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多媒體網路環境與小學數學教學

多媒體網路環境與小學數學教學

發布時間:2021-01-09 03:40:52

Ⅰ 如何在多媒體環境下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研究

現代化教育中的多媒體教學已成為一種有效手段,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教學,能利用多種媒體信息刺激學生的感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下面就多媒體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淺談如下:一、運用多媒體,激發興趣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因此教師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環節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因為小學生年齡小,持久性差,直接興趣強。如果教師善於用色彩鮮明的畫面吸引學生、點燃學生的好奇之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大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例如:在教學「加法的初步認識」時,通過學生做游戲和小貓玩球兩幅動畫來體現,畫面上有兩個朋友,又跑來一個小朋友;有一隻小貓,又跑來兩只小貓,使學生知道把兩個數合在一起用加法算,了解加法的意義;對於減法,通過動畫顯示氣球飛起,小雞飛走,還可利用將減去的部分慢慢移走,然後逐漸隱去消失等形象的展示,從而很好地說明從一個數里去掉一部分,求每剩下多少,用減法算。對於乘、除法也是一樣,在教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時,平均分的概念不好理解,如第一種分法:把8個梨平均分在2個盤里,每盤幾個?可在屏幕上先分別出現8個梨和2個盤,點一下梨,梨就依次一個一個地飛到盤里,最後每個盤里有4個梨,生動而又形象的演示,使學生懂得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的道理。在教學第二種分法時,則讓梨兩個兩個地飛到每個盤里,使學生明白8個每2個分一份,可分成4份。在練習時,可出現一組圖形,讓學生判斷是不是平均分,是平均分的怎樣列出除法算式?從而加深學生對除法的認識。這樣教學,不僅強化了學生的感性認識,而且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使學生要學、樂學,進而主動去學。二、運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雖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課前的精心設計和准備,能極大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課堂上,教師能在短時間里直觀、形象地演示知識的發生過程,揭示概念。幾何圖形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一些感性經驗,但空間觀念是十分抽象的,對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比較復雜的圖形,為了使學生能很快地抓住問題的實質,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圖形的設計,讓圖形的某些部分出現閃爍,或者用掩去和增加的方法,強化視覺效果,增加信號對學生頭腦的刺激,這樣做形象直觀,既能講清問題,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用運動的觀點處理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時,一開始就顯示學生熟悉的國旗和手帕圖案,圖形色彩鮮明,花紋美麗。當問及它們的形狀時,學生說是長方形和正方形,隨即隱去這兩個圖形的色彩和花紋,從而引入對圖形的研究。同樣在認識長方體時,先顯示火柴盒的模擬圖形,並與實物對照。認識立體圖上每個面的形狀,各條棱之間的位置關系,然後用不同色彩顯示三條虛線,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直觀圖。再用分別著色的方法來顯示長方體的左右面、上下面、前後面。這樣通過分層演示,為空間觀念的形成架起了一座從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的橋梁。計算機軟體生動形象直觀,演示方法靈活多變,易於顯示幾何圖形的特徵。因此,它在幫助學生認識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中能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形成表象,啟發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三、運用多媒體,突破重難點形象生動的圖是獲取知識的跳板。在小學教學中,大量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插圖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插圖是靜止的插圖藉助多媒體,創設動態情境,以鮮明的色彩,活動的畫面把活動過程全面展現出來,那麼既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化抽象為具體,又可促進思維導向由模糊變清晰。學數學中的應用題有些是比較復雜難懂的,如來自生活中的相遇問題,具體到數學教學中,對於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是比較困難的。若這些運動情形製作成動畫,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展示給學生,使這些問題具體化、形象化,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動感表象,使學生對相遇問題當中的速度、路程和時間三個數量關系能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增強學生對這些概念的理解。為了突破難點,使學生較好的理解,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運用多媒體動態的例題教學,為學生創設視聽情境,產生一種化靜為動的效果。如:屏幕上出現了小強和王紅分別在兩地(指示燈在兩地連閃兩下,強調兩地),接著顯示兩人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強調同時相向而行),最後顯示兩人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強調同時相向而行),最後通過一分鍾一分鍾或一小時一小時行程的演示,一直走到兩人碰到一起(強調相遇)。多媒體的動態演示,圖像准確科學、簡潔明了、真實可信,使學生正確、科學地理解了「兩人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相遇」等術語的含義,幫助學生正確地掌握了路程與速度、時間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順利完成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認知過程。四運用多媒體,鞏固新知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以及良好的學風的養成,必須通過一定量的練習才能實現。所以,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發揮計算機容量大,信息的檢索、提供、顯示及信息類型的轉換方便迅速,信息傳播放率高的功能優勢,巧妙設計練習,激發學生「樂學樂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應廣泛藉助多媒體為學生提供的練習素材,的練習和表現自己能力與成就的機會。同時,也為教師提供及時獲得學生准確、真實的學習成效和學習態度及反饋信息的方法和途徑。如在教學《角的認識》時,學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與構成角的兩邊長短有關」的概念性錯誤。為了克服學生這一錯誤的認識,我們運用多媒體自製一個課件,解決了這個問題。在講完《角的認識》新課後,反饋練習時,依次出示一組練習(1)根據屏幕上提供的各種圖形(圖中有的是角,有的是兩條沒有相交的射線,擺放的形式多種多樣)判斷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2)接著出示一組兩個大小相等而邊的長短不相等的角和兩個邊的長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畫面,要求學生判斷每對角的大小。結果有些學生得到邊長的角大這一錯誤的判斷。這說明學生沒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質;(3)為了直觀驗證他們判斷的錯誤,屏幕上出現了一個以黑色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時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兩條邊長短變化時這個角的大小有什麼變化。學生通過觀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的結論。這種非常直觀的演示,為學生積極思維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是其它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學生根據觀察,抓住了解決問題的關鍵,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了鞏固新知的目的。總之,利用多媒體輔助進行教學是教育改革實踐中的一種新探索,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學生的數學知識、能力和思維等智力因素也得到發展。實踐證明,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燃起了學生學習興趣的火花,使那些平時不愛學習的學生,也喜歡上了數學。這樣把教學和電腦緊密地結合起來,改革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現代化。

Ⅱ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

一、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媒體是教學信息的載體,是傳輸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僅能用來傳遞教學內容,而且還會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調節課堂氣氛,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被人們喻為「思維的體操」,尤其是小學生對其興趣淡薄,加之,小學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多媒體以其強烈的趣味性、多樣的色彩、悅耳的音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集聲、像、色為一體的,動靜結合的生動直觀、內容豐富的教學環境,使無聲的教材內容變得有聲有色。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內容,適量引進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充分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的注意力始終有一種吸引作用,產生濃厚的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夠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拓展學生的思維
作為一名教師重在「授之以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關鍵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知其然,還需知其所以然。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對於教學上的一些重點、難點,通過生動的演示,配合學生的自己動手操作,老師的講解,就能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和手感,把觀察和思維結合起來,有利於突出教學上的重點,突破教學上的難點,加深理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1.突出重點。如教學「9加幾」時,「湊十法」是本課的學習重點。教師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設計了以下教學片段:先出示16個圓形的圖(左邊9個,右邊7個),先讓學生利用已經學會的知識列出算式,再利用動畫效果,將7個圓中1個圓移到9個圓這一邊,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用怎樣的方法算得最好。最後,學生自己總結出了「湊十」的方法。這樣,通過多媒體計算機,把知識的內在聯系動態展示給學生,為學生提供了思維的線索,並引導學生展開分析、綜合等一系列思維活動,最終獲取知識,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2.突破難點。難點往往是關鍵性的知識,也往往是學生學習的障礙。巧妙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可以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的難點,正確而又深刻地理解新知。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這個內容很抽象,教學的重、難點都是要讓學生理解並掌握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如果運用傳統方式教學,學生很難理解「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這個道理。如果改成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把一個圓2等分,用紅綠表示兩個半圓,再把兩個半圓平均分成8個小扇形,將小扇形一個一個從半圓中移出排成紅綠兩隊,又把兩隊合並成近似長方形並閃爍顯示,然後依次進行16、32等分的割補、拼合,讓學生直觀地感知當等分的份數越來越多時,圓面變換後的圖形越來越接近長方形。學生的思維就會由模糊變得清晰,能夠想像到無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圓是可以轉換成一個和它等積的長方形。一個復雜的化圓為方,化曲為直的問題在有限的時空內讓學生得到認知感知,學會了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且有機地向學生滲透了極限的思想。
三、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注重學生的思維、探究和創新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教師在設計和運用課件時,應考慮通過課件促進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對所學學科的情感,使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創新能力等得以形成。如在教學推導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在屏幕上展示出一個長方形(長5cm,寬3cm),圍成長方形的四條線段在閃爍,長和寬也分別用數據表示出來,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找到長方形周長的求法。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學生列出三種不同算式:5+3+5+3=16(cm),5×2+3×2=16(cm),(5+3)×2=16(cm)。然後通過比較,歸納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是: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這一個教學環節,培養了探索和創新意識。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四、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夠培養良好的交互性
設計和運用多媒體課件應將學生放在首要位置,應有針對性地設置一些「教師、學生、多媒體」交互性的活動,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學會動口、動手和動腦來解決問題。必要時可出示一些引導性的圖文和動畫,也可設置相關的游戲,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就問:「車輪是什麼形狀的?」同學們會脫口而出:「圓形的。」又問:「為什麼造成圓形的呢?能不能造成三角形、正方形……」並趁機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三角形、正方形車輪的汽車向前運動的情境。學生們連忙回答:「不行!因為三角形、正方形有棱、有角,開不動。」接著又出示橢圓形車輪的汽車費力地滾動的鏡頭,接著提問:「橢圓形沒有稜角,這樣行嗎?」學生們思考片刻後回答:「汽車前進時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不平穩,還是不行!」漸漸地橢圓的輪子變圓了,汽車飛快地跑起來。這時學生「哇!圓的才行呀!」可見,通過輪子動態、清晰的「演變」過程,使學生輕松地領悟到車輪造成圓形的原因,正確建立了圓的概念,明白了「在同一個圓內,所有半徑長度都相等」的道理。在設計練習鞏固中,教師也可以把預先擬好的題目運用多媒體設置多種題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地展示給學生。當學生答對時,課件里的老師會表揚他「你答對了,真聰明!」當學生出錯後,會耐心地勸他「請你再來一次吧!學生在多媒體的表揚和鼓勵下,便會認真地思考。

Ⅲ 如何加強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用性參考文獻

、多媒體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的求知慾
「興趣回是最好的老師」。數學本答身比較抽象、枯燥,學生難以理解,而傳統的教學手段又比較單一,無法取得優質高效的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教學內容經過文字、圖像、聲音和動畫的處理,以形象、生動的畫面,把抽象轉化為直觀,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良好狀態下積極主動地學習,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達到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例如:在學習《認識厘米》時,我讓學生觀看一段動畫片:一隻小貓在追一隻老鼠,忽然這只老鼠竄到了小洞里,於是小貓就用自己的鬍子在洞口量一量,如果小貓的鬍子的寬度與洞口一樣寬,說明小貓的身子能進入洞口,才有希望抓住老鼠。學生看到小貓就是靠用鬍子來估測洞口大小,才能進入洞里抓住老鼠。接著我揭示本節課的主旨:今天我們也要來學習如何估測物體的長度。學生通過剛才的動畫能夠興趣濃厚地投入到新的學習中去。可見,媒體恰當的演示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好奇心,激起了他們探索知識的慾望,並使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Ⅳ 如何利用多媒體促進小學數學教學

能把形象直觀的教學引進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引申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我們一直在研討的課題。在研討中,越來越多的學校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持術的重要性,我校從多渠道籌措資金,建成了教師電腦備課室、多媒體教室等。
硬體上馬後,在教學中如何利用這些有利的條件,改變現有的教育方式,使現在信息技術與我們的教育教學緊密地聯系起來,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服務呢?
在教學實踐中,我有一些看法和做法,在這里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一、利用多媒體,巧妙引入新課。
萬事開頭難,一堂課也是這樣的,如果教師能夠在引課的時候吸引學生,那麼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當我們感覺單純憑借語言的描述很難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的時候,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手段,帶領學生步入知識的海洋。為了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除了教師的行為、語言,教學的設計之外,採用多媒體教學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手段。
例如,在《8、7、6加幾》一課中,我運用計算機設計出多媒體課(教學片斷)師:小紅和她的幾個好朋友約好到人民公園去玩,正准備上車時,售票阿姨擋住了去路,她說必須答對車門上的題目才能給他們開門。同學們願意幫助他們嗎?生說願意。師用課件出示口算題:(略)生口算出答案。學生全部答對了車門就開了。他們上了車後,司機大伯又笑眯眯的對他們講,對上我的口令才能車才開的了。設置配音效果,生齊答。車子就開了。
在課的開始,復習了10、9加幾的口算和8、7、6的湊十法,鞏固舊知,為新課做好鋪墊。在教學設計上,我並沒有設計單純的口算題,而是利用了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對新事物有著天生的親切感。 並根據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用他們喜愛的故事情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通過聲情並茂的電教媒體對學生形成刺激,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心理需要,進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通過動畫、聲音、色彩等來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實踐證明,這樣的復習新知,往往是效果顯著的。這樣一來我們利用計算機教學,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真正體現了教與學融為一體。
二、利用多媒體,使抽象的問題變得具體形象,易於學生接受。
在一年級的教學中,我發現,由於學生年齡小,對一些抽象的問題不易理解,而對一些具體形象的事物卻記得特別牢固,例如,我發現他們在計算5-3時,不是對抽象數字的分析綜合,而可能是用五個手指減去三個手指、五個蘋果吃了三個等具體的事物形象形成的表象相加出來的。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於一些學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問題,我利用多媒體課件,使教學由抽象到直觀、文圖並茂、聲像畢具,形象生動,啟發學生的思維聯想。
例如,在講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中的填未知加數時。我考慮到教材內容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最早接觸到的用括弧代替不知道的加數的代數知識,是高年級求未知數x和解方程的初步鋪墊,以適應高年級的代數知識的學習。
遵循低年級學生的直觀形象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佔主導地位的思維原則,通過讓學生先看直觀圖來理解題意,再看圖填算式中的未知數,幫助學生理解填未知加數的含義,有利於學生直觀形象地掌握所學知識。所以在設計課件時,我先設置用形象直觀的實物,然後出示填空題。
三、利用多媒體,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事物的直覺形象思維只停留在表象階段,抽象邏輯思維才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質與內在規律。列寧指出:「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並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在的辯證途徑。」意思就是說人認識客觀真理是從形象思維入手,再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程。形象思維雖然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礎,但只是屬於認識的初級階段,它所反映的只是事物的表象,只有從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邏輯思維,才能使認知深化到事物本質及其規律性。
所謂抽象邏輯思維主要是對具體的事物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概括與推理、判斷等過程,從而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概念、法則、定律、性質和本質特徵。小學數學知識內容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等特點,因此十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然而,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的階段,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要與直接感性的經驗相聯系,所以仍然具有十分明顯的具體形象性。
例如:《三角形面積計算》教學目標:是1、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2、會用公式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3、會解答有關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應用題。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是建立在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的,首先從特殊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著手,通過操作知道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是這個(即與它對應的)長方形面積的一半。在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中,應培養學生的剪拼操作能力和對圖形的想像力,因此在學習時先操作計算機:用兩個形狀、大小相同的三角形進行剪拼,先把其中的一個三角形,沿著它的高剪成兩個小的直角三角形,把它們和另一個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其中每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都是相應的小長方形面積的一半,所以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整個長方形面積的一半。
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是教學的重點,對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對圖形的想像力有一定的要求,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設計了應用信息技術的智能化的交互功能,操作幫助鍵觀察計算機中動態演示三角形如何拼成長方形的過程。
學生在計算機動態演示的過程中,領悟了三角形的面積是如何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中推導出來的,從而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公式是: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S=ah÷2
學生在操作、實踐的過程中,探究了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過程的來龍去脈,理解了本課知識的形成,注意力非常集中,思維十分活躍,了解了許多平面圖形之間是有內在聯系及其相互聯系的,只要找到了這種聯系就可以將要學的圖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通過新舊聯系求得所要求圖形的面積,無論三角形面積計算或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都是如此。由於信息技術能形象地用動畫展示動態的變化過程,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思維活動,使他們的想像聯想能力得到發揮,由此知識掌握很扎實,同時又學會了把問題轉化為知識,也學會探究了學習的方法,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與分析、推導等思維能力。
四、利用多媒體,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由於一年級的學要將他們日常生活的許多活動規范化、常識經驗系統化。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及道德情操,有著重要的作用。
有段時間,我發現班裡的一部分學生總是上學遲到,根據這一現象,我在教學《認識鍾表》這一課時設計了小主人洋洋的新朋友鍾表這樣的情境:嘟嘟是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小學生,他有一個好朋友鬧鍾。這天早晨8時半了,洋洋才到校。
看到這里,同學們都皺起了眉頭,我讓大家說一說,洋洋這樣的行為對不對。同學們暢所欲言,紛紛批評洋洋上學不應遲到。那我們上學應該怎麼做呢? 緊接著我讓同學們說一說自己應該怎麼做。聽到這里,同學們紛紛舉手錶示,不學洋洋,要按時到校。這時,那些經常遲到的同學也認識到了錯誤,決心按時上學,再也不遲到了。
通過這節課,從學生的數學現實出發,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生活中有關的數學現象和學生的現實情況相聯系設計教學,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及彼。使學生認識到要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這樣做往往比傳統的說教學更讓學生樂於接受。
五、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幾何畫板》軟體是一個平面幾何工具軟體。該軟體功能強大,可以動態地呈現幾何關系。教師利用它既可以根據教學需要編制課件進行課堂教學,又可以讓學生利用這一工具在計算機上探索,製作各種幾何圖形、進行各種變換,從而可以發現和研究圖形的內在關系,為學生提供一個十分理想的「做數學」的環境,幫助學生形象化地理解幾何關系,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生的主人。這些都是傳統的數學教學無法做到。
利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提供比較充足的探索與創造的空間,讓學生盡量釋放創造的潛能。這樣一來,促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進行再創造,實現了真正的數學學習。通過不斷地實踐和總結,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即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同時也把教師從繁瑣的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把課堂的寶貴空間和時間留給我們的孩子,使學生在圖、文、聲、像的情境中培養興趣,開闊思維。
我相信,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的教育信息化也會變被動為主動,變不自覺為自覺。讓我們瞄準未來,大膽實踐,勇於探索,不斷創新,為推動教育現代化的進程而努力奮斗。

Ⅳ 如何利用多媒體進行小學數學教學

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已經非常廣泛,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各種新技術手段層出不窮,軟體升級換代之快讓人目不暇接。新課標指出: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開發並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本文將從小學數學學科特點、學生年齡特點、多媒體在數學學科各知識版塊中的運用等方面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 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
「數學是一切科學之母」、「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它是一門研究數與形的科學,它無處不在。
數學學科的三大特點是: 嚴謹性、抽象性和廣泛的應用性。 小學數學和數學科學在嚴謹性上還是有所區別的,如一些運算律的擴充,並沒有進行嚴謹的推證,而是用默認的方式得到,但是,要學好數學卻不能放鬆嚴謹性的要求,要保證內容的科學性。數學的抽象性表現在對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這一特性的抽象。它表現為高度的概括性,並將具體過程符號化,當然,抽象必須要以具體為基礎。數學廣泛的應用性不不用多說了,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生活情境,就是為了培養同學們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上述三個特點中,本文側重於突出它的抽象性上,正是由於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才有了新技術發揮作用的空間。
二、 小學生年齡特點及相應的課件製作要求。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可分成兩個階段來描述:
一是低年級段(一到二、三年級),學生表現出來的特點是好奇、好動、好模仿,思維的直觀性、具體性、形象性是其共同的特點。因此,這個學段,老師製作的課件就要與之相適應:一要有趣,二要直觀。
怎樣才能做到有趣、直觀呢?這就要求老師,一定在課前不僅要研究教材內容,還要研究這個年齡段孩子們的心理需求,然後再去搜集和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形象的素材,如: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可以選擇喜羊羊、灰太狼等動畫形象;為了讓學生理解「加」與「減」的算理,可以讓靜止的小棒「合一合」與「分一分」,抽象的數學知識立即變得形象生動,學生興趣盎然,教學效果明顯。
二是高年級段,學生隨著身心發展的逐步成熟,已逐步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獨立思考、獨立操作能力不斷提高。能夠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由於受定勢和習慣的束縛較少,以求異思維為主。主動思維開始急劇增長。好奇心和創造意識日益濃厚。
針對這個年齡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如果課件設計過於兒童化,學生會覺得沒什麼思考的價值。我覺得要做到低年級趣味直觀的同時,更要注重突出課件的思考性和探索性。
例如,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表象材料,用課件來呈現思維過程,用課件變抽象為直觀,為學生實現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過渡架設橋梁。
舉例:圓的認識。
建立圓的概念,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往往都會藉助硬幣、鍾面等實物。剛才提到數學的學科特點時,就講到,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而這些物體的表象卻不是數學中的圓的概念的確切反映。
數學中的圓是指「以定點為圓心、以定長為半徑的點的軌跡」,但這個准確的概念在小學階段又不能直接說出來,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去除實物中的非本質的東西,抽取其本質。那課件怎樣呈現呢?第一步,可先由屏幕顯示硬幣、鍾面等實物,第二步,讓計算機慢慢地隱去非本質的東西留下圓的外形,「消隱」的手段使學生注意到了圓的實質。這樣的課件,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由非本質的東西轉向本質的東西,從而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更清晰准確。
三、 在各個教學段中,《標准》安排了四個方面的內容:「 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 「 統計與概率」 , 「 綜合與實踐」 。
下面就這四個方面內容用實例形式進行簡要的使用方法和製作方法的講解。
1、數與代數
「 數與代數」教學中,有些是概念方面的教學,如「因數倍數」,「方程的意義」等,有計算方面的教學,如口算等。多媒體可以做哪些輔助的事呢?
(1)有助於幫助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在一年級「9+幾」的教學中,湊「十」是基本的計算方法,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這個「十」是如何湊出來的,可以藉助PPT「自定義動畫」中「添加效果」的「動作路徑」功能,把「臉譜」移動的過程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體會到把2個臉譜中的一個移到圓圈中,與9個合在一起正好是10個,再用10加1就簡便多了。為了深入更多算理,除了圖片的移動外,還配合了算式的轉化過程,增強感性認知的同時加深理性的理解。
(2)可以豐富口算練習的形式。
口算練習在小學階段的各個年級都應該受到足夠的重視。口算多數情況下是心算筆記的一種計算形式,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解決問題速度和正確性。教學過程中,多媒體要口算練習的設計上主要有以下這些形式:
第一,用幻燈片(PPT)靜態呈現口算內容,讓學生看著大屏幕進行口算。好處是清晰,比小黑板好多了,比口算卡片製作容易。
第二,用用幻燈片(PPT)動態呈現口算內容,學生精力集中,讀取動態出現的題目並心算出結果再記下來。這種PPT動畫製作難度不大,動態形式多樣,在自定義動畫的添加效果里,有許多方式供大家選擇。好處是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口算興趣。
第三,用錄音的形式出示口算內容。
前兩種口算都屬於「視算」的范疇,口算練習還有一種那就是「聽算」,聽算比視算要求更高,更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才能保證聽清題目,聽覺的刺激有時比視覺更強烈,對學生心算能力要求也高,練習效果會更好。
多媒體可供錄音的器材很多,磁帶、電腦都可以錄制,現在學生用的英語「點讀筆」功能非常多,也可以用來口算教學上面來,而且「點讀筆」的錄制方式很簡單,只要利用「點讀筆」自帶的「錄音標簽」功能,就能很快把口算內容錄好,錄好後,與標簽匹配上,上課時,再用「點讀筆」輕輕一點錄音標簽,就可以播放口算內容了。學生聽算式,寫得數。如果一遍不行,可以聽兩遍,聽完後,還可以再聽一次核對得數。老師在學生聽算、核對時,可以通過巡視了解學生聽算情況。這種練習操作簡便,練習效果好。
(3)PPT中「觸發器」功能可以豐富練習內容或答案的出現形式。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內容,而學生回答後,需要把答案呈現在大屏幕上。這時,利用不同的動畫功能,出示的形式也不相同。
首先,再常用的是按題目的順序出示。如口算練習後,按題目順序一一出示答案,可以用「飛入」,也可以用其他「效果」,可以有聲音,如掌聲、鈴聲等,表示肯定、贊揚或,可以用圖形表示錯誤,如「哭臉」等。不足是,學生只能按順序回答,有點呆板,學生知道下面要做什麼,有的學生會出現視覺疲勞,走神或不去傾聽同學的發言。
其次,還可以用「觸發器」功能或其他功能實現隨機出示效果,學生想說哪題就點擊出示哪題答案,提高練習的趣味性和挑戰性。
如乘法估算教學中,學生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如估算或准確計算,估算的方式也不一樣。老師在備課時,作好預設,把各種方法都按順序做好,記在心中,學生說到哪一種方法就點擊出示哪種,這種呈現方式可以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而按一定的設計順序出現練習內容或答案,容易造成老師牽著學生思路走,把「人灌」變成「機灌」。
(4)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突破教學重難點。
利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重難點,這可以說是大部分老師願意使用多媒體課件的主要原因。如前所述,數學知識比較抽象,而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也決定了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 困難,如果老師能夠設計一些巧妙的動畫,學生就能夠很容易理解所學內容了。如《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與除法的「商不變性質」的關系,利用「動作路徑」等方法,把4/12變化成4÷12,一個小小的動畫,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形象再現,學生對兩者性質的理解就容易的多了。再如,認識分數後的一個提高練習: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有部分抽象思維能力弱的學生就很難理解為陰影部分為什麼是四分之一,這時,PPT通過旋轉後,把分散的陰影組合在一起,學生就一目瞭然了。
2、圖形與幾何
新課標指出:在「 圖形與幾何」 的學習中,應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空間觀念是指根據物體特徵抽象出幾何圖形, 根據幾何圖形想像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根據語言描述或通過想像畫出圖形等。
「圖形與幾何」教學中,教具和學具的操作非常有助於學生形成空間觀念,因而在教學中老師要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有條件操作的決不要演示,沒有條件讓學生親手操作的,就盡量用教具演示,演示不了的,多媒體就可以發揮作用了。這兒把多媒體放在第三位,不是輕視多媒體的在「圖形與幾何」教學中的功能,而是凸顯其價值所在。
(1)創設問題情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學生,好的問題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各年級數學教材圖文並茂,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要有興趣,但歸根結底,這些圖片都是靜態的,不同的學生對圖片所包含的信息了解程度不一樣。那麼,如何把教材中靜止的畫面轉化成形像生動、讓學生感興趣呢?多媒體課件在這方面就有很大的優勢,它可以是一段動畫、可以是一段錄像,可謂「有聲有色」。這樣的情景學生喜聞樂見,學習興趣自然高漲。例如,《圓形的面積》時,設計了「馬兒的困惑」這個情景。通過對馬的活動范圍的討論引入圓的面積計算的需要,即有知識生,也富有童趣。
再比如,教學《體積》時,教材出現的是「烏鴉喝水」情景。老師可以把靜態的圖片製成動畫,讓學生一邊看,一邊思考。學生是最喜歡動畫片的,他們在看動畫的同時,儲存在腦子里的生活經驗也被充分調動,當教師問「烏鴉為什麼能喝到水了?」時,學生都能結合自己經驗說出:因為石子佔有空間,把水「擠」上來了,初步感知到體積的意義。從這兩個案例可以看出,學生對動態的情景更感興趣,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究的慾望,這充分體現出多媒體課件的優勢。
(2)有助於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空間觀念的形成是幾何教學的重點內容,那麼,哪些空間觀念的建立需要得
到多媒體的支持呢?我覺得,有些不方便操作的,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手段。如,長方體表面展開圖、圓柱表面展開圖、長方形、直角三角形旋轉後形成的空間圖形等。長方體的表面展開圖中,用到一些簡單的「自定義動畫方法」,如,圖片「進入」時用到「出現」,圖片「退出」時用到「漸變」,根據長方體表面展開不同階段看到不同形狀,運用一進一退,把整個展開過程表現出來,形象生動,
直觀有趣。
當然,也要以把這個過程圖做成多張PPt,通過播放獲得動畫效果。如圓柱側面展開圖。

把長方形旋轉後,得到什麼圖形?這是六年級學生常常遇到的問題,學生可以用手捏著一個長方形紙片,以長為軸旋轉,可是,由於旋轉速度慢,不容易看到旋轉後的情形,只能藉助想像去體會旋轉後形成圓柱形狀,但有的學生就是難以想像出來。這時,如果能夠做一張PPT,把旋轉的過程展現出來,就能夠幫助學生在大腦中建立旋轉後形成的形狀了。
(3)有助於體積計算公式推導
這是幾何教學中,PPT運用最充分的一部分,也是效果最好的一部分,值得大家重視。有些圖形面積的推導過程不容易通過實物操作實現,如,圓的面積公式推導的過程,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可以通過實物教具演示,但是,如果再分的多一些,教具操作比較麻煩,更關鍵的是,要把拼成的圖形看成長方形學生不容易接受,也只是老師一廂情願地讓學生認同自己的觀點:分的多
了,就接近長方形了,學生看不到,自然也不一定能想到。通過多媒體課件,就可以把這種極限思想讓學生看到,有了形象的支撐,學生的空間觀念的建立就有了基礎。
同樣,這種方式也可以用到「圓柱的體積」的推導上去。(演示)但是,「圓錐體積」的公式推導過程還是讓學生實際操作好,課件也可以,但課件的效果不一定有很大的說服力。「圓的周長」教學過程中,課件的演示效果要強於動手操作。通過實踐發現,學生要課堂中通過滾動硬幣等測量周長比較困難,佔用很多時間,而這個時間花的不見得就是必須的,這時可以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節省時間,效果也比較好。
3、統計和概率、綜合實踐
新課標指出,統計和概率在低年級只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對簡單的調查數據歸類。到了高年級,則需要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掌握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技能;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簡單的計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多媒體在這部分內容教學中常見的表現形式有:創設情景、呈現數據、出示活動要求、豐富練習形式等。具體來說,我覺得,能夠體現多媒體優勢的例子還是很多的,如:統計圖的畫法,特別是在教學「折線統計圖的畫法」時,通過動態的「描點」(甚至可以配上聲音)、連線(運用擦除的方法),讓學生清楚感受折線統計圖的製作過程。(演示)另外,教學統計知識時,需要給學生提供一些課本上沒有信息,多媒體的作用就體現的更加充分了。
「綜合與實踐」在每冊教材中分散出現,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老師們對這部分內容重視的不夠,問題就是其教學內容不容易把握。新課標指出,這部分內容,「是以一類問題為載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是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途徑。」從這句話中不難體會,課程標准對老師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要想讓學生達到這樣的目標,老師的准備工作就一定要充分,多媒體可以很好的幫助老師把收集、整理的學科知識有序地、多種方式地呈現給學生,指導學生活動,豐富學生活動內容。如,《神奇的莫比烏斯帶》一課,老師在開展豐富活動後,利用聲音、圖片把更多的知識介紹給學生,豐富數學游戲的內涵,實現教學目標要求。
綜上所述,多媒體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合理的運用,作為常規教學手段的補充與拓展,充分發揮其獨特的作用,也不能無原則的使用或低層次的使用(僅起到掛圖或小黑板作用),揚其所長,克其所短,力爭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Ⅵ 如何實現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完美融合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多媒體教學被越來越多的在課堂上使用,運用現代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成為時代的需要,教學改革的需要。而且將會帶來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過程的深刻變革。數學學習是抽象和枯燥乏味的,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進行有效的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收者轉變為主動的探索者和個性化的獨立學習者,還能使一些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易於理解和掌握。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如何根據需要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呢?在這里想談一談個人的一點體會:

1、 善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因年齡小天生好動,尤其在學習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情感因素,即: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只有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才有參與的可能,那麼,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的感官,讓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活動充滿興趣呢?興趣,是指人們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和情感狀態。興趣是興奮劑,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巨大內趨力。學生一旦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就會表現出巨大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習效率也會不斷提高。

2、 動態演示,激發學習興趣 。

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能引發學生的注意,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能為教學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多媒體演示比教師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它與學生實際操作相結合,幫助學生正確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米、分米、厘米的認識」時,測量線段的長度,先將尺放大顯示在屏幕上,然後用閃亮、移動的方法介紹測量方法,再顯示正確與錯誤的一些測量方法讓學生判斷,最後指導學生進行測量。這樣教學能使學生有效地掌握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克服了使用中的難點,提高了實際操作能力。又如:在「圖形的旋轉」教學中,我製作了有運動效果的多媒體課件,將許多個旋轉的現象以直觀的運動形象展現在學生的眼前,通過學生的觀察發現不同的運動現象,根據運動的不同分類識別旋轉的位置。

3、利用多媒體淡化教學重難點,增加信息量,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

多媒體教學不僅能把知識更多.更快地傳授給學生,還節約了時間,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由於人的視覺作用勝於聽覺作用七倍,因此只有在多種現代教學媒體參與下的課堂教學才充滿生命力,增大教學密度、優化教學過程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具有信息容量大、檢索快、傳播效率高的功能,它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多種感覺(如聽覺、視覺)進行學習,加快教學速度,不斷鞏固、深化新知,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4、多媒體教學可以加深概念的理解 。

數學教學的第一步就是引入概念,也是學生在教師下的「引入」,教師根據已有的教材和知識作出一系列符合一定經驗與事實的再認和推測性想像,讓學生經歷數學家發現新概念的最初過程,牛頓曾經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而猜測也是推動學生數學思維的強大動力,因此引入,利用多媒體呈現學生熟悉的情景,如:學習《分數的產生和意義》時,呈現一個蘋果或蛋糕的實物,平均分給2人、3人、4人,現要學生來計算它們各分得多少個?學生利用多媒體操作很快完成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5、 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巧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

今天的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它對課堂教學有著深遠的影響,教師、學生對它都喜聞樂見。多媒體雖然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我們的課堂效率但這不等於是整堂課全用和天天都用,在利用多媒體之前,教師一定要清楚本節課的需求,設法找出多媒體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恰到好處地利用多媒體。所以要牢記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本質與根本目的,該出手時才出手,靈活運用。

Ⅶ 如何讓多媒體技術更好的應用於小學數學教學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效來創造教學的豐富情景,使抽象的數學內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數學知識由靜態的灌輸變為圖文聲像並茂的動態傳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培養他們積極思考,發展思維、形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運用多媒體教學確實能取得傳統教學無法取得的一些效果,但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合理應用,如果濫用,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那麼,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正確運用多媒體課件,提升教學質量,使教學效率呈現最大化。以下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 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使學生形成強有力的學習動力,引起他們的注意,促使他們自覺地學習,注意力高度集中,能積極思考問題,探索創新。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內容形象化,表現手法多樣化,能提供生動、活潑和鮮明的教學形象和動聽的音響,對學生的感官進行多重的刺激,創設一個和諧逼真、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良好的狀態下積極地學習,主動地進行探索,激發思維想像能力,提高學習效果。作為數學教師應該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多媒體來幫助自己的教學,把多媒體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使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生活化,使學生不僅掌握數學知識,而且喜歡這門學科。
(一) 以「生活」為源泉,展現情境
「數學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我們應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出發,利用多媒體「投其所好」地安排一個開頭,提供一種令人愉快又有用的鏡頭,恰當的利用多媒體的聲、光、色、圖的配合加上教師一個別出心裁的問題設計,去營造吸引人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進而生成了強烈的學習動機,激勵著他們去學習新知、探求數學奧秘。例如:在教學《比例尺》這一課的時候,可以以「神州」六號的成功發射為背景,利用多媒體(播放錄像)來導入新課,當飛船在湛藍的天空中畫出一條美麗的弧線,飛速奔向太空,教師請學生在紙上畫出這條美麗的弧線;當飛船在離地球300千米左右的太空中翱翔。在太空中俯視我們的地球,這藍色的星球很美。教師請學生把這300千米的距離畫在紙上,有的學生不能畫,造成認知沖突,就自然引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等概念。 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我們通過多媒體設置的疑問,猶如「一石擊起千層浪」,讓學生產生了認識沖突。他們在心理上感到迷茫,探索的興趣頓時而生。這為學生渴望獲得數學知識和積極參與奠定了意向基礎。同時,多媒體也就輕松地將他們帶入到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學習情境中。
(二)以「動」為載體,引出情境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靜態為主,學生學習起來感到單調、枯燥。而多媒體輔助教學,多媒體為小學生勾畫出一個多姿多彩的視聽學習環境,為激發學生想學、樂學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教學,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圖文聲並茂,變靜為動,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這樣,不但能強化學生的記憶,而且還給學生展現出無限的知識空間,激發學生獲取信息和新知識的的情感需求。例如,在學習「10的認識」的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師簡單地操作鍵盤,屏幕上出現了數字娃娃「0」,接著跳出「1」「2」「3」「4」「5」「6」「7」「8」「9」,同時出現畫外音。「9」說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來打抱不平,說:「如果我與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師問:「小朋友,你們相信嗎?」屏幕一閃,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們緊緊吸引住了。教師自然地把學生引入新課:「10的認識。」
(三)以「圖形」為手段,演示情境
小學數學中主要有「數」與「形」兩方面的知識,知識本身比較抽象和枯燥。由於小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和概念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他們往往不容易掌握知識,而且對於一些容易錯的概念更難辨析清楚。如果根據教材內容,將動與靜結合起來,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那麼學生透過電腦演示的情境,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就能有效地掌握知識。例如:在教學《線段、射線、直線》一課時,可以這樣設計的:先在屏幕上閃現一個亮點,然後從亮點一端射出一水平線,學生看後馬上就能悟出「射線」是怎樣形成的;接著通過這一端的伸縮讓學生認識射線的特性。然後,在其下面又出現一個亮點,它的兩端分別射出一水平線,自由地伸縮,以此來讓學生理解直線的生成和「無限延長、不可度量、沒有端點的特點。接下來,屏幕上出現兩個亮點,再由一條水平線把這兩個點連接起來。學生認識到這就是線段,它有兩個端點,不可伸縮,有長度、可度量。 通過這樣的直觀演示,將那些看似靜止的、孤立的事物聯系起來,構造了一個知識的生成情境,讓學生比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從而清晰地獲得概念。
(四)以「美」為突破口,創設悅目情境
數學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展示優美的畫面、迷人的場景、動感的影像、輔之以動聽的樂曲,讓學生感受美、賞析美、發現美,激發學生學習的愉悅性,進而探究美,並且在探究美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進而撥動他們追求「真、善、美」的「情弦」,陶冶性情,塑造良好的個性品質。如《軸對稱圖形》一課,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初步感受美、賞析美。屏幕顯示:美麗的郊外,五顏六色的風箏迎風招展;花叢中,一隻只蝴蝶翩翩飛舞;天空中,偶爾劃過一架銀白色的飛機,留下一條美麗的弧線…… 教師適時插入:同學們,這些圖形為什麼如此美呢?就在於它們的美有著共同之處:軸對稱。從而自然而然引出這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什麼是軸對稱圖形。
多媒體以其獨有的功能,賦予學生一個妙曼的情境,巧妙地把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解決了重認知、輕情感帶來的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不能協調發展的問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它用無意識引導有意識,用情感伴隨理性,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漸入學習的佳境,從而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二、 化難為易,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
恰當的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將課本中的復雜事物或抽象問題進行分解、綜合,對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現象進行比較鑒別,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事物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化難為易,有利於學生對數學教學過程的理解和加深記憶,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在其自身與知識內容之間建立可體驗的事實材料。例如,教學小學數學第一冊「加法的初步認識」,學生雖然在未讀小學前已經會進行一些簡單的加法計算,但對於加法它所表示的意義,以及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並不是很了解。因此,我運用信息技術展示了3個魚缸,其中兩個魚缸里有魚,魚兒正在歡快的游來游去,另外一個是空的,接著兩個魚缸里的魚同時倒入那個空的魚缸,是學生清楚地看到是把兩部分合並起來,這時在通過屏幕出現加法算式,並且每個加數都逐個由藍色邊成紅色,同時還配有悅耳動聽的聲音,做到了數形結合,聲情並茂。 動靜結合,引發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融化了知識的難點。利用多媒體課件,在激趣入境、激情入境的過程中,形象化、具體化、感性化層次信息逐步被深化為抽象化、概念化、理性化濃縮信息,資源轉化為能量,量變帶來質變,認知行為水平逐漸接近及至達到認知目標。
三、 突出主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的作用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成為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幫助者和促進者。這樣,學生取得了學習的自主權,每位學生可以根據他們自身的能力情況,有選擇的學習。自己認為難的,可以多看多想和網上鄰居們多討論;而自己覺得容易的,則可少花時間。 新課改精神,強調了「在生活中學數學」的學習方式,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如「元、角、分的認識」和「千克、克的認識」,是比較難掌握的學習內容。傳統的教學常常使學生囫圇吞棗,難以用課本上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此,專門設計了一份調查報告表,讓學生分小組到超市去了解各組所規定的商品的價格和重量,順便了解商品的其他情況。再根據學生的報告,創設一個「百貨大樓」的主題網頁。「百貨大樓」里分為食品區、家電區、生活用品區等,商品琳琅滿目,讓學生興奮不已,大大激發了他們強烈的參與欲,迫不及待地想在網上做「商家」與「顧客」。有的學生們自己充當售貨員,點擊食品到秤上去秤,根據所學的重量單位,報出分量,然後根據單價算出金額。也可以是「顧客」,自由地去花錢購物,將手中的錢計劃著花,合理的去用,大家的學習熱情達到了高潮……最後,根據自己的購物經歷,挑選適合自己的題型,獨立完成課後難度不同的習題,再寫出自己的體會。學生們寫道:上數學課真好玩,學的知識可以幫助我買東西了等等……學生將各自的體會放在網站的論壇里,別人自由瀏覽,相互學習和交流。「你當售貨員算賬又准又快,繼續努力呀!」等等。 這樣的教學與常規教學不同之處是:在同樣的教學時間里,增強了教學活動的密度,教師對學生的關注與直接指導在時間上有了保障。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頻率也大大提高。縮短了教學內容和生活經驗之間的距離,既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優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了課程整合。
四、 及時反饋,對學生進行評價 多媒體技術能及時反饋學生信息,能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實踐的條件和環境,能為教師提供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便於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實現監控。通過反饋評價,發揮學生的主體積極性。教學時讓學生操作實踐,獨立完成一些數學練習題,老師通過屏幕及時了解學生情況,發現有代表性的錯誤或優點時,再轉播給全班同學觀看評價,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積極進行探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小學數學第二冊「不進位加法」時,我也安排了一個反饋游戲。每個學生的屏幕上都有一張圖畫的草稿,上面有很多的不進位加法,學生每算對一題,畫上就會有一樣東西被塗上顏色,如果全答對的話,你就會得到一幅非常美麗的圖畫,如果算錯的話,你的圖畫上就會有個別地方是空白的,那說明你沒有全對,要繼續努力。一味的口算,學生往往會覺得比較疲勞乏味,這樣一個塗色游戲既練習了不進位加法,又對計算結果進行了反饋。
通過教學實踐體會到,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能使抽象的數學問題形象化,使枯燥的數學問題趣味化,使靜止的問題動態化,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覺學習的積極性,增強求知慾望,發展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動手能力。既提高學生的智力因素,又提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和發揮了學生的思維想像能力。

Ⅷ 運用多媒體課件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有哪些書

一、問題的發現與提出: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促使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進步。作為高科技產物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也正容入我們的課堂教學。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計算機處理數字、文字、圖形、圖象、聲音和動畫,給初中數學教學改革帶來了新氣息,打破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沉悶氣氛。然而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卻存在著許多問題。1、墨守陳規在平常的數學教學中,我們有些老師習慣於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打天下」,認為傳統的教學來得更直接、更實用、更省時省力,平日課堂教學難以問津多媒體技術,只有在公開課時才忙於製作課件,這樣所謂的多媒體教學成了觀摩課、評優課的專利,成了「花瓶式」的「點綴」,成了用多媒體技術「作秀」。2、課件使用過多過濫於是很多老師為了體現課堂教學的現代意識而大量地採用多媒體課件。這樣一來,課堂上便熱鬧了許多:一會兒出示畫面;一會兒播放音樂;一會兒是練習實踐的投影;一會兒又是錄相解說。忙得不亦樂乎。明明是板書能解決的卻要用投影儀打出文字來;明明是老師口述更有效果的,卻偏要用朗讀錄音來完成。從上課一直到下課,電腦和投影儀幾乎一直都在不停地工作,沒有喘息的機會。面對這樣熱鬧的場面,我常常會有眼花繚亂的感覺。可想而知,學生們的學習效果會是什麼樣子。3、以課件為教案有些老師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認為編寫和製作好了多媒體課件就等於把一堂課備好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多媒體課件技術雖然是一種很先進的技術,但它仍然只能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之一。我們在上課前都要認真地備課、寫教案,這是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能有的放矢、有法可循。多媒體課件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在內容上都不能涵蓋一堂課的教學,它只能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有些教師使用現成的課件,喪失了對教學、課堂的個性化設計,師生被別人(課件設計者)的思路牽著鼻子走,師之主導、生之主體都無從談起。這種缺乏個性化的課堂教學的做法必然會為形式所累。這不禁讓我想到了一個詞:「本末倒置」。 4、課件與教學內容整合欠佳在多媒體課件使用中出現「兩層皮」現象,即提出問題後,沒等學生充分思考、談論,課件上已經給出了答案,學生就不願意回答了,因為他們感到就像觀看一場已經知道比分的體育比賽,索然無味。這樣的課件不但沒有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反而影響學生的學習了。多媒體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們應正確認識它。只有擺正它在課堂教學中的位置,才能有效地最大限度的發揮它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才能克服弊端,適應形勢,讓多媒體真正走入課堂。二、問題的解決方案與保障措施:如何有效的將黑板、粉筆、書本、教師講解,變革到電子信息系統所提供的現代化信息技術及其結合當中,縮短"磨合期",讓廣大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學效益,是許多學校面臨的問題。現就我校的實踐經驗,對開展行之有效的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進行了摸索與思考。徹底轉變教師觀念是前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電腦走進了學校,網路教學成為了一個新鮮而又陌生的名詞。也導致了課堂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引起了教師角色的轉換。許多教師雖然意識到不學現代教育技術不行,但在駕輕就熟的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被動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或學而不用,就會造成許多「無用功」。怎樣才能讓老師們意識到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性呢?我校結合實際,聘請多年從事電教工作,對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有深刻認識,能結合教學課堂實例的專家,舉辦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講座和更新觀念的學術報告,將教師從傳統的"教書匠"觀念中解脫出來樹立新的教師觀、學生觀、教育教學理念。二是用現代教育技術的例證激勵教師。我們組織骨幹教師走出去,到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先進地區和學校學習取經,開闊教師的視野,我們還組織教師觀摩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秀錄相課、示範課、研討課,讓教師不但感受到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使學生各種潛能都有得到刺激和開發的可能,而且還認識到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是深化學校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措施,同時感覺自己身邊的老師都能在不長的時間內掌握,更是揭開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神秘面紗,讓老師們充滿了自信。保障措施:(一)、制定鼓勵政策和舉辦各種教學活動。教育技術應以技術發展為基礎,以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為核心,以優化教學過程為目的。學習培訓的目的全在於運用,使用是第一性的。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率是評價教育技術實踐效果的主要標准。學校制定了管理與鼓勵政策。1、定指標。學校明確規定,每位教師使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率應占任教課時數的一定比例;2、定條件。把應用現代教育技術作為評價優質課、示範課、研討課的一個參考條件;3、抓評比:開展課件製作的評優活動;4、樹典型設立評選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積極分子的制度。這一系列措施,激發了教師主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主動性,使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教育教學過程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二)、發揮學生的監督作用。1、每天班級的微機管理員要對本班的多媒體使用情況做記錄,並請使用的老師簽字加以確認,學期結束,教導處會對每個教師多媒體的使用情況做統計。使用情況與老師的考核掛鉤。2、每次多媒體使用完畢,要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學生對老師的課件的滿意程度。包括課件是否實用,對自己的學習是否有幫助,能否提高學習效率等幾個方面。並把學生對老師的滿意度調查的情況作為教師考核的一個內容之一。(三)、發揮校園網的基站作用,不斷向外沿伸。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知識的更新不斷加快,做為已經建成校園網路的學校而言,向教師提供一個相對較豐富的素材庫,(包括文字、圖片、視頻資料、CAI課件經典、音樂等等)使教師可根據需要方便地選擇使用各種素材。這些素材不僅由專人負責收集,而且全體教師可利用校園網互聯的優勢共同擴充內容,這無疑使校園網驅體具有了靈魂。我們育華學校主頁的建成,與互聯網的接通,教師繼續教育新模式的形成,教師通過網路向全國各地的同行請教,增加了信息量,備課質量大大提高,現在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在課前製成課件,教師在家可訪問學校網頁,查詢內容資料來備課。學校還把優秀教師的講課視頻放在學校的網站上,教師們可以隨時向他們學習優秀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教師通過正確、合理、高效的利用互聯網資源,不僅可以培養自我獲取知識與更新知識的能力,而且可以通過計算機與網路的強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體制與教學模式,培養出適應信息時代需求的新型人才,從而確保有較高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以便與知識迅速更新換代的發展趨勢相適應。使「以人為本」的作用能充分發揮出來,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網路資源的潛能。以教學科研為先導,以培訓和教師自學為基礎,以交流和合作為手段,以提高全體教師素質為目的,建設一支適應社會發展和教育發展形勢的時代的教師群體,真正成為推動素質教育實施的強大力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三、問題解決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調整策略學校許多電教設備的配備和不斷更新,給老師們的教育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可是,由於許多老師平時教育教學繁忙,而且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大都涉及計算機的基本操作以及相關教育教學軟體的學習。雖然擠時間、花精力努力掌握這方面的知識,但要在短期內通過個人的摸索,得心應手掌握身邊的電教設備的使用,對於老師們來說仍然覺得是困難的。並且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一些教師的畏難心裡,造成了老師們在電教設備的掌握、使用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而且統一的培訓造成的是一些老師吃不飽,一些老師消化不了。如何全面提高教師水平,又能使部分教學"精於此道"是許多學校面臨的問題。我們根據教師年齡段提出了不同要求,分層培訓。在計算機文字處理、Excel電子表格、powerpoint課件製作、校園網和互聯網(Internet)簡單應用等基本操作上全員培訓,在Authorware課件製作、Frontpage網頁製作等方面分層培訓。分層達到如下要求:a. 全體教師:了解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掌握一般字表處理軟體的使用。了解計算機信息網路基礎知識,能利用計算機信息網路獲取信息。了解多媒體技術,具有運用多媒體教學軟體和管理軟體進行輔助教學和製作簡單的輔助教學課件的能力。b. 中青年教師:掌握基本軟體操作技術,能熟練應用多媒體教學軟體進行輔助教學,能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開發、製作輔助教學軟體,能指導學生用計算機處理信息和學習,能運 用計算機及信息網路進行教育科研。c.電教組教師:具有較系統的信息科學知識,對系統軟體、常用工具軟體能熟練安裝調試和使用,能運用計算機及信息網路進行教育科研。了解網路技術的進展情況和區域網(校園網)的構造,能進行簡單的網路管理和維護。充分開發和利用網路資源獲取信息和交換信息。掌握多媒體技術知識,能熟練運用多媒體教學軟體進行輔助教學,能綜合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開發、製作多媒體輔助教學軟體。在培訓中,我們強調電教組的教師水平應該遠高於中青年教師的水平,因為對於全體教師的培訓的師資,主要是本校的電教組教師,他們對於校園網,新舊電教設備的使用上較為熟悉,也更貼近教師實際,易於老師們理解、接受,而且在講課過程中,針對教師間的差異,我們對每一次培訓都做了錄像,然後轉換成數字文件格式,存於校園網中,便於老師通過網路,針對個人差異繼續學習。對於中青年教師、電教組教師的培訓上,我們主要向校外聘請相關的專業人員。以此全面提高我校教師掌握電教設備使用水平,從而達到了全面提高的目的。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與總效果:通過在數學教學中,如果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創設遠比傳統教學更賦啟發性的教學情境,能設計讓學生動手做數學的學習環境,能靈活自如地進行變換式教學。多媒體技術能更有效地使學生領悟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啟發學生更積極的思維活動,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探索,同時能把班級交流、小組討論與「一對一」的個別化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首先,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實現以學生為主,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進行觀察、討論、操作、質疑等探索活動;為學生提供寬松的學習環境,減輕了學生的畏懼心理,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促進他們的主動學習。這正是課程改革所要求的注重學生、注重學習過程的教育思想的體現。 其次,它充分利用電教媒體大容量、多趣味、高效率等優勢,運用多媒體的圖、文、聲並茂的特點,悠揚的樂曲,生動的畫面,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在最佳狀態下進行學習。 再次,它還利用電腦操作的便捷性,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給他們及時鞏固和即時反饋。例如,電腦出示練習題,計算機智能判斷,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及時鞏固剛學過的知識。通過近期我校正確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有了一個較大的提高。最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思維的樂趣,收獲的喜悅。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提供寬松的學習環境,使數學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展望:我相信,通過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將會有一個較大的提高。為把我校建成一所全省甚至全國有名的學校,而不斷的努力。

閱讀全文

與多媒體網路環境與小學數學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