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論文範文,與如何在小學階段教育中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的國家,幾千年的歷史,積淀了豐厚的傳統迴文化,北京的故答宮、山東的泰山等已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更有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語文是民族文化的載體,語文課程是最具社會文化、民族文化和歷史文化的,涵蓋倫理道德、藝術審美、哲學思想等元素,融載道、載情、載史為一體。語文教材的字里行間無不流淌著濃濃的、鮮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導學生學習語文,就是讓學生穿越時空,和聖者、智者對話,和先驅者、跋涉者交流,感受偉大的心靈、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創造力量。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既感受、體驗到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表現力、生命力,又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有利於開闊視野,提高審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
㈡ 中國傳統文化論文
淺談道教對中國古代科技的影響
[摘要]道教根植於中國文化土壤,在長期發展熔融過程中,對我國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產生過巨大而復雜的輻射作用,留下它的深刻影響。本文談一下道教對中國古代科技的影響。
[關鍵詞]道教 中國古代科技。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重道輕器,把科學技術當作「奇淫巧技」,向來不為社會重視,但中國卻出現了「四大發明」等對世界發展影響深遠的科技。這裡麵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道教的影響,本文從道教對中國古代科技的影響看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
魯迅先生在《致許壽裳》一文中提到「中國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讀史,有許多問題可迎刃而解」。在《小雜感》里說到:「人們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基督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者,懂得中國大半。」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博士也說:「道家思想和行為的模式包括各種對傳統習俗的反抗,個人從社會上退隱,愛好並研究自然,拒絕出任官職……中國人性格中的許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來自於道家思想。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會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經爛掉的大樹。」從這些論斷中,我們可以看出道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無法替代的地位,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一、對古代化學研究的推動。
在一般人看來,宗教是迷信,是反科學的。但事實上,道教與古代尚未與冶煉術分家的化學有密切的關系。中國古代道士們從神仙方士那裡接受了追求長生的觀念與方法。道士們認為,人可以長生,但要長生,必須服食不死之葯。那麼,這種不死之葯是什麼呢?其不可能是草木葯之類,因為草木葯本身易腐爛,在火中會化為灰燼。由於草木葯自身沒有堅固性、永恆性,移入人的身體中,自然不能使人長生不死。因此,必須發現一種堅固不朽、無變化的葯物,通過服用這種葯物,使其不朽性傳入人體中,服用者便可以長生不死。這種不朽的葯物,就是金丹。「金丹之為物,燒之愈久,變化愈妙。黃金入火,百煉不消,埋之,畢天不朽。服此二物,煉人身體,故能令人出生不死。此蓋假求於外物以自堅固……」道家煉丹學說把服食還丹金液看作修行的最上乘的方法,故此十分重視對礦物質葯材的燒煉。晉代道士葛洪在《抱朴子?金丹篇》里講到「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丹砂即硃砂,化學成分是硫化汞(HgS),性狀呈紅色,經過燒煉(HgS+O2→Hg+SO2),硫被氧化成了二氧化硫(SO2),把汞(Hg)分離出來。這樣就得到了煉丹術里重要的葯物——水銀(道教外丹術中稱「玄明龍膏」)。
道教煉丹理論認為經常服用「玄明龍膏」可以成仙,在《陰真君金石五相類》一書中提到「玄明龍膏……服食一道,有不可思量之功。」「積變又還成丹砂」就是把汞(Hg)與硫磺(S)化合(Hg+S→HgS)變成硫化汞(HgS),性狀呈黑色,經過升華成硫化汞的結晶,性狀呈紅色,即又變成丹砂。黃金不易與其他元素化合,難於溶解。
二、道教與古代醫學、葯物學也有著密切的關系。
葛洪在《抱朴子?內篇》說「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一方面,道教為了修煉成仙,首先得祛病延年,而醫學、葯物學正是為了防病、治病、延年益壽。另一方面,醫葯不僅可以使自己得到保健,還可以治病救人濟世。道教通過施葯治病接近群眾,達到宗教宣傳,擴大影響的目的。
道教煉丹家發展成為醫學和葯物學專家。晉葛洪、南天師道代表人物陶弘景都有大量的醫學著作,對古代醫學和葯物學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特別是隋唐之際的著名道士孫思邈,對醫學理論和臨床經驗,著有《備急千金方》30卷,《千金翼方》30卷合稱《千金方》,共收集八百多種葯物,5300多個處方。他首創復方,提出一方治多病或多方治一病的方法;主張獨立設科,重視婦科和兒科,孫思邈對今天的醫學和醫學院的學生仍有影響。
道教的外丹術促進了中國古代葯物學發展。外丹術的發展,為醫葯學積累了知識,加深了對鉛丹(pb3O4)、鉛白[pb(OH)2?2PbCO3]、石灰(CaO)、丹砂(HgS)等礦物的產地、特性和用途的了解;並對鈉硝石(NaNO3)與芒硝(Na2SO4?10H2O)等形態類似的礦物,有了簡易可靠的鑒別法。煉丹方法和中醫實踐相結合,推動了古化學制葯技術的發展,豐富了中國葯物學的內容。兩漢前的醫學文獻中,基本上無化學葯劑,也不使用膏葯。
道教徒把葯分成上、中、下三品,認為上品葯服之可以使人長生不死,中品葯可以養生延年,下品葯只能治病。這是對葯物學的一種分類方法。南朝陶弘景著的《本草集注》中對葯物作了更詳細的分類,按葯物的性能和治療功效分八十多類。
在中國文化中道教居隱性地位,但它根植於中國文化土壤,在長期發展熔融過程中,對我國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產生過巨大而復雜的輻射作用,留下它的深刻影響。所以,中國古代科技雖然在主流的儒家文化社會不被重視,但卻能夠獲得巨大發展的原因。
【參考文獻】
[1]詹石窗。關於道教思想史的若干思考[J].哲學動態,2009(02)。
[2]黃永鋒,王藝。道教思想學術研究的新成果——《道教科學思想發凡》評介[J].世界宗教研究,2005(04)。
[3]白盾。「中國根柢」何以「全在道教」?——論魯迅對道教、道家思想的批判[J].社會科學輯刊,1983(05)。
㈢ 如何對小學生精心傳統文化的教育論文
論文——引言 是論文引人入勝之言,很重要,要寫好。一段好的論文引言常能使讀者明白你這份工作的開展進程和在這一研討方向中的位置。這個並不難,我會寫。
㈣ 《怎樣提高語文教師的傳統文化底蘊》+論文
做文明觀眾,樹賽場新風!揚體育精神,展青春風采!全民健身,利國利民,功在專當代,利在千秋屬!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向關心、支持**學院建設與發展的各位領導和各界人士致敬!弘揚古田會議精神,打造**學院品牌!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再創閩西高等教育新輝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誠信嚴謹繼往開來,求實創新再創輝煌!發揮老區優勢、營造有為氣勢、呼應海西態勢、持續發展趨勢,促進學校跨越式發展!
㈤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論文
一、扎實學生的語言文字基礎,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著作。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新課程標准要求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學生語文基本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言文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只有掌握一定的語言文字基礎,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大力度對學生語言文字基礎的培養,為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下深厚的基礎。首先,要教會學生讀准字音。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中有許多的生僻字,學生可以通過查字典、拼拼音等形式讀准字音。在其次是要識別一定數量的文字。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中,有許多古今不同義的字詞,了解它的古今意思,能更好的理解古文。再次是掌握一定的詞彙量,如諺語、俗語及成語等。這些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深入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著作。二、選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讀本,進行因材施教。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典籍眾多,或短小精悍,或長篇論著,或淺顯易懂,或深奧晦澀。選擇適合小學生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就如大海中航行的輪船找到了前進的方向。並不是所以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著作都在適合在小學階段讀,所以,在選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讀本時,我們要慎之又慎,既有培養學生誦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的興趣,又要蘊含做人做事之道理。並根據學生年齡的差異安排誦讀內容:如:一年級學習《三字經》;二年級學習《百家姓》;三年級學習《千字文》;四年級學習《弟子規》,背古詩詞20首;五年級學習《孝經》,背古詩詞20首;六年級學習《增廣賢文》,背古詩詞20首。而《老子》是經典中的經典,蘊涵著中華民族的大智慧。它對開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無法估量的作用。《老子》則適合各年級學生誦讀。三、開展多樣化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式。對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式必須多樣化,可以根據學生年齡特徵採用游戲、課本劇、歌謠、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進行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孩子在游戲中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在游戲中浸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我們可以在班隊會上樹立典型:如自強不息的、勤奮好學的,助人為樂的等等。以榜樣的力量去帶動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學生。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與中華傳統節日相結合。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日,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一個節日就是一個動人的故事,每個故事都表現了自古以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以此為載體,搜集與這些傳統節日相關的詩歌、故事,讓學生誦讀、領會,對促進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地形成一定很有效果。這才能實現課程標准倡導的建設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課堂。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的學習中,本著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經典誦讀、背誦、賞析。同時,我們也務必搞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只是語文教學內容的一部分,過多的形式化也許會成為孩子們學習的負擔。孩子們真正的收獲應該是潛心下來,快樂誦讀,並有所收獲。四、藉助先進的現代教學媒介,提高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為以我國傳統的文化作為依託,必然會出現一些令孩子難以理解的生僻的詞語。如果處理不當,會使孩子的學習興趣下降。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充分運用當前的科技,將國學內容製作成短片或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動漫,應用現代教育媒體充分調動孩子多種感官參與國學學習。藉此培養孩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效果。我國當代音樂家谷建芬老師利用自己的專業所長把國學經典用音樂的形式演繹,情真意切地再現古詩、古文的韻律美。既淡化了讀詩時的枯燥無味,又增添了語言文字的意境美。這不失是用現代媒介,為國學經典的一種創新。四、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注重整體教育氛圍營造,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打造書香文化校園。利用名言警句、書畫作品等大力豐富國學內容,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環境和氛圍,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和熏陶。創設濃厚的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氛圍,充分利用學校部分宣傳欄、班級「文化展板」專欄,專門開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專欄,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意義、方法等等。總之,我們應該把小學語文中的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看做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不能僅僅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看成是知識體系,更不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曇花一現。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不得不充分認識到在語文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回歸的重要性。
㈥ 如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育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論文
如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育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
論文其實不難,
你可以找一些範本,
自己仔細看看,
然後照著它的格式寫就可以啦。
具體的內容要靠你自己去發掘。如果確實不會,俺給你一份
㈦ 中國傳統文化的論文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
傳統文化博大精深,
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版歷史和現
實產生著深刻的權影響,
也對世界文化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足以使中國人、
海外華人引以榮耀和自豪,
它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近代落伍了的中國正在
走向現代化,
雖然中國人的思想觀念,
思維、
行為和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著重大的
變化,
中國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轉換和發展,
但是這種轉換和發展本身就是從傳統
開始的。
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
本身具備文化科學價值,
它是中華民
族智慧的結晶,
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
但是現在不少人有
這樣一個幻覺,以為只要中國還在,中國人還在,普通話還在,關於中國的學問
和文化遺產還在,
中國的傳統文化就還安安穩穩地存在著,
甚至是發展著,
不管
是令人欣喜地還是令人討厭地。
所以我們會同時聽到
「二十一世紀將是中國文化
的世紀」和「走向開放的中國仍然面臨鏟除封建主義的重任」的聲音。可是現在
的問題恰恰在於,
這兩種似乎對立的說法的共同前提,
即中國傳統文化的活生生
的存在,幾乎快要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