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做好一名小學教師
蔣慶敏 (隆堯縣尹村校區楊村小學 河北 邢台 055350)
【摘要】 教師作為學生的學習指導者和學生班集體生活的領導者、組織者。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了解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以身作則、因材施教。不僅搞好學習,還要在人際關系以及課外生活等方面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以身作則 平等 學生 興趣 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 G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ISSN1004-1621(2013)04-041-02
教師是神聖的職業,在實現學校的教育任務,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方面,具有突出地位,起著重要作用。所以要想做好一名小學教師,我想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以身作則
在小學生眼裡,老師就是真理,他們的一言一行就是道德標准。因此經常聽到小學生說這樣一句話:這是我們老師說的。這體現出他們尊重老師、信任老師。小學生還善於模仿老師,因此老師的一言一行,可能會影響學生一生。在中外教育史上,無數教育家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給我們做出了光輝榜樣。比如說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十分強調教師的身教,認為身教重於言教。他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他教育過程中,他更是身體力行,對學生關懷備至,滿腔熱情。除了孔子外,還有韓愈、陶行知等都十分重視為人師表。外國的著名教育家盧梭認為:教師在承擔教育任務之前,就應該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範。第思多惠則說,誰要是還沒有發展、培養和教育好,他就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因此,教師以身作則,對學生成長過程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平等的人際關系
沒有和諧的人際關系,要想建立良好的班集體是不可能的。二者關系和諧的基礎是平等的。班級內部的平等的人際關系,首先體現在師生關繫上。我們說師生平等,主要是指師生的尊嚴上不分貴賤,人格上彼此尊重,思想上互相交流。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把自己置於集體一員的位置上,努力使自己的能成為與學生人格平等、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同志或朋友,讓學生感到老師是在和他們一起建立設美好的班集體。其次,體現在生生關繫上,學生之間的平等的人際關系主要通過的教育學生相互尊重來實現。要讓學生認識到,盡管每個學生都是作為個體存在的,智力水平有高低之分,性格情趣亦各不相同,但每個人的尊嚴是絕對平等的。作為教師應該熱愛每一個學生,尤其要特別關注那些"學困生",盡管現在的學校教育大多是把學生的尊嚴只體現在分數與名次上,但教師應善於幫助那些"學困生",發現並發展學生獨特的稟賦與才能,以此喚起他們內在的尊嚴感。使他們產生"我有這與其他任何人都有的智慧"的自信與自尊,從而形成真正的平等意識。
三、熱愛學生坦誠相待
愛是人的較高層次的心理需要,青少年渴望得到愛,在家渴望得到父母的愛,在校渴望得到老師的愛。教師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具體表現。只有熱愛學生,才能開啟學生的心扉,點燃學生的心靈火炬,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應力量。
四、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驅使學生學習的強大的內部推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有極大的吸引力,能帶動學生主動愉快地去努力求知。它不僅對學生當前的學習起著巨大作用,也是日後學習生涯和事業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心理保證。要培養學生興趣,教師就要明確每節課的三維目標,明確學習的深遠意義,引導學生產生持久而主動的學習動力。數學家陳景潤回憶自己在少年時代產生的數學興趣時,認為得益於中學時代的數學教師,這位教師曾這樣介紹數學的結構:自然科學的皇後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而哥德巴赫認為:數學則是皇冠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如此形象的描繪使陳景潤幼小的心靈中立志為祖國的榮譽而攻克數學難關。由此,我認為,教師在課堂中為每個學生創設成功的機遇,可以幫助兒童的學習興趣取得強化和鞏固。
五、對學生要因材施教
根據學生個人的特點,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每個學生成長環境和成長經歷不同,內心世界與個性特點也不一樣。因此就要對他們採用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方法。通俗的講就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有人認為教育工作是一門科學,其實,它更是一門藝術。作為藝術最大的禁忌就是一般化、老套化,而創造性則是藝術生命。在小學階段一定要強調個性,兼顧共性。這個共性的典型特徵,就是學生的年齡特徵。為了掌握學生的年齡特徵,教師要有系統地再強化學習關於小學生心理發展和身體成熟的理論。同時,還要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探討小學生的教育工作的一些共同規律,有效的對小學生因材施教。
六、參加課外閱讀指導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好書,也有不少的壞書,還有些可讀不可讀的書。如果不加以選擇隨便讀,就會浪費時間,不但有益不多反而有害。正如別林斯說的,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所以教師要認真閱讀和研究小學生課外讀物,對於准備向同學推薦的好書,教師要帶頭精讀,對內容進行咀嚼消化,這樣才能很好的向學生進行讀書指導,才能使學生獲得書中豐富的有營養的精神食糧。同時,教師的良好讀書習慣和表率作用也能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他們把閱讀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誘導他們通過書刊認識自己的缺點,找到學習的榜樣吸取進步的力量。教師還要教育學生端正讀書的態度,使他認識到:閱讀是艱苦的腦力勞動,是學習不是散心消遣。應通過閱讀提高思想,豐富知識。教師引導學生要有始有終,不要貪多求快,讀書不求甚解。教師要積極指導他們做好筆記,寫讀書感想等。通過閱讀陶冶學生們的情操,提高思想認識,提高學習興趣。
七、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
課外活動是學生的第二課堂,它為小學生的活動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和廣闊的場所,有利於小學生進行更廣泛的、有趣的交往。有組織的課外活動,既有利於班集體的形成,又利於小學生的個性的積極性,交往的獨立性,以及獨特的創造性的培養。課外活動包括各種文體活動,興趣小組活動,社會實踐和適當的生產勞動等,這些活動都能促進交往活動,培養交往能力。此外,還應鼓勵和支持小學生走向社會,在更大范圍內發展。搞好他們的人際關系,促進交往能力不斷提升,不要讓他們成為一個高分低能的孩子。
總而言之,要做好一名小學教師,首先要有一顆愛心,去愛護每一個學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學生做個好榜樣,只要有付出肯定有收獲。每當我看到學生那一張張可愛的笑臉,我就下定決心,要讓每個孩子的笑容永存。讓他們做祖國未來的接班人,為祖國發展做貢獻。這就是我的奮斗目標,也是作為一個小學教師的終身職責。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❷ 教師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學習習慣
「習慣是人生的指南和老師」,因此,一年級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更顯重要。具體做法:
1、從「強制」入手,嚴格要求、耐心講解、仔細觀察、隨時糾正。
2、要具體指導。一點一滴地糾正學習中的不良習慣,發揮模仿優勢。孩子在做作業時家長到底要不要陪?對於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家長要陪。但不是你看著他做作業,而是你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情,觀察、督促、糾正。
3、要因勢利導。發現孩子自覺學習的行為時要及時鼓勵,使之鞏固,逐漸形成習慣。
4、不斷提出新要求。要勤檢查,勤督促,及時鼓勵,提出要求。也有一位媽媽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給孩子在牆上掛了塊木板,看到孩子有不好學習習慣的現象就在木板上按一個圖畫釘,一開始圖畫釘上升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少起來了,到後來基本上就不再按了,這位媽媽就採用每天如不出現不良的學習習慣就拔掉一個圖畫釘的獎勵措施,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木板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行為結果,讓孩子有努力的方向和動力。
5、要創造學習條件。要讓孩子在書桌上學習,要給孩子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為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除了引導孩子外,還要發揮榜樣的作用,特別是父母的榜樣力量,是十分重要的。父母勤奮學習,一絲不苟,專心致志地工作,是啟發與激勵孩子學習的一個重要條件。
良好的學習習慣內容很多,對於一個小學生來說,至少要養成下面五種學習習慣:
①養成定時專心學習的習慣。學習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只有專心致志、全神貫注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績。為使孩子養成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父母必須認真地看待孩子學習這件事。孩子上學以後,有條件的父母就得給孩子准備一張書桌,或者相當於書桌的適合孩子學習的專用的地方,決不能讓孩子今天趴在床上應付,明天又在椅子上湊合。還要為孩子安排一段溫習功課的時間。小學生放學比較早,放了學可以讓孩子在外面玩一會兒,然後回家開始學習,最好不要拖到晚上。每天到了這個時間,全家人都要安靜下來,不要大聲談話、聊天或者閑扯,看電視時把聲音關得小一點,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在這段時間里也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修理電器、農機具,打撲克、下象棋、搓麻將等等,免得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也不要一會兒問孩子學校的事,一會兒批評孩子書包弄得太臟、文具放得不整齊,一會給孩子倒杯水等等,最好是坐下來做些沒有聲響的工作。如果這時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邊讀書、看報,那就更好了,這樣,除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還能給孩子樹立一個愛學習的榜樣。按照上面所說的去做,孩子就會把學習當作生活中的必要程序來完成,每到學習時間,就會主動坐下來做功課,再也用不著提醒、叮囑和責罵了,他們會很自然地養成定時、專心的好習慣。
培養孩子專心學習,還得培養他做什麼事情都緊張、敏捷、絕不慢慢悠悠的好習慣,做事認真做,做完了就痛痛快快地玩。要讓孩子知道,邊玩邊做作業,並不能減少作業,也不會玩得更多,而且作業沒完成,玩也玩得不痛快。只有盡快認真地完成作業,才有可能痛痛快快地玩,玩的時間才能多一點。這一點要講給孩子聽,也要在行動上約束他。規定不完成作業就不能玩,而且堅持不動搖。緊張、認真的習慣遷移到學習上就是專心致志,而懶懶散散、敷敷衍衍的孩子,不僅事情做不好,學習也學不好。
②養成按時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做一個好學生必須有學習責任感,而按時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是學習責任感的具體表現.一個好學生到了該學習的時候就應該放下一切主動地去學習,應該自己完成的作業決不讓別人代替。但是,由於孩子剛入學,自製力差,還沒養成習慣,一時難以做到,這就要求父母給以督促和指導。不管孩子提出什麼理由和借口,當天的作業必須當天完成,決不允許拖到第二天。如果孩子做作業中遇到困難,父母只能給以講解和啟發誘導,鼓勵他自己去克服困難,找到答案,決不能包辦代替。因為孩子要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不怕困難的堅毅精神,只有通過獨立思考、獨立工作才能 做到。
③養成以正確的姿勢進行書寫的習慣。字是人的門面。小時候就練得一筆好字,會使人受益終生。如今,不少成人甚至文化水平很高的大學生字寫得不成樣子,讓人覺得跟他的身份很不相稱。主要是因為在小學剛學寫字時沒有受到嚴格的訓練,從握筆到書寫都不正確,還養成了胡亂塗抹的壞習慣,想改也難改了。因此,我們要汲取教訓,在孩子剛剛學寫字時,就要協助老師認真地手把手地教,並隨時提醒他:「握筆的姿勢對嗎 ? 」「頭擺正了嗎 ? 」「身體坐直了嗎 ? 」「眼和練習本的距離夠一尺了嗎 ? 」剛開始練習寫字時,不要讓孩子每次寫很多字,也不要求快,更不能督促孩子:「快寫,寫不完不能睡覺 ! 」練習寫字的初期主要應強調正確,讓孩子沉住氣,靜下心來寫,寧可寫得慢些、少些,一定要寫好。
④養成課後復習和課前預習的習慣
❸ 老師應該如何教好小學英語
小學英語教學主要是強調聽與說的訓練,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積極性,打下較好的語音、語調和書寫基礎,獲得英語的感性知識。但在真實的小學教學中,很多孩子都討厭英語的學習,且學習成績非常的不如人意,那麼老師應該如何教好小學英語呢?首先我們一直在強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在傳統“填鴨式”的教學中卻從未重視過興趣。小學生仍然處在視覺性和感官性學習階段,所以要盡可能的用生動有趣的方式,例如游戲記單詞、情境創設學語言等等,讓小學生始終參與到學習中去,充分調動其感官達到激發孩子對英語學習興趣的目的。
其次語音是學習英語的基礎,所以在小學階段要重視孩子聽說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訓練學生的聽音、辯音、模仿、練習和御用方面的能力,讓孩子達到輸入、輸出相匹配的效果。
最後書寫和語法也不容忽視,美觀、規整的英語書寫能夠在給人一個好的印象,增加分值的獲取哦。小學語法雖然不必過於深究,但簡單的語法教學可以幫助小學生系統的學習和掌握英語,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英語學習和使用的效率。
小學英語跟隨中教學好還是外教學好?
小學生學英語跟隨中教老師學習,可以對語法掌握的更加熟練,且能夠提升孩子的做題技巧等等,但中教老師水平普遍較低,在發音以及口語表達方面會比較弱。歐美外教則可以讓孩子在聽說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但難免讓孩子理解上比較困難,所以最好的方式是中、外教結合,這樣孩子就能夠在聽說讀寫方面獲得全面的提升了。
培訓機構線上英語課程採用的就是外教+中教的教學方式,固定英美加母語外教進行主課程授課,為孩子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且能夠創造輕松、快樂的教學氣氛,不吝嗇對學生的鼓勵,讓孩子在獲得語言能力的同時,增強對英語的學習信心。由中教進行階段性復習,在每個主題單元課程結束後,會有一節中教復習課,幫助孩子查缺補漏,幫助學生全面提升英語能力。具體的教學效果,家長可以通過試聽課進行感受:http://www.ququabc.com/offlinep.htm。
以上就是老師應該如何教好小學英語的內容分享了,中教和外教有著不同的教學特色,如果以家庭角色來說,中教就是嚴格的“爸爸”而外教這是以鼓勵為主的“媽媽”,是英語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哦。
❹ 教師如何對小學生因材施教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現代教育確立了人人都是有用之才,人人都是可用之才的普遍人才觀。教師「因材施教」就是要分析每個個體的材質,挖掘其巨大潛能,使每個人都能夠人盡其才。因此,「因材施教」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責任所在。 那麼,什麼是因材施教,它的原理是什麼?如何因材施教?下面就這些問題具體展開討論。 一、因材施教的定義 所謂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學過程和課外輔導中,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個性、興趣愛好和能力等的差異,對不同學生採取相應的教育方式,以滿足個別學生差異需求的過程。 二、因材施教的基本原理 由於遺傳素質,家庭環境和個人成長經歷的不同,在同一班級的小學生,雖然有著共同的年齡特徵,但是在學習的成績、學習態度和方法、興趣和愛好、氣質和性格、稟賦和潛能方面都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教師是對由個性完全不同的學生組成的集體教學,因材施教不是要求所有學生達到統一的規格和標准,而是適應每個不同需要及可能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三、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1)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開展教育。了解學生是教育教學的起點,只有心中有人的教育、貼近人的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才會是成功的教育。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既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教師就是在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之後才有針對性地採取有效的教學方式,實現了因材施教。 (2)認識學生性格的多元性,有效進行分層、分類教學。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就是說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徵,提供適宜的個性化教育。 心理學認為氣質是人生來就具有的心理活動的特徵,具有較強的穩定性。氣質不同的人在同一件事上的態度和反應具有很大的個體差別。根據學生不同的氣質類型因材施教是一種非常有效地分類教育。氣質差異對學生成績的影響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這取決於教師怎樣看待學生的氣質,怎樣對待他們提出合理、恰當的要求。 (3)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揚長避短,定向施教。《學記》中說,「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教育的作用是發揚學生的優點,克服學生身上的缺點。作為教師,只有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才能激發學生的自身價值,才能可能促使學生奮發上進。 四、因材施教的教學實踐 在因材施教的過程中,在把握上述原則的基礎上,要結合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差異的各個方面有針對地採取合適的方法,具體而言,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主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成績差異。 第二,學生的氣質和性格差異。 第三,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差異。 第四,學生的家庭背景差異。 總之,學生個體的特殊性要求教育教學要因材施教,這是現代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原則。
❺ 新上任的小學教師,第一節課要給小學生樹立怎麼樣的規矩具體開場白應該怎麼說
同學們好,我是你們的××老師,我姓×,大家以後可以叫我×老師。很高興能夠成為你們的××老師,聽其他老師說,咱們班的學生是最聰明、最聽話的,成績也是很好的。希望大家一直保持這種學習狀態,跟著老師的步伐,我們繼續前進,看誰學的又快又好。
第一節課要給學生樹立的規矩:上課前把書本准備好,等老師進班;上課前全班起立說」老師好「上課舉手回答問題,不能想說就說;上課不能交頭接耳說話、不能開小差、不能做和上課無關的事情;下課時全班起立說」老師再見「;下課見到老師要說」老師好「;作業按時完成,不懂的問老師或同學。
❻ 老師怎樣教小學生
小學時期是一個人發展最快也是最關鍵的時期,個性開始形成,價值觀逐步確立,對小學生來講,閱讀的重要性不單是獲取知識經驗,更重要的是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為將來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方面應注重各個環節,抓住語文知識的每一個方面。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在新的課程標准下,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引領學生暢游書海,無疑是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增強閱讀能力、親歷閱讀過程、提高語文基本知識和素養的有效途徑。閱讀,是提取、加工和運用信息的心智技能,也是體驗情感、認識世界、發展思維、形成人生觀、世界觀的重要方法。 現今的閱讀教學可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兩種,傳統的閱讀教學,往往只重視課內閱讀,封閉在課本之中,忽視了課外閱讀在培養學生能力、促進發展方面的特殊作用。因此,關注學生成長需要的閱讀教學,應該重視課內與課外閱讀的緊密結合。在閱讀教學中,課內閱讀是准備,課外閱讀是應用。閱讀能力的培養,單靠課內閱讀很難完成。不管課內閱讀的效率有多高,沒有課外的閱讀,都不可能獲得十足的成效。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進行多種方式的閱讀指導,才能培養熟練的閱讀技巧和較強的閱讀能力。學生在閱讀中往往受其生活經驗、認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教師則可以通過課內閱讀來啟迪、引導學生提高文章鑒賞力和審美情趣。課文是教師在課內閱讀教學中指導如何進行閱讀的例子,也是教師引發課外閱讀的重要途徑。 通過課外閱讀,學生會驚喜地發現作品的精彩、豐富。他們身上的文化趣味性會增強,能夠自主選擇文本,閱讀文本。語文閱讀能力將得到很快提高。事實證明,只有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密切結合,才能使閱讀能力的培養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拓展閱讀思維 「興趣是認識的內驅動力」,只要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了興趣,開展課外閱讀、拓展思維就會成為可能。小學生的興趣愛好是不穩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社會以及學校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因勢利導,以課堂教學為契機,激發二.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創造性思維。 在閱讀教學中,當我們以檢查作業的形式去了解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時,會發現有很多筆記是應付了事,詢問起來,學生會告訴你他對老師推薦的書沒興趣。這就不能不引發我們對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思考。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換一種方式讓學生主動去閱讀。那就是教師首先具備豐富的閱讀經驗與知識積累,再以恰當的方式點撥學生。試想,將所有我們認為有價值的書籍擺放在學生面前時,冰冷的鉛字、厚重的版本,會讓他們望而生畏。如果作為教師,能以自己的閱讀經驗,講述書中某一動人的情景,告訴學生有關作者的趣聞、佚事,精選某人的代表作朗讀、背誦或講述,那麼學生或許就從此知道了魯迅、冰心、林語堂……聽說了王朔、劉墉、李敖……再捧起那些厚厚的書,也就不再那麼陌生了。 此外,故事會、朗讀比賽、出牆報、開展讀報活動等,都是交流閱讀成果的好方法。使學生在享受成就感的同時,激發更大的閱讀興趣。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厚積而薄發,注重閱讀積累 教育界把一個人生平的積累概括為三個方面:情感的積累、生活的積累和閱讀的積累。對於小學生來說,積累閱讀材料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關鍵。小學一、二年級開始,就應當讓學生大量的背誦兒歌、淺顯的詩歌,記憶一些童話故事和一些優美的散文。這樣,小學生的說話能力,表達能力就會提高,頭腦中積累的詞彙越來越多,不僅促進了思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促進了閱讀材料的更多積累,並且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小學生的思想單純,懂的知識少,理解力不夠,但機械記憶力特別強。最適合輸入大量的信息和強行訓練。因此,閱讀訓練的重要方法就是多讀。一是次數多,反復讀。從一開始就要引導學生對字詞句段和文章反復讀。「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第二個就是要數量多。新教材增添了課文的篇數,增添了口語交際內容,本意就是讓學生多讀多拼。在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每日向學生推薦1-2首古詩詞,讓學生背誦,使學生在大量的積累中感悟運用。 四、讀寫結合,發展個性閱讀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讀錯音、寫錯字的現象較為普遍,用詞不當、語言匱乏的現象也很嚴重。而這些問題光靠我們的課堂教學是難以解決的。因此,就有賴於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由於自製力差,學生在閱讀中往往是看熱鬧,不會自覺積累。這就需要我們加以正確地引導。有效的方法就是讀寫結合,即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抄寫、仿寫。 讓學生抄寫一些優秀片段、好詞佳句,寫景狀物、人物外貌、內心活動、行動語言等。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有了一定的閱讀量,才能引導學生注重語言的感情,才能使學生產生自己的領會,才談得上小學生個性化閱讀。 要促進閱讀材料的積累,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還要讓學生平時依照閱讀材料寫片段,鼓勵學生多作仿寫小習作。例如記錄難忘的人、事物或景色;堅持寫日記;寫一些散文、讀後感等等。在閱讀仿寫的過程中,自讀自思、自我感悟。這樣,學生在不斷的仿寫過程中,語言會越來越豐富,最終創造出自己的語言和獨特的閱讀方式。 總之,課外閱讀應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主動發展為主旨,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閱讀書籍,以促進語文改革的步伐,提高學生認知水平。而學生也會隨著讀和悟的步步推進而由量變到質變,從而使身心在課外閱讀中得到健康的發展。
❼ 如何教好小學生
小學是教育的關鍵期,美國心理學家、哲學博士塞德茲告訴我們:「人如同陶瓷器一樣,小時候就形成一生的雛形。幼兒時期就好比製造陶瓷器的黏土,給與什麼樣的教育就會成為什麼樣的雛形」,所以我們要牢牢把握住這個關鍵期,給與孩子正確的教育,才能讓他們更好的成長。下面分享五種正確教育小學生的方法:
1、你說話的語氣決定孩子對你的態度。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說過:你什麼語氣,孩子就是什麼態度。所以我們在與孩子講話時一定要注意,語氣不要過於激動,因為多半這種語氣也會讓孩子接收並反過來用在你的身上。
2、溝通代替訓斥。
把說教變成和孩子的一次溝通、談話。家長在遇到孩子做錯事的情況時,通常第一反應就是訓斥,好像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但這不僅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一定的傷害,還會激起孩子逆反心理,更好的做法是和孩子溝通,知曉他這樣做的理由然後再糾正錯誤的想法並告訴正確的做法。
3、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家長是什麼樣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孩子是什麼樣。在媽媽洗腳的廣告里,媽媽給姥姥洗腳被孩子看到了,於是也有樣學樣的端水給媽媽洗腳,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所以如果你想要你的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就要先變成那個樣的人。
4、尊重並信任孩子。
孩子們在上了小學之後,可能會慢慢有自己的一點小隱私,這些都是正常的,家長們要學會尊重,尊重孩子,同樣的孩子也會尊重你。小學也是青春期開始的時期,孩子多半會產生逆反的心理,這時候我們要學會尊重並信任孩子,給他足夠的空間,可以避免很多正面的沖突和矛盾。
5、拒絕溺愛,培養孩子獨立意識。
不要什麼事情都想著替孩子去解決,要知道,溺愛不等於愛,一個不能獨立的人是沒有辦法適應以後的社會生活的。在孩子需要幫助時給予一定的幫助即可,培養孩子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他以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大有裨益。
希望以上幾種方法可以給你帶去一些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