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一年級新教師的困惑
不知道你是教語文的還是數學的,只能說說共性的東西。一年級關鍵首先要版培養良好的權學習習慣,班上的紀律一定要抓,只有班風正了,孩子上課時才會認真聽、作業好好做。其次,要從孩子的角度考慮教學設計,不能從大人的角度想當然,每一個小的細節都要慢慢培養,讀書什麼要求,作業什麼要求,書寫什麼要求,衛生什麼要求等等都要一步步的教。另外多向前輩學習,他們往往有好的建議,但是你不問的話沒人會主動告訴你的。還有就是多花功夫了,城鎮學校還可以多與家長溝通,可以要求家長在家做必要的輔導配合。對於學生,不能單只親切對待,必要時也有嚴格的一面,這樣小孩子才會又敬又愛,教學事半功倍。不知道以上建議能不能幫到你,祝你工作順利。
『貳』 我是一名小學教師,但現在很困惑
如果是班主任可以去網上搜一些班主任工作方法方面的文章。給你幾個網站,去看看別人是怎麼教的。http://www.pep.com.cn/xiaoyu/小學語文網
http://www.yangteacher.com楊老師在線,這里有很多教學設計
http://www.banzhuren.com/班主任雜志的官方網站
另外理論只是一部分,關鍵是在實踐中摸索,多跟老教師請教,或者觀察老教師的工作方法,甚至是對待學生的語氣,都是值得一學的。
不過說到刊物,我訂的是《小學教學設計》分為語文品社班,和數學、科學版。我還訂過《班主任》《小學青年教師》不過現在網路很發達,用不著訂這么多了。
『叄』 小學語文教師最困惑的問題是什麼
小學生問老師你結婚沒有,我喜歡你。
『肆』 小學老師教學的主要困惑及相關策略
我主要就課堂教學中如何做到優差生兼顧,以及平時作業中改錯 環節的落實談談自己的看法。
都說人的手指頭十個都不一樣長,同一個媽生的孩子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別。每個班無論多麼整齊,都不會所有學生是一個水平。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有一些困惑。困惑之一:在課堂上,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成績好的無論是回答問題還是課堂作業都很快,思維靈敏。回答問題時容不得有些同學思考就說出了答案。課堂作業做得又快又對,當然我們老師得等多數學生做好了才安排新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那些優秀生做完了,無事可做,就會左顧右盼,甚至講點小話,這時的課堂紀律就不好控制。困惑之二:現在的書後面都有「拓展練兵場」,「思維體操」之類的思考題。思考題有的專家曾說把學生分成幾個層次,拿些學生不做,的確是個不錯的主義。可是,如何來界定他們的層次,這里就會傷有些學生的自尊心,並且學生都喜歡平等,有的成績好的學生就認為憑什麼我要比別人多做題。如果不硬性規定做,有的學生就不去做,當然包括有的成績好的學生。不做又不能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硬性規定做吧,那些差點的學生去做又不合適。即使在講評思考題的時候也不能統一要求,差一點的學生聽得雲里霧里的。不讓他聽吧,他又會去影響其他同學。困惑之三:評講卷子和平時的作業評講。我們總發現在評講作業或卷子時,跟著老師思路走的恰好是那些懂了,都做對了,得高分的學生。而考得差的,錯得多的就是那些課堂上就不怎麼認真的學生,他們還時不時的講點小話,做點小動作。這時老師就會特別生氣,講是為那些不會的學生在講,聽卻是那些會做的學生在聽,不會的倒沒認真聽,沒認真領悟。所以往往會出現有的題目講了幾次,做過幾次,有的學生還不會的現象。
針對這樣一些困惑,大家都各抒己見,研究解決這些困惑的策略。
困惑之一的主要問題就是:如何幫助學困生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縮短班級學生學習成績的差距。
在《廣州教學研究》的「關於數學學習困難學生的調查與思考」這篇文章中,有這樣的一個調查結果:76.47%的教師認為學困生上數學課時「邊聽邊玩」,學困生中也有52.63%認為自己上課「邊聽邊玩」;可見,教師和學困生的看法是比較一致的。而認為學困生根本不聽課的教師只佔17.65%;所以說,學困生上課邊聽邊玩,沒有專心聽課,造成課堂聽課效果不好是學困生學習困難的主觀原因之一。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才能提高學困生的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兼顧優差生,達到整體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嘗試了多種做法。一、採用組與組比賽,注重小組合作學習:(1)在研究問題時,優秀生幫助學困生,教他們思考的方法,教他們如何表達思考過程;匯報時,優秀生和學困生共同合作完成,當學困生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或說著說著不知道怎麼說時),可邀請優秀生幫助;匯報後,就能給他們組加分。(2)在做習題時,也採用比賽的形式,發動所有的優秀生去幫扶,每組最快做完的同學到老師處批改,如果全對,他(她)就是組長(負責批改全組同學的習題),組里其餘的優秀生做完,可馬上去幫助學困生,組長在老師指定的時間內全組都改完,那這組就可加分;半學期累計一次小組總分,教師就給予獎勵。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能調動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除外,也減少了教師輔導學困生的人數,教師可以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更需要輔導的學生身上。二、簡單的問題多提問學困生。如復習舊知時,就多給他們表演的機會。三、復雜的問題多讓學困生復述。如遇新知、難題時就可採用這種方式。
困惑之二,既然是屬於思考題,就主要根據學生自己的興趣,不做強性要求。自由參與是學生自覺、自為、自主地從事自己的學習活動,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進行自由的思考,並在此基礎上不受外在壓制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包括參與學習目標的確立,參與學習內容的選擇、擴展、深入,參與反思,參與提問,參與討論,參與探究,參與發言等等。沒有自由參與的課堂生態,教師絕對主宰教學的進程,生成性教學是不可想像的。
困惑之三,在講評卷子和作業時,可以讓都對的學生到教室外去適當的休息。或者是安排他們做自己喜歡的題目。比如可以做一點奧數之類的題目。這樣的安排,對那些聰明能乾的學生是一種肯定和獎勵,
讓他們學就學個塌實,玩就玩個痛快!如果讓他們留在教室聽他們已經懂了的內容,他們會覺得枯燥無味而且還會講小話做小動作,甚至影響周圍那些不會的學生。而留在教室的學生,人少且可以針對性的講解,讓他們把不懂或者說不透切的知識掌握。
通過以上的幾點做法,感覺學生的學習態度較好,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既讓優生能體會到他的優秀,同時也幫助了學困生,也讓學困生在直接的幫助下盡快地掌握該學的知識。讓全班都沉慶在學習的喜悅中,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讓人人都學有價值的數學,讓數學成為人生中美麗的音符!
『伍』 農村小學教師有哪些困惑
1、農村家庭經濟條件差 2、農村家教幾乎沒有 3、學生眼界不開闊 4、學生家長不重視孩子的教育 5、沒有很好的學前教育 學生起步比較晚 6、農村條件艱苦 很多老師不願到農村任教
『陸』 小學教師的困惑
能教好別人的小孩,但教不好自己的小孩。
『柒』 現在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上的困惑有哪些
來自網上僅供參考
困惑一:觀念陳舊,方式封閉
對策:發散思維,實行開放式教學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的教學方式名義上是開放式的,教師主動讓學生回答問題、動手操作等,學生與教師的合作使教師很滿意。如一些教師在教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一年級數學第一冊第"#頁「$以內的加法」時,先讓學生看圖片回答:%&'左邊的小朋友手裡拿著幾個紙鶴!%"'右邊的小朋友手裡拿著幾個紙鶴!%#'一共有幾個紙鶴!接著教師在黑板上寫出算式後,再用同樣方法教學#(&)$。最後教師指揮學生完成書上的做一做,教師說一學生動手做一,教師說二學生動手做二……這些老師的教法看上去是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其實學生還是在老師的框子內轉動,這種過於統一、注重封閉的教學都是不利於他們的發展的,不但桎梏了學生思維的發散,而且在心理上依賴或習慣於跟著老師走。
小學生發散思維活動的展開,其重要的一點是要能改變已形成的思維定勢。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小學生在進行抽象的思維活動過程中,由於身心的特徵等原因,往往難以擺脫已有的思維方向,也就是說學生個體乃至於群體)的思維定勢往往影響了對新問題的解決,從而產生錯覺。所以要培養與發展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必須十分注意培養他們思維的發散性。如,進行語言敘述的變式訓練,即讓學生依據一句話改變敘述形式為幾句話。這將有利於學生不囿於已有的思維定勢,使學生在訓練中逐漸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維方法與能力。
新課程教學體現的是開放的文化,只有開放才有空間,才有選擇,才有合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求知,學生能想的讓他們想,能說的讓他們說,能做的讓他們做,真正實行開放式教學,以充分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地促進他們的發展。
困惑二:定理背誦,缺乏理解
對策:自主構建,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小學生的思維處於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一些教師為了讓孩子們更快地掌握知識,就要求他們背公式、背定理,這一拔苗助長的做法不但不能幫助孩子們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而且使他們對數學產生了恐懼甚至是厭惡。建構主義理論認為:不同的人對同一客觀對象的理解各不相同。正如奧蘇伯爾所說:「任何有意義的學習都是舊知識對新知識的同化和順應。」不同的認知結構導致新知識的固著點、同化和順應的途徑、方式、方法、習慣自然各不相同。因此,課程標准多次指出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這一思想。只有這樣獲得的數學才是學生自己的數學,活的知識,有用的知識。
在實踐中我們看到,有的學生擅長於用形象思維立體地理解數學;有的學生更趨向於用邏輯思維抽象地理解數學。因此,我們的教學就是要在適應學生思維特點的基礎上,理解數學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如《時間》一課中,有學生對1時——1時半這一過程是這樣理解地:長長瘦瘦的是分針是叔叔,他跑步跑得快;而那個矮矮胖胖的時針是老公公,他跑得慢。叔叔已經跑半圈了,老公公還只有跑了一小格里的一半。顯然,孩子是用自己的方式來理解數學的,所以很容易掌握。
因此,只有自主建構過的才是學生自己的,教師教給學生的東西對學生來說存在著距離感,不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得有多深刻和透徹。對於學生來講,他們需要的是經過重組後在頭腦中留下的真正屬於自己的那些東西。由此可見,學生需要的是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數學,而不是單純地死記硬背。
困惑三:方法單一,效率低下
對策:貼近生活,增強實用性
為什麼學生越學越沒有了靈氣和活力?為什麼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不能體驗到快樂?我們發現有的教師不善於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往往習慣於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認為只要學生在做題時都能做對,那就是好的教學。把本應活潑的課堂變成了傳授知識、灌輸知識的課堂。
據香港的一項針對當地學生的調查表明,學生以數字、符號、公式等來形容數學,將數學簡化成運算. 亦有一些響應帶有「課堂數學」的強烈影子,例如認為數學是「用公式計算」和「背方法」的學科,以及「很多計算方法都能得到相同答案」和「答案准確」等,這大概是由於他們的數學觀多來自於課堂教學,而「課堂數學」大多是教導學生如何去運用定理和公式,題目答案唯一。而談到數學具有實用性的功能只有30%的學生。
因此,我們在選擇教學材料時應盡量從學生實際生活中直接去提煉數學問題,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數學問題生活化!如在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我聯系品德與生活課中的超市購物這一情境,規定每個小朋友只能帶20元,又羅列了一些孩子們喜歡的商品,然後要求他們去購買。孩子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購買方案。緊接著又問,如果只能買三樣東西,並且不能超過15元,你會選擇哪三樣?最後再問,如果要用最少的錢買數量最多的東西又該怎麼買?這一系列問題的設計,激起了孩子們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必備的、常見問題的興趣。正如古羅馬教育家魯塔克指出:兒童的心靈「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這就是說,只有點燃學生心靈的火種,才能感動學生學習科學;在數學課程中只有超越「科學世界」,關注生活世界,才能感動學生學習數學。
困惑四:處理教材,捨本逐末
對策:根據實際,恰當處理
傳統教學強調「教師應當緊扣教材」,而新課標強調必要時適當地突破教材。後者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結合學生實際和當地環境,小則更換一些簡便易行的題目,大則適當地改變教科書中某些課時的編排次序等,這確實能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發展。然而,有的教師認為新課程標准提倡創造性處理教材,不但把教科書上的教學內容搞得支離破碎、無重點,並且將教科書上很好的內容也處理掉了。
如有位老師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不利用課本上的題目,不按照教材編排意圖,而是先出示一個長方體實物,讓學生觀察並掌握特徵,然後出示一個正方體實物用同樣的方法教給學生。最後教師問學生:「正方體是一種怎樣的長方體!」學生都答不上來,教師只能自己說出「特殊的」三個字。這樣的教學表面上看起來是教師把教材處理後進行教學,是新觀念下的教學行為,但實際上是把長方體和正方體對立起來讓學生學,把課本上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密切聯系的「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等重要句子都給「處理」掉了,造成了不良後果。因此,筆者認為,教學中教師不能盲目追求處理教材「熱」,以致捨本逐末,而要根據實際的需要恰當地處理教材,以求高效率。
實施新課程過程中,需要教師按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設計教學方法。教師首先應當反思一下,以往我是怎樣教學的,通常的教學方法是怎樣的?這樣的教學方法的特徵是什麼?是否有助於學生發展,是否符合新課程的理念。再看一些教學改革的案例,就會發現,原來教學還可以這樣組織,學生還可以這樣學習。思考一下,以往教學中學生是什麼角色,教師是什麼角色,是不是可以嘗試改變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並想一想,如果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變之後會發生什麼。把思考付諸於行動之後,迎刃而解地不單單只是困惑……
一、教學觀念轉變難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式封閉,名義上是開放式的,教師主動讓學生回答問題、動手操作等。這些老師的教法看上去是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其實學生還是在老師設定的框子內轉動。這種教學嚴重桎梏了學生思維的發展。那麼,教師應如何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實行開放式教學呢?
二、合作學習收效難
小組合作學習能充分體現教學民主,能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相互交流的機會。但是很多教
師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只是流於形式,表現在:時間上沒有保證,一個問題給學生討論,學生才開始說就打住,根本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問題不分難易,有些根本不需要討論的很容易的問題也拿來討論,浪費時間;交流缺乏平等,所謂的合作學習,變成了幾個優等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大多數學生成了看客;說是主動探討,實際是被動應付。老師一聲令下,大家開始討論,並不是發自學生內心的需要。這樣的合作學習收效甚微。在教學中,如何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呢?
三、解決問題過程難
「應用題」歷來是數學教材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應用題教學是在新理念指導下從目標、內容到教法的一次全方位改革。《課標》中把應用題確定為「發展性領域」中的「解決問題」。所謂「解決問題」是綜合性、創造性地應用學過的數學知識、方法解決新問題的過程。相應地,新教材中已經不再單獨設立應用題教學的章節,往往以計算伴隨著應用相融合的形式編排。這就對一線教師頭腦中長期存在的對應用題的傳統認識提出了挑戰。同時也給一線教師帶來了困惑。新課程背景下的應用題應該怎樣教學呢?
四、優差學生共進難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在發生明顯的變化,師生平等,教學民
主已成風氣,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課堂局面已經形成。但由於教師教學方式的變化,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好學生的機會更多,得到了超常的發揮,學困生成了旁觀者,得不到獨立思考和表現的機會,獲益少。這樣,學生的成長也就形成了兩極分化。在數學教學中,究竟該如何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共同進步,得到全面的發展呢?
『捌』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的最大困惑是什麼
小學語文教抄師在教學中的最大困襲惑是:怎樣讓孩子愛上語文課堂,並且能讓這種對語文課的興趣持久地延續? 詳析: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是一種復雜的個性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的最大困惑是什麼
『玖』 小學教師專業成長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在教師成長中最大的困惑或瓶頸是:專業發展如何尋求突破。
詳析:在教師成長中面臨的困惑卻愈來愈多。用一句行話說,就是越來越不會教了。很多人都會想:是自己不適合這個行業了,還是現在的學生太難教了,抑或是教材越來越深奧了。
一、缺乏與學生一起享受學習樂趣的熱情。
所謂學習的樂趣,對大多數教師來說,似乎已經是很遙遠的事了。每當我們回憶自己的中學生活,我們也有自己的快樂。一節解剖青蛙的生物課、一節到大自然寫生的美術課、一節幽默風趣的數學課·····都讓我們津津樂道,都激發了我們的求知慾。而今,我們顯然已經離這些美好的回憶漸行漸遠了。
事實上,我們這些老師教育孩子的失敗往往就是因為缺乏童心,缺乏與學生一起享受學習樂趣的熱情。老師常用成人的標准來要求學生,其實學生有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感到新奇,充滿了幻想,好游戲,愛提問題。可是有些老師總想把他們變成「小大人」,這種脫離年齡特點的教育很容易造成兩代人的隔閡,很多是失敗的。
二、 缺乏研究型教師的素養,教學效率低下。
從教多年,很多教師只是照本宣科,教師手中除了教材和教參,就沒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過一個教師專業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一個教師要想做到有效教學,除要努力實踐、總結經驗外,還要善於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提高教學素養,在研究中成長、進步。
三、 教學理念陳舊落後,缺乏創新教學
傳統教學就是傳道、授業、解惑,所有答案都以老師為准,老師成為課堂的主宰,教學套路幾十年如一日的一成不變,這樣的教育只能讓學生成為「接收器」、「讀書的工具」。如何改變觀念,為學生的一生發展和幸福服務,為此老師要建立一種大語文觀,讓一言堂變成群言堂,讓學生完成從「學答」到「學問」的轉變,在新思路下進行語文的創造性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