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

發布時間:2021-01-19 02:15:35

⑴ 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怎樣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

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怎樣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
在初中學生品德初步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走進學生的生活空間,通過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的、鮮活的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從而實現學生品德的自主建構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積極嘗試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所謂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就是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圍繞教學的「三維目標」,把教學內容設計為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並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引領課堂教學過程,促使學生對新知識進行主動建構,實現「知情意行」的自我認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一、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啟發引導學生道德自覺勢在必行。
《思想品德課程標准》倡導「回歸生活」的課程理念,強調從學生的生活世界出發,強調對學生生活的服務、指導和提升。但長期以來,由於教師教學觀念、中考功利思想等的影響,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存在著空洞「說教」的現象,把道德、品德從學生的社會生活中剝離出來,以知識的機械復制、行為的刻意規訓為主,導致學生知、行不能統一;由於教師教學方式的陳舊,教師講,學生聽,以管代導,主客體顛倒,忽視了學生品德形成的自主性,導致了學生的問題意識、主體意識弱化,自主建構品德的能力缺失。因此,將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植根於豐富的生活情境之中,啟發引導學生道德自覺,致力於品德情感的浸潤和培植,勢在必行。
二、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教學實踐的基本思路
1、綜合考慮影響學生成長的興趣、能力傾向、價值取向、道德引導等因素,按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教材進行整體分析,逐單元、逐章、逐節挖掘整理教材的生活資源,搜集相關教學內容的社會、網路資源等,作為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的素材,並在教學實踐中對這些素材進行不斷充實、更新和完善,形成「生活化問題情境系列案例」。
2、按照「生活問題思品化,思品教學生活化」的原則,針對單元教學內容,與同頭課教師共同研究確定生活化的教學目標、研究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的框架思路、採取的教學組織策略、教學評價策略等,來構建學生感興趣的單元課堂教學框架結構。
3、力求使課堂教學創設的每個問題都從生活實際中來,把道德、知識、行為結合起來。例如:在學生中開展「怎樣生活」、「怎樣學習」、「怎樣玩」、「怎樣競爭」、「怎樣對待他人」、「怎樣對待父母」等活動,引領學生進行自我設計,培養學生自理、自立的能力,促使學生勇於承擔責任,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
4、進行單元教學總結、反思。反思單元教學實踐中「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的教學效果,包括預期的和非預期的。特別是對非預期結果的反思研究,並以此作為新一輪研究的重要依據。
三、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教學實踐的的幾點體會
1、通過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引發學生的道德體驗。
如在教學「關愛自然,從我做起」一課時,為了增強學生對尊重生命,保護生物多樣性意義的認識,我選用從網路上下載的情景劇《野味餐館》讓學生觀看,並組織學生討論:餐館出售野味是否合法?從生態保護的角度來說,我們該不該吃野生動物?如果你發現有人在捕殺或販賣國家保護動物又該怎麼做?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自我教育狀態,從而達到了自我感知、自我認識的內化效果。
2、創設生活化空間,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加寬松的氛圍。
以往課堂教學中學生大多是不許亂說亂動的,學生的交往空間、想像空間受到了限制。如果能夠通過創設生活化的學習空間,撤去「高高的講台」和「插秧式的座位安排」,教師也「蹲下身子」與學生對話、交流,營造出寬松、民主、愉悅的教學氛圍,會收到奇佳的教學效果。我在教學「面對萬千變化的網路世界」內容時,進行了一次「實話實說」訪談節目,老師充當主持人,每小組選一名學生當嘉賓,其餘學生共同參與。課堂中,嘉賓和觀眾暢談了網路對人們生活各方面帶來的影響、變化等,暢談了中學生應該如何面對網路世界、如何避免沉迷於網路游戲等具體方式和注意的問題。學生在說我思,談我想,訴我憂,議我惑之中形成了正確的應對網路世界的價值取向。
3、創設時事教育情境,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教學中我運用時事演講、新聞發布會、模擬記者會、時事專題講座、時事點評等形式靈活地教學,激活了學生思維的興奮點,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從而實現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統一。在講「我國是多民族的大家庭」時,我採用了當時最新、最熱的時事政治材料——青藏鐵路開通,當我一提到青藏鐵路時,同學們踴躍發言,各抒己見,最後自然引入到青藏鐵路通車不僅加強了少數民族與其他各民族之間的聯系,將推動西藏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還將有利於我國與周邊國家的經貿交流。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也深刻理解了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意義。
4、創設社會實踐情境,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社會實踐是基於學生的直接體驗,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去運用知識,發現新知識的學習活動。它以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促進學生多方面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分析「我國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時,要求學生調查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哪些污染源,並讓他們提出治理污染的合理化建議。當同學們帶著自己的調查結果到課堂上交流時,課堂成了學生表演的舞台,氣氛異常熱烈。同學們一致認為:增強人們的環保理念,加大執法的力度,才能使我們的天更藍、水更綠,才能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在進行社會實踐教學中,要敢於讓學生面對和剖析生活中的矛盾和丑惡現象。如:開展「關於學校收費問題的調查」、「影響家鄉經濟發展的社會調查」、「單親家庭生活狀況調查」、「家庭體罰情況的調查」等活動,通過知、情、意、行的辯證統一的形成過程,來促使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形成和內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因此,作為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師,只有努力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密切關注新課改的發展方向,立足於課堂,著眼於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才能激活課堂,讓思想品德課堂散發著生活的氣息,使思想品德教學熠熠生輝。

⑵ 如何進行生活化的品德教學

《思想品德》教材是圍繞初中學生的生活來組織編寫的,教材的內容體現了生活化的課程理念。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思想品德課程標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這就要求我們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走進生活,融入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所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使學生通過思想品德課的學習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從而過有意義的生活,充分發揮思想品德課程的價值引導作用。
首先,要優化、生活化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素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上好每一節思品課,都必須先認真鑽研教材,分析重難點,挑出考點。這一點很多老師都做到了,除了把握好課本,還要參考教師教學用書里的教學分析、教學建議和從網路中收集相關的最新的教學資料,全面把握課程的目標,展開教學。但是也有不少老師在備課時,被教材束縛了,不懂得去用教材,大都按照教材的框框來展開,成了教材的奴隸。其實備課的關鍵是要懂得利用學生身邊的資源,這樣學生才會興致盎然,而且真正地達到教育的效果。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給我們的是一個啟示,我們大可不必全部用教材裡面的資料,而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合理的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甚至可以適當的加上我們本地區的一些生活元素,靈活處理教材,在生活中備課,學生易接受,而且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而不是滿堂灌,紙上談兵,也免去了老師苦口婆心的說教。

其次,教學要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學有所用。一要貼近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所選取的事實要注意從學生的同齡人或其身邊選取。只有選出那些既有教育意義又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事例作佐證,才會增加學生的認同感、好奇心和關注度,達到教書育人的效果。在教學「責任與角色同在」時,我發現班級的衛生搞得不好,地板比較臟,顯然是昨天的值日生未打掃,於是即興發揮,先讓學生檢查討論班級的衛生狀況,要求談談他們自己的感受。學生就議論開了,有的舉報某同學隨便亂扔紙屑並要求教師處罰亂扔垃圾的人,有的指責昨天的值日生沒有責任心,沒做好作為值日生必須做的事,有的則面露愧色並自覺彎腰撿起自己座位旁的紙屑。於是我就順水推舟,引出第一框「我對誰負責,誰對我負責」的課題和「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責任」的道理。二要貼近學生關心的生活。如歌星、影星、球星的生活等,以「偶像崇拜」為切入口,讓學生自己列舉一些具體的事例,談談這些人成為「星」的艱難歷程,引導他們不要盲目的「追星」,而要學習他們敢於拼搏,努力奮斗的精神,形成積極的自我新期待,主動把握自我,發展自我。三要貼近學生嚮往的生活。比如網路生活,網路給學生帶來了很多的樂趣,但網路也使許多學生深陷其中,難以自拔,怎樣才能成為網路的主人等。

最後教學要引導學生生活,使學生能夠學會應用。思想品德課不僅要給學生知識,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情感,更為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引導學生走好人生之路。導之以行,服務於生活是思想品德的落腳點,也是檢驗思想品德教學有效性的一面鏡子。例如,七年級在講學生遇到的各種各樣的挫折時,在面對社會生活中出現的形形色色的誘惑時,應引導學生增強調控自我、承受困難和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從而使學生感受在「成長中的我」的生活道路上形成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八年級在教學對網路、逆反心理、競爭等問題的認識時,學生往往只看到其中有利的一面,而忽視了不利的一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並運用一些生動的事例加以說明,從而使學生感受在「我與他人的關系」的生活過程中真正認識到網路是一把雙刃劍,逆反心理具有兩面性,競爭的利與弊,使他們在實際生活中作出正確的判斷。九年級在即將告別初中生活時,是勞動就業,還是升學?是升普通高中,還是職業學校?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和家庭的實際情況作出正確的選擇,從而使學生感受在「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生活的關系」中必須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由於受社會競爭和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家長讓孩子到學校讀書只強調學習成績,書本知識、分數是家長、學生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追求目標,「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現象比較普遍,由於缺少對生活的學習和實踐,學生滿腹的書本知識,但生活不能自理,每當遇到困難和問題時就束手無策。生活是千遍萬化的,紛繁復雜的,生活的滋味不是在書本中、在課堂教學中所能完全體驗到的,正如要在水中學會游泳一樣,學生也應該在生活中學會生活,思想品德課只有回歸生活,讓學生體驗生活,才能更好理解我們所教的生活道理,才能真正掌握生活的技能,才能真正學會生活。因此,在教學中如何做到積極引導學生學會生活,使學生能夠用所學的觀點對一些具體問題有比較全面的、客觀的認識是新課程面臨的一大問題。

總之思想品德課教學需要「生活」這一「源頭活水」,與生活分離,失去生活的依託和保證,教學就容易流於虛空。生活化教學,不僅是思想品德新課程的要求,更是德育魅力產生的源頭。

⑶ 如何讓思想品德課在教學中生活化

如何讓思想品德課在教學中生活化
當我看了新教材《思想品德》的內容後,深深地被其內容所吸引:課文圖文並茂,語言生動,以其獨特的內容和風格引導初中學生感悟人生的意義,幫助同學們認識和解決在學習、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尤其是教材內容在編排上特別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它一改以往那種生硬、陳舊、傳統的說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獨特魅力吸引著學生,體現了「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的教育新理念。
這就要求教師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必須將學生課堂學習課本理論知識(間接經驗)與現實生活(直接經驗)結合起來,將課堂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構建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課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去體驗,讓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即讓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
為什麼要讓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呢?本人結合近一年來的新課程教學實踐和體會,認為是為了滿足如下三個需要:
首先,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新課程實施的核心目標。人的全面發展必須是一個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同時推進的過程,而這些目標的形成離不開人的生活經驗的融入和生活實踐的鍛煉、體驗和陶冶。因此,強調聯系生活實際是新課程實施的重要手段,它有利於促進學生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
其次,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是促進學生認知發展,加深知識理解的需要。人的發展是理性認識不斷深化和感性認識不斷豐富的過程。思想品德課程中的理性知識即課本理論知識是學生的間接經驗,這種間接經驗的正確性、深刻性以及它的存在價值,只有在學生的自我生活實踐中真正轉化為直接感受時,才能使學生去深刻認識,去真正接受,從而促進學生對理性知識的鞏固和理解。同時,從人的認識規律和認知特點來看,感性認識又是理性認識形成的前提和基礎,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掌握豐富的感性材料,形成直接經驗,再通過教學過程加以歸納和升華,形成理性知識,從而不斷促進課程目標生成和發展。
再次,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是讓學生學會生活的需要。中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的落腳點,就是讓每個學生通過學習由「自然人」轉化為「社會人」,幫助學生學習做有責任的公民,學會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家庭、國家、他人之間的相互關系,適應社會,並學會過積極向上的健康生活。然而由於受社會競爭和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有些家長讓孩子到學校讀書只強調學習成績,考高分和進重點中學是一些家長、學生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追求目標 ,「閉門苦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現象比較普遍。由於缺少對生活的學習和實踐,一些學生雖有滿腹的書本知識,但個人生活不能自理,面對社會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束手無策的狀況並不少見。生活是千變萬化的,生活是紛繁復雜的,風霜雨雪都是鍛煉,生活中的滋味不是在書本中、在課堂教學中所能完全體驗到的,正如要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一樣,學生也應該在生活中學會生活。思想品德課只有回歸生活,讓學生體驗生活,才能更好理解我們所教的生活道理,才能真正掌握生活的技能,才能真正學會生活。
明確了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那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該如何去實施,才能做到讓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呢?本人結合自己近一年來新課程的教學實踐,來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和體會,僅供同仁們參考,並請不吝賜教。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新課導入生活化。
前蘇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生獲得知識,開闊視野的重要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人的各種感官處於最活躍狀態,接收知識信息達到最佳效果;同時還可以有效地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自覺地集中學習,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去。所以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前提。而導入新課的目的就是為了消除學生課前緊張、恐懼的學習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准備。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學生感興趣的、為他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即新課導入生活化。以「孝親敬長是我們的天職」一課為例,我在上課前首先讓學生欣賞陳紅演唱的一首歌曲《常回家看看》,讓他們在優美動聽的旋律中體會孝敬父母的感受,聽完歌曲之後,我隨即又啟發、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的實際,讓他們各自談談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孝敬父母的,讓學生來評評誰最孝敬父母。經我這樣一動員,學生的學習興趣馬上就來了,紛紛述說自己在家中是如何孝敬父母,惟恐自己落後。就這樣,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帶著濃濃的學習興趣與我一同進入新課教學活動。
二、創造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教育、教學環境,讓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自主大膽地進行探索——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生活化。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民主、寬松、和諧的環境里,在平等、友愛的師生關系中,學生的情緒容易受到感染,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自主大膽地進行探索。此時學生的思想開放、思維活躍,容易產生聯想,產生靈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容易獲得創造性的思維成果。要達到上述目的,給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教育、教學環境,教師所採取的具體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尤為重要。
教學實踐表明: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特徵採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不但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深受學生的喜愛,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同樣以「孝親敬長是我們的天職」一課為例,當師生共同進入新課學習後,師生之間就開始以聊家常的形式展開教學活動,圍繞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為什麼要孝敬父母,該如何去孝敬父母」這一主題,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各自在現實生活中是如何在做的,從中體會孝敬父母的真實感受。在學生談的過程中,我也從中穿插講述歷史上一些名人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讓學生從內心真正體會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做子女應盡的責任。與此同時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我還組織幾名學生進行表演,通過表演親身體會此中的感受,使他們更深地認識孝敬父母的重要性,體會父母含辛茹苦撫養教育子女的艱辛。整堂課師生始終是在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中進行的,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創設具體生動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使課堂貼近生活,從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益——教學情境設置生活化。
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育應讓學生從各種活動中、從生活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獲得直接經驗,主動進行學習,反對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說
教,或單純地從書本上進行學習。他認為,教師的職責不在於教給學生各種知識和灌輸各種觀念,而是在於引導學生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事物環境中進行學習,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使他們獲得有用的知識。因而,在教學中要注意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創設教學情境是模擬生活,使課堂教學更加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加強感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思維。因此,在正式講授教學內容之前,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和思考,是激發學生求知慾和內在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教師應注意:創設情境所選用的材料必須是與課堂教學內容有著內在聯系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真實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例如,我在教學「兩代人的對話」 時,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了這樣的教學情境:精選電影《九香》中母親含辛茹苦疼愛孩子的鏡頭,配上滿文君的歌曲《懂你》,讓學生反復看、反復聽,盡管我不說話,但學生的思維卻一刻也沒有停止過。他們一直在感動,在沉思,將平時父母對自己的愛和關懷一幕幕在頭腦中閃現。此時此刻,他們的內心因為受到感染而百感交集,感動、幸福、激動、愧疚……各種心情交織在一起。平時自己對父母的不服、不理解、不滿甚至叛逆都隨之煙消雲散。緊接著我讓學生探討在實際生活中如何與父母進行溝通,學生們說了很多很實用的溝通方法。就這樣,巧用教材內容設置情境,設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學生,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了在現實生活中如何去與父母溝通,從而盡到孝敬父母的責任。
四、運用生活化的活動,內化學生行為,使課堂走向生活——教學活動生活化。
思想品德新課程基於案例,基於生活,基於情境,基於問題,適宜開展活動學習。美國教育教學中流行這樣一句話:我聽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這句話很明白地告訴我們:作為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充分考慮學生,不能讓學生成為聽眾,應組織他們多看、多做,多參與合適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思想品德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以「禮儀展風采」一課為例,我依據《思想品德課課程標准》要求,以學生為本,以有利於學生發展為宗旨,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的基礎上明理,在明理的基礎上踐行。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如下活動:首先讓學生觀看一段三軍儀仗隊在接受檢閱時的錄象,讓他們欣賞儀仗隊的颯爽英姿。然後讓學生根據他們所觀看的,叫幾名學生上來學一下,讓他們體驗一下禮儀的風采。接著聯系學校生活中的實際,作為中學生該以怎樣的禮儀來展示我們的風采。隨後讓學生分組表演如何站、立、行、笑,讓他們評價一下誰最能體現我們中學生的風采。然後再進一步推廣,教師引導啟發學生,在生活的各個領域,禮儀都有不同的要求。接著我就讓幾名學生上來表演在家中如何接待客人,通過表演,讓學生明確待客的禮儀要求,並進一步讓他們明白禮儀的重要性。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認知有展現的過程,情感有渲染的過程,行為實踐有親自體驗的過程,這些過程都有利於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學生通過自己活動獲得的感受是有血有肉的,是自己總結出來的認識,特別可信。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學生分析課文得出要點,充其
量能把它記住就不錯了,此兩者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讓學生在關注生活、思考生活中獲得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初步的感性認識,同時,學生在課中所學的道德知識又能夠在日常生活的真實情境中得到感受、體驗,得到鞏固、深化,從而內化為自己的自覺行為,變成自己的精神財富,兩者相得益彰,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向校園、走向家庭、走向社會。英國學者麥克菲爾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課程如果局限於教室里,不指向社會現實,實質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因此,在課前或課後,教師應該有目的地要求學生開展采訪、調查、參觀、訪問等形式的實踐活動。以「網路上的人際交往」為例,我在教學這課之前,首先讓學生做了一個社會調查:讓學生去調查社會上經常上網的人,調查他們上網的目的是什麼,他們如何看待上網。然後讓學生根據調查采訪的資料,寫一篇《我們如何對待上網》的調查報告。學生通過實際調查采訪,使他們認識到網路是把「雙刃劍」,更清醒地認識了上網的利與弊,從而也明確自己今後該如何去上網,充分利用網路優勢為自己所用。

⑷ 如何使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內容生活化

中學生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生活實際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須在學生的生活過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教育回歸生活」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把生活作為本源,以生活為本」,這必將引起德育課堂的重新回歸.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實際生活,並力求讓學生帶著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帶著他們主動探索生活的興趣走向品德課堂,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通過學生的道德實踐和生活實踐,促進思想品德的知行統一.為此,我對中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操作模式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創設生活情景教學內容生活化.課堂教學生活化主要是指教學內容的生活化,而創設生活情景是實現課堂教學生活化的一個有效手段.通過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情境,把生活搬進課堂,用生活情景再現教學內容,讓學生再次體驗生活,使學生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撥動學生的心弦,引發學生的體驗.
如在教學「關愛自然,從我做起」一課時,為了增強學生對尊重生命,保護生物多樣性意義的認識,我組織學生排演了情景劇《野味餐館》:小林一家周末外出郊遊,中午時分,爸爸提議去一家當地有名的野味餐館吃野味,小林和媽媽積極響應.在餐館中,小林因發現菜譜上有多種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而提出疑問,老闆回答,「我們都賣了好多年,……」然後組織學生討論:小林一家的行為反映出哪些社會問題?我們該不該吃野生動物,為什麼?如果有人請你吃野味,你怎麼辦?如果你發現有人在捕殺或販賣國家保護動物又會怎麼做?
通過創設生活情景,在課堂教學中再現生活,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引發學生體驗的願望與需求,讓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這種境界,置身於特定的教育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去探索,進而達到自我感知、自我認識、自我教育的內化效果.
二、創設生活化空間組織形式生活化.通過創設生活化的學習空間,模擬真實的生活環境,把學生置於熟悉的生活環境中來開展教學活動,沒有了高高的講台,沒有了插秧式的座位安排,以往課堂教學給學生施加的各種束縛得到了釋放,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加寬松的氛圍.
如在教學「面對發展變化的社會生活」一課時,我拿走了課桌,把椅子圍成了半圓形,仿造中央電視台來了個「實話實說」,為學生創設了一個他們熟悉得生活氛圍,把課堂教學組織成了一次訪談節目,老師充當主持人,每小組選一名學生當嘉賓,其餘學生當現場觀眾,課堂中,嘉賓和觀眾暢談了社會生活各方面的變化,我們中學生該如何面對變化發展的社會生活,以及中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意義、方式和注意問題.
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中,學生交流更真實,師生更融洽,學生說我思,談我想,訴我憂,議我惑,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是融洽的親密朋友,課堂中彌漫的是寬松、民主、愉悅的氛圍.
三、布置社會實踐活動課後探究生活化.思想品德課的每一課課後都設置了課後探究活動,以往課堂教學中對此要麼避而不談,要麼就是紙上談兵,還有部分老師把它當書面作業來做.探究活動課的目的是為了鼓勵全體學生的參與社會生活,通過活動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真正達到影響全體學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古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課後探究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導學生從課堂回歸生活,用掌握的知識指導現實生活的中介和橋梁.課後探究也是讓學生用生活印證知識,深化認識的有效手段.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課後探究這一欄目,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讓課堂教學再次回歸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利用掌握的知識指導自己解決問題.
在教學中,我們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向校園、走向家庭、走向社會.因此,課前,我們有目的地要求學生開展采訪、調查、參觀、訪問等形式的實踐活動,讓他們在關注生活、思考生活中獲得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初步的感性認識.同時,學生在課中所學的道德知識又必須在日常生活的真實情境中去感受、體驗,才能得到鞏固、深化,從而內化為自己的自覺行為,變成自己的精神財富.
如教學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一課後,我布置學生開展課外拓展活動:去調查你所生活的村莊或小區有哪些衛生死角?找找存在問題的原因?想想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設計出實施方案.後來,組織學生進行課堂交流,從中我發現學生設計出了許多方案:有充分利用街道宣傳欄進行環保宣傳的,有一起合作寫環保倡議書的,有寫給化工廠廠長的信,信中誠懇指出危害的……通過參與社會生活,不僅使學生的認識得到了深化,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何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強調學習是學生的一種自我建構,但並不否定教師在其間的教育引領作用.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為學生營造向前、向上的生活氛圍;為學生提供有利於主體參與的活動方式;還要努力為學生提供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境界.即「要通過課堂生活,把學生與其真實的社會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有意識地把學生帶到真實的生活中去,去觀察、感受、體驗、分析、反思他們的生活,並用美好生活的目標去引導和提升自己的真實生活.」
總之,課程教材改革給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它不僅要求我們要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更需要教師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審視自己,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能夠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

⑸ 如何實現小學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學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起源於人類的生產勞動,也即是人類最基本的生活活動,在這中生活活動中,人與人發生各種關系,也產生各種矛盾和沖突,為協調各種關系,解決各種矛盾,才有道德的產生。最初道德表現為與生活融合一體的風俗習慣,在風俗習慣中人們感受到好的生活應該是什麼樣的。最初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生活來示人以德,以生活自身來規范人的行為,而不是道德的說教,灌輸道德的戒律。我們的課程理念是:課程源於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課程所要學習的道德規范、社會知識、生活常識等等都是從生活中來的,它們既不是神喻,也不是人們憑空構架,製造出來的,它們都是處於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我們的教學應該從生活出發,從生活中的現實,生活中的需要,生活中的問題、困惑出發。下面我就自己平時的實際教學,關於新課程的生活化方面談幾點淺顯的看法。
一、優化教學關系,讓學生投入生活。
現代生活教育的本質是讓學生真正成為生活和自我發展的主體。而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發展,首先決定於教學關系。
要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學會主動和學生交朋友。要充分相信他們具有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潛能和積極性;要學會容納一些缺點、錯誤的孩子,善於與他們交朋友;要深入孩子的心靈,感悟和學生們交往中的樂趣。教師在課堂上,要把自己當作是孩子中的一員,在和學生們共同地討論、實踐、操練中形成凝聚出師生認同一致的觀念。要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見,並虛心地接受學生們提出的一些富有時代精神和現實意義的見解,實事求是地分析教材本身內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通過這些切實可行的教學環節,來促進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形成和建立。
要有交流協作的生生關系。學生間良好的合作與交流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環節,而這種關系的形成又十分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指導與協調。首先,教師要善於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相互傳遞和交流信息。其次,要注意引導大家從小就懂得關心他人,學會在學習、思維、實踐中體會和理解別人、尊重和欣賞別人,能有利於學生間相互協作的人際關系的形成,也直接對教師的課堂教學產生積極影響。
二、優化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生活。
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改變以課本為中心和唯一教學內容的陳舊的傳統做法,建立以課本教學內容為中介,聯系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開放的教學內容。利用思品教材,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學習知識。從學生的生活中找教材,解決實際問題。關注學生的需求,以此作為教材,才更具有教育意義。
結合小學生的成長規律,自覺增加或補充與小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或對小學生人格形成有積極促進作用的內容,例如教學《新學期,你好》這一單元的第一個主題活動時,我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場所「寒假生活交流會」,讓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暢談自己在寒假裡的故事,說一說自己的寒假之最,交流一下自己在寒假裡學到的本領。在活動中,我注意收集從學生那裡反饋過來的信息並將它們進行分類如:快樂、煩惱、有趣、得意等,並根據這些信息深入展開討論,讓學生共同分享寒假生活的各種體驗,幫助學生養成講文明懂禮貌,互相尊重他人的好品德,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也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對新學期滿懷希望。
三、優化教學活動,讓學生創造生活。
有了較好的教學內容後,實施教學活動就成了關鍵。生活化的小學思品課課堂教學可分為生活指導式的教學和生活實踐式的教學方式。生活指導式的教學以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參與、體驗,把生活的知識、做人的道理等寓於其中,重在培養學生的生活觀念、生活態度。生活實踐式的教學讓學生直接參與實踐,提高生活的技能,重在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也可把生活指導和生活實踐結合在一堂課中使用。例如教學《春天在哪裡》這一活動時,我首先帶領學生親自到大自然中尋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把學生的目光引到課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去。其次,通過學生親自體驗春天、觀察春天,讓學生了解春天不僅美而且是個充滿生機的季節,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樂趣。最後,通過學生自己的尋找、觀察、感受體驗到的春天再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和春天玩。在玩中,學生真正感受到春天帶給他們的快樂,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因此,內心深處就有了一種想去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又例如教學《和春風一起玩》這一活動,為了讓學生充分體驗春天的美好和春天生活的樂趣,在教學中我就組織學生通過自己動手製作風力小玩具親身參與各種春天的游戲活動。在整個游戲活動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和直接體驗感悟到春天的美好和春天生活的樂趣,同時他們也發現了風和風箏、風車、紙飛機等的關系,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利用風的力量,這就是學生感悟後的創造。可見,體驗在品德與生活的教學過程中是多麼重要,只有強化重視體驗,才能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創造。
四、優化教學評價,讓學生熱愛生活。
課程評價對課程的實施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控作用。
小學思品課課堂教學中,必定涉及到對學生的評價問題。評價的內容主要包含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和完成學習任務的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即學習中觀察、探究、思考、表達的能力;搜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與人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等)及學習結果(即完成學習任務的質量和進步程度)三方面。這種評價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科學的探究精神和正確的情感體驗與價值觀。主要應採用定性的評價方法,通過競賽、組織活動、同學間互評、自評、個人成果展示等進行評價,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上好思品課,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注重個性化人格的塑造。
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游戲為載體,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這是品德與生活課程最顯著的特點。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必須清晰的知道我們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我們必須做到統籌把握,綜合、動態地實現對兒童及其活動的支持、合作與指導。注重讓學生課前收集信息,課上展示、交流信息,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討論,並結合游戲、情景表演等形式豐富兒童的感知世界。強化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創造。轉變教學觀念,盡量把學生的目光引到課本以外的、無邊無際的生活世界中去,把道德寓於兒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中形成。
1.教學內容生活化,喚起學生的道德良知:
北京市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內容豐富、生動,尤其是貼近學生的生活,體現首都特色。但是,教材有著共性,但缺乏個性,同時還有一定的滯後性。因此教材只是教學的憑借,教學中要把鮮活的生活呈現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生活中需要道德,從而喚起學生的道德良知。
例如:教材中安排了《我愛爸爸媽媽》、《老師 您好》、《讓爺爺奶奶高興》等敬師長的內容,教材內容已經很豐富,與學生的聯系十分緊密,學生已經有這方面的體驗,然而對於為什麼要尊敬師長的道德意義學生還不十分明白的現狀,在教學時,教師嘗試讓家長參與到課堂中來,請他們把自己撫養孩子的艱辛講給學生聽,尤其是家長講到孩子生病了家長的焦急,講到孩子長大了家長的心喜時,讓學生們說自己的感受。有的說:沒想到我一個人病了,全家人都那麼著急,尤其是媽媽整夜地看護著我,我真感謝媽媽。有的說:其實我把作業寫認真些也沒覺得怎樣,沒想到爸爸媽媽竟然那麼高興。是呀,一個又一個「沒想到」像一顆顆石子投入了平靜的湖中,立刻激起了學生的道德良知。
生活就是一個個平凡的鏡頭,學生在生活化的內容中感受到了親人的關懷。在情感共鳴中,家長聽到了孩子最真實的感受,孩子們體會到了親情,也喚起了孩子要為家人著想,要為家人付出的願望。孩子理解了家長,在理解的基礎上,尊敬父母長輩的道德行為將自然地展現出來。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很多教育內容都可以嘗試生活化,通過生活的真實感受喚起學生的道德良知,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過程,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2.教學情境生活化,增強學生的道德體驗:
四十分鍾的課堂學習是學生的一段生命歷程,作為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道德形成規律,在教學時注重採用多種具有生活化的情境,增強學生的道德體驗,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生命歷程中的重要一段。小學生上課是在過生活,作為教師不應該和學生過不去,尤其是對於學生常見的道德問題,教師不應該揪住學生的問題不放,而是應該以生活化的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去感受,通過「移情」使學生有所體驗和感悟,這樣更利於學生澄清是非,形成良好的道德價值取向,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鏡頭A在《說話有禮貌》一課的課堂上,教師戴著老牛的頭飾,與學生共同表演「小牛問路」的故事。當小牛有禮貌地問到:「老牛伯伯您好,請問小鹿家在哪兒?」時,教師扮演的小牛卻嚴肅生硬地說:「順著這條路走就到了!」「老牛」的話音剛落,學生的小手就紛紛舉了起來,說:「老師,您剛才說話太橫了,那樣說多沒禮貌呀?」在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後,教師請學生再來表演,通過對比,通過教師不露聲色的引導,學生自然感受到了「對人說話有禮貌,不僅要說禮貌用語,還要注意態度要和氣」。
這一教學環節是在師生共同學習的情境中,學生自主得出了行為要求。教材設計為教師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提供了空間,課堂上教師成為學生共同學習的夥伴,在教學情境中與學生一起感受生活,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感悟,摒棄了傳統的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接納的局面,這樣的課堂是師生雙邊活動的較好體現。
現在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很好的張揚,體現了學生是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能夠從學生學的角度創設問題情境,學生通過教師的暗示,結合自己的體驗,感悟出道理,學生整個的學習過程是身心的全面參與,這樣的教學利於學生內化所學的道德知識及行為要求。
鏡頭B在教學《不亂放東西》一課時,教師嘗試了這樣的設計:
(1) 現場活動得出體驗:試試:找出教室里常用的東西。
(2) 初步感受不亂放東西的好處:說說:這些東西為什麼好找?
(3) 自主創編故事:小組活動:編《小芳亂放東西的故事》。
(4) 動腦動口動手,助人實現自助:看課件:收拾屋子(討論、操作)
(5) 課件設疑,自悟「放回原處」的要求:演示「收拾好過幾天又亂了」
(6) 現場實踐,自我評價:小競賽:整理學慣用品
(7) 習慣養成,多方配合:課後要求:堅持做(自評,家長寫評語)
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一直處於一種積極的狀態,他們在活動、在體驗、在感悟、在自我評價,無論是亂放東西的害處還是不亂放東西的好處,都不是教師灌輸的,而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真心參加活動後得出的結論。
現代教育技術與思想品德課整合,使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教學更活躍了,效果更實在了。我區在進行「課改」時,同時進行「現代教育技術與思想品德學科課堂教學整合的研究」。因此,教師抓住這一契機,積極參與到教學改革中來,設計出情境生動、畫面清晰、目的明確、便於交互的課件,較好地提高了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
鏡頭C⑴創設探究的情境
在講《保持環境衛生》一課時,教師在導入環節設計了這樣的課件:出示對比照片,並配有不同風格的音樂,一張環境優美的畫面配上輕柔美妙的音樂,一張遍地垃圾的照片配上刺耳的噪音,學生通過滑鼠點擊,選擇自己喜歡的環境,並說出為什麼?課件設計得情境直觀生動,易於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⑵創設交互的情境
在講《不亂放東西》一課時,課件設計方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較為真實的感受。學生自己在屏幕上拖動滑鼠幫助小主人公收拾屋子,在人機交互中動手、動腦、動口,自覺得出正確的行為要求,便於學生自主學習。現代教育理念使課堂教學充滿新意,現代教育技術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教學情境生活化,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活動中,增強了學生的道德體驗,提高了解決道德問題的針對性。
3.教學任務生活化,促進學生的道德實踐:
英國學者邁克菲爾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課程如果局限於教室里,不指向社會現實,實質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囿於小課堂一隅,是思想品德教育長期的一個缺陷。陶行知指出「社會即學校」,要求學校與社會打成一片,強調活動的多樣性,強調走向社會的實踐活動,注重加強學校德育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的聯系,講究實際效果。課堂是提升學生道德認知的舞台,課後的真實生活是促進學生道德實踐的真正天地,是檢驗德育實效的試金石。因此,我們的道德教育不能僅停留於課堂上的講授和模擬實踐,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課後的生活,使思想品德課教學從封閉性轉向實施開放性教學,與社會鮮活的現實緊密聯系起來。
現代教育理念提倡學生應該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作為品德課有很多內容需要學生課前進行調查,教師應相信學生放手讓他們深入生活,搜集相關的材料。例如:《節約每一滴水》一課,可以讓學生課前調查「水的用途、水資源現狀及人們用水的情況」。上課時學生交流資料,可以產生很好的觸動作用。再如:《我愛首都北京》通過學生進行資料搜集,帶著任務進行課前活動,豐富了學生的感知,對於增強學生的道德情感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通過研究感受到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課後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帶著任務走進生活,他們將在活動中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例如:讓學生參與向社會獻愛心的活動,讓學生行動起來做合格的小公民,讓學生真正幫助小區中有困難的老人,讓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關心父母,用自己的行動溫暖同學……學生通過實踐感受到「愛和責任無處不在」。相信學生,他們在社會實踐的浪潮中摸爬滾打,才能經受住風浪,才能使課上學到的、悟到的道德行為規范落實到行動中,從而形成良好的實踐能力。

⑹ 如何讓品德與社會課堂生活化

針對這三個設問,讓學生談談對這些情境的體驗,直接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導入知識的學習。

從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表達課程的目標,這是新課改的本質要求。它反映了由過去注重知識的傳授和學科體繫到現在更為注重學生能力的發展,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這也是政治學科貫徹德育原則的內在要求。我們學習思想政治,應該說不是純粹為了考試,而在於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政治觀點,提高政治素養,指導行動。所以知識必須回歸生活,要合乎生活的邏輯。但這里的回歸,不是傳統意義上簡單的完成作業,而是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更為廣泛地參與社會活動。書本教材、課堂教學不是教學的終點,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使教育與生活和諧統一,學習與實踐和諧統一。牆壁可以說話,草木可以育人,生活處處是教材。教師要樹立大教材觀,增強生活教材的意識,在深入理解課程標准,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以書本教材為燎原的火種,在實際生活中立足能力鍛煉,組織學校活動,參與社會活動,到火熱的生活中去,學習成長。

總之,思想品德課教學走進生活,使教學生活化,是新課程改革的內在要求。實施教學生活化的策略,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地聯系起來。一方面拓展了學習的時空,另一方面把學習置身於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下,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與社會和大自然相融合,使他們在與生活的溝通中真正感受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進而獲得個體的自由與發展,幫助他們提高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樹立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 如何構建生活化的思品課堂
生活化是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的重要價值取向,推進教學生活化,是現實生活的要求,也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課堂教學既是師生的教學活動過程,也是師生充滿靈感、充滿激情和理想的交流過程。讓師生之間的教與學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充滿對生活智慧的挑戰和好奇心的刺激,達到從書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歸。那麼如何構建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充滿活力的課堂,實現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呢?

一、建立和諧、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當我們處於輕松愉悅的狀態時,視覺、味覺、嗅覺、聽覺和觸覺都會更靈敏,記憶力會大大增強,思維也會更加活躍。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學習潛力可以得到更大的發揮,學生常常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自主性得到發展,創造性得到培養,自信心得到提高。所以,對一個教師來說,善於為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課堂環境,有時比學識淵博與否更為重要。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師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喚醒、鼓勵和鼓舞。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一直比較重視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能夠認真傾聽、充分肯定並真誠欣賞學生的思維成果。上課時常用聊天的口氣,盡量讓學生感覺隨意、親切。即使學生的回答「文不對題」,我也是盡量以寬容化解:「謝謝你的幽默,讓大家得以輕松。」「你能說出自己的觀點,老師很佩服你的勇氣!但是,你能更全面地考慮一下嗎?」諸如此類源於內心深處的真誠話語,總會出現在我的課堂上。

當老師走下傳統的「師道尊嚴」的聖壇,把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合作學習的夥伴時,我們學生的心靈才能得以自由放飛,而學生也才能敢於別出心裁,敢於質疑,敢於分析,敢於辯論,敢於暢所欲言。民主平等的氛圍,才能孕育開放自由的思想,我們的課堂才會有「靈光」閃現,課堂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樂園。二、教學過程生活化,創設具有生活氣息的政治課堂。

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並真正成為教育。」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學要面向學生生活,在教學中要瞄準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思想政治,用思想政治的有關內容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基本步驟可以歸納為「生活(導入)———教學(分析)——生活(回歸)」的循環。

(一)「生活(導入)———教學(分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必須走進自然,走進社會,走進學生生活。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生活經歷的實際情況,在課程內容中引入生活案例(情景導入),用形象直觀的手段實施教學。 「從生活到教學」,即課前引入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使學生的學習從熟悉的生活原型、感興趣的問題情境著手,學習研究學科知識,使課堂盡量成為學生感悟體會、辯論反思、概括提升的場所。

在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地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讓學生作為一個有獨立意識的主體置身其中,為問題的解決設計方案,尋找有意義的信息,並對信息進行分析、篩選與組織,實現問題的有效解決,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情感,啟迪心靈的窗戶,點燃思考的火花,促進知識的遷移,最終使學生的品德、知識和智力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創設能夠激起學生產生道德內化需求的生活情境,有利於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從而達到明理、啟思、慎行、悟德的目的,最終完成思想品德教學的終極目標。

例如,我在「同學,朋友」教學過程中,設計了「放學路上和好朋友結伴回家,途經網吧時,朋友提出進入網吧玩游戲」這一情境,要求學生上台表演各自不同的應對方法。教師適時總結引導,讓學生不僅知曉在這種情況下應做出怎樣的正確選擇,而且懂得了「真正的友誼必須堅持原則,不能以犧牲原則為代價維持所謂的友誼」的道理。

(二)「教學(分析)——生活(回歸)」。「從教學到生活」則是將學生學到的書本知識運用於生活實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思想品德課教學要突出「課堂明理,課外導行」。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是思想品德課的活力。而創新就來源於實踐,所以要強調理論聯系時政、聯系生活、聯系實際,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才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關心時政,關心生活,從實踐中獲得新知識、新信息。因此,我要求學生把課堂上明白的道理以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例如,講《難報三春暉》時,學生在課堂上明確了怎樣孝敬父母。為讓學生知行統一,我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制定一份孝敬父母的計劃,落實到行動上,並要求家長一周後把他們的表現記錄在成長檔案袋中。這樣把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擴展了知識技能,提升了生活經驗。

學以致用是教學的最終目的。「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被點燃的火把。」在教學中,我們必須憑借教材知識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回歸生活,感悟人生。陶行知先生早就倡導教學合一。教學的源頭活水就是生活,就是實踐。所以教學要從生活來,到生活去,要倡導學生大膽實踐,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引導學生自覺地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知識的鞏固,增強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我通過大屏幕演示以下三個情境:

情境一:每逢打新年過節、同學過生日,同學之間互送的禮物越來越高。家長無奈地表示:「這樣過節,對家庭有壓力。不過,人家的孩子都這樣,我也不能讓孩子矮半截抬不起頭來。「

情境二:小林的服裝怪怪的:褲子上左一個大兜右一個小兜,兜上還有許多鐵環,走起路來叮當響。別看小林這身服飾,價格可高啦!

情境三:一些同學的手機、電腦、MP3、電子詞典等「現代化裝備」不斷升級,由此帶來的「學費外支出」迅速增長。這種攀比之風還有進一步蔓延的趨勢。

討論(自由發言):(1)這三種情境各反映了什麼心理?你是不是也受過這種心理的影響?

(2)這些現象在你的周圍的同學中存在嗎?怎樣看待這些行為?

(3)你如何做一個理性的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⑺ 如何構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課堂

如何構建生活抄化的思品課堂 生活化是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的重要價值取向,推進教學生活化,是現實生活的要求,也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課堂教學既是師生的教學活動過程,也是師生充滿靈感、充滿激情和理想的交流過程。

閱讀全文

與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