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多媒體教學的教案

小學多媒體教學的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17 05:14:40

㈠ 怎麼利用技術多媒體小學音樂教學設計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極大地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在音樂教育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教師應努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資源寬廣等優點為教學服務。」那麼,在新課程標准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應該如何正確運用多媒體技術,使其充分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在此,筆者就這個問題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 何謂多媒體音樂課

多媒體音樂課,即指「多種電教多媒體組合優化的音樂課」,也指「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音樂課」。尤其是後者,多媒體計算機的集成性和控制性,信息媒體的多元化、多樣化,具有突破時空的局限,運用多種藝術形式擴大容量的特點。它使音樂語言和文字描述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面圖式,讓相對單一靜態的審美對象活躍起來成為動態的審美對象,並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學生直接受到美的熏陶,以取得最優化的教育效果。

二、 多媒體在小學音樂教育的作用

1、德育、美育作用。

音樂是一門融思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學科,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是音樂教學重要的任務。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傳授音樂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同時,必須有機地融進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學中,通過多媒體素材的組合、融入,生動直觀地表現歌曲所描繪的美麗的自然風光、多彩的活動場景……,讓學生在看與聽的同時也得到美的體驗。

2、可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音樂教學同其它學科的教學一樣也有板書設計和適量的習題。如果把這些內容製作在課件中,就可以減少課堂上板書的時間,增大教學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學任務。用多媒體音樂教學可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狀況。教者可通過多媒體在課前或課後製作好譜列,上課時用投影大屏幕既清晰又新奇地分步或同步地展示和分析譜例和音響,有的課程還可採用多媒體手段(音視頻)結合演示授課。並通過音響感受擇選出最佳效果。

可見,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不僅突破了傳統音樂教學在時間、空間和地域上的限制,有利於音樂審美情境的創設,為師生的音樂情感體驗提供了條件和環境,而且具有很強的人機交互能力,因此有利於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音樂教學模式,將教師與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特別是對於學生來說,多媒體技術為實現新的音樂學習目標提供了便利工具,為學生了解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打開了大門,幫助學生組織、建構和完成多項音樂學習任務,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音樂思維能力。其應用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單一的課堂學習方式向多方式、多途徑發展,學生不僅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方式獲取音樂知識,還可以藉助於多媒體課件或信息,網路在計算機室或家中等場所朝進行個別化學習。

三、音樂課中多媒體應用的一些誤區

雖然多媒體技術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它也不是萬能的,它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其中最突出的是它的機械性。音樂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講究以情動人,因而它需要音樂教師的情緒投入,並要求教師能夠對學生在活動中表露的情感進行具體的分析判斷,並採取相應的措施。這些是多媒體技術所不能勝任的。有的音樂教師卻走進了這樣一個誤區,認為一節課所涵含的文化面越廣,使用的教學手段、教學教具越多,就越能顯示出教師思路的新穎和教學水平的高超,於是不管是公開課,還是調研課,或者評優課,課堂上幾乎都有電教媒體,而且更換頻繁,看得學生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記憶深刻的是有一次參加教學觀摩活動,聽了一節音樂公開課,課題為《小烏鴉愛媽媽》,由於歌曲內容具有一定的情節性,教師為了激發學生興趣,就把整個教學過程編成故事,以動畫的形式,再配上音樂播放,學生津津有味地一會兒看動畫片、欣賞圖片,一會兒還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分角色表演等等,這樣的課,學生的興趣是調動起來了,但學生的聽覺聯想卻被忽視了,以至於一節課下來,留給學生印象深刻的只是動畫形象和故事情節,而歌曲的主旋律卻不熟悉,這樣的音樂課能說是成功的嗎?我不由大惑:為什麼一定要用多媒體?又有表演和創作?一節課大部分時間都在欣賞畫面,根本沒有時間讓學生去仔細體驗音樂、感受音樂,學生又哪來表演的激情和創作的靈感?課後詢問這位教師,她說:「這是公開課,要有教學形式的創新,才能體現新課程理念呀!」恍然大悟,原來她把新課程改革僅僅理解為在傳統教學手段上加入多媒體,僅僅理解為教學形式的創新!

四、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如何正確應用多媒體

首先、一定要處理好教師與多媒體的關系。

1、音樂教師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使用現代教學媒體的能力和水平,進入教學藝術境界,另一方面,還要注意拋棄過分誇大多媒體的作用的錯誤傾向。現代化教學媒體,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工具,教學媒體必須依靠教師精心設計,操作,才能發揮它的效能,它是不可能替代教師的工作的。

2、教師對學生特有的人格影響,情感的教育是任何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

我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劉德昌老師他在課例點評中強調:「要適度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教師不要忘記自身教學能力的體現,不要完全藉助音響;教師教學語言在逐步散色,脫離了與學生交流情感的過程。師生對話很有必要,人—機對話代替不了人—人對話。作為情感教育的音樂教育更是如此。比如:在教授五年級第九冊歌曲《外婆的澎湖灣》,學生對歌曲旋律也許略知一二,但對於歌中唱到的人和景就不太了解了。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意境,於是我將台灣的地理﹑風土人情及澎湖灣的美麗風光等錄象資料做進了課件,讓學生通過最直觀的畫面了解寶島台灣的人與景,並且結合教師精心組織的語言導入本課課題。在讓學生欣賞澎湖灣風光的時候,我將《外婆的澎湖灣》這首歌曲進行聲情並茂的現場范唱,而不是讓他們聽磁帶里的范唱。當時,我發現同學們似乎被老師有感情的范唱感染,也都情不自禁地唱了起來!基於這是一首來自台灣的歌曲,在教學過程中我適時引導學生了解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熱愛祖國,為祖國大一統事業祝福!我讓學生也談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說:「從現在就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了為祖國統一事業作出貢獻。」……看著孩子們發自內心的豪情壯語,我也被感動了。最後全體師生共同唱響《我的中國心》結束課堂,課堂頓時被濃濃的愛國情包圍著,每個人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靜。

其次、要分辨主體與輔助的關系

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只能起輔助教師教學的作用,而不能取代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著名教育家劉德昌老師也曾告之我們:「教師應當把握住自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多媒體只作為音樂課堂的輔助工具,不要過分依賴。」多媒體對於音樂教學來說,就象一把雙刃劍,如果運用得當,便能提高教學效益,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而反之,如果使用不當,喧賓奪主,也會沖淡音樂教學本身,甚至影響和降低教學質量。例如盲目地依賴於多媒體技術,將課件設計成順序式結構,教師上課不停地按鍵邊放邊講,成了一個「解說員」這不僅以計算機的思路限制和取代了教師和學生的思路,人成了機器的奴隸,而且改變了音樂教學作為人文課程的學科性質,師生間和諧的人性關系被冰冷的人機關系所取代。

再次、使用多媒體要服從教學實際需要,這樣才有利於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量。

教學中不能為直觀而直觀,為教學媒體而教學媒體,而是要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突出音樂性,不搞「花架子」,更不可喧賓奪主。例如:在學習一年級第一冊第7課欣賞曲《小青蛙》中,我設計了小青蛙、荷葉、月亮、狂風、暴雨、公雞等不同形象。隨著音樂旋律、節奏、力度的不斷變化,在視屏上分別出現了美麗的月色;小青蛙玩耍、捉蟲、在荷葉上跳躍的場面;小青蛙勇敢地面對暴風雨的侵襲;風雨過後,太陽在公雞的啼叫聲中升起,小青蛙繼續勞動在湖面上的情景。然後讓學生進行模仿,又根據音樂力度的強弱、速度快慢、音色的變化完整地展現了故事的起始、經過和結果,學生加深了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這就需要教師預先分析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做好教學設計,確定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使用目的、方法,來達到輔助教學,獲得實效的最終目的。

最後、要認清優勢與局限的關系

選擇製作多媒體時要從多種因素綜合考慮,選擇那些符合教學上實用,內容上正確,形式上美觀,製作上經濟,手法上創新等要求的多媒體,以實現整體優化的目標。

比如,第三冊「音的高低」一課,學生最容易把聲音的大小和音的高低混淆起來。在教學中,我就把「音的高低」概念講解交給了《音樂殿堂》來完成。軟體中有一個活潑有趣的卡通小精靈,就是他帶領孩子們暢游音樂的宮殿。打開「知識的宮殿」時,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間布置得較為凌亂的卡通房間,小精靈告訴我們:這間屋子裡放的都是與音樂有關的物品。根據上課內容的需要,點擊了放在暖爐上的一個娃娃,這是娃娃一邊向上跳,一邊講解什麼樣的音是高音,並用女聲尖叫聲為例子,既生動又形象:點擊了放在暖爐下的一個娃娃,他一邊向下跳,一邊講解,並以大提琴渾厚的低音效果來示範。學生在學習時有如看動畫片,興致十分高。演示結束後,學生能很快並且准確回答「高音」與「低音」的概念。優秀的媒體教學作品不僅需要優秀的教學設計,更需要優秀的二維動畫片、三維形象美工製作人員,需要高配置的電腦與大型製作軟體。可以這樣說:需要各種非常專業的人士共同參與。由於技術與設備等方面的條件限制,基層學校無法實現大家理想中課件的各種表達形式。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從考察市場上已有的教育軟體著手,認清優勢和局限的關系,將其對學習活動極具價值的部分引入教學活動,各取所長,整體優化。

總之,在實踐中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多媒體技術與音樂課教學的有機整合,能夠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它可以創設音樂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性;促進思維發散,培養學生想像美;引導藝術創新,發展學生創造美。隨著教育現代化的普及,信息技術在音樂教學中還將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其技術的先進性,優越性,智能化將得到充分的體現。然而多媒體音樂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手段,不能對傳統的教學手段全盤否定和排斥,而應該把現代教育技術與教師的生動啟發和學生的實踐活動相結合。多媒體教學只是一種技術輔助手段,它只能與課堂教學規律及特點相適應,多種教學手段協調互補,才能體現其強大的生命力,達到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㈡ 一、多媒體技術與教學設計

在多媒體技術是否應引入中學數學教學的討論,現在大家基本已有定論:多媒體技術應該在恰當的時刻以恰當的形式出現。既不應全盤否定多媒體技術對教學的作用,也不應認為多媒體技術用得越多越好。在實踐中,筆者體會到教學設計是多媒體技術和數學教學整合的關鍵。舉個例子來講,同樣是「球的體積」這堂課的引入。第一種設計採用實驗的方式,把准備好的圓錐放入圓筒(與圓錐同底等高),再將裝滿半球皮(底面半徑與圓錐底面半徑相等)的沙子倒入圓筒中,這時圓筒恰好裝滿;第二種設計是用計算機模擬顯示上述的過程。以上教學設計的目的有兩個,第一以「做」數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在不同的兩個班筆者分別採用以上的兩個設計,發現無論從第一個目的還是第二個目的來看,第一種設計要比第二種設計來得好。以往多媒體技術和中學數學教學整合中,以《立體幾何》的例子居多,認為可以將抽象的圖形轉化為直觀的的圖形,便於學生認識圖形。但筆者認為,在《立體幾何》的教學目的中有一條:「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對於初學《立體幾何》的學生來講,採用可旋轉的計算機圖形(同時應教會學生在紙上作圖的方法)是有利的,但一段時間後就應以學生自己作圖為主了。相反的,在《代數》的函數部分和《解析幾何》中,作函數圖象、函數圖象的變化、點的軌跡等等,往往是由一個靜止的狀態到運動的狀態,在這過程中學生較易掌握的是靜止的圖象,對於動態的概念則不容易掌握。如果我們利用多媒體技術則可以幫助學生從一個新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二、多媒體技術的利用與學生知識的建構教學設計是多媒體技術和數學教學整合的關鍵,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就是建構主義。我們認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應該是學生個體的主動建構過程,每個學生都是從自己的認知基礎出發依自己的思維方式理解數學的。從這個意義看,數學是無法灌輸的,是難以講授的,只能依靠學生的主動參與才能學好數學。建構主義應該是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教學設計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考慮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到效率的問題、應考的問題往往就採用「總結規律式」的方法,這提高了學生的應試能力,但數學教學中最精彩的部分──波利亞所謂的「怎樣解題」,並沒有教授給學生,學生並沒有領會到「怎樣解題」的真諦,也沒有享受到解題的樂趣,因此學生就只能完成已知的題型,遇到新的問題就一籌莫展,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解題機器」。在多媒體技術引入數學教學時,學生就由原來的「聽」數學,變成了「做」數學。在「三角函數圖象的變化」這一節中,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句柄」控制三角函數圖象,演示給學生看;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上機操作,自己輸入A、ω和φ,觀察圖象的變化,摸索A、ω、和φ對圖象的影響,在電腦圖形的不斷變化、同學之間的互相討論、教師的點撥指導等反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四、幾點思考1.給學生以思考的時間。用粉筆加黑板的傳統教具,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這一段時間正是學生審題、思考的時間,利用多媒體技術後,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認為許多東西都呈現給學生了,很快就過去了,沒有給學生以思考的時間,表面上看整堂課多媒體量大,學生反映良好,其實由原來的「人灌」改為更高效的「機灌」。在利用多媒體技術時必須給予學生自由、獨立思考的時間2.是「教師為主導地位」還是「學生為主體地位」。上面提到要讓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那是不是就讓學生在計算機上瞎碰瞎撞?是不是每一個概念都要學生自己去建構?教師的演講、解釋、傳授知識是不是都是多餘的?這些問題都是值得研究探討的,在教學中教和學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片面的強調某一方面忽視另一方面都會走入一個極端。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多媒體工具(網路、電腦)對多媒體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管理、運用,完成與教學的整合,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㈢ 多媒體教學設計概念

理念是: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並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於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指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綜合處理和控制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影像等多種媒體信息,把多媒體的各個要素按教學要求,進行有機組合並通過屏幕或投影機投影顯示出來,同時按需要加上聲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與計算機之間的人機交互操作,完成教學或訓練過程。
所以,多媒體教學通常指的是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是通過計算機實現的多種媒體組合,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等特點,它只是多種媒體中的一種。
它利用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通訊技術以及科學規范的管理對學習、教學、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務有關的所有信息資源進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數字化,以構成統一的用戶管理、統一的資源管理和統一的許可權控制。側重於學生可隨時通過Wifi接入校園網及互聯網,方便的獲取學習資源,教師可利用無線網路隨時隨地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完成備課及進行科研工作。其核心在於無紙化教學的實施,及校園內無線網路的延伸。

㈣ 教學設計中教學多媒體與資源的選擇與應用怎麼寫

多媒體教學技術與學科整合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也成為教師共同研究的課題,就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列舉實例,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觀點,旨在通過此,能...

㈤ 小兔請客教案上要有怎樣使用多媒體教學

一、教學內容:
100以內的整十數加減法(不進位,不退位)
北師大版課本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20、21頁的例題和練一練。
二、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所以對於本課的教學,我做到:
1、創造利於學生成長的課程環境,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經歷數學化的過程,讓學習數學、探索知識成為學生的需要。
2、提供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不斷適應新的學習方式,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
3、鼓勵演算法多樣化,使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應有的尊重。
三、教材分析
本單元與第五單元、第七單元一起構成了本冊教材中「加減法」的學習內容。「小兔請客」的教學內容是100以內的整十數加減法,是本冊教材計算教學的起始,也是進一步學習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它是在學生認識了100以內的數和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小兔請客」的童話故事,創設加減法的具體情境,從中引出問題:①一共有多少個果子?②草地上還剩下多少個果子?然後讓學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擺一擺,幫助學生建立加減法的表象,最後鼓勵學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讓學生嘗試解答。通過交流,體會演算法的多樣化,同時結合算式引導學生認識加減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本單元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根據《標准》的理念,在教學中,把計算教學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四、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56名學生,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濃厚,敢想、敢說、思維活躍。對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和數的組成以及20以內數的計算掌握較好。但一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差,有意注意時間短,他們只對數學學習的過程和外部活動感興趣,所以課堂應注重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形象具體的直觀演示,豐富多彩的游戲容易以吸引他們的注意,激起他們學習的熱情。
五、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正確的進行整十數的加減計算,體會加減法的意義,並能正確的進行整十數加減法的計算,發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動手操作、積極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讓學生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用數學的意識,體驗數學的意識,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六、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正確進行整十數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培養學生多動腦筋,敢於探索的精神.
七、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計數器
八、課時劃分:一課時
九、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朋友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就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兔請客》(板書:小兔請客)
在森林裡,住著一隻活潑可愛的小兔,它非常勤勞,自己種了一片果樹。經過它的精心培育到了秋天,果子終於成熟了。小兔決定請小猴、小松鼠、和小刺蝟這幾位好朋友來嘗嘗它的果子。這一天小白兔早早就把果子准備好了。這時,好朋友小猴、小刺蝟、小松鼠接二連三的都到了,小白兔一看來了好幾位朋友,擔心果子不夠吃,就又端來了一些果子,它邊走邊說:「朋友們,盡情的吃吧!」(課件出示第一幅圖)

故事講到這,老師可要考考大家了,看看誰聽的最認真,看的最仔細。
1、從這幅圖畫中,你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呢?
學生可能會回答:
(小白兔先端來了3盤果子,又端來了2盤子果子)
(每盤有10個果子)
(小白兔先端來的果子是30個)
(小白兔後端來的果子是20個)
2、誰能根據我們得到的這些數學信息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呢?
學生可能會回答(小白兔一共端來多少個果子?)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1、探索整十數相加的計算方法
師:要求「一共有多少個果子」,可以怎樣列式計算呢?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20+30=或30+20=
師:那20+30等於多少呢?你是怎麼想的?
現在請小組內交流,你能用什麼方法算出得數呢?(引導學生利用學具算出得數)
(會算的學生想一想自己是怎麼算出來的,其他學生可用學具代替果子擺一擺。)
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演算法,可能出現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先擺2捆小棒,再擺3捆小棒,合起來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㈥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設計

一、打破對多媒體的盲目崇拜,樹立正確的多媒體教學理念。
現如今無論是在哪所學校,老師們對多媒體教學是趨之若鶩,只要一講到公開課就一定是多媒體教學,真正成了「無多媒體不成為公開課」只要是多媒體課就是好的,否則就是不成功的。多媒體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教師的崇拜物。因此,有的學科幾乎所有的課程都放在多媒體教室來上,學生一天下來要聽多節課的多媒體教學,這樣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視覺疲勞,一開始對多媒體課的興趣也盪然無存了。所以,過分崇拜和依賴多媒體教學,不但發揮不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可能還會引起學生的厭煩心理。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課堂教學的方式,屬於現代教育教學范疇,那麼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以現代教育思想、理論作指導。如果用原來的一套,即使設備再先進,教師准備得再好,也不能算多媒體教學。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有所突破,圍繞學生如何學好所要掌握的知識做文章,在寫教案前必須先進行教學設計,將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的原理轉換成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環節進行具體計劃、創設教與學的系統「過程」或「程序」,而創設教與學系統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習者的學習。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必須有助於突破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有助於學生的學習,否則就沒有必要使用多媒體技術。
二、打破多媒體在現代教學中一枝獨大,發揮好傳統與現代兩種教學模式的優勢。
在我們的教學中,粉筆、黑板、標本、模型、掛圖等是屬於傳統教學模式,而多媒體是現代教學模式。但在實踐教學中,多媒體教學不但替代了粉筆黑板,還替代了其它媒體的地位,「包辦」了所有的教學工作。這種全盤「包辦」必然帶來問題,如:投影屏幕不能完全替代教師板書。作為傳統課堂教學象徵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現代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時重現力強,隨寫隨看,內容還可以方便地增刪,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有時會有突然而至的靈感,這些靈感往往是教學藝術的動人之處,激發出教師課堂教學中的閃光點,卻往往無法加到板書中去而產生許多遺憾,如果藉助黑板這種「靈感」就會得到充分展示。

㈦ 什麼是多媒體下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應用系統科學方法分析的研究教學問題和需求,確定解決定們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教學步驟,並對教學結果作出評價的一種計劃過程與操作程序。

教學設計是以分析教學的需求為基礎,以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步驟為目的。以評價反饋來檢驗設計實施的效果。它是一種教學的規劃過程和操作程序。

教學設計理論廣泛應用於教學過程的設計。隨著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深入應用,逐步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教學過程。當前,在學校課堂教學中,由教學媒體的應用形式和教學功能的不同,可以分為多媒體組合教學、基於區域網的教學和基於Internet的教學等。

㈧ 如何利用多媒體組合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極大地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在音樂教育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教師應努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資源寬廣等優點為教學服務。」那麼,在新課程標准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應該如何正確運用多媒體技術,使其充分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在此,筆者就這個問題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 何謂多媒體音樂課

多媒體音樂課,即指「多種電教多媒體組合優化的音樂課」,也指「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音樂課」。尤其是後者,多媒體計算機的集成性和控制性,信息媒體的多元化、多樣化,具有突破時空的局限,運用多種藝術形式擴大容量的特點。它使音樂語言和文字描述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面圖式,讓相對單一靜態的審美對象活躍起來成為動態的審美對象,並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學生直接受到美的熏陶,以取得最優化的教育效果。

二、 多媒體在小學音樂教育的作用

1、德育、美育作用。

音樂是一門融思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學科,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是音樂教學重要的任務。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傳授音樂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同時,必須有機地融進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學中,通過多媒體素材的組合、融入,生動直觀地表現歌曲所描繪的美麗的自然風光、多彩的活動場景……,讓學生在看與聽的同時也得到美的體驗。

2、可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音樂教學同其它學科的教學一樣也有板書設計和適量的習題。如果把這些內容製作在課件中,就可以減少課堂上板書的時間,增大教學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學任務。用多媒體音樂教學可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狀況。教者可通過多媒體在課前或課後製作好譜列,上課時用投影大屏幕既清晰又新奇地分步或同步地展示和分析譜例和音響,有的課程還可採用多媒體手段(音視頻)結合演示授課。並通過音響感受擇選出最佳效果。

㈨ 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多媒體技術教學設計

在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手段進入課堂教學已成為一種趨勢。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數學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地發展,對於數學教學的改革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
多媒體;形象化;直觀性;趣味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們的教育也進行了無數次的改革;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日益廣泛,特別是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進入我校以來,為我校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網路教學真正成為現實,同時也為我校教育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如何有效地把多媒體運用各種技術手段完美地融合到教學中——就象在教學中使用黑板和粉筆一樣自然、流暢,便成為新時代課堂教學的一個迫切研究的問題。我校從建立了校園網,便開始了多媒體教學的嘗試。多媒體教學給傳統的教學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在此談談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選取典型的生活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當一個不僅在認識世界,而且在認識自我的時候,就能形成興趣,沒有這種自我體驗,就不可能有對知識的興趣。」
學生的興趣不是自發產生的,需要教師去引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是教學得以成功的重要條件。長方體、正方體特徵的認識,表面積、體積概念的教學,都可以採用多媒體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實物,再從實物抽象出圖形,利用動畫效果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自主有效的學習奠定基礎。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形象、具體、生活化的特點,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使抽象概念具體化,使難理解的問題容易化。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我運用電腦平移兩個面和相應的棱,使學生看見兩個相對的面完全重合,相對的棱完全相等,從而達到具體、直觀的效果。
在數學教學中,選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導入新課,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新知識教學之初,創設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聯系實際,也能培養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採用直觀教具、投影儀等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能使靜態的數學知識動態化,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學生學到的知識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多樣化的練習,是幫學生掌握知識、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習興趣,發展邏輯思維的有效途徑。在數學練習中要採用多樣的題型,使練習內容靈活多樣,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課外實踐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樣能培養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利用學習成果,發展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二、動態畫面能突出重點,巧妙理解計算方法
通過多媒體演示,可以幫助學生將平面上能畫的立體圖形真正立起來,突出教學重點,有效的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如《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教學,在體積計算方法的教學中,利用實物演示比較麻煩,且效果不好,如果運用多媒體教具,對長方體進行一排,再一層的分割再聚合,將清楚的演示出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幫助學生很好的理解掌握公式,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具體生動的動態畫面聯系起來,不用教師多講,也就能准確、快速地理解和掌握。鮮艷的色彩、動態的畫面、逼真的音響的綜合運用能夠豐富數學教學形式、營造生動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使數學內容趣味化、運動變化直觀化、探索過程多樣化、抽象問題具體化、無限問題有限化。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其直觀生動的形式、豐富的教學信息、快捷的傳遞方式,為數學教學創造了美好的發展前景,它可以使教學由平面走向立體,使靜態變成動態,把抽象化為具體,把知識生活化,並能有機的融入生活中,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的難度減小。這樣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不斷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逐層參與新知識的構建過程,最終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這樣課堂上既有教師的組織,又有學生的參與,可以達到激發興趣,體現輔助性的效果。
三、設計教學情境,結合實際,突破難點。
在《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教學中,滲透側面積的教學,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學生對側面積等於底面周長乘以高理解有一定困難,可以利用多媒體設計這樣的教學情境:先出示長方體的底面,把它的側面展示,這時形成一條線段,清楚地演示出底面周長,再慢慢地立起來,這時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出:側面積展開就是一個長方形,長是底面周長,寬是高,這樣就有效地突破了難點,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在表面積的應用時,求六個面不完全的長方體的表面積,也可以採用多媒體演示。例如角的教學,利用了Flash製作出的運動效果,使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以直觀形式呈現在學生的眼前,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有利於知識的內化。再如直線、射線、線段這部分知識,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給學生以最清晰的概念。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發揮想像,發散思維,拓展深化。
數學教學中,一方面受讀物的客觀制約,另一方面又不是簡單的接受讀物內容,而是自覺地參與對讀物內容的補充完善和發展創造。因此,教師要善於抓住教材關鍵處的拓展空間,在已知內容的基礎上,對教材做合理的想像,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進行學法的遷移,通過發散學生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生大大增加聽和看的機會;用文字、圖像、聲音的巧妙結合,可以大大增加課堂信息量,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學生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教材為學生提供了許多實踐操作的機會,教師要重視學生操作,真正放手讓學生操作,使學生創新意識在操作中萌芽,並且操作要到位,使學生創新思維的結果物質化,讓學生看到自己創新的成果,體會創新的快樂,從而進一步引發創新探究的意識和探索精神。
五、多媒體應用增加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在「粉筆加黑板」的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板書和作圖需要花費不少時間,使教師講解知識和學生練習的時間減少,降低了教學效果,並且教學方法單一,難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可方便地在幻燈片上輸入文字、符號、公式定理,並可創建自己的圖畫。教師可以設計好教學方法,將教學內容製作在幻燈片上,並設置放映方式,按教學進程放映幻燈片,大大地節省了板書時間,並可以加快教學進度,增加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對學習數學十分重要,是學好這門功課的重要前提。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當注意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和激發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學好數學,才能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但是,無論教改怎樣進行,信息技術應該始終是為學生獲取數學知識服務的。世界上沒有優秀的課件,只有優秀的教師、優秀的某一節課,同樣的課件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用法,也會有不同的效果。信息技術本身只是手段,和尺規、三角板一樣,只是數學學習中師生的一種工具而已。但從現在的教學現狀看,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已經開始出現讓人擔憂的問題了:
1、計算機流於形式化。
計算機的普及率在不斷提高,許多學校還配備了網路計算機教室.許多人認為只有選用最先進的計算機教學才顯氣派,才跟潮流,有沒有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迅速成為評選優秀課例及講課的必不可少的甚至是主要條件,整節課教師只需動動滑鼠,原來的講解變成了計算機的播放.由於自製課件或商品課件的設計粗糙,知識表示單調而且缺少新意,類似於「課本搬家」,計算機只是起到了代替黑板板書的功能.教師上課只是照「本」(屏幕)宣科,造成了「學生瞪著眼睛看,教師圍著電腦轉」的現象,學生成了所謂的觀光者,對所學的內容印象不深.有的學生認為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是將我們所斥責的「人灌」演變成了「機灌」。因為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且變換快,很難把課堂上傳播的知識進行消化和吸收.
眾所周知,不管是多現代的教學工具,只是手段,而不是教學目的.事實上並非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教師應該對適合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內容加以精選,必須根據教學目的需要有針對性地使用,不必從開始到結束一堂課都用計算機,什麼教學環節都用計算機.教學中用黑板就能生動地講清楚的問題,最好不要去搬弄計算機.過多過濫的電子板書容易造成學生的視覺疲勞,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多媒體成了模擬器。
計算機具有較強的多媒體功能,有的教師為了體現其優越性而費盡苦心.例探究三角形內角和,教師為了創設情境,用計算機演示通過測量或者將三角拼在一起的動態過程,而實際上學生只須親自測量或拼圖,就非常直觀地深刻認識這一點。學生能動手操作的完全不必由計算機去費勁的模擬。再如講稜柱側面積只須學生製作模型沿一條母線剪開即可,不必小題大做。
計算機在教學中的作用,是許多傳統的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但媒體選擇的基本思想是要盡可能降低需要付出的代價,提高媒體產生的功效,比如若用實物模型、投影或錄像就可達到所需的功效,又何必非用計算機不可呢?為了使用計算機而用計算機,花大量的時間辛辛苦苦地製作課件,這是完全不可取的!
3、壓抑學生的發散思維。
目前大量的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的課件盡管具有一定的交互性,但不同程度上存在著按一個固定教學模式組織教學,整節課教師可以不寫一個字,全部由計算機展示,但過程稍有不暢,教師想做出改變則無法控制計算機以求與學生配合,學生無法使用計算機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當計算機提出的問題的答案和學生的回答不一致,或者例題的解法和學生容易接受的解法不相同時,師生之間便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課堂上計算機代替教師的教,人機對話取代了人際對話,學生的思維受到了壓抑。
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應該在繼承、融合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形成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為了更好的應用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本人認為應在以下幾方面予以注意:
1、轉變教育觀念,以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
現代教師要改變一本教案、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就能完成教學任務的觀念。但現在也不是告別「黑板+粉筆」的時代,不是告別書本,只需敲擊鍵盤、點擊滑鼠,更不能是「機灌加人灌」的時代。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計算機輔助教學從表面上看,教師的講課時間少了,絕對權威地位減弱了,而實際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信息內化」過程的指導者和促進者。教育部2000年頒發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指導意見)中指出,通過信息技術培訓既要使中小學教師建立科學的、基於信息技術的現代教育思想和觀念,還要逐步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和應用信息的能力。計算機輔助教學離不開教育理論的指導,同時也促進了教育理論的發展。教育的現代化首先是人的現代化,只有掌握了先進的教育理論,才能對教育的實踐過程做出正確的決策和評價,才能保證教育改革的正確方向。
計算機輔助教學能給數學課堂帶來生機和活動,但計算機不是決定性因素,起決定作用的是教師,是信息時代數學教師的教育觀念。
2、正確認識多媒體的表現手法,處理好多媒體技術與教學設計的關系。
要想擁有一個良好的教學設計,首先必須要對多媒體技術的表現手法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它的表現豐富多彩、靈活多樣,它具有化小為大、化遠為近、化虛為實、化靜為動、化快為慢、化繁為簡的神奇魅力。因此,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多媒體技術的這些表現手法,選擇學生最喜歡、教師最擅長、表現最直觀、對達成教學目標最有效的方法來進行設計。
媒體技術融入到教學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在此,特別要關注學生的發展,設計新穎的模式。多媒體教學雖然具有了上述種種表現手法,但若使用不當,極易使學生形成「等著看」的惰性心理,因為我們有很多的教學課件,總是以「問題——探索——結論」的模式出現的。所以,作為教育的主導者、設計者,我們的課件必須是有新意的、必須是出乎學生意料但又合乎情理的、必須是有利於教學目標達成的。
3、繼承和發揚傳統數學教學優勢。
我認為傳統數學教學的好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有以下一些:(1)重視「雙基」教學,強調學生要打好基本功。這一點應該是我們的長處。我們這邊在指責傳統教學培養的學生「高分低能」,國外卻從我國派出的學生參加國際數學「奧賽」連連取得好成績而對我們的教學加以肯定,這不能說我們的傳統教學就一無是處。(2)教學主張要採取啟發式教學,反對注入式教學。長期以來,經過幾代數學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傳統數學教學模式注入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比如課堂上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有強烈的解決問題的慾望。再比如解決問題的「變式」教學,主張「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應該繼續發揚的。(3)課堂上注重知識的反饋環節,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重視復習,主張「溫故而知新」。課堂上教師有針對性的提問,一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加以了解,二來也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
4、加強多媒體技術的學習。
雖然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提了有些時候了,但目前的現狀並不是所有的教師都會用多媒體。當前多媒體教學的相關培訓也名目繁多,但很多是流於形式,教師從中受到的收益並不大,因而也就失去了參與的熱情。我認為這樣的培訓應該有實質性的內容,同時也可以對教師提一些具體的要求,使教師能自覺地投入到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學習當中去。為了節省教學資源,各學校應組織一些對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專長的教師多製作一些課件,並組織教師進行觀摩,構建課件庫,為其他教師上課提供便利。這樣,必然會提高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的自覺性。同時教師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運用水平,這樣才能做出更適合自己教法、更適合自己的學生的學法的課件。但是,網路中那麼多豐富的課件資源,當然可以「拿來主義」了,只要運用得法,同樣可以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5、採用片段式課件替代整堂課式課件。
當前的多媒體教學課件無論是市場上銷售的課件還是自製的課件,大多數是整堂課式的。這種課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按固定教學模式組織教學,很容易把師生束縛在一個預設的「圈子」里,使得師生之間無法施展,同時教學中的一些突發事件由於事先沒有預料而往往會使課堂變得混亂。為彌補不足,可採用片段式教學課件替代整堂課式教學課件,留下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參與。
總而言之,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立足點應是「輔助」,而不是替代,更不是趕時髦,擺花架子。我們應該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發揚傳統教學的長處,比如用多媒體教學增加教學容量,藉助圖片增強教學的直觀效果以及趣味性,同時教師在課堂上又要很好地組織好學生,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課堂上加強師生交流等等。當然,我們教師也要加強業務學習,努力學好多媒體技術,並且在教學中多實踐。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促進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進步,作為高科技產物的多媒體教學也融入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優勢改進教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多媒體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由於其視聽結合、手眼並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個別指導和游戲的內在感染力,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我堅信,只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去開發、研究的話,數學教學的明天會更加輝煌、更加燦爛。

㈩ 多媒體教學設計和傳統教學設計各自的優缺點

1 傳統教學手段的優勢和不足
傳統教學手段的優勢:第一、備課省時省力內 第二、 操作容靈活自如 第三、可以隨機應變
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第一、講授內容受到時空限制。
3
第二,不能展示三維空間圖像。 第三,不能模擬實驗操作過程。 第四,不能重復回放教學內容。 第五,單位時間信息容量偏少。
2 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和不足
媒體教學的優勢: 第一、更好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力不 第二、共享性好 第三、模擬性與重復性
多媒體教學的不足:第一、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師生互動關系 第二、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第三、容量大,學生難以吸收

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優勢互補教學策略
第一、轉變教師教學觀念,讓傳統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為教學添彩 第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傳統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為課堂生輝 第三、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靈活運用、合理優化
不同的教師個體,不同的學生群體,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習條件,相互之間都存在一定的差異。

閱讀全文

與小學多媒體教學的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