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幾點感悟
「音樂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音樂課程在新形勢下應當注重倡導關注學生的發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獨特性,發掘生命的創造性,讓小學生的興趣和嚮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創造在生機勃勃的課堂環境中煥發和飛揚起來。」課堂教學形式的豐富,內容的形象,情感價值的直觀體現是音樂課堂教學的要求,這也是讓學生從音樂中感受,從音樂中體驗美,從而使學生身心得到愉悅,使學生充分領悟音樂的魅力。另外,現在學生的知識來源豐富,不僅僅局限於報刊雜志和廣播電視,所以做為一名音樂教師合理的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不光使學生的視野得到開拓,使許多抽象的音符變得簡單明了,便於理解,同時還會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引導學生理解音樂的內涵與意義。
當然,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應該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不能因為用而用。我們常常看到教師一節課僅僅依靠課件、視頻、錄音機來授課,而傳統的示範唱、領唱、指揮、節奏,甚至於板書消失得無影無蹤,使人感到這堂音樂課是不是誰都能來上,教師的個性,教師吸引學生的基本功,教師組織教學引領學生學習的通通都不重要了嗎?這就是,突然沒電了,這課也別上了。所以,信息技術的運用應當有個度,應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
首先,新授課的運用,要有分寸感,要合理。
眾所周知,音樂中歌曲的教學是學習的音樂的基礎,從簡單的音符開始,再到旋律的節奏感,最後到歌曲情感的體驗,歌曲的拓展,這些內容使課堂內容極其豐富,所以合理的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讓課堂教學更加形象,對於學生理解處理情感有很大的幫助。
比如,教學一年級《小青蛙找家》,如果單一教學這首歌,相信學生也可以很快學會,但是學習的效果不會多好,所以,導課中,課件中傳來各種小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一猜,之後動畫視頻出現一片美麗的荷塘中,一片又大又圓的荷葉上一隻小青蛙在歌唱。這樣通過課件的導入,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提了起來,課堂的教學有了一個好的開端,之後的教學水到渠成。
接下來,就要談度這個問題,如果教師按照這樣的發展展開《小青蛙找家》這節課,不彈琴,不范唱,不打節奏,不用小樂器練習拍子,完全依靠課件、錄音機,而教師只是一個將這些電子設備聯接起來的人,有什麼意義,學生是否可以真正從內心情感中體會到這首兒歌的可愛呢?所以,教師個人魅力的體現恰恰不需要用信息技術手段。反復的范唱試唱,教師的豐富情感表現直接感染著學生;學生最喜歡的小樂器打擊節奏,還有學生最喜歡的音樂游戲和角色扮演,邊唱邊跳邊表演,這時的課堂教學效果顯著,學生很快就體會到小青蛙歡快的心情了。
所以說,新授課中信息技術的運用不能掩蓋住了學生的表現,更不能掩蓋住教師的教,學生是和人來學習,不是和機器,所以教師的人格魅力,情感價值在課堂上直接影響著學生,使學生真正受益的是教師恰當運用信息技術後將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將學習方法滲透給學生,將音樂的美感影響給學生。
其次,欣賞課的運用,要內容豐富,要恰當。
當然,音樂課並非都是新授課,欣賞課也佔了很大比重,這時信息技術手段可以適當的多用一些,尤其是中高年級的欣賞課時,教師的講解只能起到引導與提示的作用,而當學生達到一定認知能力的時候,體驗音樂的美感就有了千差萬別,如同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讀《紅樓夢》都有不同的感悟一般。
比如四年級《彼得與狼》這一課中,各種樂器的運用是教師拿嘴講不清楚的,而且教師也不一定有這樣的本事,能將每一件樂器都熟練掌握。所以,當比較抽象的欣賞交響樂,配以合適的畫面,信息技術就是最好的幫手。反復欣賞過樂曲後,教師引導學生認真聽裡面都會出現哪些樂器,之後,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聽和看各個樂器在單獨演奏的特色與特點,讓學生學著分辨,通過聽和看還體驗樂器的不同點與與眾不同的特色。之後,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體驗樂曲的故事背景、創作情況以及所表現的情感,最後,再聽,再看,從而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感受與收獲。最後,可以通過引深,來體驗作家其它作品。
所以,欣賞課大可多用來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未知的知識,從而體驗來自於世界知名樂曲帶來的美感和愉悅心情。
因此,基於這兩點,我們可以看出一位音樂教師,應該用個人高超的音樂素養來折服學生,讓學生欣然地接受你音樂上的造詣,喜歡你的課,才能上好你的課,而信息技術手段只是一個助手,僅僅是應教學需要來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僅僅是一樣比較好用的教具而已,所以,音樂教學要處理好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真正做到既使學生得到的美的感受,愉悅身心,獲得知識,又讓教師開開心心上好課,不斷展示個性,激發教學的熱情與積極性,這難道不是我們教學的目的嗎?
❷ 如何在小學古詩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
古詩以凝煉,意境優美,寓意深邃被視為我國文化的瑰寶。由於古詩講究平仄、押韻、文字凝煉,再加上小學生知識面狹窄,生活閱歷淺,對詩中描繪的社會時代,人物思想,風雨人情感到疏遠,這造成了古詩教學中的一大難題。而多媒體技術是現代教育技術的一種,通過圖像、畫面、聲音、動作的綜合運用,展示一幅立體的全方位的視聽形象,把語言文字轉化為視聽形象。同時因為它具有的可視性、可聽性、直觀性的優點,而被引進課堂,這無疑使語文教學,尤其是古詩文教學——走進了一個新時代,語文學習也步入了一片嶄新的天地。它的出現既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又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筆者結合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就現代多媒體技術在小學古詩文教學中的應用談一些自己的體會。
一、運用多媒體,課前查詢詩人和寫作背景,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古詩教學,課前布置學生到網上查詢、搜集古詩作者及寫作背景資料,可以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大綱對高年級提出較高的閱讀要求,「學習瀏覽,能根據需要收集有關材料。」《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抒發了詩人因多年戰亂平息,祖國重新統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流露出強烈的愛國熱情。但是,古今語言的差異,生活環境變遷所形成的詩人與學生情感之間的距離,均會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困難。於是,我讓學生各自去查詢詩人的有關資料,學生有的到網上查詢,有的從《唐詩三百首》、《唐詩鑒賞》等書上找,還有的將資料編輯製作成小卡片。通過查資料,他們了解到這首詩,作於唐代763年春天,當年杜甫52歲;在公元762年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橫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失地,叛軍頭目紛紛投降,第2年正月,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相繼投降;正流落梓州(今四川三台),過著漂泊生活的杜甫聽到這個消息,欣喜萬分,以飽含激情的筆墨,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這個課前預習既為下一步學習古詩打下基礎,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求知的向導,興趣是情感、動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而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初是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的外部活動感興趣,對學習內容卻興趣不濃。因而古詩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激發學生產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正如教育家布魯納所指出的:「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的材料的興趣。」教育家贊可夫也指出:「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古詩的語言是文言文,學生難以理解,而古詩的意境鮮明生動,有很豐富的意蘊。要想使學生學好古詩,必須藉助電教媒體,展現場景,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欣賞意境,才能使學生真正領悟古詩的語言美、意境美。
《絕句》這首古詩中「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孩子們很難體會詩句的內涵,想像它的意境。因而,老師在上課時播放悠揚的輕音樂,幻燈屏幕上映出一幅優美的風景畫,畫中青山綿延起伏、山腳綠水環繞,柔嫩的柳枝,更襯托出環境的幽靜,這時再將一幅兩只黃鸝鳴叫的投影片復蓋在山水畫上,並不時抽動片子,這時學生看到柳枝上突然出現兩只黃鸝鳥,在不停地跳動,樣子十分活潑可愛,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再讓屏幕中的遠山腳下,出現一幅「一行白鷺展翅飛向藍天」的畫圖,學生會全神貫注地看著畫面的變化,那跳躍的黃鸝,飛翔的白鷺,讓學生置身於大自然美麗景色之中,欣賞了詩的意境,很快理解了古詩的內涵,陶醉在優美的聲、畫、樂意境之中,獲得了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在教學古詩《早發白帝城》這一課時,課前我先用掃描儀將課本上圖中長江三峽,小船順流而下的彩色圖片掃下來,還復制了峰巒疊嶂的群山,水流湍急的長江水及兩岸蒼松翠柏中猿猴啼叫的壯觀景色的圖片,將它們都輸入計算機里。課堂上,我用動畫的形式在屏幕中推出一張張彩色圖片,同時播放范讀錄音,並插入切合課文內容的音樂。這樣的導入新課,不僅使學生產生了強大的求知慾望,同時,學生也為其形式之新穎,聲音之精彩而耳目一新,從而產生樂學情趣。由此可見,多媒體技術以其形象直觀的形式,美妙的圖畫,艷麗的色彩,動聽的音樂,對小學生古詩文學習,有著獨特的效果,也能使學生對所學的古詩產生濃厚興趣。
三、運用多媒體,用音樂和畫面幫助學生體會詩中的意境
1、畫面展示美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繪的。在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將抽象、凝煉的語言化為可作用於視覺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那麼教學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詩人對六月西湖的景緻作了極力渲染描寫,表達了內心抑制不住的贊嘆之情。學生誦讀有聲有色,但如何方能入境入情?教學中,筆者在課堂上給學生用投影展示了一幅大寫意的國畫:十里荷香,畫面色彩淡雅渲染,虛實相襯,學生在詩畫的對照中,輕松地踏入了詩的意境之中。
2、音樂渲染美
音樂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學中恰當運用音樂,能夠較快地使學生進入詩的意境。如:古詩《早發白帝城》,全詩格調明快,課前我剪輯了一段歡快的音樂,在范讀課文時播放,這樣學生對全詩中的喜悅氛圍應有了深刻領悟,也自然而然地體會到作者當時的喜悅心情。
古詩詞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廣為流傳的千古絕唱。詩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必然聯系。在教學中把復雜多變的情感與悅耳動聽的音律溝通起來,盡可能地將古詩中的「情」化為可作用於聽覺的音律,有利於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如教學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是首送別詩,詩人與朋友的離別情緒,完全寓於天水一色的景色之中。在教學中我先播放古箏樂曲《陽關三疊》,那舒緩、輕悠的旋律撥動著孩子們的心弦,喚起了他們豐富的想像,很自然地將學生帶到了長江之濱,黃鶴樓下,他們彷彿看到一代詩仙李白與老友握手話別後,一直佇立江邊,直到船帆的影子已消失在天水之間的情景。
實踐證明,在古詩教學中,應充分發揮電教媒體傳遞、變動、再現作用,讓詩中的形、聲、色、情、意直接作用於學生的感覺器官。這樣有利於將學生帶入詩中所描繪的藝術境界中去感受美,領悟美,表達美,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古詩的教學效果,也給我們農村小學的語文古詩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
❸ 淺談如何提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效性
淺談如何提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效性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課堂教學既有「教」的活動,也有「學」的活動,教師通過一定的途徑把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學生再通過個體對知識的理解和一定的訓練途徑來獲取信息,掌握知識,因此,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既體現「教」的有效性,更體現「學」的有效性。
然而,在常態教學中,「教師苦教、學生苦學」,音樂課堂教學還如從前一樣——單調、枯燥、繁瑣與壓抑,學生的音樂素養卻沒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因此,作為一線教師,應該重視起這個問題: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淺談以下幾點: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有效的學習氛圍
羅傑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使學生處於積極的情感狀態,使學生主動而愉快地學習。現階段的學生都有著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見解。在音樂課堂上,他們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師。教師應緊緊抓住這一環節,積極主動地做他們的朋友,要讓他們感到教師是他們的知心朋友。例如在教學《小雨沙沙》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做游戲。教師扮演一粒「種子」,這樣,有很多扮演「小雨」的學生紛紛來把教師這粒「種子」澆灌。此時學生們都感到老師能和他們一起做游戲覺得很開心、很高興。其實老師的一個贊美的眼神、一句表揚的話對學生來說都是最好的獎勵。又如在教學節奏練習時,可以把它設計成「找朋友」的游戲,讓學生模仿老師的節奏念歌詞。念對的學生教師就表揚他:「你真是我的好朋友,我們一起握握手、擁抱一下。」簡單的一個握手、一個擁抱,使學生的興趣驟然提高。在以後的師生交流中,老師就不像以前那樣嚴肅,而學生也不那麼拘謹,課堂上的師生關系也會變的更加融洽了。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有效的主動學習
孔子曾說:「知之不如好知,好知不如樂知。」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有了興趣,就會有學習的積極性,就會由被動變主動,由死記硬背到靈活運用,由乏味變趣味,從而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而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教師積極引導和教學藝術是分不開的,教師應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用教育的藝術把學生的興趣引向音樂的學習領域。
例如,在教學中可以充分運用簡筆畫、掛圖、實物、卡片、幻燈片等直觀手段,也可以利用實物投影儀、錄音、錄像、攝像或計算機網路等多種媒體設備,以多維的、多樣的、多角度的、高密度的方法充分展示教學內容,通過有聲的語言和逼真的形象來作用於學生的各種感官,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和焦慮感,使其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最後上升為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採用角色表演,做游戲,表演音樂短劇,小樂隊伴奏,打擂台等多種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並使其興趣得到很好的激發。例如:我在教人教版第二冊《十個小印第安》這課時,先以「十個小朋友」的游戲方式引入後又以故事情境的方式展開教學。教師帶著學生「來到印第安部落」,接著課件中出現一所印第安房子,通過尋找「開門暗語」的方式使學生了解歌曲、感受歌曲,最終達到學習歌曲的目標。整堂課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生玩的不亦樂乎、學的更是輕松愜意。
三、把握課堂主陣地,保證有效的知識掌握。
小學音樂課的有效教學根據新課程標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其落腳點是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如何向課堂有限的時間要效率呢?我覺得音樂教師應注重以下幾點:
第一:教學目標必須明確、具體,科學簡明;
第二:教學容量應適量適度,做到心中有數;
能根據教育規律、教學原則和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時間,既不「貪多忽效」,也不「求少圖便」。比如:對教學內容的把握,練唱次數,時間的控制,重點難點的把握等。
第三、教學方法靈活有效,選擇恰當;
第四、教學過程充分展開,全面有效;
1、要進行有效講授
對於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易混淆點,要講清、講細。知識點要進行有教學專業性的有效講授,精心設計相關知識點之間的導入和導出。通過對知識點的有效講授,引導學生去追蹤懸念,形成求知氛圍,逐步將課堂推向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的高潮。
2、要進行有效提問
一節課只有40分鍾,時間珍貴,提問要做到避免「是」、「非」的簡單回答,體現問題的層次性和針對性,步步設問,提問和解答相結合。通過有效提問,收集學生的有效反饋信息,及時總結分析問題,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3、要做到有效傾聽
在教學情境中,教師與學生是一種共同學習和共同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的探究活動。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師要善於同學生進行情景轉化和情境共存,注重情感交流。
四、合理運用教學評價, 注重有效的課堂反饋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教師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能使學生始終保持興奮的情緒積極學習。
小學音樂教學往往是由音樂知識、學唱歌曲,音樂游戲中,唱遊表演,樂曲等若干環節優化組合而成,而每位學生的音樂天賦、能力,都有差異,有的學生唱歌條件好些,有的則舞蹈好些,教師要能注意引導學生揚長避短,關注學生的一切表現,隨時隨地發現,挖掘他們的優點,給學生適時適地的鼓勵、評價。那麼有時侯,看似平常普通但確實針對學生學習的評價語言,可以有效地起到傳授知識、表達思想、喚醒學生潛能的重要作用。學生在課堂中從老師的及時評價中得到滿足、自信和鼓舞,繼而不斷獲得繼續前進的動力,形成良性循環。
總之,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時代的要求,是音樂課堂教學自身發展的要求,我們的「音樂課堂教學」要想成為真正的、有效的音樂課堂教學,就必須在「實」上做文章。相信,通過我們各位老師的共同努力,一定會使我們的音樂教學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❹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小學開設音樂課堂的主要目的是從小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素質教育的發展奠定基礎。但是,目前我國很多學校在教學中都存在一些問題,音樂課堂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教學方法存在些許不足,雖然信息技術已經逐漸使用,但是並未對教學效果帶來很大的改善,導致學生對音樂的接受水平還比較低。只有充分發揮、正確利用信息技術,改善這些問題,才能使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1 目前我國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從目前許多小學教育的結構來看,大部分學校雖都設置了音樂教學課堂,但是教學效果卻不明顯,甚至有的課堂形同虛設。我國小學音樂教學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教學設備、音樂器材缺乏。部分學校缺乏基本的教學設備,如專用音樂教室、教學音響設備等,音樂器材也存在缺乏情況,如鋼琴、手風琴,等等。②課時量少。大多數小學一般每周只安排兩節音樂課,有的學校教師甚至連這兩節課也要佔用,去上其他的主課。③教師水平有限。很多學校的音樂教師奇缺,一些學校只有一名教師,有的甚至沒有,由其他學科的教學兼任。④教學方式不正確。一些學校由於受到設備缺乏等條件的限制,音樂課只是在各自的教室裡面上,教學內容就是教學生唱幾首簡單的歌。不僅枯燥無味,而是忽視了音樂教學的目標和方向,沒有達到開設音樂課程的目的。⑤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沒有充分發揮。一些學校的音樂教師只會簡單演示,信息技術在教學上的其他優勢如高效、模擬情境、資源豐富等都沒有體現。
2 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具有傳統教學方式不可比擬的優勢,如信息技術可以跨越時間、空間的界限,能夠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能夠直觀、形象地展示信息,等等。因此教師要能夠合理並且善用這些優勢,就能在音樂課堂上發揮信息技術的魅力,同時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筆者認為,從當前音樂教學的現狀來看,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2.1 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同時要加強自身信息技術應用的能力
在新時期,尤其是新課程標准實施以來,教師必須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要把音樂課當成一堂實實在在的課重視起來,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要與時俱進,學會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探索新的信息技術教學方法。
2.2 教師要善用信息技術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
在傳統的教學中,音樂教學呈現出設備不足、課時量少、教師音樂水平不足的問題。在教學設備方面,一方面學校要加大設備的引進,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模擬情境或展示樂器,讓學生能夠通過信息技術來認識並了解這些未知的東西,從而增加學生的音樂視野,讓學生明白音樂並不是僅僅通過模仿來學會唱歌就可以的,而是包含了很多其他的內容;針對課時少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簡化教學內容,減少不必要的板書或闡述時間,直觀地呈現教學內容及其之間的相互關系,此外,教師還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豐富的教學資源來擴充教學容量;在教師音樂教學方面,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去查找一些優秀的教學案例,結合自身教學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整理規劃,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師的教學相長。
2.3 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音樂課堂
2.3.1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在音樂教學中如果教師注意音樂審美教學的培養,就可以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但是,教師就先應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驅動下,讓學生自主學習、思考,自然而然地培養自己對於音樂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教授《新年好》這堂課時,教師事先可以從互聯網下載一些關於新春的圖片和視頻,營造新春的氛圍,同時配備一些輕松活潑的音樂,讓學生先感知這些音樂歡快的旋律,體會這種歡樂的氣氛,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記憶深刻,了解了歌曲的內容和意境後,學起來也事半功倍,同時還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學生對於音樂的認知和藝術情感。
2.3.2 網路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感受不同音樂的魅力
除了教師要在遵照新課程標准所設定的目標計劃與任務下進行合理、完善、科學的教學體系建設外,還可以在基本樂理、視唱等平時的音樂教學中涉獵一些其他具有民族特色的或不同風格的音樂,讓學生鑒賞。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網路從國外歌曲中選擇一些經典的、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的音樂進行賞析和學習。
3 結語
整體來說,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按照新時期新課改教學目標的要求來實施自己的教學任務,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來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以豐富多彩、輕松和高效的教學方法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這樣才能和學生們一起在音樂學習中得到共同進步和發展。
❺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解決重難點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極大地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在音樂教育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教師應努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資源寬廣等優點為教學服務。」那麼,在新課程標准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應該如何正確運用多媒體技術,使其充分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一、恰當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
音樂課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是實現形象教學、寓教於樂的最好選擇。它能清晰、生動、形象地展示音樂的特點,從而改變學生學習的單調性,使學生在歡樂愉悅的形式和氣氛中得到知識,還能形象地表現出語言難以描摹的情境。如在講《兩只小鳥》一課時,我是這樣導課的。首先我用多媒體播放了小鳥清脆的叫聲,同時,屏幕中出現了兩只正在站在樹枝上的小鳥。我於是借機問:「這兩只小鳥在干什麼呢,小朋友你們想知道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想!」就這樣,在接下來的聽一首歌這一環節中學生很自然的融進歌曲中。又如在導入
新課時,用流動的畫面來體現教學意圖,創設出絢麗多彩、聲情並茂的環境,給學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例如,我在新授《柳樹姑娘》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用課件展示):寒冷的冬天過去了,春姑娘來了,飄逸的長裙播灑著滋潤萬物的雨露,枯黃的小草冒出了嫩芽,花兒露出了久違的笑臉,池塘里的冰融化了,乾枯的柳樹抽出了嫩枝,就像是春姑娘的一頭秀發,在春風中飄動„„同時,播放出歡快的鳥叫聲,使聲音與畫面融為一體,營造出這首兒歌所描繪的意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孩子們動腦、動手,不斷想像、創造中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動畫與音樂融合的同時,也把春天的美好融入孩子們的心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演唱這首歌曲的濃厚興趣。
二、恰當運用多媒體,解決教學難點。
當前小學音樂教學所追求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審美力、表現力及創造力。計算機多媒體教學以其獨特的功能,把抽象的音樂理論形象化,使虛幻的音樂形象變的直觀具體,更好地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如:學唱歌譜,只要
點擊滑鼠,學生就能輕聲跟著電腦錄音哼唱,學起來既快又准。部分難點節奏,點擊滑鼠,難點界面放大,重點進行訓練。「休止符」及「換氣符號」都事先用醒目的色彩標出,引起學生的注意。這些平時被視為棘手的教學難點,通過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的有的放矢地的再現,由遠及近,化繁為簡,化深為淺,變得形象直觀,通俗易懂,節省了大量的教學時間。 三、恰當運用多媒體,領略音樂美。
音樂是一門融思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學科,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是音樂教學重要的任務。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傳授音樂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同時,必須有機地融進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學中,通過多媒體素材的組合、融入,生動直觀地表現歌曲所描繪的美麗的自然風光、多彩的活動場景„„,讓學生在看與聽的同時也得到美的體驗。例如:教唱《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假若由教師范唱,無論唱得有多好,也僅僅是獨唱,怎麼唱都唱不出合唱的效果。我播放了少兒合唱團演唱的《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讓大家欣賞。雄壯、有力的歌聲和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少
先隊員敬隊禮等畫面讓學生充分體會了國旗的神聖,隊禮的庄嚴,少先隊員的自豪,讓歌曲充滿了豐富的情感,讓學生有直接的感知,能輕易地去認識和理解音樂。通過欣賞,再來演唱這首歌,學生的情緒、咬字吐字、節奏的把握等等,都令人滿意。省去了很多老師講了,學生也未必理解的尷尬,對歌曲的教學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也是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如在上《小雨沙沙》一課時,先播放一段雨聲沙沙的錄音,學生聽聲音畫畫面,接著播放這首歌的旋律,在歡樂的音樂聲中,教師再用動畫展示出一顆顆種子發芽,生根,長出綠油油的葉子,這樣,新歌的意境全部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通過聽音樂——看畫面,再看畫面——聽音樂,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詞意,同時也培養了視覺和聽覺的感受力。學會了唱這首歌曲,再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肢體動作表現種子的發芽、生根、長葉。這一教學設計,不僅培養了學生對音樂主題、旋律、節奏的感受力、鑒賞力和表現力,實現了音樂與其他學科綜合,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藝術創新的能力。 四、恰當運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積極性
❻ 小學信息技術動物音樂會教案
活動名稱:大戰蛀牙蟲活動目標:1、教育幼兒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2、幫助幼兒了解蛀牙的危害及幾種預防蛀牙的方法。活動准備:1、歌曲錄音帶、牙齒模型、(一個完好的,一個齲齒的)牙刷、一條毛巾、兩張掛圖。2、向家長了解本班幼兒的齲齒和刷牙情況。(本班有幼兒42名,其中11名幼兒有不同程度的齲齒,每天刷牙的幼兒有8名,基本刷牙,但不是每天刷的有30名。)活動過程:1、開始部分:出示牙齒模型,引導幼兒觀察後說一說:牙齒怎樣了?讓幼兒知道有了蛀牙就會牙疼。2、基本部分:(1)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會有蛀牙?有了蛀牙怎麼辦?怎樣才能預防蛀牙?(2)看圖講故事:《君君的牙齒》。(3)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會有蛀牙?有了蛀牙怎麼辦?怎樣才能預防蛀牙?(4)請幼兒說一說如何保護牙齒的健康,如:飯後漱口、早晚刷牙、少吃甜食、睡前不吃食物等。(5)講解和示範正確的刷牙方法。(6)引導幼兒看書1——24頁,以加深印象。3、結束部分:與幼兒一起聽音樂做游戲《蛀牙蟲》。活動效果:通過本次活動,幼兒了解了蛀牙的危害,以及幾種預防蛀牙的方法。並且知道了要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由於許多幼兒都有保護牙齒的常識,所以本次活動進行的比較順利,紀律也很好,較好的完成了活動目標。不足之處:有個別幼兒由於急於表達自己的感受,不按順序發言,以後還要加強常規的教育,以保證活動有良好的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