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舉例說明什麼是教育學 小學階段的
小學教育學是什麼概念
一、教學原則的概念及意義
教學原則是根據教育教學目的,反映教學規律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學原則的概念首先表明了教學原則的合目的性。教學活動永遠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學目的進行的,教學原則要能夠指導教學工作,必須與國家所規定的教育教學目的一致,必須是有利於這些目的實現的。
同時,教學原則的概念還表明了教學原則的合規律性。教學規律是客觀存在於教學活動中的,需要通過人們的認識才幹獲得,而人們在認識規律時,並不總是能夠得到與之相符的結果,由人們提出的教學原則既可能是符合規律的,也可能是不符合規律甚至完全與規律相悖的。只有那些經過長期實踐證實確實能給予教學工作準確指導的原則,才可能是真正反映了教學規律的。歷史上的教育家提出了無數的教學原則,而真正能夠保留下來的只是極少數。
一般地說,教學活動越是能夠符合教學原則,教學活動就越是輕易成功;反之,教學活動越是脫離教學原則的要求,教學活動就越是可能失敗。但由於教學活動是在不斷發展的,並且教學模式多種多樣,不同的教學模式需要不同的教學原則與之相適應,因而教學原則也處在不斷變化與發展之中。
二、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原則體系
目前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原則體系,是在蘇聯凱洛夫教育學的教學原則體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其內容已由我國教學理論和實際工作者結合我國的教學實踐有所發展,並補充了一些新的原則。特殊應當指出,這一原則體系是針對師生系統地傳授和學習書本知識的教學模式。假如教學採用教師輔導學生從活動中自己學習的模式(例如活動課程),則這一原則體系並不適用。
(一)直觀性原則
指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讓學生直接感知學習對象。這一原則是針對教學中詞、概念、原理等理論知識與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間相互脫離的矛盾而提出的。
如前所述,教學活動的特點之一在於它是一種間接認識,學生在教學中是以學習前人經驗即書本知識為主的。這些書本知識的真理性固然毋庸置疑,但它們與學生的生活和他們自己的個人經驗存在相稱的差距,有些甚至是完全陌生的。而人的認識總是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從詳細過渡到抽象,完全沒有感性認識和詳細形象做基礎和支撐,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純粹理論知識的。由於書本知識與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距離,學生們在學習和理解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障礙,直觀性原則的意義在於克服這些困難和障礙,通過提供應學生直接經驗或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幫助他們掌握原本陌生難解的理論知識。
B.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第四條什麼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第四條是: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2008年頒布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內容繼承了我國的優秀師德傳統,並充分反映了新形勢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小學教師應有的道德品質和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
(2)我國中小學教學的規律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是在繼承優秀師德傳統的基礎上,根據教師職業特定的責任與義務做出的,充分反映了新形勢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小學教師應具有的道德品質和職業行為的最基本要求。
《規范》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起指導作用,是調節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校、教師與國家、教師與社會相互關系的基本行為准則。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許多內容是《教師法》等法律法規相關條文的具體化。但《規范》不是強制性的法律,而是教師行業性的紀律,是倡導性的要求,但同時具有廣泛性、針對性和現實性。
如新《規范》中寫入「保護學生安全」,這是由中小學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中小學教師面對的是自我保護能力弱的兒童和少年。對於未成年人群體,教師應當負有保護的必要責任。
C. 當前中小學體育教學的矛盾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學校體育工作應遵循的規律很多,結合當前課程改革的需要,
首先應做到三點:
(
一
)
遵循體育鍛煉習慣形成規律:學校體育最終目標是掌握體育技
能,
提高體育意識,
養成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終生受益。
這一些目標都是建立在以體育動作為載體,
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意
識,使學生在完成練習動作的過程中,體驗快樂,付出行動,讓認識
升華,意識強化,形成鍛煉習慣伴隨終生。
(
二
)
遵循青少年生長發育規律:
青少年不是成人的「縮影」
,不同年齡段,不同的器官,有著不
同的生長發育特點。體育不能搞「借貸」關系,可現實社會,小學六
年級,
初中三年級,
高中三年級大部分學校在這個時間段都取掉了體
育課,給文化課讓路,寓意是等考上高一級學校再補著鍛煉,這是違
背生長發育規律的做法,體育教育不能誤「農時」
,過了這個村,就
沒這個店。當「東亞病夫」的帽子從太平洋再撿回來時就為時已晚。
當前體育教學訓練化,女生教學男生化,兒童教學成人化現象,
有待改變。
學生每日平均
1
小時體育活動的規定其生理機制:
1.
青少年生長發育時期「同化作用」大於「異化作用」
。人體的細
胞大約三個月更換一次。
特別在青少年時代,
必要的體育鍛煉可使新
出生的細胞健壯,取代不健壯的畸形細胞,從而保持健康的體態,有
效促進青少年正常的生長發育,這也是「用進廢退」生物學發展機理
的表現。
青少年時期生長發育出現
「突增期」
,如
14
歲男孩子
1
年可長
12-20
公分。在此期間如果缺乏必要的體育鍛煉,會造成終身生長發
育不完善的遺憾。
2.
體育鍛煉能增強體質生理機制是運用
「超強恢復原理」
,
科學安
排體育鍛煉的內容、
時間和運動負荷的結果。
讓學生學會通過心率來
調控運動強度,
「靶心率」
:是通過有氧運動提高人體心血管系統機能時有效而
安全的運動心率范圍,其公式為:最大心率(
220
)×
60
℅和最大心
率×
80
℅之間的范圍。如初中生是
3.
體育課或體育活動安排要符合人體在運動時機能力變化的規
律。如進行鍛煉之前,做熱身運動,鍛煉之後做放鬆練習。
(
三
)
遵循體育運動規律:
1
.根據條件反射的原理,學生掌握體育技術和技能,要遵循動作
機能形成的規律。
2
.
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的項目要考慮季節特點。
如冬天進行有氧
鍛煉「長跑,跳繩」等,可使心容量加大。夏天進行無氧代謝鍛煉如
「短跑」可使心肌發達,心臟收縮有力。
新課程改革的成果,
在很大程度上,
取決於體育教師對教改指導
思想的理解水平:
(
一
)
落實「健康第一」指導思想
1.
改變多年來學校體育工作處於「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
起來不要」的局面。
2.
中外凡是有作為的仁人志士,均在青少年時代,有理想、有抱
負、對待自己的身體健康有
「要文事者必有武備」的意識。從青少年
時代重視身體鍛煉的人,
也成就了他們未來的事業。
中國唯有讀書高
的文化教育傳統和當今應試教育的現實,造成每年
「千軍萬馬過獨
木橋」的高考制度,不可能讓我們很快去實現健康第一的目標。但我
們不能熟視無睹,
在現實工作中用科學理論去關愛學生,
克服當前應
試教育不變,
學生體質不可能改善的二元對立論思想,
在一個學生身
上,
智育和體育相輔相成的關系是可以統一的。
如我國科學院士鍾南
山的體育生涯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
二
)
強調主體教育思想
西方教育模式,
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因為科學技術高度發
展的社會,要求必須培養有創新能力,能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主體
教育思想有利於挖掘人的潛能,
形成完善的人格品質。
我們國家要走
持續高速發展的道路,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是決定因素。
現在我國社會主義學校體育特色,
要求我們首先做到
「在學習過
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的過程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改
變已往「要我學」為「我要學,改變「請你照我這樣做」為「我們應
該這樣做」教學關系。
(
三
)
發展學生個性的思想:作為有頭腦的體育教師應深刻思考,我
們用什麼樣的文化元素,
去熏陶我們民族的靈魂
(
民族個性
)
D. 對中小學教師來說研究的專業方向是什麼
1、教育基本理論方向
教育基本理論主要研究教育理論問題。主要研究教育的發展規律、元教育學、教育與人之間的關系、教育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當代教育熱點和問題、教育改革於發展、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育理論的比較研究、教師教育研究等。
2、教育哲學方向
教育哲學是多以一定的哲學觀點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問題的學科,原本科哲學專業的學生再選擇這個專業比較好。注重對我國現代教育的一些基本問題的哲學考察研究,著重探討在社會轉型條件下教育的目的、任務、教育與社會的關系、教育與人的發展的關系、中國傳統教育的哲學思想,以及對西方教育哲學思想的借鑒和批判。
3、教育文化學方向
教育文化學是以人類的教育文化作為研究對象,全面、多角度地透視並理解人類的教育活動,重點是在深入詮釋教育現象背後的文化意義,比如研究不同國家教育觀念里各自體現什麼樣的文化傳統,教育制度中體現一國怎樣的教育文化等。
4、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方向
主要側重於學校教育改革問題研究,區域教育發展戰略研究,同時,注重義務教育發展戰略研究,學校發展與定位研究,區域教育規劃研究等。如關於義務教育管理與資源配置的研究,關於高等學校定位研究,對學校管理與規劃的研究。
5、教育政治學方向
教育政治學是一門研究教育與政治的辯證關系及其運動發展規律的學科,著重探討教育與政治的區別和聯系及二者協調發展的客觀規律。現在國內的研究一般包括:教育與政治的基本關系、教育與政治主體及其行為的各種關系、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國際化與國際政治的關系等。
6、教育法學方向
教育法學是以教育法、教育法律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和教育學的交叉學科。研究如何用法律規定一切教育中權利與義務問題,主要集中在研究教育法的制定、實施與完善。
7、教育社會學方向
教育社會學以研究教育的社會性質、社會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組織、教育發展規律的一門社會學分支學科。主要研究主題:教育與社會結構的關系、教育與社會化過程的關系、學校與社會的關系、學校自身的結構和組織、教育分流研究等。
8、教育人類學方向
教育人類學是指用人類學的概念、理論、觀點和方法,描述、解釋教育現象的應用性學科,旨在提示教育與人、教育與社會文化、社會文化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
9、德育原理方向(含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等)
主要研究對公民整體或個人怎樣進行有效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比如研究如何培養學生在私人生活、國家與社會公共生活、職業生活中的道德意識,揭示當前學校德育中出現的眾多問題。
10、家庭教育方向
專門以父母對子女進行的教育為研究對象,揭示家庭教育中的問題,提供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
E. 記憶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記憶過程及其規律(2011年福建省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大綱)
記憶的規律:
時間律: 研究表明,每次信息的重復輸入,其維持記憶的時間是各不相同的。
數量律: 當需要記憶的材料數量偏大時,會給記憶帶來困難。
聯系律: 認知的循序漸進規律,揭示了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轉化律: 記憶是一個不斷鞏固的過程。由瞬時記憶到短時記憶再到長期記憶有一個轉化過程;由感知保持到理解、到衍生新知也有一個轉化過程。
干涉律: 當一個新的信息輸入後,它與原有的知識儲備之間會產生一種相互干擾。
一是前後信息互相加強,稱為「正干涉」;二是前後信息互相干擾,稱為「負干涉」。
正干涉有利於記憶,負干涉則對記憶起抑製作用,所以,同學們在學習時要充分利用正干涉而避免負干涉。
記憶基本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再認或回憶。
記憶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1、明確識記目的,加強有意識記 ;
2、加強理解記憶,掌握識記方法和技巧;
3、盡量減少和避免干擾 ;
4、合理組織復習 。
(5)我國中小學教學的規律是什麼擴展閱讀:
遺忘曲線由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研究發現,描述了人類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規律。
人體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循序漸進的直觀描述,人們可以從遺忘曲線中掌握遺忘規律並加以利用,從而提升自我記憶能力。該曲線對人類記憶認知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
遺忘曲線運用
復習點的確定
1. 第一個記憶周期:5分鍾
2. 第二個記憶周期:30分鍾
3. 第三個記憶周期:12小時
4. 第四個記憶周期:1天
5. 第五個記憶周期:2天
6. 第六個記憶周期:4天
7. 第七個記憶周期:7天
8. 第八個記憶周期:15天
科學地組織復習方法:
1、及時復習;
2、合理分配復習時間;
3、分散復習與集中復習相結合;
4、復習方法多樣化
5、多種感官參與復習;
6、嘗試回憶與反復識記相結合。
參考資料:網路-遺忘曲線
F. 什麼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武器,以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現象,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的創造性的認識活動。簡言之,是用教育理論去研究教育現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規律,以解決新問題、新情況。教育科研的范圍非常廣泛,它包括所有有關教育方面的宏觀和微觀的問題。
教育科研是有目的、有計劃、連續和系統的探索活動。其常用研究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總結法(追因法)、文獻法等。用什麼樣方法,便形成什麼樣的結果。
常見的教育科研成果有:教育觀察報告、教育調查報告、教育實驗報告、教育經驗總結報告、教育論文或論著。教育科研步驟:確定研究課題;制定研究計劃;實施研究工作,撰寫研究報告。
中小學教育科研是人們對中小學教育領域的對象、現象及其規律的一種創造性認識活動。中小學教育科研就是在中小學教育領域揭露本質、發現規律性、創立理論的創造性認識活動。
中小學教育科研不僅解決認識客觀世界的問題,而且直接關繫到創立新世界、建設中小學教育新體系的問題。課題即研究項目。所謂課題,就是從研究方向所指示的問題中確立的研究項目。課題不僅僅是個名稱,它應體現研究對象、研究范圍,展示研究的目的、意義。
所謂教育科研是研究者藉助教育理論以有價值的教育現象為研究對象,運用相應的科研方法,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探索教育規律的創造性認識活動。
(6)我國中小學教學的規律是什麼擴展閱讀:
教育科研內容的內容主要包括基礎理論性研究、應用性研究和開發性研究。
1、基礎理論性研究
這是對教育的基本規律和原理的研究,具有相對的抽象性。基礎理論性研究又包括純粹理論性研究,如教育的本質、教育的原理、教育哲學等。還包括經驗性理論研究,如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原理、校長素質的研究等等。
2、應用性研究
這是運用教育基本規律和原理解決現實問題,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如教師教學模式的研究,新時期班主任工作方法與藝術的研究,轉變「差生」的研究,優化課堂設計的研究,培養中青年教師的研究等等。
3、開發性研究
開發性研究不是為了獲得知識,而是展開知識,是將研究的成果與經驗加以推廣和普及。它的目的是把研究的成果應用到教育教學上,以解決教學實際問題,如關於學習推廣李吉林情境教學法的研究,關於學習推廣包全傑循序訓練作文教學法的研究等等。
三類研究各自有不同的目的、性質、特點、地位和作用。然而三者關系又是相互關聯、互相滲透、相輔相成的,不能截然分開。
1、基礎理論研究是應用研究。開發研究的依據和指導;
2、應用研究、開發研究是對基礎理論研究的驗證;
3、開發性研究是應用研究的具體化、實用化,是將基礎理論轉化為成果;
4、應用研究、開發研究是對基礎理論研究的豐富與充實發展。
中小學教師更適用於應用性研究和開發性研究。
G. 分析美國教育協會道德規范和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異同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一)師德是高於一般社會公眾道德水準的職業道德
在意識水準上,師德較之其他職業道德有著更高的要求,這是由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的。從根本上說,教師作為一個職業,與其他的職業有相似之處,都是一個工作崗位、一個飯碗。但是教師職業與其他工作又不一樣,他的服務對象是人,他們的勞動在於培養、塑造一代新人,其一切行為都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影響。教師的地位、作用和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所以,社會對教師的職業要求比一般的職業更特殊一些。縱觀人類道德史,師德總是處在當時社會道德的最高水準上。孔子曾用「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來描述他理想中教師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並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教師的道德含義,被後世奉為「萬世師表」,他所開創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也為歷代不斷繼承和豐富。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胡錦濤總書記2007年8月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發表的講話中更進一步指出:「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這些論述充分揭示了教師職業道德「以身立教」的共同特點。當前,教師在傳播人類文明、啟迪人類智慧、塑造人類靈魂、開發人力資源、弘揚民族精神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成長的引路人。他們不但要用豐富學識教人,更要用高尚品格育人;不但要通過語言傳授知識,更要用自己的高尚品格去提升學生的品格,影響學生的心靈,使之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守秩序的一代新人。正是基於這一特點,社會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要比其他任何行業都高一些,以至於教師的職業道德往往成為社會公德的標桿,成為引領社會文明進步的明燈和風向標。
(二)師德規范是調節教師自身及與外界關系的行為准則
師德規范所表達的是教師所特有的職業義務、職業責任以及職業行為上的道德准則。因此,它與一般職業道德一樣,具有以下重要特徵:師德是一種職業規范,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師德又是歷史積淀的產物,是長期以來逐漸形成的;師德沒有固定的形式,通常體現為教育觀念、生活習慣、理想信念等;師德通過內省和信念來強化,並通過教師的自律來實現;師德不具有剛性的約束力,主要通過內心反省和公眾輿論加以約束;師德的主要內容是對教師義務的要求;師德標准具有多元化的特點,不同時代、不同社會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念;師德是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等等。為使師德理念形成規范,一般都要採用制度、守則、公約、承諾、誓言、條例,以至標語口號之類的形式,將其公之於眾,以便為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所接受和實行,並進而形成一種職業的道德習慣。在我國,由於教師的自律組織和社會團體並不發達,因而中小學職業道德規范是由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工會聯合制定並頒布實施的。1984年,和全國教育工會聯合制定並頒發了首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標准(試行)》,並於1991年正式施行。1997年,針對教師隊伍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原國家教委和全國教育工會對《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進行了第一次修訂。2008年重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從教師職業特點和教師自身發展的角度出發,更加強調職業精神,尊重道德屬性。它既體現了教師職業神聖性的一面,也考慮到其作為一種社會職業的平凡性,並承認教師職業境界的層次性;它既有適度超前的目標性引導,又明確了不容許超越的行為底線,因而更加適應新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特點與要求。
(三)頒行師德規范是以德治教的根本體現
人們常說,教師自身就是教育力量。從理論上來分析,一個教育者往往擁有三種權力:其一是職位權力,它代表國家或學校管理學生,並執行教育的強制標准;其二是專家權力,作為專業人士,他們要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幫助或建議;其三是參照權力,他們要把自己作為楷模和榜樣來影響學生的發展。當然,任何濫用權力的行為都會走向目標的反面。因此,法律和道德是約束教師正確從教的兩條准繩。為強化依法治教,我國頒布的《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義務教育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規都對教師的品行要求做出了規定。但法律具有普遍性、強制性特點,決定了它所規范的行為不可能太多、太廣,其所規范的只能是一些最基本的行為「底線」。而對教師提出較高的、較廣泛的職業操守要求的,恰恰是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師德規范指引著教師職業道德習慣的養成方向,並作為教師自律和外界他律的尺度,對教師的行為產生著廣泛的影響。所以,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雖然不具有法律的強制力,但它作為一種行業的操守規范,對教師仍然具有約束力。一方面,當一個人選擇從事教師職業的時候,他就自願選擇了接受這一規范的約束。他在教育教學中的一言一行,都要體現出規范所確定的精神和原則。盡管教師的個人能力有高下之分,但師德規范則成為每一個教師職業道德習慣的養成方向和終極目標。另一方面,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一旦制定並頒布之後,就成了外界評價教師職業操守狀況的「標尺」。學校對教師的師德考核、教育行政部門在教師評優工作中所考慮的師德因素,都是以教師對師德規范的踐行情況作為依據的。如果教師的行為嚴重違反了師德規范的要求,教師本人要受到學校、教育行政部門的行政處分或行政處罰,他們的失德失范行為往往會成為公眾譴責的對象。從這些特點來看,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還是具有一定的強制性的。只不過,其強制性的力量來源於行業內部的管理、評價行為,來源於公眾的輿論,而不像法律那樣來源於國家機關的威懾力。
【時代特徵】
(一)修訂師德規范是新時期師德建設的迫切要求
師德作為觀念范疇,必然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展。近年來與師德有關的爭議事件越來越多,而到2008年達到一個「井噴」式的高潮,以至於在一些人的腦海中產生了「師德滑坡」的強烈映像。另據2008年初《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表明,74.6%的公眾認為當前師德有所下降。修訂《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是遏制師德滑坡的重要舉措。2008年版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廣泛性與先進性相結合、倡導性要求與禁行性規定相結合的原則,增強了可操作性;修訂工作中採取專家與教師共同參與、共同討論,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的方式進行,因而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新、舊兩個版本相比,修訂工作靈活採取了四種方式:一是「改用」。新規范第一條「愛國守法」是對舊規范「依法執教」的改用,第二條「敬業奉獻」是對舊規范「愛崗敬業」改用,新規范第三條「關愛學生」是對舊規范第三條「熱愛學生」的改用。二是「沿用」。新規范第五條「為人師表」沿用了舊規范第八條「為人師表」。三是「棄用」。新規范刪去了舊規范中第四條「嚴謹治學」、第五條「團結協作」、第六條「尊重家長」、第七條「廉潔從教」等四個條目,並將其內容歸並到了相關條款之中。四是「新用」。新規范新增了「教書育人」和「終身學習」兩個條目,體現了新時期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新要求。修訂後,新版規范條目由原來的8條減為6條,字數從572字壓縮為553字,內容顯得更加精煉,結構顯得更為嚴謹,內容顯得更加與時俱進。
(二)學生的安全問題受到了高度重視
新《規范》明確要求:「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把保護學生安全提高到師德范疇,這容易讓人們聯想到汶川大地震帶來的空前災難。地震發生後,既涌現出一批像譚千秋那樣舍己救學生的老師,同時也讓「范跑跑」這樣的人出現在公眾視野。這說明,保護學生安全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有著重要的道德價值,扶助弱者的意識正是教師職業的良知所在。教師的職責首先應當表現在維護每一個弱小生命,關注孩子們身邊的危險,未雨綢繆地保護好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健康安全地成長。實際上,把「保護學生安全」作為師德內容不是因「范跑跑」事件而設,也不是中國的獨創,而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如美國全國教育協會1975年頒布的《教育職業道德規范》就明確要求:「當學生的學習、健康及安全受到危害時,應為保護學生做出恰當努力。」這表明,中小學教師所從事的教育工作,實際上具有一定的公務性質,他們要代表國家實施保護未成年人的職責。青少年學生辨別能力、自我約束能力、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安全隱患不只存於災難面前,而且廣泛存在於日常學習、生活中。比如,體育課、實驗課上的潛在危險,學生在課間所進行的危險游戲,集體外出活動時學生對安全規則的忽視、違反等。在這些情境下,都需要教師適時地加以管理和保護,以保障學生的安全。當然,在災難面前,教師也應當及時疏導、救助學生,這也是教師的職責所在,因而「范跑跑」們的失范行為和奇談怪論應當受到公眾的譴責。
(三)「教書育人」成為新時期師德規范的靈魂
新《規范》倡導「教書育人」,是在新形勢下對教師的責任和作用所進行的新界定與新規范。與1997年頒布的師德規范中關於「嚴謹治學」、「樹立優良學風,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等對教師在專業素養方面的要求相比,新《規范》更強調了教師的育人職責,強調了教師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職業特點和特殊責任。因為對於教育工作來說,重要的不在於能否「成才」,而在於能否「成人」。每個學生天賦不同,稟性各異,都是鮮活而不可復制的生命個體,自由幸福地發展是他們的需要,創造一種讓他們的潛能得以開發,讓他們的天賦特長自由發展的教育是對生命的關愛和尊重。所以中國古代對教師即有「經師」和「人師」的區分,新《規范》更是新增「教書育人」這一條目,明確提出中小學教師必須「實施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勇於探索創新」,體現了新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新要求和新特點。同時,新《規范》明確規定「不違規加重學生課業負擔,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這是針對當前一些地方和學校單純搞應試教育的現實而提出的要求,十分必要。對此,不僅需要學校、教師的自覺遵守,更有待於國家、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和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協同努力,共同建設更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的良好環境。
【職業道德建設】
(一)要以貫徹落實《規范》為契機,掀起師德建設的新高潮
師德規范是與時俱進的產物,因而新《規范》對於廣大中小學教師來說有一個重新認識、逐漸適應的過程,必須加大力度加以貫徹落實。一要認真學習。要組織廣大教師深入學習《規范》,幫助廣大教師全面了解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統一思想認識,規范職業行為,全面提高師德素養,營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努力使師德建設更加貼近實際、貼近教師、貼近生活,增強廣大教師對新《規范》的認同感,做到入耳、入腦、入心。二要大力宣傳。要通過各種方式廣泛深入宣傳新《規范》的重大意義,宣傳學習貫徹《規范》典型經驗和做法,形成聲勢,努力為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規范》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三要貫徹落實。要把貫徹實施新《規范》列入師德建設的重要議事日程,將學習貫徹《規范》與深入貫徹《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相結合,把《規范》的基本內容作為教師崗位責任制的普遍要求,把師德作為教師資格認定和新教師聘用的必備條件和重要考察內容,讓《規范》的精神落到實處。
(二)全面准確地把握《規范》的精神實質
新《規范》基本內容有六條,體現了教師的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其中「愛」和「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具體說,一是倡導「愛國守法」,就是要求教師熱愛祖國、遵紀守法。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人民教師要牢記人民的囑托,要遵循法律的規范,因而愛國守法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二是倡導「愛崗敬業」,就是要求教師對教育事業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每一位教師都要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志存高遠,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並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自己的光榮職責,這是對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三是倡導「關愛學生」,就是要求教師有熱愛學生、誨人不倦的情感和愛心。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因而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做到嚴慈相濟,努力做學生良師益友,這是師德的靈魂。四是倡導「教書育人」,就是要求教師以育人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始終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行,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體現了教師的天職。五是倡導「為人師表」,就是要求教師言傳身教,以身立教,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同時,要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這是也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六是倡導「終身學習」,就是要求教師做終身學習的表率。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加強自己的師德學習和業務學習,潛心鑽研知識,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這樣才能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三)完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保障機制
為將師德規范落到實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主要領導和中小學校長要親自抓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工作,並要率先垂範、以身作則,自覺加強職業道德修養。要充分發揮教育工會、共青團、教職工代表大會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中的作用,支持他們根據各自的職能開展群眾性的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活動。要建立健全教師職業道德考核制度,把職業道德作為考核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和職務聘任的重要依據。要建立定期表彰獎勵制度,大力表彰宣傳職業道德高尚的教師和職業道德建設成績卓著的單位。要依法管理教師隊伍,切實把好教師入口關,保證教師隊伍的基本素質。對違反職業道德的教師要嚴肅處理,情節嚴重的要依據有關法規解聘相應的教師職務,調離教師崗位,堅決取消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者的教師資格。教育督導部門要將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作為教育督導評估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對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檢查評估工作。要積極鼓勵學生、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對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狀況進行監督和評議,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師要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積極改進工作,形成全方位落實師德規范的新局面。
要求落實新版師德規范
2008年9月1日的通知要求,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錦濤總書記「8.31」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的師德素質和專業水平,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對1997年國家教委和全國教育工會聯合印發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進行了修訂,現予印發,並就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認識新時期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青少年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直接關繫到中小學德育工作狀況和億萬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繫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加強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素養,對於確保黨的事業後繼有人和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長期以來,廣大教師教書育人,敬業奉獻,贏得了全社會的尊重,教師隊伍中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範人物。在今年發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震區廣大教師奮不顧身地保護學生,表現了崇高的師德精神。在新形勢下修訂並重新印發《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對於激勵和引導廣大教師向全國教育系統的模範教師,特別是抗震救災英模教師學習,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自覺規范思想行為和職業行為,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全面准確地理解的基本內容
《規范》的基本內容繼承了我國的優秀師德傳統,並充分反映了新形勢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小學教師應有的道德品質和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規范》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起指導作用,是調節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校、教師與國家、教師與社會相互關系的基本行為准則。《規范》不是對教師的全部道德行為和教育教學工作的要求,不能取代學校的其他各項規章制度。《規范》的許多內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相關條文的具體化,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在學習貫徹時應注意和教育法規的學習結合進行。
三、認真做好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系統工會和中小學校要高度重視,並認真組織好《規范》的學習宣傳。要通過開展主題學習、研討會、座談會等形式多樣和扎實有效的教育活動,組織廣大教師深入學習和貫徹《規范》,幫助廣大教師全面了解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統一思想認識,規范職業行為,全面提高師德素養,營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學校領導要言傳身教,率先垂範。
2.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系統工會和學校要把貫徹實施《規范》列入師德建設的重要議事日程,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訂具體的實施辦法和工作計劃。要將學習《規范》的內容和要求列入教師的繼續教育計劃,把教師貫徹落實《規范》的情況列為教師崗位責任制的要求,定期考核檢查。
H. 如何在教育教學中運用注意規律
(一)正確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1.凡需要學生注意的對象和操作的活動,盡量賦予它們無意注意的特性
教師講授的內容,難易要適當,讓學生既能聽懂又要有新意。這是引起小學生興趣、維持對學業注意的關鍵。
在處理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時,教師應注意運用具體生動的教學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語言要生動形象,語調要抑揚頓挫,配以適當的表情和手勢,化難為易以吸引兒童的注意。
對於教學中必須重復的東西,如課文的熟讀、同一類題的反復練習活動,教師應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以保持其新穎性。
2.盡量減少與教學無關的對象或活動的刺激作用
教室的布置要相對穩定。在直觀教具的運用中,背景材料必須淡化,出示的時間要適當,切忌過早顯示。下半節課才用的教具,不要在一上課就暴露在學生眼前。
教師的服飾、發型不宜過於耀眼,有的教師換了新裝或理了新發型後,往往在上課前先到學生面前「亮亮相」,這種做法可以有效地減弱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分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迅速妥善處理偶發事件。如天氣驟變、學習條件惡化(突然陰雨、停電、室外嘈雜等)、學生病倒或嚴重違紀事件等,教師既不能熟視無睹,也不能驚慌失措,要以自己平靜的情緒與學生一起審慎、迅速地處理好,保持課堂教學秩序的穩定。
在課間休息時,不宜讓學生做激烈的或競賽性的游戲活動,以防止學生因過度興奮而不能將注意及時轉移到課堂上。
(二)利用課內外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組織和發展自己注意的能力
1.提高活動的目的性
在學習或其他活動中,教師應提出具體的目的、要求、內容及具體方法,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集中注意對完成活動的重要性並懂得如何正確地組織自己的注意,切忌離開教材本身,離開兒童的知識經驗,用一些空洞抽象的說教來動員小學兒童的注意。
2.激發學習動機
要讓小學兒童體驗到自身學習的成功,以此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這是使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師要充分肯定小學兒童主動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批改作業時要盡量挖掘學生優點,評分宜從寬;對於他們的不足之處,要正面引導。如對每次作業應用紅筆做出肯定的標志,如用「√」「古」「優」等;定期展示班級學生的學習成果,對每個學生的進步予以及時的肯定和精神獎勵等。當學生看到自己學習被肯定,便會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不斷地培養對學習的興趣,更加努力地注意學習活動。
3.訓練良好的注意習慣
訓練良好的注意習慣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能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轉移注意而少惰性。教師可選擇一些有一定難度,需要集中注意才能完成的任務交給學生,讓他們解決。任務既可以結合課程,也可以是純訓練性的,教師可根據要求自行設計問題。如,要求學生快速閱讀或組織搶答題競賽,以培養他們高度集中的注意能力。又如將不同學科、不同性質的問題交叉隨機地呈現,以訓練學生注意靈活轉移的能力等等。
小學生不可能對枯燥無味的簡單任務保持長期穩定的注意。注意的穩定性是為完成一定的目的任務服務的,因此注意的核心是講求實效,而不是追求貌似注意的狀態,因為這種狀態不但無助於完成當前的任務,而且更嚴重的是會養成心猿意馬、疲疲塌塌等不良注意習慣,它將極大地妨礙學習的效果。
(三)運用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轉換的規律,讓學生在有目的的學習活動中,快樂地學習
高度集中注意要消耗相當的體力和腦力。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必定使人疲憊不堪。怎樣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積極地注意而又不疲勞呢y在一天的學習活動中,在一節課乃至在解決一個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運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轉換的規律,把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交融在每一個認識活動中。如,一節課中教學內容安排應有難有易,教學方式應穩中有變,使小學生的注意有張有弛。教學的各個環節要有機聯系,盡量杜絕造成注意渙散的機會,使小學生快樂地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注意的轉換簡單地歸結為讓兩種注意按著一定的程式輪番交替地出現。教學是一門極其復雜的藝術,它只有一般的規律可循,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仿效。在如何運用兩種注意轉換規律的問題上同樣如此。
1、如何充分運用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要保證學生有良好的有意注意,應注重以下三個方面。
(1)、明確學習的目的和任務。學習活動的進行,更多地需要有意注意的調節和控制。幫助學生確立明確的學習目的,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態度,是保證學生持之以恆的學習活動的前提。
(2)、培養間接興趣。除了確立學習目標,還應對學生闡明本學科知識學習的意義和重要性,在知識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特別是在一些內容相對枯燥、難度較大的科目學習中,使學生了解知識掌握後的功用和社會價值,引起他們對學習結果的間接興趣,可以使他們進入有意注意的學習活動。
(3)、合理組織課堂教學,防止學生分心。學習活動需要學生維持有意注意,但人的注意力又很難長久地集中,所以教師的教學過程應避免任務安排過滿,節奏過於緊張,應該張弛有度,給學生適當放鬆休整的時間。有時,教師適當放慢速度,穿插些有趣的談話,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可以說,課堂教學組織越合理,越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內在需要,學生越不容易分心
對於學生的無意注意,我們應該盡量避免那些分散學生注意的因素,創造一些有利於集中學生注意的因素。
(1)教學內容要具體生動,新穎有趣。抽象,枯燥無味的內容會使學生注意分散。
(2)教學方法要直觀形象、靈活多樣。根據學生無意注意和具體思維占優勢的特點,光講抽象的概念或道理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尤其是低年級兒童,離開了具體實物就難以理解,這就要求教學方法必須直觀形象。要充分利用電視、多媒體、幻燈、畫片、掛圖、標本、模型、實物等進行直觀教學,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
運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轉化規律組織教學
任何學習都要求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相互為用。學習是一種艱苦的勞動,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往往需要學生做很大努力去觀察、思考才能突破。因此在學習重點、難點時,特別容易疲勞;而單靠無意注意也不能達到系統學習知識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兩種注意協調活動,把握好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的轉化規律,既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如色彩鮮艷的圖片、動畫使學生輕松學習,充分利用無意注意去學習知識。但在闡述基本原理及事物間的相互關系等復雜內容時,必須培養學生有意注意的品質,帶領學生克服困難,弘揚刻苦鑽研、知難而進精神,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當學生對所學內容發生了興趣的時候,他的注意就自然而然地集中到學習上,不再對學習感到頭痛。這時的有意注意則轉變為無意注意。但這種無意注意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無意注意。稱有意後注意,是通過努力學習,克服困難轉化而來的,是一種更高級的、有自覺目的的注意,這是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最需要培養的一種注意。
2、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第一堂課是最重要的,就如姚教授所講的,本課程的目的意義要首先講,詳細講,可以先問學生對這門課有些什麼樣的認識和期望,有時候我們設想的不一定是學生想要的,知道學生的狀態之後,我們再有針對性的給出一些目的和意義,並且大致指出和回答學生所關心的問題會在哪一部分講解。
每一堂課的開始也很重要,我們可以嘗試用問題、事例或者社會事件引出我們的內容,也就是姚教授所講的盡量把理論生活經驗化,對不同專業的學生用不同的事例,這些事例應該和學生的專業緊密相關,讓學生學習時感覺到心理學對他的學習和生活有益的。
老師的表達和表現也很重要,有好的教案,講的不溫不和,兩節課下來學生有動機也給沒了。
老師可以遵循以下原則以激發學生的動機:
(一)、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二)、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饋信息,給予恰當的評定
(四)、妥善進行獎懲,維護內部學習動機
(五)、合理設置課堂環境,妥善處理競爭和合作
(六)、適當進行歸因訓練,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3、如何依據學生的氣質與性格特點實施因材施教?
教師清楚地把握所教對象的氣質特點,可以在教育教學中有的放矢,有效進行因材施教。如,對膽汁質這種類型的學生,教師就要幫助他們克服容易發火的弱點,著重培養他們的耐心、沉著和自製力等心理特徵;對多血質學生,教師就要幫助他們克服輕浮、做事虎頭蛇尾及見異思遷等弱點,培養刻苦鑽研的精神,做事有始有終,嚴格要求,養成合理的生活規律;對於粘液質的學生,教師應該幫助他們克服執拗、淡漠、偏執等弱點,訓練他們的敏捷性,讓他們經常參加各種活動等;對抑鬱質的學生,教師要幫助他們克服情感脆弱、敏感、多疑、孤僻、膽小、忸怩等弱點,教師應多加鼓勵和支持,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及樂群等心理品質。
4、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關於創造力的培養:基於我國教育方面「標准」「最佳答案」要求過多,創造力的培養應當首先注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提出盡可能多的答案和可能性,老師鼓勵學生發言,不要做任何評價。即思路要「放得開」。
教師可以採用如下策略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1)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設計啟發式問題;
(2)採用頭腦風暴法組織討論,產生思維的碰撞;
(3)發散問題和聚合思維相結合,就一個問題,先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和想像進行發散訓練發散思維,再由教師引導學生組織歸納,訓練邏輯思維,歸納與演繹相結合。
(4)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學生有積極的情感、動機,正確的價值觀和崇高的理想,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5)突破填鴨式教學模式,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小組討論\案例教學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6)開設相關課程,教會學生一些有關創造的知識與技能.
(7)平時多鼓勵學生搞小發明小創造,或者協同老師參加一些課題研究.
(8)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使學生認識到培養創造能力的重要性。
(9)教給學生進行新的創造的方法。
(10)課堂教學中,開展創造實踐活動。
(11)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分析、總結人類的創造活動,實現對創造力的認識由抽象到具體,由具體到抽象;由認為創造是偉人的事情到普通人也可以進行創造的轉變。
5、矯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學依據主要有哪些?
過錯行為是品德不良的前奏;而品德不良又是犯罪的前奏,採取的教育措施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律,並具有心理學依據,主要有:強化動機理論:採用負強化;歸因理論:引導學生積極歸因;品德結構理論:引導學生正確認知、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德發展理論:他律到自律。
另外還有:
(1).消除疑懼心理與對立情緒
教育者在轉變品德不良的學生時,首先要轉變對他們的態度,要以信任與尊重消除學生的對立情緒,並以包容的愛對學生動之以情,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誠懇,消除疑懼心理,這樣才能架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溝通的橋梁,便教育影響能真正深入學生的心靈。如果沒有這個前提,那轉化教育不但沒有效果,還可能起到反作用,加快學生的墮落。
(2).自尊心與集體榮譽感的重建
品德不良的學生在長期的低評價中形成了低自尊的狀態,容易形成破罐破摔、自甘墮落的思想。這種學生表面看起來對批評和處罰滿不在乎,似乎沒有羞恥感,其實內心深處依然渴望別人的認可。他們缺乏榮譽感其實也往往因為自己並未真正融入集體,或感覺受到了集體的排斥。所以轉化教育中,教師對學生自尊心和集體榮譽感的重建十分重要。
(3).形成是非觀念與是非感
形成是非觀念與是非感,離不開道德認識的提高;而提高學生道德認識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說理,也就是常說的說服教育。影響說服教育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存在於學生身上的「意義障礙」。所謂意義障礙,就是受教育者對道德知識和道德要求的心理抗拒,這會使教育者的說理對學生全然無效。它有兩種表現形式:
一是對具體人的意義障礙。造成這種意義障礙最常見的原因是教師未考慮學生的動機,常常把學生不存在的動機強加在他們身上,學生就可能對這個教師有看法,產生意義障礙,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通過談話和採取必要的實際行動表示善意,消除學生的敵意。
二是對具體要求的意義障礙。造成這種意義障礙主要是由於教師未充分考慮學生的認識態度而機械重復某些要求,致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而拒絕接受。這是針對某些要求的意義障礙。消除這一意義障礙的關鍵,是改變對學生的態度和教育方式。
(4).改善微觀的社會環境
中小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還處於發展之中,容易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不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作為教育者,無法通過個人的努力去實現整個社會風氣的改變,但是完全可以盡可能改善學生所處的微觀社會環境,使直接影響學生的社會因素多一些積極的東西。所以,教育機構和教育者可以在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的配合下,通過適當的干預手段,為學生創造一個建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5).錘煉道德意志,增強抗誘惑力
對於品德不良的學生來講,接受轉化教育過程中的的考驗是來自教育者的信任的表示,這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尊嚴感。成功的考驗會提高自信心和意志力,力求改正不良的習慣。進行考驗過程中要注意兩點:一是考驗應當在一定的基礎上進行,要有適當監督,爭取成功。二是要允許反復,在反復中堅持教育。學生在轉變過程中必然會有反復,反復有其雙重性:學生如果能在反復中吸取教訓,這種反面經驗就會成為日後抑制誘因、抑制不良習慣的內在力量,增強學生對不良影響的免疫力;反之也可能出現大倒退。教育者要以學生的反復為契機,幫助學生總結教訓,引導他們繼續保持正確的努力方向。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或者說, 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某種事物時,這就是注意。注意可分為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教師在課堂上善於組織學生的注意,既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注意習慣。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注意規律呢?
一、充分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無意注意是在沒有人的任何意圖、沒有預先提出的目的、不要求意志努力情況下而產生的注意,它是人們自然而然地對那些強烈的、新穎的和感興趣的事物所表現的意識指向和集中。它既是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教學,也可能造成學生在學習上的「分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於利用它的積極作用,防止它的消極作用。
1、合理使用直觀教具,避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小學語文教學,經常會用到一些直觀教具。因為直觀形象的東西最容易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但在教學中必須合理使用直觀教具,不然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如有的教師在使用了幻燈片和放像機後,沒有將幻燈片取下或將放像機關上,就開始講解其它內容,一部分學生的眼睛仍盯著幻燈或錄像,影響聽課效果。有的教師過早地將直觀教具展現出來,學生的注意馬上被直觀教具吸引了,教師講解的內容就聽而不聞了。
2、防止單調呆板,避免學生失去興趣。單調的、呆板的、多次重復的東西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我們教學的時候要注意靈活多變。教師說話的音量、音調、節奏的快慢的變化和教師表情的變化,都可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另外,教學方法的多變,也可維持學生的注意。如教拼音字母,可採用游戲助學法;教《小山羊》可採用角色扮演法;教《雪地里的小畫家》,可採用繪圖助學法;教《撈鐵牛》,可採用實驗演示法;教課文朗讀時,可分全班讀、分組讀、個別讀、分角色讀等。
二、注意培養學生有意注意的能力。
有意注意是一種自覺的、有預定目的並經過意志的努力而產生和保持的注意。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些內容並不是學生感興趣的,僅靠無意注意,不能使學生的注意長久。而且學習是復雜的活動,會遇到困難和干擾,只依靠無意注意就難以完成學習任務。所以,我們必須注意培養學生有意注意的能力。
1、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激發學習興趣。學生對學習的目的和意義的認識越明確,其意志力就越強,有意注意的能力也越強。所以我們在語文教學時,要注意教育學生樹立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學習的思想,注意讓學生明確學好語文知識的重要性。每堂課、每個環節,都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任務,激發他們求知的慾望。如教《太陽》時,可以這樣導入:「人們都說,萬物生長靠太陽。到底太陽有什麼特點,它和我們有什麼關系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太陽》這一課。」
2、採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知、情、意結合。採用情境教學法,即在學生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觸動他們的思想。這樣,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不會對知識產生-冷漠、厭倦的態度,而是積極主動獲取知識。他們會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如教《望廬山瀑布》時,教師一邊講解詩意,一邊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出作者、香爐山、瀑布等。學生看著板畫,彷彿身臨其境,一下子激發了靈感,他們贊美瀑布、贊美大自然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產生了共鳴,學生學這篇課文時的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就會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3、調動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教學時,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能較好地保持學生的有意注意。比如,看書、看圖片、看演示;聽老師講解、聽同學回答;讀書、答問、討論;書空、在書上或筆記本上圈、點、劃、記;進行表演等。
三、 因材施教。
學生的注意力是受他所懂得的一些常識特約的。如果學生對教師傳授的知識略有所知,學生理解知識的過程中思想活動就比較積極,注意力就容易集中。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既要聯系學生已掌握的常識,又要使學生有所發現。如教《鯨》時,可以設計這些問題:現在世界上什麼動物最大?鯨長得這么像魚,又在海洋里生活,它是魚類嗎?同學們畫鯨時,常常會在鯨的脊背上畫條水柱,這水柱是怎麼形成的?你知道哪些海獸?另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管是講課、提問,還是練習、復習,教師必須既要照顧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又要照顧到個別學生的差異。教學速度和難易程度要適中,使成績好的能「吃得飽」,成績差的能及時消化、吸收。布置練習時,有的同學寫得較慢,有的同學寫得比較快,寫得快的同學寫完後就喜歡東張西望或玩耍東西。教師可教育他們養成寫完練習後認真默讀的習慣,或另外布置一些提高性練習。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如能在教學中很好地運用注意規律,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重大的意義。
I. 小學階段教育教學的特點和規律是什麼免費論文
一、我國中小學教育培訓機構的發展現狀
根據國家教育部《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來看,在未來5-10年,中國教育培訓市場潛在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其中中小學教育培訓將超出一半,並且以每年30%速度增長,這將是一個無比巨大的市場。目前全國品牌化的教育機構像新東方、環球雅思、清華少兒外語等教育培訓機構占據英語、課外輔導等行業領頭地位。而中小機構發展面臨著危機。我國中小學教育培訓機構將迎來新一輪的洗牌。
二、我國中小學教育培訓機構的存在和發展優勢
(一)教師隊伍的組成
優秀負責的教師是許多家長給孩子選擇教育培訓機構所關注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培訓機構的老師一般都是培訓機構自己招聘的。他們的教師隊伍一般由一些有著豐富教學經驗並已經退休的老師、部分正在從事教學的一線教師、學歷較高的一些在校研究生、博士生組成,一些實力較好的培訓機構甚至還會聘用一些外籍教師。這些教師學歷高,教學經驗豐富,能夠迅速地找到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快速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課程設置和教材的選用
在課程的設置上,教育培訓機構會充分考慮到學生本人的學習情況,因材施教,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課程。在教材的選用上,有的直接引進國外或是港台地方的原版教科書,有的是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實際教育需求自行設計。因此,比普通的中小學的教學更具有前瞻性、趣味性。有問題的話可以來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