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農村小學的教學環境

農村小學的教學環境

發布時間:2020-11-23 20:44:25

『壹』 如果你將來就業被招聘到農村村級小學去任教,請設想你的教學環境和任務,並設計

如果我將來被分配到農村的村級小學去任教,我相信我一定會把學校呢,當成自己的家那樣去愛護,而且對待孩子也將要對待自己孩子那樣去保護,然後教他們怎樣做人。並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知識都傳授給他們。

『貳』 如何讓農村小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英語

一、用適合小學生年齡、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和途徑
小學年齡段的孩子活潑好動、模仿能力、表現能力強,對新鮮事物感興趣,且興趣具有多樣性和陣發性,有意注意能力較差。針對這樣的特點,我們必須運用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來開展英語教學活動。
1.開展趣味性的游戲教學,激活課堂
游戲過程中,教師千萬要注意把握好尺度,使游戲始終處於可以控制的狀態。通過游戲,小學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語言,並得到了實踐機會,也使他們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2.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課堂教學
要使學生感到快樂,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需要使課堂形式多樣化,除了在課堂內進行游戲、唱歌競賽之類的活動外,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條十分有效的途徑。多媒體能充分發揮聲、光、形、色等多元素的功能。這一特性使英語教學突出形象性,注重感染力,把抽象、枯燥的單詞、短語、句子轉化成生動活潑的文字、圖象、視頻,使動畫與視聽相結合,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的聽覺、視覺同時得到刺激,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使創造情境成了一件容易事。圍繞教材內容,可以創設相關的虛擬語境,以更好地服務於課堂教學活動。
3.開展有意義的課外活動
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所以我們很有必要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他們盡情地「玩」,讓他們在這些活動中「玩有所學,樂有所用」。英語角,英語沙龍,英語兒歌比賽,英語小品等都是非常有益的活動,是課外培養小學生興趣的重要補充。如筆者所在的班級每周活動課為英語角活動,在活動中,我首先讓學生自由交談,特別「照顧」那些「金口難開」的學生。這些學生大多基礎比較差,想講又講不出來,或者膽子比較小,想講又不敢講。我頻頻使出「親善之舉」,問候他們時,做一些誇張的動作,如擁抱他們,握握手之類的,鼓勵他們不要怕犯錯誤,大膽地講,並獎勵那些進步比較大的學生。同時,請口語比較好的學生幫助、帶動那些「金口難開」的學生。採取這種「雙管齊下」的方法,一次兩次,「金口難開」的學生變成了「出口成章」的學生,進而調動了整個班級的氣氛。孩子們在真正輕松、沒有任何壓力的環境下盡情地展現自我,體會到了學習英語的樂趣,也較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二、講授小學生感興趣的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
一般來講,教師是按照教材內容來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但是教材是根據教學大綱或者課程標准統一編寫的,它有時不能滿足課堂的實際需要。因為現在的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知識面比較廣,他們也反對教師只是一味地忠實於課本,希望能了解到課本外的知識,要求增加課外的內容,補充文化教育。因此,教師要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從「教」教科書轉向「用」教科書,加深、拓寬課程的內涵和外延,靈活地運用教材,講一些與教材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營造良好的英語教學環境
良好的英語教學環境,非常有利於小學生以輕松愉悅的情緒,滿懷信心地學習英語,那麼,我們如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呢?
1.恰當地使用體態語,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活動伴隨著一定的情緒體驗,良好的心境、愉悅的情緒有利於學生產生超強的記憶力和最佳的思維力,而焦慮、憂郁等不良情緒,則會降低學生的智力活動水平。生動、幽默、形象的教師體態語能有效地調節、活躍課堂氣氛,使得學生產生愉快學習的心理環境,促進學習積極、自主學習。
2.創造逼真的英語文化環境
學習英語就需要學習與之相關的英語文化,要讓孩子們時時刻刻接受這種文化的熏陶,就需要創造逼真的英語文化環境。為此,可以從教室、校園的布置入手。例如,在教室內的所有物品上都貼上英文標簽;教室內的牆報和評比欄的標題以及貼在牆上的課程表和課程內容都用大號的英文書寫,而中文則在後面用小字型大小標出。教室的門、窗、牆壁、走廊上等都可以貼上一些孩子喜歡的有關英語的裝飾物和名言名句,讓孩子們處處感受到英語的存在,進而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叄』 求問淺談如何在農村小學開展生態德育

王學鳳 遼寧省朝陽縣檯子鄉饅頭營子小學 122600
摘要 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態道德行為,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農村小學 生態德育
所謂生態德育是一種生態教育活動,體現一種新德育觀。它是指教育者從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相處的生態道德觀點出發,引導受教育者為了人類的長遠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受生活,自覺地養成愛護自然環境和相應的道德文明行為習慣。
從目前關於環境教育的現狀研究區域看,對城市環境教育研究得多,而對農村的環境教育研究得比較少,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響使農村小學生態道德教育引起足夠的重視,有義務和責任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深刻領會生態德育精神,並在這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和有益的嘗試,以更好地開展農村小學的生態環境道德教育工作。
一、 要提高農村小學老師的生態道德素養,增強實施生態德育的自覺性。
學校要提供老師接受生態知識和技能培訓的機會,同時也要注意提高老師接受學習和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樹立生態道德理念,明確生態道德的深遠意義,並且能把所學的生態道德知識恰當地運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之中,老師要樹立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處的生態道德觀,自覺引導學生並和學生一起,創建綠色校園、綠色社會,讓學生每天置身於優美的生態環境之中,體驗生態美。老師要在生態道德的各方面成為學生的楷模,充分發揮榜樣的巨大作用 ,身體力行,以身作則。老師示範帶頭為學生做出表率,實質上是一種無聲的命令,強有力的號召。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例如,老師不在公共場所抽煙,不亂丟雜物、不亂吐口香糖等。在整個校園形成一種尊重自然,愛護自然,善待自然的氛圍。
二、發揮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注重學科教學中對生態道德教育的滲透。
學校的任何一種教育活動只有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才有生命力。在課堂教學中有機滲透環境保護知識,是開展環境教育的重要途徑。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要發動老師充分挖掘學科教學中環保教育因素,備課不忘環保教育滲透,講課強調學生環保意識形成。小學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科學等學科是含有典型的生態道德教育內容的,它囊括了許多自然和社會的知識,老師要把這部分知識講透講深,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生態道德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態道德行為習慣、語文、數學、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都包含著一定比例的生態道德教育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把與生態道德教育有關的內容做必要的引申和擴充。
三、學校應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生態科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的生態道德意識。
各項活動的開展,是道德養成、深化生態德育的有效手段。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將學科的環境知識自覺地與本地實際聯系起來分析思考,盡可能將課內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科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農村小學應以少先大隊牽頭開展一系列生態教育活動,在校內通過辦黑板報、紅領巾廣播站、專題講座等來宣傳環保知識,進行環保教育,召開有關環保的主題班隊會,建立綠色責任區,並以演講、文藝演出等形式提高學生的環保理念。不但在學校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還要讓學生走向社會進行環境宣傳,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把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由學生之口說出來,意義深遠。在校外開展紅領巾護路護樹活動,珍愛生靈、愛綠護綠、節約水電、抵制污染等活動。努力營造全社會人人關心重視參與環保的良好氛圍。
四、 要充分利用農村小學生態道德教育的資源。
師生攜手創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將學校的花草樹木、長廊綠地等環境作為生態道德教育的活生生的教材,將學校掛放的名人名言、宣傳畫報,教室宿舍的文化建設一起納入到生態道德教育的范疇。除此之外,農村的生態環境也是可以成為對農村小學生進行生態道德教育的資源的,因為在農村小學生生活環境中既有優美的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同樣也有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和影響的情境,學生通過對這些情境的體驗可以提高他們的生態道德水平。
學校生態德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我們在開展學校生態德育的過程中一定要努力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進行,做到合理有序、堅持不懈,不僅能加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而且使學生形成環境保護的自覺性,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環境保護的工作中來。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態道德行為,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肆』 如何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教育科學素養

農村中小學教師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先進文化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隨著黨和國家進一步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出台一系列有助於實現城鄉教育公平的政策,農村中小學教師在教學工作環境、信息交流、經濟收入等方面相對於過去已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時也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師專業化的實質和核心就是教師的教育科學素養的專業化。筆者在一年多來對農村中學教師的走訪、跟蹤的基礎上,就農村中小學教師教育科學素養的現狀及對策做一些粗淺的探討。
一、提高農村教師教育科學素養是農村基礎教育質量穩步提升的關鍵所在
(一)教育科學素養的內涵
教師的教育科學素養是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教育科學素養需要以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背景為基礎,以其教育教學能力為依託。表現為教師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心理;自覺運用科學的教育理論、先進的教育觀念指導自己的教育實踐;始終熱愛自己的學生,熱愛教育事業,以身作則,甘於奉獻。教育科學素養主要是教育工作者在後天的生活和實踐中通過主體積極的自我建構養成的,與人的思想素養、道德素養有密切的關系,但教育科學素養的側重點在於教育工作者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理解和認識以及由此形成的較為穩定的價值觀。
(二)農村教師教育科學素養的高低關繫到農村基礎教育能否健康、穩步發展
農村中學多為地理位置偏僻,校園周邊文化氛圍不濃,經濟發展相對緩慢,辦學條件較為艱苦,教師收入偏低,由於所在地域的特殊性和教育對象的特殊性,使得較多老師產生消極、沮喪的負面情緒,產生心理失衡狀態,因此,培養教師熱愛教育、敬業愛崗、紮根山區、以苦為樂、以校為家的奉獻精神就顯得尤為重要。[1]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人的素質是人的能力產生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素質對人的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起著導向作用。人的素質越好,形成能力的基礎越雄厚,起點越高,發展能力的前景越廣闊。反之,素質水平越低,形成和發展相應的能力就越困難。農村教師的教育科學素養是其在教育崗位上得以保持持續旺盛工作熱情的精神動力,直接影響其教育教學能力的發展和發揮,包括專業知識水平的習得、學科教學技能技巧的形成,關繫到農村整體基礎教育功能的實現。農村教師的精神風貌、師德狀況也給一代代農村孩子的成長帶來直接的影響,影響其今後為人與為學。
二、農村中小學教師教育科學素養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教育觀念陳舊
農村教師的工作環境相對較為封閉,工作內容較為單一,幾乎很少與教育部門之外的其它組織或個人保持長期密切的交往,對學校之外的社會百態關注得較少。因此,較多老師不願接受新鮮事物,在教師角色轉換、學生評價、教學管理等觀念上比較保守、陳舊。2008年10月,筆者與江西省贛州市15位農村教師進行了一次座談,其中有12位表示「目前中國教育理論界一些學者的觀點根本不符合基礎教育的實際,說穿了就是紙上談兵。」對於新課程改革,有位教師說,「現在的教材確實是越來越簡單,但是考試題目卻越來越難,誰敢冒險去降低難度教學?」當筆者提到要轉變人才觀,未必只有培養出考上大學的學生才算是為社會培養人才時,教師們則反問筆者「一所學校升學率上不去,還有什麼教育質量可談嗎?家長還相信你們的學校嗎?沒有分數,『素質』從何而來?」還有的表示,「在目前高考制度、人事制度和職稱評定製度不改革的前提下,教師就只能像綁在高考戰車上的一個零件一樣,不可能有任何的自主權。」筆者還了解到,不少學校會准備兩套課程表,當上級教育部門來檢查時執行課改以後的新課表,而平常則是駕輕就熟地走老路。
(二)職業滿意度低
筆者曾做過一次對100名江西農村教師的職業滿意度問卷調查,發現有64%的農村教師對自己的職業感到「低度滿意」。對自己的工作感到厭煩的有39%(多為年輕教師);如果有機會換個職業會立即換的有73%;認為自己工作只是為了謀生、工作枯燥乏味、鄉村教師只是「傳聲筒」的佔41%。
(三)心理適應不良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農村中小學教師相比城鎮中小學教師,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不良症狀主要表現在心理適應不良。一是對環境的不適應。有一位家在縣城的大學生畢業後分配到農村中學任教,該教師後來回憶說他第一天到學校報到後整整一夜未睡。這里的「環境」既有生活環境,也有教學工作環境、人際環境等。二是因工作負擔過重導致的身體不適應。農村中學多為寄宿制學校,教師要負責學生一天在校所有生活細節的管理,腦力和體力的雙重透支,使得不少教師處於身體亞健康狀態。三是因生活壓力造成的過度焦慮症狀。不少教師因生活壓力所迫,背井離鄉到外地私立學校任職或棄教從商。
(四)教育理想缺失
對於教育理想,不少農村教師認為自己「沒有社會地位,很難有所成就,談不上實現什麼理想」,有的教師認為「家長不配合自己的工作,領導不欣賞自己的工作,同事不理解自己的工作,社會不關注自己的工作。」一些教師認為,農村的孩子考入大學後即設法離開自己的家鄉到城市求職,能夠經常與自己保持聯系的不多,而留在農村的多數也是日子不太寬裕,因此對自己職業是否真正受農民朋友尊重「感到懷疑」。在「你認為農村教師最引以為豪、最值得慶幸的事是什麼」這個問題上,多數教師認為是「升任領導職位」或「調離農村學校」,而不是教育教學上取得的成就。為了調離農村學校,有一些教師甚至明確表示願意放棄領導崗位到城鎮學校尋求普通教師一職。
三、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科學素養的思路與建議
(一)外在力量是「催化劑 」
1、改革人事制度,完善相關激勵政策
黨和政府近年來非常重視發展農村基礎教育。2006年國家頒布了新的《義務教育法》里總共有八條直接提到農村教育的學校設置、師資培養、經費保障等問題。新《義務教育法》比較強調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理念,有些政策還是向農村教育傾斜的。免費師范生政策、「三支一扶」政策、農村教育碩士生培養制度等政策都是著重為提高農村學校師資質量而制定的。但是,如何用好這些人、留住這些人確實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學校教學條件、提高農村學校教師學歷、實施支教政策和城市學校教師到農村學校鍛煉制度,這些可以說都只是農村學校的「硬資源」,我們要提高農村學校的「軟實力」,關鍵還是要留住一批不僅師德高尚而且業務精湛的教師,能在農村教育戰線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恪盡職守的教師。目前,由於我國城鎮與農村的整體社會環境存在差異,城鎮對農村的地方保護主義、歧視對立觀念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農村教師與城市教師的物質待遇、生活質量(諸如子女接受教育的教育資源、醫療水平等)之間的差異也就必然存在。但是人事和社會保障部門完全可以做到的是,在職稱評定、黨政幹部選拔、工資結構改革、人事調動等方面的指標和政策應該有適當傾斜,而不是為他們增加人為的障礙。如果在上述方面城鎮與農村的差距越大,農村教師就越想往外走,越往外走人事部門就越限制,這樣只能導致教師「心在曹營身在漢」,走向惡性循環。
2、教育行政部門轉變教師培訓方式,重在「培」而非「訓」,同時改革教師評價制度
農村教師繼續教育工作一般主要由縣市教育行政部門或教師進修學校負責安排。過去,一些市屬教育學院和省教育學院承擔了教師繼續教育的職能,但是目前愈來愈多的教育學院面臨著我國總體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趨勢,慢慢地由成人高等學校轉至為普通高等學校,招收應屆高考生,發放普通高等教育畢業證書,致使其繼續教育功能淡化或減弱。其實,不管是教育局主辦的短期培訓也好,還是教育學院招收在職教師進行2~4年的脫產進修也好,均有其優點與不足。單調的講座式培訓、內容脫離教學實際、培訓目的的功利性是目前教師培訓的主要症狀。曾有一位教師在講課現場對筆者說:「要不是評職稱需要這兩門培訓課的成績,我才不願意來聽課。」筆者認為,政府應設置農村教師培訓專項經費,對農村教師的培訓,除了進行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教學技能技巧的交流外,很重要的一部分要關注教師教育職業理想與信念的培育,要為他們制訂較為長期和全面的職業培訓規劃;要加強跟蹤;加強在平常工作期間對他們的思想引導與問題解決。素質的提高不是一兩次培訓課就能解決的,教師必須在教育工作中有了深刻的對教育的體驗、理解和領悟,真正感受到教育之魅力、教育之偉大、教育之高尚,而這些內心體驗,是憂愁、苦悶也好,是歡欣、振奮也好,需要有人與他們一起面對,一起分享。教育行政幹部、高校教師、省市名師成為他們的引路人、貼心人,長期與他們保持聯系、交流,也許不失為最好的一種培訓方式。對農村學校教師的評價制度,應該加強探索,深化改革,德、勤、能、績四個方面,「德」往往說起來重要,實施起來卻不重要,因為「勤」和「績」比較易於量化,因此往往是和獎勵直接掛鉤。
3、切實發揮高校對農村中學的教育指導作用
我國基本上每一省(直轄市)都有一所師范大學,有的省份還有不少綜合性大學創辦了教育學院,承擔基礎教育師資培養任務並開展基礎教育相關研究。如何通過教育行政部門或社會團體的力量,發揮好、使用好這些高校資源,切實起到對農村學校的師資建設既加強理論指導又關注實際辦學問題的解決也是值得探索的一個問題。筆者建議,可以嘗試在農村學校建立科研基地、實習基地、教學基地,為農村學校教師提供碩士層次的學位教育,經常性地邀請農村教師參加開展學術研討會、與農村教師一起開展教學實驗、合作著書等等。
4、社會各界應給農村教師多一些理解、尊重和關愛
對於農村學校的中小學教師崗位,社會各界目前一種較為普遍的看法是,農村學校的教師是「地位低、待遇差、工作累、前途黯淡」的職業。農村中小學教師相比於其它政府部門組織或工商企業組織的工作人員,可以說真是「要錢沒錢,要權沒權」。因此,在他們自身遇到生活上、政治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時,上級黨組織、工會婦聯等部門應盡可能給予真摯的關懷。有一位教師曾對筆者說,「我的不少同學幾年前下海經商或跳槽的,現在個個在城裡買了房,還買了私家車,真是風光滿面,都勸我早點離開這個行業。」由此可見,對農村教師持有一種偏見的社會人士還是有不少,包括不少在近幾年隨著黨的富農政策富裕起來的農民朋友、長年在城市務工的農村青壯年。目前有不少網路、電視媒體大力宣傳農村教師的光榮事跡,但媒體只能是製造一種輿論導向,喚起社會各界及政府部門對農村教師的關注。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村教師流失的問題,關鍵是惠農政策的落實,不斷縮小城鄉差異,為教師專業化成長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主觀力量是「內燃劑」
1、轉變觀念,改進作風
作為初到農村中小學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大部分尚沒有形成較為穩定的價值觀,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他們容易受他人的影響和暗示,從而產生對職業的新奇感或厭倦感。不少畢業生都把農村教師工作經歷當做一個過渡時期,以後是遲早要離開的;也有不少畢業生認為自己是迫於求職不順的無奈才來到農村學校,對於自己今後何去何從沒有明確想法,先找個地方落個腳;僅有少部分畢業生已參加工作能迅速擺脫心理壓力,消除自卑感,以飽暖的熱情投入教學工作。假定決定信念,信念決定行為,如果一名農村教師的假定當中是當農村教師是不會有什麼作為的,而他又是不幸的、社會對他是不公平的,那麼這個人很有可能一開始就陷於消沉,也不會在乎領導和同事對他的評價,獨來獨往、怨天尤人、冷漠自私等心理特徵就很有可能出現。因此,作為農村教師,應該轉變觀念,不管在任何教師崗位上,都是光榮的、一樣需要付出心血而且是有意義的。古今中外不少教育名家,不少是從最基層的教育工作做起,有的在幼兒園、小學工作數十年,最後終於碩果累累。因此,農村教師應該樹立職業新觀念,不斷加強師德修養,努力在大山裡迅速開創一片屬於自己的亮麗風景。
2、增強感悟,學會欣賞
農村教師應該看到,我國的基礎教育教師群體中,農村教師還是佔了大多數,多少優秀教師在一線的教學崗位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他們也體會到了「三尺講台」到「人生舞台」的快樂。農村學校也有不少城市學校比不上的地方。比如:田園山水式的自然環境、淳樸的民風、比城市學校更為簡單、和諧的教師群體人際關系、更為透明的學校管理決策機制等等。這些,教師都可以慢慢地學會感悟,學習欣賞。
3、自我調節,完善人格
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在自己的人生經歷過程中經歷一段心理上的挫折期、事業上的初創期。這段時期既是挑戰也是財富。目前有不少畢業生由於受社會的一些不良觀念的影響,情緒往往比較急躁,做事比較浮躁,總希望能一夜成名,一步登天,也經常是「這山望著那山高」,認為沒有得到的是最好的,而不是腳踏實地,做一行愛一行。這就需要學會運用心理學知識來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盡早走出不良心境。教師課余時間不應該是一門心思經商搞創收,或閉門苦讀考研考公務員,或打牌娛樂消磨時間,教師可以在學校的組織下開展教學研討活動,或者開展教學實驗研究、學習教育經典名著活動;教師也可以培養自己某方面的興趣,如音樂、書法等,使自己感到既充實又快樂。
4、陶冶修煉,升華境界

華中師范大學郭元祥教授認為,教師的自身修煉是教師專業發展最具活力的內生源泉。[2] 農村教師教育科學素養的提高是一項系統的、復雜的工程,不只是靠提高待遇、增加月津貼就能解決的事情,也不是靠學習一兩本教育理論書就能解決的事情,這是一種素質提高的過程,需要行動主體的積極主動的認知構建、情感體悟和意志磨練。如果一位教師存在人格缺陷或人性扭曲,那麼在任何情況下他也不可能成為一位好教師,他就永遠也不會理解什麼是教育。作為農村教師,在我國這樣一個特殊的社會轉型時期,在農村這個特定的時空環境中,需要一種淡雅、平和、執著的心態;「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多少暗含一些消極遁世的心理,但是句中所體現的豁達、堅定與從容,卻是值得每一位農村教師學習的。

『伍』 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存在問題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求解

小學英語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家長、學生、學校、教師的共同支持和配合,由於農村小學底子薄,基礎差,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設備條件有限,又缺乏較好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特別是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與評價手段單一,農村孩子與城裡小孩相比會有一定的差別。因而農村小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存在一定的困難,並且剛剛開設這一門課程,無論對於家長還是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個新的話題,孩子還小,他們也往往習慣於母語學習的環境中,因此,小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還存在很多問題。
1.農村孩子初學英語比較膽小,害怕且羞於說英語。農村小學的學生土生土長,從未說過英語,膽小靦腆,從小受周圍特定環境與家庭教育的束縛,易落於機械的條文背誦的俗套,與城市小孩相比,往往會顯得更加膽小拘謹、不善言談,缺少自信心理,又害怕會說錯被老師批評,因而羞於說英語也不太敢說英語。
2.農村小學教學方法、手段相對比較落後。農村小學基礎差,師資水平參差不齊,在農村小學中還使用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無法滿足他們的學習興趣,以致於學生產生厭倦心理,不願意繼續學習英語。
3.家庭教育與環境的負面影響。農村部分家長們或許都意識到了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但有的家長則是認識到從小學開始學英語並不重要,學好語文數學就可以了,而且加上自己本身沒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對英語也是一竅不通,也無法在家中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父母們缺少對孩子的鼓勵,沒有從正面積極地進行引導教育。更有父母認為,學英語是到中學才開始的,小學學英語根本用不著。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孩子們學英語的積極性。
4.缺乏英語學習的良好環境氛圍。農村小學生往往會因為缺少較好的英語學習的氛圍,而減少了教學效果。在課堂上,學生能聽到英語教師較流利的口語,但學生每周一般只能接觸二到三次,每次僅四十分鍾。而且在農村,用英語交流的環境很少,甚至可說是沒有。因此,學生聽英語、說英語、練英語的機會很少,他們缺少一個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
由於社會各種條件的制約和一些相關因素的影響,整個社會的英語學習氛圍不是很濃。農村更是如此,而且各個學校對英語的認識重視程度不同,導致對英語的投入不同;另外,教學設備條件有限,教師教學觀念得不到更新,教學方法單一等因素的影響。農村英語的教學質量提高的速度不快,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例如:多數學生在經過的數年寒窗的英語學習以後,他們學到的英語仍只能算是「聾啞」英語,英語聽說讀寫能力不是太高。

『陸』 《網路環境下,農村小學語文的教學》這樣的畢業論文題目好還是不好,說出好或不好的理由

《網路環境下,農村小學語文的教學》這樣的畢業論文題目好還是不好,說出好或不好的理由?

『柒』 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利用農村資源優勢

農村學校特別是落後地區農村學校教育教學條件與城市相比,相對處於劣勢,比如基礎教育投資比例偏小,校園硬體建設資金不足,教學設施不完善,師資力量缺乏等問題。城市學校各方面條件確實比較優越,但是農村教學環境也蘊藏著"金庫",只要去挖掘總會發現它特有的優勢。尤其是小學科學教學更是如此。
小學科學課程具有培養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觀察以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功效,擔負著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啟蒙教育,幫助學生探究科學規律,認識世界的綜合素質,進而逐步形成科學世界觀的重要使命。新課程改革對科學課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使小學生的科學學習具有廣闊的智力背景,科學教育不能局限於傳統意義上的教材,必須開發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資源,共同促進小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和發展。那麼在目前農村小學多媒體課件資源尚未配備或配全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大膽地將開放的科學學習資源加以應用。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資源,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利用農村優良的自然環境,為小學科學學習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農村學校的周圍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能為學生科學學習提供很好的學習資源。比如在上「觀察動物」「觀察植物」這些課時,我可以帶領學生到野外,隨時而且很快地找到一些動植物供學生觀察和學習。另外,農村學生的家庭周圍一般比較開闊,能為養殖動物、種植植物提供合適的場所,課下布置學生養殖動物和種植植物,學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農村的空氣清新、天空晴朗,能為學生觀察天文和氣象學習提供很好的條件。多數農村沒有工廠企業的污染,空氣比較清新,一年四季天空都比較晴朗。在多雲的天氣中帶領學生到野外,能清晰觀察到天空中各種各樣的雲彩,可以認識和學習有關氣象的知識。在晴朗的夜晚,可以指導學生很好地去觀察月相、星座,認識恆星和行星等。
農村學校的周圍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能為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在認識土壤的成分、地貌和水資源的時候,教師可以非常方便地准備一些土壤材料;可以隨時帶領學生到周圍去親自觀察各種地貌;可以和學生一道去調查周圍的水資源情況。
農村的這些學習資源優勢都是城裡教學條件所無法比擬的,如果農村科學教師能夠很好地利用這些優勢,那麼農村學生的科學學習效果一定會更好。
二、農村學校班級學生數一般較少,小班教學能更好地實施探究學習
農村地廣人稀,尤其是實施計劃生育以來,農村的學生數在逐年下降。安徽一個農村小學一般只有一百多人,每個班級學生數一般在二十人左右。在小班的環境下非常有利於探究學習,教師可以親自參與到學生的探究學習過程中,能夠非常方便地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追蹤觀察和實施指導。如果是四十人以上的大班,教師很難兼顧這么多學生的自主探究,探究學習很難開展。在這一方面,農村學校的探究教學確有很大的優勢。
三、「土」「洋」結合,豐富科學課教學資源
雖然在創建教育資源中農村小學也創建了很多實驗教學器具,但科學課教學儀器的短缺現象,仍然時時制約實驗教學的有序開展。如何立足於現實,在進一步加大力度裝配、建設實驗室和儀器室的同時,走自我創新之路,探索出一條既適合於現代實驗教學的需求,又富有個性特色的地方實驗教學的新路子呢?我們在用足用活現有教學儀器、設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地方的物產資源,就地取材,配合相關教學內容開展教師自製教具,發動學生製作學具活動。這樣不但解決科學課教學資源的短缺問題,而且為學校充實了大量的教具、學具,也推動了科學課教學器具的更新換代,極大地提升實驗教學的開設率。比如《岩石的組成》、《岩石會改變模樣嗎》等;讓學生到沙堆中撿鵝卵石、到石場中去撿表象於植物及小動物化石的石片和其它的岩石,也是學生津津樂道的趣事。採集、製作動植物標本更是同學們的拿手好戲;這些帶「土」氣的教、學具和現代科學課教學具相結合,確保了科學課教學規范化、現代化、一體化的優化運行。同時,注意創造良好的客觀環境,就應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個使學生積極思考發揮潛能的氣氛,啟發學生把各種各樣的想法講出來,即使是猜想、或者是不合理的說法,甚至是笑話也要鼓勵,積極引導,使學生勇於思考,如在上《霧和雲》一課時:揭開蒸鍋的蓋時眼前出現一片「白氣」,就讓學生猜想這些「白氣」是水蒸氣嗎?它是怎樣形成的?學生紛紛作出回答:有說是水蒸氣,有說是熱氣等等。老師再讓學生回憶水蒸氣的性質,加以引導後,說明它是不是水蒸氣。再通過冰塊冒「白氣」的實驗,說明它是不是熱氣,最後推想出「白氣」是水蒸氣受冷形成的許許多多小水點。這樣的教學,接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親自動手操作來感知事物,參與教學,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獲取的知識也比較生動、形象、深刻。這樣施教,不但充實了教學內容,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而且增強了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
實踐告訴我們:善於利用我們身邊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結合廣泛的農村教育資源,就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農村小學科學課教學要充分發揮「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地域優勢,挖掘農村的地方資源,創造性地為科學課教學服務,為農村小學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探尋出一條新途徑。

『捌』 農村小學教學點怎樣去做好德育教育方方面面的工作

德育的根本任務,在於影響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和品行。有一位教育家曾說過:一個人如果在短時間內提高成績,並不是件難事,但要想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則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學生的小學學習階段,在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並且方方面面、時時刻刻的貫穿於孩子成長的全過程。筆者認為學生良好的道德和品行最終形成,必須通過教育者組織適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長的價值環境,促使受教育者在「德」 的方面不斷建構和提升的教育活動來完成,具體有如下幾種有效途徑:
一、優化校園德育環境
校園文化環境具有無形的教育親和力。學校要努力創設良好的德育氛圍,對學生時刻地施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要緊緊抓住宣傳陣地,保持德育宣傳力度,同時也要對教師的言行舉止作出明確規定,為校園德育創造良好條件。例如在校園櫥窗開辟固定的「德育之窗」 欄目,定期更換內容:在教室前和教室里的牆壁上,選擇性張貼對人生有啟迪意義的名人名言;食堂里張貼珍惜糧食和文明就餐的標語;在草坪、樓梯牆壁等處都有友善的提醒。
二、開展節日主題教育活動
以節日為載體實施教育活動,寓德育於節日之中,讓節日煥發德育魅力。
利用民間傳統節日,實施親情教育。如放春節時,號召學生們自覺行動起來,以反哺之心孝敬父母,通過「特殊作業」
架起溝通的橋梁,讓學生們過有意義的「親情」 年。
利用世界文化節日,養育人文氣質。如世界地球日時.開展以「善待地球」為主題的教育活動,組織開展手抄報、宣傳畫、植樹、撿垃圾等實踐活動,使學生預感地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可怕,增強學生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責任感,激發學生對地球的熱愛之情和環境保護的意識。
利用革命傳統節日,弘揚民族精神。在「七·一」 「八·一」 「十·一」等重要節日 「七·七」事變、「九·一八」 事變、 「紅軍長征」 「解放戰爭」等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紀念El,通過參觀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瞻仰革命聖地和遺址,祭掃烈士陵墓,緬懷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等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讓學生感受先烈們可歌可泣的壯麗人生,學習他們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跡.深化對先烈精神和革命情操的理解,抒發學生的豪情壯志,培養樸素的愛國熱情。
三、重視開展實踐活動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餘生活中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道德實踐活動,通過學生的眼睛、耳朵、大腦去觀察、分辨、思考,自覺主動地認同、接納社會道德價值體系,進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l:k~n可以利用班隊或學校活動組織學生到敬老院慰問老人、打掃衛生等,讓學生體驗勞動的快樂和尊敬老人的情感。
又如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城市、農村和名勝古跡, 走進檔案館、圖書館,了解家鄉的歷史,領略名人的風采,了解改革開放的成就和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從而激發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熱愛今天的生活,長大後為家鄉、為祖國多作貢獻。
引導學生走進社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解讀生活,就產生許多情感體驗。學生走進社會,用自己的行為去解讀道德,就確立了真正的人生價值觀,培養了一定的社會責任感。這些情感的體驗、實踐的游歷是學生發展和成長必不可少的。
四、德育要「寓教於樂」
喜愛活動是學生的天性,活動既可以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又能使他們長知識、增才幹,對他們的身心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活動是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源泉和基礎.是班級工作的核心內容,而寓教於樂是一種輕松愉快的教育方法。所以。應圍繞規范開展好活動,讓小學生在笑聲中受到教育.在游戲中知道自己該怎樣做,在比賽中找到不足,逐步改正。例如:開展「我是勞動小能手」 系列活動;針對不尊敬長輩。不團結同學的現象,開展「這是你嗎」的講座活動;根據同學中亂扔紙屑、吃小食品等現象,開班隊會,談自己的體會。
五、德育要「家校一體化」
家庭是品德的學校,父母是品德的老師。家庭對孩子品德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孩子遵規守矩,家長首先要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學校可通過舉辦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月報》,向家長宣傳家庭德育的重要性以及具體要求,介紹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指導家長科學教育子女。通過召開家長座談會。傾聽家長對抓好德育的意見和建議,密切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聯系 使學校和家庭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協調一致,真正實現德育「家校一體化」。
六、構建德育教育的社會網路
學校在做好德育教育的同時 要把工作向前延伸 與當地的綜治辦、公安部門、文化部門、團委、少工委、關工委、社區等組成共建單位,群策群力,群防群治;與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單位聯合辦學。為中小學生提供德育教育的活動場所,全力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玖』 淺談怎樣搞好農村小學教學管理

農村小學教學管理是一個熱門話題,對農村孩子的教育至關重要。農村小學校長面臨很大的挑戰,要盡一切辦法提高自身對學校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如何對小學實施有效的教育教學管理,怎樣管理?下面就這一內容提出自己的觀點,與大家交流。
一、加強對農村小學教師的管理
我所在的農村小學只有八名教師,學生八十幾名。可能有人認為教師和學生人數少就很容易管理,其實不然。農村小學住宿和辦公條件比城鎮都要差,路又不好走,優秀的年輕教師都不願意,現有的老師還怕調走,因此對教師的管理至關重要。因為在學校,教師在教學中處於主導地位,教學質量歸根到底取決於他們。為留住教師,校長想盡一切辦法創造好的住宿條件和生活環境,使他們為農村孩子奉獻自己的青春。但又不能疏忽對他們的管理,因為不管教師的話,容易使年輕教師變得懶惰,沒有進取心。因此,加強對教師的培訓、評價是教師管理的重要方面,使他們心安,踏踏實實地在農村教學。我所在的小學每天早上老師和學生一起跑操,加強體育鍛煉,使一天充滿活力。沒有課的時候在集體辦公室一起辦公,閱作業,寫教案,討論學生學習情況。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嚴格管理下造就好的教學環境,不僅有利於學生,還有利於年輕教師不斷發展和完善,提倡活到老、學到老,教師傳授知識的時候,要給予學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加強教師管理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很重要。
在農村小學一提到教學質量,有些人往往認為這只是校長的事,與其他教學人員毫無關系。其實,從現代教學管理來看,教師不僅是教授者,而且是管理者。一方面,教師承擔著管理學生、教學設備等管理工作,直接參與教學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師在講課、檢查學生作業、測驗等教學活動中要真正意識到自己不僅是教授者,而且是教育教學過程的管理者,對提高教學管理有效性和教學質量非常必要。
二、加強對農村小學生的管理
農村學生越來越少,家裡條件好點的都想辦法轉出去到鄉鎮和縣城上學,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對於留下來的小學生,大多數是留守兒童,在父母親教育這一塊上基本是空白的,父母與孩子一年見不了幾次面,因此,教育孩子這一重大使命就是學校教育。「為了一切孩子,一切為了孩子」的辦學目標,必須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從以下方面管理。
首先,認真落實《學校日常常規要求》,加強對學生課堂、課間、收聽廣播、路隊及放學後衛生整理等方面的要求,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其次,利用好早自習及輔導等時間,並抓好課堂教學,找課堂要質量,注意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及時完成作業,不抄襲,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等行為習慣,再次注重安全教育。利用網路化工具,下載一些安全方面的視頻,讓學習觀看,讓學生下意識地發現生活中確實存在許多危險的地方。比如:回家路上遇到下暴雨,容易發生洪水,應該往兩邊高處跑,不要往低處走等。最後還要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全面發展。
三、加強學校教學環境的管理
好的教學環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通過自己和全體教職工共同努力,為學生創造更好教學環境。一方面加強對學校環境衛生的檢查,督促每個班級打掃好本班衛生,提倡「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的做法,使學生和教師養成良好的打掃衛生的習慣,把學校看做自己的家,使校園變得干凈整齊。另一方面加強改善學校硬體設施和教師的教學環境,除了國家補助外,還應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力量,爭取資金,逐步改善。好的教學環境需要全體師生共同努力,在教師方面,積極倡導每位教師幫助幾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實時跟蹤,使他們擺脫學習困境,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每一位教師還要相互學習,通過聽課和培訓等手段,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養,使教學充滿積極向上的力量。在學生中採用一優帶一差的做法,使他們共同學習和提高。這些都需要加強和改善,為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和道德素質,必須加強對學校教學環境的管理。
農村小學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之外,更需要從人的情感需要和發展角度思考管理方法。我們的管理在追求「工作認認真真、一絲不苟」的同時,更追求「工作創新有效,和諧共處」的境界,以為我們工作的環境空間營造舒緩、寬松、和諧的氛圍。管理中,我們要積極創造尊重人、信任人的環境。學校領導要與教師交往,做教師的知心朋友;關心教師的生活,盡力提高教師的物質待遇;給予教師充分信任,放手讓教師發揮創新才能,愉快地工作、學習和生活,從而增強教師自我管理意識和對領導的信任感,達到「管」是為了「不管」的更高管理境界。

『拾』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 現行小學英語教學的形勢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特別是作為統考科目,英語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鄉鎮小學普遍開設了英語課,但是城鄉學習英語的環境差異大,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狀況令人堪憂。許多學校英語教師配備不足,英語課時安排不足,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課堂上只是教教單詞、練練句型,學生在課堂上缺少互動,幾乎沒有交流的機會,一節課跟讀下來,學生不知道自己讀的是什麼;也有許多學校是比較重視英語教學的,每周安排三節英語課,有專職的英語教師,但是受到大環境的影響,英語仍然處在「副科」的位置,目前也缺乏檢測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教師平常的英語課堂教學也只求讓學生能跟、能讀。「授之以漁」是課堂教學的智慧所在,真諦所在。所以,我認為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它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
二、對有效教學的界定
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紀上半葉西方極具代表性的一種教學理念。其核心思想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凡是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有效實現預期教學效果的教學活動,都可以稱之為有效教學。目前,許多小學英語教師總埋怨教學內容多、課時數少,希望通過增加課時數和利用課外時間來提高學生的成績,這種想法是不可取的。課堂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場所,因此唯有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三、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新課程教學理念指導下的英語教學實施起來還比較困難。其課時緊,容量大,給我們英語教學帶來了極大的阻力,這種阻力促使我們對怎樣向課堂40分鍾要質量有了更多的思考,那麼,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實效性呢?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個成功的英語教師會創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用,學得主動,提高效率。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於較佳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還要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完成新課程標准要求的任務。
(一)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作為一名21世紀的英語教師,要懂得尊重和熱愛自己的學生,同他們建立起一種新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教育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教師應多於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讓學生覺得老師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師無話不說、無事不談,達到師生關系的最佳狀態。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要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的幫助學生。老師在學生眼中不僅是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用愛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創設英語教學環境,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活動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特別注意利用上課前的十分鍾創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warming up)。比如唱一些英語歌曲,開展如「let me guess.」或「follow me.」等有趣的復習知識型游戲,活躍課堂氣氛,增加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引發學生的求知慾。
其次,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全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儀表要灑脫;精神要飽滿;表情要輕松愉快;目光要親切;態度要和藹;舉止要大方、文雅;言吐簡潔;語言要純正、地道、流利;書法要規范、漂亮;版面設計要合理、醒目等。
再次,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學生單靠視覺回憶能再現原內容的70%,而視覺並用能再現原內容的86.5%,所以應該讓學生盡可能多的處於英語環境中,並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學生從多個角度接受信息。多種感官的運用有益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的加深。它能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全面發展。教學中讓學生動嘴說、用眼看、用耳聽、用筆畫、手腦並用,同時可以加強學生對所學語言國家文化的了解。
(三)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以此獲趣
教學不僅是一門技巧,更是一門藝術。教師必須在教學中盡量讓學生感到有趣、新奇,這就要求教師順應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通過模型、圖片、幻燈、錄像、投影、多媒體課件等,激發學生的想像能力,變抽象為具體,使教學活動變得生動,使學生學得輕松、練得扎實。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用各種方法。如「表演法」、「競賽法」、「游戲法」等。
1.當「小老師」、「模仿秀」
比如「talk about it」這一模塊中,我們就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模仿,帶表情說句子。還可以鼓勵學生上講台當「小老師」,領讀句子。讓他們模仿教師平時上課時的表情、動作,鼓勵他們學者使用課堂用語。
2.把身體語言帶入課堂
在教單詞或句子時,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做動作,甚至做誇張的動作或用誇張的語調朗讀,學生特別喜歡。學完單詞後,老師做出動作,學生就會說出這個單詞。
3.表演法
例如我常用的表演法是讓學生利用每課的前五分鍾表演、鞏固已學句子,具體做法是:學習小組表演對話,能說什麼就說什麼,說錯也沒關系。這樣就不會讓學生感到有說錯要批評的壓力。
另外,我還常常讓學生「唱英語歌曲」、「說繞口令」、「做游戲」等。由於教學方法的多彩多姿,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機,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4.運用邊畫邊說的方法
新教材最突出的特點是圖文並茂,無論student book還是activity book到處都體現了這一特點。繪畫是一項眼、手、腦等並用的活動,具有直觀、生動、形象等特點,它一則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二則可以幫助學生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的學習你方法也尤為重要。新型的學習方法不僅利於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而且利於形成良好的班集體,更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和心理活動能力能較長時間地處於高漲、積極的狀態之中。同時學生之間互相幫助,主動靈活地學習,在好幫差中共同進步,而且很大程度上,基礎差的學生會有更多、更大膽的練習機會。這樣練習一段時間,學生的英語成績大大提高了。
(四)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於運用。」為了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給學生更多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教師可以設計和組織多種難易適度的課外活動,經常性地編輯英語學習園地或辦英語壁報,解決疑難問題,分析常見錯誤,辨析詞語用法,舉行英美風景知識講座等;還可以適當刊登一些游戲方法、英語小詩歌、謎語、典故、趣聞、學生日記等;也可以成立英語課外小組,演唱英語歌曲、表演英語會話或短劇等小組活動;結合實際組織英語競賽,如:英語書寫競賽、單詞接龍比賽、朗誦比賽等,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互相幫助,互相感染,進而共同提高水平。通過這些活動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使學生認識自我,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強其自信心,增添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樂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進而長久保持其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總之,英語學習,興趣為先。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英語學習興趣的程度。很難想像失去了興趣還能怎樣培養交際能力。作為教師,我們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並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把新課程標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

閱讀全文

與農村小學的教學環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