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供一份自行設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表.並談談在教學實踐中試用的效果如何
引子:隨著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人,「教師成為研究者」的觀念逐漸深人人心。開展和參與課題研究是教師獲得自我持續發展能力的最佳途徑。事實證明,通過開展課題研究,邊學習邊做課題,邊研究邊實踐,逐漸成為研究型的教師不乏其人。「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計劃或方案)如同建築師的藍圖。有了好的開題報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計劃、有系統、有組織地開展研究工作,以保證課題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因此,制定開題報告是課題由設想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關鍵步驟。當前許多教師由於過去從未做過課題研究,現在要申報課題,撰寫課題開題報告不知從何人手。為了使廣大教師更加積極而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培養、提高教師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針對當前教育科研的實際,結合從事教育科研課題研究,從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作用、結構等方面來談教師應該如何規范撰寫開題報告,力求對想開展教育科研的教師提供一點啟示。一、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何謂有價值、有創見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從何而來呢這需要研究者長期實踐、細心觀察和深思熟慮。當課題或自己提出的問題贏得社會認可後,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設計好,即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就是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規劃和制定。換言之,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準的選題計劃。開題報告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有價值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准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撰寫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制定課題研究計劃和安排,是為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提供探索的途徑。科研課題開題報告,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可以說,課題開題報告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沒有科學的開題報告(研究設計),就沒有科學而有價值的成果。隨著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規范化不斷加強,開題論證問題越來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門的重視。二、撰寫開題報告的基礎性工作寫好開題報告要了解它們的基本結構與寫法,做好基礎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別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復別人走過的路,而是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事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東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扎實,研究工作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深人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我們進行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只有這樣制定出的報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學、更完善。三、開題報告(研究方案)的結構與寫法撰寫開題報告是進行科研課題申請的首要工作。通過開題報告的思考與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了解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麼,想得到什麼,怎麼做,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若分析後覺得不現實,則可以立即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使課題目標的達成有可能性,從而避免「大題小作」或「小題大作」。課題開題報告的寫法根據課題研究的類別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說,科研課題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課題名稱課題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這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只會生孩子,不會起名字」。那麼,如何給課題起名稱呢1、名稱要准確、規范准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比如「初中語文指導自主教學模式研究」,這里研究對象就是初中語文教學,研究的問題就是指導自主教學法。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例如「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其研究的對象是小學生,研究的問題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法,這就說得很清楚,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麼。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范、科學,所有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題目如果是一篇經驗性論文,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筆者覺得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就不是很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2、名稱要簡潔、醒目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盡量不用,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但要盡可能表明三點:研究對象、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首先,要闡明課題研究的背景,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進行這項研究的。因為任何課題研究都不是憑空來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闡明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它有什麼價值,能解決什麼問題。第三,要認真、仔細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對本課題或有關問題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導思想、研究范圍、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為自己的研究起點,並從中發現以往的不足,確認自己的創意,從而確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這樣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課題研究的的價值、意義,也可以使自己開闊眼界,受到啟發,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有針對性,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寫成諸如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三)課題研究的目標研究目標與研究目的是不同的。研究目的回答的是「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研究」,而研究目標闡述的是通過這樣的研究,要達到什麼目標,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要達成哪些預期的效果。研究的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干擾。如「參與式合作備課的研究」課題的研究目標:(1)有效落實課改理念。(2)提高教育教學效率。(3)促進教師專業成長。(4)有效凝聚集體智慧。(5)有效促進研究氛圍。(6)促進學校全面發展。(四)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根據目標來確定這個課題要研究的內容,研究內容要比研究目標寫得更具體、明確。目前在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只有課題而無具體研究內容;2、研究內容與課題不吻合;3、課題很大而研究內容卻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這對我們整個課題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一點一點地去做。這里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某省「十五」重點課題《初中語文活動課研究和實驗》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課題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學有序、切實有效地開展初中語文活動課。具體內容包括下列三個方面:1、根據初中各年級學生的情況和語文教學要求,對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對學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素質的發展進行詳細的目標規定,從而建立初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目標體系。2、根據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安排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的內容,內容的安排力求充實、精確、有序,並初步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活動課內容體系。3、根據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內容和初中各年級學生的特點,探索初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確定活動類課程的教學時間、空間及程序,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多種切實可行的可操作的語文活動教學模式。(五)課題研究的方法任何科學研究除了要應用哲學方法和一般科學方法之外,還要有具體的研究方法、技術手段。「研究方法」這部分,主要反映一項課題的研究通過什麼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以及要「做什麼」、「怎麼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個案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理論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一個大的課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課題可能主要是一種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們在應用各種方法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每一具體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憑經驗、常識去做。比如,我們要通過調查了解情況,我們如何制訂調查表,如何進行分析,不是隨隨便便發一張表,搞一些百分數、平均數就行了。這是在今後的科研工作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和實施計劃課題研究的步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一般情況下,步驟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備階段,方案實施階段,專家論證評價、總結驗收和結題三個階段。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性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一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不僅要胸中有數,還要落實到書面計劃中。從而保證課題研究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課題研究的管理也可據此對課題研究進行檢查、督促和管理。怎樣組織實施?切實規范課題研究檔案管理。完整、系統、准確的課題研究檔案既是研究成果的展示,也是課題鑒定的重要依據。因此,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要善於形成和積累資料,建立好課題研究檔案。課題研究檔案資料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1)計劃性資料。包括課題總體研究設計、實驗研究方案和階段性研究計劃等。(2)教程性資料。主要是按計劃開展研究的階段性記錄。如實驗課教案,典型實驗課記錄,課外活動的設計,實驗教師的觀察、隨筆,以及社會、家長、學校、學生的反應等。(3)專題性資料。如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所舉行的專題研究、專題講座和專題報告等研究資料。(4)效果性資料。包括個案變化及群體變化的資料。如測試成績的統計分析,試卷及有價值的學生作業、作品和製作等成果,以及反映成果的音像資料等。(5)總結性資料。包括各學期、學年總結或專題研究的總結、論文和報告等。在具體進行研究資料歸檔時應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注意資料的真實性、准確性。要注意積累原始資料,及時做好記錄,一般不要事後補記。即使追記,也要絕對尊重客觀事實。二是注意資料的完整性、系統性。實驗記錄要詳細。實驗因子是如何操縱的,無關因子是如何控制的並發生了哪些變化,都應完整、系統地記錄下來。三是注意建檔的科學性、適用性。要分門別類,列出目錄,認真填寫歸檔說明,突出重點,便於查找。在課題研究檔案方面,我們應努力做到全,有全面的資料;要做到細,既有宏觀的,又有微觀方面的資料;要做到勤,要勤於及時積累,整理資料。(七)課題預期的成果與表現形式課題研究成果預測即研究過程可能出現哪些情況、問題研究會帶來什麼成果有什麼對策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報告、教育論文、專著、軟體、課件等多種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沒有完成。在開題報告中設計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確將來用什麼表現研究成果,以便從開始就可以著手努力積累材料、構思框架、進行分工,以利於研究成果的順利問世。同時也有利於課題管理者據此對課題進行檢查驗收。教師對於自己研究結果的表述,不宜脫離自身的實際可能性去追求晦澀的理論闡述,應該力求避免空洞、抽象和程式化,而要通過生動的案例和個性化的語言來敘述自己的實踐、提煉自己的經驗、體現自己的特點。允許教師用自己的表現方式來展示成果。特別是允許教師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課題成果。小課題研究怎樣表達研究成果?研究報告、論文是小課題研究成果的主要表達方式,但不是唯一的表達方式。中小學教師自始至終是生活在教育科研的現實場景之中的。其研究也應有自身獨特的研究表達方式——日誌、敘事、案例、反思等,這些方式便於操作,與教師工作實踐相輔相成,能很好地解決工作與研究的矛盾,是教師教育教研活動的重要載體。它們既可以成為教師教科研活動過程的記錄,也可以成為教育科研活動成果的表達方式。因此,我們都應做研究型的教師,要善於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讓研究為我們的教學生涯注入無限的生命活力。1、「教育日誌」是教師對教育教學生活事件的定期記錄,是用語言符號和文字梳理自身的行為,記載真實的生活場景,有意識地表達自己。通過撰寫教育日誌,教師可以定期回顧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學情境,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2、「教育敘事」是以自我敘述的方式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並通過反思來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其基本特徵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它不直接定義教育是什麼,也不直接規定教育應該怎麼做,而是讓你從一個或多個故事中體驗到教育是什麼或者教育應該怎麼做。3、「教育案例」是教育教學過程中含有問題和疑難情境在內的真實發生的典型性事件。寫作教育案例對教師有以下好處:①案例寫作為教師提供了一個記錄自己教育教學經歷的機會;②案例寫作可以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③案例寫作可以促進教師對自身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提升教學專業水平;④案例寫作為教師之間分享經驗、加強溝通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式。4、「教育反思」是個體對自身教育觀念及行為的認識、監控和調節。美國學者布魯菲爾德認為:「反思性實踐過程的核心是通過不同的視角來觀察我們是怎樣思考和工作的。」教育反思的類型很多,有專題反思與整體反思,即時反思與延時反思,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與課後反思等。怎樣總結反思?總結反思的目的在於改進。在總結反思方面,一是要對整個課題研究進行系統描述,勾勒出從確定問題、制訂方案到組織實施的整體情況,二是要對課題研究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判斷和評價,並對有關現象和原因做出分析和解釋,找出計劃與結果的不一致性,進而確定原有的研究問題、研究計劃和下一步的計劃是否需要做出修正、改進,以及需要做出哪些修正、改正。反思的要求是:第一,以研究問題為基點。需要針對原來的問題具體地反思。通常反思的方式是:我們是否解決了原來的問題?或在多大程度上解決了原來的問題?還有哪些問題需要在下一步的計劃中得到解決?等等。第二,以研究計劃為參照。結合研究計劃來反思,具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有助於考察原有研究計劃的合理性。如果通過研究實踐,未能解決現實的問題或改進原有的實踐。如果通過研究實踐,未能解決現實的問題或改進原有的實踐。教師就需要進一步思考:這一狀況是否與研究計劃有關聯?在多程度上有關聯?由此是否可以判定原有計劃是失當的,以至於可以放棄原有計劃?等等。另一方面是有助於完善下一步的研究計劃。無論原有計劃的合理性如何,都能對下一步的計劃提供參照的價值,因為我們在後續的計劃中可以汲取其合理性的方面,摒棄其失當的或不合理的內容。第三,以改進實踐為歸宿。小課題研究是從教育實踐的問題開始的,最終走向教師實踐的改進。因此,在研究過程中,要思考教師的教育教學素養是否得到了提升?是否增進了教育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是否促進了學生的發展?是否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八)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課題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確定課題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課題組的分工必須明確合理,讓每個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責任。當然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同時,還要注意課題組成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如果課題組成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這個課題就無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難以得到批准立項。(九)課題研究的經費及設備條件需要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經費和設備條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對課題研究有價值的資料,如有關測驗題和問卷題等研究工作與材料、經費預算及設備條件的需要,必須寫清。但要實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寫亂要,要加強管理,監督使用。總之,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是研究人員科研知識和能力的「縮影」。只有重視並認真、科學地做好研究課題方案的設計,制定好開題報告,才能為獲取教育科研優秀成果打開成功之門。
2. 如何寫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教學評價設計
教學設計的評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設計在內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 設計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等,避免空談出現的問題而不思考出現的原因,也不思考解決方案。
3. 對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
4.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麼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麼評價?對你有什麼啟發?
3. 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師應如何評價學生
我從事思想品德教學九年,對教學評價改革深有感觸。以往政治教學採用單一的教師對學生外部評價,即教師對照一系列評價標准,對學生進行測試和打分,教師居主導地位,決定一切,學生則處於被動地位,往往產生恐懼、消極心理,使評價失去時效性,成為學生發展的障礙。新課改之後就不同了,課堂上,教師把評價全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評、互評、師評的方法,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也活躍了課堂氣氛。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改進教師的教學和加強學校對教學工作的領導和指導。在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式多樣化的體繫上,充分發揮學生、學校、教師評價的主導、引導和促進作用,形成積極、平等、民主、友好合作的評價關系,促進思品教學全面和諧的發展。比如思品課上有時候要求學生進行質疑交流,同學們都在各抒己見,班上的氣氛相當活躍。最後老師做客觀全面的評價「以評價促發展的目的」。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以學生為中心,就是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我評價中,既是評價的客體,又是評價的主體,更是成為課堂評價的主人。 激勵作用。通過學生自評、學生與學生互評、教師與學生共評,被評價者通過評價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績與不足,找到成功或失敗的原因。通過評價使師生互相學習、互相激勵、揚長避短,調動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促使師生共同發展。 在我任教的班級中,有一個叫趙松傑的孩子,他長得胖乎乎的,坐在教室的最後邊的角落裡。我喜歡叫他小胖,在我的印象中,他的成績並不出色,但是他也不是很淘氣的孩子,在我近一個學期的教學中,很少能注意到他。 就在我在上《我愛我家》的這節書時,我讓學生當堂寫一篇小短文,表現對家人的愛,他表現的格外認真,不但帶齊了課堂所需要的所有材料,而且作品也很有個性,在展示優秀的作品的時候,我也展示了他的作品。也許由於他平時太不出眾,總之有的同學對於他的作品得到我的表揚提出了異議:「老師,他的作品也叫好作品呀」「他也能寫出好作品呀」學生中發出了「噓……」聲。這時,我留意到原本激動和驕傲的小胖這時低下了他圓圓的可愛的大腦袋,不敢看同學們也不敢再看我。 「同學們,你們看小胖寫的作品,既有文采又有真情實感。」我耐心地給同學們講解著,「寫出他對家人的愛,對父母孝敬的打算。還有具體的做法,不像其他同學的泛泛而談,你們說,他的作品是不是很有可操作性,很有個性很有創意很優秀呢?」學生們聽了我的解釋,終於理解了他的作品,並認可了他。看著小胖重新抬起的羞得通紅的大臉盤,我們倆會心地一笑。 從那以後,我發現小胖同學明顯地變了,他變得更自信更可愛了,他越來越認真了,而且他更願意接近老師了。 有人說:「表揚是最方便、最廉價、最有效的獎品。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在課堂教學的任何環節,不管學生回答精不精彩,我都會毫不吝惜地發出評價指令:「OK!」「好!」、「棒!你真棒!」、「你真聰明!」等溢美之詞,並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有時會帶頭鼓掌或給予小物品獎勵,以此來表示對學生的欣賞。的確,積極的評價是一種符合學生心理特點、肯定學生學習成績的一種方式,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上進心和自尊心,對促進課堂教學質量非常有效。課堂上激勵性的評價要面向全體學生,針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進行激勵性評價。更重要的一點,評價要承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實施縱向評價。考察學生個體進步或退步的幅度,關注學生個體自身的發展狀況,有利於學生的自我評價反思,調整心態和評價行為。 所以,評價學生要真實客觀,還有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4. 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社」教學評價方法有哪些
小學品德與社會低年級思想品德的教育,而高年級的品德與社會是地理歷史等的教育,至於教學評價方法看學生懂得正確與否,懂的是非觀念,對知識掌握的牢不牢等。
5. 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社」教學評價方法有哪些
小學品德與社會低年級思想品德的教育,而高年級的品德與社會是地理歷史等的教育,至於教學評價方法看學生懂得正確與否,懂的是非觀念,對知識掌握的牢不牢等.
一、課程性質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指出:「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這段話首先給課程定位,它開設的學段是中高年級,是在小學低年級《品德與生活》課的基礎之上,並與6-9年級的《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科相銜接.
二、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分兩部分,一是總目標,二是分目標.
《品德與社會》的總目標是:「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它表明了課程的人文性和方向性.
分目標有三個方面:1、情感、態度、價值觀 2、能力 3、知識
從以上的分目標看出,與其他學科的課程標准相比,兩課的共同點是將「情感、態度、價值觀」放在首位,強調了德育的功能.
三、課程的基本思想
1、品德培養回歸生活.現在課程設置是把道德存在於人的整個生活中,把品德課與生活課的綜合,品德課與社會課的綜合,這樣做就不會有脫離生活的道德.人們是為了生活(社會生活)而改善、提升社會的道德,培養、發展個體的品德,並不是為了道德而道德,同樣,社會道德和個體品德的提高與發展也只有通過他們自己的生活才能完成.
2、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要回歸生活,我們重視關注兒童正在進行中的現實生活.這也是兩門課程標准共同追求的一個基本理念.只有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才能做到有實效性、有針對性.另外要注意,課程以兒童現實生活為基礎,但它不是學生生活的簡單的「翻版」.課程的教育意義在於它要高於生活,所設置的內容要從兒童生活中提取.
3、積極引導兒童的發展.以兒童自己的生活為課程基礎,尊重兒童的生活.尊重兒童不僅是有效教育的必要條件,也是教育的本質要求.但是,尊重兒童也決不是對兒童聽之任之.而是需要通過正確引導而達到對自然的認識、對社會的准確理解、對自我的合理把握.為此,課程所追求的不僅是針對性、有效性,而且是具有明確的方向性.
4、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當今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具有完整生命表現的人,面對他們參與的生活世界,他們的表現既有認知,也有情感、意志和行為.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種因素也總是在交互作用中同時發生、同時作用於生活.當一個兒童遭遇到生活中某個事件、某個人時,他不僅在感知認知:這是一件什麼事?這是一個什麼人?同時也會產生這是件好事還是壞事、這人是好人還是壞人的問題.隨之而萌發響應的情意、態度,然後是一定的行為.
5、倡導自主、探索性學習.課程所設計的活動或主題,大多是需要兒童作為主體參與其中的,要他們自己「動手動腦」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結論.倡導自主、探索性學習也不排斥接受性學習,兩種學習方式應當相互滲透,面對不同的教學主題做出合理選擇.
6. 簡述小學教學評價的主要方法
簡述小學教學評價的主要方法
(1)測驗法。
測驗法是一種常用的評價學生學業成就的方式,通過編制問題讓學生作答並提供一定的標准。這種方法操作簡單,信度和效度較高,因此使用的頻率也比較高。
(2)量表評價法。
量表評價法是根據設計的等級評價量表來對被評價者進行評價的方法,這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績效評估法。無論被評價者的人數是多還是少,這種方法都適用,而且這種方法評價的定性定量考核較全面。
(3)表現性評價法。
表現性評價就是讓學生通過實際任務來表現知識和技能成就的評價。這種評價方式信度和效度比較低,學生的成績可比性差,因此評價的公平性也存在質疑。
(4)軼事記錄評價法。
所謂軼事記錄,是教師對學生活動的觀察所獲得的有效事件的真實記錄。軼事記錄的最大優點主要是在於它描述的是自然情境中的實際行為,對於描繪學生最本質的行為特性可能有重要的幫助。
(5)成長記錄袋。
這是一種非常典型的發展性評價。它除了幫助學生與教師了解學習與進步的狀況外,對於學生自主性、反思能力、創造性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同時,它的客觀存在不僅反映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還可以反映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從而有效地克服評價標准單一、片面強調學業成績的做法。
小編推薦:
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點擊查看
更多教師從業資格證考試報考條件、考試時間和歷年真題在這里>>>考試資訊
想考試拿高分? 考無憂助你考試無憂>>>專家推薦在線考題
7. 如何寫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教學評價設計
您好,模板如下,僅供參考。記得採納
一、教學內容分析(簡要說明課題來、學習內容、這節課的價值以及學習內容的重要性)
《利息》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材,本課是使學生初步了解有關利息的初步知識,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並通過製作使學生理解「影片剪輯」在Flash動畫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教學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該課題預計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做出一個整體描述)
1、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有關利息的初步知識,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探索本金和利息、利率之間的數量關系的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語言表述問題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使學生明白儲蓄的意義,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說明學習者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等三個方面的學習准備(學習起點),以及學生的學習風格。最好說明教師是以何種方式進行學習者特徵分析,比如說是通過平時的觀察、了解;或是通過預測題目的編制使用等)
1、學生是本校六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特別感興趣;
2、學生已有初步書面表達能力,但也有不少同學較差,發展極不平衡;
3、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比一般,有十位同學基礎很好,但也有十位同學連基本的數學計算也不會;
4、經過動員,學生能掌握調查訪問的基本方法,大部分同學對研究問題有著濃厚的興趣,當然也有極個別同學完全不感興趣;
5、學生對有關利息的數學知識了解不多。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說明本課題設計的基本理念、主要採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
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情境製作購物的場景,以任務驅動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對新知的渴望.以師生直觀演示的方法來促進學生技能的掌握.以教師歸納和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突破重難點.
在學習方法主要以探究式學習為主,結合小組討論,觀察與對比分析的學習方法和知識遷移的方法獲取新知.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說明本課題的重難點)
1、初步了解有關利息的初步知識,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
2、讓學生經歷探索本金和利息、利率之間的數量關系的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語言表述問題的能力。
六、教學過程(這一部分是該教學設計方案的關鍵所在,在這一部分,要說明教學的環節及所需的資源支持、具體的活動及其設計意圖以及那些需要特別說明的教師引導語)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導入:同學們,下圖談論的是哪裡的事情呢?具體在談論什麼呢?
2 組織學生一起學習有關利息的問題。 學生觀察圖片,小組討論 利用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初步了解利息
1理解本金、利率的含義
2 得出利息公式 自主學習,匯報學習成果
用喜歡的方式記憶
充分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也為利息做准備。
發揮學生主體性
指導學生利用課件進行學習試一試以及練一練 自由組合進行聯系,小組討論 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歸納本節課學習的內容。 學生聽講。 通過教師的總結,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七、教學評價設計(創建量規,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也可以創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八、板書設計(本節課的主板書)
九.教學反思
1、從學生已有的生活實際出發 ,挖掘數學因素
數學是抽象的,但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它就變得活潑可愛起來,變得那麼鮮活、那麼富有生命力。課標強調,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創設情境中,我並沒有局限於書本,而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著眼開發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選擇學生所熟悉的眼保健操轉化為數學情景,密切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因此,在利息的學習這一課,我旨在讓學生利息的學習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
2、在互動中引導學生自我感悟,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教師的作用僅僅在給學生提供有效的活動機會,在活動討論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都是以學生為主,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給學生廣泛參與的機會和發展的餘地。整個教學過程都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設計練習時,我注意到學生情感方面的問題,特地設計了題型豐富、形式多樣的練習,激發學生自主活動的積極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不僅讓學生充分、主動、積極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愛學、樂學,樹立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3、 在教師評價的語言上,我還需再仔細斟酌,力求讓評價的語言再靈活一些,更有針對性。
8. 如何看小學思想品德課程學生能力目標與評價
什麼樣的思想品德課才是一堂好課?怎樣的教學評價才是有效的?為此本人結合思想品德新課程的教科研實踐,對此談幾點不成熟的看法.一、在教學目標上,依據課程標准,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能力,知識三維教學目標的有機統一,注重全面性《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准(實驗稿)》中所表達的「課程目標」,著眼於課程改革的整體要求,採用以「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能力」「知識」這樣三個維度分別陳述的方式,並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放在教學目標的首位.這種呈現方式體現了從「以知識為本」向「以育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和課程觀念的轉變.在教研實踐中,我們發現部分教師對新課程教學目標的把握不是十分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有些教師受原有的教學大綱的羈絆,對教學目標的設計仍存在一定的「心理定勢」,主要還是「以知識為本」,忽視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二是有些教師雖意識到新課程三維教學目標的重要性,但不得要領,沒有把握其實質,最終仍不能將其真正落到實處.如何落實思想品德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這不僅僅是能否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問題,更是關繫到新一輪課程改革成敗的問題.筆者認為,實施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首先應注意全面性,做到全面設計教學目標,不可有所偏廢.既不能只注重知識能力目標,而忽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也不能只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而忽視知識能力目標的落實.失去積極的態度、健康的情感和正確的價值觀統帥的知識與技能,將是盲目的,甚至是危險的;反之,沒有知識技能作為載體和依託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極其空洞和膚淺的.其次,應在講求全面性的基礎上有所側重.就學科的整體特點而言,新課標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放在第一位,表明它是思想品德課的靈魂,是課程目標的核心要素.因而我們更應關注思想品德課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實踐性.只有突出思想品德課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實踐性,才能落實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真正體現出學科特色.就學科的具體內容而言,教學目標的設計因課而異,各有各的側重點.只有承認這種差異性,才能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深中肯綮,上出各課的特色,進而實現教學目標設計中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機統一.二、在教學設計上,著眼於教學預設,著力於設定彈性目標,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強調生成性生成性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上以學生有價值、有創見的問題與想法等細節為契機,及時調整或改變預設的計劃,圍繞學生的學習問題而展開的教學.葉瀾教授曾指出:課堂應是向未來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可見,教學設計要為動態生成而設計,使教學盡可能在預設之內生成;同時,必須認識到課堂又是復雜的,教師在教學預設時,不必窮盡也不可能窮盡課堂上可能產生的各種變化.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也應十分注重生成性教學,這既是由思想品德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所決定的,也是由思想品德課堂的復雜性所決定的.一堂好課,必須使所有學生都經歷「真實的學習過程」.真實的,才是最美的!真實的學習過程,才能令人難忘!然而,相當多的教師在課堂教學的設計上仍是預設有餘,而生成不足,給人一種「演戲」的感覺.這種現象在公開課、評優課中表現得特別明顯.這種「作秀」味很濃的課,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破壞了學生學習的可持續發展,也有悖於「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一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有鑒於此,我們在課堂設計評價中,應注意考察教師是否正確處理好教學預設與動態生成之間的關系,做到既關注教學預設,重視教學設計;又著眼於動態生成,設定彈性目標,留有生成餘地.三、在學習方式上,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學習環境,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突出建構性就課程性質而言,思想品德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提倡讓學生通過豐富多樣的、自主參與的活動,參與和體驗社會生活,以豐富學生的社會生活經驗,建構對社會的理解與認識,達到思想的升華和品德的內化.思想品德這一課程性質,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通過活動設計和情境創設,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體驗,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和實踐主體性.所以,建構主義教學觀與思想品德新課程所追求的實踐性教學理念是十分吻合的,它也是我們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評價中必須體現的教學理念.當然,課堂教學中建構性目標的達成,是很復雜的事.課堂教學中的建構性評價,也決非易如反掌的事.筆者認為,課堂教學中的建構性評價主要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第一,主體性原則.主體性原則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的建構性評價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民主且富有思考空間的課堂情境,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人」,使他們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激發和培養.教師應始終是一個點撥者、評價者、引導者,把課堂學習時間充分讓給學生,使他們真正居於主體地位,主動展開思維.第二,針對性原則.教師創設的情境必須緊緊圍繞教學內容展開,有利於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解決學生頭腦中存在的疑點、難點和困惑點;同時還必須使課堂教學的建構性活動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適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教學活動真正能有的放矢.第三,有效性原則.也即教學評價必須考慮是否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最終達成思想品德課的三維教學目標;考慮是否能因材施教,按照多元智力理論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素質的整體提高.四、在教學對象上,承認學生的多層次性,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體現整體性和發展性多元智力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加德納及其同事提出的一種關於智力及其性質和結構的新理論.根據多元智力理論,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智力結構和學習方式,因而對所有學生都採用同樣的教材和教法是不合理的.真正有效的教學是將學生的智力特點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相配合.可見,多元智力理論倡導的評價思想與新課程中學生評價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並且以多元智力理論為依據建立的「學生觀」「智力觀」和「教育觀」,將有助於教師更好地理解和實踐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生評價.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樹立積極的、面向全體的學生觀.每個學生都有可資發展的潛力,只是表現的領域不同而已.教師應在以促進學生發展的前提下,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層面去看待每一個學生,善於發掘每一個學生智力領域的優秀品質,捕捉每一個學生智力領域的「閃光點」,並在此基礎上,促進其智力領域中優秀品質向其他智力領域的遷移.二是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氛圍.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擁有彼此相對獨立的多種智能,而且每種智能都必須有其獨特的認知發展過程和符號系統.因而,教學方法和手段就應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而靈活多樣,體現出教學的多層次性.為此,教師必須營造讓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氛圍,創設能使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參與的教學情境,並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即便是同樣的教學內容,也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以促進每個學生全面而充分地發展.三是構建多元化、開放型的發展性評價機制.《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准(實驗稿)》明確指出:「對學生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評價不僅要重視結果,更要注重發展、變化和過程,要把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要注意給予學生足夠的機會展示他們的成績.」因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應通過多種渠道、採取多種方式進行.在評價方式上,可採用教師觀察、描述性語言、項目評價、談話、成長記錄、考試(包括紙筆測試、口頭測試等)等形式,以使學生有「足夠的機會展示他們的成績」.在評價主體上,可以是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小組合作評價、家長評價等形式,以盡量給學生一個恰如其分的、全面公正的評價,鼓勵學生的自信心.在評價尺度上,應重視學生的發展程度,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設計不同的評價目標,以使我們對學生的評價真正成為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手段.
9. 如何進行小學教學評價
開展教學評價來,對教育現象進行價源值判斷,我們必須有一個嚴密的衡量參照依據,即評價的指標體系,它是使評價工作得以科學進行的基本保障。根據評價目標和目標分類的理論與技術,設計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是制定方案必不可少的工作。在設計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時,應注意:①指標應具科學性。。②指標要有可接受性,即設計的指標體系要能被評價對象接受,成為評價對象的激勵因素。。③指標要有可操作性。
10. 國培小學一年級教學評價設計怎麼寫
國培小學一年級教學評價設計我有幾篇。。。。可以給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