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丘青雲學府的讀之三:教研
[實踐]
健全教科研機構,校長任領導小組組長,各級部主任、學科教研組長為成員。建立管理機制,制定計劃,設立主課題、子課題,定期組織實驗、總結、推廣,搞好成果轉化。提倡從教育教學實踐中選擇課題,從教育教學中來,為學科教學服務。課題要具有時代性、實用性、創造性、可行性、實際性。重視過程,關注方法,科學實施。
青雲學府是濰坊市在安丘設置新教材改革實驗課題最多的學校,是校本課程開發最活躍的學校。
[解讀]
科技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第一生產力,教育教學科研是學校發展的第一生產力。
科技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第一生產力,教育教學科研是學校發展的第一生產力。 【實踐】
樹立「問題即課題,教師即研究者,教學即研究,課堂即實驗室」的意識。
學校舉行課題研究的專題培訓,抓好過程的管理和指導,提倡教師間的合作、探究,將課題研究與教研活動有機結合,課題組每月組織一次交流研討。
【解讀】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當前部分學校教科研的若干現象值得注意:
在某種因素的誤導下,有人認為教科研必須要著書立說。某些「專家」在談起教科研時,滿口連自己都不知所雲的術語,弄得教師一頭霧水,視教科研為畏途,只好敬而遠之,不能把常規教學中的「問題」變成很有價值的「課題」。
青雲學府把假科研還原成真科研。 【實踐】
全力營造「書香校園」:內容以教育專著、課改理論、教科理論、學科教學理論為主;方式以自學為主,每學期閱讀1到2本教育專著;個人進行實踐反思,寫好教育隨筆,匯編成隨筆集;學校舉行讀書沙龍,展評讀書筆記,結集成冊;學校向教師提供各種科研書刊雜志,購買光碟、書籍,組織學習研討,根據教師的教科研要求提供資料支持;學校組織教師到省外名校實地觀摩,請名師進校現場授課、開設講座,與教師近距離接觸,碰撞激發思維的火花。
【解讀】
終生受教育的教師必定是「長流水」。
終生「長流水」的教師必定是幸福的。 【實踐】
除了常規的教師業務活動,青雲學府還有每周三會:每周一,班主任工作交流會。各班主任將一周來的班級工作心得和教育教學工作寫出書面材料進行交流,學校進行評選後選擇有代表性的材料印發給全體教師;每周四,學校教學辦公會。校長主持,總結上周教學工作,研究部署下周教學工作;每周六,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工作交流會。各分管校長、教科研中心主任、級部主任及教務處人員參加,由校長或負責教學的副校長主持。
【解讀】
空氣的流動形成風。
「風氣」的形成靠「流動」。
交流就是動。
動之後就有了力,動力。
動力是推動事物發展變化的力量。
有了力量還怕沒有質量么! [實踐]
每周兩個半天進行學科集體備課,對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研討,以探求最佳教學方案;設置集體備課室,備課室內配有音像播放設備、專用黑板、講桌、桌凳等;規定「集體備課日」,實行先周備課,周三備下周上半周的課,周五備下周下半周的課;學校領導分工靠組,各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組成的集體備課中心具體負責。模式如下:
(1)個人備課。集體備課之前先行個人備課,因為這是集體備課的前提和基礎。個人備課的要求有6項:備教材,認真通研教材和課程標准,研究教材特點,弄清重點難點,分析與初中教材或其他章節的關系。備學法,針對本班學情,設計施方案特別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備學生,分析全體學生的基礎情況與學情,思考與設計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方法和措施。閱讀、研究相關參考資料,拓寬自身知識面。按分層教學的要求,精選、演作習題,確定當堂訓練題和隨堂作業。寫出個人教案,為集體備課做准備。(2)組長檢查。集體備課之前,備課組長、教研組長要對每位教師的備課逐一進行檢查,看其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實用。(3)集體備課。集體備課的程序有4步:講課:採用指定骨幹教師先講與隨機抽簽相結合的辦法,確定每課時的講課人。聽課:其他教師聽課過程中,記錄下自己備課與講課人所講內容與教法的異同點,以便進行反思與改進。評課:先由講課人談備課思路和教學的重點、難點、當堂訓練題的設計等,後由聽課人在教學內容、教材處理、教學方法、例題習題選擇儲方面各抒己見,共同探討。確定統一使用的「當堂訓練題」和「隨堂作業」。⑷修改教案。在前述基礎上,集思廣益,充分討論,形成共識,統一教學進度、目的要求、重點難點和隨堂練習與作業,然後個人進行再加工,修改完善教案,並預作要求學生作的題目。
【解讀】
某些傳統觀點認為,教學是個體行為。受此影響,不在少數的學校,同一學科的各年級,甚至同一學科、年級的教師,也很少交流,互不通氣。這固然可以形成各自的教學風格,但個人的知識結構很難完備,且個人的教學智慧畢竟有限。所以,就要向集體要智慧、要質量,以群策群力求發展,這是比較明智的選擇。因為:
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集體智慧,避免隨意性,發揮團隊效應;整體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發揮團隊效應,適應學校迅速發展的需要;快速「拉練」青年教師,縮短個人鑽研教材時間,提高備課效率;可以營造共贏氛圍,培養教師的團結協作精神。
也可概括為:「三個有利於」:有利於青年教師的迅速成長;有利於課堂教學效益的整體提高;有利於學科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
最顯著的益處就是,保證了備課質量,特別適合於新課改的要求。
B. 求初中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急
http://ke..com/view/2227963.html
初中數學學科教學常規
一、備課
包括制訂學期教學計劃和課時教學計劃兩項內容。
(一)制訂教學計劃
通讀《初中數學課程標准》,特別是要領會課程標准中對本冊教學內容的目標要求。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教學計劃,計劃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課程標准對本冊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做好教材分析及學期數學教學目標分析;
2.情況分析。數學尖子生、學困生及中等生的人數、學生的學習習慣等;
3.目標要求。理解並把握《數學課程標准》關於7-9年級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階段目標;
4.教學進度。寫出單元和課時的教學時數,包括課題學習、復習、檢測等時間安排(要寫明具體日期和周)。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現(最好由學校統一設計)。
(二)教學設計
數學課教學要精心設計,注重知識的落實,必須超前備課1~2課時,並做到:
1.鑽研教材。研究並熟悉教材相關內容的編寫思想、特點、體例、呈現方式,例、習題的編排意圖,難易度、層次;
2.了解學情。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知識及經驗基礎,學習態度與方法;明確學生在本節課的數學學習中,難在哪裡?為什麼難?怎樣破難?
3.熟悉課型。根據教學進度安排,進行三類課程的備課,即基礎性課程(包括新學課,復習課、評講課)、拓展性課程(應用性或活動性課)、綜合性課程(課題學習課)等課型的備課;
4.設計教學過程與方法
①教案要求學習目標(包括知識技能目標與過程性目標)明確;
②數學活動過程設計(數學問題的提出、理解、形成、應用、拓展過程)明晰;
③學習活動方式設計得當,評價調控處理適度;
④教學內容要重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5.媒體與教具使用,根據教材內容、課型和教學方式,要求學生提前備好上課必須的學慣用品。媒體的使用要適度,知識的過程展示要詳盡。
6.板書設計:對教學中關鍵性信息內容進行提煉,在黑板或展示板(屏)上的以圖文呈現式的設計,設計要圍繞教學目標,有利於鞏固和反饋。
7.編寫教案
在思考上述幾個方面問題的基礎上,根據教材的要求、學生的智能水平,把課堂教學程序及方法步驟等寫成文本(即所謂的教案或教學設計)。以便於教學的應用和調整。一般數學教案規范格式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教案序號,授課日期、節次。
①課題:指教學課題
②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技能、情感三維目標及本課教學的創造性或拓展性目標。
③重點、難點:指教學思考的要點和關鍵所在,要突出重點,分散難點。
④教學過程:寫出教學程序的具體設計與安排。對數學問題的提出、理解、形成、應用、拓展過程要有一定的層次,突出形成性練習,注重學生板演等形式的知識反饋與糾錯。
⑤作業布置:精選習題(在課本與作業本范圍內選),難度適當,份量適中,關注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
⑥板書設計:對教學中關鍵性信息內容進行提煉,有利於鞏固和反饋。
⑦教學反思:教後心得體會。要及時總結、分析,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對策。教學反思字數不限。
8.積極參加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採取以個人思考為基礎,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相結合的方式,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課件代替教案。
附:初中數學教案參考格式一
課題: 《XXXXX》 教案序號、授課時間、節次。
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2、表現目標;3、情感目標;4拓展目標
二、重點和難點:
三、教學過程:
1.引入(創設情境體驗)
2.新課
①例題分析(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歸納)
②課內練習(注重反饋與糾錯)
③拓展提高(知識的應用與提高)
④板書設計(利於知識鞏固)
四、作業布置:
五、教學反思:(教學活動結束後再寫)。
初中數學教案參考格式二
課題 設計者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技能目標
情感目標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二、上課
1.做好課前准備。熟悉教案,理清教學思路,准備好教材、教具等,准時進入課堂,不空堂、不拖課,不以任何理由拒絕學生進課堂。
2.精神飽滿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用普通話講授,教態親切、自然,語言清晰、生動、准確;板書工整、規范、有序;合理適當使用媒體輔助教學。
3.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活動的組織兼顧好、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恰當合理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樹立自信心,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遵循數學學科特點和教學規律,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重視學生的數學理解、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
5.有效組織好學生的學習活動。提問要有思考價值,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習活動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處理好教學中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6.課堂教學時間分配合理,結構科學。留有學生獨立思考和基本練習的時間。認真組織好課堂的練習與反饋,及時調節,練習要有梯度、層次,適應絕大部分學生,對學困生有針對性的措施和方法。
三、作業布置與批改
1.作業設置。要求:①從課本作業題、作業本中精選習題;②作業難度適當,份量適中,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作業要求。
除拓展性課程(應用性或活動性課)、綜合性課程(課題學習課)課型外,每節課後留3-4道作業題(解答題),選擇題、填空題每3道折算成一道解答題作業。初三總復習教學階段,每周至少批改2次單元或綜合檢測題。
2.作業輔導。輔導是針對班級授課制下,促進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有效措施。要求:
①針對學生水平,貫徹因材施教原則。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特別要面向學習困難的學生,同時關注尖子生的發展和提高,提倡多作個別輔導,多作學習方法上的輔導;
②輔導要貫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包括課前、課中和課後。指導學生按時、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
③輔導學生應耐心,鼓勵為主,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
3.作業批改。作業批改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狀況,了解教學質量和改進教學的重要渠道。
①作業全批全改,批改須及時,重視反饋;
②分層次對學生進行作業評定;
③登記學生平時作業成績;
④批改既要嚴格,更要正面鼓勵引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態度和習慣。
4.作業講評
①講評及時,時間安排適當;
②對學生作業中有創見的解答或典型錯誤,要做好摘錄,作為教學資源備用。對錯誤原因要適時作出綜合分析,提出應對的措施和辦法;
③講評形式多樣,基礎較差,能力較弱的學生,可採取面批輔導、學生互助等多種方式給予幫助和指導。對於普遍存在的共性錯誤,可組織全班學生展開討論、以講解的方式進行分析和糾正;
④有計劃地進行優秀作業或數學實踐成果的展評(每學期1-2次)。
四、質量測評
教學質量檢測評價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測評,能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
1.數學教學質量測評應以數學課程標准為依據,注重學生發展的進程,建立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測評體系。應積極採用筆試、口試、實踐操作、成長記錄和綜合表現等多種方式,質量測評的內容應全面。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評價要從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的實際出發,注意適度性和科學性。
2.對數學學習的測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既要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3.質量測評的試題編制應以教學課程標准為依據,並參考所選用的教材。注重對數學「三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考查內容應盡可能全面並突出重點。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適度加強對數學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觀點分析解決問題的考查,適當體現對動手實踐能力的考查,試題應有層次性,但容易題(難度系數0.8以上)應佔70%,試題表述力求科學、規范、簡潔、無歧義。
4.科學選擇測評方式和方法,恰當安排單元檢測和期末考試。認真做好單元檢測,期末考試的組織、批改、成績記載,以及試卷分析等各項工作。每學期單元形成性檢測不少於6次,要全批全改,並有講評與訂正。及時對檢測的情況進行系統的分析、反思與反饋,使學生了解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師反思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措施,進一步提高教與學的質量。
5.建立學生、教師共同參與的質量測評體系,讓學生、教師能多渠道獲取信息,以利於反思、調整,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工作,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6.建立學生數學學習成長檔案,並及時予以記錄,教師每學期寫一份所任教班級的質量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