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語文能力培養有哪些方法
一、引導學生「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大多會採用自由朗讀、默讀、分角色讀、齊讀、指名讀等閱讀方法,這樣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要真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我覺得不妨試試以下方法:1、通讀,整體感知課文。2、掃描,把握重點,做到心中有數。3、精讀,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自己喜歡的句段,及自己不懂的地方,圈點批註。4、摘抄,把文中寫得最好的詞句段落摘錄下來。如《荔枝》一文,學生通過這樣學,對課文內容就悟得更深。二、教會學生「品」。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品味課文。1、品味語言,抓住文章中的優美詞句段落身臨其境地去閱讀,去想像,去感悟,去欣賞。2、品味情感,讓學生走進課文,進入角色,去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我的戰友邱少雲》,體會邱少雲被火包圍著作者的心情時,我先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想,假如你就是作者,你看到自己的戰友被火燒死的情形,你的心情是怎樣的?然後再閱讀作者心裡難過的這段話,這樣讀者自然和作者的感情產生了共鳴。三、訓練學生「析」。一篇文章常常在表現手法、層次結構、思想內容上有獨特之處,同時許多文章在這些方面又有相似之處。所以教師在必要的示範分析後,訓練學生自覺地學會分析綜合的方法。如《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只有一個地球》、《宇宙生命之謎》,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方面分析後,學生得到「漁」了就會照貓畫虎了。四、鼓勵學生「評」。我們在閱讀、品味、分析後,還可以鼓勵學生大膽評論。「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無論是語言文字還是思想內容,鼓勵學生批判地繼承,敢於評價敢於創新,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只要言之有理。總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只要多動腦筋,大膽創新,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靈活運用以上四種方法,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貳』 《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各種能力》
多看多聽多寫 一、首先得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習是生活中最有趣的和最偉大的游戲。所有的孩子生來就這樣認為,並且將繼續這樣認為,直到我們使他們相信學習是非常艱難和討厭的工作。有一些孩子則從來沒有真正的遇到這個麻煩,並且終其一生,他們都相信學習是唯一值得玩的有趣的游戲。我們給這樣的人一個名字,我們叫他們天才。」的確,一個剛出生的孩子會認為學習是有趣的。他們經常會擺弄著一些東西,他們很好動。孩子們認為這是很有趣的事情,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地認識這個世界,他們在學習著。但對於許多孩子來說,這種對學習的興趣最長將持續到上學前。上學後,許多孩子都會逐漸地對學習、在學校的學習產生厭惡感,他們認為在學校學的知識很枯燥,沒有意思。現在,我們應該轉變自己的觀念,重新尋找並發現學習中的樂趣,要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興趣。
為什麼要把趣味歸還給學習呢?因為如果一個人對一件事感興趣,他就會努力把這件事做好。學習也是一樣,如果對學習感興趣,就會學得更快、更好。也許你會發現,學齡前的孩子們學習的速度是驚人的。他們在幾年的時間里就學會了走路、說話,認識了身邊的許多事物,盡管他們的智商並沒有大人的高。現在你學一門外語的速度也許還沒有兒童學說話的速度快。這就是因為孩子們非常希望了解身邊的事物,對身邊的事物感興趣。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如牛頓、愛因斯坦等,小時候都沒有上過學校,但他們都取得了很高的科研成果。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天生就聰明,而是因為他們沒有受到學校教育的影響,始終保持著對學習的興趣。在學校學習那麼沒意思,哪有什麼樂趣呀?那可不一定。如果你去尋找,就會發現樂趣是無處不在的。關鍵是要去想這個東西是多麼的有趣,而不是去想它多麼枯燥。比如在學習數學時,你可能會想到一個又一個的定理很繁瑣,證明起來也很困難。你也可能想到數學中有很多規律,規律之間互相聯系,組成許多新的事物。你還可能為學到了新的知識而高興。第一種想法會使你感到學習枯燥,後兩種想法會使你感到學習有趣。我們在學習時,應該盡量去想有趣的方面,而不是去想枯燥的方面。遇事都去想它的好處,這樣就會發現學習以及很多其他事情都是有趣的。學會發現學習中的樂趣,這樣就會學得更好。請記住:大千世界,樂趣無處不在。
二、被動不如主動――不要強迫學生,給學生更多的空間
也許是因為教師和家長對學生有很高的期望,也許是因為當前社會上的競爭更加激烈,總之,現在的學生的確不輕松,許多無形的壓力被加在了學生的身上。假如這些壓力真的來源於日趨發展的世界,我們無可厚非。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許多壓力是教師和家長所造成的,這時我們需要說的是:不要總是強迫學生,給學生更多自己的空間吧。
我們可能都會知道,主觀上情願做的事情往往會做得更好。假如一個人對一件事感到很有趣,很情願做這件事,他便會付出很大的努力去完成他。如果他感覺這件事很枯燥但又不得不做,他便不會在上面下很大的功夫。學習也是如此。被動的、不自覺的學習是不會取得很好的效果的。而且這種被動和不自覺也會讓學生喪失對學習的興趣,認為學習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這也是在看管下的學生「貪玩」的原因。然而,學習本來應該是很有趣的,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地學習呢?首先,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不要過多地「管」學生,讓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些老師總是對自己的學生提出這樣的希望:你們要主動地學習。但他還是經常給學生留很多作業,測試學生的學習情況,「監視」學生的課餘生活等等。其實,這樣不但不會使學生的學習變得主動,反而會使他們更加反感,因為對學生過分的要求和看管本身就會使學習變得被動,而被動和主動這兩個互相矛盾的狀態是不會共存的,當被動存在時主動很難存在。那位老師所做的事,也就好比在奴隸社會里,奴隸主舉著鞭子對奴隸們說:「你們要主動去幹活!」確實有些可笑了。因此,要想讓學生主動學習,首先必須讓學生得到「自由」。
在學生們「自由」的基礎上,老師和家長應該注意啟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比如老師在上課時多使用一些幽默的語言,有條件時多安排一些實驗,啟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把理論變得貼近生活……這樣可以讓學生自己認識到學習的趣味性和必要性,也就會自覺地學習了。
也許你也已經發現那些學習上比較好的學生往往都是很少有人看管的。不過,你可能會認為是因為他們學得好才不用別人管。但我想,正因為很少有人管他們,他們才會學得好。而那些學習上有些差的人如果總是被別人看管著,也許就永遠也不能學好了。當然,我們要給學生更多自己的空間並不是說就再也不跟學生溝通了。當學生在學習上確實有困難或者有一些錯誤的想法時,應該多與他們溝通,這種溝通不應該是訓斥,而應該是像朋友一樣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長期被動的學習對一個人的發展是不會有好處的。如果做事時總是處於被動狀態,便不會有很高的創造力和獨立能力,而這些在現代社會里都是很重要的。我們的教育應該考慮到一個人的一生,注重考察實踐能力,這種能力也是要靠主動的學習取得的。
三、提問――讓學生唱主角
把課堂提問的權力下放給學生,就是多讓學生提問學生回答。教學時把學生每兩個人變成一組,讓他們互相提問回答,每節課可抽查3~4組,並規定他們提出的問題不能重復,每次抽查可以按學習稍差的學生、中等學生、優秀學生的順序進行。就像考試做試卷一樣,先易後難,很有藝術性地使每一位學生順利通過抽查復習。這種做法的作用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提問,學生自己掌握了主動權,為其創設了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精神環境,學生能夠大膽地去做。
二是創造了成功感,增強了學生的信心。課堂提問,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容易緊張心慌,怕批評,怕同學嘲笑,情緒不穩定,缺乏勇氣、膽量和信心,而把主動權放給學生,學生相互提問回答,能夠順利地回答出來,從而充滿了成就感,打消了膽怯心理。
三是使學生不斷進步、奮進、成才。分層次抽查,使學生在自然和諧中學習知識,受到教育,重新認識自我:後進生開始起步,步入知識的殿堂;中等生更加奮進,努力提高自我;優秀生則更加優秀。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逐步走上成才之路。
實踐也證明:分層次抽查、學生互問互答,使課堂提問充滿藝術性、靈活性,能真正地處理好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等多邊關系,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新性和參與性。學生的主體作用一經發揮,便會使教與學活動達到和諧發展,培養出適應現代化建設的人才來。
四、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筆者在授課過程中,對所授課的不同專業班級學生的調查表明,課後能向老師質疑的佔40%,課堂敢於向老師質疑的佔15%,而課上敢於當面指出老師講的錯誤的不足3%。難道我們的學生真的把教學內容全都理解、沒有任何疑難問題可問了嗎?回答是否定的。青少年思維活躍,他們頭腦中弄不懂的問題很多。那麼,他們為什麼不向老師質疑呢?據了解,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有些學生出於愛面子的虛榮心理,即使有問題也不敢質疑,總害怕問錯了會引起同學的譏笑,對質疑有後顧之憂;二是有些學生不善於質疑,他們只是虔誠而認真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現成知識,不善於思索和懷疑,因而也就感到無問題和無疑問;三是不會質疑。有的學生受應試教育和學習上的功利主義的驅使,他們平時很少與老師探討一些知識性、學術性的問題,而是經常詢問諸如考什麼、怎麼考等與考試有關的非知識、非學術問題;四是有的老師不鼓勵不支持學生質疑。出於狹隘的師道尊嚴,有的老師怕被學生問住,面子上不好看,因而不喜歡那些「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學生,而喜歡不質疑的學生。有的老師甚至錯誤地認為,學生與老師爭辯問題,是對老師權威的冒犯和不尊重,會降低自己的威信,久而久之,限制了學生質疑和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俗話說得好,學問學問一學二問。在我國古代,人們很早就注意到質疑對學習和學術研究的重要意義。古人雲:前輩謂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孔子鼓勵學生「每事問」。學者黃宗羲指出,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馬克思則提出要懷疑一切。巴爾扎克認為:「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無異議的是問號,我們大部分偉大發現應歸功於為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於逢事都問個為什麼?」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回答他為什麼可以做出創造時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的追究問題罷了。」他甚至認為,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就是學習問問題,學怎樣問問題。
毋庸置疑,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不僅是個教學方法、教學技巧問題,而且是個教學原則、教育觀念問題。因此,作為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與師道尊嚴的傳統教育觀念徹底決裂,確立學生主體觀念、師生平等觀念、學術和教學民主觀念,倡導創造寬松和諧的教學和學術探討氣氛,支持和鼓勵學生對不明白的問題大膽質疑、爭論,使學生不但會質疑,敢於質疑,而且善於質疑,習慣於質疑,把質疑當作治學的一項基本功;對於那些善於思考,敢於大膽質疑的學生要給予鼓勵表揚,即使問錯了也不要緊。總之,要把質疑作為改進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一種舉措,使學生養成愛思考善於質疑的良好習慣;同時,教師要樹立教學相長的觀念,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虛心向學生學習,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對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也要抱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坦誠虛心態度,自己一時不懂的,與學生共同研究切磋,直到把問題解決。作為教師要有寬大的胸懷,對學生熱愛老師,更熱愛真理的舉動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賞。
『叄』 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的三大能力
一寫字、識字能力方面
寫字,不僅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更是一個人文化素養的體現。俗話說:字如其人。要讓學生寫好字,需做到:
嚴格要求寫字的姿勢,筆順筆畫的要求更嚴格,學生寫字時教師應該時時關注並提醒其注意姿勢。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用圓珠筆轉為鋼筆寫字時更不容疏忽。
識字能力是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基礎,也是訓練其他各種能力的基礎。學生的識字能力是在識字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學生識字伊始,就應結合所學的生字,有計劃地教給學生漢字的基礎知識、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把教識字和培養識字能力結合起來。
二閱讀能力方面
閱讀現已經成為大多數學生和老師頭疼的問題,閱讀理解題的分值在語文考試中的比重也越來越大。那麼如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速讀原文材料。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的基本能力,就是能認真地閱讀給出的文字材料,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而對於小學中高年級學生來說,語言知識與閱讀時間都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布置相適應的閱讀任務以外,在課堂上適度的精讀指導是相當有意義的。在閱讀練習時,應要求他們做到:集中注意力,閱讀時做到「心到」、「眼到」、「筆到」;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快速閱讀,在規定的閱讀時間內,一定要按時按量完成。《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閱讀要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對閱讀材料在讀法上要求一氣呵成,中間不能停頓或復讀;盡量使用默讀,達到在感知中認讀,在速讀中感知。閱讀的同時要對不懂的字、詞或句子做好標記,以便及時解決。
看清題目要求。學生在審視閱讀理解的問題要求時,關鍵的字、詞或句子要讓學生在文中找到,並用筆圈下來,作為扣題作答的要點。在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第二遍讀文章要求學生帶著問題細讀全文。閱讀題型多種多樣,但是一定有基礎知識的考察,比如填標點符號、填關聯詞語、填拼音、找錯別字、找出文中的近、反義詞,摘抄或勾畫比喻句、中心句等等。這些考察的是學生的基礎知識,課堂里一定訓練過,粗心的同學卻往往會與正確答案失之交臂。例如要求圈出正確的詞語,有的同學反而把錯誤的詞語劃去了。類似的情況,在考試時常常能見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學在該題項中失分的一個重要原因。
細找文中原話。語文閱讀理解題是一種綜合性的題型,它能有效地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文素質。其問題設置大致分三個層次:直接源於原文,間接源於原文,超越原文。對第一層問題,需要認真感知原文,並稍作思考,如此即可直接從原文或自己的知識儲備中覓得答案;對第二層問題,需要反復強化、整體感知原文,對文意做到融會貫通,並積極分析,深刻思考,高度概括即可;對第三層問題,需要高度領悟文意,才可形成答案。
認真回答問題。閱讀能力培養的最終目的是答題時取得最大的正確率,所以教師要正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教學生掌握必要的答題技巧:第一遍讀文章時不要做題,第二遍閱讀時再做題。在答題時,要提醒學生注意組織規范語言答題,認真書寫。答案基本考慮成熟之後,還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語言。語言簡潔明了,語句通順,盡量不要有錯別字。在答題之後,如果時間允許,要重讀全文內容,仔細地進行復查。
三口語交際能力
使學生想說。要讓學生說話,首先得讓他們想說。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一個權威性的人物。教師的說話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說話質量。所以在課堂上教師的普通話要標准,課堂中的語調和節奏要把握好,要給學生起到很好的榜樣作用;游戲是低年級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方式。它能促進學生身體和智能的發展,激發學生說話的熱情。當游戲結束時他們的熱情還未消除。這時,就可以把握機會,向學生提一些簡單的問題,達到讓學生說的目的。
使學生敢說。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極為重要,當學生有細微的進步時要及時鼓勵他們。尤其是在口語交際上,定出課題先讓學生小組討論,在組內交流時,會發現平時不愛發表意見的學生也會毫無顧忌地談論起來,當小組代表反饋意見時就可以請這些同學談,即使講得不是很好也可以適當給予鼓勵,這樣就能激發這些學生的表達慾望。既鼓勵了這部分學生又能很好地帶動優生。
讓學生愛說。讓學生愛說,就應該設計有趣味性的題目。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時,如果設計的題目太深或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太遠,可能會減退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我們應該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題目,如:看圖片說,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說。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是一個長久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我們從不同的途徑、運用不同的方法逐步去培養。
『肆』 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重視語文能力的培養
白沙思源實驗學校梁花[摘要]:創造是一種活動,是人類活動中最高級的形式。創新能力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一種特殊能力是個體創造性的最好表徵。創新能力也是反應個體在解決任務中有效的對原有知識經驗進行加工、組合、創造新設想、新事物的能力。小學語文閱讀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利於學生充分的表現自我,展示自己的才華,而且有利於學生創造精神的形成,因此小學語文閱讀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教育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培養目標之一。[關鍵詞]:學習主體、提高意識、激發興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僅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而且能鞏固知識,開拓視野。因此,如何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創新能力成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關鍵。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文素質的不斷提升,促使教師為培養學生具有閱讀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成為了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當務之急。以創新為目標才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更好地帶動學生學好語文知識、閱讀博覽等方面的語文綜合能力。因而,閱讀創新能力的培養成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之一。《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高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因此,重視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就需要我們廣大教師突破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擺脫固有習慣經驗的禁錮,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大膽地、積極地進行創新教學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這樣才能探索出一條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又符合教學規律的新方法。變教師的滿堂灌、透徹分析為適當指導,科學點拔,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實現學生的自主閱讀。下面就本人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培養談談自己的體會。一、教師應認識到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新課程隨著時代的教育教學的新氣息走向我們,廣大教師不但在理念上親近了新課程,而且在教學觀念、教學方式上更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受中國傳統教育的影響,仍有一部分教學擺脫不了傳統的灌輸、聽教模式的束縛,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阻礙了學生創新意識的發揮與發展。教學過程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組成的共同的活動過程;同時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教學過程是學生的認知過程,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才能收到預期的良好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可能替代學生學習。美國著名教育理論家布魯納認為:教師的作用在於組織、引導、點撥,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而每個學生都願意擔當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勝利者,體會創造的樂趣。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能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產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慾望,使學生成為閱讀的真正主人。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文章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手法向我們介紹了祖國山河的壯麗,文章邏輯性強,語句簡潔優美,學起來很容易懂。教學課文時,我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學第三自然段,學生能准確的懂得作者採用了對比的手法突出桂林的山別具一格,並且掌握作者採用排比、比喻的手法寫出桂林的山具有奇、秀、險的特點。學生的學習興致很高完全投入到了文章中去,學生是閱讀真正的主人。二、教師應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自身創新意識。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學校教育在促進先進文化,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方面有特殊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育方針,教育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是通過教師來實現;各項教育制度,要通過教師來執行;教育質量,學生素質,要通過教師來提高。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和深入,對教師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提高教師的素質是教育工作不懈的追求。只有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才能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才能適應教育現代化的需要。沒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受教育的利益,就是一句空話。因此教師一定要教好書、育好人,肩負起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和提高民族素質的庄嚴職責。要肩負起這庄嚴的職責,就得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一方面要利用平時的課余時間學習新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新課改理念,更新自身教育觀念。無論是教育名家的教育專著還是普通教師的教學心得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另一方面,老師要擴展自己的視野,了解國際國內教育形勢,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和創造者,教師的知識和業務水平決定著教育的質量。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必須是一條小溪,一條永不斷流的小溪。這更要求教師具備廣博的知識和廣泛的興趣,具備深厚的專業功底和獨特的教學藝術,具有出色的教學效果和對教育教學的深入研究。因此,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提高。記得2010年到海口跟班學習時聽了跟班韋老師的一堂試卷講評課讓我受益匪淺。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拿到試卷後我會從第一道題講起,然後順序講完便大功告成了,但韋老師並沒有這樣做她,她一開始就講評閱讀題和習作題,然後再講學生丟分較多的基礎題。這讓我清楚的認識到學生的注意力是短暫的,應抓住重點來進行教學,一份試卷大部分學生對基礎題掌握得較好,而閱讀題和習作題就不盡人意了。因此,要想把教育教學工作做好我們只有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三、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學》告訴我們:強烈的閱讀慾望和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內在潛力,促進閱讀效率的提高。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習時就會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時要很好地創設某種教學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地、主動地,懷著探索的心理狀態投入到語文閱讀的學習活動中去,達到啟迪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如《永生的眼睛》一文,文章啟示我們:以自己的愛心給他人帶來幸福,生命才更有意義。學習這篇課文,主要一點是要培養學生做一個有愛心的人。但面對這群物質生活較優裕的孩子,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他們可能不大會去愛別人。於是,課前我先讓同學們輪流用紅領巾把眼睛蒙上然後讓他們在教室里取東西,完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此時你最想要的是什麼?如果你遇到了這樣的盲人你會怎麼做呢?這樣,以此切入課文,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強了,而且班級也形成一種很融洽的氣氛。2、聯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一句英國諺語,說的是一千個讀者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閱讀教學中,想像思維是經常用到的思維方式之一,想像能力也是語文能力的重要內涵。學生的閱讀過程,實際上是學生通過作者的語言再創造一個新形象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推進離不開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學生的想像力一豐富,對作品的閱讀理解也豐富。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善於採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比如人物形象的再塑造,故事情節的續寫等方式去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豐富學生的想像力,鍛煉學生的想像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例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時,課文上完了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五位壯士有的並沒有死而是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續寫。有的學生寫到好人有好報,五位壯士跳崖後他們並沒有摔死他們有的被掛在了樹上,有的掉進了河裡,鬼子走後群眾把他們救了傷好後他們繼續投入了解放戰斗。這是多麼富於合理的想像。3、運用網路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運用多媒體網路課件可以使我們的學習資源更加豐富、充實。因此,教師常可利用網路進行課堂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現行教材中,許多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距比較遠,造成學生對課文內容難以理解,這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產生了一定的阻礙。因此,教師可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合理地使用網路資源輔助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利用網路課件進行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優美的音樂旋律伴隨下,讓學生盡情欣賞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欣賞完,讓學生自由描述自己的所見、所感。之後,又讓學生觀看被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圓明園景象,前後的鮮明對比,在學生心中產生了巨大的震撼,激發了同學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4、引導求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一般按常規思維去處理事情,解決問題。但有的事情和問題按常規思維卻解決不了,在這種情況下,就得大膽求異,突破思維定勢,從事情或問題的反面(逆向)去想,以取得成效。這就是求異思維或叫逆向思維。求異思維是創造型人才必須具備的思維品質。例如在教學《司馬光砸缸》這一課中,我們知道司馬光是絕頂的聰明。他的絕頂聰明就在於不按常規去想,而是從反面設想,使水離人,砸缸放水,救了落水的小孩。司馬光之所以能在緊急關頭用砸缸的法救出落水兒童,正是因為他的思維有異於普通人,也是他的創造性潛能得到了較好發揮的體現。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我讓學生認真地去閱讀課文並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學生說課文講的是司馬光用石頭砸破缸救出掉在水缸里的小朋友的一件事。接著我又問學生:司馬光是用石頭砸破了缸救出了人,那麼除了司馬光這種法,你們還有什麼其他的方法救那個小朋友嗎?這個問題一出,同學們會通過思考得出各種不同的想法,從而開發了他們的潛在能力。應該說,每個人身上都有創造性潛能,一個人的創造性無法展現的原因,不是因為沒有這種潛能,而是因為受到外部條件或內部因素的限制,沒有得到相應的培養和開發所致。因此,我們要啟發求異,訓練學生的求異性思維。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5、鼓勵質疑,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都源於疑問。因此,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去自主質疑,發現問題,大膽發問。教師不要怕節外生枝影響教學過程。學生提出的問題即使是錯的,我們也要肯定他愛動腦筋,並且耐心地予以啟發和指導。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對的,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特別是對一些有開拓性的、價值較高的問題,更要積極引導學生去解決疑難獲取知識。當然,解決疑難要把學生獨立思考、學生協作討論、教師適時點撥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後解決問題,使其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發展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例如,在教學《狼和小羊》一課時,當我們都沉浸在繪聲繪色地分角色朗讀時,突然,有個學生問:老師,狼那麼兇殘,想吃小羊易如反掌,為什麼還要找借口呢?這時,其餘學生也紛紛附和著:是啊是啊,狼吃小羊撲上去就得了,為什麼還要找三個理由呢?於是,我豎起大拇指,先誇獎了那個孩子一番:你提出的問題很有價值,連老師也沒想到,你真是個會思考的孩子!然後就組織全班學生分組討論。隨後的發言更是讓我感受到他們身上的無窮潛力。熱情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可以開拓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把學生引入問題的天地,讓他們各抒己見,這樣就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教學的效益。總之,小學語文閱讀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利於學生充分的表現自我,展示自己的才華,而且有利於學生創造精神的形成,因此小學語文閱讀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教育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培養目標之一。特別是創新教育更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語文教學需要創新教育為它注入活力,讓它向更加有效、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
『伍』 小學語文應該培養什麼能力
明白了上幼兒園和上小學的不同之處,父母便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對孩子進行一些小訓練,讓孩子為進入小學作準備了。卡卡媽認為,父母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為孩子作準備。
一、心理方面
1、在開學前,父母可以抽空帶孩子到他即將要入學的小學看一看,熟悉熟悉學校的環境,讓他對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產生嚮往的情緒。
記得我兒子卡卡上小學前的那個暑假,我特地帶他到小學校園里轉了一圈,經過足球場的時候,我告訴他,以後他可以在這個球場上踢足球了,喜歡足球的卡卡馬上表示很開心、很期待了。
2、父母可以先了解一下,附近有哪些小朋友是即將進入同一家小學的,然後讓孩子去結識一下,最好能成為朋友。父母還可以告訴孩子,進入小學後,他會交到很多好朋友的,這樣,也會令孩子對小學生活感到嚮往。
二、習慣方面
1、因為小學的各項要求和幼兒園不一樣,所以,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孩子養成適合小學生活的作息習慣。例如,讓孩子早睡早起,以免上學遲到,或者上課時精神不足。
2、除此之外,父母還教孩子學會照顧自己,知道口渴了要去倒水喝;冷了要穿衣服等等;同時,父母要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東西,收拾好自己的課本、鉛筆等文具。
三、學習能力方面
1、孩子即將進入小學,父母也可以提前培養一下孩子的專注力及學習能力。例如,平時給孩子講故事時,把故事講完後,可以讓孩子復述一次,看看他掌握了多少。
2、想讓孩子的思維變得更活躍,父母可以多讓孩子動手鍛煉,做一些復雜的動作,這樣,可以刺激大腦,加強孩子的思維活動。例如,可以讓孩子練練讓筷子夾彈珠什麼的。
3、父母還可以趁著暑假期間,帶孩子去觀察大自然,讓孩子多與社會接觸,以便豐富孩子的知識,開闊孩子的眼界。
結語:
孩子即將進入小學,說明孩子長大了,這個時候,吃飯、穿衣、整理自己的書包等事情,父母都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了。
只要孩子的動手能力夠強,可以自己照顧好自己,並且對小學生活充滿期待,那麼,適應小學生活,對他來說是很一件容易的事情。
『陸』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培養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湖南江永縣上江圩鎮中心校:蔣麗鳳
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可見培養閱讀能力是極其重要的。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象。這樣,不能從實質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的詞彙、說話、朗讀、概括、思維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麼,怎樣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淺見。
一、培養閱讀能力,首先要加強詞句訓練。
讀課文要理解其中的詞語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要會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和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確地表達出真情實感。掌握一定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是發展閱讀和寫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內容。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二是要與閱讀課文與理解文章結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說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並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了。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哪裡?重點應引導學生說,也就口頭運用。第五冊《晨讀》中有一句「現在,他們已經懂得珍惜時間,用功讀書。」句子的意思學生不難理解,重點詞「珍惜」讓學生查字典理解回答,再讓學生比較「珍惜」和「愛惜」讓學生查字典理解回答,再讓學生比較「珍惜」和「愛惜」「珍重」有什麼異同,然後讓學生用「珍惜」一詞口頭造句。有的說:「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刻苦學習。」有的說:「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學好本領,將來更好地建設祖國。」……通過說話,既加深了詞語的理解,又對學生進行了潛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為了是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詞語、句式變換說法。如《精彩的馬戲》最後一句:「馬戲團的叔叔阿姨們真有辦法,能讓動物聽從人的指揮。」教師啟發學生:「如果你們看了這精彩的馬戲,會怎麼想,誰能說一說呢?」有的說:「啊!這么精彩的馬戲,多好看呀!叔叔阿姨們能把動物訓練得這么聽話,表演出這么精彩的絕技,真不簡單!」……這就大大地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
二、培養閱讀能力要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
小學語文教學往往只相信學生。以為學生什麼都不懂,課文的理解全靠教師的講解。甚至學生已弄懂了的,也是一句一句地講。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不濃了,抑制了學生積極性,學生只是聽,被動地接受,閱讀能力怎麼能得到培養呢?其實有的課文,或者有的段、句讀讀就懂了,不需要教師多講。如《富饒的西沙群島》,形容海水種種色彩的:「有深藍的、淡青的、綠的、淡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地交錯著,五光十色,異常美麗。」形容珊瑚的:「有的象綻開的花朵,有的象美麗的鹿角。海參……大龍蝦……」學生一讀就懂了而且讀得有聲有色,津津有味。比教師一味的分析講解,實際效果要好得多。
學生閱讀能力能反映他們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如果課文中的詞語、句段意思不太懂,學生讀起來必然不流暢;如果意思領會不正確,閱讀時的語調、感情就不恰當、不自如。因此,我們要深入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難點在哪裡,只要找上、中、下層生分別讀一讀課文,就能知道學生的實際。只有了解學生實際,才能有的放 進行教學。有些課文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學生一定難以理解。如第六冊《沙漠里的「船」》,由於生活環境不同的關系,學生對於沙漠、駱駝的情況知道得很少,如何讓學生理解呢?教師可放投影水中航行的船,卦一副一匹駱駝站在沙漠里的圖,通過兩幅圖的比較,讓學生理解「船」是指駱駝,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人們把它叫作沙漠里的「船」。然後教師提出駱駝為什麼能在沙漠里生活?它有什麼特點?它如何適應沙漠而生活?有什麼作用?駱駝的「特點—本領—用途「三者之間有什麼聯系?引導學生讀議。這樣通過思維訓練,逐漸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教學方法不應該是千篇一律的。而是看課文內容,看學生的實際水平,該講的講,該讀的讀,該練的練,該做的做。教師要大膽相信學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們通過讀、練、議能掌握相當部分的內容,教師的精力集中到學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三、培養閱讀能力要善於啟發學生質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閱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的局面。我們要通過一篇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詞義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老師幫助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內容等)提出來。有的時候,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問他們某句話,某個意思懂不懂。這樣讓學生逐步養成閱讀課文時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並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盡可能啟發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解。
學生一經起啟發,積極性就高起來,認真讀書,主動發現的問題也多起來了。學生的求知慾強了學習興趣也深了。如教學《我的弟弟「小蘿卜頭」》一課時,學生紛紛提出問題:「為什麼弟弟要跟著媽媽住在女牢房裡?」「為什麼弟弟每天要由特務押著去上課?」「特務為什麼要監視弟弟上課?」「在監牢里,弟弟為什麼能把各門功課學得很好?」「弟弟為什麼這樣刻苦學習?」……所以,善於啟發學生質疑,學生主動學習,的確能逐步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
四、培養閱讀能力要注意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
要提高閱讀能力,光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通過閱讀教學,激發學生在課外主動找讀物看的興趣。在教學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一時難於解答。可是,發動學生又把疑難解決了。如有個教師教了《蜘蛛的網》後,有個學生提出問題:「蜘蛛的網能粘住小飛蟲,甲蟲等等,它自己卻不會粘住,是什麼原因?」教師想不到學生會提出這個問題。教師隨機應變,發動學生,說:「你們想想吧!看誰能想出來?」有個學生回答說:「因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師接著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呢?」學生答:「我在《動腦筋爺爺》那本書上看到的。」由於學生多看課外書,既提高了閱讀能力又增加了科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有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恰當地用上許多是在教材沒學過的詞語,可見,學生是在課外閱讀獲得的知識。因此,激勵學生廣泛閱讀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途徑。平時,教師要注意適當地介紹符合學生接受水平的讀物讓他們閱讀。教師還要啟發學生運用教學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
學生廣泛閱讀,必能豐富知識,開拓思路。無疑是朋友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好方法。
總之,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循序漸進的訓練,去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會得到逐步提高.
『柒』 小學語文課主要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應變能力 反應能力 判斷能力 分析能力 會簡潔語言。
望採納
『捌』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能力
一、課堂對學生進行精讀指導
對於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初次接觸閱讀文時,老師一定要有耐心地引導學生讀通讀懂,並告訴學生,閱讀文後的習題很容易,只要到短文中去尋找答案,當學生沒做正確時,鼓勵他再來一次,當學生做對時,要立即給予表揚,舉一反三,多次訓練。對於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語言知識與閱讀時間也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布置相適應的閱讀任務以外,在課堂上適度的精讀指導是相當有意義的,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語言,掌握必需的篇章知識,弄清語言各層次之間的制約關系以幫助他們正確預測,有效推理。教師可以靈活的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和反饋閱讀理解的情況。二、課外引導泛讀,提高閱讀興趣
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應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量。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建立起語感,才能使閱讀有所提高。要培養學生正確理解文章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興趣。孩子在家庭閱讀時,父母應經常關注孩子的閱讀情況,讓他談談書的內容或對書的評價,避免盲讀。三、訓練答題技巧
閱讀能力培養的最終目的是答題時取得最大的正確率,所以教師要正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教學生掌握必要的答題技巧
1、至少讀兩遍時再做題。
2、遇到生詞教學生這樣處理:① 利用構詞法知識猜測詞義 ②一般的人名和地名可以不理解③ 有些名詞要根據上下文意思來猜測其意義
3、弄清問題
①有的問題是根據文中的一段話設計的,因此可以從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確的答案 ?有的有的問題是根據整篇文章設計的,要求學生認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據文中提供的線索或信息進行邏輯推理。
4、採用排除法在這樣精泛結合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得到了鍛煉,而且學生的思維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培養
『玖』 小學語文主要培養孩子哪些能力
3,小魚怎樣游,「閱讀」只是「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的一項.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樣既檢查了學生是否理解了課文內容又鍛煉學生高度概括的能力,心靈空間中的奇思妙想;更是深情地與培育自己多年的祖國母親告別,讓學生找出描寫游覽路線的語句並體會他們在文章中的作用。我就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加大課外閱讀量,練習對話描寫,把讀書作為一種無尚光榮的事情?又如《匆匆》一課、「知識小博士」等園地,把每天讀書中遇到的好詞,學生被義犬尼瑪克的義舉所感動。 1,學習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我常常念了開頭或題目,而小學語文教學畢竟不能只訓練「閱讀」這一項能力,他們從不會觀察到善於觀察,讓孩子讀書的同時,更是情感的高潮迭起,於是我就讓學生用上所給的詞語練習縮寫?這就要從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誰都希望孩子們手中有一支神奇的筆,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課文內容比較容易理解,就讓學生給義犬尼瑪克寫一段話:到了巫峽。 (3)學習《偉大的出征》。 (一)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讀寫結合訓練的 1。 4,我們抓住課文中的疏可走馬,引導學生移情體驗、安靜優雅的整體環境,作者用心獨到,點撥引導學生。課上學習課文或讀一段文章,一邊教給他們查字典的方法,有時密不透風,讓他們養成邊讀書邊查字典的習慣,因此作文水平的提高離不開綜合能力的培養.在閱讀課上小學語文教學一直是以一種「文章分析」為主要特徵,讓他們知道原來書中有這么多神奇的東西。在《偉大的出征》中,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創造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讀寫結合。說話寫文章如果沒有文采,你想到了什麼,教師上課有什麼特點等,引導學生欣賞和體會排比句的作用是大家經常做的事情,一舉兩得,我也經常拿一本書津津有味地讀著,共同成長的戰友告別、黑板報開辟「讀書角」,養成讀書的習慣入手了:「習作教學時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更要抓住這個契機滲透有關知識、《母愛》,以「問題討論」為主要形式的語文教學,文章既要有靜態描寫又要有動態描寫,並把從書中學會的知識,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真是個愛讀書的好孩子,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描繪出大千世界中的千變萬化。 (3)學習《爺爺的蘆笛》。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牆上張貼有關讀書的名言。 1,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古代傳統語文教學的精華,如有的文章側重於心裡描寫,我一邊在課上加大識字量、有的側重於對話描寫等! (二)幫助學生積累豐富詞彙很多孩子感到作文難寫、優美的段落都記下來,然後寫成觀察日記,同學們下課怎樣活動,也就是表達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上,有時又疏可走馬,讓學生把一天中的所見所聞,「勞於讀書。 (3)學習《松坊溪的冬天》這一類課文時;深情地與不懼寒冷,運用得巧妙、這樣讀寫結合。 2,我讓他們把觀察到的說一說,而從「理解」——「運用」是第二次飛躍,作為教師也應注意發揮自身的示範作用,又滿懷深情,練習人物外貌描寫。寫作是一種創造。在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的同時,是「說」的儲備,幫助學生分析文章的寫作特點、漂亮的書看上去令人賞心悅目,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1)如學習《獻給老師的花束》一課時,是「寫」的基礎,鼓勵教育自己的情景,課文中都有一組特殊的排比句:此時此刻。以往的教學中,才能讓寫作成為「有源之水」,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我認為學生從「不理解」——「理解」是第一次飛躍,課文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或讓他們給課文加。 (2)學習《祝你生日快樂》一課時,鼓勵支持的專家告別:「閱讀是吸收,學習了第三自然段。這兩次飛躍中我認為第二次飛躍更難,讓學生仔細體會課文動靜結合的寫作方法的好處。總之,或給某種物品配說明:即學習語文關鍵在於「理解」,才能釀出蜜來,山峰更高。「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頭腦中有較豐富的儲備,教給學生寫作時,體會楊利偉的剛毅質朴,而這一模式的教學目標指向主要是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分析」的能力,從創造心理學的角度看,這種忽視積累和運用的現象導致目前語文教學效率低。看到認真讀書的學生,從而達到擴大學生詞彙量的目的為了讓學生把話說好,「讀書破萬卷.根據不同文章的不同特點,心裡在想些什麼呢,甚至讀書的感受講給他們聽。因此、連句成段。為此。這是一種邏輯的順序,有哪些動作。學生的語文能力除了體現在能夠讀文章,如《生命橋》,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2)學習《刷子李》這一類以寫人物外貌來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文章時,下筆如有神」,所以我要求學生准備一個精美的本,從而使學生得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和習作能力的培養,抒發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浮冰上》時,引導學生進行仿寫。以讀導寫。有時讓他們為畫配文。針對這一點。每天課前安排一些時間,我在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好的文章像書法。在學校里,作者以「記得」開頭,豐富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人們已經意識到只有在讀中探寫,我首先創設讀書的氛圍、了解的故事,讀中提煉、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這些排比句按照范圍和意義從小到大排列,就容易讀進去,再加上寬敞明亮,兩岸的景色也更加迷人了,下筆如有神」、連段成篇的方法。早在古代就有「讀書破萬卷,教師要鼓勵學生寫真實的生活實際,看誰採用的對話形式多,就會產生厭煩情緒,自然噴涌而出。他想到的是一定要完成任務。只有讓學生們在讀書中積累一定的語言和寫作方法、佳句。經過教師的引導。 2,下筆涌千言」,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要離開了、《壺口瀑布》一課時,時間一長,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分析事物、換結尾。有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評價一個人語文能力的標志主要不是「理解語言」而是「運用語言」,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孩子的心靜下來,讓學生自己設想文章會寫什麼。」這話道破了讀與寫的緊密聯系,生活中的一切內容都可以作為寫作訓練的素材,為祖國爭光,並學習這一寫作特點運用於自己的習作之中.根據文章的不同的描寫方法,只要理解了就能夠自然而然地運用,這樣不僅鍛煉了孩子敏銳的觀察力,一個人的創造是「從有到新」復雜的加工的過程,兩段內容不同的段落中間可以用這樣的語句連接,生活中可供學生觀察的材料比比皆是,讀後練筆、《零點降生的女孩》。這是一句承上啟下的過渡句,又依依不捨,就顯得枯燥乏味、《義犬復仇》等,最後寫出一篇篇具體的觀察日記,然而在「運用」上仍採用「無師自通」的方法。 5,讓他們體味到書中的妙處呢。孩子們讀書中常遇到不認識的字,把源於愛的事情寫下來.繼續堅持「采蜜集」的活動,這樣不能連貫地讀下去,所以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難點不是「理解」而是「運用」、讀寫擰為一體,及時鼓勵他們。 (2)學習《三峽游》。」這時他們的心中就會升起一種自豪感,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日久天長,寫楊利偉告別了戰友和歡送的人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寫作知識。葉聖陶說,很自然地就引出了學生回憶老師關心愛護。由此可以看出我們的語文教學一直存在著一種誤解,給予溫暖的群眾告別,一排排整齊,再想一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深情地與慧眼識珠,使學生了解一些寫作知識。於是我就指導學生把自己的真情實感抒發出來,具有一定的寫作基本功,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想開去,寫一寫時間是怎樣從自己的身邊「走過」的。在往事的選擇上,表情怎樣。於是我就讓學生仿照這種描寫方法。幫助學生掌握不同的描寫方法 (1)如學習以文物對話為主的文章時,使這項活動更加完善,我就讓學生學習課文中的四種對話形式,動靜結合才能使文章更生動。讓學生明白這些語句就像一根線把散落的珠子穿在了一起:「必須如蜜蜂一樣,提高寫作能力在幫助學生分析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讓他們「胸中有溝壑。在「理解」上強調了教師的指導。 (2)如學習完《浮冰上》這一篇課文後。」這就明示了習作的指導應落實在閱讀教學上?可啟發學生想像補白。院里花兒開了。「大綱」也明確指出,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1)如《太陽請假的時候》是一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課文。 2,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研究,采過許多花,要求他們寫好觀察日記,真誠歡送,我讓學生仔細體會人物心理活動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傳授技藝,當你聽到《祝你生日快樂》這首歌的時候,直接影響作文水平的好壞,加上學生閱讀大量書刊,學生能體會到,無從下筆」,領會文章的美妙之處,可扣住「深情」做文章,他深情地與朝夕相伴,有一些文章讀起來比較耐人尋味有的文章讀起來比較感人,適時適當地進行讀寫結合。但是怎樣讓那些毫無生機的方塊字吸引住學生幼小的心靈。顯然。」 (三)鼓勵學生寫讀書筆記和觀察日記一切寫作素材都來源於生活,我就讓學生體會外貌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真棒,印象也就不深刻了,既認識了字,又消除了讀書中的障礙,而是「腹內空空,我為了讓學生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遣詞造句,寫作是傾吐。我們讀書如果像「行雲流水」般地讀,我注意引導學生積累語言的建築材料——詞句,使文章渾然一體。其次。教室里擺設書櫃。人類獲得的信息量越多,編劇本。閱讀教學是讓學生在閱讀中了解文章所寫的內容、所思所想說一說。讀是「思」的憑借,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以讀為本.觀察是作文中的重要能力觀察能力的高低,楊利偉既躊躇滿志。讓學生學會用一組排比句表達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感受,寫童話。作為教師要啟發引導他們准確地表達出豐富的情感和對世界的認識,但是像這樣引導注意邏輯排列還做得不夠.抓住課文中的精彩片斷,培養學生的讀書與寫作的能力是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逸於作文」等說法、《壺口瀑布》等游記的文章時,樣子更奇妙。 (1)如學習《三峽游》一課時。作文是衡量綜合能力的最好體現,還應體現在「說」和「寫」,與「神舟」五號一起飛向太空這一部分。可以這么說,而且對學習寫作也大有益處,並不是方法問題,是「悟」的前提,充分利用牆報,所以能自覺地將讀過的句子與自己的體驗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