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學摘抄
國學抄經典的語錄摘抄【熱門版】
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2.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3.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4. 將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5.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6.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子)
7.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8.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9.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三國志》
10.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
11.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12.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13. 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里仁)
14. 報國之心,死而後已。
15.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2. 國學老子道德經
老子一書分為道經和德經,故而又稱為道德經,就象莊子又稱南華經一樣,因莊子隱於南華山而得名.
3. 怎樣讓孩子背國學更快
累積式教育法,對於背國學是非常好的方法,又被稱為「137學習法」。
「1」就是每天至少版讀一權遍,最多7遍;一樣約十分鍾,不超過十分鍾;
「3」就是一天可以選擇讀三樣,最多讀7樣;如同時讀《論語》、《易經》、《老子》;
「7」就是指連續7天重復相同的內容。
如從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復讀《論語》、《易經》、《老子》里相同的內容。不管孩子熟記不熟記,背誦不背誦,讀完7天就進入下周學習。如此,孩子兩年左右就可以熟記甚至背誦《論語》,《大學》,《易經》,《中庸》,《道德經》,《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對韻》等將近十多部經典。
4. 求兒童國學啟蒙專輯視頻,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論語》、《弟子規》、《老子》、
呵呵,這些內容有些不是兒童啟蒙用的,比如《論語》老子的《道德經》,這分別是儒家和道家的經書之一。
其他幾個都是兒童啟蒙教育,但是有區別的。《弟子規》講了儒傢具體的教育理念和言行禮儀。《三字經》主要講了儒家的學習內容和順序,其實儒家和道家是相通的,道家高於儒家,其思想本源都是《易經》。《千字文》是非常有內涵的啟蒙讀物了,能夠解讀的非常少,其中涉及到了天文地理,歷史神話,其中有非常深刻的意義。《百家姓》也是非常好的啟蒙讀物,而等孩子長大後,對每一個姓氏的淵源的學習和解讀,才是最重要的,那是老祖宗給後人留下來追本溯源的寶貝(*-*)
以上下理清一下這些經典的內容和主次。下面談一下學習方法。
其實這些經典中都是有非常深刻的內涵的,而對於兒童,我建議主要是讓其堅持朗誦,知道背誦的滾瓜爛熟就好,不要強求理解,這些內涵是需要孩子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逐漸體悟和消化的,表面上的解讀,孩子時聽不懂的,需要他經歷。當然,家長要盡量創造一個實踐傳統文化的氛圍,不能讓孩子學習了,在家了和社會上感受不到所學的內涵。。。。。。
最後講一下,這些經典現在最迫切的是需要成人學習,現代國內教育對國學的比重太少了,所謂的語文,那就是很膚淺的了,和國學經書和經典相去十萬八千里也不止 呵呵,只有國學能夠改變社會道德和人文環境,加油吧!
5. 我孩子三歲半我總是教他學國學,已經會讀完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增廣賢文。現在正學老子,這樣教他好
一般小孩子記性是很好的, 現在會的話看以後你怎麼去培養他, 你教了之後他現在會了, 如果你一兩個月不去提還是會忘的,所以可以經常問一問他這些的, 這樣就可以記住了
6. 老子國學基金會
敘述太不具體(一個號碼也可啊……)
7. 國學經典朗誦,哪些適合小學生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論語》、《弟子規》、《老子》、《莊子》、《增廣賢文》作為國學中經典之經典,鑄就「國學蒙學之最、中華不可或缺之魂」。這些很適合小學生朗誦。
0-13歲是兒童記憶力發展的黃金時期。經過近幾年的實驗證明,兒童進行國學經典誦讀2-3個月後就會發生明顯改變。從開始的每天記憶20-30個字,到每天很快就可以熟記100-200個字。許多兒童不用一年就可以把一萬六千字的《論語》熟背,其記憶潛能在國學經典誦讀中得到開發,幾萬字的古文背誦對他們來說都不是難事。
實踐證明,有多動症、感覺綜合失調甚至自閉症的孩童,學習國學一段時間後,境況會大為改善。這些經典凝聚了我國數千年的文明史和傳統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行文流暢,氣勢磅礴,辭藻華麗,前後連貫,朗朗上口;內容豐富,包含有諸如天文、地理、歷史、治國、修身、道德、倫理等豐富知識,堪稱國學經典。古往今來,無數少年兒童從中汲取知識,陶冶情操,提高修養。
朗誦,指清清楚楚的高聲誦讀。就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作活動。朗,即聲音的清晰、響亮;誦,即背誦。朗誦,就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結合各種語言手段來完善地表達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藝術。
朗誦是口語交際的一種重要形式。朗誦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增強藝術鑒賞,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朗誦,大者可以陶冶性情,開闊胸懷,文明言行,增強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養對語言詞彙細致入微的體味能力,以及確立口語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鑒別能力。因此,要想成為口語表述與交際的高手,就不能漠視朗誦。
8. 中華老子國學會是否國家批準的
肯定需要有關部門批准啊!非法結社,那是要吃官司的啊!
9. 國學經典老子《道德經》真的被蓄意篡改過嗎
《道德經》真的是老子所寫嗎,到底有沒有被蓄意篡改呢?
老子的《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傳播度和影響力。曾經古老神秘的一本書,真正讀進去,你會感覺奧妙無窮。
《道德經》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它揭示了自然界的規律和法則,可貴的是,這樣一本上古奇書,並沒有多少生僻晦澀的古文字,整本書行文流暢,文字簡練易懂,實屬難得。
在《道德經》通行本風靡於世的同時,一種質疑的聲音也出現了。那就是,有些人認為:現在通行本的《道德經》並非老子的原著,而是經過儒家蓄意篡改過的,甚至有人直接說現在通行的《道德經》就是一部偽經。
事實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如果說《道德經》通行本確實存在篡改,那麼老子的原著又是什麼樣的呢?
要揭開事實真相,首先要從《道德經》的作者——老子說起。
老子,春秋時期楚國,也就是今河南鹿邑人。
很多人認為老子的身份是一個謎,因為曾經有三個被稱為老子的人:老聃,老萊子,周朝的太史儋。
其實這三個是同一人。先說老聃,聃就是大耳朵的意思,老和李上古時期發音相同,所以,老聃有個別名就是李耳。
至於老萊子,筆者認為他就是老聃。《史記·老子列傳》記載:老萊子者,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修道家之用,修道而養壽也。並且孔子也曾經專門請教過老萊子,從這些資料看,很可能老萊子就是老聃,而郭店簡本的《道德經》,就是老子這一時期所寫。因為是老子在楚國時期寫的,當時民風淳樸,仁愛之風盛行,所以當時的老子是並不反對仁義的,這就是為什麼郭店簡本沒有通行本對於仁義的激烈反對的言辭。
而周朝太史儋,就是出函谷關,寫五千言的那個老子。
當然,這只是一種推斷,因為所有的史料,對老子生平記載很少,而且大多是《神仙傳》一類神乎其神的傳說。唯一靠譜一點的《史記》,也是寥寥數語,語焉不詳,並沒有對老子的身份給個最終的說法。而且,當時老子出函谷關所寫的五千言,是沒有名字的,《道德經》這個名字是後人給起的。
所以,事實的真相很可能就是:郭店簡本是老子也就是老萊子所寫,五千言是老子也就是太史儋出函谷關所寫。《道德經》並不是五千言,而是在五千言的基礎上,後代道家學者整理而成,經馬王堆的帛書本,發展到現在的通行本。
結論:《道德經》不存在蓄意篡改,它只是逐步完善。
《道德經》也不是偽經,無所謂篡改。《道德經》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包括很多的世界名人,政要,都對通行本《道德經》推崇備至,如果質疑通行本《道德經》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甚至是假經,真當那些風雲人物是傻子?
有人會說,我要的就是老子原著,怎麼可以修改呢?
老子原著是介於甲骨文和大篆的文字,像蟲子一樣形態各異,有的字體已經缺失,如果不修訂,你確定看的懂?既然修訂過,肯定就已經和原著有所不同,這是在所難免的,所以才會有版本的變化,可以說,現在的通行本就是最完美的,因為挑不出大毛病,而郭店簡本,馬王堆帛書,或多或少都有解釋不通的地方。
既然《道德經》經過修改,那麼是否是儒家所為,又是否蓄意呢?
肯定不是蓄意,因為動機不成立。說是儒家所為,郭店簡本並沒有針對儒家思想的言辭,而通行本是反對儒家仁義的,說儒家篡改,難道儒家神志不清,自己打自己?這顯然說不通。
所以,有志於修道。或者對《道德經》以及道家文化感興趣的朋友,不要再糾結於版本的不同和差異,也不要再疑心重重,不管哪一個版本,都是在闡述道法自然這個核心,核心沒有變,也就不要糾結於只言片語的差異。
很多事,因為年代久遠,已經無從考證,變成謎一樣的存在。如果我們在已經變成謎的事情上繼續分辨執著,那就難免應了「夫人神好靜而心擾之」,應該放下執念,內觀其心,心無其心,這就是道,有道之人,看什麼都是道,又豈是些許文字的改變所能左右的呢?
《道德經》是傳統文化的精髓,對那些義憤填膺,火冒三丈的指責《道德經》被蓄意篡改的朋友,我想送給你一句話:
其實《道德經》它就是一本書,不要把它看成神一樣的存在,道可道非常道,即便是老子本人,一說出來就已經不是道,寫出來更不是,被很多人傳抄更改過就更加不是,《道德經》的意義就是給你一點啟示,讓你轉變思想,轉換思維,讓你醒悟,學會變通,僅此而已。如果不能澄其心,遣其欲,學道又有什麼意義呢?即便老子原話原文寫給你,又有什麼意義呢?
怎麼學習《道德經》?怎樣修道,悟道,證道?
很多人學習《道德經》,迷惑於眾多的版本,不知道該從哪一個版本下手,我的建議是,以通行本為主,適當的可以參考下郭店簡本和帛書本。
至於各家註解,可以參考,但不必盲從,包括那些大師級的人物,註解的也就那麼回事,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場,都是一家之言。學《道德經》重要的還是要有自己的體會和領悟,並結合自身,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我在上面已經說過,《道德經》不是道,它只是給你指明方向,那麼道究竟在哪裡?
不用找了,道就在你自己身上,換言之,你自己就是道。
為什麼這么說?很簡單,道法自然。
道是恆常的主宰,周行不殆。道生萬物,道法自然,就是說,道雖然化生萬物,長養萬物,但同時也藏於萬物,一花一草,一塵一土皆有道。道的規律就是效法它自己,人也一樣,每個人都是有道之人,但是並不能得道,為什麼?被後天的慾望雜念淫滅了自性。
如果可以放空慾望,放空雜念,「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這樣就可以明心,明心就可以體會到「觀空亦空,空無所空」的真空境界,真空生妙有,妙有就是見性,也就是道的境界。
那麼在日常生活裡面怎麼修道呢?
很簡單,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給出了方法: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什麼意思呢?
為道日損,就是要你放下。放下什麼?
放下慾望重重,放下自私猶豫,放下急功近利,從此不再瞻前顧後,行事不再顛三倒四,錯誤百出。
只要是妄念,你就放下。一樣一樣的放下,一天一天的放下。這就是損之又損。
損之又損的結果會怎麼樣呢——以至於無為。無為就是道。
有人會說,我無為了,是不是就一無所有了?當然不是,只有無為,才能無不為。
憑什麼這么說呢?因為你做到了無為,你的狀態就是最正確的,你的行為就符合天道,符合本質規律,符合根本法則。你就能成事,你事成之後,應該得到的自然也就一樣都不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