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如何開展
語文綜合性學習主要表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也是溝通課堂內外聯系、溝通學生與自然社會的聯系、溝通語文與各學科之間聯系的紐帶,是貫穿於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之中的基於文本又超文本的語文學習活動,具有極強的開放性。
為此如何開展好語文綜合性學習這點很重要。我認為教師應該在語文教學中加強綜合性學習的指導,從而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有效實施綜合性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主體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品質,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根據「標准」的要求,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際,我認為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指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知識的整合
二、能力的綜合
三、學科的聯合
四、課內外的結合
在這里我就學科的聯合這一點談談我的看法。在我主教音樂的時候我看過這么一個片段:一位教師在教學《水鄉歌》最後一節「水鄉什麼多?歌多。千首曲,萬首歌。裝滿一籮又一籮,唱咱水鄉新生活。」時,問學生:是什麼裝滿一籮又一籮?有的學生竟說是「磁帶」,這位教師立即說:「哇,一籮又一籮的磁帶,該有多少歌呀!」接著教師就隨機應變地教學生唱《我們的生活多麼幸福》這首歌,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接著教師又問,有誰想唱這首《水鄉歌》嗎?於是教師將這首詩用簡單的曲子配上教學生唱,同時展示原來准備創新情境指導學生朗讀的動畫,學生在聽著音樂、唱著歌曲、看著美景,整個完全沉浸在江南水鄉的生活之中。這里語文和音樂的聯合迎合了學生的學習和表達的需要,教師的指導、活動的組織也完全滿足了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讓所有的學生都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獲得了最大限度的發展。而在本學期的陳銀老師的公開課中我又親身感受到了學科的聯合在教學中的發揮運用.陳銀老師的公開課課前設計讓我們首先聽到的是一首充滿著春節的熱鬧、喜慶、歡快的歌曲。接著是讓學生談論聽歌的感受:喜慶、熱鬧、祥和、有年的味道而步入課題。然後讓學生分組根據這幾個感受去課文中找出表現這幾方面的段落和相應的重點詞和句。老師適時點撥。一節課學生在聽覺、視覺和朗讀中輕松愉快地主動的參與學習、突破了難點掌握了教學內容。陳銀老師的這節課較好地運用了綜合性學習中的語文和音樂的聯合,這種聯合迎合了學生的學習和表達的需要讓所有的學生都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獲得了最大限度的發展。
從這點上看,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綜合性學習,要從尊重學生的這種精神需要出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啟發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學習。教師的任務就在於把學習知識的規律和方法教給學生,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流暢地讀、主動地說、大膽地唱、活潑地跳、自由地畫……鼓勵他們勇敢地發展自我、認識自我、發掘自我,實現良好個性的自主發展。
2. 如何理解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點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點
1、綜合性
(1)、學習目標的綜合:語文能力、三維目標
新課程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人的語文素養本來就是一個整體,應該整體而不是分割地納入課程目標,三個維度是相互交融,滲透的關系。
(2)、跨領域學習目標的綜合:不同學科、不同情境
(3)、學習方式的綜合:書本學習與實踐學習、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
2、實踐性
(1)、重探究重應用:質疑——研究——解決
(2)、重過程重參與:關注隱性目標與長遠目標、關注參與面和參與度
(3)、重方法重體驗:與生活、自然、社會相結合,強調整合、溝通與體驗。
3、主體性
體現為「選擇內容、確定時空、組織活動、總結展示」等方式的自主性。
4、開放性
(1)、「綜合性」學習內容和形式的多樣
(2)、《語文課程標准》只提一些建議
(3)、學校、教師與學生的創造空間很大(校本資源的開發)
5、統整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強調統整性(綜合性學習的統整性,不僅包括學生發展的統整性、和諧性,而且包括不同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要力避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的唯智主義,要突破傳統狹隘的語文學科課程觀,防止語文綜合性學習「唯語文」傾向。
(1)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基本上還沒有擺脫以前「語文課外活動」的思維框架和活動模式,語文綜合性學習還局限於某一技能的活動演練,只在提高學生語文某項能力上下功夫。
(2)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當作情景作文的一種形式,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只是為了寫作收集資料、積累素材。
(3)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常常擔心「非語文」內容過多地介入,擔心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像語文課」。比如社會調查活動被列入語文綜合學習的內容。
3. 如何讓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真的「活」起來
近年來,綜合性學習單元,在語文教材改革發展史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成為體現課程標准精神、引導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單元設置,是對語文課本學習的提升與拓展,為學生自主探究創設問題情境和學習空間,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學習途徑的多樣性、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學習目標的綜合性和多向性。在教材使用、實驗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它給語文教學所帶來的嶄新氣象和勃勃生機,如同課程專家呂達先生所預言的那樣:在我國未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綜合化將給學校課程帶來巨大的變化和新的面貌,但學校教育將要產生和遭遇的問題、難題也是空前的。確實,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語文課程改革實驗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僅是語文教學改革的熱點,更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難點,其中有許多問題亟待我們深入研究,切實解決。
一、語文綜合性學習強調統整性、要力避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的唯智主義。要突破傳統狹隘的語文學科課程觀,防止語文綜合性學習唯語文傾向。
語文綜合性學習統整性主要表現在學習內容的綜合性、學習方法的系統性、學習功能的整合性。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從學習內容上看,語文學習片面強調書本特別是課本的學習;從學習方法上看,過於注重知識的記憶和技能的機械訓練;從學習功能上看,聽、說、讀、寫四項能力割裂失衡,語文知識、技能的學習與人的整體發展相體離。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置基於語文的綜合性特點和人的發展的全面性整體性需要,旨在實現語文學習對學生素質的整體優化、全面提高。因此,語文綜合性學習既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也不同於以往的語文課外活動。其主要區別就在於:在學習內容上,不再拘泥於語文學科,而是要關注、關涉科學、人文和自然、社會、人生以及歷史、現實、未來等科學、文化、藝術、道德各個領域;在方法途徑上,不再單單通過語文活動或情境模擬來達成某項能力的提高,而是利用各種可資利用的資源,運用各種學習方法與手段,包括運用科學探究、發現學習、資源學習以及小組合作、獨立探究等多種學習方法與手段;不僅運用傳統的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也可借鑒其他學科的學習方法;不僅要開展語文活動、實現課內課外結合,而且更要注重在實際情境中、社會實踐中、生活體驗中養育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達成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如果用這一觀點來考察當前語文綜合性學習實驗狀況,我們不難發現,傳統狹隘的語文教學觀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化,制約著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有效開展與展開。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基本上還沒有擺脫以前語文課外活動的思維框架和活動模式,語文綜合性學習還局限於對某一技能的活動演練,只在提高學生語文某項能力上下工夫。例如,有的老師在組織教學這就是我這一綜合性學習單元時,把活動目標定位在口頭作文訓練上。如果作為語文課外活動,這樣的定位也未嘗不可,但是作為語文綜合性學習單元,這樣的目標定位就單一狹隘了。實際上,以這就是我這一主題作為七年級(初一)的第一次綜合性學習,是有其特別的內涵和用意的,除了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外,至少還應容納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⑴結合課文學習──這一單元以人生、生命為主題,讓學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長,珍重生命,在自己的生命豐贍的過程中發現、體悟生命的價值。
⑵展現自己的個性、特長、興趣愛好,在尋求別人理解的過程中理解別人,進而學會共處。
⑶在各種情境中,學會調適自己的角色,包括言語舉止,學習在各種社會活動情境中發展自己,得體地推薦自己。
2、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當作情景作文的一種形式,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只是為了寫作收集資料、積累素材。例如,有的教師在組織實施我愛我家這一綜合性學習單元時,把課文中設置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媽媽的嘮叨三個情境看成是為作文而設置的活動主題,把這一單元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完全上成了活動作文課。在這一觀念下展開活動,學生勢必為作文而選擇活動主題,為作文而收集、取捨素材,為作文而製造故事。實際上,這里的三個活動(可任選其一)盡管都有作文要求,但作文不是惟一目的,或者說不是主要目的,作文只是活動結果的一種呈現形式,只是為教師評價或學生評價提供一種手段。當然也不排除通過作文來實現作文自含的教育功能。除了作文之外,設置這一單元還有以下幾個期望:
⑴培養學生探討、追尋、調查研究的興趣和能力,培養學生留意身邊生活的意識;
⑵在對家庭中平時不被注意的尋常小物小事的調查了解中,體驗生活的底蘊及蘊藉的情意;
⑶在活動過程中,感悟關愛,理解關愛,體驗愛心,生發愛心。
3、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常常擔心非語文內容過多地介入,擔心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像語文課。例如,在開展探索月球奧秘追尋人類起源兩個單元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時,有的教師時有納悶:這像語文嗎?語文何以體現呢?這種擔心實質上是傳統的語文觀念的表現,或者說是長期以來過細的分科課程教學觀在語文學科上的反映。在有些合科課程中,學科界限已趨於淡化,越來越趨於學科之間的融合,已不存在像誰不像準的問題。語文學科由於它本身綜合性和工具性很強,所以目前尚屬分科設置,但並不是說它必須和其他學科壁壘分明,不可融通。恰恰相反,語文作為母語可以通達各個學科,而綜合性學習正是跨學科學習、多學科結合的一種努力。語文是學習各個學科的基礎.而學好其他學科也可以成為學好語文的基礎。簡言之,人文素養、綜合素質在整體上提高,語文能力也就隨之跨上一個新的台階。
二、語文綜合性學習注重自主性、實踐性、開放性,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探究,發掘利用課外、校外的語文學習資源,讓學生自主開展實踐活動,切莫本本主義,畫地為牢,越俎代庖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相對於傳統的課堂教學而言,語文綜合性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靈活性、自由度和自主創造的空間。這不僅表現在學習活動的方式上,也表現在學習內容的安排與組織上。語文綜合性學習序列結構的安排,不是建立在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邏輯體系中,而是建立在學生發展需要和學習資源的利用上。所以,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完全可以對課本的設計進行改造、變通、拓展和完善。課本中的綜合性學習的設計,也只是提供一種具有開放性、選擇性的範例。可是,就目前的綜合性學習的實驗來看,還缺乏現代語文教育資源意識和語文大課程觀特別是新教材觀。具體表現在:
1、過於依賴課本,而且把課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閱讀教學上。沒有充分認識到新教材中語文綜合性學習設置的開放性特點;沒有充分認識到新教材中語文綜合性學習面向生活。面向實踐的引導性、示例性和可選擇性;沒有認清語文綜合性學習與閱讀教學的根本區別。有的老師把語文綜合性學習單元當作課文中的選文放在課堂接部就班地進行教學,這樣做完全背離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本質特點。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置,是對課堂中心課本中心的突破,是對知識授受教學模式的挑戰。語文綜合性學習絕不能蛻變成課堂教學和知識傳授,一定要讓學生自主性地開展實踐活動。課本中的綜合性學習的設計是為學生提供活動情境、途徑和廣闊的天地,而絕不可不顧當地的學習資源和學生實際狀況,把課本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內容當作金科玉律照搬照抄。實際上,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方案、計劃以及具體實施,最好應自始至終由學生自己承擔與完成,只是因為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內容和課程形態第一次進入語文課程的必修課,新教材才較為具體地設置了一些適於綜合性學習的主題和情境,給予了必要的示範與引導。在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仍然是必要且重要的,但其職能有了變化,不同於傳統的課堂教學的是:首要是組織與管理,其次才是指導與輔導。
2、在語文綜合性學習實施過程中,對語文學習資源開發利用得不夠。有的學校地處僻遠山村或所處環境經濟文化較為落後,相對而言,這些地方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要困難一些。但是,這些地方並非沒有學習資源可開發利用。在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城市有城市的優勢,農村也有農村的優勢。比如,在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及體驗的聯系方面,農村孩子不會比城裡的孩子弱;在對大自然的感悟方面會比城裡的孩子豐富、深切得多,等等。實際上,語文作為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學生生活就是重要的學習資源,當地自然環境、風俗民情、傳統文化、校園文化、節日文化都可成為有益的學習資源。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要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把語文學習引向社會生活與實踐,把社會生活與實踐融入語文學習。教師要轉變語文課程硯,要拓寬語文課程的視野,培養識別語文課程資源的敏銳的眼力,培養開發語文學習資源的能力,特別是要調動學生留意並關注身邊可資利用的語文學習資源。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來組織加工、優化整合,使之成為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程。
三、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育目標具有生成性、多層性,不要拘泥於既定的教學目標,目標在活動過程中,目標在不斷生成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育價值具有整體性、多元性,教育價值在活動過程中,在活動過程中生成新的教育價值。在一定意義上,過程即目標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語文課程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一語文教學應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可是,在目前語文綜合性教學實驗過程中,仍然存在對學習過程認識不足,對整體考慮關注不夠的現象,具體表現在:
把學習活動的過程僅僅當作實現目標的途徑和手段,對過程中教育價值發掘不夠,缺乏及時的評價、激勵和督導。開展活動直奔目標而去,既無視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的目標不確定性,豐富多采性和目標生成性,又忽視展開性目標和表現性目標。如,感受自然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單元,其中有一項我有一個『朋友』的主題活動。開展這一主題活動,決不是僅僅為了獲得寫作題材,也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秋遊,而是如同課文要求的那樣,投向自然的懷抱讓景物像人一樣活起來,同它展開心靈的對話,試著結交幾個自然界的『朋友』。所以,在指導這一活動時,一定要關注學生在投向對話結交的具體活動過程中的投入、體驗和表現,調度、引導學生以心靈貼近自然,在與自然包括動物、植物相融、相知、交友、交心的過程中獲得自己獨特的體驗、感悟、遐思同學們可能有各自的不同表現和言說方式,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感受,但這正是要達成的活動目標。教師的責任就是在這一活動過程中給予引導、激發、激勵,而不能是僅在活動結束後來甄別優劣。再如,開展探索月球奧秘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其主要目的並不是要學生探尋出多少月球的奧秘,也無意於讓學生來解開月球之迷。而是讓學生能在月球文化的潮汐里接受一次沖浪、憑此可以培養探求自然奧秘的興趣與基本的科學方法,可以徜徉在唐詩宋詞的那個古典的人文的月亮里,可以想像、漫遊在亦幻亦真的迷宮里
當然,涉及到上述審美體驗、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評價,目前還不能像對待知識、能力那樣構建系統的培養方法與檢測手段,但這些非智力因素生成與發展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個性素質的生成過程,實質上是在具體情境中在主客體的交互作用下主體自我建構過程。因此,面對新的學習與活動情境,學生全心身地投入了,心靈激盪了,真切體驗了,感情融入了,我們就有理由認為學生的個性素質獲得了發展。那麼,我們就應把目光聚焦在過程上、在學生的參與程度上和在參與過程中的行為表現上,及參與過程中情感反應上,而不能只關注那些可以通過結果來呈現、檢測的知識與技能。
正是由於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育價值、目標的不斷生成性,要求教師充分利用綜合性學習的特點,依據學生發展需要,抓住教育時機,用好課程資源,善於及時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整,著眼於人的和諧發展和全面發展,而不是固守既定的教學目標。比如,語文綜合性學習常常要與家庭生活發生密切的聯系,這就便於形成學習生活化和生活學習化,能直接通達學生的家庭背景,甚至進入到學生家庭生活的某一領域和感情世界的纖敏之處,這給思想道德教育、審美教育、情感教育等提供了極好的契機和生動豐富的教育資源,同時也給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提出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深層問題。我愛我家這一綜合性學習單元中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兩項主題活動,都有可能觸及學生家庭生活的底層和文化背景,都有可能觸動、激活學生的心靈世界和生活體驗。由於學生家庭背景不同,開發學習資源的取向也就不同,因而教育的價值和達成的目標也就各有不同。另一方面,語文綜合性學習對學生家庭生活等學習資源的含納,也有可能從某些角度展現、折射出學生家庭的經濟、文化和社會地位等方面的巨大反差,甚至觸及學生家庭生活中的隱痛。這些問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實際存在,而語文綜合性學習表現得更為突出,我們無法迴避,必須認真對待。
面對這些問題,教師應有善待之心和體察之智,關愛、保護那些在綜合性學習活動處於文化不利地位的弱勢群體,使之共享學習資源。
4.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 學習心得
《語文課程抄標准》指出,「綜合性學襲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過程,要加強教師在各個環節中的指導作用。
5. 如何開展好小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
一、挖掘教材資源,有機滲透綜合性學習,體驗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樂趣
綜合性學習是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態度、價值觀得到協調發展。
在教《赤壁之戰》之前,我曾教過一篇《苦肉計》,文中記敘了黃蓋、周瑜為了詐降曹操,合演了一場苦肉計使曹操信服。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資源,有機滲透綜合性學習,在教到黃蓋怒火直沖、周瑜怒不可遏時,我隨機讓學生說出描寫發怒的詞語;黃蓋被打時,我設計一處補白,讓學生揣摩各種人物的心理活動,還組織學生寫寫黃蓋給曹操的詐降信。
由於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有機滲透了相關知識,因而在教學《赤壁之戰》時能得心應手,學生學完《赤壁之戰》後仍意猶未盡,我又以本篇課文為出發點設計上了一堂語文綜合活動課。
具體內容如下:
A.【辭海拾貝】1.重在讓學生說出與三國有關的成語,如三顧茅廬、七擒孟獲、桃園結義、神機妙算等。2.歇後語:出示歇後語的前半部分,讓學生說出後半部分。如(諸葛亮彈琴,諸葛亮的鵝毛扇,關公照鏡子,張飛穿針……)
B.【各顯身手】 通過講故事、朗讀、表演等形式讓學生各施其才。
C.【開動腦筋】 重在讓學生寫一寫、評一評三國人物(諸葛亮、周瑜、曹操、劉備、張飛、關羽、趙雲等),通過開展辯論,讓學生學會全面評價人物。
D.【開心一刻】三國主題歌,詩詞鑒賞(《七步詩》《赤壁懷古》),三國地圖(魏蜀吳地圖、荊州圖),三國連環畫(草船借箭、赤壁之戰)。
通過課前的准備工作,學生的組織策劃能力、搜集資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創造潛能得到了發揮,互助合作精神得到了發揚。本節課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有趣,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樂學。通過課堂活動的實施,學生的語言積累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朗讀能力、表演能力、評判他人的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感受到了漢字的魅力,受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二、依據兒童生活實際,擔當角色,參與表演,使綜合性學習「活」起來
綜合性學習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針對綜合性學習這一特點,在教學《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時,我請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這篇課文的特點是可以進行分角色朗讀,也可以進行課本劇的表演。在表演過程中,學生把握住了晏子和楚王的神態、語言、動作,揣摩了他們的心理活動,把人物表演得很逼真。雖然不能像專業演員那樣技藝高超,但是他們演得很投入、很認真,積極性特別高。在擔當角色、參與表演的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受到了教育,達到了語文學習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視實踐性,「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
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同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相並列的一個項目,也必須與學生生活結合。例如,在低年段學生中開展「生活中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低年段學生識字量很大,為了增強識字的趣味性,加大識字量,鞏固已認識的字,我們讓學生認自己在生活中見過的字。如食品包裝紙、同學的名字、商店名稱、學慣用品、路牌站台上的字。利用身邊的語文學習資源,學生養成時時識字、處處識字的意識,及向人人學字的習慣。在高年段學生中開展搜集廣告語、網路語言、店名門牌、產品說明書的活動,選擇一個主題,分組完成。學生進入生活中的語文世界後發現,原來生活中語文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只要我們走進社會,關注生活,就會發現生活中的語文是活生生的,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其樂無窮。只有生活中的語文才如此的鮮活生動、豐富多彩。
四、落實課後實踐性作業,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
綜合性學習要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現行小學語文教材在課文後新增了一些實踐性作業,體現了《課程標准》中提出的「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的思想。讓學生在實踐中談一談、說一說、想一想、寫一寫、演一演、問一問、查一查、畫一畫、做一做、找一找,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運用新知識、新理念去理解、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從而增長知識,增加才幹。
總之,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它沒有現成的教材、案例,靠的是執教者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學習的空間、時間,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創新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他們在廣闊的時空里學語文、用語文,開闊視野,豐富知識,砥礪能力,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6.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
八都中心小學 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課題組
一、問題的提出
在傳統教學中存在著片面追求知識技能,割裂語文學習與生活的關系,割裂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密切聯系的現象,嚴重阻礙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阻礙了語文素養的提高,這是傳統教學的弊端。目前小學教學第一線還沒有對「語文綜合性學習」進行深入研究,也少有可操作性的實踐的現狀,提出此課題,主要原因有三:
1、 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需要。《語文課程標准》大力突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學科」,首次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意在「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及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同時專列「綜合性學習」的目標,且對不同學段的綜合性學習提出了不同要求,並在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中進行了專項說明。這一切都表明語文綜合性學習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中的重要地位,在學生發展中的特有功能。
2、 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由於我們的教育長期受傳統教育思想束縛,對人的價值、人的地位、人的發展的問題的重視是不夠的。《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而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正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
3、 語文教育改革的需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就是綜合性學習的價值所在,它正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
同時,我們應該明確認識到「語文綜合性學習」和「綜合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有區別,它應該具備語文學科的特點,旨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概念的界定
什麼是「語文綜合性學習」?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為了改變語文教學相對封閉的狀態,為了改變課本是惟一的課程資源的狀況,更是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學習的弊端,在語文課程改革上採取的一個重要的舉措。《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
綜上所述,綜合性學習具備這樣特點:開放性;主體性;合作性;實踐性;統整性;生存性。
三、實驗目標
本課題實驗研究的目標有三個:
1、 育科學和語文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在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的現象與問題進行研究,探索和認識小學語文教育和語文學習的內在規律及本質特點,推動小學語文新課程前進的步伐,確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2、 通過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探究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最佳途徑和方法,為小學語文課程的實施提供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可操作性模式和優秀的教學案例及可資借鑒的經驗。
3、 通過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凝聚並帶動一批科研型的教師,在教育科研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提高教師素質。
四、實驗原則
1、 實踐性原則
與傳統意義上的語文學習相比,綜合性學習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實踐性。綜合性學習重參與,重體驗,重語文實踐活動。在人人參與、全程參與之中,在豐富多彩的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體驗什麼是綜合性學習,怎樣進行綜合性學習。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相比,更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樂趣,得到的感受、體驗,習得的方法,形成的能力;注重在實現綜合性學習目標的過程中,逐漸加深的對語文學習和現實生活密切關系的認識,對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自覺,以及逐漸形成的語文的綜合運用的能力。
2、 協同性原則
以德國著名物理學家哈肯提出的「協同性」理論為指導,注重諸教育要素的協調,形成適合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新教學體系,促使多種要素之間產生互補作用,提高作文教育效率。
3、 漸進性原則
小學階段的綜合性學習不可要求過高。由低年級到高年級要體現階段性和漸進性。本實驗將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採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分層要求,分階段實施。
4、 開放性原則
綜合性學習和一般意義上的語文教學相比,有更大的開放性。內容上的開放——一切語文課程資源均可為「我」所用;途徑上的開放——廣闊的時空均可成為綜合性學習的「課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要從當時、當地的實際出發,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要在語文學習上有所收獲。
五、實驗基本策略
1、 開拓生活領域策略
對於小學生來說,由於年齡、生活閱歷、教育背景等因素,他們的生活空間是「有限」的,尤其是在應試和傳統觀念的包裹下,一些學校考試與分數的「雲霧」 遮天蔽日,兒童的生活空間越來越窄,甚至到了「只留兩個鼻孔出氣」的地步。可見,孩子的學習完全與生活隔離了,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我們的語文學習,必須開拓生活領域,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背景中進行綜合性學習,確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培養智力技能策略
綜合性學習,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這個過程,也是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過程。學生提出學習專題、策劃學習活動、表達學習收獲、交流學習成果,都是一種理性思考活動。
3、合作學習策略
合作學習是現代學習的顯著特點。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根據本實驗的特點,將採用建立學生個人信息平台,通過文化角、生活專欄、校內網路等形式,為學生間相互交流學習的心得,從而以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目的。
合作的形式: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師師合作,校內外合作。
通過討論、交流,傳遞信息,溝通情感。不僅能提高分析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提高他們的策劃能力,觀察體驗能力,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六、實驗時間
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准備性階段(2006年4月—2006年6月)。主要目標:做好准備工作,包括:組織工作、現狀摸底(問題診斷,需求分析等)、制訂課題研究目標和計劃等。主要措施:由課題組長牽頭,各位組員配合,收集整理各種相關的信息資料,請上級以及有關專家指點、論證,然後完成關於「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的總課題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06年7月—2007年9月)。主要目標:按照課題方案,分階段實驗研究。實驗中及時調整實驗計劃,認真歸納總結「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途徑與方法。主要措施:1.組織課題研討會每學期不少於5次;2.寫出階段性實驗研究報告;3.聘請教育專家來校作現場指導;4.強化組織領導,經常督促、檢查和指導,保質保量完成實驗研究的任務;5.做好成果整理收集展示等工作。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07年10月—2007年12月)。這一階段的的主要工作目標是:回顧總結實驗研究總情況,整理實驗中得到的各種材料,通過對比、分析,得出相關結論。小結本課題實驗研究中的得失。並請上級和有關專家對本實驗研究進行鑒定。
七、成果形式
1、師生作品展示:(1)學生語文綜合學習的體會、感受文章集,編寫《水袖飄舞的語文綜合學習》;(2)、開展語文綜合學習展示的主題班會;(3)、教學案例專輯展示。編寫《小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案例集》。以上內容的匯集與展示,籍以進行校內外交流。
2.撰寫學術論文或實驗報告,如條件成熟,將編印一本《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論文選》。
3.以課題匯報會的形式,全面展示本課題的實驗和研究成果,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更深入的新一輪的研究。
7.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課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 程,是以活動為基本形式、以實踐為主要環節、以綜合為重要特徵, 與學生自身生活、社會生活和時代發展緊密聯系的一門課程.小學語 文綜合性學習就是一種綜合性的實踐活動,它是以生活為源泉、實踐 為根基、綜合為特徵、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標的學科綜合實 踐活動.綜合性學習是新課改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小學語文課程中一 項嶄新的教學形式. 《語文課程標准》將「綜合性學習」與 「識字與 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並列,共同組成了語文學習內 容的五大板塊.它體現著新課改的精神,將成為引導語文教學改革的 亮點. 關鍵詞:綜合性實踐活動、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新課改、研究性、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綜合性的實踐活動, 是新課改的 一個重要內容,是小學語文課程中一項嶄新的教學形式.它依據 學生所學習的語文知識為基礎, 結合學生的實踐經驗和知識能力 水平,根據社會和科技發展的需要,以培養學生終身發展的綜合 素養為目標,指導學生圍繞某一課題積極開展社會研究性的學 習. 《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 》對第三學段「綜合性學習」提 出具體的目標要求是:
1 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 圖書館、網路等信息資源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 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 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 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 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 專題演講, 學習辨別是非善惡.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 法.那麼,如何有效地在小學高年級開展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課 呢, 我在這里結合五年級上冊的綜合性學習的內容談一下我的一 些看法與認識. 五年級上冊第五組教材《遨遊漢字王國》 ,這是一種全新的 教材形式——獨立的綜合性學習單元.教材對「綜合性學習」的 內容、呈現特點,及具體的目標都有了較大的變化:從過去的與 課文、口語交際、習作及單元主題的整合發展到既有整合,又有 分離而獨立為一個單元組.無疑,這是對《課標》重視「綜合性 學習」的最好詮釋.對於這種新型課程,學生在進行綜合性學習 時所採取的方式必須要走出傳統的學習方式的藩籬. 但是在實踐 中, 學生往往缺乏綜合性學習的意識或者還沒建構綜合性學習的 方法;同時,教師也還沒有在綜合性學習這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沒有積累相關的經驗, 所有的這些現狀都必然影響這一課程形態 的正常進行,同時對老師的教學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在這一單元綜合性學習活動中, 教材內容和教材的編排形式 上都有許多不同於以往教材的特點,教師必須明確這些特點、充 分把握教材,做好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安排,才能實施正確的教學 策略. 這個單元主體部分包括兩個綜合性學習主題活動——「有 趣的漢字」和「我愛你,漢字」 .單元的導語是全組學習的綱領, 為我們指出了漢字的三個特點: 歷史悠久 2、 1、 使用人口最多 3、 書法是獨特的藝術,又緊接著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三個任務:1、 感受漢字的神奇有趣 2、了解漢字文化 3、為純潔漢字做些實事. 完成每一個活動都要以學習閱讀資料為先導, 但閱讀資料和一般 的課文不同,在教學中不能以學習閱讀資料為主,而要把閱讀資 料作為學生搜集、查找相關材料的例子,利用閱讀資料的學習為 開展活動做一個引領. 「有趣的漢字」這個板塊的重點是讓學生 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教材建議開展的活動有:搜集和編寫字 謎,開展猜謎活動;查找利用漢字諧音特點的古詩、歇後語、對 聯或笑話;搜集有關漢字來歷的資料. 「閱讀材料」是圍繞著活 動提供的,分為字謎、有趣的諧音、漢字的來歷三個部分.字謎 是中國特有的文字游戲形式.教材提供了一些字謎範例,有文字 謎、畫謎、動作謎,學生會很有興趣.通過猜字謎,學生可以體 會到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漢字的字型往往表示一定的意 義.學生在搜集使用諧音的文字作品中,可以進一步感受漢字的 有趣. 教材提供的運用諧音的傳統語文形式, 有歇後語、 笑話等. 《倉頡造字》是一個傳說,介紹了漢字的來歷.學生閱讀這個傳 說,並講講這個故事,可以從中了解到漢字的歷史非常久遠,最 早的漢字是從模擬事物的形狀開始創造的.「冊」「典」「刪」 《 、 、 的來歷》是一篇有關漢字知識的短文.它告訴我們,我國歷史上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在竹子和木頭上寫字, 「冊、典、刪」三個字 和這段歷史有關.從這三個字可以舉一反三:漢字是一種表意文 字,如果我們明白了一些漢字的來歷,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字義, 識記字形. 「我愛你,漢字」這個板塊,重點是讓學生會初步認識漢 字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但也面臨著如何正確、規范地使用漢字的 現實問題.建議開展的活動主要有:初步了解漢字演變的歷史; 欣賞和學習漢字書法;通過搜集有關錯別字的笑話、社會用字調 查等,認識錯別字造成的危害,自覺規范地使用漢字. 「閱讀材 料」分漢字的演變、錯別字的危害、 漢字書法欣賞三個部分. 《漢 字的演變》以「日、月、車、馬」四個字為例,顯示幾千年來漢 字的演變過程.從這四個字的發展變化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漢字 有著悠久的歷史,漢字的字形逐漸趨向簡約.讀讀《甲骨文的發 現》 ,我們可以知道,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甲骨文是我國現存的 最早的文字,距今已有四五千年了. 《一點值萬金》是一件真實 的事,講由於一「點」之差使價值 18 萬的塑料袋成為一堆廢品, 警示我們要防止錯別字.目前街頭招牌、廣告、電視上的錯別字 相當多, 《街頭錯別字》的照片就是一個例子.以此為例,引導 學生去調查社會用字,為純潔祖國的語言文字出一點力. 《贊漢 字》 《書法作品欣賞》 和 分別用文字和圖片的形式表現漢字之美. 《贊漢字》用凝練的四言句式,概括了篆、隸、行、楷、草等不 同的字體特點, 贊美了漢字書法藝術. 本組最後一篇閱讀材料 《我 愛你,中國的漢字》是當代作家劉湛秋的一篇文情並茂的散文. 在作者眼裡,一個個漢字「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在紙上玩笑嬉 戲,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 .作者覺得每個字 都有不同的風韻,而它們在書法家的筆下,更能生發出無窮無盡 的變化.本文語言生動,比喻形象,通過對漢字的贊頌,表達了 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讀來令人振奮.這篇文章可以讓學生有感情 地朗讀,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作為本次綜合性學習的小結. 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既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 者,又是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課程標准關於綜合性學習教學 建議指出: 「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 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 和研究的過程. 」所以這次綜合性學習活動教學中既要體現綜合 性,又要凸顯學科個性.所以特別要注意: 一、開展有效活動,完善學生能力. 本次綜合性學習的內容雖然都是在語文學科領域的內部, 但 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模式,通過猜字謎,搜集有漢字諧音特點的詩 詞、歇後語、對聯,調查街頭錯別字,舉辦書法展覽等活動,讓 學生充分體驗漢字的神奇和有趣. 教材為我們提供了比較廣闊的 空間,我們要充分利用這個空間,讓學生「動」起來,在活動中 綜合學習和運用語文知識,實現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說到 讓學生活動,我們難免會擔心:有些活動城市裡容易開展,教學 資源豐富的地區容易開展,農村和邊遠地區做起來就會有困難. 好在教材的彈性相當大,教材提示的活動,不必全部去做,可以 根據地區和學校實際選做幾項. 比如調查招牌廣告等社會用字的 活動,在農村開展起來有困難,可以改成調查自己和班上同學習 作中的錯別字.教材為我們提供了活動的基本材料.如猜字謎、 搜集諧音歇後語等, 資料缺乏的學校可以用教材上的材料作為主 要活動內容. 二、突出學生的自主性.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 「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 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 動. 」這是綜合性學習與普通單元教學上重要的差別.教材的提 示是: 「我們可以自由組成小組,討論可以從哪些方面了解漢 字……活動結束以後,我們可以用多種方式展示活動的成果. 」 「自主性」 的一個重要內涵, 就是要學會分析和判斷, 學會選擇. 這對一個人的一生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綜合能力. 學生自由組成 小組,小組同學一起商量開展哪幾項活動,怎樣開展以及用什麼 形式呈現學習的成果等,是鍛煉自主與合作能力的極好機會.值 得注意的是,小學生畢竟年齡較小,又是初次開展時間較長的綜 合性學習,要避免放任自流.教師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條件,就適 合開展哪些活動、 不適合開展哪些活動, 積極地向學生提出建議. 例如, 「辦一個書法展覽」 ,如果當地有書法展覽,可以組織學生 去參觀;如果學校里學生、教師、家長中有書法好的,可以請他 們提供作品,舉辦展覽;如果班上喜歡書法的同學很多,也可以 辦班級書法展.這些需要教師作通盤的考慮.教師對學生自由組 合小組的過程以及小組的活動進展,要及時了解和關注. 三、不可忽略探究過程. 從目前的教學情況開看,教師對知識形成以後的「實踐」相 當重視:設計多種練習讓學生鞏固,聯系生活實際組織活動,包 括課外實踐活動, 而對知識形成以前的探究性實踐活動卻重視得 不夠.比較多的情況是,教師匆忙導入新課,盡快得出結論,學 生沒有經歷理解、感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皮亞傑的認知結 構理論認為,個體的認識起因於主體對客體的不斷同化、順應和 平衡.在皮亞傑看來, 「復制的真理只能算半個真理」 ,真正理解 一個概念和理論, 就意味著主體對它們的重新探索、 發現和創造, 而不是簡單地接受、重復和記憶.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 究的學習方式, 在綜合性學習中更能夠得到體現. 在這個單元中, 學生接觸到的有關漢字的材料比較豐富, 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引導 學生探究,掌握方法和規律.如猜字謎,不能猜出來了就完了, 還要引導學生說說你是怎麼想的,琢磨猜字謎的方法,還可以嘗 試用這些方法編字謎;讀了《 「冊」「典」「刪」的來歷》 、 、 ,知道 了漢字跟我國古代的生活,文化關系密切,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些 漢字的來歷;從《漢字的演變》表中,可以發現漢字的發展有由 繁到簡的趨勢,離實物形狀越來越遠;再如調查錯別字產生的原 因,研究防止和糾正錯別字的辦法等.其實,研究結果如何並不 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參與了,學生的興趣得到了培養.學生在研 究的過程中增長知識,在研究過程中真正的實踐,在研究過程中 使思維活躍,在研究過程中提高了語文素養. 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 素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最為有效的途徑,老師、家長、社會 有責任想盡一切辦法為孩子營造合適環境!作為一名語文老師, 只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本著將「活動」與「語文」有機地融為 一體的原則,就能抓住時機,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促進學 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解讀(實驗稿)》 《如何有效地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 漢宮秋: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構建新型學習方式》 王金先: 《既要有「語文味」又要有綜合性——談語文綜合性學習活 動的教學設計》 吳旭志: 《關注生活與積累拓寬綜合性學習渠道》
8. 如何讓語文綜合性實踐學習回歸語文本色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小學高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現狀剖析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中對於5—6年級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目標是這樣闡述的: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由此我們可知:新課程標准設置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的是在於「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地發展。」
從新課程改革這6年多來,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綜合性學習的重要。特別是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他們在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方面有了較深厚的基礎,綜合性學習活動在他們身上的開展就顯得更為迫切。同一個活動主題,在低、中、高年級開展時要達到的目標不一樣,對於高年級來說,目標更高。就是因為這樣,小學高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實施成為了難點。對於這樣的一個新事物,教師的做法和態度也是「千姿百態」的。
導致這一現狀的主要症結在於: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新理念」碰到了「陳舊觀念」
小學的學習生活到了高段,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學科分數,面對每年的大大小小的考試,很多教師始終牢記著:分數就是學生的命根。「識字」、「閱讀」、「作文」始終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綜合性學習可有可無,而且即使教了,學了也未必能在考試中體現出來,所以沒有時間,沒有精力的情況下,先擱在一邊再說。久而久之,學生「明白」了綜合性學習活動是不重要的。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豐富性」碰到了「資源缺乏」
小學高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是豐富多彩的,有「遨遊漢字王國」「走進信息世界」、「輕叩詩歌的大門」「難忘小學生活」,這些活動要真正得到有效的開展,需要多種多樣的資源。但是教師往往過於依賴語文課本,將教材中的內容作為學生開展活動的唯一資源,缺乏課程開發意識,不去或不願聯系學生生活,聯系社區和學校的實際來開發學習資源,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下。即使有些教師願意去開發課外資源,但仍然會碰壁,就拿「走進信息世界」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為例,我們在組織學習的過程中明顯感覺到比較困難,特別是在農村的學生,家裡沒有電腦,就無法感受到網路給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帶來的影響。
(三)小學高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多樣性」碰到了「枯燥單一」
小學高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是一個非常具有「多樣性」的活動。如「遨遊漢字王國」,在這個大活動中,會要求學生開展許許多多的小活動,搜集或編寫字謎,開展猜字謎活動;要求學生查找體現漢字諧音特點的古詩、歇後語、對聯或笑話;要求學生策劃一次社會用字調查活動等等。這些活動有時候需要循序漸進,有時候又需要穿插進行,但是很多教師卻把活動放在了課堂上,想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這些「不可能的任務」,這樣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枯燥、單一,全憑著學生的一點點學習積累、生活經驗在進行。
二、課題研究的內涵:對小學「高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思辨
(一)課題的界定
語文綜合性學習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以課題探究為形式,以實踐活動為載體,將各種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學習方式等進行整合,通過學生自主合作的探究過程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語文實踐能力的一種語文學習方式。
要有效地實施語文綜合性學習,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首先要把握好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基本特徵,明確它的學習目標。
1、綜合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打破了課本是唯一信息源、教師是唯一信息傳遞者、教室是唯一信息交流場所的教材、教師、教室 「三中心」論,打破了語文教學的學科本位論和語文教學的封閉狀態,體現了鮮明的綜合性特點。
(1)學習目標的綜合。綜合性學習目標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這四個方面的學習目標的綜合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的整合,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感受自然》的教學目標定為:A、知識和能力目標:初步學會口語交際和寫作表達能力。能在觀察和欣賞過程中與別人交流,把觀察到的景物的特徵和內心感受、體驗說給別人聽,做到內容具體,語言較生動,並有一定的感染力。在此基礎上,寫一篇作文。B、過程與方法目標:初步掌握觀察景物的方法,初步養成觀察景物的習慣,認識並探究自然。能對感興趣的景物細心觀察、用心體會,在觀察時善於抓住景物的特徵(形、聲、色、味、性),並通過聯想和想像對觀察對象進行多方面的對比、類比和綜合,加深對觀察對象的感知、理解和領悟,從而加深對自然的理解,實現人與自然的溝通。C、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熱愛自然,體驗自然,陶冶情操。回到大自然的環抱,沉浸於大自然之中,圍繞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開展活動,獲得對大自然的親近而美好感情,體悟自然的生命和靈性,欣賞自然中的詩情畫意,藉此將關愛自然、與自然友好相處的情感潛移默化地浸潤在心靈深處。這些目標體現了語文綜合素質的整體發展。
(2)學習內容的綜合。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活化的學習實踐,注重讓學生在真實的廣闊空間中學語文。它把整個世界作為語文學習的環境,圍繞「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科技、文化」等內容展開,涵蓋變化中的整個生活世界的各個方面,上下五千年,縱橫幾萬里,天文、地理、軍事、經濟、科技,古今中外無所不包,體現自然、社會、人文領域與語文課程內容的綜合。
(3)學習方式的綜合。綜合性學習做到書本學習和實踐活動相結合,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相結合,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相結合,集中學習和分散學習相結合,規范學習和休閑學習相結合,個體探究和合作學習相結合。
(4)學習資源的綜合。綜合性學習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的綜合性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綜合性溝通和整合。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可分二類:一是本地資源,「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作為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二是網路資源,指學生自己運用「雅虎」、「搜狐」、「新浪」等搜索引擎直接上網收集資料。這些學習資源為學生提供了圖文並茂、聲像豐富的互動式人機界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真正達到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
(5)學習評價的綜合。評價的內容,既要看項目的確定是否有價值,內容設計是否具有探究性,探究的方法是否科學,又要看實踐活動是否做到全員參加和全程體驗,還要看學生在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在活動中主動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的能力,看收集處理信息得出結論的能力;從評價的形式上看,綜合性學習是復雜的語文實踐活動,單一的量化評定方式不能反映它的本質,而且會在很大程度上壓抑學生的個性、靈性、悟性和創造性的發展,將單一的量化評定轉變為多樣化的綜合評定,採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等多維度、多側面的綜合性評價方式,全面而客觀地反映學生綜合性學習的效果,既讓學生分享成果的喜悅,又明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促進學生健康、和諧發展。
2、實踐性
活動,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主要形式。通過活動整合聽說讀寫等多種能力,通過活動讓學生親歷經過,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活動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這種活動性的學習並不強調知識的系統性,主要是直覺和感受。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學習語文的出發點和歸宿,乃至語文學習的各個環節都離不開社會實踐活動。也正因為如此,語文教育要大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通過語文實踐活動,溝通自我與社會、與自然的聯系,溝通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呢?綜合性學習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
為了更好地展示綜合性學習的實踐性,我們要轉變一個觀念:過去,語文教材和語文課堂更多的是面向文本,綜合性學習則把師生更多地引向實踐,要求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學會發現並解決實際問題。它強調的是學生把所學到的基礎知識、掌握的基本技能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學以致用,從而更好地提高聽、說、讀、寫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很難想像,一個孩子天天咿呀誦讀,卻不知道自己讀的東西是生活的反映;經常不斷地表達思想(口頭或書面),卻不理解是用來表現生活的。
3、過程性
課程標准提出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其中「過程和方法」在綜合性學習中體現得最明顯。我們說,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僅僅是掌握某種知識或技能,關鍵是要學會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選擇、批判、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展、有所創新。因此,在綜合性學習這個平台上,我們要特別注重其過程性。
綜合性學習的實施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階段:1、准備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項目設計,學生可以分小組討論、制訂活動計劃、步驟及活動目標,體現出適度的自主性和選擇性,為順利而有效的實施做好充分的准備;2、實踐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過程實施,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進行調查、訪問、搜集材料、分析整理,分析時體現出一定程度的合作性;3、交流階段,這個階段是成果展示階段,主要是用口頭或書面的的形式展示活動的成果,通過交流,取長補短,探討不足,體現出一定程度的合作性與探究性;4、評價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反思評價,可以是教師評、自己評、學生互評等不同形式,在交流的基礎上,學生重新認識自己的活動過程,能夠找到不足,進一步充實和完善活動的成果。
教師要重視學生調查、訪問、搜集資料等活動的過程與策略,鼓勵學生多渠道獲取各種信息,使學生初步掌握獲取資料的方法與途徑。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我們不少老師特別關注最終成果的展示,而對成果形成前的活動過程較少引起注意。綜合性學習不僅要僅重視靜態成果的形成,更要關注活動的過程,關注得到成果前的一切計劃、方案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難和解決困難的方法等等,幫助學生在動態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獲取相應的知識和能力。
4、自主性
課程標准特別強調要轉變教學方式,積極倡導採用自主、合作、探究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在綜合性學習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自然成為這場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
綜合性學習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培養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實踐活動的意識。教材在每一次綜合性學習中,都提供了比較多的內容,設計的活動也不止一兩種,目的就是為了給教師和學生以更多的選擇空間。具體體現在課堂中,教師也應盡可能多地尊重學生的自主權,使學生能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夥伴,甚至可以跳出教材,自己尋找合適的語文活動資源。也就是說,從學習專題的提出,到學習方案的設計、學習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成果的展示,學生都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實踐的機會和更大的創造空間。
當然,放手給學生自由的同時,也要避免出現盲目性與隨意性。給學生自主,並不等於放羊,老師的適當指導、及時糾偏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活動目標的指導上,不要盲目求全、求高、求深,而應當從學生的實際和可能出發,量力而行,重點放在培養語文能力上。同時,還要和學生一起設計、制定活動計劃,安排活動時間表,並能根據實際需要隨時做出調整和完善。特別是,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由於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取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因此,即便是關注同一專題,每位同學也可能會有不同的側重點,或者側重知識的學習,或者側重態度、情感的熏陶,或者側重方法、習慣的養成,教師應充分考慮到這些個體差異。
需要明確的是,教師指導的目的不是將學生的活動、探究引向一個已有的結論,而是啟發思路、提供信息、補充知識、介紹一些具體的方式和方法。只有既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又提倡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綜合性學習的作用才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師生也才能在和諧、愉快的情境中實現互動。
5、合作性
教育應該是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健康發展、均衡發展,而不是個別尖子生自由學習的天堂。因此語文綜合性學習要求全體學生的參與,使每個學生通過有效的活動過程發展自己的語文素養。語文綜合性學習注重全員參與,重在學生之間的密切合作,以培養新的時代所需要的良好的合作能力與合作精神。全員參與的另外一個含義就是共同參與。在共同參與的過程中,學習者要了解合作夥伴的個性,學會交流與合作,要懂得彼此之間互相尊重、理解與寬容,要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接受別人的意見。
合作性一般是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呈現。在以小組為單位確定活動目標、活動內容、活動步驟後,各成員要按照計劃完成自己負責的內容。分工完成後,小組之間先有小的交流,整合、分析、整理相關材料。小組成員應該樹立互相傾聽、互相學習的意識,要注意合作能力與合作精神的培養。然後將合作的成果拿到班裡去交流,交流的過程也是一次大范圍的合作過程。
9. 什麼是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實施策略定義
《語文課程標准》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納入語文課程體系結構之中,與「內識字與寫字」、「閱讀」容、「寫作」、「口語交際」相並列,這是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突破,也是語文課程內容的一個亮點。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置旨在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創新實踐的能力。《標准》中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本質上是一種創造性學習,它注重於學習方式的自主、實踐、綜合,又注重於過程的開放和互動,具有綜合性、自主性、開放性、實踐性、探究性、創造性、靈活性等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