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互動學習

小學數學互動學習

發布時間:2020-12-22 03:03:07

⑴ 網上一對一輔導哪個平台好一點

近年來,在線教育發展得如火如荼,其好處之一就是讓知識的傳播不受區域、時間的限制,用戶通過手機、掌上電腦等移動產品就能夠學習。

隨著在線教育行業的迅速發展,一些線上教育平台也如雨後春筍地冒出來,但是其質量卻參差不齊。以下是整理的國內體驗較好的線上教育平台,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1、學蛤教育

學蛤教育平台,是智賢教育重金打造教育界的「美團」,第三方本地化教育服務平台,專注線上 K12 學科定製教育+ 素質教育+能力教育,集抖音、美團和多方在線教育平台於一身,三方運營模式結合,資源共享;好課,好校選擇周邊好校,多維度找名師,點滴聯盟招生引流,秀吧機構短視頻、名師直播展示等功能,致力於一個給孩子提供多項教育資源的平台、是一個給教培機構推廣招生的平台、是一個給家長互動交流學習的平台。

2、網易雲課堂

網易雲課堂,是網易公司打造的在線實用技能學習平台,於2012年12月底正式上線,主要為學習者提供海量、優質的課程,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程度,自主安排學習進度。

網易雲課堂與多家教育、培訓機構建立合作,課程內容涵蓋實用軟體、IT與互聯網、外語學習、生活家居、興趣愛好、職場技能、考試認證、親子教育等十餘大門類。特色功能有筆記、進度管理與學習監督、問答等。

3、騰訊課堂

騰訊課堂是騰訊推出的在線教育平台,聚合大量教育機構和名師,下設職業培訓、公務員考試、托福雅思、考證考級、英語口語、中小學教育等眾多在線學習精品課程,打造老師在線上課教學、學生即時互動學習的課堂。

用戶在網站課程頁面報名成功後,可以在QQ客戶端找到已報名的課程,通過QQ客戶端直接進入課堂。還可以通過騰訊課堂加入機構認證的官方QQ群,在群內與同學、老師交流,甚至可以添加教師為好友,實現一對一的在線教學指導。通過騰訊課堂平台報名並加入QQ群的用戶,群主可以通過名稱判別學生的身份、學習情況等。

此外,機構在騰訊課堂上綁定的QQ群,可以建立課程表,群成員通過課程表發現課程便可直接點擊進入網站報名。

4、新東方在線

新東方在線是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旗下的在線教育網站,課程涵蓋出國考試、國內考試、職業教育、英語學習、多種語言等6大類。

5、嗨學網

嗨學網主要學員群體是職業人士,課程力求滿足學員提升職場競爭力的需要,幫助學員更高效獲得行業權威證書、提升工作能力及建立行業人脈,從而積累職業生涯中最具價值的財富,步入精英行列。同時也養成樂於學習和互動交流的好習慣。

嗨學網引進科學循環學習系統,在線答題解析系統,學習社交系統等,為學員提供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在線學習服務。

嗨學網提供核心課程包括建築學院(一級建造師、二級建造師)、會計學院(會計資格證、初級會計職稱、中級會計職稱、高級會計職稱)、司法學院(司法考試)、注冊會計師學院(注冊會計師考試)、學歷學院(自考)、嗨學學院(職場競爭力培訓、職業規劃培訓、創業孵化)等。

6、大孩子社區

大孩子社區是廣州形而上教育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之一,專注於為中小學生家長提供學習能力培養、性格教育、親子關系等學習內容;為中小學生提供關於生理、心理、情感、習慣、學習方法等學習內容。

7、滬江網

滬江網旗下業務包括互聯網門戶媒體、網路SNS社區、B2C電子商務以及國內首創的在線互動學習平台滬江網校等,提供的學習內容涵蓋10多種語言、及親子啟蒙、中小學、職場技能、藝術等特色內容,產品覆蓋PC端、平板端及手機端,為3歲到70歲全年齡階段學習人群提供服務。

以上是部分國內知名在線教育平台簡介,大家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學習平台。

⑵ 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互動交流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社會、家長對學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責任,更是壓在每個教師肩上的一副重擔,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麼,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一、恰當地分析和使用教材,為課堂教學有效性奠定基礎(一)對教材進行准確的分析把握教材是教與學的主要依據,也是教師與學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小學獲取數學知識、開發智力和發展數學能力的源泉。不過,教材並等於教師的講稿。教師在授課之前,還必須深入學習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認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確定教學目標,還要根據教學要求和教材特點,並結合學生實際,分析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與關鍵,以便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做到在教學中抓關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帶動全面,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二)正確使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只是教師教學的一個憑借,往往呈現一些生活、學習現象和事實,不利於學生探索與創新,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組出具有遷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數學活動,因此我們要樹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觀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二、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於學習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它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定向和動力的作用,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求知慾的重要因素。小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是在對數學特點、內容發生興趣時而引發的。課的引入是學生能否產生學習興趣,渴求新知,增強教學效果的關鍵。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學內容,挖掘教材活動性和創新性因素,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情境大致有兩種:第一種是現實生活情境;第二種是問題矛盾情境。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設置認知沖突,以情激趣,以趣導思。讓學生的注意指向新知,並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數學課的引入不但要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還要有利於激發學生參與意識。要選准新知識生長點,提供誘因,促進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主動探索的興趣。三、設計活動化學習過程,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構建數學知識學生能否真正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取決於新知是教師的給予還是自身探求而獲得。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優化教學過程,實施開放式教學,把課堂營造成學生的數學活動場景,把數學知識的學習運用過程設計成一定的活動,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求知、在活動中發現創新,提高學習活動效率。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探索性學習活動,讓他們在參與活動過程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有所發現,並能對自己活動進行總結和反思,掌握科學探索和研究的方法。教學中可讓學生聯系生活環境,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師生共同研討等探索性活動,通過觀察、操作、歸納、1/2頁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水平。例如,教學第七冊《可能性》時,我為學生設計了多種不同層次的、生動有趣的活動和游戲,如抽獎、摸球、塗色、抽簽等。通過創設這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試驗、探索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起對不確定及確定現象的體驗。四、建立合作小組,提供主動參與的合作夥伴。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在讓每個學生明確討論的內容、要求之後,可採取小組學習討論的形式,以4---6人一組為標准,將不同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興趣、性別、個別的學生分配在同一組內,再給組內成員一個特殊的身份,一項特殊的職責,讓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全班分小組討論之時,教師關心每一小組的討論情況,同時有重點地參與一、兩個小組的討論。學生通過小組內的相互幫助,共同商討,不僅對所學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學習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現。在小組討論之後,學生熱情高漲,教師應抓住時機,因勢利導,開展組間交流。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展示自我,肯定學生的獨到見解和鼓勵學生的相互爭辯。通過議論,爭辯,讓學生在攝取信息的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補充,增強了學生主動參加評價與合作解決問題的意識。這種形式的交流,對於攝取信息能力強的學生來說是一種鼓勵、肯定;對攝取信息能力稍弱的學生來說,則是一種啟發、幫助。學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必然更會學習,更喜歡學習,學習信心也就更足。五、營造教學的和諧性,提高師生友好互動的有效性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對於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師生雙方情感的溝通和協調、相互信任和合作關系的建立,都需要教師以自身積極情感來感染和喚起學生的學習情感。為營造教學的和諧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1.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肯定,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或反應,教師不應該忽視或者嘲笑,而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2.教師在上課期間應盡量與每一位學生進行積極的個人交流,認真傾聽和接受每一位學生對教學的正確想法。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我們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發教師對這一問題的關注、探索。

⑶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促進師生互動

課堂是師生雙方交往、對話、溝通和探究學問的互動的舞台,是學生探究知識、獲得發展的場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課堂中師生互動是我們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主陣地,是創造有生命課堂的主渠道,在實踐中要處理好互動中形式與實質的關系,構建起輕松和諧的數學課堂「學習共同體」。那麼,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該如何實施有效的師生互動,使師生互動能夠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呢?通過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個人認識。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兩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這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產生互動、交流、合作的基本前提。但是課堂中真正的師生互動不會自然產生,它有賴於建立在師生之間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礎上,要實現師生的交往互動,教師首先要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徹底摒棄「師者為尊」的傳統意識,給學生充分尊重,讓尊重走進課堂。只有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教學民主,才能使學生在一種和諧、寬和、放鬆的精神狀態下學習,從而使師生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如在講述「圓柱和球」時提出問題:「是不是會滾動的就一定是球」時讓學生討論,甲同學:「這不一定,圓柱也會滾動呀。」這時老師不輕易表明觀點,在學生繼續思考後,教師因勢利導共同歸納出:會滾動的不一定是球,圓柱和球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會滾動。教師按上述處理尊重了學生的自尊心,不包辦代替學生自己的學習行為,學生從實踐中得出結論,也形成了一種無拘無束,平等融洽的教學氣氛。
二、明確互動目標,增強互動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重視互動的作用是必要的,但互動一定要講究有效性。學生是互動教學的主體,所以有些教師就把互動教學等同於放羊式的師生對話,把互動理解為能和學生「打成一片」,在課堂教學中多讓學生討論,做做游戲就可以了。同時,學生對這樣輕松的「學習」興趣也很濃,積極性很高,所以課堂氣氛相當活躍,熱熱鬧鬧,組織交流都很好,但學生對自己應該學到什麼,學會什麼,並不是十分清楚,許多學生課後對相關的知識、問題的結論知道並不多,更沒有主動去思考,課堂設計的目標沒能實現。這樣不僅沒有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連傳統課堂中學生對「雙基」的掌握目標都達不成,可說是得不償失。又如在實施合作學習時,有的老師不考慮必要與否,也未作充分准備,很隨便地就讓前後排學生圍坐在一起展開討論學習,這樣的合作學習,沒有做到獨立學習在前,合作交流在後,表面上看似熱熱鬧鬧,實質上對學生的思維沒有多大觸動,只是流於形式的討論而已。以上這些教學互動,有教學互動之名,無教學互動之實,有互動的形式,而忽視互動的內容,這樣的教學互動其目的性是不夠明確的。因此,明確互動目標是實現有效互動的前提。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從確定的教學目標中思考有效的互動策略,通過教學主體間的互動交流來實現特定教學目標。 有效的師生互動應該有「經歷」知識發生發展過程的特點。現代教學觀認為,學習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學習是一個以知識學習過程為載體的,經歷體驗知識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數學課程標准》指出,過程與方法同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如在「分米、厘米、毫米的認識」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有效地引導學生經歷了對長度單位之間進率的認識。我讓學生把課前搜集到的感興趣的粉筆、磁帶、磁卡等物品放到桌上量一量,學生自主操作後,反饋:「你量的物品是什麼?長多少?」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我量的是粉筆的長度,7厘米多2毫米。」「我量的是磁帶盒的長度是11厘米」「你是怎樣量的?」「我把粉筆的一頭對准0這點,再看另一頭對在哪裡就可以了。」我繼續問「你又是怎樣看的?」「一個大格代表1厘米,一個小格是一毫米。這兒有7個大格,2個小格。」其他的學生鼓掌表示同意。接著其他同學展示,教師也引導他說明量的過程後,繼續引導:「看來大家對這兩位新朋友已經認識了,那你能不能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呢?」學生交流討論後反饋。有的說:「都是長度單位。」有的說:「一個厘米是10個毫米。」「你從哪裡看出來的?」教師引導學生繼續探究新知,藉助投影儀演示介紹:「一大格是1厘米,一小格是1毫米。一大格里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厘米里有10個毫米。
三、創設有效互動的教學情境 興趣是小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他們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興趣點」,讓它成為師生展開有效互動所必須的動力。此外,教師創設和諧有效的教學情境,也能促使學生知識情感的內化,實現師生的有效互動。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這節課中,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互動的學習過程。老師說:「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並且知道三角形根據角的不同可以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現在你能猜出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三角形嗎?」這時,教師呈現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擋住,只露出一個角。有的學生說:「我猜是銳角三角形,因為我看到了一個銳角,我猜另兩個也許是銳角。」有的學生說:「我猜是鈍角三角形,我看到的雖然是銳角,另外兩個可能一個是銳角,另一個是鈍角。」……學生爭執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學生對這個環節興趣頗濃,參與的積極性相當高。因為「猜一猜」這樣的活動,它不僅有助於活躍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說出是什麼三角形,還要說明理由。這一過程無疑是加深了對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特徵的認識。這樣的師生互動才是真正有效的。
四、運用有效的互動策略,促進動態生成 動態生成是對教學過程中生動可變性的概括,它是對我們過去教學過程中強調的預先設定性、計劃性、規定性的修正和發展。一個真實有效的教學過程必然是師生、生生積極互動、動態生成的過程。我們教師要善於運用各種有效的互動策略,促進數學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在數學教學實踐過程中,當師生圍繞教學內容展開真情互動時,相互啟發、相互感染、相互促進,使學生求知的慾望被激發、情感的閘門被打開、思維的火花被點燃。這時,師生間的互動對話就可以催發、生成許多教學契機。教師要善於抓住並加以利用,從而使課堂充滿活力。如一位教師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一課時,師:「你們想知道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嗎?」突然,一位學生站起來:「我知道,三角形面積=底×高÷2」師:「你怎麼知道的?」生:「我從書上看到的。」師:「那麼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呢?」生:「我知道,把一個平行四邊形沿著對角線剪開,分成了兩個等底等高相同的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師:「那你知道為什麼要沿著對角線剪,不沿著對角線剪可以嗎?」該生搖頭。師:「不要緊,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動手試一試。」這時課堂又活躍了,學生又投入到新的探索中。這樣,原定讓學生探索結論的教學變成了讓學生驗證結論的教學。因此,對於課堂教學動態生成的資源,需要教師敏捷地加以捕捉、放大。否則,契機稍縱即逝。對有價值的信息資源應及時納入課堂臨場設計的范疇之中,適時調控,充分利用,激活課堂教學,促進課堂有效的動態生成。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雙方互動的過程,師生互動不是形式上熱熱鬧鬧的你來我往,有效的師生互動能引導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積極思維,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要真正達成師生間的有效互動,說到底就是要改變「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讓學生切實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因此,只有變教師的「獨角戲」為師生的「交響樂」並讓互動成為其中的主旋律,師生才能在和諧配合的過程中更好地教和更好地學。

⑷ 如何運用互動反饋系統在課前,課中,課後三個階段開展小學數學學習評價

小學數學「少講多練」的教學隨筆、階段性總結一學期即將過去,可以說緊張忙碌而收獲多多.總體看,全體數學教師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在繼續推進我校「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課程標准走進教師的心,進入課堂 我們怎樣教數學,《國家數學課程標准》對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無疑我們每位數學教師身置其中去迎接這種挑戰,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重新思考的問題.開學初組織攻關教師和教研組長參加處組織的新課程標准及新教材培訓學習,並參加處研究性學習培訓.在各年級組織認真學習的基礎上全體數學教師集中由黃麗娜陳艷紅兩位教師二次分學段培訓,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有效的學習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准及課程實施建議有更深的了解,本學期各年級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教育教學改革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二、課堂教學,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本學期我們每位數學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組織了第六屆同組共研一課活動,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緊扣新課程標准,和我校「自主——創新」的教學模式.在有限的時間吃透教材,分工撰寫教案,以組討論定搞,每個人根據本班學生情況說課、主講、自評;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公開輪講,反復聽評,從研、講、聽、評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五年級教研組《循環小數》一課成功的展示,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領導和老師的肯定.實踐表明,這種分合協作的備課方式,既照顧到各班實際情況,又有利於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從而整體提高備課水平,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實施以後趁記憶猶新,回顧、反思寫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是教師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教訓的吸取,對今後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評是十分有用.近三年的改革收獲?多,課前准備不流於形式,變成一種實實在在的研究,教師的群體智慧得到充分發揮,課後的反思為以後的教學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與啟示,十一月中旬我們舉辦了為期一周第六屆 教學節,七位教師分別代表各組講了課,三節評為優質課,這次公開教學,呈現開放性,突破原有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把學生置於一種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態勢中.六年紀《圓的周長》的設計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機,學生通過量、饒、滾找出周長和直徑的倍數關系,用計數器把測量的周長和直徑的倍數關系算出,填寫報告單,觀察數據發現倍數關系,由「是——也是——還是——總是」最後概括為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較強的數學思想方法得於滲透.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周長公式的形成、獲得、應用瞭然於心.提倡自主性「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與參與者.」這一觀念的確立,灌輸的市場就大大削弱.四年紀 《乘法的簡算》一組連乘計算題計算,學生發現了交換因數的位置,積不變的規律,然後觀察數字特徵,變序、加括弧達到簡算.設計無論是問題的提出,還是已有數據處理、數學結論的獲得等環節,都體現學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過程性,注重學習結果,更注重學習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五年紀《相遇應用題》以研究兩個物體的運動情況,老師導演,學生表演,設計了從「相距——縮短——交叉——相背」兩物體之間的距離變化情況,感受相向運動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路程逐漸縮短的規律.得出兩物體相向運動中的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數量關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猶如吃了一盆八寶菜,各種營養成分都有了.使學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度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滿足,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成了他們的需求,學中有發現,學中有樂趣,學中有收獲,這說明:設計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是探究性學習的新的空間、載體和途徑. 綜合起來看這次教學活動兼顧到知識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和諧統一,而這些都並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教師不斷學習、不斷修煉,提高文化水平與做人境界,這將是一個長期而非常有價值的努力過程.研討 反思 將公開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於日常教學實踐 李巧蓮老師以《千米的認識》的教學獲市教學能手; 在11月30日進行的處第5批「推門好課」教師的復查驗收中,梁愛英 黃麗娜 王桂榮三位教師的《乘法的簡》課被評為特優課;陽泉市陶行知研討會作課《乘法的簡》受到與會的教師好評.12月22日山西省示範小學驗收時王桂榮的《認識一位小數》受到驗收老師和領導的好評.12月中旬,4位教師參加了山西省《教與愛》名師授徒研修部的學習培訓,聆聽名師楊少波的專題講座,觀摩其示範教學,領悟名師的高尚師德,探究名師精湛的課堂教藝,並在全校公開教學,受到名師認可和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一月十二日王桂榮赴盂縣作課,作為一個契機,我們在總結成績的同時,不斷反思教學,以科研促課改,以創新求發展,不斷地將公開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於日常教學實踐,把仍在困惑這我們的許多問題,有個在認識.努力處理好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以科研促課改,以創新求發展, 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三、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我們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定性採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引一個三年級評語例子:「這幾天我們學習了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的認識》,石晨傑通過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記錄較遠的路程,知道如何推測、估計較遠的距離,在這方面是班裡最好的.但在語言表達方面有一定的困難,希繼續努力.等級評定,優.」這個以定性為主的評語,是學生與老師的一次情感交流,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樹立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應該繼續努力. 本學期我們在作業評價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做法是日評、周評、月評一條龍,老師評、學生評、小組評,、家長評一條龍,老師對一日作業做出評價,學生自查後對評價結果登記在作業情況扉頁欄中,周五下午學生以小組評定等級後帶回家,有時把班裡同學好的作業帶回家,雙休日家長對孩子一周的學習、作業進行評價、了解、對比後對孩子的學習提出要求,周始老師綜合激勵換星,(2個優A換1枚章)學生每周都為自己樹立一個新的學習目標,這個目標又轉化為每天的學習行為,使他們日復一日,周復一周,不斷地吸取經驗,經常進行彌補,月末進行爭星活動,學生在一個月內品嘗自己學習成功的喜悅,或向他人學習,每一個月是一個新起點,學生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將學生的學習距離縮短,(9、10、11、12、1)五星級作業評定,極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既看到學習的進步,又有了學習的動力,並樹立起學習的目標,較好地發揮了評價的激勵作用. 四、抓實常規,保證教育教學任務全面完成. 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管理,進一步規范教學行為,並力求常規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嚴謹、扎實、高效、科學的良好教風及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五環節的考評主要形式有以下四個: 1、自檢——管理上,努力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 要求每位教師對照有關制度,檢查自己所有的職業表現是否規范、得體. 2、互觀——由組長牽頭,組員間互觀交流,取長補短,加強隨機教研. 3、校查——A隨機查:管理人員進課堂(通知聽課、推門聽課、跟蹤聽課),聽課、看教案、查作業、查學生學習習慣、態度、效果等一條龍式的檢查.B集中查:每月對不同年級、不同常規項目集中抽查. 堅持每月一次的大教研組活動,矯正疏漏,拋磚引玉,反饋考核情況,並將常規五環節量化在校園網,增大考核透明度,把常規工作抓嚴、抓細、抓實,促進教學管理的良性循環. 全體數學教師從點滴入手,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精心備課,努力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向40分鍾要效益;分層設計內容豐富的課外作業,教法切磋,學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隨機教研的話題,新老教師互學互促,扎扎實實做好常規工作,做好教學的每一件事,切實抓好單元過關及期中質量檢測,班裡抓單元驗收的段段清,並跟蹤五名好差生進行調查.為了使新課程標准落實進一步落實,引到老師走進新課程,拋磚引玉,對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及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體現,分了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實踐與綜合、統計與概率四個領域來命題,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空間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優化筆試題目的設計,設計知識技能形成過程的試題,設計開發性試題,設計生活化的數學試題,在11月12日進行了期中質量檢測,全校學生全都參加,及格率為97%,優秀率為78%.真正將考試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提高改進教學的手段,並對本班前後5名學生跟蹤調研,細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學生的情況,找准今後教學的切入點,查漏補缺,培優輔差,立足課堂,夯實雙基. 與此同時,我們統籌安排學生在校一日活動,課外興趣活動有組織、有計劃,時間、內容、老師、場地均得到落實,各興趣活動期中組織匯報表示,12月底結合迎新組織展示.學生在多樣的興趣活動中不僅鞏固、運用了所學的知識,也為今後構建新的知識結構,提高實踐、應用能力,具備創新精神打下了基礎,真正做到第一課堂打基礎,第二課堂發展特長.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准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⑸ 小學數學課上巧妙的應用電子白板哪些功能相結合

電子白板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技術,也已悄然的走進了課堂,互動式電子白板提供的是協作式的、高效智能教與學的環境,讓教師可以放開來上課,不受軟硬體資源的束縛,教師只要恰當地選准電子白板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會使學習效益最優化。下面談一談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幾點體會:
一、提高內容的靈活性
傳統的多媒體課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教師完全圍繞著課件講課,學生大部分處於被動接受狀態,很難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及時調整,缺少了課堂教學中最為精彩的「即興發揮」。電子白板則整合了多媒體操作台與黑板的優勢,為師生信息交流和情感交互搭建了便捷的信息化教學環境。
用電子白板技術製作的數字化教案,學習資源和學習內容得到了豐富,教師可以靈活地把自己上課需要用到各種教學資源(包括文字、圖片、動畫或課件等)保存到交互電子白板的資源庫中,不需要按順序把他們都組織好,教師根據課堂上的學情來隨機調用,根據學生的應答結果通過書寫、拖拽等方式即時呈現相應內容,使各種活動之間的切換更加流暢,不需要受課件的程序的牽制,學生的思維火花得到即時肯定,及時的正強化自然帶動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如在教學《角》時,把「例題」等資源保存到電子白板資源庫中,原來准備用課件演示量角器量角的過程,但後來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臨時做了調整,直接在電子白板上調用量角器工具,利用電子白板提供的書寫筆,師生一起邊找邊畫邊量,表達重點即時呈現,隨時調用,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要讓教師上課能放得開,必須擺脫多媒體課件預設的束縛,只有這樣才能讓師生在活動中自然而然地推進教學進程。
二、注重教學的互動性
以往課件演示教學內容時教師「牽」著學生走,正確答案是老師事先設置的,學生處於「觀望狀態」,引入交互電子白板後,以互動為設計理念,促進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補充了從演示性多媒體教學到網路條件下教學之間的空白,為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人機互動提供了技術可能和方便,學生可以更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電子白板上操作,由「觀望者」轉為「操作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比如在教學《認識分數》時,難點是理解比較分數的大小,如何讓學生理解得透徹,是一個讓老師頭疼的問題。教師對內置的素材進行整合,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更加喜歡他們自己上來畫圖比較,只需要直接選中圖片就可以隨意拖動到屏幕的任何位置,操作起來非常簡單,許多獨特的思路不斷的出現,學生進行實際操作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更有效的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愉快,讓他們更加積極的進行學習。
針對原先的圖形腦子里不儲存,教師利用電子白板的拍照、縮略圖功能,以及刷新功能調出原始圖來詮釋教學中的難點,遠比教師在畫面上反復演示、講解的效果好,教學進程隨師生活動隨時在課件上批註、寫字和畫畫來突出教學中的重難點,更好地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協作,課堂教學恢復了以往「黑板+粉筆」時代的靈活性。
三、關注課堂的生成性
在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學設計都是由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進行備課時預設的,而實際的教學過程卻是學生 和老師不斷修改課堂預設內容的過程,通過師生的討論與交流,能產生很多教師在備課時想不到的問題。

⑹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互動的有效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社會、家長對學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責任,更是壓在每個教師肩上的一副重擔,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麼,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恰當地分析和使用教材,為課堂教學有效性奠定基礎
(一)對教材進行准確的分析把握
教材是教與學的主要依據,也是教師與學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小學獲取數學知識、開發智力和發展數學能力的源泉。不過,教材並等於教師的講稿。教師在授課之前,還必須深入學習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認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確定教學目標,還要根據教學要求和教材特點,並結合學生實際,分析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與關鍵,以便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做到在教學中抓關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帶動全面,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二)正確使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教師教學的一個憑借,往往呈現一些生活、學習現象和事實,不利於學生探索與創新,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組出具有遷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數學活動,因此我們要樹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觀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於學習
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它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定向和動力的作用,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求知慾的重要因素。小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是在對數學特點、內容發生興趣時而引發的。課的引入是學生能否產生學習興趣,渴求新知,增強教學效果的關鍵。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學內容,挖掘教材活動性和創新性因素,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情境大致有兩種:第一種是現實生活情境;第二種是問題矛盾情境。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設置認知沖突,以情激趣,以趣導思。讓學生的注意指向新知,並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數學課的引入不但要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還要有利於激發學生參與意識。要選准新知識生長點,提供誘因,促進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主動探索的興趣。
三、設計活動化學習過程,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構建數學知識
學生能否真正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取決於新知是教師的給予還是自身探求而獲得。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優化教學過程,實施開放式教學,把課堂營造成學生的數學活動場景,把數學知識的學習運用過程設計成一定的活動,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求知、在活動中發現創新,提高學習活動效率。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探索性學習活動,讓他們在參與活動過程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有所發現,並能對自己活動進行總結和反思,掌握科學探索和研究的方法。教學中可讓學生聯系生活環境,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師生共同研討等探索性活動,通過觀察、操作、歸納、
1/2頁
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水平。例如,教學第七冊《可能性》時,我為學生設計了多種不同層次的、生動有趣的活動和游戲,如抽獎、摸球、塗色、抽簽等。通過創設這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試驗、探索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起對不確定及確定現象的體驗。
四、建立合作小組,提供主動參與的合作夥伴。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在讓每個學生明確討論的內容、要求之後,可採取小組學習討論的形式,以4---6人一組為標准,將不同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興趣、性別、個別的學生分配在同一組內,再給組內成員一個特殊的身份,一項特殊的職責,讓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全班分小組討論之時,教師關心每一小組的討論情況,同時有重點地參與一、兩個小組的討論。學生通過小組內的相互幫助,共同商討,不僅對所學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學習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現。在小組討論之後,學生熱情高漲,教師應抓住時機,因勢利導,開展組間交流。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展示自我,肯定學生的獨到見解和鼓勵學生的相互爭辯。通過議論,爭辯,讓學生在攝取信息的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補充,增強了學生主動參加評價與合作解決問題的意識。這種形式的交流,對於攝取信息能力強的學生來說是一種鼓勵、肯定;對攝取信息能力稍弱的學生來說,則是一種啟發、幫助。學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必然更會學習,更喜歡學習,學習信心也就更足。
五、營造教學的和諧性,提高師生友好互動的有效性
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對於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師生雙方情感的溝通和協調、相互信任和合作關系的建立,都需要教師以自身積極情感來感染和喚起學生的學習情感。為營造教學的和諧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
1.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肯定,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或反應,教師不應該忽視或者嘲笑,而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
2.教師在上課期間應盡量與每一位學生進行積極的個人交流,認真傾聽和接受每一位學生對教學的正確想法。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我們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發更多教師對這一問題的關注、探索。

⑺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創設學習氛圍

課堂是教學及師生交往的主要場所,課堂上學生的心理狀態如何直接影響著師生的教學行為,影響著教學質量及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此,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努力創設一種使學生心情愉快,有強烈的求知慾,積極探求知識的課堂氛圍,這樣,才能使學生願意開動腦筋、積極投入學習、充分發展能力,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平等對話,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
教師是和諧課堂的推動者和引領者,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一種平等對話的氛圍,教師應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到輕松、坦然、自由、愉悅。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會產生強烈的互動意識,他們才可以自由自在地思考、探究,無所顧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大膽果斷而自主地決策和實踐。對數學教學而言,課堂給學生的應該是平等、民主、理解、寬容、信任與關愛,課堂應回歸到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體味、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的自然狀態。這就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探究,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交流的過程。教師要從居高臨下的強勢位置上走下來,與學生平等交流,營造一種充滿民主和諧的課堂。
二、暢所欲言, 構建多維互動的課堂
「課堂教學不是單邊的活動。」多維互動的課堂中,學生是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他們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和興致參與課堂活動,並成為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面對的小學生性格多種多樣,他們的生長環境也各有不同,但無論怎樣,在每個學生的心底,都希望自己得到老師、同學們的重視和認可。因此,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注重民主和諧氛圍的創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共同參與,鼓勵學生在課堂中擔任主角。眾所周知,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把這一課程理念貫穿其中,能寬容學生的不同意見,時時鼓勵學生去發現、去思考,積以時日,自然會使他們沖破思維的束縛,暢所欲言,從而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張弛有度,展現動靜相宜的課堂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符合生命節律的課堂教學節奏,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陶冶學生的身心。在教學中,教師應做到張弛有度,「張」,時間不可太長,應以學生身心不會過度疲勞為度;「弛」,也不可過度,應不致使學生注意力渙散。這就要求教師要把握好課堂節奏,帶著學生在節奏的變化中經歷數學學習的起承轉合,使我們的課堂更富有和諧的磁性。
教學中的「動」是指講解、欣賞、討論、操作,是「有聲有行」的教學;「靜」,是指學生的瀏覽、觀察、思考,是無聲世界。教學中的「動」,活躍課堂氣氛,能使學生保持注意力;「靜」則有利於學生思維的深入。說到底,「動靜相宜」實際上就是對各種學習方式的宏觀布局:教學中,「動」多「靜」少,只顧著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學生的思維很少參與學習,就成了典型的活動課,迷失了數學味;「靜」多「動」少,則學生容易疲勞,不能有效調動各種感官建構知識。因此,應考慮年級特點,「動」、「靜」合理搭配,低年級以「動」見長,隨著年級的升高,要增加「靜」的次數,延長個體「靜下心來思考」的時間。
四、多思善問,形成自主創新的課堂
教育家布魯納說過: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持續不斷的活動。這一觀點在數學教學中體現得尤為突出。我們很難想像一節沒有互動生成的數學課堂會是一節怎樣的課堂。教師運用蘇格拉底的教學原則,向學生提出問題、啟發學生自己提問,鼓勵學生討論、對話、辯論,鼓勵學生思考、推理、交流,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嘗試:體驗成功,品嘗失敗。這種原則給學生一個信息:教師尊重學生,教師相信學生的能力。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與教學中介的互動在這個信息的支持下很容易生成。課堂上,樂於質疑問難的學生說明正積極參與學習新知,這樣的學生才真正是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他們是求知路上的探索者和開拓者。提出一個高質量的問題,需要對已有知識進行整理、分析、歸納等,是在原由知識的基礎上再創造。數學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從「新」的角度去思考和批判問題,提出有個性、有新意的見解,避免學生的思維定勢。即使學生最終沒有更好的辦法、想法,也訓練了學生動腦、動口的能力,培養了學生不迷信、不盲從、獨立質疑的探索精神。
教學是個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但這種預設是有彈性的,對於師生交流中出現的即興創造的火花,教師要敏銳地捕捉,並把它引燃,進而使不同的體驗都有對話的權利與機會。課堂中學生大膽提出了異議,教師不但真誠鼓勵他,還為他創造一個「對話」環境。「水嘗無華,相盪乃成漣漪」,學生在這樣的生成中對話,所獲得的感悟更豐盈,同時也會創造出更多的具有新價值的東西。
我們的學生是鮮活的,他們的思維是靈動的。只要給學生一個空間,他們就會自己往前走,在智慧與智慧的碰撞中,在思想與思想的交流中,他們會慢慢地學會起飛,他們的生命活動也因此更加精彩。

⑻ 小學數學課堂怎麼與學生互動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以學生為主體」,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互動」則是達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或手段。課堂中有效的師生互動意味著信息的流動、情感的共鳴,從而使得課堂教學呈現動態生成,充滿生命活力。那麼,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又該如何實施有效的師生互動,來提高課堂效率呢?

一、互動學習中教師應注意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的啟動,學習方式的變化,呼喚著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在互動學習中教師要做到三種角色的轉變。即: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傳統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由傳統的靜態知識佔有者成為動態的研究者。

在互動學習中建立互動型的師生合作關系,要求教師以新角色實踐教學,與學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關系,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因此,教師在學生互動學習的過程中,時刻要變換自己的身份,時而是一個促進者,時而是一個合作者,時而是一個幫助者,時而是一個激勵者。

二、互動學習中教師應注意學生習慣的培養

為了有效地開展高互動學習,保證「互動學習」在實踐中取得較高的效率,在互動時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不論是「互動」、「合作」、「交流」,都必須以獨立思考為前提,以獨立思考為基礎。互動前,學生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想法。沒有獨立思考的互動,只是一種形式上的「互動」,互動的效率、效果都要大打折扣;沒有獨立思考的交流,只是單向的信息傳遞,就不能產生碰撞,不會產生共鳴,不能受到啟發。互動學習不是自己不用動腦筋,大家一塊兒解決問題,而應是學生在自己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參與互動,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獨立思考是互動的基礎,引導有深度地獨立思考和探究是進行互動的基礎,更是建立自主、合作、互動等探究方式的核心。

(二)培養學生善於表達,認真傾聽的習慣

交流是互動學習中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學生在互動中得出的知識、方法、結論,都要通過准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注意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互動學習中,教師還應培養學生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 一個人會不會「聽」是有很大區別的,那種時刻想說而不願聽別人講的人,永遠體會不到「傾聽」的快樂,更體會不到「傾聽」所帶來的收獲。此外,這種少數人在「互動」中獨霸課堂的現象,不僅不利於信息的多向交流、破壞「互動」的氛圍,而且最終也將影響合作學習整體目標的實現。所以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不僅是互動學習中必要的習慣養成,也是在人際交往中學會與他人進行交流的必要步驟。因此在互動學習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已的觀點,養成會說的習慣;更要讓學生會聽,能夠聽出別人說的重點、問題,才能重視並採納他人意見,達到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三、互動學習中教師應注意時機的選擇

在互動學習中,教師要恰如其分地把握好時機,真正讓互動學習體現其價值,而不是為了互動而互動。那麼教師如何准確把握互動的時機呢?(一)在需要探究時進行互動。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對「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產生探究的慾望。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讓他們在「新舊知識的結合點」上產生新的問題,並把此作為探究點,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引導學生進行互動學習(二)個人探索有困難,需要幫助時進行互動。多用在出現了新知識,新難點需要處理時。選擇學生有困難需要幫助時進行互動,這時的互動學習定能取得預期的效果。(三)意見不一,有必要爭論時進行互動。可以讓持相同意見的學生一起合作,與對方爭辯,在辯論中明晰正誤。

除此以外,在人人都需要內化知識時;當學生舉手如林,為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時;當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需要與人分享時,也是互動學習的有效時機。

四、互動學習中教師應注意評價的多元性

在互動學習中,評價內容和形式應體現出多元性。評價的形式可以是教師點評,小組互評,學生自評;評價的內容可以是學生的創新與發現,成員參與的積極性,學生的動手能力等。因此評價時應注意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相結合;小組評價與個體評價相結合。在評價中要關注學生的共性,更要關注個性。

總之,師生互動作為學生數學學習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方式,要真正體現它的有效性,教師不僅要在理念上重視它,更要在實踐中處理好互動中形式與實質的關系。真實有效的師生互動,能夠喚醒學生的潛能,開啟學生的心智。教師在新的課程環境下,必須重新審視互動的價值,組織開展好師生互動,真正使互動學習成為學生獲取知識能力發展的有效手段。

⑼ 如何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有效的師生互動

摘要: 課堂教學存在著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學的高耗低效,即學生學得苦,教師教得苦。探究「有效課堂」的教學將成為一種教育的必然,無論是在教育理念還是在教學方法等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新理念下的有效課堂教學,應該是「感悟」與「對話」共舞。「激情」與「智慧」齊飛。因為在這里,學生的靈性得以迸發,潛在的悟性得以喚醒;因為在這里,一顆小小的種子也會破土而出,長成參天大樹;因為在這里,我們擁有的是和風細雨,春意盎然!只有這樣,我們在成就自己的同時更成就我們的學生。
關鍵詞:數學教學 有效課堂
師生互動 課堂是師生雙方交往、對話、溝通和探究學問的互動的舞台,是學生探究知識、獲得發展的場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課堂中師生互動是我們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主陣地,是創造有生命課堂的主渠道,在實踐中要處理好互動中形式與實質的關系,構建起輕松和諧的數學課堂「學習共同體」。那麼,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該如何實施有效的師生互動,使師生互動能夠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呢?通過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個人認識。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兩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這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產生互動、交流、合作的基本前提。但是課堂中真正的師生互動不會自然產生,它有賴於建立在師生之間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礎上,要實現師生的交往互動,教師首先要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徹底摒棄「師者為尊」的傳統意識,給學生充分尊重,讓尊重走進課堂。只有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教學民主,才能使學生在一種和諧、寬和、放鬆的精神狀態下學習,從而使師生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如在講述「圓柱和球」時提出問題:「是不是會滾動的就一定是球」時讓學生討論,甲同學:「這不一定,圓柱也會滾動呀。」這時老師不輕易表明觀點,在學生繼續思考後,教師因勢利導共同歸納出:會滾動的不一定是球,圓柱和球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會滾動。教師按上述處理尊重了學生的自尊心,不包辦代替學生自己的學習行為,學生從實踐中得出結論,也形成了一種無拘無束,平等融洽的教學氣氛。
二、明確互動目標,增強互動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重視互動的作用是必要的,但互動一定要講究有效性。學生是互動教學的主體,所以有些教師就把互動教學等同於放羊式的師生對話,把互動理解為能和學生「打成一片」,在課堂教學中多讓學生討論,做做游戲就可以了。同時,學生對這樣輕松的「學習」興趣也很濃,積極性很高,所以課堂氣氛相當活躍,熱熱鬧鬧,組織交流都很好,但學生對自己應該學到什麼,學會什麼,並不是十分清楚,許多學生課後對相關的知識、問題的結論知道並不多,更沒有主動去思考,課堂設計的目標沒能實現。這樣不僅沒有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連傳統課堂中學生對「雙基」的掌握目標都達不成,可說是得不償失。又如在實施合作學習時,有的老師不考慮必要與否,也未作充分准備,很隨便地就讓前後排學生圍坐在一起展開討論學習,這樣的合作學習,沒有做到獨立學習在前,合作交流在後,表面上看似熱熱鬧鬧,實質上對學生的思維沒有多大觸動,只是流於形式的討論而已。以上這些教學互動,有教學互動之名,無教學互動之實,有互動的形式,而忽視互動的內容,這樣的教學互動其目的性是不夠明確的。因此,明確互動目標是實現有效互動的前提。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從確定的教學目標中思考有效的互動策略,通過教學主體間的互動交流來實現特定教學目標。 有效的師生互動應該有「經歷」知識發生發展過程的特點。現代教學觀認為,學習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學習是一個以知識學習過程為載體的,經歷體驗知識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數學課程標准》指出,過程與方法同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如在「分米、厘米、毫米的認識」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有效地引導學生經歷了對長度單位之間進率的認識。我讓學生把課前搜集到的感興趣的粉筆、磁帶、磁卡等物品放到桌上量一量,學生自主操作後,反饋:「你量的物品是什麼?長多少?」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我量的是粉筆的長度,7厘米多2毫米。」「我量的是磁帶盒的長度是11厘米」「你是怎樣量的?」「我把粉筆的一頭對准0這點,再看另一頭對在哪裡就可以了。」我繼續問「你又是怎樣看的?」「一個大格代表1厘米,一個小格是一毫米。這兒有7個大格,2個小格。」其他的學生鼓掌表示同意。接著其他同學展示,教師也引導他說明量的過程後,繼續引導:「看來大家對這兩位新朋友已經認識了,那你能不能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呢?」學生交流討論後反饋。有的說:「都是長度單位。」有的說:「一個厘米是10個毫米。」「你從哪裡看出來的?」教師引導學生繼續探究新知,藉助投影儀演示介紹:「一大格是1厘米,一小格是1毫米。一大格里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厘米里有10個毫米。 三、創設有效互動的教學情境 興趣是小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他們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興趣點」,讓它成為師生展開有效互動所必須的動力。此外,教師創設和諧有效的教學情境,也能促使學生知識情感的內化,實現師生的有效互動。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這節課中,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互動的學習過程。老師說:「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並且知道三角形根據角的不同可以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現在你能猜出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三角形嗎?」這時,教師呈現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擋住,只露出一個角。有的學生說:「我猜是銳角三角形,因為我看到了一個銳角,我猜另兩個也許是銳角。」有的學生說:「我猜是鈍角三角形,我看到的雖然是銳角,另外兩個可能一個是銳角,另一個是鈍角。」……學生爭執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學生對這個環節興趣頗濃,參與的積極性相當高。因為「猜一猜」這樣的活動,它不僅有助於活躍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說出是什麼三角形,還要說明理由。這一過程無疑是加深了對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特徵的認識。這樣的師生互動才是真正有效的。
四、運用有效的互動策略,促進動態生成 動態生成是對教學過程中生動可變性的概括,它是對我們過去教學過程中強調的預先設定性、計劃性、規定性的修正和發展。一個真實有效的教學過程必然是師生、生生積極互動、動態生成的過程。我們教師要善於運用各種有效的互動策略,促進數學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在數學教學實踐過程中,當師生圍繞教學內容展開真情互動時,相互啟發、相互感染、相互促進,使學生求知的慾望被激發、情感的閘門被打開、思維的火花被點燃。這時,師生間的互動對話就可以催發、生成許多教學契機。教師要善於抓住並加以利用,從而使課堂充滿活力。如一位教師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一課時,師:「你們想知道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嗎?」突然,一位學生站起來:「我知道,三角形面積=底×高÷2」師:「你怎麼知道的?」生:「我從書上看到的。」師:「那麼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呢?」生:「我知道,把一個平行四邊形沿著對角線剪開,分成了兩個等底等高相同的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師:「那你知道為什麼要沿著對角線剪,不沿著對角線剪可以嗎?」該生搖頭。師:「不要緊,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動手試一試。」這時課堂又活躍了,學生又投入到新的探索中。這樣,原定讓學生探索結論的教學變成了讓學生驗證結論的教學。因此,對於課堂教學動態生成的資源,需要教師敏捷地加以捕捉、放大。否則,契機稍縱即逝。對有價值的信息資源應及時納入課堂臨場設計的范疇之中,適時調控,充分利用,激活課堂教學,促進課堂有效的動態生成。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雙方互動的過程,師生互動不是形式上熱熱鬧鬧的你來我往,有效的師生互動能引導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積極思維,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要真正達成師生間的有效互動,說到底就是要改變「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讓學生切實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因此,只有變教師的「獨角戲」為師生的「交響樂」並讓互動成為其中的主旋律,師生才能在和諧配合的過程中更好地教和更好地學。
一、創設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 權威型師生關系視社會或教育影響的代表者(教師)為教學過程的絕對支配者,學生猶如被看管的羔羊,既無獨立人格,更看不到學生的內在需要,強調的是師道尊嚴,要求學生服從、順從,學生對教師常常有一種防備心理,甚至有一種恐懼感,課堂教學成為教師單向輸出信息的過程,學生被動的參與,師生關系疏遠甚至對立,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差,這種活動常常是被動的、刻板的,學生的反應是消極的甚至抗拒的。
有效的師生互動,要求教師要轉換角色。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成為師生良好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流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生互動的組織者和學生發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因為教師對學生的作用和影響只有通過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和反應才能產生積極作用。教師要樹立起「一切為了學生」的觀念,尊重學生,全方位為學生的發展服務,通過教師的「教」喚起學生的「學」,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數學課程標准》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要拓寬學生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空間;要從一個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要從教室空間的支配者向課堂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轉換。建立只有價值平等,而沒有高低、強弱之分,人與人之間平等、理解、雙向的師生關系。強調師生互動性、互惠性的交往,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謂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當教師把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寬容、關愛等人際因素注入課堂時,就會不斷領略到全新的體驗:學生「動」起來了,生命活力煥發出來了,良好的課堂氛圍使課堂教學出現了嶄新的變化。教師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學生則由接受者轉化為主體者,角色的轉換使課堂雙邊活動活躍起來,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制定師生互動的教學策略,促進教學互動的形成
1、創設問題情境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視學生為容器,泛講、濫講,一講到底的現象客觀存在,不認真分析教材,不進行教學前的預測。一些基礎差的學生跟不上,一些超前的學生發展受到抑制,從而造成學生在課堂中不願動。另一方面教學環境的封閉性。學生被囿於課堂,唯參考書標准答案是尊,活動空間、思維空間是封閉的,視野是狹窄的,從而導致師生不能互動。 創設特定的問題情境,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實現教學互動,在問題設計上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要「精」,具有典型性;問題要「巧」,能深化主題;問題要「新」,能啟發學生以新視角去觀察、分析;問題要「活」,答案適度的開放性可引導學生的思維發散。如:在教學對三角形分類的認識時,我這樣設計:「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而三角形根據角的不同可以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現在你能猜出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三角形嗎?」這時教師呈現一個大部分被擋住,只露出一個角的三角形,有的學生說:「我猜是銳角三角形,因為我看到了一個銳角,我猜另二個也是銳角。」 有的學生說:「我猜是鈍角三角形,我看到的是雖然是銳角,另外兩個可能一個是銳角,一個是鈍角。」有的學生說:「我猜是直角三角形,看不到的兩個角,一個可能是銳角,一個可能是直角。」……學生爭執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學生對此環節興趣頗濃,參與的積極性相當高。通過「猜一猜」活動,不僅活躍了課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學生加深了對銳角、直角、鈍角三角形特徵的認識。這樣的師生互動是真正有效的。
2、實行科學提問 力求根據學生特點設計問題,組織教學。在內容上是融合新、舊知識,是學生必須經過認真思考才能獲得。在難度上應恰處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在方式上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在對象上應面向全體,調動絕大多數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同時,要因人而異。要熟悉、了解學生所長,嘗試設計針對性的問題,幫助各種類型和層次的學生投入學習活動。對長於形象思維的同學,則巧比善喻;對長於邏輯思維的同學,則分條析理;好奇好動的同學,以啟發興趣入手;善於觀察的同學以直觀教學和實驗問題引入。 如「9加幾的加法」的教學,作為計算結果的得出,其實並不難,很多學生都會計算,但對算理的理解則會有一定的困難。學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顯然,引導學生探究理解「9加幾的算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這一節課的重點。教學中,我設計了如下的互動過程:師生共同列出算式:9+8。然後教師問:那麼結果是多少呢?」很多學生說是17。教師繼續追問:「那麼9+8為什麼等於17,你是怎樣想的?你能告訴不知道的同學嗎?」學生開始尋求證明自己答案的途徑和方法。此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互動,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可以是口頭表達,也可以是小棒操作。小棒操作的過程正是學生比較直觀地理解算理的重要過程,完全可以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自然引出。這里,教師正是利用了學生對知識的「一知半解」,設置挑戰性的問題,與學生進行有效地互動,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3 、根據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讓學生去操作去體驗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探索新知識,去解決新問題,去體驗新舊知識的聯系,能不斷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充分提供師生互動的線索,幫助學生進行探索。如在「分米、厘米、毫米的認識」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把搜集到的物品放到桌上,有粉筆、校牌、磁帶盒等。然後讓學生量一量自己感興趣的物品的長度。學生開始自主操作,完成後對老師反饋:「你量的物品長是多少?」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我量的是粉筆的長度,7厘米多2毫米。」「我量的是磁帶盒的長度是11厘米。」我微笑著問:「你是怎樣量的?」那個孩子回答道:「我把粉筆的一頭對准0這點,再看另一頭對在哪裡就可以了。」我繼續問:「你又是怎樣看的?」學生說:「一個大格代表1厘米,一個小格是1毫米。這兒有7個大格,2個小格。」的學生鼓掌表示同意。接著是第二位同學展示,他量的是磁帶盒的長度。我也同樣引導他說明量的過程。在不少學生展示的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尋找它們之間的關系。學生交流討論後有的說:「都是長度單位。」有的說:「一個厘米是有10個毫米。」「你從哪裡看出來的?」學生藉助投影演示介紹:「一大格是l厘米,一小格是l毫米。一大格里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厘米里有10個毫米。」 本環節中,師生互動的過程在展示學生經驗認知水平的同時,已經切入到了對厘米與毫米之間關系的認識,經歷了1厘米=10毫米的感知、認識過程。
三、構建教學互動的教學機制,為互動教學保駕護航
1、競爭機制
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根據學生參與和回答問題的情況,讓學生評出最優小組,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2、合作機制
讓學生共同討論,共同參與甚至是相互講解。
總之,師生互動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必不可少的方式,要真正實施它有效的策略是,教師不僅要在理念上重視,更要在實踐中處理好互動中形式與實質的關系,要以平等的師生觀來指導與學生的交往過程,通過師生平等對話,構建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互動學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