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數學教學怎樣突破重難點的反思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突破重點和難點
這需要每一位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總結、摸索.下面我就談一談對此問題的點滴體會和做法.
1.抓住知識間的銜接,運用遷移的方法突破重點和難點. 我們先來關注數學的學科特點.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之一就是系統性很強,每項新知識往往和舊知識緊密相連,新知識就是舊知識的延伸和發展,舊知識就是新知識的基礎和生長點.有時新知識可以由舊知識遷移而來,可同時它又成為後續知識的基礎.因此,數學知識點就像一根根鏈條節節相連、環環相扣.由此可見,如果老師能夠善於捕捉數學知識之間的銜接點,自覺地以「遷移」作為一種幫助學生學習的方法,以舊引新、舊中蘊新,組織積極的遷移,就不難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了. 2.抓住知識間的聯系,採用轉化的策略突破重點和難點. 轉化——解決數學問題時,常遇到一些問題直接求解較為困難,通過觀察、分析、類比、聯想等思維過程,選擇運用恰當的數學方法進行變換,將原問題轉化為一個新問題(相對來說,對自己較熟悉的問題),通過新問題的求解,達到解決原問題的目的,這一思想方法我們稱之為「化歸與轉化的思想方法」一個新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發展和結果,也就可以轉化為舊知識來認識和理解.在教學中,教師如能做到「化新為舊」,抓住知識間的「縱橫聯系」,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路,逐步教給學生一些轉化的思考方法,使他們能用轉化的觀點去學習新知識、分析新問題才能使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不斷深刻,最終達到融匯貫通.3.強化感知參與,運用直觀的方法突破教學重難點直觀——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實物、模型、多媒體計算機等教學用具,通過實際操作、觀察、思考的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直觀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一種最常用的也是最為有獨立自主的教學方法.
B. 如何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教學難點
每節課我們都要圍繞一個知識點進行教學,並進行有效的挖掘與延伸,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知識中難以理解接受的知識進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數學教學是否有效的基本標准之一,就是看教師在教學中能否突出重點,根據學生實際,突破難點。本文提出了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應注意的幾個要點,並嘗試找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 實踐策略。我以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例,就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談一些體悟
一、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應注意的幾個要點
1.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從知識點中梳理出重點
理解知識點,首先是要理解這部分內容整體的知識結構和內容間的邏輯關系,再把相應的教學內容放到知識的結構鏈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個單元的知識點,特別是要詳細地知道每節課的知識點,在教學中做到不遺漏、不添加。如果知識點是某單元或某內容的核心,是後繼學習的基石或有廣泛應用等,那麼它就是教學重點。教學重點一般由教材決定,對每個學生是一致的。一節課的知識點可能有多個,但重點一般只有一兩個。以六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為例,本課的知識點有:(1)掌握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能按步驟解決問題;(2)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3)學會檢驗,掌握檢驗的方法;(4)明白替換問題的特點:在和一定的數量關系下,將一種數量替換成另一種數量;(5)理解用「替換」策略解決倍數關系和相差關系問題的同和異;(6)感受「替換」策略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梳理這些知識點後,本課的教學重點有兩個:一是讓學生學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二是讓學生明白替換問題的特點:在和一定的數量關系下,將一種數量替換成另一種數量。
2.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從重點中確定好難點。
數學教學重點和難點與學生的認知結構有關,是由於學生原有數學認知結構與學習新內容之間的矛盾而產生的。把新知識納入原有的數學認知結構,從而擴大原有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是同化。當新知識不能同化於原有的數學認知結構,要改造數學認知結構,使新知識能適應這種結構的過程是順應。從學生的認知水平來分析,通過同化掌握的知識點是教學重點,通過順應掌握的知識點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當然,在實際教學中,由於學生個體認知水平的差異,同化的知識對有的學生而言,也是學習難點,順應的知識對有的學生而言,不一定是學習難點。總之,要根據學生實際,在把握重點的基礎上,確定好難點。仍以六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為例,「替換」是一種應用於特定問題情境下的解題策略,從學生的認知結構上看,掌握這一解題策略的過程是順應的過程。因此,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教學難點,即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除此以外,這節課的另一個教學難點是在用「替換」的策略解決相差關系的問題時,要找准總數與份數的對應數量,理解總數的變化。
3.把握教材與學生的實際,區分教學重點和難點。
分析教材,我們認為教學重點指的是「在整個知識體系中處於重要地位或發揮突出作用的內容」。因此,教學重點是基於數學知識的內在邏輯結構而客觀存在的。分析學生的認知結構,我們知道教材上的重要知識點是要學生通過同化或順應去實現的,在 同化或順應的過程中出現教學難點。由於難點與重點形成的依據不同,所以有的內容是重點又是難點,有的內容是重點但不一定形成難點,還有的內容是難點但不一定是重點。教學中,還需要教師在分析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區分好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六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為例,教學重點和難點都是通過畫圖和列表的方法,學會用假設策略分析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解決問題。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列表假設的方法蘊含了變元思想,比畫圖假設的方法更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因此可直接給出表格,讓學生看懂表格後,再填表解決問題。最後通過比較,找出兩種方法的共同點,從本質上理解假設策略
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幾條主要策略
1.把握好重點和難點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前提。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要想在教學中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首先是深鑽教材,從知識結構上,抓住各章節和每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其次是備足學生,根據學生實際的認知水平,並考慮到不同學生認知結構的差異,把握好教學重點和難點。課前的精心准備、准確定位,就為教學時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提供了有利條件。
2.找准知識的生長點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條件。
小學數學是系統性很強的學科。數學教學就是要藉助於數學的邏輯結構,引導學生由舊人新,組織積極的遷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認識簡單與復雜問題的聯系,不斷完善認知結構。因此,新知識的形成都有其固定的知識生長點,找准知識的生長點,才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們可依據以下3點找准知識生長點:(1)有的新知識與某些舊知識屬同類或相似,要突出「共同點」,進而突破重、難點;(2)有的新知識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舊知識組合而成,要突出「連接點」,進而突破重、難點;(3)有的新知識由某舊知識發展而來的,要突出「演變點」,進而突破重、難點。如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雖然每個策略都有其適用的題目,但是在形成新策略的過程中要綜合應用已有的策略,如學習替換與假設策略時要用到畫圖、列表等策略,且綜合法與分析法貫穿始終。所以這一單元的教學,是數學認知結構改造的過程,要突出「演變點」,進而突破重、難點。
3.採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修改稿)》指出:教師的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自主學習的關系,通過有效的措施,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認真閱讀這段話,可以知道:根據學生實際,採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如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時,合適的教學方式是獨立思考——嘗試解題——合作交流——比較歸納——反思小結——形成體驗。這樣的教學方式,能使學生在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感悟解題策略,形成解題策略,體會策略價值,自覺應用策略解決問題,真正做到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
4.積累基本的數學經驗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基礎。
基本數學經驗是指在數學目標的指引下,通過對具體事物進行實際操作、考察和思考,從感性向理性飛躍時所形成的認識。數學經驗源於日常生活經驗,高於日常經驗。小學數學活動可分為4類:直接來源於生活的數學活動;間接來源干生活的數學活動;為數學學習設計的純粹數學活動;意境連接性的數學活動。「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屬於間接來源於生活的數學活動,因此教師要設計有層次的數學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經歷解題過程,進行體驗和反思,把解決問題中的體驗加以整理,對獲得的數學經驗進行反思,對學生的認知過程再認知,從而掌握解題策略,感受策略價值,積累數學經驗,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以五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列舉」為例,教學例1要讓學生經歷無序到有序的過程,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有條理地列舉;教學例2要引導學生用列舉的策略解決問題,要不重復、不遺漏地進行思考,感受用列表、打「?」法列舉的簡潔、有序;教學例3要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進一步感受列舉策略的特點。 教學每道例題,都要引導學生回顧和反思,積累數學經驗,樹立主動用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
5.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保障: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現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因此,在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教學難點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化動為靜,化隱為顯,化難為易,化抽象為直觀,並通過與傳統技術的聯合與互補,有效促進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如:教學六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假設」時,利用信息技術,通過畫圖直觀演示用替換和假設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會用這兩種策略分析數量關系,保證了重難點的順利突破。
C.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突破重難點
一堂課上的好不好,關鍵看教師是否正確地講解了教材的基本內容,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點及解決了教材的難點,使學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能否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基本條件,也是教師能力的表現。
一、什麼是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所謂教學重點,「在教材內容的邏輯結構的特定層次中占相對重要的前提判斷」,也就是「在整個知識體系或課題體系中處於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內容」。如果某知識點是某單元內容的核心、是後繼學習的基礎或有廣泛應用等,即可確定它是教學重點。也就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如意義、法則、性質、計算方法還包括數量關系、解決問題的策略等。例如,一年級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方法;二年級平移和旋轉的教學重點是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三年級中的平均數教學重點是理解平均數的含義;24時計時法的教學重點是知道24時計時法的含義,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四年級連減的簡便計算教學重點是掌握連減的簡便演算法;五年級長方體的體積教學重點是運用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六年級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教學重點是會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一般指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是理解和掌握起來感覺比較困難的關鍵性的知識點或容易出現混淆、錯誤的問題。例如,一年級實踐活動的擺一擺,想一想的難點是通過觀察找出用圓片擺出不同數的規律;二年級平移和旋轉的教學難點是會在方格紙上畫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和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三年級中的年月日的教學難點是記住每個月及平年閏年的天數,初步學會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四年級李志蘭和 劉永霞老師講的兩節課的難點是靈活選擇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五年級長方體的體積教學難點是理解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過程;六年級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學難點是按一定的比例將圖形放大和縮小。難點有時和重點是一致的。六年級上冊的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的理解,既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同時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
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也具有各自的特點。
教學重點來自於知識本身,是由於數學知識內在的邏輯結構而客觀存在的,因而對每一個學生均是一致的。而教學難點卻不同,它依賴於學生自身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實踐證明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於同一知識點的難點突破速度與水平是參差不齊的。
由於教學重點與難點二者形成的依據不同,所以有的教學內容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有的內容是教學重點但不一定是教學難點,有的內容是教學難點但不一定是教學重點。但是教學重點和難點都是由同一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所決定的。
二、研究教學重難點的意義何在
可以用這樣一句話概括——落實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掌握知識的前提,突破難點是教學成功的關鍵。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突破重難點的方法往往是使學生活躍思維、激發興趣的催化劑。
三、如何在數學教學中突破重點和難點
這需要每一位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總結、摸索。下面我就談一談對此問題的點滴體會和做法。
1.抓住知識間的銜接,運用遷移的方法突破重點和難點
我們先來關注數學的學科特點。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之一就是系統性很強,每項新知識往往和舊知識緊密相連,新知識就是舊知識的延伸和發展,舊知識就是新知識的基礎和生長點。有時新知識可以由舊知識遷移而來,可同時它又成為後續知識的基礎。因此,數學知識點就像一根根鏈條節節相連、環環相扣。
由此可見,如果老師能夠善於捕捉數學知識之間的銜接點,自覺地以「遷移」作為一種幫助學生學習的方法,以舊引新、舊中蘊新,組織積極的遷移,就不難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了。
案例一:分數的基本性質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這樣敘述的: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教學時,如果把它作為一個孤立知識點來教學,通過觀察1/2=2/4=6/12從左到右、從右到左的逐一變化,一遍又一遍的敘述由誰到誰的變化過程,老師的目的就是想讓學生在不斷的重復中體會這一規律的存在,學會用同一語式去表達,但是到最後學生也未必能夠結合自己的理解,用一句比較簡練、准確地數學語言來描述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如果,我們在教學前先來分析一下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知識基礎,就會找到與它的敘述非常相似的「商不變的性質」和溝通兩者聯系的「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此時我們為了突破「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就可以在課前的復習環節安排對於「商不變的性質」的敘述和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練習。
可以運用遷移方法教學的知識點還很多,如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它在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筆算的基礎上遷移學習,只是增加試商和調商且難度增大、方法更加靈活。再如,乘數是多位數的乘法是在學習一位數乘法的基礎上遷移,運算方法相同。
由此可以看出,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揭示和建立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運用遷移的方法來突破重難點。這種方法得以實施的關鍵在於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應該是熟練的,他所掌握的前期知識是牢固的。因此,強調我們每一年段的老師都要把自己視為「把關教師」,讓學生「走穩每一步」。
2.抓住知識間的聯系,採用轉化的策略突破重點和難點
轉化——是指解決數學問題時,常遇到一些問題直接求解較為困難,通過觀察、分析、類比、聯想等思維過程,選擇運用恰當的數學方法進行變換,將原問題轉化為一個新問題(相對來說,對自己較熟悉的問題),通過新問題的求解,達到解決原問題的目的,這一思想方法我們稱之為「化歸與轉化的思想方法」一個新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發展和結果,也就可以轉化為舊知識來認識和理解。在教學中,教師如能做到「化新為舊」,抓住知識間的「縱橫聯系」,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路,逐步教給學生一些轉化的思考方法,使他們能用轉化的觀點去學習新知識、分析新問題才能使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不斷深刻,最終達到融匯貫通。
例如: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圓面積公式的推倒。
3.強化感知參與,運用直觀的方法突破教學重難點
直觀——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實物、模型、多媒體計算機等教學用具,通過實際操作、觀察、思考的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直觀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一種最常用的也是最為有獨立自主的教學方法。
(1)動手操作,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如:圓的面積的推導
(2)通過畫圖,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可以用圖幫助解決問題,如(
(3)直觀演示,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比如:用課件演示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用課件演示鍾表一天的轉動,學生理解了教學重點24時計時法的含義、在學習長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時,如果利用課件演示來幫助學生體會體積實際上就是一個形體中含有體積單位的個數,那就在交流匯報這個環節不至於浪費時間了。
(4)編制歌訣,幫助學生直觀的記憶
如教學的年月日進行歌訣記憶。還有教學五年級因數和倍數單元,概念又多又易混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編歌謠來幫助記憶。如讓學生背100以內質數表,單去死記硬背一個一個的數相當困難,就可以引導學生把這些數分組變成歌謠來記:二、三、五、七和十一,十三後面是十七,十九、二三、二十九,三一、三七、四十一,四三、四七、五十三,五九、六十一、六十七,七一、七三、七十九,八三、八九、九十七。
再如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也可以用下面歌謠來記:
兩數互質要記牢最大公因就是1,最小公倍是乘積;
兩數倍數關系時,最大公因取較小,最小公倍取較大;
兩數關系不明顯,就用短除來試商,最大公因乘半邊,最小公倍乘一圈。
運用好直觀方法的關鍵是化抽象為具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發展思維能力。
教學中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方法還有很多,以上介紹的方法是針對一些知識點的教學單獨使用的情況,這些方法當然也可以聯合使用。總之,我們要做到在教學中切實提高課堂效率,就要深入研究教材和學生,努力實現「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D. 怎樣突破課堂的突破重難點的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如何突出教學重點, 突破教學難點?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
課堂教學過程是為了實現目的而展開的,確定教學重點、難點是為了進一步明確教學目的,以便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地為實現教學目的服務。因此,確定教學重難點首先要吃透新課標。只有明確了這節課的完全知識體系框架和教學目的,並把課程標准、教材和教師參考書整合起來,才幹科學確定靜態的教學重點難點。
其次,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和技巧的狀況;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了解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作出預見,預見學生在接受新知時的困難、發生的問題,以便對症下葯。避免教學中的主觀主義和盲目性,切實做好理論接洽實際。從而確定好自己的課堂教學科學切合實際的靜態和動態重點難點。例如,當原來確定的難點絕大多數學生並不感到難以理解時,教師就不必再在這個問題上花過多時間和精力。再如,當學生提出教師事先未估量到的疑難問題,教師要精確看待,不要帶有應付性的態度去應付學生所提出的問題。
在教學中如何突出教學重點, 突破教學難點? 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根本。
在長期歷史教學實踐中,我以為「導」、「聯」是突破教學重難點最有效的方法。
善於引導。善導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問題症結和難點實質,用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語言多角度地啟發學生,使之發生多方聯想而有所感悟。疑難、重點問題的多樣性,決議了引導手腕的多樣性。一方面,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引導既可以導之以趣、導之以思、導之以情,也可以導之以理、導之以法。另一方面,由於教學內容的多重性,教學難點的多樣性,思維方式的多向性,決議了教師引導方法需要多變。所以,教師須多備幾手「導」的技巧,以便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例如在歷史教學中可以運用講故事法、觀看影視法、類比法等。
E. 談談在教學中怎樣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課堂教學過程是為了實現目的而展開的,確定教學重點、難點是為了進一步明確教學目的,以便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地為實現教學目的服務。因此,確定教學重難點首先要吃透新課標。只有明確了這節課的完全知識體系框架和教學目的,並把課程標准、教材和教師參考書整合起來,才幹科學確定靜態的教學重點難點。
其次,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和技巧的狀況;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了解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作出預見,預見學生在接受新知時的困難、發生的問題,以便對症下葯。避免教學中的主觀主義和盲目性,切實做好理論接洽實際。從而確定好自己的課堂教學科學切合實際的靜態和動態重點難點。例如,當原來確定的難點絕大多數學生並不感到難以理解時,教師就不必再在這個問題上花過多時間和精力。再如,當學生提出教師事先未估量到的疑難問題,教師要精確看待,不要帶有應付性的態度去應付學生所提出的問題。
在教學中如何突出教學重點, 突破教學難點? 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根本。
在長期歷史教學實踐中,我以為「導」、「聯」是突破教學重難點最有效的方法。
善於引導。善導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問題症結和難點實質,用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語言多角度地啟發學生,使之發生多方聯想而有所感悟。疑難、重點問題的多樣性,決議了引導手腕的多樣性。一方面,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引導既可以導之以趣、導之以思、導之以情,也可以導之以理、導之以法。另一方面,由於教學內容的多重性,教學難點的多樣性,思維方式的多向性,決議了教師引導方法需要多變。所以,教師須多備幾手「導」的技巧,以便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例如在歷史教學中可以運用講故事法、觀看影視法、類比法等。
F. 如何突破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關鍵看教師是否正確地講解了教材的基本內容,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點及解決了教材的難點,使學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能否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基本條件,也是教師能力的表現。 一、什麼是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所謂教學重點,「在教材內容的邏輯結構的特定層次中占相對重要的前提判斷」,也就是「在整個知識體系或課題體系中處於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內容」。如果某知識點是某單元內容的核心、是後繼學習的基礎或有廣泛應用等,即可確定它是教學重點。也就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如意義、法則、性質、計算方法還包括數量關系、解決問題的策略等。例如,一年級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方法;二年級平移和旋轉的教學重點是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三年級中的平均數教學重點是理解平均數的含義;24時計時法的教學重點是知道24時計時法的含義,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四年級連減的簡便計算教學重點是掌握連減的簡便演算法;五年級長方體的體積教學重點是運用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六年級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教學重點是會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一般指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是理解和掌握起來感覺比較困難的關鍵性的知識點或容易出現混淆、錯誤的問題。例如,一年級實踐活動的擺一擺,想一想的難點是通過觀察找出用圓片擺出不同數的規律;二年級平移和旋轉的教學難點是會在方格紙上畫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和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三年級中的年月日的教學難點是記住每個月及平年閏年的天數,初步學會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四年級李志蘭和劉永霞老師講的兩節課的難點是靈活選擇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五年級長方體的體積教學難點是理解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過程;六年級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學難點是按一定的比例將圖形放大和縮小。難點有時和重點是一致的。六年級上冊的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的理解,既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同時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 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也具有各自的特點。 教學重點來自於知識本身,是由於數學知識內在的邏輯結構而客觀存在的,因而對每一個學生均是一致的。而教學難點卻不同,它依賴於學生自身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實踐證明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於同一知識點的難點突破速度與水平是參差不齊的。 由於教學重點與難點二者形成的依據不同,所以有的教學內容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有的內容是教學重點但不一定是教學難點,有的內容是教學難點但不一定是教學重點。但是教學重點和難點都是由同一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所決定的。 二、研究教學重難點的意義何在 可以用這樣一句話概括——落實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掌握知識的前提,突破難點是教學成功的關鍵。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突破重難點的方法往往是使學生活躍思維、激發興趣的催化劑。 三、如何在數學教學中突破重點和難點 這需要每一位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總結、摸索。下面我就談一談對此問題的點滴體會和做法。1.抓住知識間的銜接,運用遷移的方法突破重點和難點 我們先來關注數學的學科特點。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之一就是系統性很強,每項新知識往往和舊知識緊密相連,新知識就是舊知識的延伸和發展,舊知識就是新知識的基礎和生長點。有時新知識可以由舊知識遷移而來,可同時它又成為後續知識的基礎。因此,數學知識點就像一根根鏈條節節相連、環環相扣。 由此可見,如果老師能夠善於捕捉數學知識之間的銜接點,自覺地以「遷移」作為一種幫助學生學習的方法,以舊引新、舊中蘊新,組織積極的遷移,就不難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了。 案例一:分數的基本性質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這樣敘述的: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教學時,如果把它作為一個孤立知識點來教學,通過觀察1/2=2/4=6/12從左到右、從右到左的逐一變化,一遍又一遍的敘述由誰到誰的變化過程,老師的目的就是想讓學生在不斷的重復中體會這一規律的存在,學會用同一語式去表達,但是到最後學生也未必能夠結合自己的理解,用一句比較簡練、准確地數學語言來描述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如果,我們在教學前先來分析一下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知識基礎,就會找到與它的敘述非常相似的「商不變的性質」和溝通兩者聯系的「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此時我們為了突破「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就可以在課前的復習環節安排對於「商不變的性質」的敘述和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練習。 可以運用遷移方法教學的知識點還很多,如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它在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筆算的基礎上遷移學習,只是增加試商和調商且難度增大、方法更加靈活。再如,乘數是多位數的乘法是在學習一位數乘法的基礎上遷移,運算方法相同。 由此可以看出,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揭示和建立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運用遷移的方法來突破重難點。這種方法得以實施的關鍵在於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應該是熟練的,他所掌握的前期知識是牢固的。因此,強調我們每一年段的老師都要把自己視為「把關教師」,讓學生「走穩每一步」。2.抓住知識間的聯系,採用轉化的策略突破重點和難點 轉化——是指解決數學問題時,常遇到一些問題直接求解較為困難,通過觀察、分析、類比、聯想等思維過程,選擇運用恰當的數學方法進行變換,將原問題轉化為一個新問題(相對來說,對自己較熟悉的問題),通過新問題的求解,達到解決原問題的目的,這一思想方法我們稱之為「化歸與轉化的思想方法」一個新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發展和結果,也就可以轉化為舊知識來認識和理解。在教學中,教師如能做到「化新為舊」,抓住知識間的「縱橫聯系」,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路,逐步教給學生一些轉化的思考方法,使他們能用轉化的觀點去學習新知識、分析新問題才能使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不斷深刻,最終達到融匯貫通。 例如: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圓面積公式的推倒。3.強化感知參與,運用直觀的方法突破教學重難點 直觀——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實物、模型、多媒體計算機等教學用具,通過實際操作、觀察、思考的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直觀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一種最常用的也是最為有獨立自主的教學方法。(1)動手操作,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如:圓的面積的推導(2)通過畫圖,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可以用圖幫助解決問題,如( (3)直觀演示,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比如:用課件演示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用課件演示鍾表一天的轉動,學生理解了教學重點24時計時法的含義、在學習長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時,如果利用課件演示來幫助學生體會體積實際上就是一個形體中含有體積單位的個數,那就在交流匯報這個環節不至於浪費時間了。(4)編制歌訣,幫助學生直觀的記憶 如教學的年月日進行歌訣記憶。還有教學五年級因數和倍數單元,概念又多又易混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編歌謠來幫助記憶。如讓學生背100以內質數表,單去死記硬背一個一個的數相當困難,就可以引導學生把這些數分組變成歌謠來記:二、三、五、七和十一,十三後面是十七,十九、二三、二十九,三一、三七、四十一,四三、四七、五十三,五九、六十一、六十七,七一、七三、七十九,八三、八九、九十七。 再如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也可以用下面歌謠來記: 兩數互質要記牢最大公因就是1,最小公倍是乘積; 兩數倍數關系時,最大公因取較小,最小公倍取較大; 兩數關系不明顯,就用短除來試商,最大公因乘半邊,最小公倍乘一圈。 運用好直觀方法的關鍵是化抽象為具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發展思維能力。 教學中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方法還有很多,以上介紹的方法是針對一些知識點的教學單獨使用的情況,這些方法當然也可以聯合使用。總之,我們要做到在教學中切實提高課堂效率,就要深入研究教材和學生,努力實現「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G. 評課:教學難點的突破和重點的突出
節課我們都要圍繞一個知識點進行教學,並進行有效的挖掘與延伸,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知識中難以理解接受的知識進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數學教學是否有效的基本標准之一,就是看教師在教學中能否突出重點,根據學生實際,突破難點。本文提出了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應注意的幾個要點,並嘗試找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 實踐策略。我以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例,就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談一些體悟
一、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應注意的幾個要點
1.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從知識點中梳理出重點
理解知識點,首先是要理解這部分內容整體的知識結構和內容間的邏輯關系,再把相應的教學內容放到知識的結構鏈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個單元的知識點,特別是要詳細地知道每節課的知識點,在教學中做到不遺漏、不添加。如果知識點是某單元或某內容的核心,是後繼學習的基石或有廣泛應用等,那麼它就是教學重點。教學重點一般由教材決定,對每個學生是一致的。一節課的知識點可能有多個,但重點一般只有一兩個。以六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為例,本課的知識點有:(1)掌握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能按步驟解決問題;(2)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3)學會檢驗,掌握檢驗的方法;(4)明白替換問題的特點:在和一定的數量關系下,將一種數量替換成另一種數量;(5)理解用「替換」策略解決倍數關系和相差關系問題的同和異;(6)感受「替換」策略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梳理這些知識點後,本課的教學重點有兩個:一是讓學生學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二是讓學生明白替換問題的特點:在和一定的數量關系下,將一種數量替換成另一種數量。
2.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從重點中確定好難點。
數學教學重點和難點與學生的認知結構有關,是由於學生原有數學認知結構與學習新內容之間的矛盾而產生的。把新知識納入原有的數學認知結構,從而擴大原有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是同化。當新知識不能同化於原有的數學認知結構,要改造數學認知結構,使新知識能適應這種結構的過程是順應。從學生的認知水平來分析,通過同化掌握的知識點是教學重點,通過順應掌握的知識點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當然,在實際教學中,由於學生個體認知水平的差異,同化的知識對有的學生而言,也是學習難點,順應的知識對有的學生而言,不一定是學習難點。總之,要根據學生實際,在把握重點的基礎上,確定好難點。仍以六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為例,「替換」是一種應用於特定問題情境下的解題策略,從學生的認知結構上看,掌握這一解題策略的過程是順應的過程。因此,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教學難點,即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除此以外,這節課的另一個教學難點是在用「替換」的策略解決相差關系的問題時,要找准總數與份數的對應數量,理解總數的變化。
3.把握教材與學生的實際,區分教學重點和難點。
分析教材,我們認為教學重點指的是「在整個知識體系中處於重要地位或發揮突出作用的內容」。因此,教學重點是基於數學知識的內在邏輯結構而客觀存在的。分析學生的認知結構,我們知道教材上的重要知識點是要學生通過同化或順應去實現的,在 同化或順應的過程中出現教學難點。由於難點與重點形成的依據不同,所以有的內容是重點又是難點,有的內容是重點但不一定形成難點,還有的內容是難點但不一定是重點。教學中,還需要教師在分析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區分好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六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為例,教學重點和難點都是通過畫圖和列表的方法,學會用假設策略分析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解決問題。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列表假設的方法蘊含了變元思想,比畫圖假設的方法更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因此可直接給出表格,讓學生看懂表格後,再填表解決問題。最後通過比較,找出兩種方法的共同點,從本質上理解假設策略
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幾條主要策略
1.把握好重點和難點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前提。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要想在教學中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首先是深鑽教材,從知識結構上,抓住各章節和每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其次是備足學生,根據學生實際的認知水平,並考慮到不同學生認知結構的差異,把握好教學重點和難點。課前的精心准備、准確定位,就為教學時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提供了有利條件。
2.找准知識的生長點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條件。
小學數學是系統性很強的學科。數學教學就是要藉助於數學的邏輯結構,引導學生由舊人新,組織積極的遷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認識簡單與復雜問題的聯系,不斷完善認知結構。因此,新知識的形成都有其固定的知識生長點,找准知識的生長點,才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們可依據以下3點找准知識生長點:(1)有的新知識與某些舊知識屬同類或相似,要突出「共同點」,進而突破重、難點;(2)有的新知識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舊知識組合而成,要突出「連接點」,進而突破重、難點;(3)有的新知識由某舊知識發展而來的,要突出「演變點」,進而突破重、難點。如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雖然每個策略都有其適用的題目,但是在形成新策略的過程中要綜合應用已有的策略,如學習替換與假設策略時要用到畫圖、列表等策略,且綜合法與分析法貫穿始終。所以這一單元的教學,是數學認知結構改造的過程,要突出「演變點」,進而突破重、難點。
3.採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修改稿)》指出:教師的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自主學習的關系,通過有效的措施,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認真閱讀這段話,可以知道:根據學生實際,採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如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時,合適的教學方式是獨立思考——嘗試解題——合作交流——比較歸納——反思小結——形成體驗。這樣的教學方式,能使學生在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感悟解題策略,形成解題策略,體會策略價值,自覺應用策略解決問題,真正做到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
4.積累基本的數學經驗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基礎。
基本數學經驗是指在數學目標的指引下,通過對具體事物進行實際操作、考察和思考,從感性向理性飛躍時所形成的認識。數學經驗源於日常生活經驗,高於日常經驗。小學數學活動可分為4類:直接來源於生活的數學活動;間接來源干生活的數學活動;為數學學習設計的純粹數學活動;意境連接性的數學活動。「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屬於間接來源於生活的數學活動,因此教師要設計有層次的數學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經歷解題過程,進行體驗和反思,把解決問題中的體驗加以整理,對獲得的數學經驗進行反思,對學生的認知過程再認知,從而掌握解題策略,感受策略價值,積累數學經驗,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以五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列舉」為例,教學例1要讓學生經歷無序到有序的過程,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有條理地列舉;教學例2要引導學生用列舉的策略解決問題,要不重復、不遺漏地進行思考,感受用列表、打「?」法列舉的簡潔、有序;教學例3要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進一步感受列舉策略的特點。 教學每道例題,都要引導學生回顧和反思,積累數學經驗,樹立主動用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
5.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保障: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現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因此,在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教學難點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化動為靜,化隱為顯,化難為易,化抽象為直觀,並通過與傳統技術的聯合與互補,有效促進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如:教學六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假設」時,利用信息技術,通過畫圖直觀演示用替換和假設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會用這兩種策略分析數量關系,保證了重難點的順利突破。
H. 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地尋找教學范圍,尋找切實可行的教學模式進行有效實行教學。以下是我的點滴建議: 一、熟悉教材,優化課堂,突破重難點 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根據,熟悉教材、優化課堂。熟悉教材是教師教學的根本,需要教師對教材本身的理解,可說熟悉教材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如語文課文的文學理解、數學例題的知識理解,又如對於一篇課文,需要挖掘其語言訓練的因素;對於一道例題,可能還蘊含著規律發現的思維訓練要素等。根據學科教學的性質與特色,並結合本班學生的情況,挖掘其教學價值。認真備課是上好每一節課的先決條件,備課的質量關系著課的成敗。在備課的過程中做到有打算、有目的、有中心,有教材,也要有學生。在備課的過程中應注意靈活多樣的情勢,把握好課內容,親密接洽生活實際豐盛教學內容,增強課堂教學和生活的溝通,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教的內容,懂得教學內容潛在的意義,從而突出重難點,讓課堂教學精力紛呈。 二、課堂中教師的講解 課堂中教師的講解非常必要的,教學離不開講解,講解法是最根本的教學方法。在新課程實行過程中有些老師總以為講解就是舊觀念, 甚至懼怕講解,其實這是一種過錯的觀點和做法。講亦有道, 在教學中,當講則講, 新課程改革實行中進一步強調教學的實踐性,提出了精講教學內容的基礎知識,著重培育學生自主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不當講時不必講,講解必需是適時,講解時語言必需清晰,緊扣主題,圍繞中心,講求藝術性,有效地突出重難點。 三、創設問題及解決問題 教學的對象指向學生,最終目的是體現在學生身上,假如學生沒有獲得發展,那麼即使教師工作得再累、再多的付出、論文寫得再好也是勞而無功,失去意義。所以教師應在課堂中精心創設問題,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增進學生思維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