工作,工作反過來也能夠為個人能力的充分發揮提供有效平台。
●個人發展空間
適合的工作應該讓從業者看到個人的發展空間、事業發展的前景。也許這個工作並不是職業者的終極目標,但是它能夠讓職業人明確從這個工作中能得到的鍛煉機會和晉升范圍。
●薪資待遇
工作的薪資待遇能夠客觀體現個人的職業價值,即使在職業人實施職業轉型、職能轉換過程中出現價格起伏,這個起伏也應完全在職業人的接受范圍之內。
第二:如何找到適合的工作?(你的職業方向定位)
找到適合工作有兩大步驟:
●自我分析
既包括心理學層面的客觀評價,也包括對以往經歷的價值點評估。這些信息實質上是進行個人職業定位的元素,比如個人的人格特徵、性格特點和興趣類型等,它們對確定職業基本方向有著核心指導意義。另外,要對個人的教育背景、工作情況進行詳細分析,要從以往的職業行為中獲取職業價值點。然後根據個人實際情況,整合個人的專業技術、學識、能力和(工作與行業)經驗等,在職場中尋找到適合個人興趣、認可個人職業價值的職種、職位。這個復雜的流程才是真正科學客觀的職業定位。
●落實切入點,實施生涯規劃
明確了切入點,就要付出一切努力實現它。只有實際的工作才代表著個人的職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如果沒有切實可行的職業生涯計劃,個人的職業行為將處於盲目狀態,極有可能為了"高位高薪"偏離了發展道路。
個人與工作如果能夠高度契合,個人、公司和社會無疑都能實現利益最大化。當社會體制還無法完全實現對人力資源的最優配置,如果個人對自己真正適合什麼工作、如何獲得適合的工作等基本問題缺乏概念,那麼將會在今後的社會、職場中被逐步淘汰。所以,必須找到實際的"適合"工作載體,才能不斷向職業成功邁進。
根據以上分析,最後我們給小王的建議是:對他來說,從事與所學專業有關的工作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工作如果缺少興趣與熱情是不能長久的,而如果去從事營銷方面的工作,相對於相同起點但專業更對口的其他大學畢業生來說,他理論知識的缺乏一定會削弱競爭力,從而增加就業阻力。因此,去干編輯或記者這類與文字相關的職業或許是較好的選擇。當然這只是個建議,他也可以根據更深入透徹的分析來進行更為長遠的規劃。
Ⅳ 小學數學如何定位一節課的教學目標
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內容訂出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
Ⅳ 小學二年級學生,角的定義應該怎麼定位
角的靜態定義
具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angle)。這個公共端點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射線叫做角的兩條邊。
角的動態定義
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形成的圖形叫做角。所旋轉射線的端點叫做角的頂點,開始位置的射線叫做角的始邊,終止位置的射線叫做角的終邊
角的符號
角的符號:∠
Ⅵ 如何定位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
如何定位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
我們知道,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和歸宿;它是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制約因素;它對制定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向、確定教學重點、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過程等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那麼在小學語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是怎樣的合理設計,語文三維目標應遵循什麼原則?在教學目標設計中存在哪些問題,採取什麼行動策略?本人試著從以下內容進行論述。 一、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合理設計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和方向,它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著決定性的指導作用,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起始和歸宿;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為了實現一定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而開展的,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因而它對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制定依據和原則及實施,也必須充分考慮課堂教學實際,一切從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 二、制訂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應遵循以下四條基本原則: 第一, 教學目標設定要全面。 第二, 教學目標設定要合理。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定位應恰到好處、不偏不倚,植根於文 本,不拔高、不牽強。 第三,教學目標設定要靈活。一方面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把教學目標定得太窄、太死,要具有靈活性;另一方面在教學中也要隨機調整,甚至讓學生參與到確定教學目標中來,要充分考慮學生原有的基礎和學習過程中實際需要的變化,注意教學目標的生成性。 第四,教學目標設定要適當。即教學目標要符合課程標准要求,又要符合學生實際,還要考慮學生的差別,設層次性目標。 三、在教學目標設計中存在哪些問題,採取什麼行動策略? 語文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按照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確定的,這是一種新理念的體現。把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列入教學目標並放在突出的地位,這是過去教學大綱從來沒有的。這既可以說是對過去語文教學弊端反思的結果,也可以說是語文新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然而,在深入課堂之後,就明顯感覺到,在具體的新課標新教材實施中,對三維目標的表述卻存在著共同的問題。語文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語文課程標准》對目標的要求是: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統一。如何針對具體課文按照三維目標來確定和表述教學目標,直接關系著新課標理念的落實問題。我們必須看到問題,找准對策。為此,下面從表述的角度,就三維教學目標表述中的主要問題與對策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表述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如何表述三維目標,直接反映出教學設計者的觀念問題、方法問題。從教學實施中,最普遍的問題是下面兩種。 1.表述的傳統化,忽略方法與過程。 先看案例: 《孫權勸學》教學目標: (1)了解文意, 理解文章內容。 (2)把握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3)積累一些重要文言詞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4)使學生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 在這里,我們從教學目標的表述上,只看到讓學生從課文中了解什麼、把握什麼、積累什麼,突出的是知識與能力上的要求,而沒有過程和方法的注入。目標中,「要求了解文意, 理解文章內容」, 通過什麼途徑、什麼方法達到這一的目標,不清楚;「把握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如何達到「把握」?通過什麼途徑?是通過揣摩語氣,還是分析語言,或者是通過與其他文章的比較?都不清楚。這些最關鍵的東西都未能在教學目標中表述出來。這與傳統的教學目標的表述沒有任何區別。這是不符合新課標要求的。 新課標理念下的語文教學目標的確定與表述,與傳統教學目標表述中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將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機的融入其中。而傳統注重的是知識的掌握, 知識的學習是孤立的,未同能力的提升聯系起來,忽略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這種教學目標設計的定位表述,可以看出往往只重視的是結果,而忽略實現結果的過程,這必然造成教學上的重結果輕過程的弊端。 2.表述上的繁雜與分割 請看案例: 《秋天》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 (2)培養學生詩歌的朗讀能力。 (3)掌握鑒賞詩歌的一般方法。 (4)培養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加強詩歌的朗讀技巧訓練。 (2) 重視對詩歌的語言進行揣摩、品味。 (3) 通過音樂、圖片與文字的結合提高效果。 (4)拓展延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的情感。 (2)培養學生對詩歌對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3)激發學生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從上面目標的確定和表述上來看,雖然全面,但是問題仍然存在。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將三維目標分割開來,沒能將三者有機滲透、融合。事實上,在教學中三者是無法分開的;二是多而雜,一篇文章共確定了11個目標,一般說來,在課堂上是難以達到的,不夠符合教學實際;同時,表述中其內容還有重復之嫌。在很多學校中,這樣的確定和表述新課程的語文教學目標比較普遍,值得探討。
Ⅶ 什麼是當代小學教師的角色定位
教師角色有四類角色:1、社會角色:教師作為促進民族國家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角色。2、學校角色:教師作為學生家長、教師同事、教學管理員等角色。3、課堂教學角色:教師作為「教學專家」和學生學習的「引導者」。4、自我職業角色:自我職業認同和自我角色重塑。
Ⅷ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恰當把握教師的角色定位
之前有回答過老師的這個問題,都是心裡話,所以想跟老師分享一下,
分數都是做出來的- -我覺得、、
我小學初中都是競賽班裡的、反正成績越好的都是練習做很多的人、
像我們華杯賽、一等獎的都做了N本輔導書了、
然後就是上課的那種態度吧、像我們學生的角度、
老師對我們好的時候我們不會去叛逆老師的、
哈哈哈、都是我的個人見解啦。
慢慢講么、細節多說幾遍、題目多做一點、
有時候下下狠心、當時恨你了、畢業的時候會感激你的、O(∩_∩)O
Ⅸ 小學科學誰的本領大的教學在整個學科課程價值實現中的定位
根據《教師教育課程標准(試行)》的相關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為小學語文教師職前教育的一門核心課程。探究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學術譜系、學科定位及特定價值是該課程體系建設的基礎工作,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是立足點,也是方向標。
關鍵詞:小學教育 語文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引言
教育部2011年頒布的《教師教育課程標准(試行)》把《小學學科教學設計》(以下簡稱《設計》)作為「小學學科教育與活動指導」(學習領域)的「建議模塊」(課程)納入小學職前教師教育的課程設置;其後不久,在2012年教育部發布的《教師教育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立項指南》再次明確把《小學學科教學設計》列為其中的課程建設項目。由此《設計》正式作為「小學學科教學設計」課程序列的一門獨立課程首次納入小學職前教師教育的課程設置。
一、《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學科定位
根據《教師教育課程標准(試行)》「小學職前教師教育課程目標與課程設置」來看,《設計》為「小學學科教學設計」序列中的一門獨立課程,屬於「小學學科教育與活動指導」這一特定的學習領域。設計既是藝術的,也是技術的。教學設計既是社會科學,也是教育藝術,但顯然都離不開技術學的表達。設計既包括物化的產品,也可界定實現物化的過程,也離不開物化的前提思考。它是語文教育理論探索和教學實踐創新的精華集成,主要涵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設計的一般常識、基本理論和小學語文各教學模塊、教學環節以及相關特殊文體的教學設計與實踐訓練等內容。從流程上包括設計的理念和目的、設計的過程和方法、設計的呈現與實施。因此,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是理論的,也是實踐的;是呈現的結果,也是行為的方式。
依據學術譜系和教學實踐來看,語文教育學是小學語文教育傳統的積淀和升華,也是現代教育學理論的應用和轉化;《設計》既是語文教學的經驗積累和學術提純,也是語文教育學的一個分支,是二者互相吸納―包容―整合的結果。周慶元先生曾將其表述為「語文教育應用技術學」,應當歸入科學范疇。
在科學分類中,英國哲學家培根於1623年在其論文《論科學的價值與發展》中,首次把教育學作為獨立的一門科學提了出來,教育學從此才有了自己鮮明的界碑;捷克教育學家誇美紐斯於1632年出版了《大教學論》,首次完成了系統的教授學;法國教育家盧梭首次用文學作品反映教育問題,他的《愛彌兒》形成了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德國哲學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學首次把教育學作為一門學科正式講授。在盧梭的思想體系和裴斯泰洛奇教育經驗的基礎上,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對教育學的科學基礎進行探索,初步建立了教育學體系,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學》被公認為近代第一部教育學著作。由此可見,19世紀初,教育學才獨立地成為一門科學。20世紀初,中國語文教育學不僅作為一門學科得以確立,並且「當時,為了培養師范生當語文教師,在教授教育學時附帶傳授語文教授法」(韋志成《科學化現代化中國化》,詳見周慶元《語文教學設計論》)。新中國的學位制度建立之初,在教育學門類中就設有教材教法研究作為二級學科培養研究生,授予學位。因涉及文理各科,就分散在各個學科實行評議,但又因其特殊性,實在難以評議,因此教材教法研究的學科評議就形同虛設。直到1983年,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召開的相關會議上,由顧明遠先生提議才把教材教法的碩士學位授權點放到教育學評議組,並把名稱改為學科教學論。這個提議得到劉佛年的支持和學位委員會的批准,隨後在專業目錄調整時教材教法正式更名為學科教學論。《教師教育課程標准(試行)》將原來的《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或《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論》又析分為《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與教材分析》和《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兩門課程,以上事實表明,「語文教授法―語文教學法―語文教學論―語文教育學―語文教學設計」,客觀反映了其流變進程,同時也大致理清了學理歸宗。因此作為一個邊緣交叉學科,語文教學設計的理論上源有兩個,一個是本土的語文學科教學論,一個是「中用」的現代教育學。
《設計》是《教師教育課程標准(試行)》課程模塊中所規定的小學職前教師教育課程,是教育學和小學語文教育結緣而生的一種理論性、技能性與實踐性並重的學科課程,是為高等師范院校(系)小學教育等專業所開設的用來培養高素質小學語文教師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同時,也是一門能夠體現小學教育等專業特色的主幹課程和核心課程。綜上所述,從課程性質來看,它是一個跨門類、多學科的、邊緣交叉的多維立體課程。從課程類別上看,它是理實一體的綜合課程。從專業設置上來說則是核心和集束課程。從課程實效上來說是關鍵和顯用課程。
二、《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特定價值
《設計》作為一門獨立的、新興的、顯用的學科課程,是一種富於時代特色、具有特定內涵和完整構架的小學語文教育應用技術學。包括了課程認識論、實踐論和方法論的諸多理論內容,也特別關注理論的實踐性學習和實踐教學的各項活動。其特定目標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①應知層面,了解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原理、策略、常識和流變;②應會層面,掌握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與實施的一般常規和方法,能夠進行教學設計並能自省、評價;③願持層面:對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有著濃厚的興趣並有強烈的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對小學語文教學高度認同,對小學教育特別是小學語文教育有著真摯的感情。總而言之,該課程主要通過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基本理論和技能方法的教學活動,著力培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語文教學實踐能力、教學研究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為師范生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奠定堅實的專業基礎和職業興趣。
《設計》是貫徹《教師教育課程標准(試行)》,實施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具體體現,也是提升小學語文教育質量和課堂教學效益的前提保證與客觀要求。一個小學語文教師對小學語文教材的認識和把握、對語文學科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的掌握、對整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規律的認識以及最基本的教學實踐能力的獲得,主要是通過《設計》課程的學習才能得以整合實現,並且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也是最能直觀體現一個語文教師的語文素質和教學能力的。根據當前初等教育階段對小學教師的基本要求,小學教育專業中的任何一個學科的學生,都應當通過《設計》的學習,具備基本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與實施的能力,勝任小學語文課的教學工作,從而為小學其他課程的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形成特色,培養出具有突出特長的、為基礎教育發展所需要的新型小學教師。 《設計》整合了《小學語文教學論》、《語文教育學》、《語文教育心理學》等課程的理論結晶,吸納了語文教學改革的優秀成果,依據心理學、教育學的相關成果進行教學設計,更重視運用小學語文教學規律探索高效的設計與實踐,更強調語文教師的主體意志和語文教學的特定視野,更重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流變,教育資源的設計、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方法和教育技術的選擇與運用以及各個環節與層面的綜合生成,從而表現出對未來小學語文教師更多的個體尊重和人文關懷。它特別關注的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設計原理、設計方法、設計陳述和設計效果,從廣大的論理層面聚焦設計甚至逼近應用技術。充分體現理論性與實踐性、開放性與創造性、研究性與發展性相結合的原則,以期最大限度地滿足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教師教育課程標准對小學語文教師的要求,培養既有系統學科理論知識,又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在未來工作中有著終生發展能力的高水平、高素質的小學語文教師。
《設計》課程的確立,必將提高相關教育科研的熱度,終結其莫衷一是的亂象,為小學語文教學儲備足夠的正思維和正能量。中國的語文教育源遠流長,有著豐富的文化積淀;語文獨立設科百年來,探索不止,爭論不斷。比如「語文」、「設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等的內涵概念和語用指稱含混不清,其限制性、規定性、自律性也需要明確,通用的概念界定是學術規范的基本要求,也是進行理論探討的前提條件。設計的命題指向、教學設計的時空界定依然眾說紛紜,還有語文教學的流派風格亂花迷眼……雖然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基層實踐與理論建樹也有許多可貴之處,但依然需要進行規范。有些可不是見仁見智的學術爭論,而是關乎是非曲直的根本問題。如果錯失良機,語文教學設計還要走上一段彎路。惟有借教育部此次頂層設計的契機去濁揚清、披沙揀金,才能革故鼎新形成共識,為《設計》的學科建設廓清霧霾,迎接小學語文教育的燦爛陽光和大好前景。
《設計》是來自頂層的科學設計,肩負為生命奠基偉大使命、擔當為民族復興的神聖職責。小學階段是兒童學習的起步階段,又是母語學習的關鍵期,正是夯實基礎的黃金階段。然而由於歷史原因,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甚而小學語文教學法的研究一直相對薄弱,一是源於高校教師的偏見,認為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兒科而不屑作大投入;二是緣於小學教師的局限,多數沒有扎實系統的語文教育學的學術修為;三是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嚴重脫節,基層的教研和高端的成果難以共享,形成凝滯板結的局面。小學語文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語文教學飽受詬病在所難免。現在小學職前教師教育施行雙導師制,打破高校和小學的壁壘,再加上落實教師教育課程標准,深化教師教育課程改革,這給小學職前教師教育注入了活力,也給基礎教育帶來了福音。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小學語文教學因此會有明顯改觀,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肯定星火燎原,春筍蓬勃。
Ⅹ 小學數學課中教師如何給自己定位
一、新課程中教師要建立全新的角色。
教師不單是要教教材,而是要讀懂教材,理解編者的真正意圖,轉難為易。新課標的出現有助於我們推進素質教育,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也在發生改變,不單是教師在傳授知識,在教學課堂中,更重要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被動學」轉化為「主動學」,教師要改變自己傳統的課堂角色,新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倡導者、引導者、鼓勵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角,由學生自己去學習,數學課堂上我們不單是教數學知識而已,而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怎樣讓他們學會在課堂上當主角呢?那就要教師想盡方法去吸引他們的注意,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新課程中教師要建立新的教學理念。
新課程的內容需要教師轉變新的教學理念,教師需進行「有效教學」,有效教學意味著教師能夠有效「倡導」,包括有效「講授」並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也包括有效「提問」並「傾聽」學生的聲音,有效地「激勵」學生。
有效「講授」是任何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即使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活動中教師講授也是必要的。教師清晰的有效講授可以在師生的互動中點撥、引領、啟發、強化,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與教師進行對話,真正有效的提問是「傾聽」,善於談話的人只是提問,並傾聽。有效的「激勵」可得到學生的信任,有利於學生更好地學習,對於學生對給予鼓勵的言語,您的一句話可以改變孩子的一切。
教師進行了「有效教學」,再結合「自主—欣賞」、「互動—合作」、「探究—創新」的教學策略與實踐,新課程可以得到更好的實施。
三、新課程中建立新的課堂教學。
深入鑽研教材,是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從鑽研教材的角度講,教師還應從教材的變動中深刻理解編者的意圖,正確把握教材的精神實質,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1) 創設有趣的情景引入。
學生對於故事比較有興趣,所以我們可以進行故事情景的引入去吸引他們的注意,或是進行有效的「提問」,進行對話式的溝通,耐心地「傾聽」,培養學生談話溝通的能力。
新課程標准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這就要求我們廣大第一線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現實且有吸引力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促使他們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現實問題、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數學,讓間接經驗的學習有直接的生活經驗作支撐,從而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
(2)在課堂上讓學生多動手操作,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
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我們可常設置情景,例如故事的引入或是能吸引他們注意的掛圖等,在引入的過程又需要他們去自主提問題,發現問題。
(3) 課堂教學中,要體現學生「自主—欣賞」。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兩個基本要素,學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動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觀能動性,一切教育的影響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實施素質教育要求學校要著眼於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關繫到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培養自主學習者,已成為具有時代特徵的教育口號。
新課程要求我們要改變以往的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組主性,引導學生置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新課程理念倡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觀,倡導建構性的學習,更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
(4) 課堂教學中,要體現學生「互動—合作」。
「互動—合作」是以師生、生生合作交流為中心,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有效啟發、指導及學生相互間的合作學習,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學會學習,尤其是幫助學生創新性人格和創新性學習生成,以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為主體,以小組集體成績為主要評價為依據。
學生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參與教學,包括參與有關教學的決策、教學活動、對學習實施自我檢查和評價等,有利於學生自我感覺、自我體驗、自我意識的增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小組「互動—合作」中,小組成員的積極參與,團結合作,有利於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的培養,合作交流中,成員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尊重,虛心聽取他人見解,有利用培養虛心和寬容的態度,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有利於學生厭學情緒的消除,還有利於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考慮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達到學習目標的興趣,巧妙利用維護學生的自尊和樹立學生的信心,並增強其集體榮譽感。
(5) 課堂教學中,要體現學生「探究—創新」。
探究中文顧名思義就是探索究源,教師要通過「探究方法的訓練」來培養兒童探究的能力,按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指導思想,在課堂上設置一種類似科學探究的情景,通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或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等多種方式提出問題,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假設,並對假設進行自主探究得出結論,然後師生互動研討、歸納反思,最終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全面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發展的教學方法。
「探究—創新」的教學策略用圖示表示為:提出問題—進行假設(猜想與預測)—探究求證(搜集信息,驗證假設)—互動研討—歸納概括,反思評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要有別於傳統的教學,教學以小組為單元進行探索活動,具備小組探究一些特點,要重過程又要重結果。
優化教學過程,是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幾個基本要素是確定教學目標,確定和組織教學內容,選擇課堂教學的結構和組織形式,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優化了這些基本要素和具體操作時的一些細節,如教態、語言、板書、環境等,課堂教學的效率必將提高。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依靠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果教師語言准確、生動、形象、嚴密,教學方式新穎活潑、靈活多樣,也會使學生對所學內容興趣盎然。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面前,我們必須走進新課程,而不是讓新課程走進我,在新的課堂教學中,要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可採用多種多樣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就能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進行創造性學習,培養創新思維,為成為適應二十一世紀科技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礎。「讓學生們把你所教的學科看作是最感興趣的學科,讓盡量多的少年像嚮往幸福一樣幻想著在你所教的這門學科領域有所創造,做到這一點是你應當引以為容的事,根據新課程理念,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你會有很多的收獲,你也會越來越喜歡這份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