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科學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理解「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
能力目標:能運用觀察、比較、描述的方法進行探究;能對觀察事實進行假設性解釋.
情感目標:養成認真細致的觀察習慣;樂於和他人合作.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認識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難點:設計實驗,驗證假設.
教學准備
鋼尺、橡皮筋、音叉、鼓、鑼和裝有一定量水的水槽、表格.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不管是小溪流水還是微風習習,以及我們身邊的任何物品,都可以發出聲音.我們生活在聲音的世界裡,那麼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究的問題.
二、學習新知,推理驗證
(一) 使物體發出聲音
1、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使物體發聲.
師:我們按照平時的學習小組分組學習,每組都有一面鼓和鑼,還有橡皮筋和鋼尺.怎樣使這些物體發生聲音呢,你有什麼辦法,試一試.組長要把組內想的辦法記下來,一會匯報.大家注意:老師想知道的不是哪組里的聲音響,而是哪組同學想的辦法多.
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始用各種方法試驗,並試著完成表格(附表一).
生:組長匯報各組用過的辦法.
2、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進行假設性解釋.
師:大家想了很多辦法:敲、打、吹、撥、彈、摩擦等,現在誰能告訴我聲音怎樣產生的嗎?
生:物體自己不會發聲,可能是我們對它們用力做了一個動作,它才發出聲音的.
師:說得太好了,現在我把同學們的結論總結一下是:聲音是物體受到力的作用產生的.
師:那麼現在,我來驗證一下這個結論是不是很嚴密.大家注意看,老師用力按壓剛才的物品,也用了很大的力,物體卻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生:產生疑惑,想把問題弄個明白,一時又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師:看到大家緊鎖的眉頭,我很高興,大家都具備了科學的懷疑精神.下面需要我們繼續進取,研究問題的實質,大家有沒有信心?
(二)觀察發聲的物體
1、仔細觀察物體發聲與不發聲時的區別.
師:現在我們用上節課用過音叉再做一個試驗,這是一個盛了水的水槽,一會兒老師用力擊打,使音叉發聲,然後讓音叉觸及水面,我們觀察水面會有什麼變化?
生:發現水面起了波紋.
生:討論變化產生的原因.
師:為了啟發學生,再將沒有擊打過的音叉放進水槽,讓學生觀察.
生:水面沒有任何變化.
生:得出一個初步的結論:用力擊打,音叉發聲在動,才能使水面起的波紋;沒有受力擊打的音叉,沒有動,所以水面沒有變化.
師:也就是可以說,發聲的物體在動,對嗎?
2、揭示聲音產生的科學原因.
師:同學們,你們剛才的發現太有價值了.但是科學概念是嚴密的,我們再做一個試驗,會讓我們揭開科學的神秘面紗.
生:用剛才的橡皮筋,和同學合作,讓一根發出聲音,另一根保持不動,觀察發聲的皮筋和不發聲皮筋的不同.
生:發現一個在不停地做來回的往返運動發出聲音,另一個靜止不動沒有任何聲音.
師:一個物體重復做往返運動叫做振動,能不能再重新組織一下我們的語言,更准確一些.
生:物體振動就可以發出聲音,物體不振動就不能發出聲音.
生:完成表格(附表二).
師:通過不懈的努力,我們終於可以有理有據告訴別人,我們的研究成果: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我們感到成功的喜悅和自豪,對不對?
三、教師小結,拓展探究
同學們,我們這節課,通過觀察、比較,描述等方法,初步得出了「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這一結論,但是探索科學的腳步是不能停止的,我們有沒有信心讓我們的結論經受考驗呢?那好,在課下你們想辦法證明一下,我們剛才的鑼鼓,或者其他的物品,發聲時有沒有振動呢,有什麼好的辦法不要忘了和老師分享,好嗎?
望採納!!!!!!!!!
⑵ 小學科學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教案
1、預設情景,激發學習動機.通過演示對比實驗,提出「為什麼一個燒瓶中的小鈴聲能聽到,而另一個卻聽不到?」來引入新課,促使學生「願問其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點燃其探究自然秘密的智慧火花.通過對演示實驗的觀察分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加強直觀,豐富感知.「活動是認識的源泉,智慧從動作開始」,教學時,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理性認識化解在分組實驗和學具操作中,讓學生在靜態和動態中獲得感知並形成表象,理解聲音能在氣體、固體、液體中傳播,促使學生的思維由具體向抽象的轉化.讓學生動手實驗,觀察、討論、分析,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使他們學會了物體傳聲的實驗,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使抽象的理性知識由直觀的教具演示了出來,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培養了學生的實驗,分析能力.
3、學會嘗試,鞏固運用.教學時,通過師生協同活動,啟發學生利用知識遷移規律,嘗試性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學以致用,鞏固和掌握科學概念,發展學生智力,激發探究科學的情趣.通過設置情景,表揚激勵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既長知識又長智慧,在學中樂、樂中學.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獲得新知,並加以運用,鞏固提高.
總之,本課時教學讓學生掌握一些操作,觀察,推理的學習方法,培養分析、綜合、歸納、概括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實驗----分析----綜合的形式,步步深入,培養了學生實驗分析能力,同時注重講練結合,使學生逐步提高知識水平和技能.讓學生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學以致用,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⑶ 小學科學教案:《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1、能從紙屏上小球跳動的實驗推測人是怎樣感覺到聲音的。
2、了解人耳的構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知道什麼叫雜訊及其危害,知道如何保護耳朵。
4、有保護聽力的意識和措施。
5、樂意幫助聽力有障礙的人。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是:了解耳的構造和工作原理。
2.教學難點是:正確區分雜訊和非雜訊。
【教學准備】
實驗演示:塑料泡沫小球、紙屏、小鼓、鼓槌;耳朵的模型。
【學案】
《3、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學案
自主探究學習目標:
1.了解人耳的構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2.知道什麼叫雜訊及其危害,知道如何保護耳朵。
3.樂意幫助聽力有障礙的人。
自主探究過程:自主探究過程:
一.我看書:我認真閱讀了電子書,熟悉了課的內容。
二.我思考:我與父母探討了、思考了書中提出的問題。
三.我能做:
1.看電子書,了解人耳的構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2.上網查找資料:了解有關雜訊和非雜訊的知識:
3.學會保護聽力。
四.我總結:通過探究性學習,我知道了:
五.我提問:我經過思考,還不懂的問題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通過學習探究,我們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又是怎樣傳播的?
2.聲音傳播過來,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呢?今天就來研究。
二、認識人耳的構造和聽覺產生的過程
1.演示實驗:敲小鼓,看吊在紙屏上小球會出現什麼現象?
(1)教師演示實驗
(2)學生觀察:紙屏上的小球會出現什麼現象?你能說明其中的道理嗎?
(3)匯報觀察結果。
(4)小結:通過敲鼓,讓鼓聲沖撞紙屏,使紙屏振動。
2.認識人耳的構造和聽覺產生的過程
(1)看圖和耳朵模型,說說耳朵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耳廊、聽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
(2)我們的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聲音傳遞的路徑是:聲源→耳廊→外耳道→鼓膜→聽小骨→
耳蝸→聽神經
3.小結:聲波通過空氣振動傳過來,引起耳鼓膜振動。耳朵里鼓膜振動的原理和紙屏振動的原理是一樣的。
4.要注意保護我們的耳朵。
三、認識耳廊的作用
1、實驗:製作一個喇叭狀的「助聽器」。
(1)把科學書捲成圓錐狀,將小的一段靠近耳朵,聽一聽,有什麼感覺?
(2)如果把「助聽器」朝著一個細微的聲音,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3)用一定的音量對著「助聽器」小的一端講話,音量會不會發上變化?
(4)耳廊具有什麼作用?
(5)小結:耳廊具有收集聲波的作用。
四、認識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1、看圖,想一想:你聽過這樣的聲音嗎?
2、什麼是雜訊?雜訊有什麼危害?
五、總結
(1)身處嘈雜的環境中,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聽力?
(2)我們能為減少雜訊做些什麼?政府和社會該做些什麼?
(3)我們應當怎樣對待聽力有障礙的人?
六、作業:
板書設計
3、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聲源——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
⑷ 寧彩雲科學課有趣的聲音教案
主題活動目標:
1、喜歡聽辨周圍的各種聲音,對探索不同的聲音產生興回趣。
2、嘗試用答不同的方式表達對聲音的認識。
活動一:生活中的聲音
活動准備:有關生活用品的錄象(洗衣機、抽水馬桶、熱水器噴頭、吸塵器、電話、電動剃須刀、鬧鍾、會叫的水壺)
活動過程:
1、聽聽、學學、猜一猜
(1)觀看錄像片:聽一聽洗衣機、抽水馬桶、熱水器噴頭、吸塵器、電話、電動剃須刀、鬧鍾、會叫的水壺的聲音。
(2)學一學:引導幼兒學一學各種不同的聲音(或用不同的動作表現一下)
如:洗衣機動作 熱水器噴頭
(3)猜一猜:幼兒想一想、猜一猜各種聲音象什麼?(幼兒猜想、表述)
如:熱水器噴頭象下雨了,下很大的雨;電動剃須刀象賽車的聲音,開起來很快的。。。。。。
——-教師規范幼兒表述的象聲詞。
⑸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教案 小學科學
通過介質傳播
⑹ 四年級上冊科學《聲音是怎樣產生》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過程與方法: 能觀察、比較、描述物體發生和不發生時的不同現象;能從多個物體發生的觀察事實中對原因進行假設性解釋;可以藉助其他物體來觀察不容易觀察到的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大膽地闡述自己的發現;樂於與他人合作,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和態度 【教學重點】認識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老師在開始上課時拿出二胡)知道這是什麼嗎?(二胡)前些天,吳老師學會了拉二胡,大家想不想聽一聽老師拉得怎樣?(想) 2、教師拉好《二泉映月》的片斷後問:老師拉得怎樣?可以給老師一點掌聲嗎? 二、作出假設,初步驗證。 1、剛才大家聽了老師拉的二胡,還鼓掌了,這拉二胡和鼓掌都發出了聲音,你們能猜猜看這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嗎?(學生猜測) 2、剛才同學們做了很多大膽的猜測,那麼聲音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同時用課件揭題) 3、學生利用牛皮筋進行分組實驗。 (1)、(教師拿出牛皮筋)請看,老師這里有一條牛皮筋,既然要研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那我們就要想辦法讓它發出聲音,你認為怎樣才能讓它發出聲音最好呢?各小組討論一下。 (2)、學生匯報實驗的方法。 (3)、剛才大家討論出了很多種方法,其中有一種方法老師認為很好,那就是由一位同學兩手拉開牛皮筋,另一位同學用手來撥。
⑺ 小學五年級科學怎樣聽到聲音教案
【教學目標】:
能對耳朵的內部構造作假設性解釋;能用簡單的內實驗器材驗證假設。
知道耳朵容的構造及各部分的作用;認識聲音在耳朵中的傳播途徑。
意識到保護耳朵的重要性,了解耳朵的衛生保健知識;關愛聽力有障礙的人。
【教學重點】:耳的構造及聲音在耳朵中的傳播途徑。
【教學難點】:實驗探究耳廓、鼓膜的作用。
【教學准備】:
演示材料:耳朵剖面模型、課件。
分組實驗材料:圓筒、橡皮膜、火柴棍、棉線、小鏡子等。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游戲引入:
(1)指一名學生蒙住眼睛,班內其他同學說一句完整的話或唱一句歌,背一首詩等,蒙眼睛的學生猜猜是誰,並判斷方位。
(2)詢問蒙眼同學:你在游戲中能判斷這么准確,哪個器官起了重要作用。(耳朵)
2.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我們的耳朵能讓我們聽到聲音,功能這么強大的耳朵,值不值的我們去研究?你們想知道關於耳朵的什麼秘密?對耳朵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提出問題) 預設:
(1)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2)耳朵的內部結構是什麼樣的?
3.明確探究主題: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特別有價值,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板書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