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內容
學前教育擬立法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的原因是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不要在孩子那麼小的時候就給他那麼大壓力。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7日起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
(1)幼兒園教學內容小學擴展閱讀:
幼兒園,是幾百年前從普魯士引進的體制。舊稱蒙養園、幼稚園,為一種學前教育機構,用於對幼兒集中進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納三至六周歲的幼兒。
幼兒園的任務為解除家庭在培養兒童時所受時間、空間、環境的制約,讓幼兒身體、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發展。可以說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地,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不僅可以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從小接觸集體生活。
幼兒園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基礎的基礎,是對兒童進行預備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為習慣良好、初步的自然與社會常識)。其教育課程沒有明顯的區分,大概由語言、科學、藝術、健康和社會等五個領域以及各種活動構成。各個領域相互融合,決定教學內容。
B. 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區別是什麼
不知道你想問的是教育性質還是教育形式與內容
從性質上說,幼兒園教育與高中和中職學校一樣,是不同的教育階段的形式,其不同於中小學階段,中小學階段是九年義務教育,是免費的,而幼兒園是要收費的。
從形式上:幼兒園和中小學階段都有公辦和民辦的區分。
從內容上:幼兒園不允許認字背書,要以發展幼兒智力和情趣為主,多從游戲和活動中學習,小學則是主要針對具體的學習內容。
C. 幼兒園不得教小學課程內容,那上幼兒園有何用
同時,在幼兒園這個相對容易的過程中,適應生活的規則,逐漸過渡到小學、初級中學、高中生活去。如果沒有這個過程,我們為什麼不在小學里教我們的孩子上大學,甚至拿博士學位?如果一個孩子的生活僅僅是教科書意義上的學習,那麼他只是一台閱讀機器,而不是一個“人”。生命,生命,為什麼不叫“動物健康” ,而不是“機械健康” ?因為首先,我們必須是人類,我們必須學會如何成為一個人類,一個有情感和理性的社會存在,不僅僅是像野獸一樣的情感本能,不僅僅是像機器一樣的理性。
D. 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上幼兒園的孩子到底學的是啥
9月7日,教育部規定,學前教育不得學習小學內容,那麼到底孩子在幼兒園應該學到的是啥?
要知道孩子如果只會玩的話,那麼以後真的就只會惦記著玩,根本也就不會有學習的念頭了。
可見幼兒園學習的很多東西其實家長都能教,但是為啥還要讓孩子去上幼兒園,因為孩子在幼兒園學到的東西並不僅僅是像是漢語拼音類的知識,更多的是讓孩子學習如何跟別人相處,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培養學習的興趣和習慣。
E. 簡述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主要區別
我國現在每年有2100萬至2500萬幼兒離開幼兒園進入小學,而每一年的入學新生,或多或少對小學學習生活產生各種不適應,且情況十分普遍。由於上課時間長,作業多,部分學生出現了身體疲勞、睡眠不足、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等現象。這導致了學生心理壓力大,謹慎負擔重,甚至有些學生失敗率高,課堂違紀現象多,自尊心下降等。因而有些孩子留戀幼兒園的生活,產生怕學、厭學情緒。
造成兒童不適應的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於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之間存在差異,並且兩者的聯系與銜接不夠。
(一)社會要求的差異
幼兒園以游戲為主要活動,游戲靈活、自由、趣味性強,沒有嚴格的約束力、規范性;小學市義務教育,以教學為主要形式,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的大綱要求進行系統學習,要求每名學生達到一定的程度。
幼兒園強調生活常規、游戲常規,不帶強制性;小學則一進校門就有許多學習、紀律常規要求和行為規范要求,學生必須遵守,帶有強制性。
幼兒園的活動以無意性和具體形象性為主,幼兒不會緊張、勞累,學習結果無統一的評分標准,幼兒的責任意識弱,壓力小;小學的學習具有社會義務,有趣的、無趣的東西都要學,要思考,要作業,要考試,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因而容易精神緊張,且有壓力;
在幼兒園,即將畢業的幼兒市園里年齡最大的兒童,一進入小學則立刻處於學校中的最小地位,隨著社會地位的變化,自我感覺和自我價值也隨之改變。
(二)生活制度上的差異
生活節奏發生變化,主要變現為主要活動內容與制度的不一樣。幼兒園的活動是動靜交替,每天的教學活動不超過一小時,且大多數是游戲化的教學,其餘時間以游戲為主,午睡兩個半小時,輕松而愉快;小學生主要是課堂學習為主,每節課40分鍾,上午3--4節,下午1--2節,課間的自由活動和游戲時間很短,而且因為是學校里最小的學生,受到老師的控制也很多,午睡時間得不到保證。生活制度的急劇變化,智力活動時間的驟然增加,使得孩子的神經系統負擔加重,許多兒童倍感疲勞:有的上課打瞌睡,面容消瘦,體重下降;有的則對學習缺乏興趣,不願上學。
(三)人際關繫上的差異
幼兒園實行保教並重,教師整天和幼兒相伴,參加幼兒全天的各項活動,對幼兒的各個方面都關懷備至,猶如慈母。幼兒對教師在生活上、心理上都產生安全感、依賴感,彼此之間較平等融洽,考慮到幼兒年紀小,給予獨立支配的活動較少;小學里的教師把精力主要放在教學上,重視完成教學大綱,注重教材進度,忙於批改作業及抓課堂紀律,和學生的接觸主要在課堂上,且許多教師過於嚴肅,要求嚴格,批評多餘表揚。
在幼兒園里,保教人員與幼兒的比例為1:11,而小學為1:30,這意味著更多的小學生分享一位教師,教師給予兒童的注意大大減少,個別接觸的機會就會更少。
在幼兒園,幼兒間經過2--3年的共同學習和生活,互相已經非常熟悉,和諧而友好。踏進小學,孩子進入新的班集體,要重新建立新的夥伴關系,重新彼此適應。
(四)學習環境的差異
幼兒園學習、生活的設施一般都相對集中,活動室、盥洗室、餐廳、休息室等緊密相連,給幼兒的生活、活動帶來極大的方便;小學的建築高大,場地寬闊,使得剛入學的兒童有些很不適應,有的可能會迷失方向,有的可能找不到廁所甚至自己的班級。
幼兒園的活動室里常常布置各種活動角,供幼兒互相觀察、游戲、休息、勞動之用,幼兒有較多的自由選擇餘地,互相之間合作交往的機會多;小學的教室里只有成套的課桌椅,兒童面對的除了老師就是同學的後背,聽是唯一的選擇,沒有或很少與同伴討論或自己選擇學習方式的機會。
(五)教育內容、方式的差異
幼兒園幼兒活動的時間大多用於發展幼兒的口頭語言,學習周圍環境和日常生活中的粗淺知識技能,以及一些藝術和體育活動,不強調系統性;小學以書面語言為主,強調系統化的知識學習和讀、寫、算等基本訓練,語言和數學的內容急劇增加,體育活動大大減少,僅限制在體育課及課間。
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從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出發,常用直觀的教具、游戲和多樣化的方式吸引幼兒參與和投入活動;小學以課堂教學為主,灌輸的成分較多,課堂紀律嚴謹,約束性大。
(六)教師評價的標准和要求上的差異
幼兒園教師較重視激發幼兒的想像力,而小學的教師較重視對孩子知識、能力的培養。舉例:美術課
正是幼小銜接中的這些差異,造成了幼兒入學後的不適應,因此,需要幼兒園於小學雙方共同協調才能解決。
F. 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有什麼不同
幼兒園教育主要針對3——6歲幼兒實施的教育,小學教育是對6—12歲兒童進行的教育,二者因為教育對象年齡段的不同,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也存在很大差距的,比如,幼兒園教育教學內容常規來說是六大領域,教學方式以游戲活動為主。小學教育就開始讓孩子接觸基本的科學知識,教學內容也開始由易轉難,有一套系統的知識體系需要教給孩子。
G. 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那幼兒園應該教什麼內容才合適
幼兒園作為學前教育,起的是一個連接孩子從一個家庭中心過渡到集體生活中的一個作用,同時由於幼兒園小朋友的認知水平發展有限,對小學的教學內容難以理解。幼兒園的教學任務更多的應該放在以下幾個點:第一,幫助孩子形成好的生活習慣;第二,更多的是在游戲中幫助孩子融入集體生活;第三,根據孩子的發展認知特點適當進行幼兒教學。
H. 幼兒園教學活動與中小學上課有什麼區別
幼兒園活動應以游戲為主 或設置一定活動 或不設置一定的目標 在活動中掌握一些生活習慣 發動幼兒的主動性 沒有具體明確的目標 幼兒園課程的性質: 基礎性 非義務性 啟蒙性 幼兒園與教育是學制的最初環節,幼兒園的教學不應追求過高的目標 幼兒園活動應貫穿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 沒有具體限制 吃飯也是一項幼兒園的活動 教育 至於小學 課程目標較為明確 以偶爾教為主 學生已掌握一定的知識為主 進行一些基本字詞 算數為具體內容 而幼兒園以游戲為主 「上課」時間很短 主要培養一些幼兒的習慣 為他在以後的小學甚至更長遠的生活打下基礎
I. 幼兒園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幼兒園教小學內容有啥危害
幼兒園就教孩子小學的內容,孩子學得並不透徹,但上學後又覺得自己學過了,不願意再學 ,會耽誤學業。
J. 幼兒園教學與中小學教學有什麼區別
你好朋友 1、主要是面對的受教育群體不同。所以所要採取的教學也大不相同 2、幼兒園更多的是關注在孩子對學習的好奇與興趣上,而不是真的要識字多少,更不是過早地進入學齡教學 3、教育形式多採用「形象的」、「生動的」活動進行 4、教育內容也是以實踐型為主的豐富多彩的直觀內容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