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數學教研活動實施方案怎麼寫
一、活動主題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教研內活動,提高教師研究教材容、設計教學活動、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
2、通過開展對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促進教師改變課堂教學方法,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大程度地推進學生的發展。
3、建立「教研、實踐」相結合的探索型、學習型、討論型的教研氛圍。
三、活動時間 2012年5月23日 四、活動地點 固本小學 五、參加對象 全體數學教師 六、活動組織形式
針對我們學校數學教研組的實際情況,通過觀摩課,開展「以課改理念看課堂」為主題的評課活動,從優、缺點兩方面評價課堂教學,及時給執教老師指出不足,真正創設良好的教研氛圍。
七、活動過程
數學組老師集體備課—李來翠老師上課—全體教師聽課—李來翠老師說課—全體教師集中評課
八、活動要求
1、執教教師備好課,備課教案交1份到教研組。 2、全體教師參加聽課和評課,填寫好聽課記錄。 3、執教教師寫說課稿1份交教研級。 九、活動經費
1、活動統一安排用餐:用餐人員:參與活動教師 2、活動費用具實憑票報銷。
B. 怎樣開展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探究活動
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習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有效地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綻放。它不但包容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習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結合本月我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談幾點體會。 一、認真組織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傳統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習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而是由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學習交流、實踐、操作。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不但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而且對每位學習小組合作成員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學生願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動,自製能力較差,所以組織不好,課堂就會出現混亂,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觀點,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與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的真諦。因此,做好「組織」工作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內的學生按性別、性格和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的表現按每4—6個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每周一換,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合作意識。小組長對小組成員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發言時要有順序,盡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說、多說,當一人發言時,要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二、明確要求 在每次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等,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要求任務之後,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這樣做避免了學生亂說話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的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四年級下冊教科書第15頁的第10題,要求根據出遊價格,怎樣合理購買旅遊票,去XX風景區一日游。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目要求讀,在學生理解題意後,提出小組合作要求: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做記錄,其他同學按要求,分別為旅行社人員設計最佳買票方案,並填寫好買票方案,然後在組內評價,看看每個人的設計是否符合題目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 三、優選內容 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並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四年級下冊,教學「四則運算」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在沒有括弧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時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有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可以相互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四則運算的計演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對於那些開放性的練習,在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之後,再進行小組交流。再中學習面積單位後,測量學校籃球場面積時,我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小組自主確定要測量的面積大小,小組中有的同學記錄、測量、監督測量和匯報測量的長度。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學習地樂趣。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開展討論。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在實際生活中,求圓柱形水桶所需鐵皮多少?要求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在小組討論:「應該算幾個面?為什麼?」通過討論使學生真正理解在實際生活應用中有些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靈活的求出圓柱的表面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總結評價 每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後,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是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主要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等方面進行。另一方面,是對小組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讓學生把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觀點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組的,把小組討論拓展為全班交流,允許學生互相質疑,讓學生在思考討探中,使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發揮,目的是讓每個學生了解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同時在組與組之間進行評比,看一看哪個小組的活動開展的最好,哪個小組的同學最積極主動,和諧,尤其更要多關注學困生是否積極地參與活動,讓組長多些機會給他們發言表現等。對表現好的小組與個人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如頒發「小紅花、金蘋果、智慧星等」。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必須精心設計、認真指導,並及時評價,不斷總結經驗。
C. 小學數學怎樣設計教學活動方案
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D. 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
要根據教學目來標、學生的需自要以及當地客觀條件,積極地和有創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師。只有在吃透課標、深鑽教材、研究學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備課,在教學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
E. 小學數學如何設計好的教學活動方案
學好知識得靠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而不能一蹴而就。教學提高學生素養特別重要,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是提高學生素養的重要途徑。習慣的養成並非朝夕所獲,而是長期培養有效引導的結果。
F. 如何開展小學數學合作教學實施方案
小組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教學中應用最廣泛的學習方式。它是一種以小組版合作學習為基本形式權,系統利用各因索之間的互動,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准,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其實質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
G. 小學數學如何設計教學活動方案
小學教案的基本內容
新理念下的中小學備課,實際上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圍繞著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學習問題而展開的教學設計.這種設計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有利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
新理念下的中小學備課,是為學生學習而實施的一種設計,是學習理論、教學理論與課堂實踐之間的橋梁,是教師提出創意和決策的過程,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和解決教學中的問題的過程,具有鮮明的目的性、科學的計劃性和有序的系統性,而不是一般的教學經驗和案例,是不斷循環往復的過程,包括檢測、反饋、修正及再實施的認識深化過程.這個過程特別講究科學性和創造性.
我們必須明確,實施新理念下的中小學備課,目的在於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是為學習服務.為此,教學設計要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這是核心問題;教學設計要體現情感性,注重育人功能;教學設計要讓學生有多種機會應用所學知識,並廣泛挖掘和運用各種教學資源;教學設計尤其要克服教學目標分析中的「知識結果中心」傾向,學習分析中的「教材中心」傾向,和教學策略制定中的「教師中心」傾向.
新理念下的中小學備課應該包括如下內容:
(一)設計教學目標.
主要包括過程性目標和結果性目標,分為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等多個方面.
特別地,設計教學目標,要從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不同方面設計教學目標,考慮短期目標、長期目標、更長目標.
(二)進行學習任務分析.
即學生的起點分析,學生主要的認知障礙和可能的認知途徑分析,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關鍵分析,達成目標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分析.
這里有兩個問題十分重要:一個是要關注學生的經驗基礎,一個是要正確認識教材.對於前者,意味著不僅要考慮學科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科學習的心理規律,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
對於後者,意味著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此次新課程對我們提出的新的要求,教材是一個極具宏觀性的藍本,覆蓋著極其廣闊的時空,主要對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起到指向作用.教材僅僅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素材,讓學生學習的平台.新理念下的教材給教師留下了較大的創造空間,進行任務分析,就必須改變「以本為本」處理教材的現象,根據學生實際、教學實際和當地實際,模擬教材,重組教材,編制教材,削減技巧性訓練,增加其探索性、思考性和現實性的成分,為實施開放式、活動式的探究、合作、參與等新型學習方式創造條件.
(三)設計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
主要考慮具體的教學過程,包括創設的情景、活動的線索、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可能的情況下附設計說明.
在新理念下,中小學課堂教學過程通常有兩種基本模式,其中一個是探究發現式,一個是有意義接受式.
探究發現式的基本環節是:問題情境[FY]建立模型(得出有關的概念、法則、定理等結論)[FY]求解[FY]解釋與應用[FY]拓寬、反思.
有意義接受式的基本環節是:創設有意義接受的情景[FY]採用接受式傳授有關知識[FY]正反例解釋應用[FY]鞏固、強化[FY]小結、結束.
按照新理念設計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要將新的學科觀、課程的綜合性體現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之中,要按照知識科學性、知識體系、編排特點、知識深度設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生活、經驗、情境、問題、背景精心設計問題情景和教學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的興趣,關注自主實踐、合作、探究與傳統學習方式的融合和優化.
(四)設計教學評價.
主要反思的問題是,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沒有達到的話,分析原因,提供改進的方案,有哪些突發的靈感,印象最深的討論,學生獨特的想法,哪些地方與設計的教學過程不一樣,學生提出了哪些沒有想到的問題,為什麼會提出這些問題.
(五)編寫出教案.
中小學備課報告編寫的格式,一般有課時教案、表格、流程圖等幾種形式.
總之,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中小學備課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研究的過程.一個成功的教學離不開成功的設計,只有充分的醞釀、思考,具備駕馭教材、駕馭學生的能力,才有可能使我們的教學精彩紛呈,高潮迭起.
步驟和要求
1教學目標、2教學重難點、3教學准備、4教學課時計劃、5教學過程:一、導入,二,初讀感知、三、細讀感悟,四、總結升華,五、拓展運用 6板書設計 7教學反思
①導入環節
導入環節要求通過適當內容或簡短語言,把學生盡快有效地引入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導入起點要以學生的接受能力為標准,要服務於教學內容和重點,教案中應明顯體現創設的情境,導入語言及提出的問題.
②問題設計
問題的設計要具體、明確、適宜.要有啟發性、層次性、條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和思維廣度(即發散性、開放性).切忌「滿堂問」或「以問代講」.設計的問題要明確
H. 怎樣開放小學數學教學的活動過程
摘要:
開放式教學,是新世紀的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小學數學如何邁向開放式的教學,將會對當前教學改革產生深遠的影響。「尊重學生。張揚個性,點燃孩子智慧的火花」成了我們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如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並在生活中去體驗教學,這是值得探究的一個話題。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呼喚、鼓舞」。開放式教學為學生教育開啟了一個大門。本文淺談我對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的一些認識和做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開放教學 激趣導學 實施策略
一、師生關系朋友化。
現在都強調 「師生平等」,但是老師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師生平等」,往往會導致一些始料不及的問題。現在很多學校會存在這樣的現象,一部分教師(一般是年長的),教學一向強調「師道尊嚴」。在課堂上,教師往往居高而下,採取「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學生看」,「教師寫,學生抄」的做法,學生處於被動的狀態,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而一些近年新畢業的教師,由於個人經驗的不足,為了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過於打成一片,無話不說,所以往往使一堂課時間不夠。有些老師還天天和學生聊一些漫無邊際的話題,讓學生想入非非,無心上課。要不就是一味的用多媒體上課,沒有板書,使很多學生跟不上進度。口齒過於伶俐,語速過快,學生無法做筆記。我覺得,小學上課時,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同時也要適當運用多媒體,不能脫離板書。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時,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正所謂,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曾說過:在壓抑的思想環境下,禁錮的課堂氛圍中是不可能產生創造性思維火花的。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營造一種生動活潑、民主平等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性格開朗、興趣廣泛、思維活躍、富有創造氣息。
二、學生學習自主化。
傳統教學,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的教學。開放式教學,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才是開放式教學的核心。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1、 巧設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只有培養興趣,才有可能充分發掘出學生內在的潛力,使之變為外在的動力,調動學習積極性。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關鍵在於教師如何在上課開始巧設情境,即為學生創造出最適宜於學生自主尋求知識的情境。國內許多教師在實踐中探索出多種的引入法,結合開放式教學,方法有如下:
問題情境法——「學起於思,思於疑」 。根據新例題的知識內容,設計一個與新知識相關聯的問題,引起學生思考,進一步引導學生「順藤摸瓜」地探索新知識。教師提出好的問題將是學生思維的「航燈」,不但能誘導學生的思維步步深入、層層進逼,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從幸福鎮修一條水泥路到公路,怎麼樣修路最近?教師向學生指出,這是實際生活經常遇到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用到今天我們學習的新知識——垂線,從而導入新課。
又如,教學「一億有多大」時,老師這樣組織教學:「一億究竟有多大呢?如果我們要數一億根小棒,大約要花多少時間呢?你們大膽估計一下。」學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了:「一億究竟有多大呢?」學生進行了大膽的猜想,答案多種多樣:2小時、5小時、1天、1年……此時,學生在心裡回想:「我的猜想對不對呢?」教師並不急著告訴學生答案,問學生:「數一億根小棒,數到下課也數不完,那咋辦呢?」學生的點子還很多,有的說10根10根數,有的說請很多人來數,有的說先數100根再用計算器計算一億根的時間,有的說每人數1000根,再把全班的人數的時間加起來。教師在表揚學生肯動腦筋後,說:「我們先數100根吧,再用計算器算出一億根的時間。」全班一起動,數完把數100根的時間記下來,再用計算器算出一億根的時間。老師選擇幾個同學的結果進行了交流,並告訴學生一根一根的數完一億根小棒大約需要三年時間,而且不休息不間斷……
故事情境法——小學低年級到中年級的學生更多地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學習素材的選取與呈現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都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們感覺到學習數學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從而願意接近數學。而創設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條非常適合低年級孩子的形式。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畫面所反映的問題情境編成簡短的小故事,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例如課程標准數學 「0」的認識,例題創設了這樣一個童話故事情境,畫面上有小貓的一家,其中貓爸爸、貓媽媽以及貓姐姐都釣到到了數量不等的小魚,只有貓弟弟空手而歸,從貓弟弟懊惱的表情中,「0」也呼之欲出了。學生在交流中認識到,貓弟弟一條也沒有釣到,「一個也沒有」可以用「0」表示。
又如:我在解決百僧分百饃問題:100個和尚分食100個饅頭,大和尚1人吃3個,小和尚3人吃1個,100個和尚恰好分完100個饅頭,問大、小和尚各幾人?
這是一道中國古代數學名題,通常用「假設法」去解答它。這種解法雖然精巧,但因技巧性較強,一般小學生理解起來多有困難,教學效果並不理想。我在講解這道題時,創設了如下問題情境,巧妙轉化已知條件,學生理解起來非常輕松。
小和尚3人合吃1個饅頭,要給每個小和尚分饅頭,該怎麼辦?原來大和尚每人要吃3個大饅頭,現在該吃幾份小饅頭?把每個饅頭平均分成3份後,100個大饅頭,就變成了幾份小饅頭?學生很自然就明白了:100個和尚分食300份小饅頭,大和尚1人吃9份,小和尚1人吃1份,100個和尚恰好分完300份小饅頭,問大和尚和小和尚各幾人?
通過巧設問題情境,把大小和尚分100個大饅頭轉化為大小和尚分300份小饅頭問題。對已知條件作如上改動後,題意沒變,卻降低了思維難度,學生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也很容易找到解答它的方法。
時事引入法——利用當前社會某一熱點問題,引發討論,再轉化成學生准備學習的知識,共同研討新課。如教學《圓環的面積計算》可以這樣引入:
(1)出示一幅有關中國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的慶祝圖
提問一:從這一幅圖,你們知道了什麼?(中國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
提問二:圖中的哪一部分與我們新近學習的知識有關?(五環標志)
(2)今天,我們來學習圓環,研究圓環的面積計算方法… …利用時事引入法,既使教育更貼近社會,有時還可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教學中去。《圓環的面積計算》的導入一例,教師就可以因勢利導地對學生進行熱愛體育運動和愛國主義教育。
創設情境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游戲引入、實驗引入、多媒體引入、激勵引入、變式演繹法等,關鍵在於教師的「激趣導學」,即要充分理解教材,挖掘教材里一切「趣」的因素,巧設「趣」的情境,妙施「趣」的教法,適當引導,循循善誘,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體,引導大部分學生成為最積極的學習者。
2、培養學法,讓學生成為獨立自主的學習者。
學生成為最積極的學習者,除了以上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外,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數學的素質。要培養學生獨立自學新課的能力。教師在講授新課前,學生能自學新課,明確新課學習的內容,理解新課的知識要點,初步掌握新課的解題方法,並記錄自學中遇到疑難問題,以便上課當堂質疑。學生是否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我認為學生自學要體現在「弄清『三個什麼』,做到『兩個嘗試』。即理解新課,弄清:自學新課「學什麼」,理解數理「為什麼」,總結方法「是什麼」;仿照例題嘗試「做一做」和課後練習題。
培養學生歸納「解題方法」的能力。傳統教法常常是教師總結好解題的方法,講授給學生理解。「方法」是學習數學的核心。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新課,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自行歸納出解題的思路、方法。
如教學這個例子時:一個工廠計劃做980個零件,已經做了4天,平均每天做80個。剩下的要6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個?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列出如下數量關系的推導過程:要求「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個」,先要知道「剩下多少個」,又要先知道「已經做了多少個」。根據上面的逐層分析,學生就不難知道解題步驟,從而得出式子:(980-4*80)÷6,其次,教師提問:「同學們!想一想,從算式一步一步推導出的過程, 解答這類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是什麼?」…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讓學生總結解題的思路:從問題開始分析,抓住數量關系,逐層深入,最後倒推出解題方法。在這一課例中,教師如果直接把「分析法」這一解題方法教給學生,學生將會覺得抽象,理解不深刻,教學收效不顯著。
3、 鼓勵創新,課堂成為自由的學術園地。
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自由發問」。在課堂上,要充分體現「學術自由」的氣氛。無論是學生自學中遇到的疑難,還是對老師講解的數理或解題思路有不同的見解,都可以在師生中當堂質疑問難,當堂發表個人不同的見解。其次,鼓勵學生發表獨創性的見解,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如練習題:一段路,3天修了25%,正好修了30米。照這樣計算,餘下還要幾天修完?學生一般的解法是:(30÷25%―30)÷(30÷10) 或(30÷25%)÷(30÷10)-3但是,只要通過老師的引導,一些學生想出更多的方法。
例如:工程問題思路:(1-25%)÷(25%÷3) 1÷(25%÷3)-3
「倍比」方法思路:3×(1÷25%)-3 3×[(1-25%)÷25%]
分數應用題思路:3÷25%-3 (這種是最簡便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活動化。
所謂數學課活動化教學:是指數學課上注重學生在知識獲取過程中的探索活動,注重知識遷移運用能力,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課堂上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善於組織學生適合學生個性特點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充分動腦、動口、動手,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生動活潑這樣一種教學形式。在數學課中進行活動化教學,是為了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積極落實新的數學課程標准,抓好課堂這個主陣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無論教師講得多麼好,學生沒有真正地「動」起來,是無論如何也學不好的。所以,開放式的教學,教師應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真正地「動」起來。
1、 製造教學矛盾,引發學生開展研討和爭論。
「開放教育是學生自主的學習行為,在學習中充分認同,發揮學生個體的能動性... ...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學生之間即時的討論、互助。」每當教學知識的從簡到繁、從易到難時,我都往往巧妙地製造「矛盾」,引發學生開展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討論、交流、辯論、競賽等活動。
如在教學《圓環的面積計算》一課,我設計了這么一條練習:「有一個直徑20厘米的圓形米糠大餅,一隻老鼠在它的中央吃了一個近似的圓形,直徑10厘米,剩下的面積約有多少平方厘米?」學生解答出「3.14×(20÷2)2-3.14×(10÷2)2=235.5(平方厘米)」,我及時表揚了學生,同時我接著問:「如果這只老鼠吃掉的部分(近似的圓)不是在中央,那剩下部分的面積又怎樣計算?」通過這一問,再掀起學生積極的學習興趣,引發激烈的爭論… …原來:無論老鼠吃去的部分是否在大餅的中央,只要這個圓形大餅內,其解答的方法都是一樣的。教師再配合電腦多媒體的各種動畫演示,學生更加印象深刻。
2、 調動多種感官,組織學生實踐操作。
通過實驗、製作、量度、社會考察等活動,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親身體驗,嘗試錯誤和成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並發展個性特長。如教學《直角》,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直角」的意義後,可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教室內尋找「直角」,並用三角板驗證。這樣的教學,可讓全班學生都「動」起來,參與尋找,親身量度,把書本固燥無味的「直角」伸展到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直角」。
四、教學內容社會化。
信息化和知識經濟使我們進入了一個開放的教學年代。教育與社會的緊密聯系性,愈顯重要。開放式教學最根本的體現,就是「教學社會化」。現代化的教學中,教師再不能「愚忠」於教材,而應該理性地「吃」透教材,創造性地「活」用教材,力求教學內容社會化。巧改例題,教學內容現實化。
如教學完《百分數應用題》後,我設計了這樣的一道練習題:某商場為吸引顧客,增加贏利。把一種原價4500元的某型號彩電,先提價80%,再打出廣告:「八折酬賓,讓利出售」。賣出一台這樣型號的彩電,這間商場就可以比原來多賺多少元?學生通過練習此題,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也把知識靈活運用到當前市場經濟下的生活實際中去。
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培養學有所用,會學能用的數學本領。如教學之前,我會先要求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才學習新課,調查表如下:
學生在學習之前,通過自己的親身調查,已對銀行利率有所了解,也初步掌握了利息的計算方法。在教學完《利息》知識後,我還不忘要求學生每人都要獨立去銀行存一些錢,掌握存款的基本本領。「小課堂大社會」。
實踐證明,數學教學要主動向社會領域的各種變化開放,要把社會引入課堂,把課堂通向社會,把學生引向社會,致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五、課堂教學網路化。
21世紀,是一個全球化、網路化、信息化的知識經濟時代,時代要求教師更新教育觀念、調整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而教學模式轉變的核心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階段,小學數學必須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而信息技術正是這樣一座橋梁。在新的形勢下,掌握現代信息教育技術,並正確合理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這是信息時代的要求,也是創新教育的要求。但是如何能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富有成效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實踐呢?
1、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如果教師能抓住教材中所蘊含的創造性因素,激起學生學習情感,創設富有變化、能激發新異感的學習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過程,使他們在心理上造成一種懸念,處在一種「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狀態。利用Internet網路的「聲」、「色」、「藝」、「動畫」等多種多樣的功能,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成功地實現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的過渡。例如,在講解"圓的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重點,我先在電腦上畫好一個圓,接著把這個圓分割成相等的兩部分共16份,然後通過動畫把這兩部分交錯拼好,這樣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反復演示幾遍,讓學生自己感覺並最後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的圓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麼?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麼有關?從而導出求圓的面積公式。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3、設立班級「主頁」或公開的「電子郵箱」,可讓家長能隨時可在網路上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增加了一條老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交流的信息渠道。
4、進行個別化教學。當學生在家溫習功課時,或發生疑問,或突發感想,可向教師發送E-mail請教,甚至進行網上個別化教學。
課堂上,有了Internet,便可把課堂伸向世界,與世界連接,大大提高數學課的教學效率。開放,是改革的象徵。進行教學改革離不開開放式的教學。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開放式的教學法,學生學習數學越來越感興趣,成績大有提高。今後還應繼續探討,努力為培養適應新世紀現代化建設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