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評價方案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評價方案

發布時間:2021-01-10 08:49:54

A. 小學科學實驗課堂教學怎樣評價

在科學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大膽嘗試,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互動,鼓勵學生質疑探究,讓學生自覺領悟科學探究的思想,體驗獲取科學知識過程的快樂,產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初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第二階段的培訓,我認為上好小學科學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充分利用科學課實驗教學的開放性,激發學生興趣。科學課的實驗教學許多內容涉及探究性活動,而學生探索活動的空間除了教室外,更多的應是大自然。因為大自然中蘊含著無限的秘密。因此,要大力提倡科學課回歸大自然,做到室內外結合、校內外結合、課內外結合,要讓學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取科學。 二、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科學探究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提出問題、提出假設、作出計劃、進行調查、進行研討、進行評價等。通過學生親自參與,親自經歷,親自體驗,才會有更深刻的感受,才能真正感悟科學的真諦。如《聲音的產生》一文,在教學過程中,當讓學生說出一些能發聲的樂器後,就讓學生討論:「它們是靠什麼發聲的?在發聲時這些物體會產生什麼現象?」於是,學生盡情「玩」手中的樂器,觀察它們的發聲部位、觀察發聲時的變化現象等,互相交流、爭論,最後總結出:聲音是靠物體振動產生的,物體在發聲時都會產生振動現象。為了鞏固本節課的內容,還可以讓學生感受身邊的科學,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使周圍的物體發出聲音,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於是有的撕、搓手中的紙片,有的敲擊塑料瓶,有的彈皮筋……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使他們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有關聲音的知識,同時也訓練了獲取知識能力和方法,得到了獲取知識的成就感。 三、強調教師要大膽放手、只掌控教學的方向。 學生對周圍繽紛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科學教學應該是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教師要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比單純講解更有效。我們不要把學生束縛在教室里,教室外才是學科學的廣闊天地;我們不要把鈴聲當做探究科學的起點和終點,課後也有探索和發現的無限良機和靈感。探究科學的活動不是一節課能完成的,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簡單之舉。所以要上好科學課,教師要樹立開放的觀念,盡量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靈活安排學生的學習時間,合理利用、積極開發課程資源,不再是一味地「教教材」。要根據學生在探究研討活動中的進程,掌控好教學的大方向,隨時注意調整自己的角色和位置,當好問題情景的創造者、探究活動的促進者、學習矛盾的挑起者、課堂方向的調控者。 四、強調學生的質疑探究、培養創新精神 一切創造都來源於實踐,一切真知都來源於疑問。因此,在科學課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親自操作實驗,用各種器官去感知實驗現象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而且要鼓勵他們大膽的創設情景、設計實驗方案、解決實際問題。從設計到解決的過程,就是他們多種思維綜合發展的過程,也是創新精神的萌芽誕生的過程。只有讓學生從頭到尾去體驗全過程,他們的創造潛能才得到開發、創造能力才能以培養。 總之,教師要想上好科學課,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真正理解什麼是科學,並且以科學的態度對待之,以科學的方法教學之,以科學的精神探索之,這樣,教師才能教得有效,學生才能學得有趣。

B. 如何有效評價一節小學科學公開課

「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經成為科學一個基本教學特點。新教材不再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惟一依據,而是越來越成為一種教學資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範例。教師也不再是單純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教師正成為教材的開發者和創造者。教師對教學目標的關注將更加全面,把兒童的主體發展作為出發點和歸宿,更重要的是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之中來因此,科學課的教學必需真正貼近自然、貼近經驗、貼近生活、充滿生命的活力,那麼,如何上好小學科學課?以下談談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和最大的動力。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小學生最喜愛的學習方式。為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的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引領孩子步入科學學習殿堂。

教師要准確把握實驗教材所體現的幾點基本思想,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將教學建立在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努力建立新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現實的實例,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師生共同創設一個生動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情境。創設的情境必須具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滿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自然科學問題。教學《動物與環境》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們自己扮演小浣熊和爸爸,媽媽無家可歸、到處流浪躲藏的情景;緊接著,通過放錄像,讓孩子們看到亂捕亂獵、亂砍濫伐,野生動物紛紛倒下,學生們開始還議論紛紛,到最後全部默默無聲。見此情景,我對學生們說:「這一切是由於人類不善待我們的『朋友』造成的,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不能只有人類,我們、動物還有植物都生活在一個共同的大家園里。」在不知不覺中,既提高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又知道了要愛護環境,保護動物,關愛他人。如有段時間,三年級的學生對玩紙飛機成風,可多數人的紙飛機卻飛不高,飛不遠,熱情與日俱減,這時就需要幫助學生找到其中的原因,此時,我們恰好學習《紙飛翼》這一課,我給學生介紹了紙飛翼的常識,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如何讓紙飛機飛得又高又遠。學生們參與積極性非常高。通過實踐,每人手中的紙飛機試飛時,多數人眉飛色舞,熱情高漲,因為他們既能玩得痛快,又能得到一些科學知識,一舉兩得。

二、師生互動、合作 使課堂更精彩
新課程和新教材對教師角色的專業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並且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參與者和引導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中,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親密合作者,還應作到由「指導者」向「促進者」轉變, 要變「給學生壓力」為「給學生動力」,由「權威」向「非權威」轉變。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織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採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教師要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將課堂變成展示、交流的舞台,讓學生把課下研究的成果在課上充分的展示、交流,使課堂更精彩.可以說這樣是一種最優方法。

三、注重和加強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新的科學課程標准強調「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無疑,實驗是學科學的最有效的手段。動手實驗可以激發學生愛科學的興趣,有效地幫助學生發展智力,提高學生科學素質。但是任何一個實驗不是讓學生隨便動手做一做,看一看,說一說就行了,還需從中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態度。實驗時要做到:

(1)明確目的。每次實驗前都要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說的白一點,就是讓他們明白為了研究什麼做這個實驗。

(2)設計實驗。此環節是重中之重,因為做實驗每個學生都喜歡,但他們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盲目亂動,做了這一步不知下一步該做什麼,顛倒操作過程,少做漏做,導致實驗失敗,所以在實驗前就要設計好實驗。設計實驗的過程,要靠學生的猜想,學生會有很多創造性的想法和做法,這正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良好契機。

(3)明確任務。在做實驗時,教師要提醒學生動用一切感覺器官去全面觀察。一是用眼,科學地看,時刻提醒學生注意用眼觀察每一個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細小的變化。另外還可以直接給學生出示實驗記錄表,讓學生邊做邊認真填寫。這就是科學地聽,科學地做,它能幫助學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

(4)明確結果。從現象到分析比較、得出實驗結論。
(5)應用結論。學科學,關鍵是要用科學,如在教完"磁鐵的力量"這一課後,我設計了生活中的一個小例子「巧取縫衣針」,讓學生把自己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這樣,不僅聯系了生活實際,還培養了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這時,再讓學生把課堂延伸到課外,找出生活中利用磁鐵的例子,也為後面學習「磁的應用」作了鋪墊。

C. 小學科學說課稿反思與評價怎麼寫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簡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自選課題口語交際《可愛的小動物》。本課有三幅圖,圖上分別畫著小男孩喂小兔子、小女孩喂雞、小男孩觀看金魚。圖下有兩個討論題,第一題要求學生回答有沒有養過小動物,最喜歡哪種小動物;第二題要求學生回答喜歡這種小動物的原因。2.學習目標 根據新課程目標和學生實際,本課學習目標如下: (1)能力目標: A.學習觀察畫面內容,培養觀察能力。 B.能用幾句話說出自己喜歡哪幾種小動物,為什麼喜歡,並通過問答、評議、補充等,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2)情感目標: A.培養喜愛小動物的感情。 B.與別人交談時注意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建立表達的自信心。 (3)知識目標: A.了解一些有關小動物的知識。 二、說教學方法、教具准備 1、教法、學法 針對學生和本課的特點,我認為應以形象思維為主,談話教學法貫穿始終,並輔以情境教學法、愉快教學法。引導學生主要採用提問法、小組交流法,鼓勵學生加強口語交際的雙向互動。 2.教學准備 根據兒童心理學的提示,低年級學生的無意注意佔優勢,為了刺激學生的無意注意,我在課前准備了CAI課件。 三、說教程 如果說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學法是教學成功的前提和基礎,那麼合理地安排教學過程則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一)動畫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小朋友,你們養過小動物嗎?喜歡它們嗎?你瞧,小哥哥、小姐姐和它們多親密啊! (播放由課本中三幅插圖製作的動畫片) 教師:這節課,你們就把自己喜歡的可愛的小動物介紹給其他小朋友聽,好嗎? 板書課題:可愛的小動物 (二)依據課件,指導說話 1.請小朋友看圖畫,畫面中的小動物你最喜歡哪一個?你為什麼喜歡? (學生說話時可播放相關的動畫) 2.指導學生說話 (學生可發散思維,從不同角度表達自己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如小動物可愛的外形、動作、叫聲、生活習性、與人的關系、為人類所作的貢獻等) (教師利用教學條件,再現學生喜歡的小動物形象) (三)小組交流,練習說話 小動物是多麼可愛呀!每個小朋友都想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說給別人聽,是嗎?請同學們按共同的愛好自願結合成小組,互相說一說。 (自由組合,靈活的練說形式加強了學生口語交際的雙向互動,每個小組的同學可以利用課件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四)集體交際,反饋說話 1.在黑板上貼「小動物展覽會」的字樣,請學生根據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圖片、照片、錄音、錄像)或者把沒有危險的小動物帶來,進行展示,自己擔當講解員。提醒學生注意說出介紹的是哪種小動物,為什麼喜歡它? 2.小朋友根據展出的小動物互相質疑(如:對小動物不了解的方面),展示的同學要做出回答。同學之間也可以針對討論互相質疑答疑。 (五)動物欣賞,擴展說話 1.「小動物展覽會」多熱鬧呀!你要評選誰做最佳講解員?為什麼? 2.說一說你又了解了哪些小動物呢? (六)趣味練習,鞏固說話 播放「動物世界」的生動錄像,學生以搶答競猜形式指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形象,並說明理由,教師獎勵表達優秀者小動物頭飾。 (七)擴展活動 請爸爸媽媽在節假日里帶你到動物園去參觀,並在參觀過程中向爸爸媽媽介紹一種你喜歡的小動物。

D. 小學科學課活動教學效果評語怎麼寫

問題引導,設置情境,小組討論,互動交流,及時評價,自主探究,觀察現象,得出結論,聯系生活,教師小結;有特色的地方另外評價,指出不足。

E. 如何開展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有重大的影響,為了讓教師的評價更好地激勵學生,所以我們把賞識教育和教師評價相結合。每位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不同的評價標志,比如發現星,笑臉娃娃等。 教師的評價不能只盯著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

F. 小學如何建立科學高效的生態課堂」的教學評價百度

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告訴人們:只有當我們的小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境界上感到無拘無束了,小學生的學習情趣才真正意義上被激發出來,小學生的學習課堂也才真正意義上藉助了生態形態。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力求做到課堂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讓我們的小學生去感到無拘無束。首先是導入新授要力求做到巧妙,巧妙地新授導入能使我們的小學生一下子就能進入無拘無束的學習狀態;巧妙地導入可讓我們的小學生似「初生牛犢」不畏虎矣!雖然數學學習的知識與體能數學思想數學問題的解決,乃至於情感態度的建立對於小學而言都是陌生的,但當我們的小學生進入了一定的理想的無拘無束的學習狀態時,我們的學生總能很快地從陌生到熟悉的。再次,數學課程流程的推進更應當是無拘無束的。數學課堂的推進對於小學生而言應當是學生自然生命體驗的旅程。作為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思路、學習規律;應當尊重教學過程的自主性,動態性;積極去謀求充滿生動的課堂情景。如果失去了對學生的尊重,則無從談及生態課堂的構建,尊重學生是我們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最起碼的師德規范,做到了對每個生命體的尊重,學生則能在無窮的知識海洋里暢游。

G. 小學四年級科學熱的傳遞教學評價怎樣寫

《熱的傳遞》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本節課通過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分析熱傳遞過程的共同點,形成粗淺的關於熱是怎樣傳遞的認識。針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以及對科學課的理解我有這樣一些思考:
首先,我覺得要給學生自主設計實驗的平台。我希望以後我的科學課堂上學生能在開放的、沒有教師「束縛」的環境中,展開思維、發散思維,設計出很好的實驗來進行驗證。但是就這節課來講由於我對學生的不了解同時又擔心時間的問題,我並沒有給學生提供這樣一個理想的空間,而是在出示了相關材料後讓學生自己根據這些固定的材料設計實驗。雖然學生設計出了實驗並且也驗證了自己的猜測,但我總是覺得在某種成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思維。
其次,我們要正確處理好教師指導和學生主體的關系。在科學教學中,處理好學生的自主和教師的指導關系非常重要。教師只有在充分認識學生學情的基礎上,進行適時的、必要的、謹慎的、有效的指導,才能讓學生真正從探究中有所收獲,能使學生的探究實踐得到不斷提高和完善。
第三,我覺得設計好的問題是引導的關鍵。一個好的問題能引起學生的思維火花,激發探究的慾望,指明方向,使學生更好地進入探究學習的領域。比如:在本節課的導入部分,可以直接提出「鋁棒的這端並沒有浸入熱水中,它怎麼也變熱了?」「你為什麼這樣猜測?」等等這些問題的設計,都能夠很好地暴露了學生的原有想法,自然地引出下一個教學環節。

篇二:熱的傳遞教學反思

《熱的傳遞》一課,熱傳遞的三種方式的,從實驗到概念的教學,我是引導學生通過實驗來得到結論的。
我一開始問學生:「你們吃飯用的不銹鋼勺的勺部浸在熱水中,過一會兒,用手摸一摸勺柄,感覺怎樣?」學生分組做實驗。他們在實驗中發現勺柄也熱,有的組覺得勺柄慢慢得熱起來。有的學生用手摸了摸不銹鋼勺的每一部位,發現勺口最熱,勺柄的上端不是很熱,知道了熱是從勺口慢慢傳到勺柄的。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弄明白了熱在固體中的傳遞方式,熱是從溫度高的一端傳到溫度低的一端,這種傳熱方式就是熱的傳導。
接著,學生經過一番的討論,准備在燒杯里的水面上放一些木屑,加熱燒杯,發現水被加熱後,木屑運動起來了,有的木屑下降,有的木屑上升,形成了一個環流。知道了水加熱了會上升,冷的水下降來補充,不久整杯水都熱了,熱在液體中傳遞的方向是從下往上循環流動的。當學生做好了這個實驗後,我問:「古代,我國有一位軍事家,他發明了一種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製成的指揮工具,你知道是什麼嗎?」「孔明燈」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學生也慢慢明白了熱在液體、氣體中的傳遞方式就是熱的對流。
最後,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討論:冬天,曬太陽能使我們的身體暖和起來,我們在火爐旁也能使我們的身體暖和起來的原因。有的小組通過課前上網查資料了解:物體因自身的溫度而以電磁波形式向外發射能量的過程,是熱傳遞的方式之一。物體所輻射的電磁波波長隨溫度而變。溫度較低時,主要是不可見的紅外輻射;在500℃以上,則逐漸發射較強的可見光,直至紫外輻射。此外,物體溫度越高輻射越強。這樣,學生對冬天,曬太陽、在火爐旁取暖……方式來獲得熱也了解了,這就是熱的輻射。

篇三:熱的傳遞教學反思

《熱的傳遞》一課,需要在教師的帶領和指導下,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能夠做固體、液體熱傳遞的實驗。分析熱傳遞過程的共同點,形成粗淺的關於熱是怎樣傳遞的認識。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感到基本完成了以上教學的內容。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存在的優點是:
1、注重學生學科能力的培養。本課是按照「猜想——驗證——分析——結論」的流程進行教學的。讓學生初步掌握了科學探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 有了猜想以後,必須通過科學的實驗來證明。而自己設計實驗也是本學期學生剛接觸到的內容,各小組都能按實驗方案進行探究。整堂課都能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把實驗的自主權和提問題的權利還給學生。如:教學中,鼓勵學自由猜想.引導學生自已設計實驗,鼓勵探究創新.讓學生自已去想去說去表達,鼓勵他們像科學家那樣去做科學.如教學中,老師給你提供火柴桿、凡士林。你准備藉助這些材料怎樣來研究?火柴桿有幾種粘法?凡士林還可以怎樣塗?你能設計出更好更簡單的方法嗎?……引導學生想出更多的、與眾不同的方法,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火花。
2、發揮利用課件直觀、形象等優勢,強化實驗過程。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比較對熱的傳遞有了深刻的認識,這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始終以積極的情緒去主動探究,通過動手、動口、動腦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不足:1、生活導入語言不夠簡練。2、時間安排不當。有的課件播放與實驗過程相同,浪費了課堂寶貴的時間,因時間倉促,鞏固延伸環節沒有全部呈現。
措施:本科是我教學科學實驗課第一次嘗試,收獲還是很多的。盡管暴露出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有自信、有能力,一定能上好科學實驗課。決心今後在教學中,不斷提高駕馭教材和課堂教學能力。我深知能力的提高貴在平時課堂的演練和對教材反復的揣摩。

篇四:熱的傳遞教學反思

科學學習是以探究為主的學習過程。本節課,需要在教師的帶領和指導下,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分析熱傳遞過程的共同點,形成粗淺的關於熱是怎樣傳遞的認識。針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我有如下思考:
1、把握教材,給學生自主設計實驗的平台。
本課內容是圍繞「熱傳遞的方向」這一問題進行研究的,並讓學生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原有想法是否正確。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熱傳遞的方向他們已經具有很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用實驗驗證並不是一件難事。所以,我提供一組有結構的實驗材料,學生根據這些材料進行實驗設計。從本節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們設計出了兩種不同的實驗方案,不僅節約了時間,而且提高了教學效率。

H. 如何做好小學科學實驗探究的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有重大的影響,為了讓教師的評價更好地激勵學生,所以我們把賞識教育和教師評價相結合。每位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不同的評價標志,比如發現星,笑臉娃娃等。 教師的評價不能只盯著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用真誠的話語讓學生感到教師的關愛,增進師生感情,發揮隱性

教育的效果。 二、評價方法多樣化 評價體系伴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而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改變了以往只重考試結果,比賽名次的單項評價方式,我們應本著「以人為本,促進個性的和諧發展」為評價標准。 在教學中,關注學生學業成績的同時,更多的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主動參與學習,是否濃厚的興趣,是否去主動探索研究;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運用多元化評價方式,尊重個性差異,幫助學生建立自信,認識自我。 1、延續傳統,作業評價 科學課上,除了生動有趣的實驗,我們也要給學生一定的作業,留有拓展學習的空間,隨時了解學生對課堂信息的接收情況。我們教師為學生提供一項任務,從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判斷其有關水平與能力。作業從形式上可以分為書面和實踐兩種。 書面作業是指教師通過一項任務,學生當堂完成。教師可以通過現場觀察完成作業的速度、質量與效果,評價其在某些方面的知識與能力。 實踐作業指的是教師布置作業任務,學生從設計、實施到報告可以經過一段時間(從幾天到幾個星期),之間教師可以全程參與關注,並根據學生對指導的依賴性和表現,對其進行各方面的評價。 2、因材施教,綜合評定 傳統的評價方式只注重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而學習結果最終是以考試形式來檢查的。綜合素質的評價是在教學過程評價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綜合能力的總結、考核、評價。教師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評價應該由以下3方面構成: (1)學生成績評價 學業成績是家長和學生最關注的。通常,我們是通過在期末階段的測驗來了解學生的學業成績。通過測驗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比較全面的檢測,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和對科學知識的鞏固及運用。可以通過書面測驗的形式來檢測學生對科學實驗的掌握操作情況。 (2)實踐能力考核 當然,我們不可能通過一份試卷來評定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他們在學習這門學科時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特別是學生的實驗能力更不能憑一次測驗來檢查,這就需要我們在學業成績評價的基礎上,還要實施實踐能力考核。毋庸置疑,科學課中的實驗能力的考核主要就是對學生動手實驗能力的考核。我們可以對學生採用小組合作式考核和獨立操作式考核。對於要實驗操作的內容可以在起初就告訴全班同學,供學生自主選擇實驗 (3)創新精神培養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創新精神的培養是我們教育的一個新追求。在本課程實施中,在學生完成每項學習任務的時候,總會出現許多奇思妙想,又會去創造性地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要保護學生大膽的想像,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在評價中我們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 例如:有一個學生在校園里發現了第一朵花兒開了;有同學發現了校園里第一隻南飛的燕子,聽到了春天裡第一聲蛙鳴;有些同學在觀察葉片上有什麼時,發覺不同的葉片上有不同的細紋(葉脈)„„這一件件一樁樁都記錄在成長記錄薄中,作為激勵學生的第一手資料。 3、因勢利導,賞識評價 在實驗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對學生進行充滿激勵,充滿人文關懷的「賞識性」評價語言,那麼就有助於開啟學生積極的學習心智,使學生產生愉悅的學習情緒,引發他們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建立起足夠的學習自信。 (1)語言評價 語言評價包括口頭評價和書面評價兩種。語言評價重在對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肯定、鼓勵,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語言評價給學生傳遞最直接、最快捷的信息反饋。而在我們的實驗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一種方式,就是口頭評價。 一句簡單的話,使孩子對科學學習和探究產生了興趣,表現十分自信。為此,我們可以常常用「你真聰明!」「這個想法真有創意!」「你的思維很嚴謹!真像一個小科學家。」「試試看,也許我們就能成功!」等等,用這些帶有豐富情感的語言,鼓勵評價學生,張揚了學生的個性,使學生自由和諧的發展。 (2)非語言式評價 在重視語言性評價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重視非語言式評價。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個眼神等等,這些無聲的評價是發自內心的,將牽動著學生的心,這是一種被評價者最容易接受的評價形式,它可以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三、評價時機全程化 教師與學生接觸最多的還是上課時間。抓住課堂實驗教學時間與學生交流,評價的內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探究方法與過程,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等。這些評價,滲透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的,雖然不一定可以完全被記錄下來作為期末評定的依據,但對於學生而言,教師與同伴的信任與鼓勵是難能可貴的,聚沙成塔,唯有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點滴積累,才能實現評價的真正價值,即「為學生的發展而進行評價」。 實驗教學評價帶給我們的思考 1、積極主動地學習評價理論。作為教育教學工作實踐者首先就需要我們學習先進的理念。正確的理念可以指導我們的實踐,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2、處理好評價中的三個關系。在三維目標中一般認為,知識目標容易進行教學評價,能力和情感價值觀目標較難進行教學評價。 3、過程評價取代終結性評價。學生學習有一個過程,對學習過程中的情況要用動態生成的成長記錄袋進行評價,對學生的最後學習效果要用綜合成績優良等級和總結性的評語進行評價。
總之,評價與教學同等重要,有時甚至比教學更具有藝術價值。合適的評價方式,能催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學生能在你真誠的評價中求進步,促發展。通過合適的教學評價激起學生的主體參與性,讓學生在實驗中體驗成功的喜悅,獲得進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諧,發現生命的燦爛。

I. 如何使小學科學實驗操作效率更高

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是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規律,幫助他們建立一個有利於學習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使他們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中產生對科學學習的需要,激發起學習探究的熱情,調動起參與學習的興趣。
對於學生進行科學探究來說,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給學生創設各種讓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情境,是激發其探究才能組織好學生開展有效的實驗探究。那麼如何去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呢?我認為:結合教學內容,多元化的變通教學中引導環節,如講故事、變魔術、做游戲、猜謎語等,都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在《磁鐵有磁性》一課中,有位教師是通過游戲創設學習情境的。這位教師拿出一個「釣魚玩具」,請四位學生上講台比賽「釣魚」,一下子學生都搶著上去了,學生的興趣都上來了。當四位學生完成「釣魚」比賽後,給學生拋出一個問題:為什麼用「魚竿」能把「魚」掉上來呢?學生很快就在下面議論開了,有的說是魚鉤,有的說是磁鐵……,甚至有學生說拿來研究一下。學生們的探究興趣都被這個游戲激發了,這樣後面的實驗探究都能有效的開展了。
在三年級科學《金魚》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觀察了金魚的外形、運動和吃食後,問:金魚魚鰓一分鍾開合幾次,金魚不斷地喝水,會脹破肚子嗎?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分析弄清其中的奧秘,並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通過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猜測。於是學生便對金魚如何呼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了強烈的探究慾望。
二、選擇合適方法,引導實驗開展
實驗探究在小學科學課的學習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學生步入奇妙的科學殿堂;常常能激起學生的探究慾望,激活學生的創新潛能。它對於培養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都具有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我們應該選擇合適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實驗探究,是最為重要的。
1、有效性的引導
如在《磁鐵有磁性》一課中,探究哪些物體能被磁鐵吸引。教師應該提供充足的探究時間,是有效科學探究的保證。因為這個實驗的過程非常簡單,不需要太多的時間去指導,把時間留給學生在實驗探究中去發現問題,並通過交流,收獲知識。學生會得到成功的喜悅。
2、圍繞教學做實驗
實驗切忌毫無目的,隨心所欲。實驗的最終目的是為教學服務的,為的是在實驗中發現規律,理解規律,從科學實驗收獲大量的科學知識,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的教學效果,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策略。興趣的有效途徑。「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只有在科學課的開頭,通過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而掌握規律。
在《我們周圍的空氣》一課中,空氣存在實驗,無論是利用吹大的塑料袋釘個洞,來吹動小紙條,還是利用吹大的塑料袋釘個洞放到水裡,使冒出小泡,都是為了證明空氣是存在的。為實驗而實驗,沒有目的性,只會使學生浮於實驗過程與表面現象,不知道為什麼做實驗,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3、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1)明確觀察任務
在實驗前教師要使學生明確觀察什麼,再根據具體的實驗提出觀察要求。
學生在觀察實驗時,如果教師不加指導或指導不明確,學生往往出現無目的、漫不經心地觀察的情況,他們常常只是注意那些感覺新奇或有強烈刺激的現象,而放過了實驗目的所要求觀察的主要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去幫助,所以,教師要提醒學生動用一切感覺器官去全面觀察。一是用眼,科學地看,時刻提醒學生注意用眼觀察每一個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細小的變化。二是用手摸、用耳聽、用鼻聞、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用嘴嘗、借用工具觀察等等。這就是科學地聽,科學地做,它能幫助學生更全面的感知事物。
當然,在每個實驗中觀察也有側重,而且,並不是每個實驗都要、都可以用這些器官去觀察的。
(2)實驗過程做到有條不紊
演示實驗儀器要做到可見度大,實驗現象清晰可辨。在日常課堂演示實驗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獨立操作的依據和榜樣,對學生的實驗技能操作起著示範作用。教師應嚴格按實驗基本知識要求進行實驗操作,教師需要事先動一番腦筋。
總之,學生由於年齡的特點,加上認知水平有限,缺少教師適度和合理的指導,學生的科學探究就會變得目標不明確,偏離方向。因此,教師要在設計教學計劃時,選擇合適的策略,引導實驗探究,確保實驗探究有效開展。
三、實驗評價影響著實驗的有效性
教師對實驗的評價不必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及時評價,同時注意評價的真實性。實驗評價對於學生一些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及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3]
教師的實驗評價可圍繞表達能力、觀察能力、設計實驗、方法創新的能力、團結協作、科學探究的能力等進行評價。
如在《螞蟻》一課,我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定為培養目標之一。師問:螞蟻的身體小,還到處爬動,怎麼解決觀察難題呢?有同學提出了用火燒,馬上有同學否決;有同學提出放在透明的瓶子里,有同學提出螞蟻仍然會亂爬;有同學提出放在水中的瓶蓋上,可以讓它不亂爬,但螞蟻可能會掉進水裡淹死……最終有一位學生提出解決方案:放在一張白紙上,放上螞蟻喜歡吃的食物。事實證明,這個實驗方法還是挺好的。通過教師這樣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越來越強。
四、改進教材,有效實驗。
小學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精心設計實驗,讓學生通過親身參加實驗獲得知識是搞好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關鍵。因此可操作的、成功的實驗是課堂教學的基石。但隨著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推進,科學教材的不斷更新,有些時候教材的設計以及編排不是很合理,假如我們還是照本宣科,一塵不變地進行實驗教學,那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反之,假如能夠大膽地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改進再進行實驗可能效果會好得多。如:
1、在《熱是怎樣傳遞的》一課中,要求在一段鐵絲上每隔一定距離用蠟粘上一根火柴,將鐵絲固定在鐵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懸掛,用酒精燈給鐵絲一端加熱。觀察那一端鐵絲先掉下來。該實驗存在的缺陷:一是火柴不容易固定住,學生用花費較長時間在固定火柴上。二是在實驗操作中,給鐵絲一端加熱時,會出現多根火柴同時落下的情況。這樣就不利於學生通過觀察得出結論。
改進方法:可以教師自製蠟環用來代替火柴,教師只要學生在鐵絲上每隔一端距離放一個蠟環就行,實驗中學生會很直觀的發現蠟環會依次融化掉下。這樣就很容易理解熱的傳遞方向了。 不僅要做到有條不紊,還要做到每次都能較高質量地完成。如何使演示實驗現象明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看得見,
2、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水和空氣》單元第6課《空氣占據空間嗎》一課中,要求把一團紙巾放在一個杯子的杯底,然後將杯子豎直倒扣入水中。預測一下,紙巾會被浸濕嗎?這是一個經典的實驗,但是在實驗時總存在著一些不完美的地方。該實驗存在著較大的缺陷:一是紙巾容易浸濕,影響實驗效果。二是後續實驗即水進來把空氣趕跑的現象不夠直觀,三年級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三是一堂課下來桌上堆滿了紙巾,浪費嚴重。 改進方法:用大號漏斗和小塊塑料泡沫(塗上紅色)代替紙團和杯子做實驗。實驗時,先用手按住漏鬥上的小孔,再用漏斗把泡沫垂直扣入水中,泡沫球就停留在水底,表明空氣占據了漏斗的空間,水就進不去了。然後放開按住漏斗的小孔,空氣從小孔中逃出,泡沫球就浮上來,表明水進來占據了原先空氣占據的空間。改進後的實驗材料即可以重復使用,又克服了原先實驗的缺陷,使空氣占據空間與空間水被替換的現象顯而易見。 實驗證明:實驗教材只是一個工具,必須靈活運用,才能取得實驗的最佳效果。
五、補充延伸,拓展實驗
《科學課程標准》指出:「教師不要把上下課鈴聲當做教學的起點和終點。」學生獲取知識的地點不能僅僅是課堂,「大自然也是一個學習知識的大舞台」。只有堅持課內外教學相結合,讓學生把課內學到的知識用於課後拓展實驗,才能真正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鞏固知識,獲得課內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1、向課後延伸。
一節課只有40分鍾,下課鈴一響,便意味著本節課課堂探究活動必須終止,但許多實驗探究活動是不可能在短短的40分鍾內達到教學效果的。如四年級下冊《種子萌發》只有一課時的教學時間,但是「種子的萌發」從浸種到生根、發芽、長葉,整個活動過程至少要十幾天的時間。課堂教學和活動過程之間在時間上形成了一個突出的矛盾。要解決這一矛盾,就要課內課外結合,把一部分的活動向課前課後拓展。只有通過引領學生開展課外探究活動,才能讓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種子萌發」的全過程。
2、將生活變課堂。
科學課的許多內容是學生周圍常見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現象,《小學科學課程標准》就指出,不要把學生束縛在教室這個太小的空間,教室外才是孩子們學科學、用科學、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科學課的有些教學內容需要學生走出教室到校園里去,有些教學內容還要學生走出校園,到田野、公園、工廠里去,以求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因此,根據教學的相關內容,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小實驗、小製作、小發明、小論文,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幾個人一小組在家長的陪同下進行課外探究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六、實驗教學應注意的地方
1、注意實驗中的安全
2、課前教師要試做實驗,要做到心中有數
3、做到實驗的設計科學有效
合理地設操作過程、基本的實驗方法選定以後,緊接著就要編定具體的操作細節,這些操作細節的設計要合理規范、切實可行。
總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是科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科學老師,應努力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地提高科學質量,真正地實施素質教育。

J. 如何對小學科學課進行評價

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作為一名農村的小學科學教師,在學校里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並非易事,小學科學教學是科學的基礎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擔負著兒童科技創新的重任。科學教學的基本過程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參與認識自然事物及應用所學獲得知識,大膽自主探求和應用知識。教師怎樣有意識地與學生同玩同樂,學中玩、玩中學,既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又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探究科學的方法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鼓勵學生學生自主選擇探究主題,激發學生的興趣。當我們學完了教材的一些課程之後,要做好學生新的科學探究工作,每一學期要給每一個學生一個探究主題,這個主題要適合及選擇的范圍。對小學生而言,題目若與日常生活有密切關系,必定會提高其參與的興趣,如洗發水的試驗及調查、食物的脂肪含量、冷藏食物知多少、頭發的承重力、不同洗衣粉的清潔能力、。其實以上例子包括不少有趣的題目,大部分的內容既和日常生活有關,亦可進行科學探究,而過程和所需器材也不復雜。另外還提出大量有關適合這方面的探究主題。例如:學校周邊環境、校園植物的調查、學校綠化率、廢舊電池的回收等等,這一些都是很好的活動主題,而且也很適合學生的思維。二、引導學生去探索,鼓勵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尋找答案。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頭腦去想、用自己的雙手去做、用自己的嘴巴去說……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周圍事物,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問題提出來後,教師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設計好實驗和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操作和相互交流討論。在老師引導和建議下,孩子們自己動手做實驗、搜索證據、觀察、提問、設想和驗證。孩子們要用自己的語言記錄下實驗過程中的想法、活動情況,與正確答案相比較。通過三年的小學科學教學,我在教學中都能感受到學生喜歡提問題的天性:「天為什麼是藍色的?」、「恐龍是怎麼滅絕的?」……,除此,還能感受到兒童回答問題的邏輯:「打雷是因為雲彩沒長眼睛!」、「太陽把地上的水吸走了!」……這些可貴的「天性」應變為更為成熟的科學思維習慣和能力。假設是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問題所做的可能性回答。例如,對「物體遇冷會收縮嗎」這個問題,學生可根據自己生活經驗提出各種假設:「物體遇冷會收縮—人冷了就會縮起來」,「物體遇冷不會收縮—教室里的桌凳就沒有因為冬天而變小」,再如:「把紙和球同時從高處放手,猜哪個先落地」的假設活動,是想讓學生分析自己的假設,並在假設的過程中發現:根據經驗提出的假設有時是錯誤的,經驗也可能造成假象。我們再用兩張同樣重的紙(其中一張揉成團)重復上面的實驗」是一個拓展活動,同樣說明根據經驗提出的假設不一定可靠。而搜索證據是通過觀察、實驗、測量或從可靠信息源那裡獲取用以回答問題或驗證假設的數據及資料的活動。許多重要的科學結論都是建立在假設與搜集證據的基礎上的,如魏格納的大陸漂移說、達爾文的進化論等。因此作為一名科學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時需要注意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提出問題,而不是直接建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就為學生提供了科學探究的機會。2、提供一個適用於學生的計劃方案,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去動腦筋思考。3、經常比較計劃和實際的探究過程,認識到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預見的。4、在教學中或活動結束時要經常交流討論,提議學生去思考如何改進探究方法。三、培養學生科學探究中的合作能力。在傳統的實驗課教學中,比較普遍採用的是教師講實驗內容學生聽,教師演示實驗方法學生觀看,教師提問實驗結論學生答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創造,不利於主體精神的培養。針對這一現象,我在小學科學實驗課教學中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讓學生通過閱讀、研討自己設計實驗。具體做法是:把實驗的目的、名稱、器材、步驟、現象、結論等要素設計成空白實驗報告提供給學生。學生在自己的小組中閱讀、思考、研討,共同填寫實驗報告,等於是自己設計實驗,自己進行操作、觀察、分析,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認真閱讀了教材,然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他們互相補充,互相幫助共同填寫有關內容。教師巡堂只做啟發和點撥。在確定了實驗步驟後,各小組按照自己確定的方法獨立地操作、記錄和分析。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機的普及為共享資源和合作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但也容易使人進入一個自我封閉的學習環境,這就需要以合作學習進行引導。四、注重探究方法和過程的評價,鼓勵探究結論的原創。一提到評價,老師們往往會聯想到考試。其實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涉及到許多方面,考試只是一個很小的方面。在科學課的標准中,對學生的評價問題作了詳細的敘述。《標准》中強調「科學課程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因此,科學探究能力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探究結果,更重要的是關注他們的探究過程。學生在進行科學探究活動中,他們對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以及提出問題的能力;在探究實驗中的設計實驗、動手操作能力;對觀察、實驗中各種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歸納、總結、質疑、交流、評議等能力的提高;在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等過程中都體現了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這些方面都是評價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這是單純以一紙試卷所不能體現的。只有注重了探究過程的評價,才能有一個好的結果。另外,評價的方法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不只是考試這一種形式。例如:在平時為學生建立一個探究過程的記錄本,及時記錄學生的各種變化,從發展變化的程度上反映學生的探究能力。通過實驗競賽等形式來評價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定的自然環境或自然現象等的考察研究,撰寫考察報告來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等等。在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時,應讓教師、學生、家長甚至社會成員參與。總之,應重視學生的評價,應有一個公正、積極的評價,以促進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在科學教學中,要想使學生對認識的自然事物,探究科學奧秘充滿興趣,踴躍地提出探究的問題;對探究的問題積極的動腦筋、想法。通過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方法進行研究;在匯報實驗結果時,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發現;在研討時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敢於與不同的意見進行爭論。教師就要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精神,使學生主動、自主的參與各項探究活動,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我相信每個教師都能堅持不懈地把學生科學探究活動開展下去,上好每一節科學課,努力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讓學生從中領悟到探究科學的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解決面向全體學生,特別是面向學困生的問題,從而使每名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和進步,讓所有的學生掌握探究的思維方法、感受探究的樂趣,從而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閱讀全文

與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評價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