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教學論為什麼要對班級教學進行改革
我也說不好,為什麼要對班級進行改革,這個教學論怎麼弄?
B. 小學語文教學理論書籍有哪些
語文教師在實踐中形成多種多樣的教學能力。按照教育教學實施的過程可以分為:(1)教學設計能力。即根據教育教學的有關理論,對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進行規劃和設計的能力。(2)教學實施能力。即根據教學設計組織教學活動,通過一定的過程和形式實現教學目標的能力。(3)教學評價能力。即通過適時適當的反饋方式搜集有關信息,判斷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以及確定有效的矯正措施或發展計劃的能力。
C. 小學教學論的歷史發展的主要特點
教育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
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
教育現象是指教育活動的特徵,包括教育社會現象和教育認識現象。教育社會現象指的是教育與社會的關系,比如學校的布局教師福利等;教育認識現象指的是教育與學生認識活動的關系,比如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習問題等。
教育規律是教育內部諸因素之間、教育與外部諸因素之間客觀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前者包括教師教材教學設備、教學、德育等因素之間的聯系,後者包括學校與社區、教育與人口、教育與經濟發展等社會因素的必然聯系。
教育學的研究任務是闡明教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揭示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更新人們的教育觀念,給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提供方法和理論的指導,以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教育學與教育方針政策、教育實踐經驗的關系
(一)教育學不等於教育方針政策
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的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教育方針政策法規是人們根據-定 的需要而制訂出來的 ,是人們主觀意 志的體現。
教育方針政策法規要想順利實施,促進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就必須遵循教育的客觀規律。同時教育學也可以對教育方針政策法規是否符合教育客觀規律做出評價建議乃至批評。
(二)教育學不等於教育實踐經驗
教育學的重要理論來源之一是對教育經驗的概括總結。教育學對教育經驗具有指導意義,是對教育實踐經驗的提高、開華,但它不是對教育經驗的總結、匯編,不是「教育經驗總結學」
三、教育學與教育科學
教育學是龐大教育科學體系中的基礎學$教育科學是以教育現象和教育規律為共同研究對象的各門教育學科的總稱,,是若於個教育類學科構成的學科總體。
第二節教育學的發展概況
一、教育學的萌芽階段
教育學還沒有從哲學中分化出來,尚未形成門獨立的學科。
我國戰國時期出現的學記》是世界上最早支門論述教育的著作。其中的教學相長、及時而教不陵節而施、啟發誘導、循序漸進、長善救失、藏息相輔、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等思想,至今仍然有積極意義。300多年後,西方第一-本教育專著古 羅馬昆體良的《雄辯術原理》(又譯<論演說家的教育》問世。此外,《論語》孟子的《孟子》、老子的《老子》、朱熹的《四書集注》、王守仁的《傳習錄》、無名氏的《大學》、 韓愈的《師說》以及西方柏拉圖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等著作中都有許多豐富、深刻的教育思想。
二、獨立形態教育學的產生(15年、16年、18年選擇題)
從歐洲文藝復興開始,教育學從哲學體系中分化出來。
英國哲學家培根作為近代實驗科學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學作為獨立學科提了出來。他提出歸納法,為教育學的發展奠定了方法論的基礎。
捷克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於1632年出版的《大教學論》是教育學形成門獨立學科的標志、是近代是早的一都教育學著作。此後重要的教育學著作還有英國洛克的(教育設話法閑盧校的(愛張兒瑞士裝斯泰洛齊的(林哈德與葛售德》.德因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德國福祿貝爾的《人的教育》英國斯賓塞的《教育論》、俄國烏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對象》美國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等。
誇美紐斯的主要教育觀點:教育要適應自自然,首次提出並論證直觀性、系統性、量力性、鞏固性和自覺性等教學原則:首次從理論上論述 了班級授課制;提出「泛智教育」, 主張讓一切人掌握一切科學知識,成為網路全書式的學者。他曾經贊譽教師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洛克的主要教育觀點: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說" .認為人的心靈如同白板,觀念和知識都來自後天:主張紳士教育,紳士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代麥作《教育漫話》中。
赫爾巴特的主要教育觀點:強調教學必須使學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時候 喚起心中已有. 的觀念;提出「明了聯想系統方法」四階段教學方法;提出「教育性教學」原則,認為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形成傳統教育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的特點;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良好的社會公民。
杜威的主要教育觀點:提出新三中心論兒童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將教育的本質概括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 教育即經驗的改造」;主張「在做中學」,在問題中學習。
三、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建立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經典作家根據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對教育的階級性、人的全面發展等問題做出了科學的解釋。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建立:使教育科學真正步人科學化發展階段。
蘇聯一批教育家在確立和建設社會主義教育科學事業的過程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闡述教育問題,逐漸形成了社會主義教育理論,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克魯普斯卡婭的《國民教育與民主制度》、加里寧的《論共產主義教育》馬卡連柯的《論共產主義教育》和(教育詩》。我國最早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楊賢江的《新教育大綱》(1930年)。
四、』教育學發展中逐漸形成的理論派別
(一)實驗教育學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德國教育家梅伊曼的(實驗教育學綱要》,拉伊的(實驗教育學》。觀點:反對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強調概念思辨的教育學:提倡把實驗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和方法運用於教育研究:劃分教育實驗階段;主張用實驗統計和比較的方法探索兒童心理發展過程的特點及其智力發展水平,用實驗數據作為改革學制課程和教學方法的依據。
(二)文化教育學(精神科學教育學)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德國教育家狄爾秦的《關於普遍妥當的教育學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與文化》,利特的《職業陶冶、專業教育、人的陶冶》。
觀點:教育是一個歷史文化的過程;教育的目的是促使社會歷史的客觀文化向個體的主觀文化轉變,培養完整的人格:培養的主要途徑是陶冶和喚醒.強調師生的對話。
(三)實用主義教育學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克伯屈的《設計教學法》。
觀點:崇尚改良主義教育哲學觀,批判傳統教育理論。強調兒童中心忘主張「教育即生活「一學校即社會」注重「做中學.倡導實驗精神和行動研究
(四)批判教育學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美國鮑爾斯與金蒂斯《資本主義美國的學校教育》,布厄迪爾的《教育、社會和文化的再生產》,阿普爾的《教育與權力》,吉魯的《批判教育學、國家與文化斗爭》。
觀點:當代資本主義的學校教育不是種民 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在生產者社會不平等的工具:教育受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制約,教育學的目的就是幫助分析教育背後的利益關系,達到意識的啟蒙和解放,從而尋找克服不公正的策略。
五、當代教育理論的新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教育理論有了新的發展。
蘇聯贊可夫主要著作有:<教學與發展>《教學論與生活》《論小學教學》等,他提出了五條教學原則:高難度、高速度、以理論知識為指導、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使全班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他在《給教師的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等著作中系統論述了他的全面和諧教育理論,其著作被稱為「活的教育學」。在西方,皮亞傑在(教育科學和兒童心理學》一書中提出兒童智力發展階段與教學的關系理論;美國教育家布魯納的結構課程理論,強調學習學科的基本結構,提出了早期學習和發現學習的理論:德國的瓦:根含因提出「范刨方式教學理論」等。
第三節
學習教育學的意義
一、有助於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提高貫徹社會主義教育方針、政策的自學習教育學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育理論水平和思想想水平,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更好地了解我國的教育方針政策的理論依據.從而提高貫徹我國社會會主義教育方針政策的自覺性。
二、有利於鞏固熱愛教育事業的專業思想,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學習教育學還可以提高對教育工作的認識,,進一步明確教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地位和作用,這就有利於進一步樹立和鞏固執資教愛教育事業的專業思想。
三、有助於認識和掌握教育規律,提高從事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學習教育學可以了解教育規律和教育教學工作的常規,掌握教育技能,掌握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自己的教育工作水平和能力,使教育教學工作科學化,提高教育質量。
四、有助於推動學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學研究
學習教育學,掌握正確的教育理論,這就有利於提高教育工作者進行教育改革的自覺性,從而推動學校教育改革的進行,推動教師的教育科學研究。
D. 小學教學論 劉樹仁的怎麼復習啊
333教育綜合是國家統考,看國家公布的大綱就好,而826小學課程與教學的2012年公布的參考書是《回小學教答學論》,劉樹仁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你可以隨時關注下南京師范大學文匯考研,那可以找到這本書,還有其他一些信息的,對你備考很有幫助的!
E. 小學數學教學理論有哪些
1、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2、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3、奧蘇伯爾的認知同化學習理論4、當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F. 請問小學語文教學論里論述小學語文教學任務這個問題怎麼回答呢
第四章小學語文教學論
第二節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與任務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它決定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方向、過程、內容和方法。
(一)小學語文教學目的確立的依據
小學語文教學目的不是隨意提出的,而是由社會發展與學生個體發展以及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的。
首先是社會發展對語文教學目的確立的要求。隨著人的活動領域的不斷擴大,科學技術和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就要求語言能滿足人們日益廣泛的交際需要,記載人們創造思維活動的成果,傳遞不斷豐富的社會信息,這就促使語言不斷發展,最突出的是語言交際功能的發展。現代社會對社會成員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社會交際能力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時代都高得多,所以對學校的語言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基於社會的這些要求和語文學科全面的教育功能,才在小學教學計劃中把語文作為最主要的科目確定下來,這充分反映了社會發展對小學語文教學目的的根本制約作用。
其次是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對語文教學目的的要求。小學生既是教學的對象,又是學習的主體,確定小學語文教學目的必須依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言語水平。兒童語言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既具有連貫性、又有階段性的過程,學齡前兒童已經基本上掌握了言語交際的能力,但是他們還不能獨立地、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連貫的講述,言語還很不完整,還不善於掌握書面語言,內部語言也不豐富,整個語言能力還有待於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在幼兒教育的基礎上,繼續進行口頭言語訓練,同時開始有步驟地進行書面語言訓練。
第三是由於語文學科性質對小學語文教學目的的制約。小學語文是一門思想性很強、同時具有交際性和人文性的基礎工具科,因此,確定小學語文教學目的,既不能忽視語文科的基本性質--工具性,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也不能只講工具性,單純傳授語文知識,而忽略語文科的其它性質。小學語文科的多方面性質決定了語文教學的多方面目的。
(二)小學語文教學目的的內容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提出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聽、說、讀、寫訓練的過程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
根據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完成如下任務:
1.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2.使學生掌握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特別是閱讀和寫作知識。
3.發展學生的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
4.提高思想認識,陶冶情操,培養品德。
5.指導學生採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資料來源:http://e6.teacher.com.cn/tkc034a/Cover.html)
G. 學習和研究小學數學教學論的意義有哪些
一堂成功的課教學不應是停留在知識的表面,而是要深入挖掘其內涵;不應是僵死的知識灌輸,而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H. 推薦幾本有關小學班級管理或教學理論的書籍
1、《中國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錄》 作者:竇桂梅等 江蘇教育出版社 2、《愛心與教育》作者:李鎮西 3、《走進心靈》作者:李鎮西 4、《班主任工作創新藝術100招》 作者:張萬祥 江蘇教育出版社 5、《新課標德育資料庫》 作者:張萬祥 寧波出版社 6、《班主任兵法》 作者:萬瑋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7、《今天怎樣做教師——點評100個教育案例(中學)》 作者:王曉春 8、《班主任工作招招鮮》 主編:鄭學志 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9、《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 主編:張萬祥 萬瑋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0、《心理健康研究與指導》作者:張玲 教育科學出版社 11、《教育的55個細節》作者:(美)羅恩·克拉克著 電子工業出版社 12、《愛的教育》作者:(義大利)德·亞米契斯 中國社會出版社 13、《給教師的建議》作者:(蘇)蘇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學出版社 14、《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式》作者:(美)內爾·諾丁斯 教育科學出版社 15、《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與明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叢書 教育科學出版社 16、《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作者:(美)馬克斯·范梅南 教育科學出版社
經典課堂教學設計叢書(10本)
I. 學習和研究小學數學教學論的意義有哪些
1、理解和掌握小學數學教程與教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2、提出和思考小學數學教程與教學改革的問題;
3、提高數學教師的知識水平和研究能力。
圍繞這幾個要點進行一定闡釋就好了!!!
J. 《小學科學教學論》作業答案 北師大網路教育
1、A,2.A,3.B,4.A,5,D,6,B,7.A。8.D。9.B。10,A。11,A。12.A、13.D.14。B。15,D。
1特徵是啟發式教學,體現在實驗教學,圖片教學,提問教學等幾個方面。
2主導性原則自主性原則差異性原則多元性原則藝術性原則
1STS課程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方式實現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的聯系。
一是在講述科學事實、概念和原理時,滲透有關的技術、成果及其相關的社會知識,使科學的學習滲透與之相關的技術應用和社會影響的內容,使學生在學習各種理論知識時,了解這些知識分別在實際生活的什麼地方得到應用(科學與技術、社會)。
二是在講述技術內容時,闡述這一技術中所蘊涵或應用到的科學原理、這一技術主要的應用領域,並指出科技發展史上這一技術的出現對科學進步所產生的推動作用,以及對社會發展所產生的正負影響(技術與科學、社會)。
三是講述社會發展和社會問題時,指出社會實際生活的各個方面分別用到哪些學科知識和技術,社會生活中哪些實際問題可以轉化為哪些理論問題或技術問題,如何轉化(如把某些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或轉化為科學問題)。同時,指出在科技發展史上,社會發展和社會問題的出現對科學技術的需求,如何成為根本動力推動了科技的發展(社會與科學、技術)。
2一、主動性原則
主動性原則是指學生在科學教育過程中,通過主體意識的培養與確立,把課堂教學過程看作是自己自主學習與掌握知識的過程,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教學活動,達到學習知識、發展能力、提高科學素養的目的。
二、獨立性原則
獨立性原則是指學生在科學教育的學習活動中能堅持獨立性,以自主學習為主,不依賴別人。在行為上表現出能獨立地進行思考,獨立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獨立地承擔並完成科學調查、探究、社會實踐等活動。
三、參與體驗原則
參與體驗原則,顧名思義就是要求學生在科學教育中,積極參與各種學習和實踐活動,並表現為在發現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獲得體驗,從中學習和掌握新知識的一種積極傾向和主動行為。參與體驗包括參與意願、參與動機和參與能力三大要素。
四、實踐性原則
科學教育的實踐性原則要求學生從讀科學變為做科學,通過積極地動腦、動手、動口,探索、實際操作,親自獲取知識和經驗,並且運用所學到的科學知識和經驗,解決周圍生活中的具體問題,鍛煉用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