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畫從表現手法上可分為工筆畫和寫意畫,從表現內容上可分為山水畫、什麼畫、人物畫
人物畫,花鳥畫,山水畫。
② 工筆畫需要注意哪幾點重點筆畫
一、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想怎樣溝通的問題 中國畫是傳統的文化,有著傳統的思想內涵和審美習慣,而且是以中國古代的文房四寶為作畫工具的,而當代的學生從幼兒園開始一直都在學畫西方畫,從用蠟筆、彩畫筆到鉛筆作畫,從學簡筆畫、鉛筆畫到水彩畫、油畫,接受著現代的藝術思想。所以他們對中國畫藝術缺乏了解與認識,沒有一定的中國畫的基礎,一般也都不會使用筆墨。如果我們急切地傳授知識和技能,就會出現抵觸情緒,作出不良的反應,結果總是學不進去。因此,我們要針對學生的實際開展教學活動,首先要讓他們了解中國畫的歷史,中國畫的特點,通過介紹中國畫的藝術成就,來感悟到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與藝術精華所在,增強他們的民族意識,例如在介紹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圖》時,著重指出這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獨幅山水畫。又當欣賞清代八達山人的作品時,可以引用了當代旅美藝術家丁紹光先生的話:「中國文人畫到了八達山人時達到了最高峰,他的畫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位大師的作品媲美,絕不含糊。」再如展出徐悲鴻、張大千等現代畫家的作品讓他們觀賞。從而使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傾注於中國畫上。有了這樣的思想基礎,教學中國畫就能收到好的效果。當然還應該讓學生欣賞我國古代民間的壁畫、雕塑、年畫。使他們真正感受到我們中華民族的藝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值得發揚光大。一旦學生對中國畫有了這樣的情感和意識,他們就能重視中國畫的學習,樂於去欣賞,認真去模仿,傾心去創造。 二、美術欣賞與技法訓練如何結合的問題。 由於長期以來,美術教學一直停留在傳播一些基本技能為唯一目的的現狀上。作為美術教師也不太清楚美術大綱上的精神要求,對教材的理解也較片面,在遇到欣賞課時就一跳而過,很少與學生一起欣賞討論一些美術名作。其實美術欣賞是很重要的,欣賞就是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學生會不會欣賞,會不會觀察,能不能感悟美,認識美,這其實是能否提高藝術素質的根本性問題。試問一個不懂得美的學生怎麼能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呢?所以在中國畫的教學中,美術欣賞不可忽視。通過欣賞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畫來拓寬學生的思路和限界,引導學生領悟畫家在美的藝術形象中所要表達的純真的思想感情,以及了解他們各自的表現的形式、技法。如唐代的吳道子與李思訓、五代時的黃筌與徐熙、宋朝的范寬與米芾、明代的戴進與沈周,以及現代的徐悲鴻與齊白石等,都有著不同的風格特點。如何欣賞這些畫,總得討論一些問題,譬如形象美在哪裡,神韻體現在何處?有何墨趣,怎麼構圖、上色的?分別屬於怎樣的中國畫,各人的畫法有什麼不同?通過討論和體會,讓學生感受到中國畫藝術最本質的東西,即形神兼備的藝術特點和筆墨相映成趣的藝術風格。學生有了這樣的體會與感受,學起中國畫的技法就容易得多了。當然我們的學生大部分從小沒練過毛筆字,而中國畫是以毛筆作為工具來作畫的,毛筆與鉛筆在使用上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我們在技法教學上也不能貿然行事,剛開始就讓學生用毛筆作畫,應該先讓學生學習一下毛筆的使用方法,最好是先要學生練練毛筆字,人們說的「書畫同源」,就是說書法用筆和國畫用筆是一致的。而且練點書法也能給畫上增添情趣,題辭、落款也用得上,因此,完全可以先教點書法再教畫,磨刀不誤砍柴工。 在中國畫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一般喜歡畫意筆畫,究其原因是學生覺得意筆畫既能隨意,又省時省力,他們卻不知意筆畫雖然簡練,但藝術要求高,它還包含著作者對事物的感受與聯想。因此,我們在教學上更要防止片面性,應該在欣賞課中讓學生了解到意筆畫是在工筆畫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這是在作者對事物了解和認識的前提下,才能作如此大膽的概括與誇張的。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先畫畫工筆畫,也可以在欣賞到意筆畫時時結合一些基本筆法訓練,這樣欣賞和技法之間相互結合,更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我在教學生作《荷花圖》時,先讓學生欣賞畫家畫的白描、淡彩、重彩和意筆荷花圖。在學生對荷花、荷葉的結構、形態有個比較清晰的認識之後,再先教他們作白描,然後畫淡彩,最後畫意筆畫。在指導畫意筆畫時,還要求學生把自己欣賞時對荷花的感受表現出來,做到形似神備。同樣在教禽鳥畫時也應該通過欣賞、體會、感受再進行技法訓練,也最好先從工筆畫練起,在了解了禽鳥的形體特點之後再作意筆畫。只有這樣學生作畫時才不致於太隨意,作出的畫也不會太離譜,有形也有神了。 三、摹仿與創新如何對待的問題。 我們現在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創新是藝術的靈魂,創新是美術教學領域一個永恆的話題,也是美術教學貫穿始終的重中之重。我們提倡創新,但我們又不能毫無根據地去讓學生搞創新。造房子不懂設計怎麼造呢? 學中國畫一般都是從摹仿開始的 。學習繪畫首先要臨摹,這一點已經是無可爭辯的共識。所謂臨摹就是要把前人作品中的精華學到我們自己手裡,再變成畫家獨具個性的面貌。學習前人首先要必恭必敬,他怎麼畫你就怎麼畫,要弄懂他的情感,學習他的技巧、筆法。一是不要有私心雜念;二是不要隨便亂造。要帶著腦子去臨摹,確切地說要「帶著『賊』腦子去臨摹,做人要誠,做藝術要『賊』!」(孫伯翔語) 臨摹好比運動員訓練,摸爬滾打,每一項技術要領都要掌握,否則到比賽時再去准備就來不及了。學習繪畫,每一筆畫都要精緻,描要描到家,塗要塗到位,畫鳥像鳥,畫魚像魚。一般說來當你有了一定的中國畫的基礎後,就可以放開手腳,去畫你自己的東西了。 藝術是人類情感生活特有的一種創造和表述方式,創新是藝術發展的本質特徵和不竭動力。創新,體現著人的創造能力,是人們超越意志和追求變化的願望,它能改變人的狀態,提高人的素質。藝術上的所謂「新」,有著相對於歷史的、傳統的、過去的不同的和變異的涵義,同時也包涵著個性與特色。 應該強調的是我們在中國畫教學上的創新不僅僅是讓學生創作自己的畫,而是要指導學生畫出個性、情感。畫與別人不—樣的美術作品,不去照抄照搬前人的東西。也可以讓學生「一題多畫」,「一畫多色」,要學生用「心」作畫。用心作畫就能獨具慧眼,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畫出常人想不到的好作品。「人心不同,各如其畫」。要鼓勵學生敢於打破傳統的模式,擺脫常規的束縛,在創造中發揮靈感,自找樂趣,充分展示自己,表現個性。 文化部長孫家正先生在論及文化創新問題時曾指出:「優秀的藝術傳統是中華民族祖先文化創新的積累和結晶,不斷創新是這一傳統得以延續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當代中國的藝術創新是中國傳統藝術向現代形態的轉化與重塑……」。 因此,創新將顯示出不同國家、民族文化自我更新的活力和藝術家個體的智慧才能。由此可見,美術教學必須提倡創新,而中國畫的教學當然更不例外了。 四、中國畫教學能否體現素質教育的問題。 中國畫的教學與西方畫的教學同樣有著一個審美教育和人材培養的兩種要求。有人說我們中小學的美術教育不應該考慮人材培養的問題,這似乎太偏執了。試問:如果沒有中小學教師對他們的精心培養,怎麼能有藝術家、畫家、設計師、和科學家的誕生?翻開世界名人傳,不難看到不少發明家和科學泰斗都具有藝術的特長,而且這種愛好都是從小培養的。美國學者伯恩斯坦在完成一項對150篇科學家傳略文章的研究後得出一個結論:「幾乎所有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同時也是藝術家、詩人、音樂家和作者。」這一結論表明藝術學科與人的創造性人格形成之間的內在相關性。因此本人認為,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在教學上首先應該把每位學生都當作人材來培養,不論他們今後是否從事藝術。 作為中國畫在素質教育中更具有它的特殊性,由於中國畫最長於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所以它的教學最能愉悅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情操,通過學習與創新更能豐富人的想像力,發揮人的創造力。21世紀是高科技的世紀,是科技、經濟文化、社會協調發展的世紀。作為一名21世紀的美術教師必須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更新美術教育觀念,使中學美術教育能在培育人材中發揮其作用。我們要充分利用中國畫教學的特殊性來培養學生的藝術才華,增強他們的審美能力,讓學生的動手能力、抽象思維力得以真正的提高,使其內心的情感,滲透到藝術家所表現的豐富情感世界中去,在藝術的熏陶下,其身心不斷地得到愉悅,從而使心靈得以升華,並由此逐步實現完美人格的創建和全面素質的提高,真正做到讓美術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盡管我們現在的教育還不能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陰影,可我們必須排除一切干擾,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育人實踐活動。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改革的深入,藝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將越來越顯得重要,學校的美術教師的責任將會越來越大,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畫教學也會越來越受到學生的青睞。
③ 工筆畫是屬於國畫的一種嗎國畫都包括哪幾部分
屬於,是中國畫的一種技巧。
按表現方法,國畫有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
其題材和表現對象大致可分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畫科。
按表現形式有壁畫、屏幛、卷軸、冊頁、扇面等畫幅形式,輔以傳統的裝裱工藝裝潢之。
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又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寫意、白描等。
中國畫的畫幅形式較為多樣,橫向展開的有長卷(又稱手卷)、橫披,縱向展開的有條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冊頁、斗方,畫在扇面上面的有摺扇、團扇等。
(3)小學國畫工筆畫教學內容擴展閱讀:
一、工筆畫的要求:
宋代的院體畫,明代仇英的人物畫等。
工筆畫要求「有巧密而精細者」(北宋韓拙《山水純全集》),水墨、淺絳、青綠、金碧、界畫等藝術形式均可表現工筆畫。
二、工筆畫的特點:
工筆畫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建立了一套嚴整的技法體系,從而形成這一畫體的獨特風格面貌,其特點歸納如下:
1、以線造型是中國畫技法的特點,也是工筆畫的基礎和骨幹。工筆畫對線的要求是工整、細膩、嚴謹.一般用中鋒筆較多。
2、以固有色為主,一般設色艷麗、沉著、明快、高雅,有統一的色調,具有濃郁的中國民族色彩審美意趣。
④ 國畫工筆畫的畫法
一般工筆畫需要以下幾個步驟來完成。
一、草稿:使用鉛筆打草稿,紙張不要求。
二、過稿:將草稿放置在拷貝台上,上面覆一層熟宣,使用勾線筆(花枝俏等)將畫稿勾在宣紙上,這樣的做品稱為白描。
三、渲:在畫好的草稿上用墨來表現畫面的明暗,方法是:使用兩支較大的筆(一般為大白雲)一支蘸墨,一支蘸水,先點墨,在墨沒干之前用水渲開,造成一個自然的過渡。
四、染:方法和渲的步驟差不多,不過使用的是國畫顏料,這一步較為麻煩。為了讓色彩更加均勻厚實,一般要進行多次,有「三礬九染」之說。
五、勾線:在渲和染的過程中可能會造成原來的線條被色彩覆蓋,要重新勾一次線。
工筆畫的過程和技法非常復雜多樣,這只是基本的過程。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
⑤ 國畫工筆畫花草的上色步驟與技巧
暈染和罩染的區別:
暈染指一次調好的同一色,反復數次渲染。以花瓣為例,先在花瓣基部染出一個小的局部後暫時擱置,待其將干未乾之時再擴大范圍染第二次,再待將干未乾時染第三次,直到整個花瓣全部染色。這樣做的目的一是上色,二是分出厚薄濃淡,找出花瓣的質感。
罩染則是將暈染效果加強,同時具備修補作用。通常情況下,暈染調色未必一步到位,同時容易出現國畫弊病中的「火氣」或「稚氣」。這時就需要罩染了。罩染方法是根據暈染後需要加強的傾向,調出不同與暈染並符合傾向的其他顏色,對暈染部分做全部或局部的染色。罩染所用的顏料,一般應為質輕的薄質顏料,太重或礦物顏料覆蓋太強,不宜用作罩染。
⑥ 國畫工筆畫花草的上色步驟與技巧
以工筆荷花荷葉的畫法步驟為例:
一、白描。
荷花花瓣、葉子、莖的線條都較長,要求勾線時,形象准確而飽滿,線條流暢。中淡墨勾花瓣及小蓮蓬。較重墨色勾葉子。後面的荷葉以沒骨法完成,不用勾線.
二、染底色。
用白色調稀罩染花頭、花苞。黃綠色罩染小蓮蓬,顏色薄一些。花青墨暈染正面葉片。草綠色罩染反葉及花葉的莖。
三、進一步刻畫。
芽綠色暈染花瓣,花苞染得深些。深綠色罩染正面葉,石綠色暈染反葉及莖。藤黃加少許朱磦暈染蓮蓬壁。黃色勾蕊絲,白色立粉點蕊、小蓮子。反瓣勾筋,正面不用。
四、沒骨法完成後面的荷葉及長草。
偏寫意畫法,不受輪廓線的約束。筆中的色有深淺變化,畫得見筆、生動.
⑦ 中國畫按技法的工細與粗放分為工筆畫和什麼
寫意畫。
寫意畫(freehand brush work)即是用簡練的筆法描繪景物。寫意畫多畫在生宣上,縱筆揮灑,墨彩飛揚,較工筆畫更能體現所描繪景物的神韻,也更能直接地抒發作者的感情。用中鋒側鋒逆鋒來表達。
寫意畫是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參與繪畫,對寫意畫的形成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7)小學國畫工筆畫教學內容擴展閱讀:
現代寫意人物畫注重畫面的色彩調子,促進了對調合色使用的研究。如西方繪畫,特別是水彩、水粉畫的用色方式,現代工藝美術的色調處理,磨漆畫的色彩感覺以及對自然界新的審美視角的追求等等,都是影響中國寫意人物畫的調合色使用的重要因素。
但中國寫意人物畫調合色研究的基礎重點應放在固有色的變化上,對光源色研究與利用不能作為重點。調合色應在表現豐富多彩固有色的變化上多下功夫,從色塊的並置效果中求得大統一、小對比、豐富而協調的效果。
在古代作品中,用色一般不打破物象原來不同固有色之間的界限,在現代之作品中,有的仍沿用這種手法,但已開始按畫面需要與作者的主觀感受去概括與處理畫面的色彩。
⑧ 畫了幅工筆國畫(荷花)老師讓寫作品簡介,怎麼寫
一。時間;場景;人物;地點。
二。寫實;細節;寓意;心情。
三。思想升華,筆法體現。隨心所欲,不拘一格。
⑨ 工筆國畫的繪畫步驟和方法
1、工筆畫的方法:白描、皴擦、點、撞水撞粉、褪色法、分染、罩染、統染、碰染、接染、平塗、烘染、皴染、擦、反襯、水注色法、點蕊
2、工筆國畫的繪畫步驟如下:
(一)起稿和勾線
工筆重彩落墨之後很難改動,所以起稿時一定嚴肅認真,要求精細准確,筆筆肯定。墨線的深淺根據對象本身的色調來決定。譬如:白色或淡色淺色畫墨線要淺,重色畫與質地堅硬的物象墨色要深。如枝葉還應視遠近層次及光暗變化使用墨色(焦 濃 淡 重 清)
勾線除墨色深淺外,重要在用筆。用筆有強 輕 重 疾 徐等變化。線條有粗細,長短,曲直之粉要根據物質質感用筆。一張好的白描也是一張好畫。
最後,題款 蓋章,一幅畫才算完成。
白描:以線為表現手段的畫法,依靠線本身的剛柔,粗細、巧拙,方圓,疏密等變化來表現各種物象。同時線條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抽象審美效果。白描就整個中國畫來講也是一門獨立的藝術,作為工筆白描,一般線形變化不大,細而均勻,為敷色留有餘地。
皴擦:繪畫里常遇到土、石、樹樁等物類,用筆中常以皴增強質地和厚重感,亦是線的補充,較講究用筆。一般要求自然而順勢,不故作姿態。擦,更加隱筆。一般只是豐富皴的技法,有時亦起修改皴的敗筆的作用。
染法:有許多種,一般有平塗、分染、罩染等,平塗多在做色底及畫面局部平塗顏色時用,不宜見筆痕,分染是分出物體結構的染法,有高染與低染兩種,染在物中間凸起部位並造成一點立體意味的是高染,罩染是在已分染過色墨的部分罩上某種顏色,這樣能產生厚重而沉著的色彩變化,烘托一般是在物之外烘染出一部分色墨,以便加強主物的塑造,實際上有染擴大的意味,月雲雪邊多用。
點:在繪畫中點的用途極廣,視所打處可為花草野卉、可為苔點、也可不計何物僅為畫面的裝飾用。點是小點,是擴大了的點,斯法在畫作中常用。用點時一般求用筆的一致統一。
撞水撞粉:些畫法靈活多變,有色粉相撞法,亦有色粉水撞法,也有互用者。一般是以含水量大的筆畫出對象的形結構再以色墨粉相撞生趣,因水化不溶而發生變化,活潑生動。
褪色法:以層層積色方式,一層層上色時退出一部分,設色越多層次越多,畫花鳥及草類雜物中常用。
分染:除單獨使用,還常用於為罩染打底色,為平塗開醒。方法是用兩支筆,一支蘸色,一支蘸清水,先用色筆從最深部位開始染起,接著用水筆輕刷使顏色逐步向外暈開,使其越越淡,不留痕跡。
罩染:罩染時,不能急於求成,要薄薄地罩,一遍不足,可以再罩,筆上含色要飽,用筆直要輕,不可來回塗抹,以免把底色攪起。
統染:筆上含色要飽,用筆要輕,防止把分染的效果破壞掉。
碰染:有兩種不同顏色,從葉子或是花瓣的兩端同時染色,然後在葉或花瓣中間碰到一起,使其自然銜接,形成統一整體的方法。
接染:用一種顏色趁濕接著染另一種顏色,使顏色相互滲接在一起的方法。這種方法合適在同一體面中包括幾種不同顏色的情況,其特點是既省力,效果也活,有一種流動感。
平塗:塗時顏色要薄、水分要適度,要一筆接一筆順塗,不要來回塗抹。平塗的方法,除單獨使用外,還用於打底色,襯托、罩染等方面。
烘染:為了突出某些主題或表現一些特定的環境,氣氛而在物象周圍進行大面積的渲染的方法。
皴染、擦染:就是見筆的一種染法。多用來染石頭、樹干。
反襯:在渲染過程中用顏色從紙或絹的背後襯上顏色,使正面的顏色更加深厚明艷。
水注色法:多用於石頭和樹干。先用墨染出石頭或樹乾的輪廓(墨色要有濃淡變化),可以把水分用得足足的,要水墨汪汪,趁墨跡未乾時,注入清水或重墨,把平板的顏色沖開,產生豐富的變化。
點蕊:點花蕊在畫花中是很重要的。點蕊時用尖筆蘸上飽滿的顏色,在尖上一滴滴點下去,點成一個圓珠,干後,要圓、凸、大小均勻,中間陷下一個小坑為最好。
⑩ 國畫中的工筆畫法有哪些步驟
國畫中的工筆畫法有描、分、染、罩等,傳統工筆畫法顏色應該薄一點,但是要表現出厚重的感覺,往往一遍遍用薄色反復上色,最終形成一種多層疊加的厚重效果。薄上色法最好用在絹畫上,手放於絹面之上撫摸畫面,不覺有粗糙感,而且還能清晰感覺到絹絲的經緯。
一般工筆畫需要幾個步驟來完成:第一步是草稿,也就是使用筆打草稿,一般在紙張上不作要求。第二步是過稿,就是將草稿放置在台上,上面覆一層熟宣,使用
勾線筆將畫稿勾在宣紙上。
第三步是渲,這就是在畫好的草稿上用墨來表現畫面明暗,方法是使用兩支較大的筆,一支蘸墨,一支蘸水,先點墨,在墨沒干之前用水渲開,造成一個自然過渡。
第四步和渲的步驟差不多,不過使用的是國畫顏料,為了讓色彩更加均勻厚實,一般要進行多次,有「三礬九染」之說。最後一步是勾線,是在渲和染的過程中可能會造成原來線條被色彩覆蓋,要重新勾一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