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需一篇小學英語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匯報
英語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心得與新課程一同成長
英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成功的關鍵,是需要一支優良的教師隊伍。搞好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提高教師素質,是進行基礎教育新課程實驗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項系統工程。2012年秋季,我縣很榮幸地率先成為全市的省級課改實驗區,我校作為實驗區先進學校之一,在縣教育局、教師進修學校等部門的領導和指導下,凝心聚力,扎扎實實做好新課程的師資培訓工作。堅持「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確保師資培訓工作與課程改革的推進同步進行並適當超前,使教師與新課程同行,煥發出新的生命。
一、平等交流、討論、對話、合作,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這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而以教師為本體,則是我校開展校本培訓的指導思想和出發點。在培訓中,主要採用平等參與的方式,讓教師自己對新課程的理念和做法進行探究。通過創設情境,引導教師在活動、表現和體驗中反思自己的經驗與觀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學習他人的長處,產生新的思想,達到新的認識,從而實現自我提高。
師資培訓的形式力求多種多樣,激發教師參與的熱情,促使教師全身心參與培訓工作。1、專題講座。我校在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級骨幹培訓、縣課改通識培訓、縣新課程學科培訓的同時,扎實開展好校本培訓,請專家、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骨幹教師、經過培訓的輔導員主講,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綱要》和各學科課程標准。培訓者將學習內容製成幻燈片,圖文並茂,提綱挈領,突出重點,使教師能很好地領悟其精髓,深入了解各學科改革的突破點以及對教學的實施建議等,從而指導教學實踐。2、觀看錄像。放映能引起爭議的錄像片斷,錄像中教師的行為反映出教師有嘗試新課程理念的願望,但不夠完善。觀看後組織教師分組討論,對一些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及其對學生的影響進行反思,明確新課程對教師教學行為的新要求。3、教學觀摩。強化「三課」(研究課、匯報課、示範課)管理,積極開展「假如我來上這一課」討論,同時,選派骨幹教師外出聽課,並以上課、寫體會等方式匯報學習所得,發揮骨幹教師的「傳幫帶」作用。4、案例分析。精心搜集一些教學案例,定期組織教師以備課組為單位合作學習並作點評,幫助教師從感性的經驗中生成理性的認識。5、經驗分享。根據課改中出現的熱點問題(如「如何提高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如何在一年級課堂中讓學生主動探究」「綜合實踐活動中如何做好安全工作」等),以及教師在課改工作中的疑惑和困難,定期組織教師沙龍,讓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暢談自己的想法,交流各自積累的經驗,把自己的看法與做法和大家分享。6、教學反思。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可以提高他們的教學技能,促進其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對教師學會如何教學和教師從教學中學會什麼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校把教學反思作為培訓的一種形式,要求每位教師經常對自己教學中的課堂結構、教材處理、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法設計、提問和練習設計等方面進行回顧與反思,寫成心得,並定期在教研組中交流。不少教師的教學論文、教學設計方案在省、市、縣級的雜志或評比中發表或獲獎。
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與參與是推行新課程的前提,因為他們最終決定著課程實施的走向。經過一次次的「頭腦風暴」,我校教師不再是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不再是只知「教書」的匠人,而是一批擁有正確教育觀念、懂得反思技術、善於合作的探究者。我校的課改實驗教師在課堂上,將4的加法寓於孫悟空分桃的活動,使識字與生活、游戲緊密聯系,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我校的課改實驗教師在今年的縣級優秀課的評比中,獲得了語文、數學、藝術學科的第1名。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學校扎扎實實進行師資培訓是分不開的。
二、邊培訓、邊實驗、邊開發、邊研究,加強培訓資源建設。
由於我校採用的是平等參與的培訓方式,因此,培訓者與參與者的角色發生很大變化。培訓者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信息提供者、標准答案的發布者或核實者,也不再是傳遞上級行政命令的「二傳手」,培訓者成了參與者的「協助者」、「協作者」。「受訓者」也發生了角色上的變化,他們成了「參與者」,是培訓者的「合作夥伴」,是培訓內容和形式的主動創造者,因而,他們也就成了非常豐富的培訓資源。給一定壓力,予一方舞台,教師就能將積累的能量釋放出來。我校舉辦了「走進新課程」系列競賽,在演講、備課、上課等競賽中,教師互相探討,團結合作,在活動中共同提高。我校青年教師對省市專家上課改匯報課、對縣上課改示範課都獲得好評,在縣課改學科優秀課評比中奪魁,課改實驗骨幹教師向城區教師匯報培訓學習所得,這些都是充分調動了廣大一線教師的積極性,使其也成為師資培訓資源之一。
由於教育經費緊缺,我校的辦學條件並不夠好,但在師資培訓方面卻在逐年加大投入。受場地限制,我校圖書室不大,但圖書數量多、內容新、品種齊全,為教師獲取有關新課程的信息創造了條件。我校教師人均每月借閱圖書三冊,每月業務摘記、心得兩千字。此外,我校還加強了網路建設,充分利用網路資源,鼓勵教師上網了解外地課改信息、課改動態,積極撰寫課改論文。我校還擬將建立自己的網站,各教師自製網頁,交流實驗體會,展示實驗成果。
三、加強對培訓的科學研究工作,形成良好運行機制。
以學校為主陣地,以教師為本體開展培訓,這種校本培訓模式有如下特點:1、培訓和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教師邊學習、邊反思、邊提高。2、培訓與教研活動相結合。培訓與教研融為一體,在培訓活動中進行教研,在教研活動中培訓學習。3、個體學習與團隊研討相結合,既有個體的自學自練,又有集體活動。只有通過教師自覺地、主動地、自主學習與研究,並積極參加集體培訓活動,在集體培訓活動中交流、研討,在集體中共同提高,才能真正實現「人人參與」,使培訓活動落到實處,使培訓工作收到實效。4、培訓時間安排和培訓形式靈活方便,可以安排大塊時間培訓,也可隨時隨地利用零散時間學習、交流;既可集中培訓學習,又可分散學習、交流和研討。在培訓中,我校採用了平等參與的方式,這種方式能使教師親自體驗新課程所追求的新理念,從而促進他們在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創造性地使用此類方法。如我校一青年教師在漢語拼音教學中引導學生交流最後一個音節時,讓願意領讀的同學上台讀,學生「嘩」地一下子全上去了,看著空空的座位,老師索性坐在學生的座位上,說:「老師來做學生,你們做老師領我讀……」,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關系,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師資培訓中,我們還盡可能使用一些具體的學科實例,對有關問題進行更具情境化的闡釋。比如,如何體現「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們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如《低年級詩文賞讀》閱讀指導教學片斷,《到小熊家裡去》一課的節奏練習片斷等),指導教師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我們努力使師資培訓工作走上科學化軌道,進一步提高培訓的質量和實效。
四、加強對培訓的有效管理,建立良好的保障機制。
沒有嚴格有效的管理機制,培訓就會流於形式,師資培訓目標、任務就得不到落實,完善的嚴格的有效的管理是使師資培訓系統形成良性循環的關鍵。因此,我校首先成立了新課程改革形勢下的師資培訓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並組織制訂了一系列相應的管理和建設制度,針對新課程制訂了相應的考評辦法和激勵機制,同時領導小組合理分工,加強對師訓工作的檢查、督促和考核。定期聘請省、市、縣教育局領導來校,對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進行評估、跟蹤指導和專題研究。2012年9月初,縣教育局領導評估我校師資培訓工作,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對我們的培訓工作提出了加強系統性及學科間融合性的要求,我們在師資培訓工作中努力實踐著這些要求。同年省教育廳專家到我校調研我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情況時,在審閱師資培訓計劃、培訓記錄,對教師調查問卷,與教師進行座談後,專家對我校的師資培訓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寶應就使教師的教學理念迅速提升,教學方式迅速轉變,真正出乎我們的意料……」
成績屬於過去,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隨著課改的深入,對教師的要求越高,師資培訓任務就越艱巨。我們將進一步努力探索、研究和利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新的培訓形式和培訓手段,形成「實驗、培訓、管理、研究」一體化的良好運行機制,推動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質量和效益的不斷提高,讓教師在新課程中成長,在新課程中煥發出新的生命!
㈡ 如何寫小學英語教學論文
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要求科學化、規律化、智慧化和效率化,而課堂教學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同時,課堂教學還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能力,養成一定的思想觀念的主渠道,其效果決定著教學質量的高低。如今,在新課改的倡導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一個困擾英語教師的最大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激發興趣人,指導學法,培養英語學習習慣,注重語言交流,優化評價等方法,總結出一些提高教學實效的教學經驗。
㈢ 小學英語教學經驗演講稿
本學期,我任教一年級三個特色班以及六年級(6)班的英語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我一直遵從以下幾個理念,進行教學。
一、注重教學過程管理,強調先進教學方法和理念的實施。
如何充分發揮小學英語在實現教育目標中的功能,從而體現小學英語在整個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小學英語教學必須重視的問題。英語學習的啟蒙階段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的成功與否將對學生的終身學習產生深遠影響。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打好語音、語調的基礎,具備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初級能力。通過英語課程的學習,豐富社會生活經歷、開拓視野、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求廣大教師積極實踐和探索,在教學目標、課程實施、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做到層層推進。在實踐過程中應該明確以下幾點:
1.在教學總體目標上,重興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的培養。教師通過多種激勵的方式,如獎品激勵、任務激勵、榮譽激勵、信任激勵和情感激勵等,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大膽實踐、體驗成功的喜悅。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學生就會渴望學習英語;在課程實施上,重環境、重頻率、重效率。教學中特別強調語言環境的創設,充分利用和開發電視、錄音、錄像、光碟等多種媒體,豐富教學內容、活躍教學氣氛、創設生動和真實的語言環境。盡量在課堂上創造真實的情境,克服課時少的困難,並且按排早讀課及時復習,保證學生高頻率的接觸英語,為學生創造有效的學習條件,提高學習效率;在語言教學目標上,重語感、重語音語調基礎、重交流能力。學校和教師積極創造條件,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和設備,通過提供大量的感知、體驗、模仿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初步的語感。語音語調的學習包括發音、重音、語調、節奏和語流等多方面,教學中要求教師防止以單音準確為目的的教學,通過多聽、多模仿,在有意義的語境中進行訓練,奠定語音語調的基礎。強調要培養學生交流能力就要創設交流的情景,使學生通過交流發展交流的能力。
2.在教學模式和方法上,重體驗、重實踐、重參與、重創造。要求教學設計貼近生活,符合小學生興趣的需求;教學內容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韻律詩歌、寓言故事、會話表演、游戲等;教學的語言材料要真實、實用。學生在課上通過用中學、學中用,反復實踐,學用結合。功能、結構、話題、任務做到有機結合;以話題為核心,以功能和結構為主線,以任務型活動為目標安排各單元或各課的教學;通過視、聽、說、玩、唱、畫、游、讀、寫、譯等饒有趣味的活動,讓學生接觸足夠量的語言材料,保證輸入量,「習得」與「學得」結合,使學生逐步培養起初步的語感;通過大量語言材料的輸入,特別是聲像材料的示範,學生模仿,教師指導,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拼讀的習慣。設計任務型活動,開放空間,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創造思維。自始至終引導學生通過完成具體任務活動來學習語言,讓學生為了特定的學習目的去進行特定的語言活動,通過完成特定的交際任務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教學方法要多樣,且生動活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創設栩栩如生的情景,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實踐中,我們發現每當孩子們進入角色,成功地做成一件事,他們便情不自禁,喜形於色,因此興趣倍增、信心加強,動機和情意受到了很大的激勵。同時要求布置的練習形式要多種多樣,做到手、腦、口、耳、眼、肢、體並用,靜態、動態相結合,基本操練與自由練習相結合,單項和綜合練習相結合。通過大量的實踐,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和拼讀的基礎,並能用英語表情達意,開展簡單的交流活動。
二、創設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擴展英語教學的時空。
⒈靈活安排教學組織和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展兩人小組、多人小組、成行、成排、半班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這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特點之一。只有開展這些活動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充分地參與課堂實踐,才能體現出語言的交際性,才能實現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課堂上課桌椅的擺放形式根據教學的需要採用不同的方式——秧田式、半圓式、全圓式、雙圓式等,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開展各種教學活動。這樣做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起互相關心,合作的團隊精神。
⒉採用多種媒體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優化教學過程。利用英語教學音像資源——圖畫、圖表、投影、錄音、錄像、cd、vcd、dvd等多媒體軟體,不僅能為學生提供規范的語音、語調,還可以提供真實自然的語言使用的示範,即語言使用的場合、時間、對象等,而且還有體態語——手勢、動作、表情等的示範。多種媒體的運用使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活潑,感染力強,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引起有意注意,加深印象,幫助學生持久記憶。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生置身於以英語為母語的環境中,體驗英語的實際運用。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可以使教學過程程序化,大大提高教學的效率,這一點對我們農村學校課時少的小學英語課尤為重要。
⒊把英語學習從有限的課內時空擴展到無限的課外時空,成立小小英語角、學校布置英語走廊、讓學生製作英語畫刊等各種形式的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英語的熱情,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無處不在、無時不學。
三、努力總結和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實踐,不斷探索,針對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學生身心特點,總結規律,認真思考,不斷摸索。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應變機制。以下圖表是小學三年級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實際案例。從中我們可能會有所提示。
學生特點及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問題教師採取的教學策略典型案例
學習內容教學對策
學習動機淺近、單一,學習憑興趣。①學習過程要有趣味性、有意義,要有利於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慾望。
②善於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通過讓學生交流,使他們對所學語言產生親切感,從而激發學習動機。
及時、正確地給予評價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從而產生學習的新動力。greetings常常採用師生問答形式,學生感到枯燥、厭煩。教師讓學生與長毛絨動物握手交流,學生興趣倍增。
numbers開展溜溜球比賽,學生在動感的活動中很快邊能學會。
學whoshe/she?
he/sheismy…?語句學生將家庭成員的照片帶進課堂,互相討論照片中的人物,興趣盎然。
以形象思維和生活中的直接經驗為主,理解力差,模仿力強。
①教學內容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使用有限的語言,用英語做事。
②注意語言學習的整體性。將所學內容相對固定模式,訓練學生根據某一特定情景,說出相應內容的條
件反射能力,為日後靈活運用語言奠定基礎。
③堅持使用對學生有吸引力的直觀教具,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直觀教學手段
④進行直觀教學,充分發揮形體、動作、語言的表現張力。學習語言項目
letsgoto…教師讓一名學生扮成導游,揮著小旗到戴著旅遊帽的學生中去招攬遊客,邊走邊說letsgotojiaoshan/jingshanpark.etc.
如對aglassofmilk?的應答。yes,please./no,thanks.教師進行固定的模式操練,把所學的單詞、句子
套入歌曲,或編成小歌謠,讓學生邊學邊演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易分散,無意注意佔優勢同一語言項目安排多種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做到動靜活動相搭配、集體活動和分散活動相搭配如學習
namesoffunitures.教師安排了以下系列活動:⒈拿出微型傢具向學生介紹名稱。⒉用微型傢具布置房間讓學生說名稱⒊把微型傢具放入布袋中讓學生摸、猜、說⒋出示雙面卡片做快速反應應答⒌根據聽到內容將卡片貼到相應位置⒍多媒體課件製作的「馬賽克」猜詞游戲等
四、認真進行質量監控、積極推進評價改革
採用人本與發展的模式來理解教育和人類發展的關系,是當前教育理念的核心,即尊重個體和個體
差異,實施因材施教,實現全人教育,為個體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實施新的評價理念,提倡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做到評價主體互動化,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的基本目標是為了教育並促進學生的表現,要求教師尊重和愛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的成績和點滴進步適時地加以肯定。採用口頭表揚和精神獎勵的方式,如獎給小紅花、紅星、紙制獎牌、課文中的人物卡通圖片等。特別要注意對學習後進的學生所取得的進步及時給予表揚。要求評價形式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英語教學活動所表現的興趣、態度和交流能力為主要依據。採用學生平時教學活動中常見的方式進行,重視學生的態度、參與的積極性、努力的程度、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等。通過觀察學生的活動(講故事、說歌謠、唱歌曲、表演對話或短劇等),與學生交流,學生的自評、互評等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很多學校建立了學生的評價檔案。如學生的語音、書寫記錄,學生參與小組活動的情況記載,學生課余時間的學習拓展情況等統統作為學期總成績評定的指標參考。由於注重對學生平時學習情況及時地進行評價,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除形成性評價外,小學三年級期末或學年考試以口試和聽力考查為主,五、六年級採用口試、聽力、筆試相結合的方式。口試主要考查學生實際的語言應用能力;筆試主要考查學生聽和讀的技能以及初步的寫作能力。評價採用等級制或達標方法記成績,不對學生按成績排隊或以此作為各種評比或選拔的依據。教學評價是為學習服務的,目的在於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源泉,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有效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為此我始終從教學的准備、教學的實施、教學的評價三方面入手,自始至終地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關注教學效益,關注教學中的可測性。同時教師還應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掌握相關的教學策略,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做出相應的決策,獲取最大的教學效益。
㈣ 需要一些關於中小學英語教育的文章
21世紀英語報社發來一條消息:在某地區,初一英語平均分最高的學校為129. 9分,而最差的學校僅為55分。同時,市教科所對該市中考英語成績分析發現,考生英語成績相差懸殊,掉隊學生比例高。因此,提出了如何解決英語兩極分化的問題。
外語教學中的兩極分化凸現了學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外語教育發展不平衡,這在中國是個普遍的現象。張正東教授曾對此有過描述:「我國英語教育普及面之廣,接近漢語,而學程之長則超過漢語。我國學生的英語成績有的能在國際競賽中奪標;有的只能在課標/教學大綱要求上下浮動;有的則遠遠不能達標。僅就基教而言,我們有高水平的外語學校、雙語學校、有較高水平的重點高中和英/外語特色學校,也有大批一窮(稍有使用外語的需要)二白(少教師、設備)的普通中小學。」這段話勾畫了我國外語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國情。
眼下,我國有億萬人在各級學校里學外語(以英語為主)。其中,學習優秀者佔少數,平庸和不成功者佔大多數。這是否表明外語教學是失敗的?不,這種不平衡是正常的。也許大多數學過外語的學生以後並沒有用外語從事工作的機會,但外語教育所賦予的文化素養會讓他們終生受用。外語教育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可以緩解,但很難徹底消除。為什麼?這是由我國國情所決定了的。中國幅員廣大,地區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城鄉差別懸殊,各學校條件千差萬別。就學生而言,他們的家庭背景及其受教育程度大相徑庭,每個學生個人的秉性、特點、學習基礎、學習風格、情感態度等都不相同。鑒於此種狀況,英語教學出現兩極分化現象並不足為怪。可是這樣一來,外語教育發展不平衡成了個老大難的問題。本文由一起去留學編輯整理,轉載自一起去留學http://www.177liuxue.cn/轉載請保留出處。
外語教育如何適應我國發展不平衡的國情呢?要求高了,條件差的地區和學校的學生負擔就過重;要求低了,低水平的外語教育與我國的國際地位又極不相稱。上個世紀曾想拔高中學英語要求,1978年大綱要求學生掌握2800個詞,結果教材出來遭到「深、難、重」的批評,於是一再降低大綱要求,90年代末僅要求高中生掌握不到2000詞,中學師生不叫難了,可大學的老師認為中學的基礎太弱,影響了大學生的發展。怎麼辦?於是,新課標規定,學生應具有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初中(三年)畢業由原來要求學習1000詞提高為(五級)學會使用1500—1600詞。這個要求對於小學學過英語的學生來說並不算太高,對於零起始的初中生來說就有相當大的難度了。高中畢業(七級)要求一年多學會使用2500詞,八級(高考要求)兩年達到3300,九級(選修)三年達到4500詞。普通高中兩千多萬學生基本上都想參加高考,結果大家還是朝著同一個目標——八級——挺進。這顯然難度加大了許多,兩極分化現象提前出現,學生負擔加重。難度直接體現在課標教材上,負擔重,兩極分化加重,於是,許多師生把矛頭直接指向教材,認為「罪魁禍首在於教材」。豈不知,教材的編寫是依據大綱或課程標準的,否則教材是難以通過教育部審查的。
那麼,問題究竟出在什麼上面?中小學英語教育如何適應發展不平衡的國情?
我們可以從歷史的經驗中汲取一些經驗和教訓。早在1986年,教育部召開的全國中學外語教育改革座談會針對我國的實際情況就提出過這樣的方針:「立足當前,著眼未來;區分層次,分類指導;講求實效,保證質量」「分期分批地提高中學外語教學水平」。教學大綱初高中分級要求,「上不封頂,下要保底」;不但有小學和初中起點,還設有高中起始的教材;課標設置多級要求和必修、選修;上海市根據發達地區特點,單獨編制課程和教材,充分發揮沿海發達地區的優勢;創建外語學校,在全國各地起到外語教學的龍頭作用。此外,具有外語特色的學校和培訓學校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這樣,一方面保證大部分學生學有所獲,即使初中未學好,高中再重新起步,迎頭趕上去也能學有所獲,甚至還有希望考上大學。另一方面,發達地區和條件好的學校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成為培養我國外語精英的搖籃。
那樣是否違背教育公平的原則?教育公平不是「齊步走」。在保障教育公平的同時,不能要求所有的學生接受內容和水平一致的教育,更不能要求教育結果的整齊劃一(朱新梅,2008)。區分層次、不同要求才符合實際。英語教學起點至少有三個:小學一年級、小學三年級、初中一年級,應該有不同起點的教材。可是,為什麼高中課程中只有一個起點,僅供應同一個起點的教材(以五級為起點)?高中雖然有三級要求,但在課程實施中,都朝著高考要求的八級走,實際上仍然是一個標准。今後高中的起點應該不同,至少要有三個「入口」,甚至還要設第四個「入口」,即高中起點。比如,高中起點的學生用三年的時間可以達到七級或七級以上要求,這對條件差的地區或學校是有可能做到的。這一點已被歷史所證明。當然,不同的「入口」自然應有不同的出口。實際上,現在全國高考實行中央和地方自主命題結合的方法,即使實施了高中新課程的省、區高考也並不急於達到八級要求。不同的「入口」和不同的「出口」還會帶來管理上的問題,但是如果認為必須這么做,總會有智慧找出好辦法解決的。
義務教育是大眾教育,是全民教育。外語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應該使我們的國民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些外語。但是,外語不一定是每個公民必要的謀生手段,不需要每個人都具有很高的水平,因此,不必要求所有的小學都開外語課,不顧條件(學校管理、師資條件和解決銜接問題)勉強開設,效果很差,只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億萬人學外語是地地道道的大眾教育,不能要求過高,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即可。「一條龍」(從小學到大學)的主張無疑是提高外語教學水平的好辦法,但這條龍可大可小,也可有幾條龍並舉,來個「群龍齊舞」豈不更好!這就是說,從小學一年級始到大學研究生是條巨龍;次之,從小學三年級始;再次之,從初中起;更次之,從高中起始到大學。龍雖小也是「龍」,是人才嘛。
大眾教育要和精英教育結合才能發揮教育的效益,發揮學生的潛能,發展個性,也只有這樣才能迅速地培養出高級的外語人才。這就需要中央和各地區教育部門加強對外語(實驗)學校、有外語特色的學校、民辦學校及雙語教學等各種試驗的領導。這樣便可在提高全民族的外語素質的基礎上,培養出一大批高水平的如陳琳教授所說的「多語種、高質量、一條龍」的外語人才。2001年11月,上海市教委制定了關於「上海市高中畢業生一門外語(英語)能力基本過關實施意見」,提出了上海「高中畢業生一門外語基本過關」。「基本過關」就是要求高中畢業生能在外語環境中聽得懂外國人說的話,能和外國人進行口頭交流。「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強化英語、試驗雙語、探索多語」的戰略措施。從2001以來逐步實施了從小學一年級起始開設英語課,擴大學生英語閱讀量,初中生閱讀量至少為30萬詞,高中生閱讀量累計60萬詞以上,外國語學校和外語特色學校的高中畢業生閱讀量累計要達到80萬詞以上。高中畢業生累計掌握詞彙量在5000個左右;初中畢業生至少掌握3000個;小學畢業生至少掌握1000個。(朱浦,2008)
上海的課改經驗說明,像上海這樣有較強英語底蘊的發達地區可以先行、快行,迅速提高要求,實現雙語和多語種教學。那麼是否也可容許其他地區效仿呢?例如廣東省地處珠江三角洲,與香港和澳門比鄰,有外語發展的優勢,是否也可像上海那樣單獨設置外語課程使之發展得更好一些?當然,還有別的省市也具有外語優勢,國家也可對其提出較高的要求。
以上說的主要是從課程設置的角度尋求出路。從教材等課程資源開發的角度,也是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的。近30年來,教材編寫經歷了改革,觀念不斷更新,從重視結構到重視功能,到採用任務型活動。英語教材從封閉式走向開放時,要求學生自主創新和探究能力。這是時代的要求。我們也欣喜地發現新的一代孩子在英語課堂上釋放出來的想像力、創造力和一股子靈氣,真是前所未聞未見的。然而,我們不能不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新的教材的挑戰性給師生帶來的壓力和負擔。課本不容許越編越厚,開放性的活動增多了,必然減少機械性的語言練習。從機械性練習到交際性的練習一直到任務型的活動,這里需要補充過渡性的語言練習。師資水平高的和語言環境好的學校好辦,他們會開發校本課程資源,彌補空缺,可條件差的學校往往束手無策,難以應對,教學中出現基礎知識和技能訓練不扎實的問題。為了幫助學生和教師,各出版單位和英語報刊雜志印發了大量的教學輔助材料和讀物及工具書,有紙質的,也有電子的。這些極大地改善了外語語言環境,有利於師生的教與學。希望出版單位和報刊社特別關愛我國邊遠和落後地區,為他們提供優惠的服務。
說到底,關鍵還是教師。教師貫徹課程標准必須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要求(不可過高),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學方法(不必拘泥於一種方法)、教材和其他教學資源,以求實效,不求形式,決不搞花架子。當學生有潛能時,就要大膽開展各種綜合運用語言的活動;當學生需要細致的指導和幫助時,就要設計單項微技能的練習,哪怕是比較機械的訓練,只要需要,就去做,不必擔心被人說成是「保守」「穿新鞋走老路」。對後進生要特別關注,要動員同學互助合作,鼓勵進步,樹立信心,磨礪意志,頑強地克服困難,爭取進步。如有條件還可進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總之,我們需要努力使英語教育適應發展不平衡的國情,在不平衡中求得發展。
㈤ 小學生英語經驗交流200字
一、考試基本情況本次考試本校參加英語考試的總人數為380人,考試人均86.8分;及格率為83.2%。二、答題情況分析英語試卷滿分為100分,時間60分鍾,包括聽力和筆試兩大部分。聽力部分:從抽查的100份涉及5所不同層次考生答卷中,發現、聽力的第1題得分較高,除極少數學生不能區別Gg和Jj的讀音,大多數能做好。聽力的第2題主要考查對英語的交際運用,平時的口語訓練抓得緊的,此題做得較好。聽力的3、4題失分情況較嚴重。尤其第3題,學生在做題之前沒有事先瀏覽題目、沒弄清題目的要求,造成重復填空和漏填的現象,說明平時對學生訓練較少,更重要的是對數字的讀音掌握不好,造成失分嚴重。除此外,多數學生是邊聽邊做,缺乏對所聽信息進行分析加工的能力,不會抓關鍵詞和有用信息,也是造成3、4題失分多的原因。筆試部分:得分較高的題為Ⅴ題。說明學生對字母掌握得較好。失分較高的題是Ⅵ題,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詞彙的記憶,從抽查的試卷中能夠得滿分(20分)的學生極少,10個單詞能夠寫對6個的算好的。不少學生一個都寫不對。其原因是教與學嚴重脫節。不少的老師不能正確地理解新教材的編排思路,片面地認為新教材只注重日常口語交流,不注重學生的書寫和對單詞的記憶,從而導致學生會說某些單詞,而不認識、不會書寫這些單詞,變成了學英語的「睜眼瞎子」。另外,有的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認為有趣的課就聽一下,而對發音規律、單詞的書寫、記憶就感到索然無味。上課就成了混日子、打發時間,自然什麼也學不到了。四、幾點教學建議總體上說,小學英語抽考是對全縣小學英語教學水平的一次考查。它注重了語言的實用功能,但試卷中仍然存在著不足的地方,表現在:1、題目難度偏大。個別單詞超出檢測范圍,如Ⅵ題都是考查學生對單詞的記憶,其中belt不屬於本冊的單詞。2、聽力題Ⅱ題3小題造成考生誤解,錄音時兩個單詞都讀了,有的學生兩個都打√,有的乾脆兩個都不打√,造成無故失分。根據此次抽考出現的種種情況,我認為今後的小學英語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1、加強詞彙教學。包括單詞拼寫、詞義記憶、語言功能的訓練。詞彙是句子、文章的基本單位,對詞彙的熟悉與否,將直接關繫到學生能否流利地用英語進行交際。因此單詞的教學要做到詞不離句。2、根據小學生學英語的特點,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與語境相結合,進行句型操練時,要堅持「四位一體」:話題、語境、結構、功能相結合的原則,抓住話題,聯系語境,明確交際功能。課堂上一定要有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枯燥、乏味、單一的教學根本適應不了小學英語教學。3、小學英語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時要緊扣教材,「死文活教」,因材施教、寓教於樂、達到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的目的。4、規范要求、強化技巧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教師傳授知識要過細、全面,要求學生要從嚴,並對學生的作答技能進行規范化訓練。總之,小學英語的教學要注重「雙基」,在培養聽、說、讀、寫能力上多下功夫。
㈥ 如何做好一名小學英語教師 論文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教師在研究教材與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設計和組織能激發學生興趣的,不僅要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必須具備較強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以及較強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
每當我步入學校走進教室,心中油然而升起一種責任感和神聖感,發自內心地自覺遵循職業道德規范,一絲不苟地教讀每一個音節,講解每一個知識點,耐心細致地解答每一個疑難問題;自始自終熱情飽滿,從而不知不覺地感染著每一個學生,鼓舞著每一個學生。在細微的言行中全身心地投入情感,在我的課堂中師生舉手投足便能心領神會,和諧相處,在這種教學氛圍中,教學成績逐年上升。
就英語來說,涉及到了詞彙、句型、短語和語法等知識點的整理、歸納和總結。在此當中,所有的知識點大部分都歸納在語法的范圍之內。老師需要在備課的過程中以認真的、集中的狀態來備好這一節課。如果光是依照課本籠統的提到的句型或詞彙,表面的來講課是遠遠不夠的。這樣的課堂會顯得很單調,學生會學不到系統性的知識,從而對課堂產生厭倦感,甚至討厭學習英語。那麼,老師應該怎麼做呢?
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還要求新科技的輔助。英語課堂往往有許多異域的生活場景是學生沒有生活體驗的,教師用語言來描繪有時也缺乏形象性。學生自主學習」型教學模式是以學生活動為中心進行的一種同伴間交往互助,合作交流。通過合作,學生能夠相互學習,齊心協力解決問題。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溝通能力、學習適應能力和社會適應性。
合作還應包括師生共同優化教學的過程。教師要關愛每個學生,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和認知水平出發,設計出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以情促知。在活動過程中及時給與學生指導和幫助,對他們的成績給與積極地評價,盡量排除他們的心理障礙。教學活動中師生的和諧交往可以激發學生對認知的興趣,對學習的熱愛。教師親切的話語及與學生平等的關系,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意境中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需要把教學與練習相結合起來。練習是把知識轉化為技能,並進一步深化知識的過程,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練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學生一個實踐和檢驗的平台,有針對性的練習,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堂課所教所學的知識。學生應該對此重視,配合老師,多做練習,從而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檢驗真理;那麼,在教的階段里,用練習來檢驗教學的效果和收獲是再合適不過的。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一些各種各樣的學習問題,對於學習初一英語的學生來說,他們遇到的問題相對比較簡單。一般在詞彙、句型和語法上。他們需要掌握的詞彙量少、句型和語法也都簡單,他們需要做的是打好基礎,對英語有初步的入門認識。同詞彙一樣,語法是學習英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的學生會問:老師,這個句型為什麼會這么放?為什麼以母音開頭的單詞要用不定冠詞an來修飾?什麼叫特殊疑問句?等等的問題。有一些問題是可以解釋的,而有些則解釋不了,這些就涉及到英語中固定的搭配和語言的規范及語法。英語的語法教學是培養學生獲得英語語言內部結構的一般規則的教學活動,是幫助學生准確地表達思想,更好的進行聽、說、讀、寫等語言實踐活動的基礎。由此可見語法非常的重要。
那麼,教學練習,可以是以課堂師生互動對話、提問與回答、課堂作業和課後作業等的形式來實現。為了便於學生活動,教師在備課時應在為自己設計教案的同時,按照課堂教學五個步驟的教育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同步練習的題單和學案,列出教學重點、難點、知識點、能力點、教育點,以及與教學同步的諸如模仿、替換、填空、選擇、轉換、補全對話、思考、討論、辯論等口頭或筆頭的練習題或檢測題,來供學生在不同階段活動時使用,同時也是考查學生平時表現的依據。教學的目標要科學、具體、准確,切忌一般化和抽象化。
在課堂結束前的二十分鍾,老師應開始布置課堂作業和課後作業。主要的目的還是讓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重新溫習,在腦海中加深印象,從而鞏固記憶。這種方式也符合孔子的教育主張: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另一個方面,安排作業可以讓學生在老師的要求之下把作業完成,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利用他們的課余時間,減少了把時間浪費在玩耍上。總之,在他們的「經驗總結」中,只是集中了大量的「可直接感知」的課堂英語教育現象。他們常常缺乏分析、抽象、概括、總結、提煉,使自己的經驗升華為理論性的規律性的東西。正如偉大哲學家培根所批評的,他們只具備」螞蟻的工作方法」:只知搜集事實,堆砌事實,而不會總結。因此,他們的經驗是不系統、不規范、未經驗證過的、缺乏遷移價值的。
㈦ 小學英語老師的經驗
1.可一用游戲來教,比如,把單詞貼在黑板上,然後叫學生來指你說的單詞,兩人一起比賽,最先摸到了獲勝,就可以得到一顆糖。
2.老師既要嚴肅也要可愛,同學們不聽話時,你可以罰他們抄課文,當然好學生你可以適當減少遍數,同學們聽話時,你可以玩游戲,這樣他們會很快樂.
3.對不起,我沒有教案模式.
(提醒你一下,想當好一個老師,是需要經驗的,你可以多問問你身邊的朋友中當過老師的人,他們會給你很大的幫助,教學不光是教學生知識,你得了解孩子們內心需要的,只有你做到這些,你才能夠教導好學生,這些步驟是必不可少的,教書不能太死板,這樣孩子們沒興趣,教書得靈活,靈活,你懂嗎?回去自己琢磨吧,這個我可不能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