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古詩詞教學設計

小學古詩詞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11 13:49:32

⑴ 《如何讀懂古詩》的教學設計

1.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
2.理解詩歌中詞語的含義。
3.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4.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現狀分析】很多考生埋怨古詩難讀,甚至讀不懂,對面古詩閱讀鑒賞存有畏難或放棄的心理,不利於全面提高語文素養。鑒於此,本節課從如何讀懂詩歌入手,教會學生解讀古詩的方法,掌握解讀古詩的鑰匙。
【教學目標】學習讀懂古詩的方法,幫助學生找到解讀詩歌的鑰匙。
【教學重點】如何從兩個層面讀懂詩歌。
【教學難點】如何領會詩歌的深層意思。
【教學方法】討論法、鑒賞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建議】關於「如何讀懂古詩」的方法可操作性強,建議教師把方法落實到具體的詩歌鑒賞中去,進行示範操作,讓學生在看教師示範操作的過程中懂得方法要領,學會獨立操作。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經常埋怨讀不懂古詩,害怕讀古詩,甚至放棄讀古詩。其實,「讀不懂」不是不讀詩的理由,我們「讀不懂」,很多時候不是因為我們「沒文化」,而是因為我們「不懂讀」,即尚未掌握讀古詩的方法,當我們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後,我相信「讀不懂」的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二、授課內容
(一)詩歌備考的四個環節
知識——讀懂——鑒賞——表述
1、知識包括形象、語言、技巧、思想內容和古詩詞常識等。
2「讀懂」在四個環節中的地位
(1)讀懂是知識的綜合運用。
(2)讀懂是鑒賞和表述的基礎。

(二)首先弄清怎樣才算「讀懂」?
1、明白表層意思(能翻譯出大意: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景物)
2、領會深層意思,包括寫出了什麼意境(形象、氛圍),表達了什麼情感(情緒、心境),反映了什麼思想(態度、觀點)
(三)傳授如何讀懂詩歌的方法
1、如何明白淺層意思?
(1)填充內容——詩中省略的主語、賓語、狀語、過渡語等;
(2)調整語序——主謂倒裝、狀語後置、賓語前置等;
(3)整合句意——前後連綴,大體翻譯為意思相對完整的句子。

【課堂演練】
明白以下兩首古詩的淺層意思。
例1:
詠白海棠
薛寶釵
珍重芳姿晝掩門,
自攜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
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
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
不語婷婷日又昏。
【參考:(我)珍惜看重(白海棠)美好的姿容。白天,我掩門出去
親自提著手瓮澆灌白海棠。(剛澆上水的白海棠)在秋日的台階上像洗去胭脂一樣,映出了它的身影;在那灑滿露水的台階上招來如同冰雪般的精魂。淡雅到極致才知道海棠花更嬌艷,而像玉一樣憂愁怎能夠沒有淚痕呢?(海棠花)想報答白帝的雨露之恩,只憑借自身的清亮潔白就可以了,(但它只是)默默無語高高地站立在那裡直到黃昏。】

例2:
詠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簾半掩門,
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
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
倦倚西風夜已昏。
【參考:(我)半捲起門簾,半掩著門,(望著那白白的海棠),(覺得該)碾碎冰塊給它做土用玉來給它做盆。(它彷彿)從梨花那裡偷來三分潔白,(又好像)從梅花那裡借來一縷精魂。(眼前的白海棠)像月宮中的仙女在縫制白衣,又彷彿是秋天閨房中哀怨的少女在擦拭淚痕。(我)倦倚在昏夜西風之中,嬌羞無語能和誰傾訴(我的心事呢?)】

2、如何領會深層意思?
(1)聯系信息,揣摩語言,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題目、注釋、詩人生平、典故;意象語言、情感語言、首尾句。
例1:戴復古《江陰浮遠堂》:「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註: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南宋後期詩人
(情感語言、註解)
例2:杜甫的詩句:「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詩人生平、意象語言、尾句)
例3:崔顥的詩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意象語言、情感語言)

(2)再現情境,設身體驗
通過聯想和想像,再現詩歌情境,設身進入這一情境中去體驗、感受其意境和情感。
(3)篩選詞語,確定內容
聯系意境、情感、思想態度等相關主題詞,確認詩歌的深層意思。

【課堂演練】
進一步領會薛、林《詠白海棠》的深層意思(加下劃線的詞語是重點詞語)。
詠白海棠
薛寶釵
珍重芳姿晝掩門,
自攜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
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
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
不語婷婷日又昏。
(此詩有意以白海棠結合自己,以花寫人,反映出薛寶釵以穩重、端莊、淡雅、寧靜、清潔自詡的內心世界。)

詠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簾半掩門,
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
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
倦倚西風夜已昏。
(詩中的種花人、白海棠花以及擬花之「『秋閨怨女」,又都是她的自我寫照。詩中所表現出來的瀟灑、高潔、孤傲、哀愁、深情的形象,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與寶釵的白海棠詩相同,她們都在詩中表現了自我,但黛玉之真率與寶釵之矯情,表現出完全不同的特徵。)

(四)方法小結
如何讀懂詩歌的方法
1、明白淺層意思
(1)填充內容,(2)調整語序,(3)整合句意。
2、領會深層意思
(1)聯系信息,揣摩語言;(2)再現情境,設身體驗;(3)篩選詞語,確定內容。

(五)小試牛刀
請從兩個層面解讀以下這首古詩。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李益
微風驚暮坐,
臨牖思悠哉。
開門復動竹,
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
稍沾階下苔。
何當一入幌,
為拂綠琴埃。
〔注〕苗發、司空曙是李益詩友。
【參考】
淺層意:傍晚時分,一陣微風吹來,把我從冥坐中驚醒。我走近窗戶,思緒飄渺起來。(風)吹開門,又吹動竹子。(我聽到動靜)以為是故人來(看望我)。(風)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階下的青苔上。(這風)應該掀開門簾進屋來,為我拂去綠琴上的塵埃。
深層意需領會以下要點:
1、這是一首懷遠思人之作;2、「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這兩句詩渲染了清冷幽靜的氛圍。3、本詩通過微風的形象,表現了詩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發了思念故人的感情。

(六)學習建議
1、「讀懂」是一項綜合性的智力活動,要先學會分步閱讀,再上升到綜合閱讀。
2、要真正讀懂詩歌,方法不是萬能,多讀多悟才是關鍵。
3、這段時間做詩歌鑒賞題,不要忙於答題,要有意識地把讀懂詩歌放在首位。

三、作業:

⑵ 如何設計小學古詩詞教學

新建一小 李小明
教師要教得好,讓學生學得好,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古詩教學要設計得精彩握要,首先教師必須對古詩文相當熟悉,對古詩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還能對其中一些古詩文有獨特的體會和感受,從而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進入對古詩文的欣賞與品味之中。
大量的文獻顯示,當前古詩教學關注四大方面的內容。第一、創作背景;第二、分析與理解;第三、欣賞與體驗;第四、朗讀與背誦。這四個大方面較為完整地體現了古詩教學的主要內容。在探索有效古詩課堂教學研究中,小學古詩詞教學設計分七步進行: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古詩導課的方式與閱讀教學的導課方式類似,即:間接導課與直接導課。間接導課即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提出所要學習的課題,並板書課題。間接導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導入法、疑問導入法,預習導入法,背景導入法等等.不管哪種導入法都與教學內容有關,是對教學內容的一種鋪墊和襯托。如:我執教的《回鄉偶書》採取的就是間接導入法,由已學過的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來喚醒學生對詩人的再現進而在增強孩子的求知慾的前提下進入本課的學習。直接導課,即開門見山直接明確學習內容,板書課題,提出學習要求,學習新課。就像本人執教的《泊船瓜洲》,從今天起我們進入第二組元的學習,隨著今天的學習我們將認識一位宋朝詩人王安石,今天學習他筆下的一首詩板書課題。
二、背景介紹,知曉詩人。
古詩的創作背景包括時代背景、詩人創作此詩的境遇與心態等。古詩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是傳統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學語文人文性的典型體現。教師在課前讓學生通過查詢資料了解詩人及其創作背景,可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並且新課程標准還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因此處理好這部分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增長歷史知識,也可以使教學增添生趣。
像我在這一環節介紹詩人賀知章創作《回鄉偶書》這首詩的背景,學生就會在這種情境中展開想像,獲得情感體驗。課程標准對高年級閱讀積累提出較高的要求: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能根據需要搜集有關材料。我教學《長相思》在這一環節讓學生交流對於納蘭性德你知道多少呢?這樣既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又訓練學生聽說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還為下一步學習古詩、理解古詩的內容做好准備。
三、自主學習,弄懂詩意。
《語文課程標准》將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課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創設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營造一種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機地結合,引導學生學習古詩。
首先要大膽地放。先讓學生自由討論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後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詩意。對於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通過合作和幫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得到解決。
引導學生利用書上的圖畫,注釋或其他工具書等幫助理解詩詞的意思。理解詩詞的意思還應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抓詩眼
:例如王維的名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只要抓住一個獨字,就更能理解異鄉異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個獨字,就知道倍思親時的孤單了,更能理解詩人見到別人團圓而自已隻影形單的寂寞了。
(2)抓詞語
:例如,同是寫送別的詩《芙蓉樓送辛漸》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詩句中的重點詞,就能體會到詩人送別時的感情是不同的。《芙蓉樓送辛漸》寫到: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詞,從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別辛漸時心中充滿了傷感與凄涼,到底送別的辛漸是何人呢?為何這樣悲痛呢?一定與詩人的親友有關。
(3)抓詩句
:一首詩,每每有兩句是重點句,有些甚至成為了名句。那就抓住其中的重點去理解就行了。例如《登鸛雀樓》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靜夜思》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題西林壁》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抓詩題
:有些詩,從它的題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詩到底寫的什麼內容。例如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從題目就可見作者在西湖上飲酒(欣賞風景?賦詩?)碰到了開頭是晴朗的,後來下雨了這樣的景象。又例如《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如果不看題目,一讀而知是寫的夏天的荷花。可要是結合詩題細讀全詩,你就會發現作者是借物抒情,寫下了對林子方上京為官的無限祝福。
四、誦詩想像,品詩悟情。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博大精深,凝煉含蓄。有著音樂、建築、繪畫、意境等在內的巨大美學價值。詩的情感要讓學生通過朗讀欣賞來體會。因此,在學生理解了全詩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體驗後,教師要趁熱打鐵,通過現代教學媒體的輔助,讓學生根據詩意想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通過點讀、評讀、范讀、誦讀,演讀使學生能讀出詩的重音和節奏,知道應該如何把握詩的輕重緩急,加深對詩人情感地體驗,體味出詩人賦於詩的思想感情。在學習古詩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依詩句的意思展開想像,入情入境,加強有感情地朗讀。在初讀過程中,僅以讀准字音,讀通詩句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就要有感情表現的要求。在理解詩歌意境後的朗讀就要求能達到變感情朗讀為有創造性地朗誦。
五、創設情境,引入詩境。
讀詩的最高境界是進入詩歌意境。進入詩境就是引導學生真切地體驗詩人所創造的那個景象和情感,為之動情。怎樣讓學生進入到這種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呢?教師不要孤立地指導朗讀或單純地創設情境,而是將創設情境與感情朗讀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創設情境作為學生感情朗讀的基礎和鋪墊。同時又通過讀來引導學生領悟詩情,進入詩境。我有時採取演一演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此情此景;我有時通過看錄像將學生帶入到詩的意境中,情感的表現一次比一次豐富,學生的朗讀一次比一次到位。最終,讓學生通過讀與詩人的情感達到共思、共憂、共吟的境界。實際上這一環節就是前一環節的升華和展示。
六、拓展延伸,創作詩詞。
課程標准指出:小學階段應要求學生誦讀古詩文,以利於學生的積累、體驗和培養語感。整個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古詩量並不是很多,所以在結束了一首詩的教學後,並不結束這堂課的教學,而以詩帶詩,以點帶面,將課堂延伸到同一類型的古詩教學上,有意識地加大學習古詩的量。使學生在課堂中接觸到大量的古詩,了解到詩人更多的優秀的詩作。這樣,同學們的眼界開闊了,誦讀古詩的興趣也增加了。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學會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指導學生運用古詩的能力,比如低段可以讓學生表演,再現詩的意境;中高段可通過課件的出示和音樂的渲染,創設適宜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課堂環境。通過這個語言實踐過程,指導學生運用古詩的能力,激發他們創作的慾望及興趣,讓他們能學以致用,真正起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七、板書設計,簡單明了
教學板書是藝術,藝術是講究創造的,是需要教師花心血進行構思、提煉、創新的。每一幅新穎別致、獨具個性、富有美感的藝術板書的出現,都是教師創造性思維的結晶。我們提倡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板書,更提倡教學板書的新設計和新創意。板書設計做到,圍繞詩詞中心,抓住關鍵詞,簡單明了,有創新。

小學五年級古詩教學設計怎麼說課

《古詩詞三首》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本課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組的課文。該組教材是以童年為專題來編排教學內容的。本課是本組課文的第一課,第一首詩《牧童》是唐代詩人呂岩所作,整首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兒童晚歸休憩圖:草場、月夜、笛聲、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畫,使我們的心靈感到寧靜。全詩意境優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的表現了牧童悠閑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
第二首《舟過安仁》所寫的就是作者楊萬里乘舟路過安仁縣時所看到的一個充滿童趣的情景這首詩淺白如話,充滿童趣,短短的16個字卻展示了孩童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以及從他們的行為中所透出的只有孩童所具有的奇思妙想。
最後一首《清平樂·村居》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詞。作者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態的描繪,抒發了對鄉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嚮往之情。
根據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結合本單元教材分析、教學要求和本課教學要求,依據課程標准中的「三個維度」,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一下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7個認識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賴」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二)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地背誦課文,熟讀並背誦古詩,感知古詩大意,默寫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表達詩詞的意思。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詩詞的意境,豐富學生情感,從詩句中感受童年的快樂。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設計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體會詩詞的意境; 難點: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能藉助注釋、工具書、想像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 大意。對學習古詩抱有一定的熱情,但有時,則對詩歌背後蘊含的詩人情感不能深刻的體會到。
三、說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在教法上,我主要運用對話法和情景創設法。教師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因此我會通過對話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地理解詩歌。寓教於樂,通過情景創設,不僅能讓學生如親臨般體會詩歌,且能激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教法:「情景教學法」、「設景想像教學法」 「誦讀法」、「重點字詞剖析教學法」等。 (二)學法
現在的學生的學習大多依賴於家長和老師,現代教育倡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培養他們在學習上的獨立能力和合作能力,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學習古詩,首先要多吟誦,再根據詩詞與吟誦去理解詩意。因此,在學法上我主要採取合作交流法和誦讀法,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與同學之間的交流,且多次的誦讀,從而初步理解詩意。
四、說教學過程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根據教材編寫的意圖和學生特點,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一)總說三首詩
童年是純真、難忘的歲月。身處童年,我們每天都在編織著美麗的故事。一隻昆蟲,一個玩具,一次發現,一場爭執„„看起來微不足道,卻飽含著我們的快樂、夢想和追求。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我們童年那些事。本課我准備按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講《牧童》和《舟過安仁》,第二課時講《清平樂村居》。

閱讀全文

與小學古詩詞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