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原則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原則

發布時間:2021-01-19 06:18:33

㈠ 誰知道小學信息技術的課程標准,具體的,謝啦!

●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課程定位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為了適應技術迅猛發展的信息時代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而設置的必修課程,是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以操作性、實踐性和探究性(創新性)為特徵的指定學習領域。在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領域外,各省、市、自治區在保證最低要求的基礎上,在課程內容、培養目標、課時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權。

●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總體價值
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育的有效實施可以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有效開展各學科學習和探究活動、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主動進行終身學習的能力;可以拓展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所需的信息技術技能,鞏固信息素養和技術創新意識;對於培養國家建設和國際競爭所需的信息技術人才、提高全社會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育目標
總體而言,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育的課程目標為培養—發展學生積極學習和探究信息技術的興趣,養成—鞏固良好的信息意識和健康負責的信息技術使用習慣,形成—提高信息處理能力,培養—強化學生使用信息技術、支持各種學習和解決各類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育強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藉助計算機和網路獲取、處理、表達信息並用以解決實際問題、開展學科學習的過程……

●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內容設置和選擇原則

一、小學、初中、高中的信息技術教育要銜接。
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基本完成應用軟體的學習;初中的信息技術教育要具有「雙銜接」,初中不再是零起點。關於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育的內容及目標要求的銜接,參考下表:
─────────────────────────────────────────────────────
│┈┈┈┈┈|┈┈┈┈小學┈┈┈┈│┈┈┈┈┈初中┈┈┈┈┈│┈┈┈┈高中┈┈┈┈│
─────────────────────────────────────────────────────
│興趣與特長│激發興趣保持學習動機│鞏固興趣發現特長┄┄┄┄│專業學習和發展興趣┄│
─────────────────────────────────────────────────────
│應用技能┄│掌握常用軟體、┄┄┄│拓展提升初步具備一技之長│自選門類專業發展┄┄│
│┈┈┈┈┈│工具的應用技能┈┈┈│┈┈┈┈┈┈┈┈┈┈┈┈│┈┈┈┈┈┈┈┈┈┈│
─────────────────────────────────────────────────────
│信息素養┄│體驗信息活動,┄┄┄│自主選擇綜合應用┄┄┄┄│信息→知識→智慧┄┄│
│┈┈┈┈┈│形成信息意識┈┈┈┈│┈┈┈┈┈┈┈┈┈┈┈┈│┈┈┈┈┈┈┈┈┈┈│
─────────────────────────────────────────────────────
│技術創新┄│勇於質疑的問題意識,│創新能力培養改進方案┈┈│某一技術門類的┄┄┄│
│┄┄┄┄┄│敢於嘗試的創新精神┄│動手創新┄┄┄┄┄┄┄┄│┄┄設計、製作、創造│
─────────────────────────────────────────────────────

二、以興趣為起點,以活動為載體,螺旋上升地設置內容。
要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淡化學科體系,打破各操作軟體之間的界限,以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的實踐任務為主線,將學生必須掌握的軟體操作分散到不同學年的實踐活動中,通過技術要求的提升引領學生螺旋上升式學習。

三、鼓勵跨學科的活動主題,實現技術學習與技術應用之間的整合,體現雙價值」。
以學科學習主題作為信息技術任務選題,鼓勵學生;降學到的信息技術技能應用到其他學科、領域學習中。以此加深學生對信息技術在學科學習中的價值的理解,推動信息技與其他學科、領域的整合,實現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對象與學習工具的雙重價值。

四、適應地區差異,體現地域特色,有很強地方特色的家課程。
各省市的教研部門在達到要求的基礎上,確定地方課時、界定課程內容、選擇教材呈現方式上有一定的自主權;師在內容選擇、難度設置上應適應本地設備、師資及學生的現狀,活動選題除了體現課程整合外,要鼓勵多樣化的選題體現「四地」—立足地方現實,體現地方特色,反哺地區經濟,融合地域文化。

五、「應用與創新相結合」的課程目標。要體現個別差異,鼓勵技術創新。
多樣的課程,打破教室和書本的局限;
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主題,任務要求分水平,適應個別差異和特長發展需求;
教學過程中要鼓勵更自主的技術實踐與更開放的科技探究與技術創新;
適度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理解適合其年齡的信息技術核心概念。

●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內容及目標要求

一、形成運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1.能識別計算機的外觀和常用輸入設備(如滑鼠、鍵盤)、輸出設備(如監視器、列印機)及其他常用外接設備(如音箱、耳機、話筒等);能通過動手組裝或觀看組裝示範,探究計算機的基本構成,認識不同部件的基本功能(活動學習——直接經驗;觀察學習——間接經驗)

2.通過打字任務或簡單的游戲,熟悉計算機的基本操作。熟悉操作常用輸入、輸出設備。

3.能在實際操作的基礎上,總結利用計算機輸入、存儲、加工、輸出信息的基本流程;藉助自己獲取、加工信息的經驗,體驗計算機在處理信息方面的優,勢,知道計算機是現代信息技術的核心。

二、樹立與終身學習和現代社會生活相適應的信息意識,形成積極的倍息技術學習態度,養成健康負責的信息技術使用習慣。

1.結合生活和學習經驗,體驗信息在生活、學習、科研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理性認識信息價值(理念先行)、敏銳捕捉有用信息(選擇性注意)、主動獲取相關信息(有目的的任務驅動)、甄別篩選正確信息(針對性、准確性、價值高低)、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信息意識;逐步形成判斷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動抵觸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斷能力;能討論每個個體在創作和共享有益信息方面的責任。

2.通過身邊的事例或觀看案例,體驗現代信息技術在獲取、加工、存儲、表達和交流信息方面的作用,理解信息技術是人的信息加工器官的延伸,討論人類發明創造信息技術的基本歷程,形成樂於學習、勤於操作、敢於創新的信息技術學習態度,樹立不斷提高自身信息素養和技術操作能力、主動參與科技創新的志願。

3.觀察和列舉日常生活、學科學習和其他綜合實踐活動中信息技術的常見應用,能討論這些技術應用帶來的利弊。

4.能討論應用信息、信息產品、信息技術設備和軟體時涉及到的法律、法規和道德問題,能描述不恰當應用帶來的後果;知道如何負責地使用技術設備和信息資料,在引用他人的觀點、成果和信息時,知道如何註明出處和給予恰當的致謝;養成保護自己信息安全的意識,學會防查殺病毒、簡單的文件加密(如設置使用口令)等信息保護法——「行為指導」「使用技能」。

三、學會利用信息技術工具收集和處理信息,以支持學習、探究和解決日常生活問題。

1.能根據學科學習和其他活動需要,分析所需的信息及其類型,討論確定合適的信息來源(如他人、書籍、報刊雜志、光碟、錄像、電視、網際網路等),學會從不同信息來源搜集資料的方法(如實驗、調查、訪談等)。對信息搜集過程進行一定的規劃,初步形成信息需求分析的意識和習慣。

2.學會利用常用設備(如數碼相機、探測器、掃描儀、錄像機等獲取第一手的信息,或利用常見信息技術設備對傳統介質的信息進行必要的
數字化轉換。

3.學會利用計算機輸入和存儲資料;學會利用計算機的資源管理功能對文件資料進行合理的分類整理、建立以及重命名文件(夾)、保存文件等,能迅速查找和提取自己計算機內存儲的信息;通過比較和實際體驗,感受對信息進行數字化編碼、存儲和管理的優勢,認識到數字化是信息技術的核心概念之一。

4.能熟練有效地運用遠程通訊工具和在線資源(如E—mail、網際網路等),瀏覽、查找、下載和保存遠程信息,以滿足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及其他問題解決的需要。

5.能根據任務需要評價信息的相關性、准確性、適切性和可能存在的偏差,甄別和選用有價值的信息。

四、學會使用常用信息處理工具和軟體,展開寫作、繪畫等活動,製作電腦作品。

1.學會使用一種計算機畫圖軟體,設計開繪制圖形。例如根據表達意圖確定圖畫的主題和大體構思;能設置背景顏色和圖畫的顏色;能使用常用的電腦繪畫工具畫出點、線、面;能通過剪切、復制、粘貼等電腦特用的功能對點、線、面進行組合、編輯,構成符合表達意圖的完整圖畫;能給圖畫上色,能對圖畫的整體或某個部分進行修改,或設置必要的效果。

2.學會使用一種文字處理軟體處理文字信息和寫作,在學會常用文字處理功能的基礎上,學會通過文字編輯,版面設置、剪貼畫、藝術字、繪制圖形、插入圖片、製作文字表格等方式,增加文檔的表現力。

3.熟悉信息處理軟體的界面和常用工具,比較不同軟體界面的異同,總結具有廣泛適用性的操作方式,積累技術應用經驗。

五、學會使用多媒體製作軟體,運用文字、圖片、聲音等多種方式,靈活地表達想法、創意和研究結果。

1.能根據內容的特點和表達的需要,思考並確定表達意圖和作品風格;進而根據表達意圖,比較圖畫、文字、表格、聲音等不同信息表達形式的優缺點,選擇(組合)合適的表達方式,對作品的製作過程進行初步的思考和規劃。

2.學會運用合適的信息處理工具或軟體(如文字處理軟體、畫圖或圖形處理軟體、計算機錄音軟體等),導入、插入圖畫、文字、表格和聲音,並進行必要的編輯或修改,設置圖像和文字的效果;製作或插入表格;錄制或截取一段聲音等。

3.學會使用一種簡單的多媒體製作軟體,集成文字、圖畫、聲音等信息,製作簡單的多媒體演示文稿。

4.能根據作品特點和觀眾的需要,學會選擇合適的方式演示或發布電腦作品,表達主題和創意。

5.能對自己和他人的電腦作品進行評議,並在評議基礎上對電腦作品進行必要的優化以增強表現力。比較利用電腦製作作品與傳統作品的製作過程的異同。

6.討論所用信息技術工具的優缺點,提出可能的技術改進建議,形成初步的技術創新意識。

六、學會運用常用遠程通訊工具進行合作學習,開展健康的社會交往。

1.學會使用電子郵件與他人共享信息、獲取支持、表達觀點或開展合作。

2.學會使用在線討論工具或已有的學習網站,討論課程相關問題或開展持續深入的主題研討。

3.學會使用網頁製作軟體,規劃、設計、製作、發布簡單的網站,通過網站共享信息、發表看法、發布成果、交流思想,支持合作探究或其他有意義的社會活動。

4.能觀察和討論網站交往中產生的法律、法規和道德問題,在使用網路與人交往時,能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網路禮儀;能結合實例,討論網路應用對個人信息資料與身心安全的潛在威脅,形成網路交往中必要的自我保護意識,知道不恰當的網路應用和網路交往可能產生的後果。

七、學會設計和製作簡單機器人,體驗「採集信息一處理信息一控制動作」的基本過程。該部分內容為選修。

1.能識別建議機器人的基本構造;說出各類感測器(如聲音、光敏、紅外、溫度、觸摸)的功能及其對人類功能的模擬,能描述機器人各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如通過感測器搜集信息。通過程序判斷處理信息、控制外部動作等流程。

2.研究和了解現代機器人的發展趨勢,討論機器人與人類在解決相關問題上的優缺點。例如,機器人對復雜情況的反應,機器人可以完成哪些人類難以完成的任務等。

3.學會根據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需要,設計、動手製作或組裝簡單的實物機器人(如:機器人導盲,機器人迎賓、滅火、踢足球、走迷宮等),將編制好的控製程序(使用流程圖方式)導出到實物機器人,運行機器人並對機器人及其控製程序做出必要的調試和修改。或使用簡單易學的程序語言(如LOGO)編制簡單的程序控制機器人做出簡單動作或解決簡單問題。

4.在不具備實物機器人的情況下,也可以利用機器人模擬環境來模擬機器人的運動和調試使用流程圖編制的簡單的控製程序;初步感受利用程序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

㈡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堅持哪些原則

在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學科的運用過程中我們還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
1、要適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與心理特點
小學生的思維是從直觀行動思維發展到具體形象思維,再發展到抽象邏輯思維。因此,兒童最初學習數學概念和規律時,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的演示可以讓學生從動作感知表象,再抽象概括,上升為理性認識。此外,小學生具有好奇、愛動的特點,新異事物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慾望,通過多媒體的演示,把形、聲、光結合起來,生動、形象、鮮明,感染力強,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例如:教學五年級下冊《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一課時,教材要求統計某路口在10分鍾內各種機動車輛通過的數量,並製成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如只通過教師口頭的表述是難以描繪這一場景、營造學習氛圍。此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媒體計算機就能有效地演示一幅情景交融的畫面,學生非常直觀地通過電腦投影屏幕清晰地看見一輛輛的摩托車、小汽車、大客車、貨車通過路口,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興趣高漲,充分體現到實踐收集數據的真實感,優化了課堂教學,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要展開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於學生的探索和發現
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要為理解數學的本質服務,作為一種數學學習的認知工具,由於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難以使學生直接感知的事物和形象直接有聲有色有序地呈現出來。所以在運用多媒體的時候,要注意展開數學概念形成的過程、數學性質發現的過程與解題思路探索的過程,有利於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經歷體驗與數學思考。
例如,教學五年級下冊《長方體的認識》一課時,利用計算機課件依次閃動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鮮艷的畫面,悅耳的聲音,對學生形成了強烈的多樣刺激,使學生正確認識了長方體的各部分名稱,並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長方體表象。在此基礎上,學生通過探究,初步發現了長方體的特徵,這時利用課件就能發揮助學、驗證發現的作用。引導學生觀察長方體的面時,可見展示長方體的上下、前後、左右兩個面會完全重合。引導學生觀察棱時,課件就會出現紅、藍、紫三種不同顏色的棱,進而閃動每種顏色的4條棱慢慢重合。從而非常生動地說明了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為三組,相對棱的長度相等。同學們面對自己的發現,心裡特別高興,特別自豪。
3、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隨著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更新和增加,要求適當加快教學進度,決定課堂容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生的接受能力,多媒體手段給學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觀教學,加快了學生的理解進程,相當於增強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從而縮短了學生對同樣內容的接受時間,為增大課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另一方面,課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板書方式、速度的影響,尤其是當需要板書的文字和需要作的圖比較多的課堂上,粉筆書寫和作圖對課堂的速度起到了較大的制約,利用多媒體技術存儲功能可以根據需要把一些圖形、題目、題目的分析或解答過程等預先存儲在電腦當中,課堂上適時地再現出來,還可以利用計算機高速處理信息的特點,在課堂上快速、准確地進行作圖,為課堂增加知識容量。通過計算機軟體,教師可以對教學目標信息實現實時控制,可以在任何時刻讓某段文字、某個圖形出現,也可以在任何時刻讓客觀存在們隱去;可以隨機作出圖像;可以對屏幕上出現的運動對象隨時干預,像電影定格一樣使之靜止在某一畫面上,以對某些需要強調的運動結果進行特寫;可以對圖形(或圖像)進行局部放大等等。這樣大大豐富教學手段,拓展了師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課堂效率。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探索和建構新型的教學模式,必須體現現代教育的基本思想,它要遵循如下基本原則:

(1)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要從知識的講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活動的導演者;(2)學生地位的轉變:學生要從被動聽講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的學習主體;(3)媒體作用的轉變:把媒體從原來作為教師的演示工具,轉變為學生的認識工具;(4)教學過程的轉變:把教學過程從傳統的邏輯分析講授過程,轉變為讓學生通過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意義建構過程來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1、直觀性原則。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由於現代教育技術集圖、文、聲、動畫於一體,能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復雜為簡單,它不但形象生動、信息量大,而且易於操作,可以全方位地刺激學生的感官,喚起學生的有意識或無意識注意,起到創設情境、突破難點、突出重點的作用,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目的。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它畢竟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更不能體現學生的主動探索。因此,我們在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時,要正確處理好人機關系,始終堅持「以人

㈢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是什麼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要考慮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教學內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確的目標,要體現出各階段的側重點,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討的能力。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各類學科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各學段的教學目標是:
小學階段
1、 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 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 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 能夠在他人在幫助下使用通訊遠距離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的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 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初中階段
1、 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變化及其對工作和社會的影響。
2、 初步了解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學會使用與學習和實際生活直接相關的工具和軟體。
3、 學會應用多媒體工具、相關設備和技術資源來支持其他課程的學習,能夠與他人協作或獨立解決與課程相關的問題,完成各種任務。
4、 在他人幫助下學會評價和識別電子信息來源的真實性、准確性和相關性。
5、 樹立正確的知識產權意識,能夠遵照法律和道德行為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
高中階段
1、 使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變化及其對工作、社會的影響。
2、 了解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及網路的基本知識。能夠熟練地使用網上信息資源 ,學會獲取、傳輸、處理、應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 掌握運用信息技術學習其他課程的方法。
4、 培養學生選擇和使用信息技術工具進行自主學習、探討的能力,以及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能力。
5、 了解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6、 通過與他人協作,熟練運用信息技術編輯、綜合、製作和傳播信息及創造性地製作多媒體作品。
7、 能夠判斷電子信息資源的真實性、准確性和相關性。
8、 樹立正確的科學態度,自覺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為使用信息技術,進行與信息有關的活動。
二、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中小學住處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目前要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主(教學內容附後)。教學內容分為基本模塊和拓展模塊(帶*號),各地區可根據教學目的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在兩類模快中選取適當的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
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一般不少於68學時;
初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一般不少於68學時;
高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一般為70-140學時。
上機課時不應少於總學時的70%。
三、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必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進行。
教學評價要重視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評價的方式要靈活多樣,要鼓勵學生創新,主要採取考查學生實際操作或評價學生作品的方式。
中學要將信息技術課程列入畢業考試科目。考試實行等級制。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由教育部門組織信息技術的等級考試的試點工作。在條件成熟時,也可考慮作為普通高校招生考試的科目。
附:課程教學內容安排

初中
模塊一 信息技術簡介
(1) 信息與信息社會。
(2) 信息技術應用初步。
(3) 信息技術發展趨勢。
(4) 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道德和法律問題。
(5) 計算機在信息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6) 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和軟體簡介。
模塊二 操作系統簡介
(1) 漢字輸入。
(2) 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及發展。
(3) 用戶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4) 文件和文件夾(目錄)的組織結構及基本操作。
(5) 操作系統簡單工作原理。
模塊三 文字處理的基本方法
(1) 文本的編輯、修改。
(2) 版式的設計。
*模塊四 用計算機處理數據
(1) 電子表格的基本知識。
(2) 表格數據的輸入和編輯。
(3) 數據的表格處理。
(4) 數據圖表的創建。
模塊五 網路基礎及其應用
(1) 網路的基本概念。
(2) 網際網路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務。
(3) 網際網路上信息的搜索、瀏覽及下載。
(4) 電子郵件的使用。
*(5)網頁製作。
*模塊六 用計算機製作多媒體作品
(1) 多媒體介紹。
(2) 多媒體作品文字的編輯。
(3) 作品中各種媒體資料的使用。
(4) 作品的組織和展示。
模塊七 計算機系統的硬體和軟體
(1) 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2) 計算機硬體及基本工作原理。
(3) 計算機的軟體系統。
(4) 計算機安全。
(5) 計算機使用的道德規范。
(6) 計算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高中
模塊一 信息技術基礎
(1) 信息與信息處理。
(2) 信息技術的應用。
(3) 信息技術發展展望。
(4)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
(5) 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道德和法律問題。
(6) 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結構。
模塊二 操作系統簡介
(1) 操作系統的概念和發展。
(2) 漢字的輸入。
(3) 用戶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4) 文件、文件夾(目錄)的組織結構及基本操作。
(5) 系統中軟硬體資源的管理和維護。
(6) 操作系統簡單工作原理。
模塊三 文字處理的基本方法
(1) 文本的編輯。
(2) 其他對象的插入。
(3) 特殊效果的處理。
(4) 版式設計。
模塊四 網路基礎及其應用
(1) 網路通信基礎。
(2) 網際網路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務。
(3) 網際網路上信息的搜索、瀏覽和下載。
(4) 電子郵件的使用。
(5) 網際網路上其他應用。
(6) 網頁製作。
模塊五 資料庫初步
(1) 資料庫基本概念。
(2) 資料庫的操作環境及其操作。
(3) 數據的組織與利用。
模塊六 程序設計方法
(1) 問題的演算法表示。
(2) 演算法的程序實現。
(3) 程序設計思想和方法。
*模塊七 用計算機製作多媒體作品
(1) 多媒體製作工具及其特點。
(2) 各類媒體資料的處理與使用。
(3) 多媒體作品的製作。
(4) 多媒體作品的發布。
模塊八 計算機硬體結構及軟體系統
(1) 信息的數字化表示。
(2) 計算機的硬體及基本工作原理。
(3) 軟體系統簡介。
(4) 計算機的安全。
(5) 計算機使用道德規范。
(6) 計算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㈣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評價原則是什麼

1、強調評價對教學的激勵、診斷和促進作用,弱化評價的選撥和甄別功能;
2、發揮教師在評價中的主導作用,創造條件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3、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創造實踐;
4、教學評價必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進行
5、教學評價要重視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評價的方式要靈活多樣,要鼓勵學生創新,主要採取學生實際操作或評價學生作品的方式進行。

㈤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趨勢。」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是現代信息社會對基礎教育的要求,是適應二十一世紀挑戰的需要,也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需要。
如何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教育,如何把信息技術教育引進並融合在現在的素質教育中,是我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者的一項重要工作,尤其是作為信息技術教師來說,更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不但要協同其他學科教師將信息技術引進學科教學中,還要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教育,使他們適應現代信息化技術教育教學手段,培養他們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能力。
從我們農村鄉鎮中學的實際來分析:
一是機器問題,許多學校雖較普遍的擁有計算機,但計算機數量較少,學生人數多。平均每生每周使用計算機時間不足2小時,而且主要用於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課。僧多粥少現象在農村現實狀況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的。
二是從學生的基礎狀況入手,《信息技術》在農村中小學教學中是一門新課程,由於農村經濟發展不均衡,使得學生接受信息技術教育也不一樣。有些學生在小學階段學過一點兒計算機基礎知識,有的學生只聽過「電腦」名詞,見都沒見過計算機,還有的學生認為計算機就是過去算帳時用的手掌大小的計算機器呢。這就給《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但是根據他們對新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心的成長特點,尤其是在自己的動手操作下能有一定的收獲,更是他們追求新鮮知識的動力。
根據初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他們對計算機知識掌握程度的不同,因材施教在《信息技術》課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讓學生了解信息與信息技術在當今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利用一台報廢的電腦作教具,使他們認識計算機的組成及各部件名稱、作用,了解外設的操作規程和要領,激發他們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回答他們提出的有關計算機知識的問題,激起他們對探索計算機奧秘的熱情。
信息技術課最主要的是操作,根據學生了解計算機知識的不同程度,我在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對他們對進行操作練習指導,規范學生滑鼠的操作,鍵盤的操作及指法的正確性,熟悉Windows界面。如在教學「在桌面上建立快捷方式」一課時,我讓程度好的學生自行練習,如建立或刪除新建文件夾,快捷方式,給文件重命名或更換圖標,並要求他們操作完後說出操作過程中滑鼠的變化情況,以及快捷方式創建有幾種方法和創建快捷方式的作用。對那些程度差的學生,在鞏固滑鼠、鍵盤操作的同時,只要學會用一種方法創建快捷方式即可。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看到經過自己的操作豐富了桌面圖標,並能找出創建快捷方式的最佳方法而興趣高昂。
信息技術課可以說是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的一門課,有些課教師是沒有必要滔滔不絕地講解的。如在教學「設置你的桌面」時,學生本身對豐富桌面就十分感興趣,完全可以自主學習,甚至有的學生會想到利用Windows
98圖畫工具創作自己的圖畫並運用與桌面。老師這時只要讓其對自己的操作講給其他同學,就可大大調動全體學生學習新知的積極性了。
「榜樣的力量的無窮的」。尤其是信息技術課教學,只要教師提前做好示範,學生就會模仿和發展下去。如在教學Word
2000基本操作「圖文的混排」中,只要教師作好一範例,學生看了後,就會積極主動地去模仿。更有同學會將自己設計的圖片,插入到文件中。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點滴體會,從信息技術教育的三個主義來看,基本符合要求。總之,計算機教學要把握理論引導,以練促學,學練結合,也正是「課?機?課」的教學模式。

㈥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准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准
一、課程任務和教學目標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要考慮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教學內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確的目標,要體現出各階段的側重點,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各類學科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各學段的教學目標是:
小學階段
1.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能夠通過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學會使用與學生認識水平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初步學會使用網路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能夠有意識地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6.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初步了解計算機程序設計的一些簡單知識

二、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目前要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主(教學內容附後)教學內容分為基本模塊和拓展模塊(帶*號),基本模塊是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塊是對學生的較高要求各區縣可根據教學目標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在保證學生掌握基本模塊內容的基礎上,適當選取拓展模塊的內容
課時安排:
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不少於68學時,建議102學時;
上機課時不少於總學時的70%
三、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必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進行。
教學評價要重視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評價的方式要靈活多樣,要鼓勵學生創新,主要採取考查學生實際操作或評價學生作品的方式。

四、課程教學內容
小學
模塊一 信息技術簡介
(1)初步了解信息技術基本工具的作用:採集信息存儲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如錄音機電話機傳真機電視機磁碟光碟照相機雷達計算機等
(2)從外觀上了解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作用
(3)比較熟練地掌握鍵盤和滑鼠器的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承載信息的幾種媒體;了解計算機在學習生活中的應用
(5)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道德和責任;培養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

模塊二 操作系統簡單介紹
(1)掌握操作系統的簡單使用方法
(2)學會一種漢字輸入方法
(3)學會文件和文件夾(目錄)的基本操作

模塊三 用計算機畫畫
(1)學會使用基本的繪圖工具;
(2)學會繪制圖形
(3)學會給圖形著色
(4)學會編輯修飾圖形

模塊四 用計算機作文
(1)掌握一種文字處理軟體的基本操作
(2)學會文章編輯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3)學會插入圖片藝術字(美術字)和表格

模塊五網路的簡單應用
(1)了解有關網路的基本常識
(2)學會使用瀏覽器瀏覽信息下載並保存有用信息
模塊六用計算機製作多媒體作品
(1)了解多媒體素材類型
(2)學會一種常用的多媒體製作工具製作編輯簡單的多媒體作品
(3)學會展示多媒體作品

㈦ 小學計算機 課程標准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准
一、課程任務和教學目標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要考慮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教學內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確的目標,要體現出各階段的側重點,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各類學科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各學段的教學目標是: 小學階段 1.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能夠通過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學會使用與學生認識水平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初步學會使用網路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能夠有意識地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6.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初步了解計算機程序設計的一些簡單知識。
二、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目前要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主(教學內容附後)教學內容分為基本模塊和拓展模塊(帶*號),基本模塊是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塊是對學生的較高要求各區縣可根據教學目標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在保證學生掌握基本模塊內容的基礎上,適當選取拓展模塊的內容。 課時安排: 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不少於68學時,建議102學時; 上機課時不少於總學時的70%。三、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必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進行。 教學評價要重視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評價的方式要靈活多樣,要鼓勵學生創新,主要採取考查學生實際操作或評價學生作品的方式。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列入畢業會考試科目考試實行等級制。
四、課程教學內容 小學 模塊一 信息技術簡介 (1)初步了解信息技術基本工具的作用:採集信息、存儲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如錄音機、電話機、傳真機、電視機、磁碟、光碟、照相機、雷達、計算機等。 (2)從外觀上了解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作用。 (3)比較熟練地掌握鍵盤和滑鼠器的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承載信息的幾種媒體;了解計算機在學習、生活中的應用。 (5)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道德和責任;培養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 模塊二 操作系統簡單介紹 (1)掌握操作系統的簡單使用方法。 (2)學會一種漢字輸入方法。 (3)學會文件和文件夾(目錄)的基本操作。 模塊三 用計算機畫畫 (1)學會使用基本的繪圖工具; (2)學會繪制圖形。 (3)學會給圖形著色。 (4)學會編輯修飾圖形。 模塊四 用計算機作文 (1)掌握一種文字處理軟體的基本操作。 (2)學會文章編輯、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3)學會插入圖片、藝術字(美術字)和表格。 模塊五 網路的簡單應用 (1)了解有關網路的基本常識。 (2)學會使用瀏覽器瀏覽信息、下載並保存有用信息。 (3)學會收發電子郵件。 模塊六 用計算機製作多媒體作品 (1)了解多媒體素材類型。 (2)學會一種常用的多媒體製作工具製作、編輯簡單的多媒體作品。 (3)學會展示多媒體作品。 *模塊七 LOGO繪圖 (1)學會用LOGO基本繪圖命令繪制基本圖形;添加顏色;並組成組合圖形。 (2)學會用LOGO音樂命令演奏樂曲。 (3)了解用控制命令操作機器人的方法。 (4)了解LOGO簡單編程。

再給點懸賞!

㈧ 信息技術課程的評價原則有哪些

信息技術學科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在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信息能力已成為現代人要有讀、寫、算之後必須具備的第四項基本能力。一種行之有效的信息技術評價方式,應是更注重學生信息意識和情感、信息倫理道德修養、信息科學技術常識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評價。這種方式能有助於學生信息素質的全面發展,著眼於充分全面了解學生;幫助學生提高信息意識,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關注個別差異,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 一、要轉變評價方式 在新課程理念下,信息技術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和信息素養,掌握信息技術技能水平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師,要在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思想觀念,要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生每一個階段的學習效果,包括智能的與情態的效果。一個貫穿於整個信息技術教學過程的課堂評價,使學生在整個信息技術學習過程中,始終有階段學習目標和總體學習目標,將被動應考為主動測評,在完成階段學習任務的同時也完成總體學習目標。 二、要突出教學內容的實效性 俗話說的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建立科學的信息技術課程學習評價體系,應注重培養學生利用所掌握的信息技術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工具性特點.幫助自己改進學習和生活,加強實踐,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主動應用知識技能。教師作為課堂上的組織者、引導者,應適當給予學生一個學習方法的指導;同時由於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教師可以針對教材中某些陳舊的內容適當調整,使其教學內容更具有實效性。 深入領會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要求,精心做好每堂課的教學設計。以學生的興趣為起點,以活動為載體來進行。信息技術學習不僅視聽合一,圖文並茂,人機交互,而且可以立即反饋,既有活潑,又不失信息技術的嚴謹性。極大地滿足學生視聽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學生的聽覺和視覺,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心理體驗才會產生心嚮往之的情感,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實現學生主動學習。教師還要認真分析教學內容,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教學設計中設計好教學活動,在過程中注意把握,實施正確可行的評價措施。 三、要採取多元化評價主體 新課程標准提倡課程與教學的多主體評價,不僅僅是對學生的評價,也要對教師的評價和課程教學本身的評價,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方面發展。除了對教師的評價以外.還應該有學習者自評、學習者之間的互評。作為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評價的習慣,促進其主動學習和發展。通過學生自我評價,進行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培養學生自我判決、獨立思考的能力。打破評價權威,創設民主、平等的評價氛圍,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條件,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了人格尊嚴,享受成功的樂趣。 積極運用各種信息技術活躍師生關系,比如通過信息技術的交互性特點,實現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可以以電子郵件形式提交作業、批改,採用網上答題釋疑形式進行課後輔導等。

㈨ 哪有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准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准

一、課程任務和教學目標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要考慮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教學內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確的目標,要體現出各階段的側重點,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各類學科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各學段的教學目標是:

小學階段

1.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能夠通過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學會使用與學生認識水平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初步學會使用網路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能夠有意識地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6.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初步了解計算機程序設計的一些簡單知識。

二、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目前要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主(教學內容附後)教學內容分為基本模塊和拓展模塊(帶*號),基本模塊是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塊是對學生的較高要求各區縣可根據教學目標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在保證學生掌握基本模塊內容的基礎上,適當選取拓展模塊的內容。

課時安排:

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不少於68學時,建議102學時;
上機課時不少於總學時的70%。

三、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必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進行。
教學評價要重視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評價的方式要靈活多樣,要鼓勵學生創新,主要採取考查學生實際操作或評價學生作品的方式。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列入畢業會考試科目考試實行等級制。

四、課程教學內容

小學

模塊一 信息技術簡介

(1)初步了解信息技術基本工具的作用:採集信息、存儲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如錄音機、電話機、傳真機、電視機、磁碟、光碟、照相機、雷達、計算機等。
(2)從外觀上了解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作用。
(3)比較熟練地掌握鍵盤和滑鼠器的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承載信息的幾種媒體;了解計算機在學習、生活中的應用。
(5)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道德和責任;培養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

模塊二 操作系統簡單介紹

(1)掌握操作系統的簡單使用方法。
(2)學會一種漢字輸入方法。
(3)學會文件和文件夾(目錄)的基本操作。

模塊三 用計算機畫畫

(1)學會使用基本的繪圖工具;
(2)學會繪制圖形。
(3)學會給圖形著色。
(4)學會編輯修飾圖形。

模塊四 用計算機作文

(1)掌握一種文字處理軟體的基本操作。
(2)學會文章編輯、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3)學會插入圖片、藝術字(美術字)和表格。

模塊五網路的簡單應用

(1)了解有關網路的基本常識。
(2)學會使用瀏覽器瀏覽信息、下載並保存有用信息。
(3)學會收發電子郵件。

模塊六用計算機製作多媒體作品

(1)了解多媒體素材類型。
(2)學會一種常用的多媒體製作工具製作、編輯簡單的多媒體作品。
(3)學會展示多媒體作品。

*模塊七 LOGO繪圖

(1)學會用LOGO基本繪圖命令繪制基本圖形;添加顏色;並組成組合圖形。
(2)學會用LOGO音樂命令演奏樂曲。
(3)了解用控制命令操作機器人的方法。
(4)了解LOGO簡單編程。

http://www.ytxmxx.cn/Article/jxwd/200706/1756.asp

㈩ 論述中小學課程教學設計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基本原則

1、行動研究法:教抄師將行襲動與研究結合起來,教師參與研究和實踐,並根據研究中遇到的具體情況,邊實踐、邊探索、邊修改、邊完善,使理論與實踐,成果與應用有機統一起來。
2、文獻研究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和運用現今國內外與課題相關的理論,以及本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尋求理論與實踐創新。
3、經驗總結法:通過總結,全面深入、系統地提高經驗實質,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找到可以運用和借鑒的規律性的教育教學方法。
4、調查研究法:綜合運用各種調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實驗研究的第一手材料,為課題提供充足的事實依據。
5、觀察法:教師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在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下的外在表現進行考察,然後通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現狀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

閱讀全文

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原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