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韓愈《晚春》的詩意
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竟相爭妍斗艷。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
拓展資料:
原文:
晚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詩句賞析:
《晚春》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詩作。這是一首寫暮春景物的七絕。此詩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描寫花草樹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歸去,於是各逞姿色,爭芳斗艷,欲將春天留住,就連那本來沒有任何姿色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全詩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蘊含應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造美好未來之意。
『貳』 晚春 韓愈
《晚春抄》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詩襲作。
全詩如下: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全詩翻譯:春天不久就將歸去,花草樹木想方設法挽留春天,一是爭奇斗艷,人間萬紫千紅。可憐楊花榆錢,沒有艷麗姿色,只知漫天飛舞,好似片片雪花。
這是一首寫暮春景物的七絕。此詩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描寫花草樹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歸去,於是各逞姿色,爭芳斗艷,欲將春天留住,就連那本來沒有任何姿色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詩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蘊含應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造美好未來之意。
『叄』 韓愈《晚春》
晚春
作者:
韓愈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內,惟解漫天作雪飛。
【不久容歸】將結束
【楊花】柳絮
【榆莢】榆錢,榆未生葉時,先在枝間生莢,莢小如錢,莢老呈白色,隨風飄落。
【背景】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於元和十一年。此時詩人已年近半百。
【譯文】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竟相爭妍斗艷。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
【賞析】
此詩之寓意,見仁見智,不同的人生閱歷和心緒會有不同的領悟。
通常的理解為: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將會消逝,所以萬紫千紅展盡光彩;柳絮和榆錢缺少才華和遠見,只好隨風飄散。
站在這個角度,花草樹木是頗具靈性慧根的,感悟歲月不饒人,懂得發奮圖強,一展人生價值。花草尚且如此,何況人乎?豈能仿效柳絮榆錢,虛度大好年華!
我們是否還可以換一個揶揄嘲諷的角度去思考呢?
我們將此詩理解為「花草樹木知道屬於它們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所以費盡心思只為最後的一抹浮華;柳絮榆錢不屑這些伎倆,飄逸逍遙,俯看芸芸紛爭」,如何?
???
『肆』 晚春古詩帶拼音
táng·hán yù《wǎn chūn》
唐·韓愈《晚春》
cǎo mù zhī chūn bù jiǔ guī , bǎi bān hóng zǐ dòu fāng fēi 。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yáng huā yú jiá wú cái sī , wéi jiě màn tiān zuò xuě fēi 。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一、譯文
春天不久就將歸去,花草樹木想方設法挽留春天,一是爭奇斗艷,人間萬紫千紅。可憐楊花榆錢,沒有艷麗姿色,只知漫天飛舞,好似片片雪花。
二、注釋
1、晚春:春季的最後一段時間。
2、不久歸: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過去了。
3、百般紅紫:即萬紫千紅,色彩繽紛的春花。斗芳菲:爭芳斗艷。
4、楊花:指柳絮。
5、惟解:只知道。
此詩題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寫乃春遊郊外所見。僅就描寫暮春景色而言,此詩可謂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詩人全用擬人手法,糅人與花於一體,不說人之惜春,而說草樹亦知春將不久,因而百花爭艷,各呈芳菲。
湊熱鬧的還有樸素無華的楊花榆莢,像飛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飄舞。人言草木無情,詩偏說它們有知,能「知」能「解」還能「斗」,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想像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這是此詩明白有趣之處,堪稱平中翻新,頗富奇趣。
從韓愈生平為人來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師,又是力矯元和輕熟詩風的奇險詩派的開山人物,頗具膽力。他能欣賞「楊花榆莢」的勇氣。此處或並非存心托諷,而是觀楊花飛舞而忽有所感觸,隨寄一點幽默的情趣。詩的妙處也在這里。
『伍』 幼兒園語言晚春教案
晚春 唐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人。自謂郡望昌黎。其散文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詩力求新奇。有《昌黎先生集》。 【注釋】 芳菲(fēi):花草茂盛而芬芳。愉(yú)莢(jiá):榆錢,榆樹的果實。形狀圓而小,成熟時呈白色。惟(wéi):只。 【參考譯文】 春天正帶著滿身的濃綠,准備悄悄地離去。郊外的田野上,花草樹林知道了這個消息,便使出渾身的本領,想留住春天的腳步。你看:這邊,鮮花萬紫千紅,爭奇斗艷;那邊,肥嫩的綠葉下,一簇簇細小的花蕊,吐出幽幽的清香。即使是那最不起眼的楊樹和榆樹,雖沒有鮮艷的花朵,沒有撲鼻的濃香,卻還是縮放出雪花似的楊花和榆莢,隨著盪漾的春風,漫天飛舞,為暮春增添了一分熱鬧。 【提示】 這首詩描寫了晚春的風景。詩中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尤為生動有趣。
『陸』 晚春 韓愈 這首詩的語言特色是什麼要賞析的
語言特色:
1、熔景與理於一爐,在景物描寫中蘊含著人生哲理:
詩人通過「版草木」有「知」、惜春爭艷的場景權描寫,反映的其實是自己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惜之情。面對晚春景象,詩人一反常見的惜春傷感之情,變被動感受為主觀參與,情緒樂觀向上,很有新意。
2、全用擬人手法,糅人與花於一體:
詩人全用擬人手法,糅人與花於一體,不說人之惜春,而說草樹亦知春將不久,因而百花爭艷,各呈芳菲。湊熱鬧的還有樸素無華的楊花榆莢,像飛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飄舞。人言草木無情,詩偏說它們有知,能「知」能「解」還能「斗」,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
(6)晚春韓愈古詩小學教學教案擴展閱讀
唐代韓愈《晚春》,作品原文: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譯文:
春天不久就將歸去,花草樹木想方設法挽留春天,一是爭奇斗艷,人間萬紫千紅。
可憐楊花榆錢,沒有艷麗姿色,只知漫天飛舞,好似片片雪花。
創作背景:
此詩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錢仲聯《集釋》系此詩於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此時韓愈已年近半百。
『柒』 《晚春》 韓愈
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竟相爭妍斗艷。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
『捌』 晚春韓愈的詩,想知道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譯文:來
春天不久就將歸去,花自草樹木想方設法挽留春天,一是爭奇斗艷,人間萬紫千紅。
可憐楊花榆錢,沒有艷麗姿色,只知漫天飛舞,好似片片雪花。
原文: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晚春》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詩作。這是一首寫暮春景物的七絕。
(8)晚春韓愈古詩小學教學教案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詩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錢仲聯《集釋》系此詩於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此時韓愈已年近半百。全詩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蘊含應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造美好未來之意。
雖然詩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斗艷的常景,但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詩人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展示出滿眼風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玖』 韓愈晚春賞析題及答案
(1)本題考查對煉字的理解與掌握.做此題首先要了解古詩內容,在此基礎上對關鍵字做出賞析,賞析時要把字放在語言環境中,「百般紅紫斗芳菲」,這句話的意思是:想方設法竟相爭妍斗艷.所以一個「斗」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把花朵人格化,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晚春時節花草樹木競相開花、爭妍斗艷的美麗景象.
(2)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感情的理解與掌握,此類題目的答題方法如下:先要通讀全詩,從全詩中找到可以表現出作者感情的詞,如果沒有找到,就分析詩可詞中的畫面,看這畫面中是否蘊含著作者的感情.表達了詩人感嘆時光易逝,勸喻人們珍惜時光,勤奮努力的思想感情.或者:表達了詩人鼓勵人們不甘落後,敢於創造的思想感情.(贊美春天的蓬勃生機,也對).
答案:
(1)擬人,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晚春時節花草樹木競相開花、爭妍斗艷的美麗景象.
(2)表達了詩人感嘆時光易逝,勸喻人們珍惜時光,勤奮努力的思想感情.或者:表達了詩人鼓勵人們不甘落後,敢於創造的思想感情.(贊美春天的蓬勃生機,也對)
譯文:
春天不久就將歸去,花草樹木想方設法挽留春天,一是爭奇斗艷,人間萬紫千紅.可憐楊花榆錢,沒有艷麗姿色,只知漫天飛舞,好似片片雪花.
『拾』 解、析韓愈的《晚春》詩。
這是一首寫晚春景物的詩。這時,百花盛開,萬紫千紅,它們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歸去,所以特別珍惜這美好的時光,各逞姿色,爭芳斗艷。而那些全無才思的楊花榆莢,在春風中紛紛飄落,只曉得如雪花那樣,毫無目的地漫天飛舞。 似乎只是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了晚春的繁麗景色,其實,它還寄寓著人們應該乘時而進,抓緊時機去創造有價值的東西這一層意思。但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莢楊花雖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為晚春增添一景,雖然不美,但盡了努力,這種精神是值得贊揚了。 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乍看來,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斗艷的常景,但進一步品味便不難發現,詩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艷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詩人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說這首詩平中翻新,頗富奇趣,還在於詩中擬人化手法的奇妙運用,糅人與花於一體。「草樹」本屬無情物,竟然不僅能「知」能「解」還能「斗」,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想像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讀者大可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毫無羈絆的大膽想像,使人思之無窮,味之不盡。 再細加揣摩,此詩熔景與理於一爐。我們可以透過景物描寫領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詩人通過「草樹」有「知」、惜春爭艷的場景描寫,反映的其實是自己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惜之情。面對晚春景象,詩人一反常見的惜春傷感之情,變被動感受為主觀參與,情緒樂觀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為「晚春」添色。這就給人以啟示:一個人「無才思」並不可怕,要緊的是珍惜光陰,不失時機,「春光」是不負「楊花榆莢」這樣的有心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