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慈善小故事作文文410字
《慈善小故事》
公交車上的人先是寥寥無幾,接著陸陸續續地人漸漸多了,不一會兒就滿座了。窗戶緊緊地閉著,外面的寒風無法再向我襲來,可我依舊感到冷冷的,似乎缺少了什麼。
車緩緩地停了下來,一位老大爺邁著蹣跚的步子走了上來,他左顧右盼著,眼神中像在等待什麼。他的眼神忽然定了下來,邁起了步子。我獃獃地望著,這老大爺要做什麼呢?他在一個中年人面前停了下來,禮貌的說道:「先生,能不能讓我這老頭子坐坐,你看,人老了,站著不方便呀。」中年人斜著看了大爺一眼,接著便扭著頭向窗外看去。老人被無視了。老大爺失望了,靜靜地呆在一旁。車里不一會兒就炸開了鍋,都在議論那中年人的不是,可誰也沒有起身讓座。我見這番景象,不知怎的,好像更冷了。
「在公交車上要給老人讓座」這是從小學開始眾所皆知的,為何沒有一人起身讓座。
「老爺爺,過來過來,我這給你坐吧。」驀然,一聲童稚的聲音在車內環繞,環繞在車內的每一個人心裡。我尋聲望去,一個扎著兩個小辮子的小女孩正拉著老大爺的衣襟往她的座位走去。「老爺爺您坐著,我站這。」大家見這情景,都在稱贊那個小女孩那麼懂事,而那個中年人低著頭,一聲不語,陷入了沉思……
小女孩扶著座椅的後面,身子搖搖晃晃,那兩跟小辮子更是調皮地左右扭動,是在誇贊小女孩。不久,中年人站了起來,默默地走向小女孩,輕輕把她抱了起來放在了他自己的座位上,自己站在了一旁。「謝謝」中年人獲得了小女孩的感謝,他笑了,很燦爛。
漸漸地,心中充滿了暖意,剛剛的寒冷已不見蹤影。接著只要上來了有老人小孩,大家都爭先恐後的起身讓坐,變成了車里滿座位上都是老人小孩,站著的都是中年人。望著,我不禁笑了,原來世界因愛而溫暖。
『貳』 慈善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
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一個寡版婦與兩個小孩子。有天晚權上,那一帶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只見他緊張的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然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依賴上了」!於是,對孩子吼了一聲說:「沒有」!正當她准備關上門時,那窮小孩展開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說完,竟從懷里拿出兩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燭,所以我帶兩根來送你」。此刻女子自責、感動得熱淚盈眶,將那小孩子緊緊地抱在懷里。
『叄』 慈善人物的故事20字。
成都的慈善故事
點評:來自廣州的老兩口為旱災捐款,並責問工作人員512捐款後為什麼沒看到公示他們倆的名字。筆者覺得這是成熟的捐贈人應盡的義務。捐款可以帶來心理寬慰,但慈善不全是一個讓人找回心理寬慰的渠道,所以我們應該關心自己的錢去哪兒了,怎麼花的,花的效果如何。而公示捐贈者名單可以極大提高慈善部門的財務透明度,只有不斷有人鞭策慈善部門的完善,慈善事業才會有更好的發展,相信這也是每個捐贈人的初衷。
「錢不多,但我衣服都是撿到我女兒的在穿。」
點評:慈善日記的作用,除了讓我們記住那些可愛的人還有可愛的事,其另一個作用就是提醒我們過去的災難。總說中國人很健忘,每一年那麼多災難你能羅列出幾件?這是常被提出的問題。實際上,現代生活壓力太大,人們需要關心的事情太多,所以,即使記不住也不能說明什麼。只要有材料能夠幫助我們在空下來的時候回想一下這些事情就好。而推動這些材料形成的,正是「撿女兒衣服穿還要捐款」這樣的大姐,慈善真的包括很多事,如果我們真的願意做一個成熟的捐贈者,那麼就不要只是關注每次大災後誰捐了多少錢,你甚至可以經常性地圍觀一下壹基金的生存情況。
「4年來不知道給他們開了多少張收據了。」
點評:一個人不厭其煩地做同一件事,堅持不懈地幫助他人,這是「急之國」難得見到的現象。就筆者的理解,一個人某個時候做慈善,不是因為他從始至終就是這樣,只是因為他在那個時候善念頓生,而且做完之後心情舒暢。但是如果讓一個人一直做這樣一件事,那麼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多坎坷、困難、當然還有自己惰性的不斷阻攔,這時候做慈善,捐款已經不能讓他心情舒暢,他還能一直堅持下去嗎?筆者不慫恿任何人這樣做,同樣也不提倡沒理由地隨意施善、給錢,慈善的終極目標不是要籌集多少錢,而是要讓人生活得更好,如果這位傅艷女士的行為能讓一些人開始懂得堅持得重要,那麼由此改變的這群人已經在為慈善添磚加瓦。
「朋友結婚不肯收禮金,於是我就以她的名義來捐款。」
點評:生活中最常見的事就是送紅包,怕太近的朋友不願收,怕太遠的朋友發請帖,司空見慣。我們不管捐贈、慈善動機是什麼、針對什麼人,只要是他在用這種方式真心祝福某個人,想通過這種方式在物質上或者精神上讓某個人更好,那麼它就是慈善,筆者表示支持。
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句話——「錢有點少,真不好意思。」
點評:這句話筆者聽到很多人說過,當年去募捐衣物,就有大娘抱著一大捆衣服跟我說「不好意思哈,衣服都不是好好,但是很乾凈。」我為他們做慈善的那種誠意鼓掌,朴實和真誠比打在捐贈賬戶上的數字更加可貴,慈善可以離開後者但是絕對離不開前者。
「我們感同身受。」
點評:漢娜 阿倫特在《論革命》里說過,同情不是給予,而是對他人身處的痛苦能夠感同身受。對於成都人來說,最大的傷痛無不是512留給我們的記憶,同時,最大的感動也無不是512留給我們的記憶,而玉樹地震的景象,對於我們來說,已經太過熟悉,因為有512的記憶,我們能夠理解玉樹災民的痛苦,胡先生的捐款也許不能給玉樹帶來很大變化,但是因為有這樣的人在遠方感同身受地為玉樹祈禱,讓玉樹人知道在遠方有人能夠陪著他們一起哭,一起笑,其結果就是兩方對同情和憐憫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這筆錢是媽媽的積蓄,現在她過世了,我是來還願的。」
「這些錢用於旱災,捐款是為了紀念祖先。」
點評:其實用捐贈來移情的事例有很多,按照筆者理解,這種情況在平常的捐款中發生的概率會在50%以上。在很多公開募捐場合你都能看到很多年輕媽媽帶著孩子捐款,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要善良。當然會有人表示異議,對於老太太捐款為紀念祖先的做法,對於捐款為媽媽還願的做法,同樣如此,筆者支持這樣的異議,但是筆者個人覺得我們在慈善上沒必要追求純凈,甚至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有潔癖,因為這種潔癖會讓你排斥很多東西,對這些東西產生怨念,實際上這會讓你違背慈善的初衷。
『肆』 5個慈善小故事
虞洽卿是一個樂善好施,經常捐助慈善事業的慈善家,他小時候就很懂事,據說他生在一個書香之家,其家父是一個銀行小職員,有一天母親讓他去買燒餅,途經一路邊,看到許多孩子在地上撿一富人散的錢幣,此時他自己買燒餅的錢不知丟哪了,但他並沒有去撿地上的錢幣,而空手回家不吃嗟來之食,這些足以說明他從小就養成了一個好的個性,在充滿書香的家庭熏陶下,他漸漸長成了一個懂得珍惜別人,善良的,懂禮節的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當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事業有成有了一定的資本後,他將這些資金用來做了慈善事業,為中國的慈善事業做出了榜樣力量。他的一生是值得人們懷念和敬佩的,做一個好人,做一個有用的人,應成為每個國人效仿的,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和諧,才會更加富有人情味,才能長治久安
故事二:
賞識下的變化賞識下的變化賞識下的變化賞識下的變化 我們班上有一個小女孩性格個性孤僻,不願與同伴交流,時常獨自離開集體。透過她的眼神看起來非常地迷茫。有一次午睡起床後,天下起了雨,颳起了大風,她望著天空,忽然蹦出一句「好搭的雨呀,好大的風啊!」當時,我感到萬分的欣喜!於是我把她請到我的身邊,用鼓勵的語言和贊賞的眼光來引導她在大家面前講,孩子們聽到她的描述後,紛紛為她豎起大拇指,當時她在這種神情的包圍下顯露了從未有過的自豪與興奮,因為她從我們大家這里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賞識、倍受鼓舞。在她看來,大拇指就是「太好了,你真棒」的象徵,大拇指代表著欣賞、友愛、欽佩。她從中找到了自信和繼續前進的動力,我想她和我都不會忘記這一刻。每一個幼兒都需要得到賞識,而性格內向、孤僻、自卑的幼兒更是渴望受到賞識。因為他們很容易被群體、同伴和老師們所忽視,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和賞識。面對這些幼兒,我們老師更需要有一雙敏銳的、會發現、會關注的慧眼。有時,哪怕只是一個欣賞的微笑甚至只是一個贊許的眼神,都能溫暖孩子幼小的心田! 我們常說:教育,從辨別孩子的需要開始。在一個老師的眼中,要時時刻刻的發現孩子的需要,滿足孩子合理的需求。
何潤東:
我還要更努力一些我還要更努力一些我還要更努力一些我還要更努力一些 2006年2月,在寒冷的上海街頭,何潤東一行人跟著《閃電星感動》節目的商務車,被Fans們簇擁著邊走邊吆喝,路人們紛紛投來興奮好奇的目光,他也全不在意。因為這所有的喧鬧辛勞,都有一個神聖的目的:救人一命。 這條生命是個可愛的7歲男孩,家在江西農村,剛上二年級的他得了白血病,全家來到上海求醫,父親在外面拚命打工,依然交不起高昂的醫療費。幸好,他們得到了媒體的關注,還有何潤東。「這是我第一次全心全意去救一個人的命,那種感覺很激動很迫切。」 但這可遠遠不是他第一次幫助別人。好幾年前,當他還在加拿大上學的時候,就已經跟家人通過慈善組織一起,資助非洲的兩個小孩上學,一個是孤兒,另一個是難民。坐國泰和港龍的航班,飛機上面有專用的募捐袋,他每次都會往裡面放些錢,已經養成習慣。「這樣的大公司比較可靠,應該都會收起來放到基金里。」 剛出道的時候他非常害羞。而那天在上海街頭,為了救小劉星,他毫無顧忌地一路嚷嚷,拉著身邊的人募捐。最後他們一共籌到12萬,原來的計劃是6萬。劉星的爸爸拉著他的手,涕淚橫流。「我感覺他是拿心在碰我的手,那種感激真正是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我們不止是救了這個孩子,更是救了他們一家人。」他莊重的語氣令人想起猶太人那句著名的古話,「救一人,即救全世界。」 他下一個想法是辦一所希望小學,但還沒有想好辦在哪裡,Bazaar力勸他開在大陸。他笑了,「好啊,我會仔細考慮的。不過首先我要在工作上更加努力,好准備更多的能力幫助別人。」
陳怡蓉:
我想讓更多人知道我想讓更多人知道我想讓更多人知道我想讓更多人知道 剛訪完何潤東的第二天,陳怡蓉的聲音也出現在了電話的那一頭。這個小師妹,跟著師兄學習得還挺積極。 說到最早開始幫助別人的事情,原來還是跟陳媽媽學習:信佛的媽媽是高雄市一個半慈善性質的民間機構的會員,媽媽經常帶她一起去這些老人的家裡,給他們煮飯、洗衣、收拾房間。在台北上大學的時候,怡蓉用使勁買、多給錢的笨辦法,悄悄資助著街口那個賣糖的老婆婆,因為老婆婆拒絕接受別人的救濟。幾年前她給一個救助植物人的基金會做代言,因為她自己也有親人因為中風而變成植物人,她知道看著仍有呼吸的親人無知無覺,是怎樣無奈又不甘的感覺。但她更希望能讓高雄那個幫助老人的機構被更多人知道,這樣的話就能幫助更多的人。
李連傑:
生死與共之後生死與共之後生死與共之後生死與共之後 2004年12月26日,在「椰林樹影、水清沙幼」的馬爾地夫,李連傑帶著家人,正享受著難得的天倫之樂,忽然,空氣中悄悄蔓延了一股不同尋常的躁動,當他回過神來的時候,海水已經浪潮壁立,以每秒200米的速度瘋狂吞噬它觸及的一切。最初的驚恐過去後,他與酒店裡不同膚色的幾百個人手挽手拉成人鏈,人們驚恐的心被這無界限的溫情鼓舞了。「在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到什麼叫做生死與共,感到身邊的每個人都是我的親人,是這小小的、多災多難的地球上的同胞。」 經過這次對生命的重新體驗。再次現身媒體的李連傑首先向災區捐出了50萬元現金,又發起成立慈善基金會,並再度捐出50萬元的啟動經費,在隨後的幾個月,他為 海嘯的慈善事務充當宣傳大使,不遺餘力地呼籲更多人捐款,讓基金會能及時地發揮作用。他說,不用很多,「哪怕每人每月只捐出一元錢,世世代代延續下去,就可以造福很多人。」
『伍』 慈善小故事
在512後有一個慈善晚宴,有許多明星參加。他們做起了電話接待員的工作。還有一謝內明星交換著表演節目單他容們不僅呼籲觀眾們獻出一份愛心,而且他們自己也紛紛慷慨解囊地獻出自己的一份心意,還有一些大型企業也現出他們的愛心。最後在他們的努力下籌集的善款大約3千萬元人民幣
『陸』 感動我的慈善故事
那是2000年5月,熱心環保的陳琳作為中華環保基金會任命的首任「綠色使者」,開始了生命中第一次橫穿青藏高原之旅,她和許多同行的媒體記者們一起,歷經艱難險阻,走過可可西里無人區,翻越唐古拉山口,最後抵達拉薩。
七天的旅行中,青藏高原絕美的景色令她的眼淚一觸即發。在墨竹工卡縣,陳琳還見到了自己一直資助的藏族女孩曲珍。「見面的時候,她給我獻了條哈達,幾乎沒說什麼話,然後就拉著我的手往她家走。」然而令陳琳沒想到的是,當她走進曲珍家裡的時候,第一眼便看見:自己寄去的書包和文具曲珍竟然都沒有用,而是和佛龕一起供在家裡的高處。
當天下午她去了曲珍的學校,坐在簡陋但空氣澄澈的教室後面,聽那些稚嫩的聲音齊齊朗讀那篇著名的課文《春天來了》,陳琳的淚水再次流滿面頰。
2004年,陳琳看了那本著名的《中國 農民調查》。深深震撼之後,她也想到:如果農民們都能接受好一些的教育,書里描寫的愚昧或麻木應該不會到如此地步。於是就這樣開始四處打聽,終於聯繫到中國青少年基金會。最後,她選定了老家重慶附近的一個貧困縣:武隆縣桐梓鎮,地處海拔1250米的白馬山上。「我們從重慶開車過去,一路上都在翻山。山裡的空氣太清新了,打開車窗,聞見植物和泥土的味道,聽著車里的音樂,感覺就像是大山在召喚你……」
那裡原來有一所小學,但早已是搖搖欲墜的危房。「讓我最感動的是那個年輕的女老師,我問了所有的孩子,他們的理想都是:將來成為老師這樣的人。」新專輯的20萬版稅,陳琳全部捐了出來,給孩子們蓋新校舍。
那天她去了一個孩子的家裡,別說屋裡沒什麼傢具,連窗子都沒有玻璃,只是牆上一個四方形的洞,看出去卻有「窗含西嶺千秋雪」的美景。「但他們自己可能從來沒意識到這些。那孩子抱著一隻雞站在門口,就那麼看著我。沒什麼人說話。屋裡只有一個灶,鍋里煮著土豆,屋外是很香的梔子花。」臨走的時候,這些村民默默地湊了一箱雞蛋送給她,而那個孩子則一直跟著車走——讓人頓時想起《千里走單騎》中的揚揚和高倉健。
2004年,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授予陳琳「希望工程愛心大使」的終身稱號。
『柒』 求4則關於愛心的小故事
1、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一個寡婦與兩個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帶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
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只見他緊張的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然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依賴上了!」
於是,對孩子吼了一聲說:「沒有!」正當她准備關上門時,那窮小孩展開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說完,竟從懷里拿出兩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燭,所以我帶兩根來送你」。此刻女子自責、感動得熱淚盈眶,將那小孩子緊緊地抱在懷里。
2、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臨終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馬蘭。馬蘭,一種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大漠中仍能紮根綻放的野花。坐落在那裡的中國核試驗基地,就是以這種野花來命名的。
3、陳斌強9歲時父親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2007年,媽媽得了老年痴呆症,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每天用一根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著電動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著媽媽上班。
4、2012年4月,何玥即將小學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
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腦死亡,父親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腎和肝捐給了三個人。
5、高淑珍14年間,她接收了近百名殘疾孩子,卻從未收過一分錢。慕名而來的孩子越來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裡地方有限,還債務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終說不出口。無論多麼艱難,她總是盡最大努力,讓孩子們的生活過得好一些。
『捌』 小學生的慈善故事
一個月前的一天清晨,我正迷迷糊糊地做著美夢,忽然隱隱約約地聽見門外有「嗚、嗚、嗚……」的輕弱聲音。是什麼聲音呢?我心裡一陣發怵,頓時睡意全無,立馬警覺起來。
我輕輕地下了床,小心翼翼地走出房間,躡手躡腳來到門口悄悄地洗耳側聽。終於聽清楚了,原來是小狗的聲音。我忙去拿來鑰匙把門打開,果然一個可愛的小腦袋探了進來。只見它長得是「一表人才」,黃白相間的絨毛是那麼干凈光滑。雙膝倔跪著,一雙可憐巴巴的「黑葡萄」乞求地注視著我……似乎在說:「尊敬的朋友!偶已經一天沒吃東西了,餓得偶是頭昏眼花,四肢無力,請您行行善,積點德,賞賜偶一點吃的好嗎?」
它那種乞求的目光讓我頓時起了憐憫之心。是啊!多可憐的小生命,它肯定是找不到自己的的家,但為了生計只能放棄自尊,在我家門口徘徊不定,我想我肯定和這位「不速之客」有緣。想到這里,我連忙俯下身,用手輕輕地撫摸著這位「不速之客」那軟綿綿的絨毛,然後愛憐地把它抱了進來。
為了慎重起見,不弄臟我家的「地盤」,我就把這位「不速之客」請到了陽台上。「小傢伙」憋了一眼陽台上的花花草草,轉過頭感激涕零地望著我,然後伸了伸小巧的舌頭,蠕動著可愛的小嘴。對!趕快給它去找吃的。我知道狗最喜歡吃肉和骨頭了,於是,我就到廚房冰箱里去找來了昨晚吃剩的紅燒排骨,又從我的零食堆里翻來了火腿腸。
「小傢伙」狼吞虎咽地吃著美食,偶爾抬起頭來朝我作鬼臉。彷彿在說:「別笑我吃得狼狽,因為我確實餓極了。」我讓它吃得慢一點,別噎著。它似乎聽懂了我的話,就慢慢地學起了小紳士,細嚼慢咽起來。終於這些美食被眼前這位「不速之客」消滅光了,只見它吃飽喝足之後懶散地伸了伸雙腿,用腳趾撓了幾下自己的肚子,然後深深地打了個飽嗝,又用舌頭在雙唇之間來回摩擦。看著「小傢伙」舒舒服服的樣子,我心裡感到很欣慰。
「好了,我不能久留你,我把你送到樓下,你自己去找你的家好嗎?」它好像聽懂了我的話,連忙起身作揖,然後搖頭晃尾地繞在我身邊轉,時而用清涼的嘴唇舔我的腳趾,有點不願意離去的樣子。沒辦法,因為我不能乘人之危,我知道它的主人肯定正在焦急地尋找它。當我把它抱到樓道口時,它又一次用黑眸子凝視了我一會兒,好像道不盡的感謝之意……終於它掙脫了我的懷抱,活蹦亂跳地找家去了。
我抬頭望望天,只見太陽公公已出來了,好像正咧著嘴朝我微笑呢。我長長地吁了一口氣,啊!又是新的一天開始了。對!我要准備一下,快要去上學了。但我的腦海里始終惦記著那位「不速之客」,不知道它找不找得到自己的家。小狗這么通人性,我多麼希望自己也能擁有這樣的一條小狗。讓我每天給它餵食,每天陪它一起玩。
『玖』 身邊感人的慈善故事都有什麼
本報訊(記者 趙 虹)「人,不能控制生命的長度;但可以,用善舉增加生命的厚度」,「愛心是人生的一道亮麗風景」,「慈善是一座橋,托舉起生命的美麗」……
首屆「愛華杯」台州市慈善徵文比賽活動開展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熱情關注和參與。截至目前,組委會已經收到徵文100多篇。參加慈善徵文的有老師,有學生;有普通市民,也有新台州人。他們或通訊、或詩歌、或散文,記錄、講述自己的慈善感悟和身邊的慈善故事。
「愛華杯」台州市慈善徵文比賽活動,由台州市慈善總會、台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台州市教育局、本報及愛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舉辦,旨在宣傳慈善事業,弘揚扶貧濟困的中華傳統美德,進一步挖掘感人的慈善人物和故事,歡迎您的參與。
徵文比賽主題為「牽手慈善 與愛同行」,內容要求記錄我市慈善事業發展進程中涌現出來的愛心故事和愛心人士,謳歌慈善行為和感人事跡,反映自己對慈善事業的所思、所歷、所感。體裁不限,散文、詩歌、通訊、特寫、報告文學等都可以,字數不限。
電子稿E-mail:[email protected]。紙質稿學生組參賽作品,請寄台州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收(地址:台州市椒江區康平路188號);成人組參賽作品,請寄台州市文聯《台州文學》編輯部收(地址:台州市行政大樓14樓)。在信封右上角寫明「『愛華杯』慈善文學徵文」字樣。
無論是電子稿還是紙質稿,請在稿件後面寫明作者真實姓名、年齡、性別、職業(或學校班級)、聯系方式(地址、郵編、電話、電子信箱等)。
徵文截止後,由市文聯和市教育局邀請有關專家組成評審團對參賽作品進行評選。最高獎金1000元,獲獎作品擇優在本報和《台州文學》、《台州慈善》上刊登,或結集出版。
『拾』 愛心小故事,急!
能給予就不貧窮 文/馬旭
教師節那天,一大群孩子爭著給他送來了鮮花,卡片,千紙鶴……一張張小臉蛋洋溢著快樂,好像過節的不是老師倒是他們。
一張用硬紙做成的禮物很特別,硬紙板上畫著一雙鞋。看得出紙是自己剪的——周邊很粗糙,圖是自己畫的——圖形很不規則,顏色是自己塗的——花花綠綠的,老師能穿這么花的鞋嗎?
上面歪歪扭扭地寫著:「老師,這雙皮鞋送給你穿。」看著署名像是一個女孩——這個班級他剛接手,一切都還不是很熟,從開學到教師節,也就是十天。
他把「鞋」認真地收起來,「禮輕情義重」啊!
節日很快就過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時候,看到了這個女同學送給他的這雙「鞋」的理由。
「別人都穿著皮鞋,老師穿的是布鞋,老師肯定很窮,我做了一雙很漂亮的鞋子給他,不過那鞋不能穿,是畫在紙上的,我希望將來老師能穿上真正的皮鞋。我沒有錢,我有錢一定會買一雙真皮鞋給老師穿的。」
這是一個不足十歲的小姑娘的心願,他的心為之一動。但是,她怎麼知道穿布鞋是窮人的標志?
他想問問她。
這是一個很明凈的女孩子,一雙眼睛清澈得沒有任何雜質。當她站到他面前的時候,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他看見了她正穿著一雙方口布鞋,鞋的周邊開了花,這雙布鞋顯然與他腳上的這雙布鞋不一樣。
於是有了下面的問話。
爸爸在哪裡上班?
爸爸在家,下崗了。
媽媽呢?
不知道……走了。
他再一次看了她腳上的布鞋,那一雙開了花的布鞋。
他從抽屜里拿出那雙「鞋」來。這時他感受出這雙鞋的分量。
她問,老師你家裡也窮嗎?他說,老師家裡不窮。你家裡也不窮。
同學都說我家裡窮。她說。
他說,你家裡不窮,你很富有,你知道關心別人,送了那麼好的禮物給老師。老師很高興,你高興嗎?
她笑了。
和老師穿一樣的鞋子,高興嗎?
她用力地點點頭。
他帶著她來到教室,他問大家老師為什麼穿布鞋呢?有的同學說,好看。有的說,透氣,因為自己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學說健身,因為自己的爺爺打拳的時候都穿布鞋。很奇怪沒有人說他窮。他說穿布鞋是一種風格,透氣,舒適,有益健康。
後來這位老師告訴同學們,腳上穿著布鞋心裡卻裝著別人,是最讓老師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給予別人,才能給予別人幸福,能給予就不貧窮。
能給予就不貧窮,這句話一直讓我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