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急求校園百家講壇開幕式領導演講稿
百花繚亂無墨汁版 求下載 [email protected]
⑵ 百家講壇演講稿怎麼寫
如果你能登上百家講壇,說明你水平超群,廣大網友只有仰望,未必能指導編寫講稿。請移步向曾在壇上講過的老師們咨詢。或與電視台節目主持人討論
⑶ 小學生小小百家講壇紅樓夢演講稿300字
我手裡正好有本講紅樓的書,我選了一章拍下來
這是對紅樓通本的理解,也結合了作者曹雪版芹的人生,挺適合演權講的,你上台前可以把以上紅字詩文做成PPT,這樣可以給聽眾更直觀的體驗,上台最好不要照著稿子念,先看一遍,吧大概要說的,怎麼說,在腦子里想一想。如果你的教室里沒有多媒體,抄在一張紙上打到投影儀上也行,實在不行就在之前多請幾個和你比較要好的同學幫你抄到黑板上,聲情並茂一點,手勢多一點,想想易中天教授怎麼講的正版百家講壇,可以模仿他的語速和手勢。
祝演講成功!
望採納!謝謝!
⑷ 哪裡能找到劉心武在百家講壇里的演講稿呀
http://post..com/f?kz=116617432
⑸ 《百家講壇李清照》康震(演講稿)
話說李清照:再嫁之謎
馬瑞芳
滿朝皆知,李清照是當朝宰相的兒媳,是著名金石家、江寧知州趙明誠的遺孀,她手裡有比金子貴得多的金石書畫。即使戰亂丟失,仍是守死的駱駝,想佔有這些稀世珍寶?將夫死無子、孤苦無依的才女娶進門是最好的辦法。
趙明誠故世三年,移居杭州的李清照身邊,搖搖擺擺、鬼鬼祟祟、踉踉蹌蹌出來個張汝舟,這個跟李清照做了100天夫婦的角色,被著名詞女以「妄增舉數入官」(「妄增舉數」為科舉名詞,宋代規定舉子考到一定次數、取得一定資格後可以授官,張汝舟虛報考試次數取得官職,是欺騙皇帝)罪告發,經皇帝判罪流放,二人離婚。
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載了李清照訟後夫的簡單過程:「(紹興二年九月戊子朔)右承奉郎、監諸軍審計司張汝舟屬吏,以汝舟妻李氏訟其妄增舉數入官也。其後有司當汝舟私罪徒,招除名,柳州編管。(十月己酉行遣)李氏,格非女,能為歌詞,號易安居士。」李清照後夫的名字、官職、罪名、結果,記載得清清楚楚。
李清照《投內翰綦公崇禮啟》描繪誤嫁張汝舟過程是:「既爾倉皇,因成造次,信彼如簧之說,惑茲似錦之言。弟既可欺,持官文書來輒信;身幾欲死,非玉鏡架亦安知,黽勉難言,優柔莫決,呻吟未定,強似同歸。」這段話的大意是:誤嫁張汝舟是倉促中辦的錯事,她病中乏智(所謂「牛蟻不分」)時,張汝舟熱誠地向她示愛,其弟是老實人,希望姐姐晚年有靠信了媒人的花言巧語,她自己病得要死,分辨不出求婚者並非可托終身的可靠人,姐弟首鼠兩端時,迫不及待的張汝舟搶親搬將她迎回家···
仔細琢磨字里行間,我們又有兩點驚訝的發現:其一。李清照並不為再嫁本身抱愧,只承認再嫁匪人(「非玉鏡架」即此意)。這說明當時並不視再嫁為大逆不道。其二,李清照解釋再嫁緣由沒說真話。何以見得?以李清照的才智,處理再嫁大事,怎麼可能如此輕率和被動?以李清照的身份,區區張汝舟,除非是吃了熊心豹子膽的山大王,否則怎敢把有如此家庭背景、且有「詞女」赫赫聲名的寡婦「強以同歸」?只能這樣解釋:李清照《投內翰綦公崇禮啟》是在借不得不進行的表述做盡可能的隱藏。也就是說,她必須寫信感謝在她遇難時幫助她脫牢獄之災,卻完全是個人隱私,她不想也沒有必要向亡夫的這位遠親和盤托出,於是來了個猶抱琵琶半遮面。
中
李清照再嫁一事較為說得過去的解釋是:
第一、寡婦在家在當時是常事,名臣范仲淹就是幼年喪父,母親將其帶到朱家養大,考上官後認祖歸宗。大理學家朱熹寫《榮國夫人管氏墓誌銘》時, 明白第謝明其次女先嫁誰、再嫁誰。《癸辛雜識》 還記載魏了翁之女夫死再嫁、「人爭欲娶之」的軼事,不得而知,但她再嫁肯定不會有多大阻力。
第二,夫死無子女的李清照極端孤獨,盼望溫情。她多情善感,富浪漫秉性,雖年近五十,因從未生育,並不自認為是「媽媽」中人。就在此時,風流倜儻、口才出眾的張汝舟可能作為「酒朋詩縷」來到李清照身邊,當面陳述火盆樣的欽慕之情,即所謂「如簧之說」和「似錦之言」,再通過官媒表達明媒正娶的鄭重,傳達指天畫地的婚誓,又做通李清照之弟的工作,李清照終於將魚目當明珠,認爝火為朝日,欣然再嫁。
「猥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駔儈之下才」!盼枯木逢春的李清照掉進了陷阱,後夫竟是販馬販驢般市儈人物!她進張家後發現,張汝舟卑劣之極。他的官職是「妄增舉數」偏來的。迎娶她也不是因愛「才」而是圖「財」,是覬覦她的文物珍藏!
圖窮匕首見,張汝舟迫使李清照交出價值連城的金石書畫,不給,就拳腳相加!怎麼辦?一般女人會這樣做:嫁雞隨雞,聽命從命,投張汝舟所好,要什麼給什麼,換得自身安全,忍辱負重,了此殘生!
李清照之為李清照,就因她不按常規辦事。她做了當朝女人決不敢做的事:告發後夫違法行為並請求離婚,恢復自由之身。
按照宋朝的法律,告發自己的親人,即使罪名成立也要入獄兩年。李清照告倒了自己的後夫張汝舟,自己也鋃鐺入獄,九天後,因翰林學士綦崇禮營救,再見天日···
一個弱女子,冒入獄危險告發丈夫,太不尋常!
上下千年,滾滾紅塵,女子被夫家休棄者如過江之鯽,妻公然公堂告夫並賦「休夫曲」者,幾乎絕無僅有!
這樁離婚案恰好顯露了李清照的個性光輝,她不僅在文學創作上獨立物表,敢在常人不敢下筆的地方痛下筆墨,為人也算封建時代鳳毛麟角奇女子:果斷堅強,拿得起,放得下,因想愛而結合,一旦認清騙子真實面目,決不姑息遷就、拖泥帶水,立即分道揚鑣、光明磊落地堅決離婚!
李清照不僅敢作敢為,而且聰明機智,善於斗爭。可以設想:在當時,妻子受丈夫虐待而告官求離是絕對不可能的,即使已虐待致死,娘家人告官,仍可能被加上「以屍訛詐」之罪,如果妻子告丈夫欺騙皇帝,那就成了任何貪官都不敢上下其手的案子。那就必須動真格的,查出實據還要報告皇帝。事實正是如此,張汝舟被妻告發「妄增舉數入官」,確實經過皇帝親自過問,下令將張汝舟流放柳州。
當年李清照因政治斗爭導致新婚夫婦天各一方,沒想到幾十年後,政治斗爭倒成了她擺脫婚姻枷鎖的有力武器,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下
李清照再嫁,北宋時多人確切記載,明代文人開始「辯誣」,至今學術界仍爭論不休。這是個從文學人物身上引發的耐人深思的非文學現象。
從歷史記載推斷:李清照訟後夫案轟動一時,成為街談巷議熱門話題。在她生前就有好幾位文人以譏笑的語氣說她訟後夫事,如:紹興十九年(1149)李清照66歲時,王灼的《碧雞漫志》說:「易安居士……再嫁某氏,訟而離之,晚節流盪無依。」王灼在同一本書內還認為,李清照的詞作也違犯閨秀文學規則,肆意落筆,無所顧忌,甚至將「淫詞」寫到作品中;紹興二十一年(1151)李清照68歲時,晃公武的《郡齋讀書志》說:「格非之女……然無檢操,晚節流落江湖間……」這是李清照在世時的記載,按常識,年齡偏大的官宦女子再嫁,人們會嘲笑她「晚節」不好。但如果她不曾再嫁,恐怕沒人敢在本人活著時造「更適」這類有關婚姻大事的謠言。這幾個人所嘲笑的,是李清照不僅再嫁,而且選了個不合適的對象,又紛紛揚揚地打離婚官司,鬧出不小的丑聞。這樣的嘲笑和諷刺,正說明再嫁是事實。
另一說明李清照再嫁的有力證據是:右僕射(右丞相)洪適也說:「趙君無嗣,李又更嫁」(見《〈金石錄〉跋》)。洪適說《金石錄》是趙明誠身後經李清照整理呈進皇帝。然後順便說起李清照再嫁。以洪適的身份和寫文章的目的,更不可能是造謠。
幾百年後明代文人卻出來為李清照「辯誣」再嫁即失節,而李清照不該失節。是「辯誣」主要立論。這些文人沒發現任何新史料,只說原有再嫁史料「不可靠」,有的則以感情代替史實,直言不諱「余素惡易安再適張汝舟之說」。李清照曾否再嫁的爭論至今還在繼續。
如果做個假設:李清照是男的,還會不會有這些爭論?我相信一切爭論都會煙消雲散,沒准兒這「再婚」會成為佳話。因為李清照是女人,而社會對男人和女人向來有兩把截然不同的尺子。男子死了妻子,謂之「斷弦」,理當再娶,且褒之曰「斷弦再續」;女人死了丈夫,謂之「塌天」,理當心隨丈夫死去,再嫁則貶之曰「失節不忠」。男子有明文規定「七出」的休妻權利,還能隨意行事,可以把妻子當成隨便丟棄的衣服,也可以納妾收婢多置辦幾套「衣服」,不必顧忌結發妻這件舊「衣服」的感受;女子卻必須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從一而終;才子娶小老婆、玩妓女是風流韻事,才女再嫁或「人約黃昏後」就是淫奔不才……按照這樣的傳統觀念,李清照堂堂名門閨秀、宰相兒媳、郡守妻子、「老命婦也」,居然再嫁,成何體統?李清照是傑出的、千百年來影響著中國人思維的文學女人,難道不該給她立個貞節牌坊供女人仿效?維護傑出文學女人的「貞節」,無異於維護中國名教,維護傳統的「臉面」。即使宋代人對李清照再嫁有明確記載,明代衛道者們也認為有必要採取鴕鳥政策,來一番強詞奪理的「辯誣」。
希臘神話中有個魔鬼,總是將人捉到自己的床上,按固定尺寸,長了截短,短了拉長。中世紀的李清照,為尋求愛情幸福勇敢邁出「再嫁」一步,又更加勇敢地邁上「訟後夫」的公堂,這是多富有個性和反抗性的驚世駭俗之舉?幾百年後明代文人卻借「辯誣」,將她捉上「再嫁即失節」這一魔鬼的床。
⑹ 百生講壇演講稿主要寫些什麼
深入淺出,淺顯易懂且寓意深刻,要平民化,普眾化。
並不要十分深奧,不要讓人聽得一頭霧水。
如果能加點幽默就更好了。
⑺ 百家講壇講稿
\
迅雷里好象有全部講稿.你自己去下吧.
(一) 大江東去
這是一個三足鼎立的舞台,這里曾經走過一批個性張揚的英雄。然而,這又是一段被演義籠罩的歷史。三國,究竟是英雄的傳奇,還是智者的比拼?穿透演義迷霧,還原歷史真實。《易中天品三國之大江東去》即將播出,敬請關注。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正史記錄,野史傳說,小說演義,戲劇編排。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評點,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眾說紛紜,成敗得失疑竇叢生。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站在平民立場,通過近代視角,運用三維結構,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
在本集節目中,易中天教授將就幾個大家熟悉的三國人物和三國故事為您梳理三國歷史的多重形象。畫龍點睛品三國,繼往開來說三分。
易中天: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從今天開始我們講三國。說起三國,我們就會想起著名的赤壁之戰,而說起赤壁之戰,我們就會想起蘇東坡那首著名的《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牆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東坡這首詞寫得可真是大氣磅礴,它使我們想到三國時代的英雄氣概、浪漫情懷。蘇東坡這首詞是他47歲的時候在湖北黃州赤壁所寫,黃州赤壁不是三國周郎赤壁,這一點蘇東坡是知道的,因此他說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也就是有人這么說。但他還是寫了這首詞,因為當他站在黃州赤壁岸邊,看著那萬里長江滾滾東流水的時候,他沒法不想到三國,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就說周瑜吧,周瑜是赤壁之戰孫劉聯軍的前線總指揮,當時34歲,迎娶江東美女小喬已經十年,並非小喬初嫁了。但是蘇東坡把小喬初嫁和赤壁之戰聯系在一起,是要著力表現周瑜風流倜儻的儒將風采。所以下面說「羽扇綸巾,談笑間,牆櫓灰飛煙滅」,羽扇就是羽毛做的扇子,綸巾就是青絲做的頭巾,這個打扮在當時是儒雅的表現。我們知道漢代的服飾,貴族和官員是要戴冠的,高高的冠,寬寬的衣,峨冠博帶,是所謂漢官威儀。但是到了東漢末年呢,貴族和官員開始時髦穿戴平民的服飾,這就是戴頭巾。如果是軍事將領,而一身平民的服飾,羽扇綸巾,那就是儒將風采。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周瑜就是這樣的一個形象。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赤壁之戰當時的場景,赤壁之戰打響的時候,曹操已經基本上統一了北部中國。我們知道曹操是一個亂世英雄,他以微弱之身起兵靖難,討董卓、伐袁術、殺呂布、降張秀、滅袁紹、征劉表,獲得了當時北部中國的統治權,這個時候他決定南下,一舉剿滅盤踞在江東的異己力量,這就是孫權的軍事集團。這對於曹操來說,是他一統天下、九合諸侯的一個戰略舉措;而對於孫權集團來說,那可謂危急存亡之秋。當時曹操親提大軍十幾萬人,號稱八十萬沙奔江東而來,列陣於長江的西北岸,地點是現在湖北省的赤壁市附近。當時曹操的軍隊在長江西北列陣,戰艦連成一片,軍旗在江風中飄拂,虎視眈眈,雄心勃勃。而江東的君臣談虎色變,魂飛魄散,膽顫心驚,紛紛向孫權提出立即投降曹操。但是34歲的青年將領周瑜卻不把曹操的幾十萬人馬放在眼裡,他頭上戴著青絲做的頭巾,手上拿著羽毛做的扇子安之若素、指揮若定,談笑風生之間曹操的幾十萬人馬就灰飛煙滅了!不可一世的敵人就立即遁逃了。
* 通過以上易中天先生對《赤壁懷古》這首詞的分析,可以看出,作為赤壁之戰的主角周瑜是一位光彩照人的少年英雄形象。而根據小說《三國演義》的描寫,赤壁之戰的主角應當是諸葛亮,周瑜不過是作為襯托諸葛亮智謀形象的配角而已,是一個氣量狹小之人。那麼,歷史上的周瑜究竟是一個具有怎樣性格的英雄呢?
事實上歷史上的周瑜確實是這樣一個英雄的形象,他24歲的時候就被孫策任命為建威中郎將,吳中呼為周郎,就是當時他們這個地方的人都管他叫周郎,叫孫策為孫郎。「郎」是小夥子的意思,這個時候呼他們為郎有贊美的意思,所以孫郎就是孫帥哥,周郎就是周帥哥,帥哥都是招美女喜歡的,帥哥也都是喜歡美女的。我們古人有兩句話,自古美女愛英雄,自古嫦娥愛少年,所以美女最喜歡的那就是少年英雄,周瑜和孫策恰恰就是這樣的少年英雄。而且,他們也都娶到了江東最美麗的女孩子,那就是喬公的兩個女兒,大喬和小喬。這個時候的周瑜真可謂官場、戰場、情場場場得意。
想想看吧,一個24歲的年輕人,擔任了一個地方的高級將領,馳騁戰場,建功立業,而且娶得這個地方最美麗的女孩子為妻,作為一個男人還有比這更令人羨慕的嗎?連蘇東坡提起這件事情來還表現出他的無限羨慕吶!我們去品讀一下蘇東坡的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出家了」是什麼樣的一種感受?反正我是羨慕他,你想這樣的一個人他怎麼可能會去忌妒別人呢?我們忌妒他還差不多。他又怎麼可能因為忌妒別人而會被別人氣死呢?那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歷史上的周瑜氣量是非常大的,《三國志》對他的評價是「性度恢廓」,就是氣量大,品質好;當時的人對他的評價也非常高,劉備說他「器量頗大」;蔣干說他「雅量高致」。順便說一句,蔣干這個人也是受冤枉的,蔣干確實到過周營,因為蔣乾和周瑜是同學,但是蔣干沒有盜什麼書。看來歷史有時候離我們真的是非常地遙遠啊,我們已經很難弄清楚歷史的本來面目是什麼樣子了。
事實上任何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都有三種形象。一種是歷史的本來面目,我們稱之為歷史形象,這是歷史學家主張的樣子,比方說《三國志》的記載。第二種是文學藝術作品當中的面目,我們稱之為文學形象,這是文學家、藝術家主張的樣子。還有一種,是一般老百姓主張的樣子,我們稱之為民間形象,比方說民間信仰中歷史人物的形象,以及我們每個人心目中歷史人物的形象。其實我們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自己的歷史人物的形象,因此一個歷史劇,電視連續劇,或者電影拍出來以後,我們的觀眾會發表評論說某某演員演得不像,這個曹操不像,這個周瑜不像,這個林黛玉不像,這個賈寶玉不像。你怎麼能說不像,你見過嗎?可見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形象,這個我們稱之為民間形象。
這三種形象是有差距的,對於三國來說,形象最離譜的是諸葛亮。
* 一提起諸葛亮,人們就會想到空城計,而說起空城計,則展現出了人們對諸葛亮軍事天賦的無比推崇。那麼,諸葛亮的空城計究竟發生過沒有?人們對諸葛亮的追捧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易中天先生對諸葛亮的歷史形象又有著怎樣獨辟蹊徑的品評呢?
諸葛亮這個人,至少從晉代開始就已經是很多人追捧的對象。當時有一個叫郭沖的人,
⑻ 求百家講壇中講神鵰俠侶的演講稿
金庸小說的愛情模式之二--感天動地式
《神鵰俠侶》中楊過和小龍女的愛情可以說是金庸小說中,也可以說是所有小說中最感人的愛情,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為這個愛情流過多少眼淚。這個愛情首先它是充滿了反叛性的,這是它的一大特點,它寫的是愛情與封建禮法的沖突。我們知道《射鵰英雄傳》到《神鵰俠侶》這個故事是發生在南宋,南宋是個什麼時期?正是中國封建社會這個禮法開始加強、開始森嚴的時代。在那個時候,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是不被理解的,因為在名分上他們是師徒,封建禮教特別講究名分,不顧實際情況,不管你們兩個人之間感情,所以他們一說他們相愛了,所有人都不能理解,所有人都不能同意,說你這是混賬,簡直是禽獸的行為。第一,小龍女是楊過的師傅;第二,你管她叫姑姑,你怎麼能和你的姑姑結為夫妻呢?沒有人會理解他,甚至郭靖這么偉大的一個豪俠,他把手放在楊過的頭頂上,說「你再堅持,我就一掌打死你」,但是面對這樣的生死威脅,楊過不為所動,他不懂得這些禮法,他知道這個威脅,但是他心中只有一個純朴的念頭,就是我喜歡她,她喜歡我,這有什麼錯?在這方面,他呈現出一種「雖萬千人吾往矣」的英雄氣魄。英雄氣魄可以表現在戰場上,可以表現在國家大事上,但是在愛情中,在個人愛情中,同樣可以表現出一種英雄氣魄。死就死了,我認為我沒有錯,這一點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即使在今天,在我們號稱個性解放了一百多年的今天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你想想今天一個男同學和一個年輕的女老師談戀愛,家長能讓嗎?校長能讓嗎?社會上得有多少人來給你做工作呀--孩子,迷途知返吧,你錯了,或者說這個男生從小就心術不正,或者說這個女老師心術不正,勾引青少年,他們身上肯定會被潑上很多很多的污水。沒有人會去想,他們兩個人如果是純真的相互喜愛,這有什麼錯?所以考慮到南宋的時代,這個反叛性它具有的這種震撼力就更大。這個愛情的感人之處不僅僅是它的反叛性,還有很深刻的問題,這個愛情被寫得天慘地絕,這是讓人揪心之處。金庸在他們的愛情問題上寫得非常大膽,這樣一個感天動地的,讓人覺得非常神聖的、非常聖潔的這樣一個愛情,它居然是有著先天缺陷的,有重大缺陷的一個愛情。特別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甚至覺得不太能夠接受這個缺陷。什麼缺陷呢?楊過是被削掉了一隻臂膀的,楊過少了一條胳膊;而小龍女,小龍女居然是被人姦汙過的。一般作家哪敢這樣寫,你想塑造一個很純潔的,讓人家感動,讓人家羨慕的這樣一個愛情,感天動地的愛情,他居然先把自己最有利的條件給抹煞掉,先寫這兩個人都有重大的缺陷,不把他們寫得完美。小龍女她在不知情的狀態下,練功的狀態下,稀里糊塗地被全真派的一個青年,被叫尹志平的,被他給姦汙了,楊過也是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被郭靖的女兒叫郭芙,一劍把胳膊給削了下來,就是楊過等於是殘廢人,雖然武功很高,他只能參加殘疾人奧運會,去拿特奧會的金牌的。但是我們沒有覺得他是殘疾人,我們覺得他比我們正常人還要高大無比。所以他們的愛情首先有個不利的條件--天殘地缺,很難寫好,就是金庸對自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要把這樣的一段愛情寫好。但是最後我們看到的,沒有影響我們的審美接受,反而促成了這個感天動地,不得了。
也人有分析過,楊過和小龍女的愛情到底是什麼樣的感情?其實一開始他們之間很難說是愛情,特別是楊過對小龍女,一開始是愛情嗎?在小說的前半部,楊過對小龍女可以說是感恩之情,雖然兩個人年紀沒多大差別,但是小龍女是照顧他的,是師傅,他對小龍女實際上含有對母親的依戀的感情,小龍女對他總是冷冷的、淡淡的,就是為了一個責任,要照顧他,因為死去的婆婆說了,必須照顧這個孩子,對他像弟弟,甚至像對孩子一樣。這種感情天長地久之後,兩個人之間就形成了誰也離不開誰的關系,所以兩個人的感情是慢慢形成的。在這里,在小龍女的古墓里,給了楊過一個溫暖的、安全的家,又關心他,又教他武功,所以他們兩個人的感情是很純潔又很崇高的。一直到後來,小龍女稀里糊塗被姦汙之後,小龍女以為這是楊過乾的,她以為這是楊過做的,所以她已經心中把楊過當成自己的男人。但是楊過不知道,他一直不知情,他一直覺得是因為你對我好,所以我情願為你而死,這是一種報恩的心理。他對小龍女是忠貞不貳的,但是這種忠貞不貳到底是感情上的忠貞不貳,還是道義上的忠貞不貳?這是比較復雜的。
最後,小龍女是願意回到古墓中去的,因為她不喜歡外面的世界。可是後來楊過成了一代大俠,社會上東游西走之後,幹了那麼多轟轟烈烈的事業,我們可以看到楊過性格是很活潑的一個人,他不喜歡外面的世界嗎?小說中後來有很多女孩子都喜歡過楊過,程英、陸無雙、公孫綠萼,所以楊過最後他仍然對小龍女忠貞不貳,這裡面是有很多道義因素的。所以說這個愛情不是說非得寫那種浪漫的、純情的,這個純情是有不純情的根基的。
最後是小龍女對他的一往情深打動了楊過。小龍女對他是設身處地,處處為他著想,甚至為他跳下了懸崖。她怕楊過殉情也跳下來,所以騙他一下,說你等我十六年,正是這漫長的十六年,使楊過成熟了,成了一個真正的成熟的男人,懂得了愛情,他終於明白小龍女對自己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這個感情不是姑姑的感情師傅的感情,不是。在小說第二十八回洞房花燭中有這樣一段:
楊過見她命在須臾,實是傷痛難禁,驀地想起,「那日她在這終南山上,曾問我願不願要她做妻子,那時我愕然不答,以致日後生出這許多災難痛苦,眼前為時不多,務須讓她明白我的心意。」大聲說道:「什麼師徒名分,什麼名節清白,咱們通通當是放屁!通通滾他媽的蛋!死也罷,活也罷,咱倆誰也沒命苦,誰也不能孤苦伶仃。從今而後,你不是我師父,不是我姑姑,是我妻子!」小龍女滿心歡悅,望著他臉,低聲道:「這是你的真心話嗎?是不是為了讓我歡喜,故意說些好聽言語?」楊過道:「自然是真心。我斷了手臂,你更加憐惜我;你遇到什麼災難,我也是更加憐惜你。」小龍女低低地道:「是啊,世上除了你我兩人自己,原也沒旁人憐惜。」
我們知道什麼「你愛我」、「我愛你」這樣的話,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才從西方販運來的,我們中國人是不說這些肉麻的東西的,什麼是「你愛我」、「我愛你」?「憐惜」,「憐惜」是一個多麼好的詞!我們中國人講憐惜,講恩愛,我們不說我愛你,在古代愛甚至可能不是一個褒義詞。
他們兩個人的愛情不是那種一見鍾情、羅曼蒂克式的愛情,而是經過種種考驗,自然形成的。好像一篇學術論文,經過反復考證、確鑿不疑之後,排除了種種偶然性,才堅定下來的愛情,所以它的感人是實實在在的感人。最後楊過十六年之後,發現自己被騙了,他知道小龍女再也不回來了,他知道小龍女跳下懸崖殉情的時候,到了這個時候,他雖然是一個成熟的男人了,但是他仍然要跳下去,他追隨小龍女而去。但是就在他跳下去的時候,發現小龍女竟然沒有死,小龍女就一個人,還像在古墓里一樣,這些年就一個人生活在下面,就生活在那裡。他下去之後看見那放著幾件衣衫,正是小龍女為他做的。
他自進室中,撫摸床幾,眼淚撲簌簌地滾下衣衫……忽覺得一隻柔軟的手掌輕撫著他頭發,柔聲問道:「過兒,什麼事不痛快了?」楊過霍地回身,正是十六年來他日思夜想、魂牽夢縈的小龍女。
我看這兩個人恰恰因為都是至情至性之人,所以她跳下去,他也才會跳下去,小龍女也是因為是至情至性之人,才會在下面非常淡泊地度過了這么多年的歲月,他們也才能在十六年之後又一次相會。這個情節是很奇異的,但它又是合乎這兩個人的性格的,它是合情合理的。經過了這么多磨難之後,他們的相會,他們這里找到了人生最大的、最快樂的價值,種種曲折歸於平淡,所謂「平平淡淡才是真」。所以在最後,他們為國為民幫助郭靖守了襄陽之後,就告別群雄,攜手歸隱。所以說小龍女跟楊過的愛情,是《神鵰俠侶》這部書最值得議論之處,這部書是武俠作品,但是武俠部分可以改變,武俠部分都可以去掉,就講他們兩個愛情。他們兩個人不是武俠人物,是普通的工作者,都可以的。楊過在電視台工作,小龍女在報社工作,一樣,一樣感人,所以說這個愛情才是這個《神鵰俠侶》真正的主題。
⑼ 百家講壇戚繼光第10集演講稿
通過酈波老師生動的演講,才了解到戚繼光這位絕世的大英雄,有勇有謀,多才多藝,精忠報國,能夠以一對十,徹底將橫行囂張、前人無法對付的小鬼子們打得一敗塗地,為民除害,絕世才華,英雄氣概,舍戚大將軍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