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班蘋果紅教案
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認識紅顏色。
2、通過塗色,感知色彩;體驗美術活動的樂版趣。
3、培養幼兒大膽作權畫,動手能力。
活動准備:彩筆,紅蘋果一個,蘋果鉛畫紙無數張。卡片蘋果樹畫。
活動過程:出示蘋果樹畫。
引出活動:小朋友,秋天到了,果園的果樹上都結出了香香的果實,梨樹上掛滿了梨,葡萄架上掛滿了串串葡萄,可唯有蘋果樹上的蘋果長的不漂亮,它聽說我們小班的小朋友都可聰明了,可以讓蘋果樹上的蘋果變的漂亮。
師; 小朋友,你們喜歡吃蘋果嗎?今天老師也帶來一個蘋果,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提問;「蘋果是什麼顏色的,蘋果是什麼形狀的,」(展示蘋果讓幼兒觀察,讓幼兒回答蘋果的特徵)老師和小朋友今天一起來畫這個蘋果好嗎?
二:老師做示範給蘋果塗顏色;要求幼兒在塗色時由上往下塗,也可以從左往右塗色。
三:給幼兒發蘋果鉛紙畫和紅彩筆,引導幼兒自己動手給蘋果塗顏色。(老師指導幼兒)
結束部分:小朋友們,你們的蘋果畫好了嗎?畫好了的蘋果,老師把它貼在蘋果樹上,比一比,看一看自己的蘋果到底漂不漂亮。(作品展示)
B. 蘋果為什麼落地科學課堂實錄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分析】
《蘋果為什麼會落地》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無處不在的力」單元中的第三課。
「無處不在的力」 單元著重引導學生建立一些有關力的一般概念,同時通過學習牛頓第一定律以及二力平衡條件,進一步認識力是物體運動狀態發生改變的原因,並通過對重力、摩擦力和阻力的研討,使抽象的概念在研討中逐步得到理解和深化。本單元由《力在哪裡》、《物體形狀改變以後》、《蘋果為什麼會落地》、《摩擦力的秘密》、《做小車》五課組成。《蘋果為什麼會落地》從感性認識物體為什麼總會落地開始,認識地面上的任何物體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上升到物體都有重力的理性認識。
【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學習前一單元 《物體的運動》和本單元《力在哪裡》、《物體形狀改變以後》兩課,對力已有了初步體驗與感受,但力的概念仍是比較抽象且難於理解,我們既要讓學生通過課堂的學習活動從多方面感知力、認識力,又要在學習活動中避免過早過生硬的給出力的三要素的概念,這樣的教育現狀下如何把握教學的廣度與深度是很具難度的。《蘋果為什麼會落地》中「牛頓發現地球引力」的故事,介紹牛頓對觀察到蘋果落地的現象如何進行思考和研究的過程,體現出愛因斯坦講的「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的偉大意義,學生對此課內容的學習充滿了期待與熱情。
【設計思想】
本課將組織學生立足於自身的生活經驗,透過「蘋果落地」、「拋文具」、「給引力打比方」、「准確轟炸目標」等活潑有趣的活動,再現重力與引力的現象並進行有系統、有層次的探討與研究活動。引導學生經歷像大科學家牛頓發現引力和重力的經歷,進一步認識科學與生活的息息相聯。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認識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豎直向下的重力,物體重力是由於地球引力引起的。
2、知道物體由於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總要豎直下落。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收集相關事例來說明重力的普遍存在。
2、能夠通過實驗感受到物體重力的方向。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科學活動和探究的樂趣。願意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2、體會到任何科學認識都來源於科學實踐,科學認識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教學重點:
1、認識到由於地球的吸引會使物體受到力——重力,重力是物體受到地球引力產生的。
2、認識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教學難點:
1、認識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2、不管物體處在地球上什麼位置,受到重力的方向總是指向地球的中心。
教學准備:
模擬圖示、棉線、杯子、建議卡、學生身邊的任意文具、標示重力的箭頭貼
【教學過程預設】
(一)導入新課
1、(出示一粒蘋果,高舉後放開,蘋果下落。重復演示。)提問:蘋果為什麼最終都要落到了地上,不會往上飛?這是為什麼呢?
2、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了解學生的知識前概念情況。)
3、談話: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出示課題:蘋果為什麼會落地。)
(二)認識引力的存在
1、活動體驗
(1)活動:每位學生從自己身邊找出一樣輕便的東西向上拋出,觀察體驗物體會落地。
(2)提問:物品總是要落到地面,這是為什麼呢?
(3)試解釋、交流。
(4)介紹牛頓發現地球引力並提出地面上任何物體都受到引力作用科學觀點的背景故事。
(設計意圖:教師及時介紹牛頓發現地球引力的背景故事,讓故事中的牛頓發現引力的過程引出引力的概念,顯得適時、必要、自然。)
(5)講解:物體會落地是因為地球有引力,會對地表上的物體產生作用力。(板書:地球有引力。)
2、質疑梳理
(1)問題:受到支撐或停留在空中的物體是否也受引力的作用。
(2)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3、明晰引力與重力的關系。
(1)講解:地球有引力,地球的引力會作用於地球上的任何物品。像這樣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我們稱之為重力,任何物體都受到重力作用,物體重力是由於地球引力引起的。
(2)舉例:哪些物體受到重力作用。
(3)小結:不管有沒有物體,地球的引力總是存在的。只要有物體存在,物體就會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所以,任何物體都具有重力。(板書:地球有引力,物體受引力作用產生重力。)
(三)認識重力的方向
1、游戲活動
(1)「准確轟炸目標」游戲規則:同學兩人一組,利用身邊的各種文具材料作為實驗用品開展活動。每次活動由其中一位同學在地面上先放一個小物體,另一位同學將一件文具用品拿到高處描准目標後鬆手,讓用品自由下落,准確轟炸下面的目標。邊活動邊思考:上面物品應在怎樣的位置才能准確打擊到下面的物品。實驗結果說明了什麼?
(2)活動、交流。
(3)講解:下落的物品要與地面目標物品同處於豎直的位置,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2、畫單個物體的重力圖示
(1)問題:你能畫出蘋果的重力圖示嗎?
(2)試畫並展示。(用箭頭貼指示出物體的重力,注意箭頭貼的出發點與方向。)
(3)指導畫規范的物體重力的圖示,並講解:重力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豎直方向是當地的水平方向構成直角(畫圖示講解),就是我們前面做的物體下落的方向。
(設計意圖:學生要畫出正確的單個物體受到的重力的圖示,困難比較大,力的圖示是教學的難點,因此,教師的指導就顯得十分必要。)
3、畫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物體重力的圖示
(1)(出示圖片)問題:有8個物體分別處於地表上空不同的方位並即將下落,那麼,它們將如何下落呢?它們受到的重力方向各是怎樣的?
(2)在模擬圖示上用彩筆畫出物體下落的路徑。
(3)展示交流。
(4)評價。
(5)問題:為什麼這8個物體受到重力的方向不一樣?你有什麼新的發現?
(6)討論交流。
(7)講解:物體不管在地球上什麼位置,都有重力,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都指向地球的中心。
(四)拓展應用
1、挑戰重力活動:根據科學書第46頁的實驗方法,教師指導學生藉助帶棉線的塑料杯進行挑戰重力的體驗活動。
2、交流。
3、想一想,如果地球沒有引力,將會產生什麼結果?
4、交流。
5、總結: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科學就存在於生活的每件小事中。如果你能留意發生在身邊的事,如果你在發現的基礎上能做個細心人,相信同學們也能提出自己獨特的科學見解,也許有一天這些見解還會成為新的科學真理呢!
附:板書設計(略)
【課後小結與反思】
基於 「創造條件促進學生的自主有效地活動為出發點」的精神,我在備課之際格外注意做以下三件事:一是,調查了解學生對於將學習內容的興趣指向和已有經驗(即前概念)水平及水平差異等各種學習的狀況。二是,再學習課程標準的。通過再學習,不僅強化課程教育的中心理念,明確課堂教學活動應具有的指向目標,還找出了本課學習應落實的具體培養目標。三是,結合教材編寫專家提供的教學參考書,仔細品讀教材,認真研討教學專家所設計的每一個教學活動環節,認識教材活動設計的目的與意義。
以上三件事,最需花時間的是第三件事,因為,與教材文本進行的交流,絕不僅是讀清教材的每一個活動要求那麼簡單。課程改革提出的「用教材」的理念指引著我們,所以說:尊重教材,切莫等於崇拜教材。經過對教材的體捂與研究,我發現教材中有些地方值得商榷。商榷之一:在按教材的設計進行體驗性學習的過程中,我沒能感受到教材編寫者所期望讓學生體驗的學習樂趣。思考後,我認為學習的樂趣體驗不如意,可能與學生現今所處的生活環境令他們擁有著很豐富的視野有關系。就牛頓與蘋果的故事,絕大多數學生早在學齡前階段已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有所了解,並知道有引力,一些同學還知道重力。所以,以這樣一個學生都已知的故事展開教學,雖能引起學生的一定學習熱情,但熱情的強度不會太大,持續的時間也不會太久,應考慮適當延伸活動。商榷之二:教材出示牛頓的第一個解釋,接著讓學生通過抓尺子的活動去體驗牛頓所作出的第一個解釋。而後,牛頓第二個解釋的學習方式重復了牛頓的第一個解釋的學習模式。這樣安排的活動環節,學生雖看似經過了「動手」學習,然而,正所謂 「『動手』只是一種手段,『動腦』才是目的,『動手』並不一定會『自動地』促進『動腦』」,由於在學生的每次活動開始之前,都已經明確知道了最終解釋,活動僅是去驗證,不需要自己再去思考、去解釋、去得出自己的結論,所以,我認為這樣的活動設計也值得商榷。商榷之三:教材中關於牛頓的第一個解釋的描述中的最後一句「它使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並不是正確的重力特徵的描述。還有,對於抓尺子活動前,教材設計的引言「我們來做一個和重力賽跑的游戲」,這之中的「和重力賽跑」的表述與教材的教學目標相勃。 「一位同學拿著一根長尺,從高處往下丟落,另一位同學在下面接住」, 這個活動要解決什麼問題?是解決自由落體的下降速度變化還是訓練學生接物的反應速度?我認為教材中這個攔截活動,容易產生重力與速度有關系的誤導,這節課要解決的是重力的方向是怎樣的,因此,我設計「准確轟炸目標」的活動能解決物體受豎直方向的重力作用豎直下落的教學難點。
怎樣讓教學活動圍繞「物體落地」這一主題展開,層層深入,並富有兒童情趣,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怎樣讓學生既「動手」又「動腦」,通過對自己活動作出的個性解釋,從而認識引力,認識重力?怎樣避開專業而抽象的術語和定義,讓學生形象、直觀、生動有趣地表述出自己新建構的引力與重力的概念?此外還有,怎樣處理活動中教與學的關系?怎樣促進活動中的生生與師生間的互動?選擇怎樣的材料,才能即簡約、方便、實惠,又有效的保障學生活動的開展?怎樣處理好材料的出現、使用與控制?……思考著這些問題,我大膽改變了原教材對教學內容的設計、表述及呈現次序,經過多次對教學活動設計的選擇與實踐,我對《蘋果為什麼會落地》一課的教學過程做了以上的預設安排。
由於備課的精心、細心、盡心,本課教學活動落實了教學預設的各項教學目標,通過學生對生活中類似蘋果落地和旋轉的桶中物體不會掉落的現象的體驗與分析,既認識重力——地球引力,又接觸了地球引力可以被克服的知識;既討論了學生們都會想到的問題,又恰到好處地介紹了牛頓的思考,引發學生關注身邊的現象,促成學生敢於思考、善於思考身邊事物的變化。本課在公開教學活動中受到的在場聽課的教授、專家、教師的一致好評。
【專家點評】
《蘋果為什麼會落地》注重教材解讀,用教材並完善教材,以創設「准確轟炸目標」活動最為典型。全課的活動設計合理,且關聯性強,以學生為主體,極力創造出了讓學生更主動學習的環境與條件;活動的探究指向明確,層層深入,層層遞進;活動材料選擇典型而有效;善於將抽象與專業的術語,轉化為具體的表象,如引導學生利用一個箭頭卡片表示出物體受重力而下落的路徑及給引力打比方;記錄的轉化有藝術,以圖、線的表徵描述為主,並巧妙地通過圖、線應有的位置的指導,滲透了相關的知識概念要素。關注教學細節的處理,不論是預設還是面對知識的生成,這樣的學習方法對於以直觀和具體為主要思維方式的小學生而言是非常需要而有效的。
C. 蘋果的結構素描教案
所謂抄的結構素描無非是對形體的認襲識,就是形和體的認識,現階段的結構素描,肯定為表層,可能隨著眼光的提高,和對藝術理解的深入,對形體的理解也會逐步遞增。之後對整個繪畫藝術的理解也會有所不同。圖片所示的只是最最基礎的表面。
D. 小班畫蘋果教案
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認識紅顏色。
2、通過塗色,感知色彩;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3、培養專幼兒大膽作屬畫,動手能力。
活動准備:彩筆,紅蘋果一個,蘋果鉛畫紙無數張。卡片蘋果樹畫。
活動過程:出示蘋果樹畫。
引出活動:小朋友,秋天到了,果園的果樹上都結出了香香的果實,梨樹上掛滿了梨,葡萄架上掛滿了串串葡萄,可唯有蘋果樹上的蘋果長的不漂亮,它聽說我們小班的小朋友都可聰明了,可以讓蘋果樹上的蘋果變的漂亮。
師; 小朋友,你們喜歡吃蘋果嗎?今天老師也帶來一個蘋果,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提問;「蘋果是什麼顏色的,蘋果是什麼形狀的,」(展示蘋果讓幼兒觀察,讓幼兒回答蘋果的特徵)老師和小朋友今天一起來畫這個蘋果好嗎?
二:老師做示範給蘋果塗顏色;要求幼兒在塗色時由上往下塗,也可以從左往右塗色。
三:給幼兒發蘋果鉛紙畫和紅彩筆,引導幼兒自己動手給蘋果塗顏色。(老師指導幼兒)
結束部分:小朋友們,你們的蘋果畫好了嗎?畫好了的蘋果,老師把它貼在蘋果樹上,比一比,看一看自己的蘋果到底漂不漂亮。(作品展示)
E. 中班美術《蘋果房子》的教案
愛是沙漠中的一泓甘泉,滋潤我們乾渴的心田;愛是一葉小舟,帶我們勇闖狂怒的大海;愛是奔騰的駿馬,帶我們馳騁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愛是……
堆成雪人的父愛
在過冬的時候,下了一場罕見的大雪。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我偏偏生病了。一到早上,小夥伴們紛紛出來堆雪人,一天中會增加好幾個雪人。可是,沒有一個是屬於自己的。我天天扒在窗口看著,臉上盡是失望。爸爸說:「兒子,下來吧!別涼了,窗口有風。」我裝著沒聽見,繼續把目光伸向窗外。爸爸好似看穿了我的心似的,說:「是不是想出去玩?」我點了點頭。「明天一定會有一個雪人屬於你!」我用疑惑的眼神看了看父親。父親笑了笑便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媽媽叫我起來望窗外看。我一看,在草地上站著一個巨大的雪人,上面寫著:祝兒子早日康復!旁邊是兩只手通紅的父親。
過了幾天,雪人一點一點的消失了,但父親用心堆積的愛卻永遠不會融化……
永不變質的感恩
母親的體質很弱,又生病了。媽媽的朋友從外地給母親帶了幾個又大又紅的芒果。一向愛吃芒果的我抵擋著美味帶給我的誘惑。我一直想把這美味留給媽媽。便把那幾個芒果放入了冰箱,等著媽媽回家。幾天後,媽媽回來了,我把冰箱一打開,那幾個原來又大又紅的芒果,已經蓋上了霜,發霉了!
母親問我:「你為什麼不吃?」「因為我想留給你吃。」我失落的回答媽媽。「傻孩子,媽媽不吃,這都放壞了!」媽媽皺了皺眉頭笑了,說:「兒子,你長大了,知道心疼媽媽了。這幾個芒果雖然壞了,但是媽媽的心裡已經嘗到了它的美味!還有什麼比兒子的孝心更好吃的東西啊!」雖然那幾個芒果壞了,但是我對母親的感恩不變質。
不善言辭的父親用愛堆了一個雪人,那份父愛是無與倫比的;我對母親那永不變質的感恩,也是無與倫比的。在這個世界上,有親人對我們的關愛,也有我們對親人的感恩。正是因為有了這無與倫比的愛,地球才那樣的美,那樣的清澈、迷人。
F. 中班美術教案:畫蘋果
要想吸引幼兒,那得從幼兒的思想出發,蘋果是一種可以吃的東西,而且營養成分也很好.最好能拿實物來.先讓幼兒看,告訴他們蘋果的好處.
G. 小班找規律,畫蘋果
這次的數學活動,我原先想得到這樣的教學目標:
1、完整的補畫圖形並給它們塗上不同的顏色。
2、大膽的進行自主作業,體驗操作完成的成功喜悅。
於是我根據《幼兒園指導綱要》中科學(數學)的有關要求設計了這次的教學活動:
一、認認圖形。二、補畫圖形。三、分類塗色。
當我走進教室進行實際教學活動的時候,我從孩子的身上看到了這樣的情況:孩子們對於他們熟悉的圓形和三角形能很好的補畫完成,但是對於比較相近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卻容易混淆,有的甚至不知道該如何人下筆,使得下面的教學活動很難展開。
針對這些現象我覺得我原來的教學設計可以適當的調整:
1、在開展本次活動之前,一定要預先讓幼兒對各個圖形(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有很系統的認識,當我拿出一樣事物的時候他們能很明確的區分他們的形狀,這是教學活動之前的幼兒前期知識經驗的准備。
2、在進行第一個環節認認圖形的時候,我覺得可以採取實物的方式。可以利用幼兒比較熟悉和喜愛的事物來激發他們對於圖形的認識。比如:用各種形狀的積木,或者是用橡皮泥捏成的圖形形狀。這樣能更直觀的讓幼兒了解圖形。
3、在補畫圖形的時候可以讓幼兒拿著食物的圖形去補畫。因為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邏輯思維發展不高,直觀形象思維則需要我們老師提供實物幫助幼兒更好的開展活動。對於那些能力特別弱的孩子,老師更應該單獨進行指導,讓他們有信心,不能感覺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