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適合小學生 的趣味數學
數學家高斯小時候的故事
從一加到一百
高斯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資料常來自高斯本人,因為他在晚年時總喜歡談他小時後的事,我們也許會懷疑故事的真實性,但許多人都證實了他所談的故事。
高斯的父親作泥瓦廠的工頭,每星期六他總是要發薪水給工人。在高斯三歲夏天時,有一次當他正要發薪水的時候,小高斯站了起來說:「爸爸,你弄錯了。」然後他說了另外一個數目。原來三歲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裡跟著他爸爸計算該給誰多少工錢。重算的結果證明小高斯是對的,這把站在那裡的大人都嚇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帶笑說,他在學講話之前就已經學會計算了,還常說他問了大人字母如何發音後,就自己學著讀起書來。
七歲時高斯進了 St. Catherine小學。大約在十歲時,老師在算數課上出了一道難題:「把 1到 100的整數寫下來,然後把它們加起來!」每當有考試時他們有如下的習慣:第一個做完的就把石板〔當時通行,寫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師的桌子上,第二個做完的就把石板擺在第一張石板上,就這樣一個一個落起來。這個難題當然難不倒學過算數級數的人,但這些孩子才剛開始學算數呢!老師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錯了,因為還不到幾秒鍾,高斯已經把石板放在講桌上了,同時說道:「答案在這兒!」其他的學生把數字一個個加起來,額頭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卻靜靜坐著,對老師投來的,輕蔑的、懷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後,老師一張張地檢查著石板。大部分都做錯了,學生就吃了一頓鞭打。最後,高斯的石板被翻了過來,只見上面只有一個數字:5050(用不著說,這是正確的答案。)老師吃了一驚,高斯就解釋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對和為 101的數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見高斯找到了算術級數的對稱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術級數合的過程一樣,把數目一對對地湊在一起。
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Gauss 1777~1855)生於Brunswick,位於現在德國中北部。他的祖父是農民,父親是泥水匠,母親是一個石匠的女兒,有一個很聰明的弟弟,高斯這位舅舅,對小高斯很照顧,偶而會給他一些指導,而父親可以說是一名「大老粗」,認為只有力氣能掙錢,學問這種勞什子對窮人是沒有用的。
高斯很早就展現過人才華,三歲時就能指出父親帳冊上的錯誤。七歲時進了小學,在破舊的教室里上課,老師對學生並不好,常認為自己在窮鄉僻壤教書是懷才不遇。高斯十歲時,老師考了那道著名的「從一加到一百」,終於發現了高斯的才華,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從漢堡買了一本較深的數學書給高斯讀。同時,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歲的助教Bartels變得很熟,而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師高得多,後來成為大學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數學。
老師和助教去拜訪高斯的父親,要他讓高斯接受更高的教育,但高斯的父親認為兒子應該像他一樣,作個泥水匠,而且也沒有錢讓高斯繼續讀書,最後的結論是--去找有錢有勢的人當高斯的贊助人,雖然他們不知道要到哪裡找。經過這次的訪問,高斯免除了每天晚上織布的工作,每天和Bartels討論數學,但不久之後,Bartels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教高斯了。
1788年高斯不顧父親的反對進了高等學校。數學老師看了高斯的作業後就要他不必再上數學課,而他的拉丁文不久也凌駕全班之上。
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的軼事
華羅庚(1910——1982)出生於江蘇太湖畔的金壇縣,因出生時被父親華老祥放於籮筐以圖吉利,「進籮避邪,同庚百歲「,故取名羅庚。
華羅庚從小便貪玩,也喜歡湊熱鬧,只是功課平平,有時還不及格。勉強上完小學,進了家鄉的金壇中學,但仍貪玩,字又寫得歪歪扭扭,做數學作業時倒時滿認真地畫來畫去,但像塗鴉一般,所以上初中時的華羅庚仍不被老師喜歡的學生而且還常常挨戒尺。
金壇中學的一位名叫王維克的教員卻獨有慧眼,他研究了華羅庚塗鴉的本子才發現這許多塗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題時探索的多種路子。一次王維克老師給學生講[孫子算經]出了這樣一道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其二,五五數剩其三,七七數剩其二,問物幾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際,有個學生站起來,大家一看,原來是向來為人瞧不起的華羅庚,當時他才十四歲,你猜一猜華羅庚他說出是多少?
陳景潤:小時候,教授送我一顆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轟動全中國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數學奇才一夜之間街知巷聞、家喻戶曉。在一定程度上,這個人的事跡甚至還推動了一個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和尊重人才的偉大時代早日到來。他的名字叫做陳景潤。
不善言談,他曾是一個「丑小鴨」。通常,一個先天的聾子目光會特別犀利,一個先天的盲人聽覺會十分敏銳,而一個從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歡迎的「丑小鴨」式的人物,常常也會身不由己或者說百般無奈之下窮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萬物間重新去尋求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發展自己的潛能潛質。你可以說這是被逼的,但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來不少偉人。比如童年時代的陳景潤。陳景潤1933年出生在一個郵局職員的家庭,剛滿4歲,抗日戰爭開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煙燒至他的家鄉福建,全家人倉皇逃入山區,孩子們進了山區學校。父親疲於奔波謀生,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母親是一個勞碌終身的舊式家庭婦女,先後育有12個子女,但最後存活下來的只有6個。陳景潤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國的老話,「中間小囡軋扁頭「,加上他長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歡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學校,沉默寡言、不善辭令的他處境也好不到哪裡去。不受歡迎、遭人欺負,時時無端挨人打罵。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強,從不曲意討饒,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覺地便形成了一種自我封閉的內向性格。人總是需要交流的,特別是孩子。稟賦一般的孩子面對這種困境可能就此變成了行為乖張的木訥之人,但陳景潤沒有。對數字、符號那種天生的熱情,使得他忘卻了人生的艱難和生活的煩惱,一門心思地鑽進了知識的寶塔,他要尋求突破,要到那裡面去覓取人生的快樂。所謂因材施教,就是通過一定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每一個學生創造一個根據自己的特點充分得到發展的空間。
小小陳景潤,自己對自己因材施教著。
一生大幸,小學生邂逅大教授但是,他畢竟還是個孩子。除了埋頭書卷,他還需要面對面、手把手的引導。畢竟,能給孩子帶來最大、最直接和最鮮活的靈感和歡樂的,還是那種人與人之間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靈上迸射出輝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觸。所幸,後來隨著家人回到福州,陳景潤遇到了他自謂是終身獲益匪淺的名師沈元。
沈元是中國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國航空界的泰斗。他本是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畢業的博士、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1948年回到福州料理家事,正逢戰事,只好留在福州母校英華中學暫時任教,而陳景潤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個班上的學生。
大學名教授教幼童,自有他與眾不同、出手不凡的一招。針對教學對象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沈元上課,常常結合教學內容,用講故事的方法,深入淺出地介紹名題名解,輕而易舉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學童循循誘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學世界,激起他們嚮往科學、學習科學的巨大熱情。比如這一天,沈元教授就興致勃勃地為學生們講述了一個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師手遺「珠「,照亮少年奮斗的前程
「我們都知道,在正整數中,2、4、6、8、10......,這些凡是能被2整除的數叫偶數;1、3、5、7、9,等等,則被叫做奇數。還有一種數,它們只能被1和它們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整數整除,這種數叫素數。「
像往常一樣,整個教室里,寂靜地連一根綉花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能聽見,只有沈教授沉穩渾厚的嗓音在回響。
「二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中學教師發現,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譬如,6=3+3,12=5+7,18=7+11,24=11+13......反反復復的,哥德巴赫對許許多多的偶數做了成功的測試,由此猜想每一個大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之和。」沈教授說到這里,教室里一陣騷動,有趣的數學故事已經引起孩子們極大的興趣。
「但是,猜想畢竟是猜想,不經過嚴密的科學論證,就永遠只能是猜想。」這下子輪到小陳景潤一陣騷動了。不過是在心裡。
該怎樣科學論證呢?我長大了行不行呢?他想。後來,哥德巴赫寫了一封信給當時著名的數學家歐勒。歐勒接到信十分來勁兒,幾乎是立刻投入到這個有趣的論證過程中去。但是,很可惜,盡管歐勒為此幾近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卻一直到死也沒能為這個猜想作出證明。從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數學難題,二百多年來,曾令許許多多的學界才俊、數壇英傑為之前赴後繼,競相折腰。教室里已是一片沸騰,孩子們的好奇心、想像力一下全給調動起來。
「數學是自然科學的皇後,而這位皇後頭上的皇冠,則是數論,我剛才講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後皇冠上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啊!」
沈元一氣呵成地講完了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同學們議論紛紛,很是熱鬧,內向的陳景潤卻一聲不出,整個人都「痴」了。這個沉靜、少言、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講述帶進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神奇世界。在別的同學嘖嘖贊嘆、但贊嘆完了也就完了的時候,他卻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講:
「你行嗎?你能摘下這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嗎?」
一個是大學教授,一個是黃口小兒。雖然這堂課他們之間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交流、甚至連交談都沒有,但又的確算得上一次心神之交,因為它奠就了小陳景潤一個美麗的理想,一個奮斗的目標,並讓他願意為之奮斗一輩子!多年以後,陳景潤從廈門大學畢業,幾年後,被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慧眼識中,伯樂相馬,調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自此,在華羅庚的帶領下,陳景潤日以繼夜地投入到對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長而卓絕的論證過程之中。
1966年,中國數學界升起一顆耀眼的新星,陳景潤在中國《科學通報》上告知世人,他證明了(1+2)!
1973年2月,從「文革「浩劫中奮身站起的陳景潤再度完成了對(1+2)證明的修改。其所證明的一條定理震動了國際數學界,被命名為「陳氏定理」。不知道後來沈元教授還能否記得自己當年對這幫孩子們都說了些什麼,但陳景潤卻一直記得,一輩子都那樣清晰。
名人成長路
陳景潤(1933-1996),當代著名數學家。1950年,僅以高二學歷考入廈門大學,1953年畢業留校任教。1957年調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後任研究員。1973年發表論文《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積》。1979年,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問世。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B. 求小學數學趣味題
趣味數學題庫
姐倆看電影
小芳、小花姐妹二人從家裡出發到電影院看電影,小芳每小時走5公里,小花每小時走3公里,她們同時出發1小時後,姐姐又回家拿東西再去追妹妹,妹妹仍以原速前進,最後二人同時到達電影院。求從家裡到電影院之間的距離?
小馬虎數雞
春節里,養雞專業戶小馬虎站在院子里,數了一遍雞的總數,決定留下 1/2外,把1/4慰問解放軍,1/3送給養老院。他把雞送走後,聽到房內有雞叫,才知道少數了10隻雞。於是把房內房外的雞重數一遍,沒有錯,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數。小馬虎奇怪了。問題出在哪裡呢?你知道小馬虎在院里數的雞是多少只嗎?
來了多少客人
一天,小林正在家裡洗碗,小強看見了問道:「怎麼洗那麼多的碗 ?」「家裡來了客人了。」「來了多少人?」小林說:「我沒有數,只知道他們每人用一個飯碗,,二人合用一個湯碗,三人合用一個菜碗,四人合用一個大酒碗,一共用了15個碗。」你知道來了多少客人嗎?
稱珠子
有243顆外形一模一樣的珠子,其中有一顆稍重一點。用一架沒有砝碼的天平,至少稱幾次才能找出這顆珠子來?
分梨
箱子里放著一箱梨,第一個人拿了梨總數的一半又多半隻,第二個人拿了剩下梨的一半又多半隻,第三個人拿了第二次剩下的一半又多半隻,第四個人3拿了第三次剩下的一半又多半隻,第五個人拿了第四次剩下的一半又多半隻。這時箱子里的梨正好拿完,而且每人手裡的梨都沒有半隻的,請問箱子里原來有多少只梨?
如何分組
暑假裡,班裡要作社會調查,要分成15個小組,班裡有趙、錢、孫、李、周各6位同學,要使每個小組的姓都不同,該如何分呢?
巧算星期
今年的十月一日是星期一,明年的十月一日是星期幾?請寫出簡便演算法來?
誰跑得快
小偉與小林百米賽跑,結果當小偉跑到終點時,小林只跑了95米。小林要求再跑一次,這次小偉的起跑線比小林退後5米,如果他們都用原來的速度跑,那麼同時到達終點嗎?
火車過橋
南京長江大橋的鐵路橋共長6772米,一列貨車長428米,每秒行駛20米,請問全車通過大橋要多少時間?
開鎖問題
用外觀一模一樣的鑰匙試開10把鎖,最多試多少次,就可以分辨出哪把鑰匙配哪把鎖的?
這個三位數是幾
有一個三位數,在四百到五百之間,個位數比百位數大3,十位數比個位數小5,請問這個三位數是多少?
算年齡
小明的爸爸今年50歲,小明今年22歲,請問再過多少年以後小明爸爸的年齡是小明年齡的2倍?
大樓有幾層
C. 小學生最好玩的趣味游戲(數學)
滾犢子,sb!不要問傻子問題!腦子進水了吧!
D. 如何將小學數學趣味題和小學趣味數學游戲融入到教學中
如何將小學數學趣味題和小學趣味數學游戲融入到教學中
生活中充滿了數學的素材,所以老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教學情境,創設教學活動,設計小學數學趣味題,引導孩子積極地去探索數學的奧秘,從而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而孩子有了對數學的興趣,才會樂意去探究。
因此,家長在設計小學數學趣味題的時候,要根據小學生認知發展規律,最好從孩子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入手,設計形式多樣、內容現實有趣,富於思考、探究性強、操作性強的題目,讓孩子在做題目的過程中,感受學習數學的趣味,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另外,老師也可以將與某一類知識點相聯系的知識納入進來設計,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數學知識面,還可以加深孩子對某一類知識全面、深入地了解,提高各種能力,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數學的特點就是廣泛性,因此,在數學課堂上可以開展小學趣味數學游戲,孩子本身就喜愛游戲,這種方式能夠深深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游戲,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並認識數學知識,而這種方式,已經將趣味性深深地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中。
在小學趣味數學游戲過程中,老師可以恰當地穿插一些趣味題,引導整體趣味氣氛,將抽象復雜的問題形象化,簡單化,這也更加利於孩子去解決。作為老師要以親切的態度設置問題,以期待的心情等待孩子去回答,以熱情的態度給予孩子指導,從而引起師生共鳴,真正打造有趣的學習課堂。
對於小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興趣來源於課堂的趣味性,而小學數學趣味題和小學趣味數學游戲能夠緩解孩子的學習壓力,給孩子提供歡快的學習氣氛,而孩子也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獲得不斷進取的力量。
E. 小學生趣味數學:至少有幾個人做的數學題一樣多
把六年級的100人,按3人一組來分,可以分成33組還剩下1人。假設第一組3個人都沒做題,也就內是每個人都做了0道題;容第二組每人都做1道題;第三組每人都做2道題;……這樣第33組每人都做32道題。剩下的1個人要是和前面的99人做的題數不一樣,那麼至少也要做33道題。這樣100人共做了:
3×(0+1+2+3+……+31+32)+33=1617(題)
超過了1600題。要不超過1600題,必須有1個同學或更多的同學少做題,合起來一共要少做17道題。其實只要有1個同學少做題,那麼這個同學就可以歸到做題少的那組去。這樣一來,那個組就會有4個人做的題數一樣多。這就是說,這100個同學中,至少有4個人做的數學題一樣多。
F. 王老師買了《小學生智力開發》後剩下的錢可以買幾本《趣味數學》還剩幾元
24/16=3/2,說明2本《成語故事》的價格可以買《趣味數學》3本,6本《成語故事》後,還可以買10本《成語故事》或10×3/2=15(本).所以剩下的錢全部買《趣味數學》還可以買15本.
G. 如何實施小學低年級趣味數學教學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的趣味教學
低年級正處於幼兒園與小學的過渡階段,年齡小,愛說愛動,對自己的行為約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數學的概念、法則、定律、公式„„較為枯燥單調,簡單的說教缺乏新鮮感,
常會遇到學生對所學內容不感興趣的現象。他們認為數學學起來枯燥無味,毫無興致。整天與十個阿拉伯數字及加減乘除等打交道,有的學生便產生了對這幾個舊面孔的厭惡之情,
有的則被其變化多端的演算法搞得頭昏腦漲。數學對他們來說毫無興趣可言,遠不如語文、
科學、實踐、美術等能給他們帶來許多的驚奇、神秘、趣味,從而吸引他們投入其中,盡情地吸取豐富的營養。因此,如何使之「樂學」「愉快教育」將獨具魅力。新課程理念下的趣味數學教學,對我們有著很大的啟發性。根據本人近幾年從事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就如何開展趣味化小學數學教學談一點粗淺認識。
一、
創設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搞好課堂教學優化的前提,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可採用掛圖、猜謎語、腦筋急轉彎、故事等形式加以引入。例如,教師在講「同樣多」的概念時,先將課前畫好的兩隊小朋友進行拔河比賽的情景圖展現在學生面前,然後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從畫面的觀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樣多」的概念。由於學生喜歡拔河比賽之類的游戲競賽活動,所以學習就感興趣。在講比多(少)應用題時,事先用白、黑紙版各剪兔子紙型 12個和7個。教學中運用教學絨板,進行貼示,從貼示中說明「白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之後又要學生依據」同樣多「」多多少「」少多少「來說明圖示或自己動手擺圖形,這樣,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不僅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這一類應用題的有關概念和解法,而且
提高了學習應用題的興趣和愛好。又如教學表內乘除法復習課,我們即可以運用神話中的孫爺爺仙桃、寶葫蘆編成小故事
:
孫爺爺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很聰明
,
特意給我
們送來了個寶葫蘆
,
想考考每位小朋友
,
葫蘆里藏著許多有趣的數學題
,
誰算對了
,
就
可得到一個又紅又大的仙桃
,
從而引入表內乘除法的復習
,
以趣激情
,
課堂一開始就
創設一種愉快的氣氛
,
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讓學生從生活中學數學,把數學當做朋友隨時隨刻能夠「手拉手」
。
二、
融入娛樂游戲,讓學習活起來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由於年齡段的特點,課堂上集中注意的時間並不長,且
不穩定,往往有趣的事物才能吸引他們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因此,可以在數學教學
過程中適當的引入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游戲中認識並吸收知識。
在教學中,通過
做有趣的數學游戲,根據教材內容不斷調節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使學生在
興奮與抑制的不斷交換之中,讓課堂動靜結合,既有節奏,又有樂趣,調節學生思
維使之活躍起來。例如:教學完
1
、
2
、
4
的乘法口訣後,學生對背口訣已經感覺到
枯燥無味、興趣不高。因此,我設計輪流讓九個學生扮演青蛙,戴著頭飾從座位上
依次跳出來表演,
全班同學邊看錶演邊編歌謠:
一隻青蛙一張嘴,
兩隻眼睛四條腿;
兩只青蛙兩張嘴,四隻眼睛八條腿;三隻青蛙„„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
記住了口訣,學會了知識。
小學生對故事、童話聽得高興,學得有勁。這時候,可以把枯燥無味的算式編
成小故事、兒歌來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法則。例如:教學《大於號、小
於號或等於號的初步認識》
一課時,
我將整堂課編成一個有趣的故事:
「猴子摘桃比
賽。
」小猴子摘了兩個桃子(出示教具)
,大猴子也摘了兩個桃子,他們摘了同樣多
的桃子,所以可以表示為
2=2
,直觀認識了「等於號」
,這時小猴子又摘了
2
個,有
了四個桃子,他們還一樣多嗎?所以可以表示為
4>2
,認識大於號,大猴子很不服
氣,又去摘了,看,現在它有幾個了?
6
個。所以可以表示為
4<6
,最後來認識小於
號。通過故事,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掌握了知識。游戲的
形式還有很多:如送信、找朋友、即興表演等。
(即興表演就是根據應用題的事情、
條件、問題,讓學生通過表演模擬出應用題所表現的情境,理解應用題的題意,從
表演中體會數量關系。
)
學生在游戲中大腦處於高度興奮狀態,
精神高度集中,
在不
知不覺中學到不少有用的知識,並正確的數學法的熏陶下丟數學越來越無法自拔。
三、
開展競賽形式,提升學習熱情
學習競賽以競賽中的名次或勝負為誘因,可以刺激學生自我提高的需要,學生
一旦有了學習動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學習效果。動
機是激勵人們去行動的主觀原因,學生學習動機越強烈,越能對學習表現出濃厚的
興趣,進而轉化為學習的一種內動力。一般的學習競賽對於中等的學生影響最大,
因此大部分孩子會在競賽中通過努力不斷進步。
採用競賽與自我競賽相結合的形式會使先進的學生更先進,後進的學生也變先
進。
這樣還有利於防止學生的驕傲情緒和自卑心理。
例如在教學
10
以內加減法、
連
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復習整理課時,我採用了小組競賽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參
與的機會。競賽分為三部分:口算、我當小考官和搶答思考題。每一項均為全班參
與,並從各組選出不同人次進行評判記入該組成績。由於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都很
強,以比賽的形式上復習課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課堂安排層次性強,同
學自己出題考自己,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語言的表達能
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還有爬數學山、奪紅旗、數學醫院好醫生,找朋友等競
賽活動,
也能使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學習,
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
挖掘他們的潛能。
四、
直觀演示,讓學生動起來
兒童的思維正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他們對具體形象的事物容易感
知,
而對抽象概括的知識難於理解與吸收。
尤其是低年級兒童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學和實際操作,就能調動學生的無意注意,激發學生的學
習興趣與熱情。
通常可以用直觀教具有實物、掛圖、圖片、多媒體等。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做
演示,學生也要動手操作,這樣就提高了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如教學數字
5
的認識
時,我出示了
5
朵花、
5
個人、
5
只猴子、
5
個△,學生從這些演示中得出結論:這
些人和物的數量都是
5
。為鞏固這種認識,我讓學生拿出
5
個□、
5
只小鳥、拍
5
下手掌等。學生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由具體形象的認識過渡到抽象概括的認識,教
得輕松,學得愉快。
在直觀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更是深受老師們的歡迎。多媒體使用簡便、圖象
逼真,能充分顯示事物的動態變化,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老師教學設計所需對課
件進行各種各樣的操作,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教學應用題時,運用多媒
體課件顯示小鳥飛來了、小羊跑走了等等,通過事物動態的變化幫助學生加深對題
意的理解。
在生活中,我們身邊的許多小東西也能製作成教具與學具,變靜為動,增強形
象性與趣味性。如我在教學角的概念時,除了拿扇子、角尺、三角板、紅領巾作教
具外,還選用了電視機上的室內天線桿作為教學手段。兩根天線的一端固定在一點
上,恰似角的頂點,兩根天線的另一端可以拉長,好似兩條射線。通過這個演示,
學生觀察到了兩種現象: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角的大小與角兩邊的開合
有關系。
這個教具的運用,
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了明晰的角的表象,
教學效果較好。
五、
適當的評價,激勵學習熱情
小學生好勝心強
,
教師要想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
,
就要巧妙地把商場中競爭意
識引進課堂
,
恰當地開展一些評比活動。
H. 短的數學小故事
1、泰勒斯看到人們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來告示上寫著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來測量金字塔的高度,於是就找法老。
法老問泰勒斯用什麼工具來量金字塔。泰勒斯說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邊,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樣長的時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和金字塔底面邊長的一半。
把這兩個長度加起來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頂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戰國時期,齊威王與大將田忌賽馬,齊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馬:上馬,中馬與下馬。比賽分三次進行,每賽馬以千金作賭。由於兩者的馬力相差無幾,而齊威王的馬分別比田忌的相應等級的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為田忌必輸無疑。
但是田忌採納了門客孫臏(著名軍事家)的意見,用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用上馬對齊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齊威王的下馬,結果田忌以2比1勝齊威王而得千金。這是我國古代運用對策論思想解決問題的一個範例。
3、動物學校舉辦兒歌比賽,大象老師做裁判。小猴第一個舉手,開始朗誦:「進位加法我會算,數位對齊才能加。個位對齊個位加,滿十要向十位進。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數算得快又准。」
小猴剛說完,小狗又開始朗誦:「退位減法並不難,數位對齊才能減。個位數小不夠減,要向十位借個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後少個一。十位數字怎麼減,十位退一再去減。」
大家都為它們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師說:「它們的兒歌讓我們明白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它們兩個都應該得冠軍,好不好?」大家同意並鼓掌祝賀它們。
4、氣象學家Lorenz提出一篇論文,名叫《一隻蝴蝶拍一下翅膀會不會在Taxas州引起龍卷風》論述某系統如果初期條件差一點點,結果會很不穩定,他把這種現象戲稱做「蝴蝶效應」。
就像我們投擲骰子兩次,無論我們如何刻意去投擲,兩次的物理現象和投出的點數也不一定是相同的。
這故事發生在1961年的某個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辦公室操作氣象電腦。平時,他只需要將溫度、濕度、壓力等氣象數據輸入,電腦就會依據三個內建的微分方程式,計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氣象數據,因此模擬出氣象變化圖。
5、阿基米德有許多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發現阿基米德定律的那個洗澡的故事了。
國王做了一頂金王冠,他懷疑工匠用銀子偷換了一部分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鑒定它是不是純金制的,且不能損壞王冠。
阿基米德捧著這頂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隨著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從桶邊溢出,阿基米德看到這個現象,頭腦中像閃過一道閃電,「我找到了!」
阿基米德拿一塊金塊和一塊重量相等的銀塊,分別放入一個盛滿水的容器中,發現銀塊排出的水多得多。於是阿基米德拿了與王冠重量相等的金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里,測出排出的水量。
再把王冠放入盛滿水的容器里,看看排出的水量是否一樣,問題就解決了。隨著進一步研究,沿用至今的流體力學最重要基石——阿基米德定律誕生了。
I. 小學數學趣味謎語
接二連三
J. 試論如何實施小學低年級趣味數學教學
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對六七歲的孩子來講是生活的一次大轉變,從無憂無慮的幼兒園玩的生活轉變為正規的小學教育,大多數孩子不適應小學生活,上課坐不住,對小學數學的學習無從認識。這就需要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精心設計教法,根據孩子的特點,採取靈活多變的方法,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迅速地愛上數學這門學科。如何使小學低年級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筆者在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了如下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運用形象化語言,吸引學生的聽課興趣
低年級學生理解力差,最易於接受簡單的事物。在教學時,數學老師要注意說話的技巧,表達要簡單易懂、形象生動,增強趣味性,以此吸引學生願聽、樂聽而且聽好。在教學生認數和記數時,我採用了具體形象的事物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為了讓學生記住數字1—9的字形,我教學生背誦順口溜:「1像鉛筆細又長,2像鴨子水上漂,3像耳朵聽聲音,4像小旗迎風飄,5像鉤子稱東西,6像口哨吹一吹,7像鐮刀割青草,8像葫蘆搖一搖,9像氣球飛上天。」以此來幫助學生記住字形。通過這樣的教學,賦予了數學內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將數學知識形象化,通俗易懂,生動有趣,從而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事實證明,小學低年級教師只有運用形象化的語言去教學,學生才愛聽、樂聽,才能有好的教學效果。
二、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來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低年級教學尤其要注意這一點。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所要學的理論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使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直觀的豐富的客觀事物為載體,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親切感,使他們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數學。如教學《認鍾表》一課,認讀鍾面上所表示的整時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學生在生活中雖然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教學時可通過創設龜兔賽跑誰贏了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看時間的需要,並利用已有知識試認時間,在此基礎上展開新授;再藉助於喜羊羊大戰灰太狼的故事,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分、秒,提高對時間的認識。
三、巧做娛樂游戲,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
低年級學生非常好動,特別好玩,游戲恰恰符合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可結合教材內容,恰當引用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游戲中認識和接受知識。在教學中,通過做有趣的數學游戲,讓他們在玩中學,能把學生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收到較好的效果。
如:口算練習時,可以對口令、開火車等。學習數的分成時,也可以找學生上台以游戲的方式完成。如7,找7名學生到黑板前,有男生,有女生,還要注意服飾、發飾上的特點。7個學生站成一排,問:有幾個小朋友?現在請這7個小朋友按老師的要求變換站的隊形:女生站一排,男生站一排,也就是相當於把7分成了「3」和「4」。再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將7個人分成兩組,看看有幾種分法。在找學生到黑板前時,老師特意說找上課表現好的做游戲,學生的積極性會更高,氣氛會更加熱烈。學生在做游戲中,很輕松地掌握了數的分成。在數學游戲中,學生能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在游戲中品嘗成功的樂趣,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為他們學數學、愛數學創造了條件。
四、編織琅琅兒歌,娛樂學生學習興趣
兒童最早接觸的文學樣式就是兒歌。兒歌以它生動活潑的獨特的語言方式,迎合了孩子們的口味,切入幼兒的心靈,發揮著多方面的作用。在數學教學中,可以將復雜難懂的知識編成兒歌,讓他們認識、接受並牢牢記住。如在剛開始學習大於號、小於號時,有的學生總區分不開這兩個符號。我編成了一首兒歌:大於號,小於號,兩個兄弟齊來到。尖角在前是小於,開口在前是大於。兩個數字中間站,誰大朝誰開口笑。在生動有趣、琅琅上口的兒歌中,學生迅速地記住了這兩個符號的特徵,並能正確地使用。採用兒歌的形式學習,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起了極高的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巧用電化教學,增加課堂趣味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對具體形象的實物比較感興趣。多媒體教學能為小學生勾畫出一個多姿多彩的視聽學習環境,是實現學生獲取知識信息最優化的通道。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圖文聲並茂,非常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有利於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學《找規律》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了一個魔術箱,外面露出一個黑色的珠子,我告訴學生:這個魔術箱里還能變出很多漂亮的珠子,想不想猜猜它們都是什麼顏色的、各有幾個啊?孩子的好奇心被撥動了。我慢慢點動滑鼠,又變出兩個白色的珠子,這時學生的猜測是多種多樣的,接著又變出兩個黑色的珠子,隨後是三個白色的珠子,學生興奮地說下一次肯定是三個黑色的珠子。我趁熱打鐵:你能說說珠子排列的規律嗎?在學生正確找到規律時,我讓魔術箱變出一串珠子,證實了學生的猜想。如此一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再一次被點燃了。通過多媒體動畫的演示,既很好地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又做到了為學生理解算理鋪路搭橋。
總之,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運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興趣是學好數學的根本保證。在教學過程中還可通過講故事、設問或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用直觀教具、課堂提問、練習形式多樣化等方法,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