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師們都是怎麼備課的
教師備課可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寫講稿。不過,去除了要背講稿的負擔,盡可以放開思路地去寫,不用擔心寫多了背不下來。講稿的內容可以按照教材的脈絡和框架,但絕不能抄書。教課書的內容往往教條多,都是抽象的東西誰願意聽呀!講稿應該寫的具體、鮮活,有盡可能多的信息量,為了達此標准,打破些條條框框也在所不惜。
第二步,廣泛涉獵相關內容。一般來說,開一門新課都會給一個學期,也就是半年的備課時間,可用三個月的時間寫完講稿。之後便放到一邊,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廣泛涉獵與這門課有關的內容。你可到圖書館去查資料,你可到網上瀏覽最新的觀點,要了解大量的事例,還要思考前沿性的問題。這種廣泛閱讀和查找的涉獵,當然可以進一步充實講稿,但更重要的,是在營造一種「熏陶」,實現一種「潛移默化」,新課的內容會因此而在頭腦中積淀成一種「知性」系統:既基於理性的根基,又可以自如地感性表達。
第三步,規整教案。認真走完前兩步,你已經成了所講課程的知識富有者,你的頭腦很豐富,但有些龐雜,有些零亂,這時就需要教案來規整。教案就不能啥都寫了,要強調的是結構框架和邏輯脈絡,要符合的要求是清晰、明確。哪個觀點在什麼地方表述,哪個事例在多大程度上展開,都清清楚楚的,無論哪一級的教學督察都找不出毛病。上課的時間到了。你把備課的講稿、教案和相關的資料都擺在講台上,便會覺得分外有底氣。
經過上述三個步驟,未曾開言,頭腦中就已經有了一幅要講內容的清晰圖畫,而一旦開言,就會有一種奇妙的感覺:要說的每一句話,都會有好幾句話在你等著,你可以選擇最精彩的;要舉個事例,也立刻會有典故浮現,你可以信手拈來;甚至你話都說一半兒了,還未啟動大腦呢,但是沒事,句句都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