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主要內容可以用哪四個字描述
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主要內容可以用標准、培訓、測評、應用來描述。
⑵ 怎麼進入四川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學習
1、登錄網址:
(方法一)登錄:http://www.sce.com.cn/(四川省教育資源公共平台)
點擊「四川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圖片後出現:填寫相關信息。
點擊「四川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圖片後出現: 填寫相關信息。
選擇「注冊」後,進入下頁:
依次輸入相應的內容(賬號..及密碼..由縣國培辦根據上面要求統一下發)後,點擊「提交」後,進入下頁:(賬號激活)。
此界面要求輸入教師資格證號。
⑶ 如何解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
學習前,雖然覺得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沒什麼難度,心想教學上不需要什麼高深的多媒體知識,可是學習後,才真正明白我的膚淺理解,明白知識在不斷更新,我們要不斷在學習上充電。
學習以來,我在不斷的收獲著經驗,汲取著知識,現在我就談談學習這一個月來的感受吧。
1、學習方式的改變。
「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系列課程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培訓,使教師能夠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中,合理利用通用軟體、學科軟體、數字教育資源等技術資源,有效開展講解、啟發、示範、指導、評價等教學活動,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育教學能力。我平時的上課也用到多媒體,但是有些動畫的的設計還是覺得很難,總沒信心學會,通過這個學習平台,我坐下來認真的觀看視頻,學會了用幾何畫板作圖,很方便也很使用。這樣的學習,我也比較喜歡,因為以往總是要到進修學校去,來回坐車也不方便,學習時間又總是在周末,所以不太情願去學,現在能在網上進行學習,特別方便,我們也願意接受,這就體現到信息技術的優越性,使大家更願接受,體現到快捷、方便、喜歡。
2、教師間的交流合作更密切。
在學習中學會利用教師網路研修社區,有效參與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校本及區域研修,養成網路學習習慣,在研修社區,我可以與同行們自由的探討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通過與專家交流、看優秀課例等方式,感受同行前輩、大師們的精彩課堂和他們的畫龍點睛般的評課,大開眼界,同時感到自己的水平太低了,與大師級同行的差距太大了,今後努力的方向更明確了。
3、使用網路技術更熟練了。
以往使用網路,只是簡單地查資料,現在學習後,設計教案和製作課件更加熟練的運用一些多媒體,把文字、圖形、圖象、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媒體融合在一起,就可以將一些平時難以表述清楚的教學內容,如在講時、分、秒時,運用鍾表動畫,生動的展現時針分針運動情境,便於幫助學生理解。
通過「國培」研修學習,我的收獲不斷增加,在網路學習中,我的教師生活更充實。我會堅持學習到永遠。
⑷ 什麼是"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別擔心,會過的。只是「應用能力」,又不是什麼「理論研究」,怎麼不會回過呢?因答為,目前很多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都十分嫻熟,當老師的很多不會用,實在過不去。所以,非常有必要提升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⑸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應該包括哪些方面
本身知識程度不太高可以學一些簡單的而技術,不然學很多東西是有難度的,最專好是學一門純技術屬,不然學得半斤八兩又沒什麼用。比如現在學廚師就挺不錯的,比較好找工作,現在川菜挺熱門的,學廚師很適合現在的年輕人。
⑹ 中小學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應該包括哪些方面
技術素養、計劃與准備、組織與管理、評估與診斷、學習與發展五個維度。
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能力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講解、啟發、示範、指導、評價等教學活動應具備的能力;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的能力為發展性要求,主要針對教師在學生具備網路學習環境或相應設備的條件下。
利用信息技術支持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所應具有的能力。本標准根據教師教育教學工作與專業發展主線,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區分為技術素養、計劃與准備、組織與管理、評估與診斷、學習與發展五個維度。
(6)廣東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擴展閱讀: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要求規定:
1、依據課程標准、學習目標、學生特徵和技術條件,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確定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契合點。
2、設計有助於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信息化教學過程與學習活動。合理選擇與使用技術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機會和個性化的學習體驗。
3、預見學生在信息化環境中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可能遇到的問題,制訂應對方案。利用技術支持,轉變學習方式,有效開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⑺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怎麼快速學習
2016年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簡稱「提升工程」)實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 高度重視,科學制定實施方案和計劃
根據國家和省「提升工程」規劃,到2017年底,我省需完成全省100萬中小學(含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全員培訓任務,目前僅完成10%的培訓任務,進展緩慢,要如期完成培訓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作為2016年度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工作,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要根據國家和省「提升工程」規劃,結合本地實際,科學制定2016年「提升工程」實施計劃和方案,加大資金投入,採取強有力舉措,擴大培訓規模,加快實施進度,確保本年度完成培訓人數不低於本地中小學教師總人數的45%。要細化年度培訓量,明確各級任務,簽定責任書,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任務完成。各級「提升工程」辦公室要周密組織,採取措施,抓好落實,各培訓機構密切配合,積極開展培訓工作。
二、周密組織,積極推進各項工作
(一)組織教師開展診斷測評和課程選學
為規范「提升工程」管理,根據《廣東省中小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方案》(粵教繼函[2014]59號)要求,參訓教師的診斷測評由省「提升工程」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各地市要督促、落實培訓機構平台與省「提升工程」信息化管理公共服務平台(網址:http://info.gdjsgl.com.cn/,以下簡稱「省平台」)對接工作,按照年度實施方案分期、分批組織參訓教師登錄「省平台」開展診斷測評工作,指導參訓教師根據測評結果在「省平台」完成自主選課,並為參訓教師登錄培訓機構平台開展學習提供服務。
(二)大力推行混合式培訓
「提升工程」全員培訓由各地市負責組織實施,具體由各市培訓機構和中小學校共同實施。各地要加大統籌力度,加強與各級「工程辦」、培訓機構和中小學校的溝通協作,形成合力,整體推進。要以鄉村教師作為培訓重點,按照《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鄉村教師培訓指南的通知》(教師廳[2016]1號)要求,規范培訓流程,創新完善線上研修與線下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確保教師學用結合。要加大對不具備網路學習條件的鄉村學校的送教下鄉培訓力度,為鄉村教師提供持續現場指導,保證培訓實效。
(三)加強培訓質量監控和績效評估
各地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提升工程」實施過程的監管,確保工作質量。要加強對培訓機構的績效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培訓機構;加強對中小學校開展校本研修工作的督促檢查,確保校本研修落到實處。各市、縣「提升工程」辦公室要通過「省平台」及時向省「提升工程」領導小組報送每月的工作進度、項目數據與質量報告。
(四)做好學時審核和登記工作
培訓結束後,各市、縣要及時做好培訓測評工作,具體由培訓機構會同中小學校根據教師網路研修成效、校本實踐任務完成情況和信息技術應用情況等進行評定,培訓測評合格者發放培訓合格證書並登記繼續教育80學時。省統一制定培訓證書模板(電子版),培訓機構會同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做好證書發放工作。各地要依託《廣東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信息管理系統》做好學時登記,具體由培訓機構負責學時登記,市、縣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學時審核。跨年度培訓學時可以分年度登記,年度學時分配比例由市、縣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培訓計劃自主確定。
(五)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為深入推進「培訓—測評—應用」工作,省將遴選和建立一批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示範區、示範校和示範性網路研修社區,加強信息技術應用;組織開展全省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成果評選和展示活動。各地市要以此為契機,進行綜合創新,建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機制。要在開展培訓基礎上,積極組織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論文、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課例和微型課程評比活動,做好與「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的銜接,營造良好的應用氛圍,促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三、加強督查,確保按時保質完成任務
今年,省政府將「發展互聯網+教育」列入省級督查范圍,「提升工程」是重點內容之一。各地務必高度重視,認真按照有關時間節點和工作計劃,確保能夠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今年「提升工程」任務。省教育廳將建立「提升工程」進度月通報制度,每月對各地市「提升工程」工作完成情況進行通報,同時,將各地市、縣(市、區)的推進情況作為「強師工程」地方獎補資金的重要考核因素。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相應建立督促檢查機制,明確責任,加快工作落實。
四、相關要求
(一)加強經費保障。各地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大經費保障力度,安排專門經費用於本地「提升工程」教師全員培訓;中小學校要在學校年度公用經費中統籌安排「提升工程」培訓經費,為本校教師參加培訓和信息技術應用提供條件保障。
(二)做好進度報送工作。請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門認真填報《廣東省「提升工程」培訓任務完成進度表》(見附件1),於每月5日前將上月本地工作進展情況通過「省平台」報送省「提升工程」辦公室。
(三)加快工作推進。未完成機構遴選的地市務必在今年5月15日前完成培訓機構的評審或招投標工作,並將《廣東省「提升工程」培訓機構備案表》(見附件2)以及培訓機構產生方式、公示情況、遴選結果以書面形式(加蓋市教育局公章)與電子版同時報省教育廳教師繼續教育指導中心和省「提升工程」辦公室備案。
(四)加強工作指導。省「提升工程」辦公室要加大對「提升工程」管理者和骨幹教師的培訓力度,主動開展業務指導,及時掌握工作進度,熱情做好服務。各地市在開展工作中遇到困難和問題要及時向省教育廳和省「提升工程」辦公室報告。
⑻ 中小學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應該包括哪些方面
教學人員教育技術能力標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
意識與態度
(一) 重要性的認識
1.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改革和實施國家課程標準的重要作用。
2.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能力是教師專業素質的必要組成部分。
3.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應用意識
1.具有在教學中應用教育技術的意識。
2.具有在教學中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進行教學改革研究的意識。
3.具有運用教育技術不斷豐富學習資源的意識。
4.具有關注新技術發展並嘗試將新技術應用於教學的意識。
評價與反思
1.具有對教學資源的利用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2.具有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3.具有對教學效果與效率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終身學習
1.具有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以完善自身素質結構的意識與態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術進行終身學習以實現專業發展與個人發展的意識與態度。
知識與技能/《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 編輯
基本知識
1.了解教育技術基本概念。
2.理解教育技術的主要理論基礎。
3.掌握教育技術理論的基本內容。
4.了解基本的教育技術研究方法。
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檢索、加工與利用的方法。
2.掌握常見教學媒體選擇與開發的方法。
3.掌握教學系統設計的一般方法。
4.掌握教學資源管理、教學過程管理和項目管理的方法。
5.掌握教學媒體、教學資源、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的評價方法。
應用與創新/《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
教學設計與實施
1.能夠正確地描述教學目標、分析教學內容,並能根據學生特點和教學條件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
2.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有效途徑。
3.能為學生提供各種運用技術進行實踐的機會,並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4.能應用技術開展對學生的評價和對教學過程的評價。
教學支持與管理
1.能夠收集、甄別、整合、應用與學科相關的教學資源以優化教學環境。
2.能在教學中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管理。
3.能在教學中對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管理。
4.能在教學中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管理。
科研與發展
1.能結合學科教學進行教育技術應用的研究。
2.能針對學科教學中教育技術應用的效果進行研究。
3.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學習業務知識,發展自身的業務能力。
合作與交流
1.能利用技術與學生就學習進行交流。
2.能利用技術與家長就學生情況進行交流。
3.能利用技術與同事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廣泛開展合作與交流。
4.能利用技術與教育管理人員就教育管理工作進行溝通。
5.能利用技術與技術人員在教學資源的設計、選擇與開發等方面進行合作與交流。
6.能利用技術與學科專家、教育技術專家就教育技術的應用進行交流與合作。
社會責任/《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
公平利用
努力使不同性別、不同經濟狀況的學生在學習資源的利用上享有均等的機會。
有效應用
努力使不同背景、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學生均能利用學習資源得到良好發展。
健康使用
促進學生正確地使用學習資源,以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規范行為
能向學生示範並傳授與技術利用有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和倫理道德觀念。
管理人員教育技術能力標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
意識與態度
(一)重要性的認識
1.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改革和實施國家課程標準的重要作用。
2.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能力是教師專業素質的必要組成部分。
3.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應用意識
1.具有推動在管理中應用教育技術的意識。
2.具有推動在教學中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的意識。
3.具有支持教師運用教育技術不斷豐富學習資源的意識。
4.具有密切關注新技術的價值並不斷挖掘其教育應用潛力的意識。
(三)評價與反思
1.具有促進對教學資源的利用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2.具有促進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3.具有促進對教學效果與效率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具有對教學管理的效果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四)終身學習
1.具有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意識與態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術進行終身學習以實現管理能力與個人素質不斷提高的意識與態度。
3.具有利用教育技術為教師創造終身學習環境的意識與態度。
知識與技能
(一)基本知識
1.了解教育思想、觀念和教育技術的發展趨勢。
2.了解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和應用范疇。
3.了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
4.掌握績效技術、知識管理和課程開發的基本知識。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檢索、加工與利用的方法。
2.掌握資源管理、過程管理和項目管理的方法。
3.掌握教學媒體、教學資源、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的評價方法。
4.掌握課程規劃、設計、開發、實施與評價的方法。
應用與創新
(一)決策與規劃
1.制定並實施教育技術應用計劃以及應用技術來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的條例與法規。
2.能夠根據地區特點和實際教育狀況,宏觀調配學習資源,規劃和設計教育系統。
3.能夠有效應用信息技術和統計數據輔助決策過程。
(二)組織與運用
1.能組織與協調各種資源,保證教育技術應用計劃的貫徹和執行。
2.能組織與協調各種資源,促進信息化學習環境的創建。
3.能組織與協調各種資源,支持信息化的教學活動。
4.能運用技術輔助教學組織和教學實施。
(三) 評估與發展
1.能使用多種方法對教師和管理人員的教育技術應用效果進行評價。
2.能運用技術輔助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行評價。
3.能採取多種措施推動技術體系的不斷改進,支持技術的周期性更新。
4.能充分利用技術手段為教師、學生和管理者的發展提供更多機會。
5.能充分運用技術改善教育教學條件,並為教師提供教育技術培訓的機會。
(四)合作與交流
1.能利用技術與教學人員就教學工作進行交流。
2.能利用技術與技術人員就學習支持與服務進行交流。
3.能利用技術與家長及學生就學生發展與成長進行交流。
4.能利用技術與同事就管理工作進行合作與交流。
社會責任
(一)公平利用
能夠在管理制度上保障所有的教師和學生均能利用學習資源得到良好發展。
(二)有效應用
1.能夠促進學習資源的應用潛能得到最大化的發揮。
2.能夠促進技術應用達到預期效果。
(三)安全使用
1.能確保技術環境的安全性。
2.能提高技術應用的安全性。
(四)規范行為
1.努力加強信息道德的宣傳與教育。
2.努力規范技術應用的行為與言論。
3.具有技術環境下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並能夠以實際行動維護這種知識產權。
技術人員教育技術能力標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
意識與態
(一)重要性的認識
1.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改革和實施國家課程標準的重要作用。
2.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是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3.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應用意識
1.具有研究與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意識。
2.具有利用技術不斷優化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的意識。
3.具有積極輔助與支持教學人員和管理人員應用教育技術的意識。
4.具有不斷嘗試應用新技術並探索其應用潛力的意識。
(三)評價與反思
1.具有對技術及應用方案進行選擇和評價的意識。
2.具有對技術開發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3.具有對技術支持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具有對教學資源管理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四)終身學習
1.具有積極學習新知識與新技術以提高業務水平的意識。
2.具有利用教育技術進行終身學習以不斷提高個人素質的意識。
知識與技能
(一)基本知識
1.了解教育思想、觀念和技術的發展趨勢。
2.了解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和應用范疇。
3.掌握現代教學媒體特別是計算機與網路通信的原理與應用。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檢索、加工與利用的方法。
2.了解教學系統設計與開發的方法。
3.掌握教學媒體的設計與開發的技術。
4.掌握教學媒體的維護與管理的方法。
5.掌握學習資源維護與管理的方法。
6.掌握對教學媒體、學習資源的評價方法。
應用與創新
(一)設計與開發
1.參與本單位教育信息化建設方案的整體規劃與設計。
2.能夠設計與開發本單位的信息化學習環境。
3.能夠收集、整理已有學習資源並設計與開發符合教學需要的學習資源。
(二)應用與管理
1.能夠為教學人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技術支持與服務。
2.能夠為管理人員的管理和評估工作提供技術支持與服務。
3.能夠對學習資源與學習環境的使用進行有效的管理與維護。
(三)評估與發展
1.能夠對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的開發與應用效果進行評估,並提出發展建議。
2.能夠對自身的技術服務和管理工作進行評估,並反省自身的技術服務和業務水平。
3.能夠參與本校教師教育技術應用效果的評估工作,並提出發展建議。
4.能夠參與制定本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方案並實施。
合作與交流
1.能利用技術與教師就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交流。
2.能利用技術與管理人員進行交流。
3.能利用技術與學生及家長進行交流。
4.能利用技術與同行及技術專家進行交流。
社會責任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
公平利用
能夠通過有效的統籌安排保障所有的教師和學生均能利用學習資源得到良好發展。
有效應用
1.能不斷加強信息資源的管理。
2.能不斷提高教育技術應用的有效性。
安全使用
1.努力提高技術應用環境的信息安全。
2.能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安全、可靠的技術服務。
規范行為
1.努力加強技術環境下信息資源的規范管理。
2.努力規范技術應用的行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