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淺談小學數學主題圖的開發和應用的文獻綜述,最好有國外研究
我有的,復怎麼發給你。
一個道理有制一千種說法,要盡量選用形象生動的說法。要顯形象生動之效,除了採用比喻、類比、事例等論證方法外,形象暢達乃至華美的語言必不可少.修飾論文的語言,注意運用比喻、排比、對偶和反復等修辭,使文章形成華美流暢感;注意運用假設句、反問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強不可辯駁之勢。修飾語言之功,雖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積久成習,自然會有長進.
Ⅱ 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有效利用主題圖
翻開人教版的一年級數學新教材,躍入眼簾的是一幅幅五顏六色的圖畫,有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有貼近學生生活的場景,一張張生動有趣的主題圖無不符合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的特點。這不僅給枯燥的數學賦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讓數學變得可愛誘人,更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設計拓展了創新的平台。
低年級兒童對世界充滿了新鮮感,好奇感,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要盡可能運用生動、形象的材料進行教學,讓他們的眼睛亮起來,嘴巴動起來。而主題圖正是一幅寓知識、思想、情感於一體的圖畫,它有人物,有情節,色彩鮮艷,主題鮮明,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孩子們喜歡看,也想說,因此,課上要充分利用主題圖,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去學習知識和感悟知識。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粗淺地談談如何利用主題圖進行教學。
一、深入理解主題圖,激發學習動機,誘發參與意識和發現意識。
1、走進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基礎。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主題圖的魅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入學時上的第一節課,教學「數一數」時,選擇的是兒童樂園場景,從兒童喜歡的場景入手,可以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感到數學不是枯燥的 ,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因此,一上課,我就在屏幕上展示出主題圖,大象滑滑梯,飛機轉盤等玩具是學生所熟悉和喜歡的,大家都顯得非常高興,彷彿自己真的來到了兒童樂園,每一雙小眼睛盯著畫面。於是,我抓住這個時機問學生:「誰想和大家說說這是什麼地方?有些什麼?」話音剛落,他們就爭先恐後地舉起了小手。人人爭著發言,探索熱情十分高漲。在學生了解了有哪些人和物後,再引導學生數一數具體的數量,並組織學生交流,對數的方法進行點評。最後在學生認識數字1—10的基礎上再聯系自己身邊的,家裡的,教室里的或校園里的人或物,說給同學聽聽,盡可能讓學生聯系的范圍大一些,數的機會多一些,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數一數的活動。
2、喚起想像,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兒童最富於想像和幻想,兒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瀾。兒童感興趣的「現實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就像教材中的「小兔采蘑菇」、「青蛙跳傘」、「小蜜蜂采蜜」等,我們認為不合邏輯常理,孩子們卻興趣盎然。因此在上課之前,可以根據主題圖色彩鮮艷,趣味性強的特點,自編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樂,創設一種情境,再進行一組富有啟發性的提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認識符號〉、〈、=」時,我只在屏幕上出示主題圖,學生們立刻被活潑可愛的小動物吸引住了,都目不轉睛地看著大屏幕。這時,運動員入場的旋律響起,老師在旁充當運動會的解說員:「今天,森林裡可真熱鬧!原來這里正舉行一場森林運動會,小動物們紛紛報名參加。你們看,誰向我們走來了?」學生們很興奮,有的已經控制不住自己,在自己的座位上大聲地說了起來,於是,我請學生們站起來回答,有的說了小動物分別是多少,有的根據生活經驗進行了比較,說出了小兔和小猴同樣多等,學生們思維活躍,誰都想說一說,老師在旁加以引導,他們很快就認識了「〉、〈、=」的讀法和含義。
課堂情境的創設,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學習數學知識的窗口,學生通過這個窗口進行觀察,推理和發現,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
二、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恰當地處理一些主題圖,使圖的使用達到最佳效果。
教材不是聖書,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學內容。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我們應賦予它新的內涵。教材是課程標準的具體體現,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它為知識的傳遞提供了准備。學生通過教材看到的只是知識的結果,而數學知識的獲得往往是學生思維的結果。形成這些思維結果的過程,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給學生創造一個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思維方法及生活經驗,積極地動腦、動手、動口,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因此,我們在教學時應根據教學的需要,根據優化課堂的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教材中的主題圖處理加工成富有動畫效果的多媒體課件或轉換成可進行實踐操作的活動。
1、製作一些簡單的多媒體課件,增強主題圖呈現的效果。
加減混合是一次「合」與一次「分」的連貫結合,要解決問題,首先要幫助學生弄清事情的發生和發展。如果僅有一幅靜態的畫面,「先……再……」的過程就不容易看清楚。所以,我們可以把主題圖製成動畫效果,展示出車上原有7人,到車站先下車2人,再上車3人。學生把實際問題弄明白了,列式計算就不會有太大的困難。
2、進行實踐活動,將靜態知識動態化。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既要重視直觀教具的使用,還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參加實踐操作活動。僅主題圖的展示,沒有學生的親自操作,學生獲得的知識就比較模糊,不夠深刻,只有讓每個學生都參加實踐操作,運用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才可能使所有學生獲得比較充分的感知,才便於儲存和提取信息。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發展學習興趣,獲取知識
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活動來再現書本上的靜止的主題圖內容,使本來靜止的內容活動化。例如在教學「4和5的組成」時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拋花片的游戲,根據花片的正反面,學會4和5的組成。在學習「分類」時,讓學生在4人學習小組中分分學慣用品,整理整理自己的書包。在「認識物體」時,讓學生帶來許多各種形狀的物品,讓他們在玩的時候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在教學「幾和第幾」時,設計成讓學生排隊活動,讓第2個學生舉手,讓左邊4個學生跳一跳等,使學生激情更投入。因為這些形式更符合兒童心理,可以極大地增強學生的參與願望,提高學習積極性。
低年級孩子年齡雖小,可在他們的身上卻有著無窮的潛能,因此在教學時要充分展示主題圖富於情節的魅力,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要讓學生有進行深入細致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教學中要盡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我愛學」。
Ⅲ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活用主題圖研修計劃
新教材無論從內容的選擇還是呈現方式上,都很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圖文並茂、形象直觀、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充滿時代氣息.在書本的第一頁是二位可愛的小精靈,它們用一句話詮釋了數學,讓小朋友們感受到了數學,開始邁進數學大門.在新教材中,像這樣一幅幅絢麗多彩的圖畫,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的情境圖無處不在,它們圖畫和色彩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這不僅僅給枯燥的數學賦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氣息,變抽象枯燥的數學學習為富有兒童情趣且具有挑戰性的數學探索活動,同時也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了豐富的可資借鑒的課程資源.基於以上認識,就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用好「主題圖」,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現結合自己的對其的認識,談談在新課程下如何正確有效的運用主題圖. 一、理解「主題圖」的用意,把握教學目標. 主題圖是小學數學人教版實驗教材編寫的一大特色.其意圖在於體現《數學課程標准》中「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的基本理念.然而,由於「主題圖」主要是以「場景」的形式來呈現學習素材的,雖然富有兒童情趣和豐富的現實意義,有利於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但如果教師不能深刻地理解和正確把握,則會給教師的教學組織和實施帶來一定的困難,其教學效果相對而言也不是很好的.我認為「主題圖」教學要突出數學的特點,充分挖掘「主題圖」,而不能讓「主題圖」上成「看圖說話」,從而失去「主題圖」的應有的價值. 如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這節內容中,教材提供的主題圖是一幅「教室」,其意義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和把握:一是從認知心理的角度來分析.教室是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且現在就在眼前,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是有一定感知的,這有利於調動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引導他們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二是從數學知識呈現的角度來看,「教室」這一課包含著豐富的學習素材,能「讓學生通過實際情景感受物體的表面」,並且通過讓學生摸一摸自己的教室的物體表面後,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面積的含義.這也正是「教室」作為這節內容的主題圖的價值所在. 二、依據主題圖創設情境,貫穿整堂課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好動,但自製力差.上課的鈴聲雖然把他們帶到了各自的座位上,但並不是每個學生都能立即專心致志地投入學習中去.教師可充分利用主題圖,巧設懸念,誘發學生參與的動機.「主題圖」的教學也在於教師恰當地設疑激趣
Ⅳ 如何用好小學數學主題圖
一、正確認識主題圖
1. 具有趣味性。
主題圖的設計能遵循兒童的心理特徵和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提供了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富有兒童情趣的主題情境,這些情境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童話、游園活動、運動會等。這些主題情境在學生面前展開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生活畫卷,學生覺得很有趣味。這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和熱情,也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二年級上冊第38頁「角的初步認識」。主題圖呈現的是校園圖,是一個學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學生很有興趣地找角。通過「找角」活動,學生都知道物體上有角,對角就有了初步認識。
2. 具有思想教育性。
許多主題圖不但給我們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給學生創設觀察、探究的空間,同時具有思想教育與數學知識完美統一的特點。例如,二年級上冊第77頁「解決問題」的主題圖,除了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外,還包含著關於講衛生、愛勞動、熱愛班集體、與他人合作分工等思想和情感教育的內容。
二、靈活使用主題圖
1.合理把握主題圖的呈現方式
「主題圖」蘊含的數學理念,並不僅僅在於「主題圖」的表現形式,更在於主題情景的呈現過程。教材主題圖作為一個包含豐富的數學信息場景,教師的呈現方式對「主題圖」的教育教學價值的體現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主題圖的呈現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 將主題圖分層展示。
挖掘出主題圖中的隱含數學問題是數學學習的關鍵,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如果將學生一下子置於非常復雜的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會讓他們東拉一句西扯一句,無所適從。
如二年級下冊第2頁「解決問題」主題圖包含了「看戲、蹺蹺板、丟沙包、買麵包」四個情景問題。教師可以按各個場景分批出示,每出示一個場景,引導學生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由於老師的合理安排,主題圖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學生的探索過程提供思維表象,激勵學生探究的熱情,促使學生生活經驗不斷數學化。
(2) 變靜態為動態過程。
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是新課標中的基本理念之一,教材中的「主題圖」表現在課本上都是靜止的,在教學中,我們通過處理,使原本靜態的主題圖變成了動態過程式的演示,在緊緊把握學生思維的前提下,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例如一年級上冊第75頁「加減混合」的主題圖,展示的是湖裡原來有4隻美麗的白天鵝,飛來了3隻,飛走了2隻,現在還有幾只?靜止的畫面利用多媒體變成動態的過程,學生就更能深入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習的興趣也會更濃。
(3) 用故事串起主題圖。
故事是兒童最感興趣的學習素材,以故事的形式演繹主題圖情境,會引發學生新鮮、好奇、親近的兒童情趣,有利於產生積極的情感,幫助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順利掌握新的學習內容。我聽一位老師這樣上一年級第29頁 「0的認識」。
師:今天是小猴的生日,猴媽媽要送給猴寶寶一件禮物,你們猜這件禮物是什麼?
生:(很有興趣地猜)
師:(展示盤里有2個桃)盤里有幾個桃?可以用什麼數字表示?
師:(演示小猴吃桃)現在盤里還有幾個桃子?又可以用什麼數字表示?
師:(繼續演示小猴吃桃)小猴可喜歡吃桃子了,一下子就吃完了。現在盤里有幾個桃子?還可以用什麼數字表示?同學們你們知道嗎?
老師在這節課上用小猴子過生日的故事串起了三幅圖,吸引學生極有興趣地學習,使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深刻理解了0的含義。
2. 恰當選擇「主題圖」的呈現時機
數學知識以「主題圖」的形式編寫,通過畫面場景來呈現教學內容,這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對於「主題圖」的呈現時機的把握,成為我們課堂教學的問題之一。一般來說,教師會選擇在課始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提取有效數學信息再進行新知識的教學。但是,恰當選擇「主題圖」的呈現時機會使得課堂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9加幾的進位加法」教學中,把主題圖的呈現放在課末,在學生已經歸納了的多種演算法的基礎上,教師出示了運動會主題場景圖,問:「這是我們學校上星期的運動會的場景,你能從圖中提出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嗎?」這個問題的提出沒有任何的旁支,非常一目瞭然,學生馬上就領會到主題圖的隱性資源,回答:「跳繩的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幾人?」「這個問題誰能解決?」生:「3 +9=12。」師又問:「這里的3、9各指什麼?」學生回答:「3指跳繩的有3人, 9是指踢毽子的有9人。」老師抓住問題的關鍵,馬上追問:「這個算式解決了一個什麼問題呀?」學生回答:「跳繩和踢毽子的一共有12人。」從這樣的一個環節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主題圖的運用真的落實到了實處,從層層深入的問題情境中,梳理學生的的知識構架體系。讓學生把新知和實際運用緊密聯系,得到了很好的成效。
在上述案例中,該教師把原來放在前面的主題圖作為拓展延伸的內容,應該說更加有效地體現了教材原有「主題圖」的意義和作用。我們應該清晰地認識到處理教材主題圖的價值是充分體現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讓學生的思維在應用與鞏固的同時,從更高層次的要求學生,達成本環節預設的教學目標。因此,我認為,不一定要放在課前,而是要考慮什麼時候呈現合理更有效?什麼時機呈現更能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師要適當把握,也要靈活地處理呈現的時機,使其充分體現出主題圖所蘊涵的內涵和價值。
3.按圖教學變為用圖教學
在一年級上冊「元、角的加法計算」主題圖是這樣的:有三束不同形狀的氣球,圓形的氣球每個0.50元,葫蘆形的氣球每個1.20元,心形的氣球每個0.80元。一位小女孩手裡拿著圓形和心形的氣球說:「我買這兩個,要多少錢?」 一位小男孩手裡拿著葫蘆形和心形的氣球說:「我買這兩個,要多少錢?」 第一位教師是這樣設計的: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能從中發現什麼信息?學生紛紛根據圖意回答。然後教師問:「你們知道小女孩和小男孩分別要付多少錢嗎?」學生說出算式:5角+8角,1元2角+8角。第二位教師是這樣設計的:開始是觀察圖意,說說從中發現什麼信息?然後教師問:「如果讓你挑選兩種氣球,你會挑選哪兩種?要付多少錢?怎樣列式?學生積極舉手發言。
反思兩位老師的設計,我們不難發現,第一位老師是尊重圖意,按圖教學。第二位教師則開發圖意,用圖教學。第一位老師對主題圖的使用,完全按圖意進行教學,經歷了「引導觀察、說明圖意、說出算式」的過程,但總讓人覺得對主題圖的處理太簡單化了,而第二位教師讓學生自己選擇氣球,這樣讓學生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使學習行為因需要而產生,同時這樣的安排使問題開放些,學生可以列三道算式,更靈活。
4.拓展主題圖的多樣使用
有些教師認為主題圖的功能只用來創設情境,引入課題,結果學生僅僅是開頭幾分鍾在情境中學習,剩餘的時間就脫離主題圖學習單純的數學知識,這不但讓學生一下子覺得沒了興趣,還對教學資源造成極大的浪費。
如人教版三年下冊第63頁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教材所提供的一幅主題圖,從圖中只能引出本課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一個算式,信息量比較小,主題圖利用率不高。如果對此進行增補兩個人和3個問題的信息量,主題圖的內容就顯得充實了,實際情境就不只是一個問題,而是多元的整合,使課堂變得更加和諧。當教師問:你能列式解決誰的問題時,學生列出算式。聰聰:24×3 = 72(元);明明:24×8 = 192(元);阿姨:24×10 = 240(元);歡歡:24×12 = 228(元)……學生在一幅圖中同時解決了四個問題,其中前三個問題的計算起到復習知識技能和了解學習起點的作用,後一個問題引出了新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為學生探究新知打下了基礎,這是主題圖的一次運用。同時,當學生經歷自主探究,初步掌握計算技能,聯系實際問題時還可對增補後的主題圖進行二度開發。例如:聰聰和阿姨共用了多少錢?聰聰和歡歡共用了多少錢?歡歡和阿姨共用了多少錢?……學生在同一現實背景之下,不斷地提出了類似的問題,同時也不斷地用豎式進行了計算。使學生悟出了一位數乘兩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內在聯系,同時,也知道了豎式計算的方法即是求兩積之和。這種練習形式不僅提高了練習密度,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訓練要求,又使計算速度快的學生得到更多機會的練習。
上面這個案例,主題圖的使用貫穿整節課。教師先用主題圖創設情境復習舊知識、引出例題,解決問題後,然後又用主題圖編排練習。最大限度地發揮主題圖的作用。所以說,圖不在多,關鍵要用足,用透。
總之,新教材的使用拓寬了我們的教學視野,為我們在教學中有效落實課標理念提供了載體,不僅承載著知識,更滲透著數學思想方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一定要理性地看待主題圖,並深入地領會主題圖的內涵,在此基礎上對主題圖進行靈活地、創造地使用,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主題圖的最大價值,使我們的課堂真正實現為學生發展服務的目標。
Ⅳ 在哪裡能找到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材主題圖
http://www.aoshu.com/zlk/dzkb/sx/rjb/sx/ 上有本冊書的所有內容圖片
Ⅵ 如何合理使用小學數學主題圖 論文
新課程實施以來,充滿兒童情趣和豐富的現實意義的主題圖喚起了學生的認知慾望,但由於主題圖是以「場景」的形式來呈現學習素材,許多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都滲透在每一幅圖的角角落落中,有時令教師難以理解和把握。為此,我們低年級數學組專門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通過這一年多的研究,我們體會到:充分發揮主題圖的最大價值,可以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有效地應用小學數學主題圖?下面談談我們的做法:
一、研究教材,深入理解主題圖的編寫意圖,充分挖掘主題圖內涵。
理解主題圖的意義是教師把握教學目標、有效實施教學過程的前提,而讓學生發現主題情境中隱含的數學問題則更是課堂教學的關鍵。
一年級下冊「圖形的拼組」,主題圖展示的是手工做風車的步驟,如果不仔細推敲,會把這節課誤上成風車的製作課。數學課應體現出「數學味」, 所以我們研讀主題圖時要思考:數學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怎樣組織教學才能達成這種目標?這節課體現了哪些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有了這樣的思考,我們再來理解主題圖的意義,從數學的角度來思考,不難發現做風車的這個過程所展示的各個環節就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這些圖形的變換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初步體驗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理解主題圖的內涵後,做風車就可以課前讓學生在家裡做,並提出數學要求:注意觀察自己在做風車過程中紙的每一步的變化。然後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從圖形變換的角度進行觀察: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把一個角的兩條邊對折成兩個三角形,並把多餘的長方形部分剪去,展開就變成了一個正方形;再製作成風車,然後觀察風車轉動的運動軌跡是圓形的,從而滲透各個平面圖形是可以互相變換的數學思想。再著重觀察長方形、正方形,通過折一折、比一比去感受它們邊的特點。
我們教師一定要多從數學的角度去理解主題圖的意義,要多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主題圖,去收集有用的信息,這是我們把握教學目標、有效實施課堂教學的前提和基礎。
二、研究學生,考慮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及知識基礎,最大化地發揮主題圖的功能。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之上。我們在使用主題圖時,是否真正地研究了學生?有沒有因教師的主觀想法而忽略了學生的實際?
在「角的初步認識」這一節課里,我們原有的想法是:一開課,讓學生從主題圖中找角,從而引出課題。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認識得不夠,學生沒學過角,怎麼去找角?學生只是認為尖尖的地方就是角,這與數學中的角是不同的。對二年級學生來講,僅僅靠視覺上的感知來認識數學中的角,缺少真實的體驗,很難把握數學意義上抽象的角。所以,開課出示主題圖,我們定位於找所學過的圖形,這是舊知,學生有基礎。
學生認識了角後,練習中再次出示主題圖,讓學生在主題圖中找角,把找到的角畫出來。此時,學生已認識角了,就能用角的知識進行運用,真正體會到生活中有這么多「數學意義的角」。
三、研究呈現方式,使主題圖「活」起來、「動」起來。
教材中的主題圖大多是半成品,主題圖的素材表現在課本上都是靜止的,只有結論而少了過程。在教學中,可根據實際情況或用多媒體或用游戲表演等形式將主題圖所提供的內容動態化,讓學生經歷主題圖所描述的全過程,增加實際體驗。
例如,一年級上冊「加減混合」,是用連環畫的形式表明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讓學生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把靜止的畫面變成動態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圖意,在這個基礎上,指導學生看連環畫就輕而易舉了,學生就能看明白:是從幾只里飛走了2隻天鵝,是在幾只的基礎上又飛來了3隻?加深了加減混合運算的理解,有利於學生知識的構建。
四、研究使用手段,架起學生理解的橋梁,把主題圖用足、用透。
「猜一猜」這節課,教材上是以活動和對話相結合的形式呈現,讓學生在猜一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邏輯推理的能力。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推理,二年級學生在表述上比較困難。為了能把學生想的過程外顯出來,方便學生表達,我們採用游戲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邊擺卡片邊說,(實例)。借用「擺卡片」這個手段,這樣有利於學生說清推理過程,也便於其他學生聽得明白。通過獎勵花,……每一個游戲都注重學生說理,難理解的地方藉助操作直觀顯現,從中內化了簡單邏輯推理的來攏去脈、前因後果,也內化了推理的思路與方法。
下一步,我們准備對現有教材主題圖進行分類,研究每種類型主題圖的教學策略,讓以後的教師在運用主題圖時有了捷徑,能直接借鑒我們研究出來的策略來進行教學,提升教師研讀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總之,主題圖作為數學教學資源的一個主要載體,其「內在魅力」遠遠超過了它「美麗的外表」,它不僅承載著知識,更滲透著數學思想方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一定要理性地看待主題圖,並深入地領會主題圖的內涵,在此基礎上對主題圖進行靈活地、創造地使用,使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
Ⅶ 如何利用主題圖輔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新教材無論從內容的選擇還是呈現方式上,都很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圖文回並茂、形象直觀答、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充滿時代氣息.在書本的第一頁是二位可愛的小精靈,它們用一句話詮釋了數學,讓小朋友們感受到了數學,開始邁進數學大門
Ⅷ 如何讀懂小學數學的主題圖和旁註
如何分析文章關鍵詞語和重點語句含義對關鍵詞語和重點語句含義的分析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著手:一要結合特定語境,分析詞語的含義,例如: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標致」一詞的含義,首先必須知道該語境表達的是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之情,然後才能對「標致」作出准確理解。是反語,表示諷刺。二要注意詞語的感色彩,判斷詞語的特殊含義,例如:理解《我的老師》中「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並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一詞的表達效果,首先必須明確「狡猾」本是貶義詞,「詭計多端」的意思,為什麼要用在一個孩子的身上呢?聯繫上下文的語境,則知這是貶義詞褒用,用以形容兒童天真頑皮的神態,從側面表現了蔡老師對孩子的愛。三要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如《故鄉》中「我只覺得我四周有看不見的高牆,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悶。」句中的「高牆」是比喻的說法,這里既包含著作者對故鄉的失望,也包含著和故鄉人們的隔膜,而造成這種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而這正是作者苦悶所在,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題所在。四要結合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寫作的背景分析句子的深層含義。如《故鄉》最後一句:「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弄清此句的深層含意必須了解該文的寫作背景。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中國本該進入一個新的時期,然而,辛亥革命後的十年,封建禮教仍然禁錮著人們的思想,百姓還面臨著飢荒、兵、匪的威脅,農村經濟幾近破產,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中國的希望在哪裡,這一切引起了作者的深思。據此可知,地上的路實指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道路,作者堅信只要去奮斗追求,希望最終定能實現。生動、形象是記敘文語言的特點。揣摩記敘文的語言除了要注意上述問題外,還要從其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寫作特點、人物的性格特徵等方面去分析、體味。
Ⅸ 如何利用小學數學教材中的主題圖
論文摘要
在低年級數學教材很多地方都能發現富有童趣、形式多樣的主題圖,這些主題圖給數學教學增添了濃厚的生活和時代氣息,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資源。因此,教師如果能好好利用教材中的主題圖,會使課堂煥發出新的光彩,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和教學的質量。
一、對課堂上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
(一)只注重形式,把主題圖的目的變成「看圖說話」
由於主題圖主要是以「場景」的形式來對學生呈現學習素材的,因此具有一定的情趣性和現實意義,有利於調動學生對已有知識和經驗進行回憶。但如果教師不能正確的理解主題圖的意義,在課堂上無意識地將數學課改成了「說話課」。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想法是天真的,他們關注的往往是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因此,教師一定要把握主題圖的價值,從主題圖中有針對性地提問,這樣才能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怎樣提一個數學問題上來。
(二)選擇的途徑片面化
教材是落實課程的標准、實現教學計劃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正因為這個原因,大部分教師在這個問題上都認為主題圖形式新穎,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不需要再進行處理,直接教授課本的知識,從而導致還是在教教材,而不是在正確地使用教材。因此,除了合理地利用主題圖之外更不能完全地依賴主題圖。如果僅僅是單獨依靠主題圖就會顯得不自然。所以,在教學中,應當合理結合具體情況,靈活地運用課本之外的靈活知識,以達到創建一個良好的、有目的的、有效的數學學習環境。
(三)教學的內容失去「時效」
教材不是聖書,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學內容。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我們應賦予它新的內涵。現在大部分的教材都是使用過好幾年的老教材了,不但使信息失去時效,連主題圖也出現了失去時效的情況,這樣的情況會導致學生學不到最新信息。這樣的情況在一年級出現幾率較高,教師不應該照本宣科,應該採納隨著時代進步的新知識教授給學生們。
二、解決方案
(一)正確認識主題圖的意義
要讓主題圖從真正意義上為教學工作服務,首先應該做到認識主題圖,要明白,認識主題圖不光是主題圖的概念,還要知道主題圖的豐富內涵,了解真正意義,從而採用正確的呈現方式展現給學生。
1.自然情景類。展現我們生活中為原型的或加以提煉的場景,這樣的教學資源突出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系,促進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2.活動的方式。提供一些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活動和操作方式。它向我們展現了一種「做數學」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類似的操作活動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感悟數學,從而進行知識的構建。
(二)跳出主題圖的框架
1.通過多媒體呈現主題圖。教材的畫面是靜止的,這讓學生們理解起來有點困難。因此在教學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方式,使原來靜止的主題圖變成動態的演示過程,讓學生更能清楚地看到減少、增多等過程,使觀察變得直觀,也更能容易理解。
2.主題圖是為教學呈現了一個例子、一種線索,最重要的它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實際的需要,本著「源於教材高於教材」的理念,在學習教材,領悟教材意義的同時,更要跳出教材給予的框架,對主題圖進行創造性合理的處理,讓其發揮出巨大的價值。
3.結合主題圖讓學生「動起來」。我們發現主題圖呈現的都是與學生緊密聯系的生活場景,那麼我們可以結合主題圖,讓學生參與進來,成為主題圖中的一份子,呈現出一個「學習的舞台」。既可以讓學生提高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也可以讓他們一邊在活動中領悟到數學的知識,一邊感受數學對於生活的價值。
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主題圖的魅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枯燥變為樂趣。教材中的靜止主題圖內容不僅抽象、枯燥無味,因為他沒有形象生動的語言以及故事情節,不容易引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因此,老師在沒有多媒體作為條件的環境下要賦予主題圖有故事情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靜止的主題圖在腦中化成活躍的畫面。教材中的主題圖,有很多時候是思維再現的結果,是靜止的結論式畫面,缺少必要的思維過程,教師如果呈現靜止的主題圖讓學生去觀察、體會,去提出主題圖中所帶來的疑問,這無形中給學生形成了思維障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們在腦海中形成活躍的畫面,加強學生的幻想創造能力。由說到做的動手能力心理學家皮亞傑曾經說過「智慧的鮮花是開在手指上的。」是的,智慧的鮮花是開在大腦與手指之間的,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盡量地組織學生進行動手,將語言的表達能力轉化為實際的操作,這樣學生也能更加直接的了解到「原來是這么回事」。
總之,主題圖作為數學知識的載體,他不但符合了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的心理,而且也是新可能改革開展的必然。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做好主題圖的結合運用,合理利用主題圖,深入了解其意義,讓」主題圖「更好的為教學課堂服務。
參考文獻:
[1]湯建平.小學數學主題圖的應用與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9(1):87-88.
[2]杜小芬.淺談小學數學主題圖的具體應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8):95-96.
[3]劉菊.有效利用小學數學教材中的主題圖[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25(z2),575-576.
[4]勤勇,探析第一學段主題圖教學中的缺憾及對策[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3)。
[5]董玲,小學低年級數學教科書中的情境題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