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階段"空間與圖形"內容常用的教學策略有哪些
作為《數學課程標准》(簡稱標准)的四個領域之一,「空間與圖形」主要研究現實世界中的物體和幾何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其變換,它是人們更好地認識和描述生活空間並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空間與圖形」的內容主要分為四個方面:圖形的認識、圖形的測量、圖形與變換、圖形與位置。如何立足課堂,把握好本領域的教學實踐,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領會《標准》理念,熟知教學目標
《標准》理念是我們進行課堂教學的依據,教學目標是我們進行課堂教學的達成方向,二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我們必須要達到「領會」與「熟知」的程度,才能做到教學設計更貼切,教學策略更得當,教學效果更顯著。
我國的數學教學大綱、教材也經歷數次變革,但從「幾何」的課程內容和目標看,小學階段主要側重於長度、面積和體積的計算,較少涉及三維空間的內容,缺少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使「幾何」直觀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過分強調演繹推理和「形式化」。同時,由於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比較單一,也使學生的空間觀念、空間想像力難以得到真正有效的發展。雖然「教學大綱」也有關於「空間觀念」的表述,如「能夠由形狀簡單的實物想像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像出實物的形狀」等等,但在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中卻鮮見與之有關的解釋和說明。《標准》旨在克服我國義務教育課程目標過於偏重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傾向,克服重「概念與技能」,忽視「情感與態度、體驗與反思、過程與自主創新」的弊端,努力構建以人的發展為中心的數學課程內容體系:強調內容的現實背景,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增加了圖形變換、位置的確定等內容;加強了幾何建模以及探究過程,強調幾何直覺,培養空間觀念;突出「空間與圖形」 的文化價值。如:《標准》中提出了「通過建築、藝術上的實例了解黃金分割」「通過對歐幾里得《原本》的介紹,感受幾何的演繹體系對數學發展和人類文明的價值」等要求,使學生了解「空間與圖形」有著豐富的歷史淵源;重視量與測量,並把它融合在有關內容中,加強測量的實踐性等。
《標准》指出,在整個小學階段空間與圖形部分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為:經歷直觀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過程,經歷探索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運動和位置關系的過程,了解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及基本特徵,感受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能對簡單圖形進行變換,能初步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初步確定物體的位置,獲得並逐步發展初步的測量(包括估測)、識圖、作圖等技能。數學思考的目標為: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解決問題的目標為: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情感與態度的目標為: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推斷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我們把這些目標鮮明的摘錄出來,一方面便於教師進行領會、記憶與熟知,另一方面也是提醒我們要把每一堂課的教學融入整體目標的大背景下,這樣對於空間與圖形部分的教學才是系統的,不割裂的。
特別說明的是「空間與圖形"課程的核心目標是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1、怎樣算具備了空間觀念呢?《標准》理念指出:空間觀念主要表現在能由實物的形狀想像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像出實物的形狀,進行幾何體與其三視圖、展開圖之間的轉化;能根據條件做出立體模型或畫出圖形;能從較復雜的圖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圖形,並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關系;能描述實物或幾何圖形的運動和變化;能採用適當的方式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系;能運用圖形形象地描述問題,利用直觀來進行思考。這就是我們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方向。
為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標准》不僅在「空間觀念」的提法上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而且在內容上做了相應的安排,提出了一些新的具體目標。
[如: 「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以及有關變換的直觀內容;「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展開圖」,以及豐富的變換、坐標的內容。這些內容的設置,成為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學習資源,並且空間和空間觀念從孩子入學的那一刻開始就伴隨他們成長了。]
2、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不是孤立的,有的老師認為好像只是觀察物體等特定內容在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實際上,圖形的認識、圖形與變換、圖形與位置、圖形的測量,都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有著重要的價值,在教學中應該進行有機整合。
二、建立課堂模型,明確教學思路
在把握了《標准》理念與教學目標後,教師可能更為關心的如何上好一節有關空間與圖形知識的課。《標准》中「空間與圖形」的四方面內容都以圖形為載體,以培養空間觀念、推理能力,以及更好地認識與把握我們生存的現實空間為目標,不僅著眼於學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幾何事實,而且強調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情感。《標准》提倡以「問題情景—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現內容,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和「再創造」的過程,不採用「公理定義→定理性質→例題→習題」的結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