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立足於什麼,圍繞階段目標,著眼於什麼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作者:馬寧、余勝泉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北京100875【摘要】文章從實際的教學改革和教學的需要入手,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中間過程和狀態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探討,根據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將其進程劃分為三個階段十個層次,並對各個階段和各個層次的特點、教學的指導思想、主要技術特點、注意事項等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必然會帶動教育從目的、內容、形式、方法到組織的全面變革。但是這種變革決不可能發生在朝夕之間,一蹴而就,而是要經過許多中間過程和狀態。確定各個中間過程的形態和特點,必然能為整個教育改革和廣大教師帶來巨大的參考價值。北京師范大學的劉儒德博士將信息技術和教育相整合的進程分為四個階段:計算機素養的培養階段、課程整合階段、課程改革階段、全方位教改階段。但是,在將信息技術和基礎教育進行整合的實踐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上述「四階段」說有些略顯概括,無法對具體的課程和教學進行詳細的評定,對實際的教學指導意義不充分。面對眾多關於課程改革的現場課、觀摩課等,我們常常憑感覺說哪節課更好,卻找不到一個可依靠的標准或評定的依據,不知道哪一節「改革」的更深入。目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和角色可能各不相同,也許是一種演示工具、也許是一種交互工具,但最終信息技術將成為輔助學生學習的高級認知工具,並帶動教育的全面改革。那麼從演示工具到認知工具,到最終的改革,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到底要歷經幾個階段呢?是否能按一定的層級遞進關系進行表述呢?根據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將整合的進程大略分為三個階段:封閉式的、以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整合階段;開放式的、以資源為中心的課程整合階段;全方位的課程整合階段,在不同的階段,技術投入與學生學習投入是不同的。按照B.Means等人的觀點,現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學生變被動型的學習為投入型的學習(EngagedLearning),讓他們在真實的(Authentic)環境中學習和接受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在教育中應用技術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習形態由低投入(被動型)轉向高投入(主動型)[2]。在教學過程中,教的活動和學的活動對技術有一定的依賴性(以下簡稱高依賴程度與低依賴程度)。根據學習形態和教學對技術的依賴程度,可以建立如圖1所示的發展過程。要實現從低依賴程度、低投入階段到高依賴程度、高投入階段的過渡有很多路可走,圖中a和b就是不同的策略路線。總體來說,在橫縱軸上都呈遞增形式。根據整個過程中學生參與學習程度的不同,學生不同的參與程度對信息技術的特徵和功能的不同要求,我們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三個階段細化為十個層次。並對每個層次的教學策略、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角色、學生的角色、教學評價方式及依據,以及信息技術在不同層次的作用進行了比較、闡述,見表1,並在文中對三階段十層次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論述。一、階段一:封閉式的、以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整合傳統教學和目前大多數教學都屬於此階段:所有的教學都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教材或簡單的課件內,使其和豐富的資源、現實完全隔離。按照教材的安排和課時的要求來設計所有教學活動,如果課程內容較少,就安排一些討論,多設計一些活動,如果課程內容較多,就採用「滿堂灌」的形式,力保不超時、不少時。雖然採用一定的輔導軟體,但是目前的輔導軟體也都在上述思想下編制出來,因此也沒有什麼突破。整個教學都在以「知識」為中心的指導下進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及教學組織都和傳統課堂教學沒有什麼區別,整個教學過程仍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仍然是被動的反應者、知識被灌輸的對象。信息技術的引入,只是在幫助教師減輕教學工作量方面取得了一些進步,而對學生思維與能力的發展,與傳統方式相比,並沒有實質性的進步。按照教學對技術的依賴程度和學生的投入程度,此階段可細化為以下三個層次。1、信息技術作為演示工具(總第一層)這是信息技術用於學科教學的最初表現形式,是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最低層次,也是目前大多數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都處於的層次。教師可以使用現成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或多媒體素材庫,選擇其中合適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講解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體製作工具,綜合利用各種教學素材,編寫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體課件,清楚的說明講解的結構,形象的演示其中某些難以理解的內容,或用圖表、動畫等展示動態的變化過程和理論模型等。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模擬軟體或者計算機外接感測器來演示某些實驗現象,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這樣,通過合理的設計與選擇,計算機代替了幻燈、投影、粉筆、黑板等傳統媒體,實現了它們無法實現的教育功能。當然,我們這里指的信息技術作為演示工具並不是裝樣子的那一種。如果信息技術的使用達不到投影、幻燈、錄像的教學效果,或者只是簡單的代替了投影、幻燈、錄像等媒體,成為教學的一種裝飾或點綴,使用就毫無意義。因此,該層次的教學對信息技術的依賴程度較小,只是必要時偶爾用一用。學生也只有聽、看,沒有實際操作的機會,因此,仍是被動型的學習。2、信息技術作為交流工具(總第二層)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教學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能將信息技術引入教學,在課上或課下為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創設一定的交流機會,即使不是直接改變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也必然能促進師生感情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信息技術作為交流工具」就是指將信息技術以輔助教學的方式引入教學,主要完成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作用。要實現上述目的,並不需要復雜的信息技術,只需在有互聯網或區域網的硬體環境下,採用簡單的BBS、聊天室等工具即可。教師可根據教學的需要或學生的興趣開設一些專題或聊天室,如:我需要幫助、老師優劣之我見等,並賦予學生自由開辟專題和聊天室的權利,使他們在課後有機會對課程的形式、教師的優缺點、無法解決的問題等進行充分的交流。講授式教學仍然是此層次的主要教學策略,學生仍以個體作業形式完成學習任務,評價方式也與前一層次相同,教師的角色和學生的角色也基本沒有變化,但是,教師多了一項工作:對交流的組織和管理,由於學生感情和學習興趣的激起,使其對學習產生優於前一層的積極性。此外,此層次對信息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互聯網和區域網的使用。3、信息技術作為個別輔導工具(總第三層)隨著計算機軟體技術的飛速發展,出現了大量的操練練習型軟體和計算機輔助測驗軟體,讓學生在練習和測驗中鞏固、熟練所學的知識,決定下一步學習的方向,實現了個別輔導式教學。在此層次,計算機軟體實現了教師職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題、評定等,因此,教學的發生對技術有較強的依賴性,此外,教學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提高學生學習的投入性。主要應用技術有個別輔導軟體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工具。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個別輔導軟體提供的交互方式也有所不同,體現了不同的教學(或學習)方法,從而形成了不同子模式的個別輔導軟體,反映了利用計算機進行學習時的交互方式,包括:操練和練習、對話、游戲、模擬、測試、問題解答等。在此層次,主要採取的教學策略有個別輔導式教學和個別化學習等,雖然教學仍是封閉的、以「知識」為中心,但是,學生有豐富的和優秀軟體相接觸的機會,對學習有較高的積極性,當學習遇到問題時可以向教師或其他學生請教。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在其遇到障礙或問題時,給予及時的輔導和幫助。最後的評價方式仍以測驗為主。二、階段二:開放式的、以資源為中心的課程整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第一階段基本上都是封閉的、以個別化學習和講授為主。在第二階段,教學觀念、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教師的角色和學生的角色等都會發生較大的變化。教育者日益重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教學設計從以知識為中心轉變為以資源為中心、以學為中心,整個教學對資源是開放的,學生在學習某一學科內的知識時可以獲得許多其他學科的知識,學生在佔有豐富資源的基礎上完成各種能力的培養,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組織者。按照對學生能力由低到高的培養順序,可以將此階段細化為四個層次(成為總體的第五層到第八層),每層著重培養的學生的能力分別是:信息獲取和分析能力——信息分析和加工能力——協作能力——探索和創新能力。1、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境(總第四層)信息社會需要有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而信息能力就是指獲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3],隨著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路資源可以說是浩如煙海,如何在廣袤的信息海洋中快速、准確的找到自己所需的資源,如何迅速的判斷資源的價值並對其進行取捨,如何合理的將資源重新組合為己所用,這些都關繫到個人和團隊的成敗。用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境就是要突破書本是知識主要來源的限制,用各種相關資源來豐富封閉的、孤立的課堂教學,極大擴充教學知識量,使學生不再只是學習課本上的內容,而是能開闊思路,看到百家思想。在此層次,主要培養學生信息能力中獲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在對大量信息進行篩選的過程中,實現對事物的多層面了解。教師可以在課前將所需的資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文件夾下或做成內部網站,讓學生訪問該文件夾來選擇有用信息;也可以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參考信息,如網址、搜索引擎、相關人物等,由學生自己去Internet或資源庫中去搜集素材。相比較來說,後者比前者更能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但是,由於現實環境的限制,如:上網速度慢、學生信息處理能力低、無法上Internet等原因,也可以採用第一種方式,不過要求教師提供盡可能多的資源,讓學生有對信息進行「篩選」的可能。該層次是所有後續層次教學的基礎,在信息社會里,學生只有找到資源才有創作、發明所言。2、信息技術作為信息加工工具(總第五層)上一層主要培養學生信息能力中獲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強調學生在對大量信息進行篩選過程中對事物綜合的了解和學習。該層次主要培養學生信息能力中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強調學生在對大量信息進行快速提取的過程中,對信息進行重整、加工和再應用。該層次不能單獨成立,必須依賴於「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境」——如果沒有可供探索的資源,無法實現對信息的獲取,就根本無法進行信息的分析和加工,這也正說明該層次比第四層先進。在該層次的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思維的流暢表達能力,達到對大量知識的內化。該層次可採用任務式教學策略,而且適合於從小學高年級以上的所有年級,如:讓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寫一篇你最嚮往的地方的作文,學生可以在網上自由遨遊,選擇祖國山河的壯麗一景,然後將文本、圖形等進行重新加工,用word寫出一篇精美、感人的作文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密切注意學生整個的信息加工處理過程,在其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及時的輔導和幫助。3、信息技術作為協作工具(總第六層)和個別化學習相比,協作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高級認知能力的發展,有助於學生協作意識、技巧、能力、責任心等方面的素質的培養,因而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關注。但是,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由於人數、教學內容等種種因素的限制,常常使得教師有心無力。計算機網路技術為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實現協作式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基礎和支持環境。計算機網路環境大大擴充了協作的范圍,減少了協作的非必要性精力的支出。在基於Internet網路的協作學習過程中,基本的協作模式有四種:競爭、協同、夥伴和角色扮演[4]。組織不同類型的協作學習對技術的要求程度不同。競爭是指兩個或多個學習者針對同一學習內容或學習情景,也通過Internet進行競爭性學習,看誰能夠首先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在培養學生技巧和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能力。基於競爭模式的網路協作學習,一般是由學習系統先提出一個問題或目標,並提供學生解決問題或達到目標的相關信息。學習者在開始學習時,先從網上在線學習者名單中選擇一位競爭對手(也可選擇計算機作為競爭對手),並協商好競爭協議,然後開始各自獨立的解決學習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可看到競爭對手所處的狀態以及自己所處的狀態,學習者可根據自己和對方的狀態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競爭一般在智能性較強的網路教學軟體支持下進行。協同是指多個學習者共同完成某個學習任務,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者發揮各自的認知特點,相互爭論、相互幫助、相互提示或者是進行分工合作。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深刻理解和領悟就在這種和同伴緊密溝通與協調合作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協同需要多種網路技術的支持,如:視頻會議系統、聊天室、留言板等。夥伴就是在網路環境下找到與現實環境中的夥伴相類似的學生,然後共同協作、共同進步的過程。另一種夥伴形式是由智能計算機扮演夥伴角色,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玩耍,在必要時給予忠告等。角色扮演指在用網路技術創設的與現實或歷史相類似的情境中,學生扮演其中的某一角色,在角色中互相學習的過程。要實現角色扮演一般採用實時交互的網路工具,如:net-meeting、視頻會議、多功能聊天室等。可以發現,以上四種學習模式中,學習和教學基本都在網路技術的支持下發生,而且,學生絕大部分時間都處於一種投入狀態。4、信息技術作為研發工具(總第七層)雖然我們強調對信息的加工、處理,以及協作能力的培養,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這才是教育的最終目標。在實現這種目標的教學中,信息技術扮演著「研發工具」的角色。很多工具型教學軟體都可以為該層次的教學和學習提供很好的支持。如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幾何畫板可為學生提供自我動手、探索問題的機會:當面對問題時,學生可以通過思考和協作,提出自己的假設和推理,然後用幾何畫板進行驗證;此外,學生還可以使用幾何畫板自己做實驗來發現、總結一些數學規律和數學現象,如: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度、圓周率的存在及計算等。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新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更為學生的探索和學習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如在經濟學課程中,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模擬真實的商業情境,讓學生在各種真實、復雜條件下做出決策和選擇,提高學生對真實問題的解決能力。探索式教學和問題解決式教學等都是將信息技術作為研發工具的教學模式,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如何更好的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設計能更好的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模式仍是國內外所有教育人員奮斗的方向之一。三、階段三:全方位的課程整合前兩個階段的七個層次雖然彼此之間有很大的差異,但是,他們都沒有使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組織架構進行全面的改革和信息化。當前七個層次在較大范圍內得到推廣和使用,並取得很大成功時,當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得到充分發展和利用時,當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得到更系統、更科學的探討和細化時,必然會推動教育發生一次重大的變革,促進教育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組織架構的改革,從而完成整個教學的信息化,將信息技術無縫的融合到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達到信息技術和課程改革的更高的目標。1、教育內容改革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給傳統教學內容結構帶來了強大的沖擊。那些強調知識內在聯系、基本理論、與真實世界相關的教學內容變得越來越重要,而那些大量脫離實際、簡單的知識傳授和技術培訓的教學內容則成為一種冗餘和障礙。其次,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也會發生很大變化,將由原來的文本性、線性結構形式變為多媒化、超鏈接結構形式。目前,一些省市教育部門針對本地區的教育情況和課程改革的進展情況已經開始進行了教學內容改革的探索,如:廣東省教課所為了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閱讀教學,出版了《創新式教育實驗教材》。總的來說,教育內容的發展趨勢如下:教材的難度增加,重視基本理論,強調知識內在的聯系。要依據高難度、高速度和理論化原則重新編寫教材,在課程設計上重在學科結構合理,教學內容少而精,著重使學生掌握一般的基本原理以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制定教學大綱要著眼於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創造力的培養,而不是現成知識的傳授和一般技術的培訓,基礎要寬。教育內容還要與生產實踐相結合,著力培養學生解決真實性問題的能力。教材的多媒化,利用多媒體,尤其是超媒體技術,建立教學內容的結構化、動態化、形象化表示。使學生在學習某一內容時,可跳轉到和該內容相關的任何知識點和資源。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教材和工具書變成多媒體化,它們不但包含文字和圖形,還能呈現聲音、動畫、錄像以及模擬的三維景象教材的信息化表述。2、教學目標改革教育內容的一系列改革會對現有的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目標產生強烈沖擊,以能力為核心的教學目標將成為主體。而這些能力包括:①信息處理(獲取、組織、操作和評價)的技能;②問題解決能力;③批判性思維能力;④學習能力;⑤與他人合作和協作的能力。這些目標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些人的重視,一些開拓者已經在實際教學中嘗試上述目標的教學,如前兩個階段七個層次中提到的一些教學策略和模式,但是,這些嘗試畢竟是小范圍的,短時間的,在自發的形式下組織的。隨著信息技術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必將產生新的、強調幫助學生參與真實性(authentic)任務和產生真實性項目的教學目標。3、教學組織架構改革隨著教育內容和教學目標的改革,教學組織架構和形式也會發生相應的變革。教學目標強調以真實性問題為學習的核心,這樣,就要求教學必須打破傳統的45或50分鍾一堂課,學生都坐在教室中聽課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必須以項目和問題為單位,對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進行重新設計和規劃。在教學的組織形式上,活動安排的分組上,也要打破傳統的按能力同質分組的方式,實行異質分組。國外很多研究機構和學校都已經開始了改革教學組織結構的過程,如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為一學校設計的6-8年級的數學、經濟課是這樣的:為了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數學,同時了解社會,了解父母作出一些選擇的依據,進行了為期13天課的教學。讓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都要選擇一種職業,按照你的收入情況、納稅情況、來建設一個家庭,包括選擇貸款方式來買房、買傢具、選擇貸款方式買車、選擇家庭日常消費等,計算每個月的收支表,最後進行小組匯報。學生在真實性問題情境中,以協作的方式,愉快的完成了作業。雖然我國很多基礎教育院校也已經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課程整合,但是,無論引進了什麼樣的技術,設計了如何豐富的活動,基本上都被規定性的課時所限制,所有教育人員評課的第一條就是看老師的教學是否超時,超時3分鍾以上根本不可能得獎,完全限制了教師創造天賦和設計天賦的發揮。可見,我國的教育改革還有待進一步的發展。目前,很多教師和教育研究人員已經開始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驗、探索過程,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財富,但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一個漫長的、歷盡艱辛的過程,需要我國所有教育工作人員的全體努力和不懈追求。
② 誰有小學教師個人素質現狀分析和個人專業化成長設想
福和希望小學教師個人發展規劃
一、現狀分析:
(一)、社會背景分析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提升,對教師的理論素養、個人素質及教育教學觀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為教師的我們要與新課改同行,適應新課程要求,必須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學習掌握新的專業知識、技能,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究、積累、更新,促進自我的發展。
(二)、自我分析:
1、個人優勢分析:
2、個人不足剖析:。
二、二年發展規劃總目標:
「多做」、「多想」、「多聽」,在未來的三年時間中,不斷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改善自身的壞習慣,將自己改變成一名主動學習者,使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具有親和力、輕松、快樂、幽默的老師,並逐步將自己打造成吃苦耐勞型的教師,使自己的課堂成為詩意的課堂,是學生嚮往的精神家園,並能和學生共同學習成長,滿足學生成長和走上社會的實際需要。
三、二年發展規劃實施階段
(一)、實施的第一階段(二00六年九月——二00七年九月)
1、第一階段的達成目標:
2、第一階段的實施措施
(1)、提升自身文化素養,無論是作為管理者還是作為一名教師,都必須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在工作中才能得以游刃有餘,得心應手。
(2)、做一名快樂、輕松、幽默具有親和力的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向身邊優秀的教師學習管理經驗,及時積累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成功與失敗,總結經驗、教訓,讓自己「生活化、情景化」的課堂教學真正做到實效性。
(3)、學會做一名「善於反思、勤於積累」的老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及時進行反思,積累經驗,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把學生的做人教育放在首位,樹立為學生一生負責的理念,培養人、塑造人,形成自己獨有的工作風格。
(4)、積極主動參加信息技術的學習,提高其應用能力。
(5)、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使自己在閱讀量和閱讀面上有所突破,能主動閱讀有關教學雜志和教育專著,認真做好讀書筆記。
(6)、積極參與各項課題研究,認真參加各種專業培訓或講座學習活動,認真撰寫日記和論文。
(7)、緊密與組內教師團結協作,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做好領導和教師之間的橋梁角色,促進學校與教師關系的良好狀態。
(8)、深入了解學生的世界,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是自己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9)、堅持教學相長,在師生交往中發展自己,遵循「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增強自己的管理能力。
(10)、讓自己多學:除了向書中學習外,還要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向名師學習,與名師結對。
(二)實施的第二階段(二00七年九月——二00八年九月)
1、第二階段的達成目標:
2、第二階段的實施措施
(1)、提升個人修養,做有品位的教師。用人格魅力和深厚的人文素養,廣播的知識積淀影響學生,實質性成高尚的品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繼續實施「多做」、「多想」、「多聽」。
(2)、做一名業務上、教學上都過硬的教師,養成善於學習、樂於學習、主動學習的學習習慣,為自己打造一個具有多元化知識結構的人。善於思考,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再上一個台階,爭取機會參加區、市級優質課評比。
(3)、做一名輕松、快樂的受歡迎的老師,向優秀班主任學經驗,與名師結對學實踐,學習他們的嚴於管理、愛生如子;民主化管理;教學和管理同步齊下;課堂教學的氛圍和教學機智……,使自己具有一定的管理班級的能力,做到時時處處以班主任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
(4)、做一名「善於反思、勤於積累」的老師,對自己的教學工作的失敗與成功注意積累,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反思。
總之,在今後的實踐中,我會繼續努力工作,以真摯的愛,真誠的心,以及有個性的課堂教學風格吸引學生,打動家長。面對新課改,我時刻告誡自己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絕平庸,注重自身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把自己的全部知識、才華和愛心奉獻給學生,奉獻給教育事業。
我規劃自己,讓工作高效有序;我成就學生,也一樣成就自己。
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當好人梯,對教育事業忠貞不二、矢志不渝、無怨無悔,用良好的師德去影響教育學生,對同事坦忱熱情,對學生愛護真誠,有一顆無私的愛心,能與同伴團結協作,能主動關心他人,先人後己、一身正氣、不隨波逐流,能與時俱進,有獨特的人生追求,使自己幸福地走在教育的路上;有著10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能夠勝任各年級的語數教學工作;積極參加教育科研活動,並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教育教學工作有條理、有計劃。
10幾年來,課堂教學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在課堂教學方面,雖掌握了一些先進的課改理念、方法,但卻不能做到每節課都游刃有餘、得心應手。我將努力不斷改進課堂教學,形成輕松、高效的課堂教學風格,信息技術方面盡力做到獨立製作課件等。信息技術方面有待於進一步學習和提高。做事毛躁不夠細致,性格脾氣不夠好,有待於改進
爭取向黨組織靠攏,必須取得本科學歷,爭取評上市骨幹教師,評上小高,努力爭取有個人負責的市級課題,爭取每學期一篇論文獲獎或發表,每兩周寫一篇較有質量的教學反思,每一學期至少上一節研討課,爭取合格率100%,優秀率較高,100%的學生有進步,我將拚命全力以赴。深化課改,落實「生活化、情景化」課堂教學理念,培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重視認知過程重情感的培養。
繼續深化第一階段的達成目標規劃,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盡力做到2~3篇論文能獲獎或發表,課題研究能有所收獲。課堂教學也要有新的變化,更應有新方法、新思路、新策略,讓自己的課堂成為詩意的課堂,同時也成為孩子們所嚮往的的一片樂土。繼續嚴格要求自己,哪怕再苦再累,也一定要堅強地挺住。
③ 幼師五年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規劃怎麼寫
例文:
一、基本情況我
叫劉佳,畢業於河南省教育學院,專修學前教育專業。2012年,我來到了馬寨鎮中心幼兒園。對於這份工作,我充滿熱情,我愛孩子,孩子是陽光的象徵,他們純潔,他們善良,他們真誠,雖然我將是他們的老師,但是我從他們身上可以感受到一種獨特的氣息,那是在其他任何地方所感受不到的。
在這幾年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使我快速的成長起來了。我相信,我會用我的熱情去愛孩子,我會用我的勤奮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彌補自己的不足,我更會用我不斷的追求與努力在幼師這個崗位上完善自己,讓自己逐步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幼兒園老師。
二、優勢分析
1. 我快樂,我充滿童真一直以來,我都讓自己生活得很陽光,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難,我都盡量做到一笑置之,所以我一直都保持著一顆童真的心,我能夠用孩子的語氣和他們交流;我也能夠親身加入到孩子的游戲中,和他們一起暢快的玩耍;上課的時候,我用親切的教態對待每一個孩子,用孩子的語言引導他們。我就像他們的大姐姐,更像他們的好朋友。我愛孩子,孩子們也愛我,對我來說這就是一種收獲,一種喜悅。
2. 我年輕,我充滿希望二十三歲的我們正值青春年華,對一切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強,我也不例外。在計算機操作方面比較熟練,基本的英文也難不倒我。因此,對於以後各種課件的製作我想一定可以勝任。年輕就是一種資本,年輕就是一種希望,現在我所擁有的這些可能不夠,但因為我年輕,有充足的時間去吸收新的養分,讓我做的更好,因為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三、個人目標
既然自己選擇了這份工作,那麼我就會用心去做好它。現在的幼兒會提出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有時候教師還不一定能一一解決,所以我想在今後的三年中做到以下幾點:
1 .參加教育學專業的本科學習,在理論上進一步完善自己。
2 .在一定的計算機應用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多媒體課件的製作。
3 .在美術方面發揮自己的優勢,培養幼兒。
4 .對於每個幼兒都要投去關注的目光,讓每個幼兒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
5 .通過這三年的磨練,讓自己能夠積累一定的經驗,成為一名 " 教研型 " 的幼兒園教師。
五、任務與措施
(一)構建自我管理機制,促進自我發展第一階段目標:建立自我管理意識,激勵自我發展措施:
1 .以主人翁態度積極參與新三年計劃討論,明確新三年發展目標。
2 .圍繞幼兒園發展目標制定個人新三年計劃。
3 .建立個人專業成長檔案。
4 .積極參與園內各類評比活動。
第二階段目標:增強自我管理意識,注重自我發展措施:
1 .繼續參加本科的學習,讓自己在教學理論上有進一步的提高。
2 .在探索教學方法的同時,向身邊其他一些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努力提高個人的教學水平。
3 .經常翻閱一些有關幼兒心理的書籍,通過學習讓自己更深入地了解幼兒的心理,從而用更為正確、有效的教育方法。
第三階段目標:發揮自我管理效能,完善自我發展措施:
1 .請有經驗的老師指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及時改正缺點,對教學活動進行反思。
2.運用年輕人的優勢,在教學上多運用多媒體技術。
(二)創設幼兒探索學習的舞台,促進幼兒自主發展第一階段目標:創設合理的區角環境,滿足幼兒自主探索的學習, 促進幼 兒的生活經驗。
措施:
1 .注意環境創設的安全、新奇、有趣,提高幼兒的興趣,充分利用牆面、地面、走廊等滿足幼兒自主探索的需要。
2 .創設材料庫、百寶箱等,擴大幼兒探索資源。
3 .帶領孩子走進社區、走進大自然,豐富孩子各方面的認識。
第二階段目標:創設體現現代教育理念,使幼兒的個性潛能能到充分的發揮。
措施:
1 .根據主題的需要,拓展幼兒學習空間,為幼兒自主學習提供豐富的材料。
2 .在區角游戲中投入更多新鮮的游戲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嘗試探索學習。
第三階段目標: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習慣,為《合格小公民》的開展打好基礎。
措施:
1 .在學習活動中,通過故事、兒歌等形式培養幼兒逐步養成文明的習慣。
2 .教師以榜樣影響幼兒,幫助幼兒培養良好的文明習慣 。
(三)家園共育工作第一階段目標:加強與家長、社區的互動,探索家園共育的有效 途徑。
措施:
1 .通過各種形式與家長聯系,了解幼兒的特點與需求2
.定期召開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活動,交流育兒經驗第二階段目標:充分利用有效資源,探索家園、社區三位一體化新方式。
措施:
1 .充分發揮家委會作用,成立家園、社區三位一體化領導小組。
2 .利用社區、廣場開展各類親子活動。
3 .充分利用家園資源,豐富晨園小報。
④ 現在復習階段特迷茫,該怎樣做才能樹立明確目標
要清楚自己擅長哪裡,不擅長哪裡,先把會的搞明白以後,再去攻克難題。要平穩自己的心態,告訴自己有許多題目還是會的,不是所有題目都能拿到自己樹立一個小目標,一步一步的去努力。
⑤ 高中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計劃怎麼寫
遠景願望描述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間我已經工作了兩年,成為了一名高三物理教師兼班主任。大學畢業兩年,已經徹底的由一個學生角色徹底轉換成為了教師角色,自己已經慢慢適應了現在的生活,基本進入了很好的狀態。但是由於自己是新新老師,沒有嫻熟的教學技術,沒有豐富的教學理論知識和過硬的教學基本功。但是自己一直努力進步著。以前總是很迷茫,不知自己往哪個方向前進,總覺得把教學成績拿出來就好,現在發現自己的想法很片面,其實無論是自己的班級管理還是物理教學,都還得需要自己去深挖研究,自我突破。雖然很多東西目前看來離自己還是很遠,但是我相信,只要有心就會成功。「年輕就是資本」,我相信通過未來幾年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夠成為一個智慧型的教師,科研型的教師。所以制定以下教師生涯發展規劃;
分項目標描述
一、是教育觀念: 學習先進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先進的事跡,真誠對待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把教育教學真正作為事業,踏踏實實奉獻教育,誠心誠意關愛每一個學生,用「愛」塔起教育的基石。用自己的學識魅力和人格魅力,贏得學生的信任,點燃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
二、是探索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用新的理念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讓我課堂動起來,成為學生施展才華的主陣地。通過課堂教學實踐,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探索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大膽創新,總結經驗,不斷求索。通過自己的教學藝術,吸引學生的追求,讓我的課堂成為沒有一個不學習的孩子,沒有一個無收獲的孩子。
三、是樹立終身學習的態度,切實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發揚主動學習、善於學習、科學探索的進取精神,進一步學習科學學科專業理論知識,提升自我的專業水平和處理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工作中不斷學習,學習專家的經驗,讀經典之作,充實自己的水平。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不斷總結,積累知識,自我發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想,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還要與學生一塊成長,是謂教學相長,這樣才能成為學生的老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自我充實與更新。 四、是增強科研意識,為專業化發展提供強大的源動力。廣泛收集閱讀教科研信息。 時代在創新,要求教師也要創新。在以後的工作中,不僅要提高能力,積累經驗,總結方法,還要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真正實現創新教育,做一名優秀的新教師。
專業發展條件分析優勢分析: 做為80後的新教師,我面對的是一批90後的高一新生,年齡上的差距不是很大,因此遭對待事物額的感知和認同上存在著很多共同點,換言之,年輕讓我們更好的理解學生,了解學生並且走進學生。其次,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我對很多事物具有獨特的見解,所以對於一些的教育理念接受起來也比較容易比較快,相信這個特點對我今後的學習和積累是具有極大幫助的。最後一點是,我計算機運用能力強,在課上更多地會利用多媒體,ppt等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相信以上的這些優勢都是新教師的共有的特點,當然僅靠著這些優勢完成今後的教學工作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我的身上還存在很多弱點。
階段性目標分解弱勢分析
通過兩年的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管理,我發現了自己身上不不足的地方。首先,由於大學四年的學習。我對高中教學模式的見解難免收到大學模式的影響,比如說,大學階段教師的職責就是教課傳授知識,而高中階段教師要更多的關注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畢竟他們學習吸收知識的能力還沒有達到大學生的水平。所以我要盡快地克服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其次作為新教師,我缺乏教學以及班級管理經驗,其中包括如何處理課堂上的突發事件。如何正確的處理師生關系和如何讓提高教學質量水平。舉例來說:即使自己課前認真准備的課程內容,面對課堂上突發的教學疑問,我還是會不知所措。甚至會打亂原來的上課節奏。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面對學生的各種復雜情緒和錯誤,在處理上總是感覺力不從心,捉襟見肘。最後指出的是,年輕即是我的優勢,同時也是我的弱勢,其中最重要的是,年輕的我在一定程度上很可能會難以讓學生家長認可。畢竟剛剛踏出大學校門的我還透著點學生氣,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練才能成熟穩健起來。宗旨,我必須認清自己身上的缺點和不足,爭取在今後的工作中獨樹一幟,做出成績。
控制措施第一階段:
目標:轉變角色,確立目標
措施:
1.短時間內,完成從學生到教師角色的轉變
2.拜師學藝,積極聽課,學習老教師經驗
3.明確第一年的發展目標,樹立主人翁精神
4.積極參與新教師培訓計劃和學校各類活動
第二階段:
目標:注重發展,積極進步
措施:
1,繼續參與專業學習和技能培養
2.積極學習理論,並且結合實踐提高教學水平
3.向師傅學習的同時不忘探討研究,形成一定的教學風格。
4.不斷內化涵養,提高自身素質
第三階段:
目標:完善自我,有效教學
措施:
1.堅持教學反思,積累教學經驗
2.嘗試將教學實踐提升到理論層面,提高理論水平
3.深入學生心理,提高教學效率 本著這樣的目標,我將滿懷信心迎接一切挑戰和困難。
相信在田中我會展開全新的人生篇章,收獲難忘的人生經歷。
⑥ 小學語文中段教學目標是哪個階段
(考慮到需要這個資料的,一定是我的同行,所以使用了「自己的圖書館資料」給你下載,但願我能幫到你)
小學語文中段教學的重點
1.識字與寫字教學
【教學任務】: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800個(比原減少200個)左右會寫;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繼續鞏固識字成果,理解詞語。
【教學建議】:多讓學生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詞典來識字,理解詞意。盡量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培養學生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由低段二年級的重點教學,到了中段教學時,詞語的教學就轉化為基礎了,這個基礎要一直延續到高段。
2.閱讀教學
【教學任務】: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像,領悟內容;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教學建議】:教師可按上面的一些教學任務,設計一些問題,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完成相應的學習體驗。但要注意一篇課文只圍繞一、二個教學任務(或重點問題或課後的思考題)進行教學就行了,絕不能面面俱到。以段的訓練為重點,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在朗讀中重點指導「有感情」。初步培養想像與聯想的意境效果。
一般情況下,閱讀教學教師只圍繞三個目標進行:一是朗讀指導與訓練;二是讓學生說他讀懂了什麼(教師可以根據上面的教學任務作必要的提示);三是讓學生說他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當然在做這三件事時,教師要作必要的引導。
3.習作教學
【教學任務】:學生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流;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
【教學建議】: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三年級能寫好一個段(落)的文章。四年級能寫好文章的主要(重點)內容。四年級(下)滲透暗示分段。
中段的主要任務概括為:①段的訓練;②理解主要內容。
中段教學抓好詞語的教學非常關鍵,因為它是最基本的語言細胞。在解決讀得正確、流利的同時,在識字的基礎上,對於詞語的教學,主要以查字典的方法,向學生傳遞的是標準的解釋,學生學到的是非常精確的知識,不容有半點馬虎與疏忽。這樣學生才能在詞語的理解上規范地積淀起來。詞語要放到語言環境中去理解。通過理解詞語的本意與引申義,去品味詞語,去品味語言,去理解句子的內涵,去理解文本的內涵,去理解文本的人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