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改變小學美術的教學理念
1.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應適當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創設情境,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游戲是兒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適當運用游戲於課堂教學中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遨遊太空》一課中,筆者先作這樣的引導:你們喜歡動畫片中的外星人嗎?然後找幾名同學戴著動畫片中外星人的頭飾出場,把自己想像成在太空中,乘著自己喜歡的飛船在飛來飛去。學生在這種游戲活動中展開了生動的想像,彷彿已經置身於太空的游樂之中。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學生或做或畫,把自己心裡所想表現出來,效果很不錯。
2.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小學生富於想像的天性,要用兒童特有的語言,毫無保留地表現他們的內心世界。盡管每個人最後得出的結果不同,但只要是符合藝術創作的基本規律,就應該給予肯定的鼓勵,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做到我手畫我心。
正是由於小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才使小學生的作品多姿多樣。小學生的想像力是在通過觀察、記憶的基礎上形成的,如果沒有大量觀察、記憶的積累,就談不上想像力,因為想像力是學生對原有的事物加工改造形成的產物。教師要尊重幼兒的想像力,尊重學生對美的感受、理解能力。他們的想像畫是不求科學的「真」只求感受的「真」,並不以「像」為標准。創造力是人類智力的核心,它是在觀察與想像之後的靈感狀態。以形象思維為引線,在生動有趣的作畫中牽動邏輯思維、推理思維、動作思維、靈感思維的自由發展,引導小學生進行某些相似的改進、相似的綜合而後創造,產生新穎、獨特的想法,引領小學生走進自由自在的藝術天地和理想彼岸。
培養創造力的土壤是深入生活。生活是創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培養學生對生活中的事多留心,多聯想。創造力的來源是心靈,學會運用自己那顆美妙智慧的心,才會有創造性思維的閃光。培養孩子靈活機動而不死板,善於聯想而不僵化。例如,提供給學生手套的形狀,讓他們根據手套的外形,用填添的方式,在手套上增加一些東西,使它變成另外一種東西,如樹、樓房,表現出孩子想像的求異和創造的新意。美術課教學以發展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為根本出發點,鼓勵他們敞開理想的心扉,展開理想的翅膀。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點燃他們的創造力,為每一個學生提供表現潛在探索欲、創造力的機會,調動他們內在動力,使其創造力不斷發展。
『貳』 淺談農村小學美術教學如何走出困境
當前正在全國范圍全面推開的新課程改革,給學校各學科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為素質教育思想在普通教育中的全面落實也創造了新契機.一直以來處於學校教學之薄弱環節的美術學科教學,應該抓住這次新課改契機,以新的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模式,使美術教學走出應試教育的陰影,回歸它本來的地位,為提高學生藝術素養,促進學生個性全面健康發展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為此筆者就當前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現狀與不足及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實施教學改革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 當前學校美術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由於我國歷史上千年封建時代科舉制度對人們思維習慣的影響和當前高考制度的現實存在,應試教育思想還深入人心,並且仍作用於當前普通中小學教育的各個方面,素質教育仍然始終停留在理論探討階段和口頭上而未能成為教育的主導思想.考試成績仍是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中小學衡量教育質量的不二法寶.在這種教育體制的籠罩下,各學科自然以其與高考的親疏遠近關系而分出三六九等高低貴賤,美術學科也必然難逃邊緣化的命運.美術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學校普遍重視不夠,師資缺乏,教學設備缺少投入;美術課為主課讓路,成了自習課或機動課,教師教學缺少熱情,學生學得乏味;教學方法陳舊簡單,內容單調枯燥,重技法輕素養,缺少人文關懷;美術課成為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的裝飾品,表面上豐富多彩,實質上空虛蒼白,以個別掩蓋整體,遠未發揮其在素質教育中的基礎性作用.
二、新課改下美術課教學應採取的措施和思路
美術課在素質教育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要推行素質教育就要從美術課教育抓起,改變當前美術課教學的薄弱勢頭.這需要全社會提高認識,各級領導重視,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實效.我這里只就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對傳統美術教學的思路模式及方法手段進行改革談一些個人見解.
1.美術教學應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結合
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現代社會終身教育理念的提出,更使教育與人的生活緊密相結合.美術是一門與生活聯系十分密切的學科,生活處處有美術,美術教學要貼近學生生活,開放學生美術學習活動的空間,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認識美術、走進美術世界,讓美術豐富學生生活,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美的真義,才能真正熱愛美術,並學會從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
首先,美術課堂學習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新課程標准指出,美術教育主要是引導學生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樂趣.因此在美術課教學時,不應一味拘泥於教材規定的題材作為教學內容,在題材、形式的選擇表現上要留給學生自由空間.例如在設計製作課單元,可讓學生從自己感興趣的做起,如:給自己最喜歡看的一部電影或電視片畫一張宣傳畫;找一找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或日用品,然後把不滿意的地方改變一下,重新設計並畫下來;為自己的親友同學製作新年賀卡,並鼓勵用刮色、塗蠟、撒鹽、吹色、壓印等各種新技法.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命題自由創作,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積極性.此外,美術課還可以將當地鄉土民間美術搬進課堂,如蛋殼畫、葫蘆雕、剪紙等,以豐富學習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其次,讓美術教育走進學生生活,變生活為美術學習的大課堂.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脫離了生活,美術教學就失去創造的活力.教師要開放課堂活動的空間,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把公園、田野、村莊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的紅、黃、藍.寫生課不妨帶學生去野外果園、農貿市場、山麓湖畔,描繪自然界的花草樹木,觀察生活中千姿百態的鳥獸人物.手工製作課不妨帶學生去放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製作的綵帶、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環境,做到學以致用.結合欣賞課,可組織學生參觀一個畫展,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用美術課上所學的知識指導欣賞活動.
2.美術教學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傾向性,尊重學生的選擇
個性化教育是未來教育的重要特徵,它在承認學生共性的前提下,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個性的培養和發揮,突出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個性化教育過程中,師生間的情感聯絡和交流得到加強,學生能發揮更大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作用,從而增強自學、觀察、分析、判斷的能力和自我識別、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能力.美術課與其它學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徵是它的表現性、多樣性和個性化.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不應制定整齊劃一的學習標准,學習內容和要求不能規定的過死.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以門類、畫種作為教學脈絡,比較注重以教師為中心,是老師教學生怎麼畫,而現代美術教學模式提倡以學生為中心,是教師幫助學生將他們想要展現的事物畫得更好,是老師幫學生怎麼畫.美術教師要把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培養學生審美感受力作為教學的中心目標,充分尊重每個學生不同的審美感受和各自的審美表現,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的發展成長.不同學生由於個人性格、氣質、生活環境的不同,往往有著不同的藝術傾向和趣味,有的喜愛工筆,有的偏向寫意,有的追求厚實,有的欣賞飄逸,教師要尊重學生藝術趣味的多樣化,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對學生表現枉加評判.
美術學科還是一門操作性、實踐性、創造性很強的學科,要創造,有成功就有失敗,美術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怕失敗,讓學生在多次嘗試與失敗中自我進步.而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大膽的嘗試更新穎、獨特的繪畫方式,以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比如在《百變團花》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很容易把剪紙和紙貼畫混淆在一起,因此,學生的作業中有剪紙,也有紙貼畫,出現這樣的情況,老師只有通過展示一些個性鮮明的圖例,幫助學生了解和區分紙的這兩種不同的表現手法,而不能完全否認學生的作業,要幫助受挫的學生樹立自信,否則,學生的表現受到老師的指責,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喪失,從此可能對學美術失去興趣.而對美術學習來說,興趣要比學到一些知識技法重要千萬倍!
『叄』 淺議怎樣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進行人文精神教育
《美術課程標准》對美術課的性質這樣定義:「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什麼是人文呢?《現代漢語詞典》解釋道:「指強調以人為主體,尊重人的價值,關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觀念,即人文精神。」《現代漢語詞典》對人文精神是這樣解釋的:「一種主張以人為本,重視人的價值,尊重人的尊嚴和權利,關懷認的現實生活,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的思想和行為。」那麼如何在美術教學中發揚人文精神,充分體現美術課的人文性質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強調兒童為教學的主體,走進童心世界,保護兒童興趣的萌芽。
教師耕耘的是一片凈土,教師工作之所以純潔,是因為他面對的是一群純潔的孩子,教育工作者不能容忍用骯臟的靈魂去玷污這聖潔的土地。我熱愛本職工作,自覺地去辛勤耕作,認真地實踐。當好孩子的美術教師,必須要熱愛生活,要有耐心,幫助孩子學會寬容和理解,使孩子能理解、尊重人、關心人,懂得如何和別人合作,能夠很好地與人交流,相處與配合。這才是教育的宗旨:以一種發展的眼光看待兒童。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心底是那麼的無邪,他們的身上沒有太多道理的束縛,對於孩子來說,興趣是如此重要,在教學中我千方百計來保護扶植兒童興趣的萌芽,對學生的創作從來不等閑視之,或給予積極的肯定或合理的建議,和孩子一起,全身心地投入繪畫和美術活動中。
例如在上三年級美術上冊《夢幻中的城堡》一課時,課前導入課時我繪聲繪色的講《白雪公主》的故事,然後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假如女孩子是白雪公主,男孩子是王子,你居住的城堡會是什麼樣子?三年級的孩子正處於想像力豐富時期,於是非常踴躍的回答了這個問題。正如恩格斯所說:「思維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孩子們想像的閘門被打開了,回答真是異彩紛呈、奇異古怪。接著讓孩子們用各種形式去表現夢幻中的城堡就順理成章了,甚至有的孩子已經迫不及待了…….。正是因為我挖掘了兒童內心感興趣的東西,才開啟了學生想像的閘門,作為美術教師扶植兒童興趣的萌芽是多麼的重要啊!
人們都不喜歡每天給你板個面孔的人,何況是孩子。俗話說得:「給孩子只能給心不給臉。」實際上這句話沒有任何道理。板個臉你能走進孩子的世界嗎?不了解孩子你如何駕馭孩子?在學了一天的數學語文之後想必很累,多年來我一直堅持做到將微笑帶進課堂,一個微笑能化解凝固的課堂氣氛,一個微笑會帶給孩子無限的親切感拉近你和孩子的距離,一個微笑會使教師的講解更具吸引力,一個微笑更能帶給學生對學習的愉悅感。微笑為我和我的孩子之間搭建了一條通向藝術的橋梁。
人文的關懷使我真正走進了童心的世界,保護了兒童興趣的萌芽,使我發現了一個奇異而有趣的思想殿堂。
二、教師要能解讀兒童繪畫,善於與兒童溝通。
作為一名教師要能解讀兒童繪畫,善於與兒童溝通。如果不能了解孩子就無法做好本職工作。現代兒童美術教育以人發展為中心,教育兒童的前提建立在尊重和了解兒童,一切以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為基礎上。教師不僅要須知心理學知識,而且要具有理解兒童,善於和兒童建立密切融洽關系的本領。能隨時進入兒童的天地中來,能聽懂兒童的心聲,知道兒童喜歡什麼,需要什麼,他們怎麼想,怎麼做;並能以平等、友善的態度與兒童做朋友。只有這樣,教師才有資格去幫助和指導兒童。
美術教師還必須熟悉兒童們創造的視覺語言符號,兒童繪畫反映兒童的內心世界,我通過兒童的作品去了解他們的愛好、性格,他們的成長狀況。對兒童的藝術創造充滿熱情,充滿關愛之心,耐心地了解他們的想法,才能因勢利導的做好教學工作。在指導兒童時不能以個人愛好為准則,不要對兒童輕易去批評和否定,要以友愛協商的態度,在美術活動中,至始至終,幫助兒童身心及人格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以孩子為本這是我教好孩子的前提。
三、細心細致的做好學生作業的有效評價,把合適的美術教育還給孩子。
要讓兒童畫真正成為「兒童自己的畫」,評價方面非常重要,我從不對孩子的畫橫加評價,而是細心地把每個孩子的作品展示,由孩子們欣賞討論。在每一堂課之前,我都要對前一節課學生的作品進行分析評價,評價的原則是表揚每一個學生與眾不同的創造,如可以問孩子「最喜歡哪一張」而不是「哪一張最好」,因為我要做的是允許孩子表現和發展個人對世界的認識,允許不同評價尺度的存在,允許個性的發展。如果我們的評價還是教師一言堂,「這張畫我喜歡」「這張畫很乾凈」「這張畫畫得很好」「這張畫亂七八糟,我不喜歡」,那麼,只能說明我們還沒有理解美術教育到底是為了什麼,這樣我們將永遠不可能還給孩子真正意義上的美術教育。
美術課程評價我以《課程標准》的評價原則為宗旨,允許孩子表現和發展個人對世界的認識。長此以來,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那就是學生希望得到肯定更加努力,創作更具自由性,個性得到了發展,對美術的愛好逐漸形成,學生愛好美術,上起課來更加輕松!
四、尋找適合兒童心理的語言,讓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下進行創作,體現人文關懷精神。
《心理學》告訴教師:「教師的語言生動形象、簡潔流暢、抑揚頓挫、快慢適中、說話有趣味,才能引人入勝,適度的表情和手勢動作,可增強講授內容的情緒感染色彩。」在教學中,我始終銘記心理學告訴我們的這些道理,善於抓住時機,根據兒童的興趣和適宜的環境,用積極的語言,提升兒童對繪畫的興趣。
每堂課的講解我將自己想像成鞠萍、董浩,用孩子般天真、活潑的語氣,豐富的表情進行講解、交流……,結果吵鬧的孩子們即刻靜了下來,一雙雙眼睛凝視著我,思維隨著我抑揚頓挫的語言在課堂中飛揚、馳騁…。學生的心情愉悅,在嘗試操作或創作的過程中,他們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豐富自己的學習經驗,體驗到發現、探索的樂趣。在完成作品時,他們又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自信心油然而生。作為教師我善於抓住時機,根據兒童的興趣和適宜的環境,用積極的語言,提升了兒童對繪畫的興趣。這難道這不是人文關懷精神在教學中的體現嗎?
五、尊重學生,樹立學生的自信,將愛投注於每一個學生。
自信是兒童進行美術創作的動力,是美術學習的心理基礎。試想讓一個沒有自信的孩子進行美術創作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情!又怎麼能談到孩子個性的發展,又怎能談到發揮其主體性和創造性,又怎能談到培養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總看到一些對自己不夠自信的孩子,三年級有一個孩子叫陳楊,長得胖乎乎,上課時總是慵懶地坐在哪兒,作業時懶得思考懶得動手。沒少挨老師的教訓卻依然如故。和周圍學生了解情況後,我認為陳楊這類學生得到的鼓勵和肯定太少,長此以往導致了一種心理影響,對自己喪失了信心,認為做什麼都不行,甚至自卑。學習上養成了一種懶得思考、懶得動手、得過且過的習慣。怎麼辦?我首先要樹立他的自信。我一直在尋找機會……。一次上課意外的發現他聽得很投入,於是我不失時機的表揚了他,對於我的表揚他感到有些意外,因為這些贊美的詞似乎與他無關,那一節課他始終格外認真……。我的第一步棋下成功了,我在全班同學面前給他給足了面子!改變了他給全班同學認為什麼都不行的印象,幫他樹立了尊嚴。第二步棋該樹立其自信了!我等待著下一個機會……。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表現的也還好,但總沒有能拿出來有折服力的作品,終於在上《地球的新生》這一課時,陳楊的作品很有創意,那天我讓全班同學欣賞他的作品,對他給予了極高的肯定和表揚。孩子當時臉上掠過的一絲驚喜和難以掩飾的快樂我看在心裡喜在眉梢。通過這次表揚無形中告訴他別人行你也能行。我成功的在所有同學面前樹立了他的自信!通過這次事件他完全在同學面前昂起了頭找回了自信。剩下要做的工作就是鞏固階段。當老師的都知道像陳楊這種孩子極其不穩定,容易依然故我或妄自尊大,於是在以後的時間里我從紀律、學習態度、作業各個方面言語中肯的鼓勵他。再上美術課時他早已是端端正正的座好,並十分認真的參與到美術活動中,積極的將作品拿來請我指導,以前那個不自信慵懶的陳楊不見了。現在的他自信而又上進!正是因為我重視了學生的尊嚴,以人為本,尊重了他這個獨立的人的價值,才贏得了孩子巨大的轉變!
人文教育強調以人為中心,注重教師所應具備的人性觀。作為美術教師如果在加強自身的知識的同時,更應加強歷史感、責任感和自我感,學習如何獨立思考,發展自身,將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融相通,用這樣的人文精神去開發兒童的美術素養,陶冶情操,促進個性發展。
豐子愷先生說: 「世間的大人們,你們是由兒童變成的,你們的童心不曾完全泯滅。你們應該時時召回自己的童心,親身去看看兒童的世界,不要誤解他們,虐待他們,摧殘他們的美麗與幸福。」豐子愷先生對兒童心理的了解和對教師工作的要求使我們為感親切。新世紀的兒童比以往更聰明,更具有探索精神,同時對教育的要求也就更加高了。他們生活在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在目前這種科技日益先進的社會生活里,美術學習有助於兒童發展自身最大的潛能。讓我們召喚社會各界人士共同關注正在成長的兒童美術教育,把人文精神、把傳統、把最廣泛意義下的文化相傳下去;用愛美化兒童心靈,締造出具有靈性的兒童美術,還兒童一個率真的童年!
『肆』 小學美術教學的主要方法與措施有哪些
小學美術教學的主要方法與措施:
一、加快美術課程資源開發,豐富美術課堂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將美術課程資源分為若干種,從大方面來看,分為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物力資源主要是指校內物力資源、校外物力資源、材料資源、網路資源等。當然,物力資源要靠上層領導者與基層美術教育工作者共同提供,這類資源包括美術課程標准、美術教材、美術教室與裝備、美術館、藝術家工作室、民間美術資源,等等。
在物力資源中,最重要的是材料資源,這是為美術課程開設和教師有效實施課堂教學提供的最基本的保證。包括繪畫材料工具、工藝製作的材料工具,也包括了可以利用的廢舊材料。材料資源的使用因人而異,因時間而異,它的可變因素太多,所以目前中國的美術材料資源仍然是欠缺的,很大程度上是由學生自行購置。
二、運用最新的教學方法,創設美術教學情境
小學生很容易受到課堂氣氛的感染而進行各種學習活動,針對這一點,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相對寬松、活躍的學習環境,利用最新的教學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目前較為先進的教學方式,它改變了傳統教材過於枯燥、單一的現象。
多媒體教學方式集合了圖片、聲音、視頻等等方式,為學生的美術學習增添了不少樂趣,受到廣大教師的歡迎。利用多媒體講述美術知識,需要教師精心地設置教學情境,讓學生的注意力從別處轉移到美術學習中去,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創造出無限的課堂價值。
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實際,仔細推敲創設教學情境所能夠引起的教學價值,不能單純的為了謀和新的教學方法,各種教學都要設置教學情境。首先,在課堂導入上。教師在開始一節課之前,用影像或者視頻的方式導入課堂材料,讓學生在充分了解課堂學習目標的基礎上進行美術作品分析,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大膽的想像,勇敢說出自己對作品的看法,鼓勵學生對作品所包含的思想進行研究。
三、靈活整合運用美術教材
新課程理念打破了傳統的「唯教材」論,只是將教材看做教學資源的一種形式。教學活動不應是對美術教材的復述和講授,而應將教材作為一種參考,同時融合當地的美術資源,讓美術教學和社會文化及學生的生活相聯系。
因此,美術教師首先要有一雙慧眼,善於觀察和發現生活中的「美」,通過日常積累整理,收集大量的美術教學資源,然後根據當地條件,對搜集到的美術教學資源進行相應的整合,最後運用到美術教學中,不斷豐富和充實現有教材的不足。這些措施能很好地服務於美術教學活動,增加和提升美術課的容量和質量,最終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利用計算機等信息技術拓展思維
兒童喜歡形象思維,教師利用計算機等信息技術進行直觀教學對學生完成優秀作品有輔助作用。有的學生平時觀察得少,見得少,腦海里的形象少,創造力較弱,所以,在講授每一課時多准備有關教學的圖片,至少展示兩件實例作為參考。
範例的使用越得當,學生作品的完成效果越好。範例能夠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想像空間,避免他們對範例盲目模仿。同時,對實例進行探索分析,從而吸取優秀的元素來完成自己的作品。
五、積極地進行第二課堂嘗試,使其能夠提高課堂興趣
第一,可以通過積極組織辦黑板報,並且將主動權交到學生自己手裡,努力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以及能力,給學生一個實踐的舞台,讓學生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並對自身的欣賞能力進行強化。
第二,積極組織開展一些美術作品鑒賞活動,同時也應該組織學生集中展示個人作品,積極地尋找機會,從而使學生之間能夠進行自主評價,提升自身的素養。
美術:泛指創作佔有一定平面或空間,且具有可視性的藝術,就叫作美術。
它的劃分有多種,一般地包括四大門類:雕塑、繪畫、設計、建築。現代有些學者也把其它的歸納入主個門類里,例如:書法、攝影等。
「美術」這一名詞始見於歐洲17世紀,也有人認為正式出現於18世紀中葉。近代日本以漢字意譯,五四運動前後傳入中國,開始普遍應用。
『伍』 對小學美術課的看法
如今的美術課再也不是以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進入美術教學,在課堂中以發展學生為本,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想要上好一節輕松愉快的美術課,而又有良好的效果,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准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工夫思考。
課程改革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學習美術技能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質的內涵,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我們一直都在思考: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們又在一次次實踐的探討中尋找答案。為此,通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及課外的學習探索、實踐與反思,我談談自己幾點看法:
一、美術課前的准備
美術課的准備絕不僅僅是教具的准備,它要有更廣泛的內容。另外學生工具材料的充分准備,也是上好一節美術課的關鍵,因為學生有了工具才能更好地進行學習、操作;准備的材料工具最好多樣化,這樣更能起到一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效果,也就大大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像這樣的准備,只要是我們教師想到的,我們就應該下大力氣去准備,哪怕不是那麼完美,只要你在課堂有些不一樣,就已經給學生很大的吸引力了,抓住了學生就抓住了課堂,教師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准備之外,更要准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
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重點,有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這里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加入了游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並非無效。對「亂」現象的排斥,在某種程度上實際是依賴與那種傳統教學的中規中矩,新課改後並非要求那樣,但也沒有要求課堂一定要亂,課堂上的「亂」都是有原因的,只要我們仔細研究一下就知道了,老師的原因我們就不說了,如果是學生的原因就要把這種「亂」一分為二的看待了。我們平時看電視、電影上或者雜志,我們不難發現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雜志上你也不會看到要學生怎麼坐、不能站起來的現象的語言描述,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在德國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老師播放音樂是可行的,但我們沒有理由相信自己播放的音樂,學生就一定都喜歡,還是一種離不開傳統的觀念在裡面,如果學生不喜歡,那麼我們播放的音樂,就會擾亂他們的學習或創作。總的來說,只要能達到課堂教學目標,不脫離美術課堂教學,我想我們應該允許有些「亂」。
三、美術課堂的導入
一堂課能否成功,好的導入是關鍵。平淡無奇的開頭不可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就不可能把學生引入最佳狀態去積極參與教學雙邊活動,不可能將學生被動的「要我學」變為主動的「我要學」。每節課新穎的引言、巧妙的導語、生動的開頭,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環境的重要手段。好的課堂教學導入法,既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起到承上啟下、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責任感的作用。教學中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談話導入:如在學習小學美術教材(人美版)第四冊《假如我是巨人》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導言的:「同學們,上星期我們觀看了卡通片《小人國》。故事講的是海上的風浪打翻了一艘輪船,水手格列佛漂流到了一個神奇的小島,這個小島就是小人國。請你們講一講格列佛在小人國里看到了什麼?遇到了哪些奇怪的事情?你們還知道哪些有關巨人的故事?假如你是巨人會怎樣?」 學生發言後板書課題:假如我是巨人 。幾句啟發式的談話,既創設了一定的教學情境又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吸引了學生注意力,引發大膽想像,導入新課。
(二)設疑導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孕育願望,可以滋生動力。在新課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情趣,引導他們在好奇、歡樂中學習。設疑是提高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如:小學美術教材(人美版)第一冊《泥巴真聽話》,我先讓學生摸一摸、猜一猜,紙下蓋的是什麼?設疑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再引導學生用手觸摸感覺三種不同干濕的泥材,感受其不同的質感和量感,喚起學生參與本課學習活動的興趣。
(三)情趣導入:如:小學美術教材(人美版)第二冊《童話城堡》,我是以情趣與實用相結合,以城堡的居住者為構思的立足點設計導入的。例:同學們看老師手中拿的是哪個童話故事中的人物呀?(白雪公主)誰能簡單的講一下她的故事?(學生講故事,教師給予肯定和表揚)誰還能將自己喜愛的玩具介紹給大家(包括名字、玩具角色的來歷、對他的美好祝願等)。讓學生面對這些角色,賦予情趣和情節,為他們設計適用的城堡。這樣以來童話的意味更濃了,同學們設計城堡的干勁也更大了。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不管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方法,都應當:從學生角度出發,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讓學生聽得懂,感興趣;只有這樣美術課堂教學才會有生機,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陸』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
淺談美術教學中的鼓勵教學方法
與我拍檔的老師經常問我:「那些學生怎麼那麼喜歡上你的美術課呢?」「你一不罵,二不罰學生,而學生上課的紀律是那麼的好,學習興趣是那麼的濃,是不是有什麼絕招?」其實那裡談得上有什麼絕招,要是說有什麼方法的話,只不過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採用鼓勵教學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欣賞的眼光去審視學生的每一幅習作,注重培養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意識,力求達到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協調統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下面談談我在實施鼓勵教學方法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一、 鼓勵審美個性,培養審美意識
鼓勵審美個性,即是鼓勵學生不僅僅能學會欣賞藝術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審美判斷。美學家曾經說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同一審美對象,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經歷、學識和情感個性,就會有不同的審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事先就給某一審美材料規定一個統一的評價標准,而是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審美感受,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覺感受看藝術作品,使學生的情感與對象產生共鳴,審美的想像力自然會得到自由的發展。如:在欣賞梵高的《向日葵》時,我僅僅介紹了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況,便讓學生看畫,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氣氛,並要求學生看畫的同時思考下面的問題:畫的是什麼?怎麼畫?色彩、用筆有什麼特色?哪個地方給你感觸最深?然後,鼓勵每個同學都說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單純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強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筆觸形成的視覺沖擊力;有的領略到的是一種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則從作品中體會到生命被壓抑而發出的納喊;有的則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團火焰,這是愛的最強光。可見,鼓勵學生的審美個性,可以啟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復雜性和深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二、 鼓勵自我體驗,激發參與意識
鼓勵自我體驗,即是鼓勵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對材料的接觸感悟和多次的嘗試,從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關的美術技能技巧。特別在美術工藝課里,我從來不要求學生依照范畫樣本製作,用什麼形式,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怎樣粘貼?不作統一規定,而是讓學生自己對材料進行反復觸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試驗,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理解:原來,工具材料有這樣的性能特性;步驟不但可以是這樣的,還可以是那樣的;不但可以採用這種方法,還可以採用那種方法。在體現水彩畫、中國畫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點時,更要注意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從初次作畫的失敗到反復嘗試練習後掌握工具的性能,從潤筆、著色、用水、點墨、行筆的體驗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另外,我還鼓勵學生多寫生,多觀察,多總結,每節寫生課都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態特徵,在真實的事物面前觀察表現比對著范畫臨畫要形象生動得多,學生對形象的掌握也會更快而且准確。在圖案創作方面,通過錄像、圖片、標本、實物等讓學生自己觀察、分析,鼓勵學生自己去總結概括它們的造型特點,結果同學們所創作出來的圖案造型比起教師僅出示圖案范畫讓學生欣賞參考製作出來的效果要好得多,圖案作業造型要豐富、生動得多。
三、 鼓勵藝術表現,激發藝術創造
現代美術教育家伊頓說:「教育是一種勇敢者的探險——尤其是藝術教育,因為它涉及到人類的精神創造。」可見,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我十分注意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藝術才華的空間,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在教學中我從來不隨意扼殺學生作品裡所體現的與眾不同的東西,因為美術不同於某道數學題只能有一個答案,美術作品的美具有多樣性,需要從不同的視覺角度去欣賞和評判,否則條條框框太多會限制學生的創作思路,使學生的作品顯得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與活力。所以,不管學生的作品顯得誇張還是平淡,細膩還是粗獷,熱情還是寧靜,奔放還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內在的含義,是學生思維創造性的結晶,是學生心靈的反映。作業評講時我注意多講優點,多肯定學生具創造性的一面,激發學生創造、表現美的慾望,這樣做,同學們自然會變得更大膽、更充分、更主動地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與外界交流,這樣才會給學生的藝術表現提供一個有利的條件。因此,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且還要以一份真誠的心與學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見、交朋友、交心。讓同學們的藝術表現熱情培養起來,並留一個空間,讓學生的藝術個性表現出來。例如引導學生以「我愛家鄉風光美」為主題創作一幅風景裝飾畫,課前我先布置同學們回到自己的村子裡走一走,看看那一處景象你認為最能代表家鄉的美。上課時我先講了一點風景裝飾畫的基礎知識,然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談談想法,結果由於每一個同學的生活環境、心理個性等都不同,他們對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樣。有的認為熱鬧的市場能體現家鄉的繁榮景象美;有的說寧靜的小街美;有的說幽靜的村前小園美;有的認為田野的春天大遍莊稼綠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碩果累累是豐收的美……。課堂活起來了,同學們的腦子動起來了,我對同學們細微的觀察、深刻的體會都一一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鼓勵同學們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並啟發學生思考、嘗試用怎樣的表現形式最能將自己獨特的意境構思表現出來。結果,同學們的作業沒有雷同,內容與形式都非常豐富,且較充分的體現了家鄉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可見在美術教學中,注意鼓勵教學方法的運用,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柒』 淺談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情感是創造的靈魂,興趣是創造的先導,想像是創造的核心,沒有想像,就不會有創造。在今天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里,只有具有創造性的人才,才能獲得發展的機遇,成為社會的高級人才。最傑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像,而想像本身就是一種創造。但是現在鄉村小學的學生往往缺少想像力和創造力。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對學生想像力、創造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小學美術教學本身就是一門藝術,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學的改革在我們大力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那麼,我們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該用怎麼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呢?值得我們深思。個人通過在農村幾年的小學美術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留出空間,鼓勵想像和創造
創造情景交融的環境,是美術教學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如何創造情境,除了多媒體可視外,有聲有色的情境更不可缺。聲情並茂的情境更能激起學生情感流動,使之創造出更加完美的圖案。例如美術教材第五冊《我的好朋友》時,教師可故意遲延1分鍾左右跨進教室,一上講台就告訴學生:老師因參加生日活動,所以遲到了。接下來,便繪聲繪色地描述生日的情景,講著講著,忘情地哼起了「祝你生日快樂」的曲子。這時有的學生也跟著輕輕哼唱,唱的人越來越多。然後教師按錄音機播放《生日歌》,等學生進入角色,再請學生講述自己參加生日活動的情景,然後結合書上範例,啟發鼓勵學生去表現生日幸福情景。然後讓學生在歌聲中創作。作業完成,我們會發現學生畫的生日情景豐富多彩,構思巧妙,有生活氣息
二、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問題
偉大的愛因斯坦曾說:「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比獲得知識更重要」。童年是充滿幻想的時代,好奇和幻想是兒童思維的特徵,也是兒童心靈純潔天真的表現。因此,應引導學生在基於繪畫主體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地合理地想像,用兒童的語言、天真爛漫地去表現他們的內心世界。盡管每個人最後得出的結果不同,作品的風格、表現手法不同,但只要是符合藝術創作的基本規律,就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三、實際鍛煉,培養創造情愫,充分調動創作熱情
創造是一種高層次的能力,而美術教學的一種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創造美的情愫。當然學生創造才能要在一定條件和環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所以,教師要多為學生創造有益的環境。讓學生在民主、寬容、和諧的教學氣氛中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和發展學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在美術第十一冊《人物動態》教學時,可以利用體育課的機會,讓學生觀察運動會上各類運動員的動態,畫出草圖。讓學生畫人物動態圖時,學生情緒很高,觀察仔細,努力捕捉大家的身姿。上課時讓學生把人物動態草圖畫在黑板上,正確的予以肯定,錯的讓學生討論糾正。接著發給學生作業紙,來構畫人物的動態,要求想像合理。學生掌握了頭、軀乾和四肢運動的規律,動作很協調,並在已學過的知識基礎上導入平常生活中人物的各種動態,賦予新的內容,創造出新的作品,有力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再比如我們在教色彩時讓學生聽一組音樂之後再與色彩對號入座,讓學生大膽嘗試,讓學生把畫好的畫倒過來掛等等,不但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去客觀地表現對象;而且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了條件。平時也要帶孩子到大自然中觀察、體驗生活,讓他多觀察、認識新的事物,觀察大自然的景象,培養他們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四、加強學生的觀察、欣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美術中有良好觀察力是創造優秀作品的基礎,有良好的觀察力是創作優秀作品的基礎,也是我們教學目的之一,好的作品是現實生活的升華。欣賞能力是想像與創造的前提。實踐能力是根據欣賞能力,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產生出有社會價值或者個人價值的產品的能力,包括對知識、技術的應用和創造,通過實際繪畫,可使學生了解繪畫藝術的特點,掌握繪畫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豐富和擴大知識的領域;也可使學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促進他們健康、全面的發展;繪畫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豐富他們的審美素養。
總之,創造是藝術的本質,也是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創造是民族進步的靈魂,而學生是我們民族的未來,悉心呵護學生的創造力,讓他們成為一個有創造力的人,這是當今時代美術教育的重要任務,所以在美術課的教學中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獨立感知、思考、操作的條件和機會,特別是在美術作品中呈現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富有個性的創造我們的美術教育,要使學生人人接受教育,個個具有一定的藝術素養,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提高他們的創作能力又不增加他們的負擔,讓他們學得開心、學的愉快,是我們每個老師追求的目標。
『捌』 淺談如何有效地開展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活動
小學美術課堂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也是美術教師展示個人風採的主要舞台。傳統的美術教育是一種「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活動,它早已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那麼,在以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健全合格人才為目的,大力倡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的美術教育工作者該如何擺脫以技法傳授、技能訓練為主線的傳統美術教學模式,有效地開展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魅力,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呢?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和探討及多年的教育實踐給我提供了如下一些粗淺的觀點和看法:
一、寓教於樂,在游戲中學習
在倡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和學生的心理需求。小學生具有好動、貪玩、好奇心強等心理特徵,「游戲」是他們喜歡的活動,恰巧能滿足他們貪玩好動的心理需求。「游戲」教學順應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其個性與能力的發展。譬如在教《化裝舞會》這一課時,我先在幕後給幾個同學戴上做好的面具,並在服飾、發型、道具等方面都進行了相應的搭配,然後請他們「登台表演」,將一台「化裝舞會」的盛宴呈現在他們面前,表演結束,同學們個個興奮不已。我再問他們:是否想自己動手,舉行一場化裝舞會?大家齊聲回答:想。參與意識和參與熱情空前高漲。爾後,我再指導他們自己動手,人人參與,舉行了一場趣味盎然的「化裝舞會」。所以,我認為,在游戲中學習,能充分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擴散學生思維,豐富學生想像力,且寓教於樂,最大程度地愉悅師生的身心,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比較分析,在發現中提高
對比觀察——比較異同——導出發現是美術教學中觀察及欣賞和表現時常用的手段,通過多角度的比較分析,能提高學生的
認識和理解能力,欣賞和概括能力,思維與表現能力,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與積極性,也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其產生對事物的深刻印象。譬如在石膏幾何體的教學中,我們必須要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比較,多分析,將物體本身的各部分的大小、比例等,及不同物體的形狀、大小、高矮、前後位置等,反復觀察,比較分析,然後努力去表現其最本質的特徵。再如,在教《大人國與小人國》一課時,我也是通過引導學生欣賞,通過「大」與「小」的比較與分析:和摩天大樓比肩的「衣夾」;搭著梯子才能爬上去吃的冰激淋;能馱著幾個孩子爬行的蟲子;可以在裡面游泳的水杯??通過比較,讓孩子們分析事物的「大」與「小」,了解其本質,提高其參與意識。所以,我認為,美術教學中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有利於釋疑解難,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思維與審美能力。
三、討論交流,在思考中成長
《美術課程標准》按學生美術學習活動方式劃分了四個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強調綜合性學習與探究性學習,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變換模式,要將討論式教學融入課堂。討論式教學以啟發式教學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通過討論交流,讓孩子積極參與,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常常會用到討
論式教學方法。譬如我在教《會響的玩具》一課時,提出下列問題供學生討論:你知道哪些會響的玩具?它們為什麼會響?請你思考一下如何製作會響的玩具?通過孩子們的討論交流,分析思考,教師稍作總結點評,一堂課的問題便解決了一半,剩下時間交由他們探究製作便可以了。所以,我認為,討論交流能讓學生學會思考,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判斷與表達,讓學生在思考中成長。
四、多元評價,在評價中體驗
新一輪課程改革重視發展,淡化甄別與選拔,重視評價的激勵與改進功能;關注個體差異,實現了評價指標的多樣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實現了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參與與互動、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實現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綜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相結合,實現了評價重心的轉移。新的評價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及健康的身心品質等多方面的綜合發展,利於學生真正意義上的成長。我認為,作為教師,我們應以真誠和善良的心態善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個性,關注學生差異,了解學生生活,走進學生心靈,評價時不要以某一個高度為標准,尊重每個學生的感知和表達方式的不同,尊重其生命成長的歷程,發現其閃光點,真正實現多元評價。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很注意多元評價的使用。譬如在一堂課的最後,往往會有一個作品評價的環節,我通常採用的是「師評、自評、他
評」相結合的方式,在平等、民主的互動中關注被評價者發展的需要,在溝通與協商中增進了解,在多元評價中反思與體驗,有效促進學生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總之,教無定法,藝無止境,以上觀點和看法也只是我個人在教學實踐中一些粗淺的思考而已。現今社會,新事物層出不窮,美術課堂呼喚具有創新性的有效教學活動,這就迫
『玖』 小學美術與語文整合教學的幾點思考
課程綜合化已經成為一個受到廣泛關注的問題,而美術與語文兩個學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將二者融合好,對於提高美術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本文以整合的思想觀念為依據對美術教學進行調整,探索可行的途徑,以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美術教學效果。
一、美術與語文相整合,豐富美術教學內容
傳統美術教學內容單一,模式枯燥,學生的視野被局限在身邊的花花草草和家鄉的風土人情,這會抑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阻礙素質教育改革的進程,因此在《美術課程標准》的指導思想下,我們要堅持「以人為主」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科間相聯系,從學生經驗出發,利用語文學科優勢,豐富教學內容,整合教學資源,開發全新課程資源,擴展美術學習的區域,讓學生走出局限,開闊學生視野。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特別是對未知的事物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望,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利用語文學科的便捷性和豐富性,為學生展示文字性的內容和知識,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啟發靈感,培養學生創作能力。根據實際情況,有條件的可以為學生配置多媒體教學課堂,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獨創性為學生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彷彿身臨其境,近距離的感受不同風格作家的筆韻畫風,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脫離狹窄的空間,在美術遼闊的天空中翱翔。
二、美術與語文相整合,啟發學生創新品質
通過美術學科與語文學科的相互整合,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促使學生在快樂、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美術知識,使「樂學」真正落到實處。美術作品所反映的一般都是生活之美、藝術之美、自然之美,在具體教學中,我們應注重學習的趣味性與靈活性,將漢語文字的筆畫結構與自然實物特徵有機結合在一起,啟發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新能力,並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創作「圖畫文字」,如:美術字、藝術字等。例如,在教學《版面設計》時,美術教師可以找來甲骨文、象形文、篆書等各種字體的相關資料,讓學生看一看並猜一猜,這些文字都是什麼字體?並探究這些文字產生的歷史背景,從而激發學生對美術字的興趣,鼓勵他們從漢字的形、義、結構等方面出發,對漢字筆畫與結構進行合理變體,最終書寫出既美觀又形象的藝術字。具體教學中,教師應突出美術學習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將創作過程當作一種娛樂活動,將藝術字的書寫當作一幅畫來創作。實踐證明,在學生的想像與創新下,他們不但掌握了美術字的設計方法,設計出了美妙絕倫的藝術字體,而且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新能力,使他們更懂得觀察生活與體會生活。
三、加深藝術作品理解,提高形象塑造能力
每種藝術作品都有自己的特點,它們之間相互聯系、互相影響。例如:詩和畫相互融合,可以使作品充滿詩情畫意,更好地抒發作者情感,並給人以豐富的想像。繪畫是一種視覺藝術,它以造型為主要特徵,而詩是一種語言藝術,以抒情為主要特徵,兩者之間的統一促使情境交融,達到增強作品感染力的效果,其中詩歌的文學情節可以使作品更具故事性和情節感;而繪畫作品的藝術形象更具有具象性和感染力,當兩者融為一體時,就能更好地發揮美術教學與語文教學的雙重功效。因此在「古詩配畫」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在理解文字內容的基礎上,將文學情節用繪畫表示出來,「古詩配畫」教學首先要求學生對古詩反復誦讀,然後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將文字語言與視覺形象展示出來。反復誦讀的目的是讓學生弄清楚詩的內容和意境,再通過分析、思考、構思和畫圖。例如,在繪畫杜牧的《山行》這首古詩時,應先讓學生誦讀古詩,使他們明白本詩主要描寫了秋天的霜葉,然後讓學生繪制出詩意的情境,用自己手中的筆來描繪霜葉,充分展現秋葉的美麗。學生們在繪制過程中,為了使畫中景色更有生氣,不但在天空中畫上了縷縷白雲,而且加上了小橋流水,突出和襯託了秋天的美景。
總之,我們作為老師在今後的教學中,充分認識學科之間整合的優勢,並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和學生的情況,靈活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提高二者的融合效率,最終實現美術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