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分析報告

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分析報告

發布時間:2020-12-21 13:46:47

⑴ 如何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課堂應用能力 教育論文1000-2000字

新課程標准提倡利用信息技術來呈現以往教學中難以呈現的教學內容,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的有機整合。這種做法就是將信息技術融合到數學課程中,在內容上「把演算法融入到數學課程的各個相關部分」,這就使得信息技術實質性地成為數學課程教與學的必要工具,掌握信息技術已成為學好或教好數學課程的必要條件。教師利用電腦對圖形、數字、動畫乃至聲音、背景等教學需要進行綜合處理,使得易於理解和掌握,使學生能利用計算機提取資料、交互反饋、進行自學,讓數學中的學習能力、探索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學生個性潛能發展的方向。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是新課程對我們提出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信息技術,如何恰當地把它與學科教學整合在一起,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從中獲得許多有益的啟示。

一、信息技術具有直觀性,能突破視覺的限制,多角度地觀察對象,並能夠突出要點,有助於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在講「平移和旋轉」這節課時,本文作者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方式除了在游樂場里出現過,其實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平移與旋轉的現象。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感受,聯系生活實際,判斷下面的畫面哪些是平移運動、哪些是旋轉運動?屏幕出現幾種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直梯升降、風車轉動……)錄像中播放情景都是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有汽車的行進,溜溜球在旋轉,風車在轉動,推拉窗的移動,電梯的移動等。這些情景都是學生們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了,可能平時他們並沒有在意這些現象,更不會想到這些現象能和我們今天的數學知識聯系起來,通過這段影像的播放便加深了他們對這兩種運動方式的認識。接著教師提問「誰還能來說一說你在生活中曾見到過哪些平移與旋轉的現象?由於有了前面屏幕上展示的平移或旋轉的實際錄像,學生們說出了很多生活中出現這兩種運動方式的現象。

二、信息技術具有圖文並茂性,能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
例如在教學《垂徑定理》這一節時,課本中對垂徑定理的證明學生根本不理解,於是我製作了一個FLASH動畫,按課本中的證明過程進行動畫演示以後,很多學生就能嘗試著進行證明,與課本中的證明過程幾乎差不多。
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快速繪圖、動畫、視頻、發聲等功能,可以快速模擬某些發明、發現的過程,使傳統教學難以實現的「發現法」教學可能經常實施。例如在教學《位似》這一節時,我用幾何畫板製作一個課件,畫出兩個位似圖形,在我的引導下,利用軟體的測量功能讓學生很快就將對應邊、對應角、對應頂點到位似中心的距離之間的關系等自己找出來了,再通過調整任一頂點或位似中心的位置觀察圖形的變化,學生對這一內容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因為這一節不比其他章節,其圖形不是想畫就能隨便畫出一個來,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常規模式的教學效果是一定好不起來的。
三、 信息技術具有動態性,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有利於反映概念及過程
例如:在教學九年級《拋物線》一課時,學生對拋物線的認知就是一條光滑的曲線,但我們利用多媒體播放火箭隊和湖人隊的一場比賽,展示出籃球運動員姚明投籃時籃球的運動軌跡,學生就會對拋物線有更直觀的認識。由於用電腦演示,手段新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學效果明顯。
四、 信息技術具有交互性,能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學習更為主動,並通過創造反思的環境,有利於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大家知道,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決定。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即處於被灌輸的狀態。而在多媒體計算機這樣的互動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則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如果教學軟體編得更好,連教學模式也可以選擇,。例如,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是平面幾何中的一個重要知識點,是全等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知識點的延伸,同時又是學習平行線截線段成比例的基礎。正確理解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是教學關鍵,學會尺規等分已知線段也是本節的重點。教材中直接給出定理內容及證明方法,如若採用傳統教學方法講解,機械的步驟和靜止的圖形給學生以枯燥、乏味的感覺,並且只能向學生展示知識的結論,不便於揭示問題探索的過程。這樣使學生對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學生知識的認知結構中出現斷層,不利於能力的培養。為了使學生參與問題的探索過程,正確理解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結合這節教材的具體內容,我利用《幾何畫板》製作了課件,利用課件的測算、動畫、隱藏等功能,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參與問題的探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電腦上親自去度量線段的長,計算線段的比,然後驗證線段的比是否相等,這樣做,教學中發現了「定理」。另外,通過平行移動圖中線段的位置,學生很容易「發現」該定理的兩個推論,即它的兩個變示圖形。這樣的教學方法設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探索觀察的實驗意識,從一般到特殊,從形象到抽象,學生經過這樣一番試驗、觀察、猜想、證實之後,再引導學生給出證明,這樣較難講清的問題,就在學生的試驗中解決了。
五、信息技術具有補充性,能通過多媒體實驗實現了對普通實驗的擴充,並通過對真實情景的再現和模擬,培養學生的探索、創造能力
譬如,在上中位線性質時,可用《幾何畫板》設計如下課件讓學生實驗.畫一個可以任意調節的四邊形ABCD,順次連接四邊形的中點得到一個內接四邊形EFGH。實驗:(1)任意拖動四邊形ABCD,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平行四邊形);(2)當四邊形ABCD為矩形時,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菱形);(3)當四邊形ABCD為菱形時,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矩形);(4) 調節四邊形ABCD使其對角線相等,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菱形);
(5)調節四邊形ABCD使其對角線互相垂直時,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長方形);(6)調節四邊形ABCD使其對角線互相垂直且相等時,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正方形)。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上述實驗,大膽猜想並加以證明,最後得出結論。應用《幾何畫板》的動態展示,便能把一個難以講清楚的問題,讓學生在實驗中解決了.
六、信息技術具有大容量性,能節約空間和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當教師的都有這樣的經歷:為節省上課板書時間,課前准備了大量紙條,把板書內容逐條寫上;為增加課堂練習量,把各式習題都抄在小黑板上。其弊端是給教師加大了工作量,若遇到天氣不好坐在後排的學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影響教學效果。如「數據與圖表復習課」中有關統計表、統計圖設計的題目,可以利用多媒體的信息量大。使學生信息量不足,接受起來比較困難。CAI介入課堂教學較好的解決了這一難題。由於多媒體技術「動」性強,因而傳遞信息量大、速度快,再加上交互性強,使高密度、大容量的訓練和信息交流成為可能。這樣,教師可以精心組織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優化了教師的教,也優化了學生的學。姚明投籃時籃球的運動軌跡,學生就會對拋物線有更直觀的認識。由於用電腦演示,手段新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學效果明顯。

⑵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現代教學方式已廣泛運用於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逐漸活了起來。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聲音來創造教學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的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以學生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數學教師就應該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計算機來幫助自己的教學,把多媒體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筆一樣自然流暢,使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生活化,使學生不僅掌握數學知識,而且喜歡數學。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在課的起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的思維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中,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對一堂課教學的成敗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抓住兒童的好奇心理,巧妙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聯想,激勵探究,不斷激發學生的興奮點,以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一堂課的成功鋪下了基石。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這一課時,我利用flash動畫創設了動物們去森林公園旅遊的生活情境。向學生播放動物旅遊公司派來了三輛公共汽車,來接動物們去旅遊的畫面。教師問:「同學們猜一猜看,小動物們最喜歡坐哪一輛車?為什麼?」接著讓學生觀看三輛車行進的效果畫面:第一輛車,車輪是方的,車子在行駛時顛簸不已;第二輛車,車輪雖是圓的,但它的軸心沒有裝在中間,車子在行駛時也會顛簸;只有第三輛車,車輪是圓的,車軸裝在中間,車子行駛起來,又快又穩。教師問:「為什麼第三輛車開起來又快又穩呢?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學生:「想」,接著老師:「好,我們今天就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圓,它會給你滿意的答案。」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生動的畫面完全調動起來了,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他們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了。

二、化難為易,突破教學重難點

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最初的教學,充滿了形象、色彩,就能夠為兒童多種感官所接受,我們就能夠使自己講授的知識為兒童所接受。」而多媒體的展現方式多樣,具有巨大的表現力,極大的突破了常規教學手段的局限,可以形象地展現各種事物、現象、情景、過程,又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能把學習的內容化大化小,化靜化動,化遠化近,化抽象為具體,既可將整體分解為部分,亦可將部分綜合為整體。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它來彌補教學中學生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幫助學生充分感知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尤其是教學中的難點。

例如,在教學《認識時、分》時,時間單位不像長度、質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比較抽象,學生對時、分的關系不太理解,也不容易接受。剛開始,我運用flash動畫直觀形象的動態演示,使學生理解了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而時針走一大格是1時。

那麼分針走一圈是多少分呢?為了解決這一教學重點,通過動畫課件直觀形象的動態演示,使學生跟著課件5分5分地數,最後得出分針走一圈是60分。在數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運用5的乘法口訣,數到五九四十五,然後一大格加5分的方法得出結論。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課件可以靈活操作,重復演示,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去理解,分針走1大格是5分,走1圈是60分。

認識時、分的關系,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了突破這一教學難點,在這里我設計採用直觀教學法,利用課件呈現動態過程,形成表象。「同學們,下面看場有趣的比賽,時針和分針的比賽要開始了。」這樣就激發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件演示分針和時針同時出發,同時結束的過程。分針走一圈,時針也正好走了一大格。通過課件的動態演示和學生觀察、思考、討論,自己感悟、總結出1時=60分。這樣就降低了知識的難度,使抽象化為形象,達到最佳效果。

三、利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思維活動是在感知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感性認識是思維活動的源泉和依據。因此,教學時應讓學生通過感知來獲取大量具體而生動的材料。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使用文字、數學、語言解說等配合傳統教學的分析、推理,可促進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運用音樂、圖形、圖像、動畫等,可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加減應用題》時,我把課本上兩幅鴨子圖,製作成課件,讓學生通過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將知識一目瞭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河岸上有7隻鴨子,又游來了2隻」屏幕隨著音樂游來了二隻鴨子,學生很快列出算式:7+2=9(只),然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用加法計算?因為從鴨子游來的圖畫,使學生產生增多的思維,從而明確這一道加法應用題。再分析第二幅圖,「河岸上有9隻鴨子,遊走了2隻」,屏幕上出現了鴨子遊走的圖畫,使學生從「遊走」產生「減少」的思維。創造性思維是在強烈的創新意識的指導下,把頭腦中已有的消息重新加工,產生具有進步的新設想、新方法。

例如,實踐課有這樣一道題:「把一個西瓜切三刀分成八塊,該怎麼切?」剛開始,有學生說,會切,而經過思考,才知有難度,於是他們就開始思考、討論。這說明低年級學生空間想像力較差,這時候,如老師憑空講解,效果不好,但用多媒體課件,學生一目瞭然,積聚在頭腦中的疑團一下就解開了。教師應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作為教學的目的之一,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創造性思維過程中,想像具有特殊的作用,想像是創造的源泉,沒有想像,就沒有創造。這樣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慾又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而且給了他們充分發揮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於既能提供直觀形象和生動逼真的動態圖像,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又能伴隨著圖象的變化、動聽的音樂,誘發愉快的學習情緒。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可以使聲、形的感性知識信息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為輕松、愉快、快速、高效地獲取知識,發展思維,形成能力,從而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⑶ 小學數學教學語言技能的作用是什麼

小學數學教學語言技能的作用是什麼
計算機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由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帶動了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二十一世紀是信息時代,現代信息技術已應用於各行各業中。「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時代教育領域里掀起的一股浪潮,它是信息技術帶來的必然產物。」「教育信息化主要強調現代化信息手段轉化為『現代化教學手段』及這種手段對教育變革的意義。
《新課標》要求「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對現代信息技術進入教學課程領域採取了「大力開發」的策略。這就要求,電腦和網路等應成為學生一種重要的數學學習手段。要求教師普遍運用多媒體手段開展教學活動,一些過去只能通過思維、表象和想像領會的數學內容,可以得到直觀的表示和處理。一些數據處理有關的繁難運算,都能通過計算機運行,數學的現實情境和虛擬情境將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融會貫通。現代信息技術強大的認知工具作用,無疑將極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之水,必將載著數學教學之舟一日千里,輕過重山。
一、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於數學課堂教學,讓數學課不再枯燥無味,給學生創設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滿足了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慾望,讓他們感受到了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因此,我們只要深刻理解現代化教育的本質,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中繼承傳統教學的優點,努力探尋網路環境下新的數學教學模式,就能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一)信息技術為數學教師製作課件提供了所需的資料信息
製作多媒體課件,需要大量的資料及信息源。在傳統的教學中,這種資料主要是通過書本、圖片、錄音和錄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學生傳輸信息,信息來源有限而且缺乏靈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我們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光碟、網路等途徑獲取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甚至三維虛擬現實等多方位信息用於課件製作,或直接取材於網際網路,大大豐富了課件內容和表現形式。
(二) 現代信息技術能全面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通過精心准備,教學中可以藉助電腦、投影儀等先進的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像相結合的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增大課堂語言流量及容量,從而可以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1、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主旨在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在數學教學中,如果把數學知識放在一個主動、活潑的情境中去學習,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利用計算機教學可展示優美的圖象、動聽的音樂,有趣的動畫,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 展現過程,深化認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利用計算機的動畫、漸變、疊加等效果和計算機的聲像功能將知識難點和某些過程直觀化,以多種媒體刺激學生的感官、深化認識程度,並通過揭示內在的規律和現象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用多媒體可以變靜為動,加強對概念的理解;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演示,強化算理教學;可以變靜為動,突破教學重難點;可以變靜為動,培養學生求異思維。
3、讓數學走進小學生生活
數學產生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夠貼近生活。然而現實的生活材料,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因此,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應十分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實效性。
(三)現代信息技術能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在授課中,可以把准備好的圖文聲像資料做成網頁,帶學生到電腦室上機操作,讓學生運用計算機手段自主學習,豐富了知識的內涵和外延。使學生由單純學習課本有限的知識擴展到由課本知識點向無限的知識空間發散,由被動接受變成了主動探究與獲取,激起學生強大的求知慾。
二、怎樣在數學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在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存儲功能,根據需要把一些圖形、題目、題目的分析或解答過程等預先存儲在電腦當中,課堂上適時地在學生面前再現出來;還可以利用計算機高速處理信息的特點,在課堂上快速、准確地進行作圖。通過計算機軟體,教師可以對教學目標信息實現實時控制,可以在任何時刻讓某個式子、某個公式、某個圖形出現;也可以在任何時刻讓展示對象客觀存在或隱去;可以隨機作出圖像;可以對屏幕上出現的運動對象隨時干預,象電影定格一樣使之靜止在某一畫面上,以對某些需要強調的運動結果進行特寫;可以對圖形(或圖像)進行局部放大等等。這樣大大豐富了教學手段,拓展了師生交流的渠道,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
(一)在創設情景時運用多媒體,激發參與興趣
《新課程》倡導學生在情景中學習。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催發出學生積極探索的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究式學習,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創設情景時,教師可以利用一幅美麗的圖片或一段flash動畫來展示要學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練習課的教學,我創設了一個故事情境——去數學宮。在此故事中有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在去數學宮的路上:坐著飛機出發了,途中三顆星星擋住去路。看到這生動的畫面,孩子們不禁激動的叫起來。為順利到達數學宮,要解決三個問題,孩子們毫不猶豫的充滿了迎接挑戰的激情。其中一個問題是「森林醫生」,為樹治病,給算式找錯,並修改,小組交流再匯報。孩子們是樂於助人的,他們以「森林醫生」的角色義不容辭的「為樹治病」,每人爭先恐後地出謀劃策。第二個環節是進入數學宮的育苗門,電腦播放可愛的兔媽媽、兔哥哥和兔妹妹采蘑菇的對話。根據聽到的對話中的問題列式計算。接著電腦又出示小熊的商店裡有很多的體育用品,請小朋友們想,要買哪兩樣,一共花多少錢?跟你的好朋友說說。本環節利用一個生動活潑的童話故事,使學生不禁走入故事中,積極展示他們的智慧,解決故事中的問題。
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精選貼近學生的故事作情境,合理地組織教學。教學實踐證明,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其形象、逼真、生動的優勢,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創設多樣化的情境,發掘數學自身的魅力,將抽象的單位知識轉化為可見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思索、理解和掌握的慾望,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二)在導入新課時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一半。一堂課巧妙成功的開頭,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上去,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並能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多斯惠所言:"教學的藝術不在與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採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給學生提供實物圖象、運動過程,利用放大、重復、慢性、定格特技手段使用教學內容形象化、直觀化,對學生的感官進行路刺激,而創設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主動活潑的教學氛圍,這樣就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我在講「認識左右」時,一開始就展示一段動畫:孫悟空與豬八戒分別在樓梯上下兩端面對面站立,並且在激烈爭論「靠右走」應走哪一邊才對,孫悟空說這邊,豬八戒說是另一邊。我問學生:他們倆誰說的對呢?同學們能用什麼知識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呢?就這樣,立刻使整個課堂頓時活躍,不僅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醒學生有意注意。在授課過程中我繼續用多段動畫作引導,使學生的心一直被教師引導著,教學緊湊,過渡自然,使教學過程順利進行,還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在講解重難點時運用多媒體,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的特點,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明,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數學課本上的例題、插圖、推理、證明等等都是靜態的材料,單靠抽象的語言描述,學生不易理解,難以激發他們的主體參與意識,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運用多媒體把靜態的知識動態化,把抽象的知識情境化,有利於創造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同時,讓學生學會用運動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教師運用課件可以把復雜運動的過程展現出來,讓學生有直觀的了解,從而突破難點,把平時非常難以講授的內容輕而易舉地讓學生接受,顯示出巨大生命力。
小學生的記憶能力很強,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只滿足於讓學生「記」一些知識點,而不關注他們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內涵,學生們就會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對那些比較抽象的學習內容。為了幫助學生克服「在原有的認知結構基礎上,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過程中存在的困難,我們在使用常規教學手段教學的同時,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動態圖像演示技術,利用媒體信息傳播的豐富性、形象性和生動性,將比較抽象的知識加以直觀地顯示,以其較強的刺激作用,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本質屬性,促使我們的學生了解掌握相對完整的知識形成過程。
例如,在講解「圓的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重點,我先在電腦上畫好一個圓,接著把這個圓分割成相等的兩部分共16份,然後通過動畫把這兩部分交錯拼好,這樣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反復演示幾遍,讓學生自己感覺並最後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的圓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麼?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麼有關?從而導出求圓的面積公式。使得這課的重難點比較容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四)在練習反饋時運用多媒體,增加訓練密度,提高教學效果。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使我們的課堂變得省時、高效,可以大幅度的增加課堂密度、擴大信息量。一些耗時,費力的板書,一些敘述不清的情境,都可拜託我們的多媒體來迅速輕松完成,是本來學生的等待時間都變成了我們的有效學習時間,不斷揭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一直處於一種高效的課堂探索氛圍中。多媒體信息容量大,信息搜索、提取、顯示、轉換方便高效的特點,大大地增加教學的容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可以預先擬好題目運用電腦設置多種題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的突出重難點。同時能及時提供正確答案,及時判定學生的答案正確與否。如果答對了,計算機屏幕上顯示「真棒!」、「你很聰明!」等激勵性的言語,使學生興趣盎然,激發了他們進一步學習的慾望;即使學生答錯了,計算機也會很友善地建議他「多想想」、「你能行」,有的還伴以美妙的樂聲。這符合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很好地復習鞏固知識。
多層次、開放性、實踐性的練習是學生形成良好數學技能不可或缺的環節。通過多媒體直觀演示,使學生更深刻清晰地理解題意,並順利靈活地解題,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根據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培養其創造力。而讓學生動手操作是培養其創造力的一種有效途徑。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多媒體,不失時機地給學生提供操作的內容,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學到知識,鍛煉能力。
(五)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運用多媒體,調整學生情緒,促進學生主動、樂於參與
根據心理學規律和小學生學習特點,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加之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時間一長,學生極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等,這時適當地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方式來刺激學生,吸引學生,創設新的興奮點,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學習狀態。
如我在復習整理「幾何知識」時,學生到課中時感覺較疲倦,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拓寬學生思路,我運用多媒體(電腦課件)出示了一道「阿凡提」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題:一天,地主給阿凡提一條16米的籬笆,要把佔地面積18平方米的羊群圈住,阿凡提算出了籬笆圍成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都不夠18平方米。同學們一看,興趣來了,根據阿凡提的思路互相討論,思考其他情況。這樣就讓學生在開放自由的情況下集中地解決了該題。
(六)在自主學習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探索學習,合作交流
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小學數學的合作探究教學,有助於營造一種創新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進行探索,多渠道地進行交流,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教學低年級數學實踐活動課「拼出美麗的圖畫」時,教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合作探究小組,讓每個組里的同學大膽地進行創造性地拼擺活動,然後由代表到視頻展示儀上交流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個體思維空前活躍,互相啟發,創新意識得以增強,竟然有30多種拼法,有的像機器人、有的像小山、有的像汽車、有的像路標……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現代信息技術不但是老師進行課堂教學的有力武器,而且也被越來越多的學生所掌握,成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探索問題時的有效工具,學生在學習中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均可向網路索取。
《新課標》下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而計算機網路的強大的信息收集、處理能力,為新理念賦予了現實的意義,也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可能。現在,我們的校本課程、數學研究性學習課的開設,X+1的模式正是建於此思想狀態下的,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三、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注意的問題。
計算機技術讓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枯燥無味,給學生創設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讓學生接觸了更多的數學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滿足了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慾望,讓他們看到了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從而不再局限於教師所講,不再拘泥於課堂。但一切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傳統教學和現代教育技術各有利弊,要合理取捨,不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我認為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於數學課堂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運用現代教學媒體要保留傳統,傳承「做」的直觀教學
有了現代教育技術,不能丟棄傳統教學手段。小學生數學學習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經驗性學習,經驗的獲得大都靠親自實踐操作實現,沒有大量的直接經驗的積累,感知成為蜻蜓點水,表象無法在大腦中建立。例如,《千克的認識》教學就需要學生大量感知1千克物體的重量,要讓學生通過實物的稱一稱、掂一掂、比一比、看一看、算一算等多種操作活動來學習。又如《圓的周長》的教學,沒有學生親手對大小不同的圓的直徑和周長的測量與計算、圓周率概念的理解就成問題,這都需要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增強他們的體驗,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二)信息技術的應用要為教學服務
計算機也是與黑板一樣是一種教學工具,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是只一種教學手段,而不是用來炫耀的新事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的更多的是一些形象思維的東西,使學生的視、聽感官受到刺激,但過分依賴多媒體技術或不能科學地利用多媒體,會使學生產生思維的懶惰心理,不利於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華而不實的課件不但不能優化課堂教學,還會令學生分散注意力,如有教師在一年級「100以內的加減法」的課件上設置了很多口算題,每題都有精美的圖案背景,點擊它還會出現聲音及以動畫形式展示答案,這樣的訓練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視覺干擾,引發視覺疲勞,達不到訓練目的。因此,在利用信息技術之前,教師要清楚信息技術的優勢和不足、教材和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科教學的需求,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是用來支持教學工作,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突破重點難點的,主要用來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解決傳統教學中不易解決的問題。而不是教學的唯一方式,漂亮課件不是好的課件,而要看這個課件是否有助於拓展學生的思維,是否有利於學生主動的學習和有助於學生突破重點難點問題。
總之,恰當地選准信息技術應用於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重負,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發展,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樂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有效地培養創造性人才,符合現代化教育的需要。新課改下的數學教學離不開現代信息技術,但它終究是數學教學的一種工具,是否能對數學教學起到大的作用,還要看使用它的數學教師。「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⑷ 如何有效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新課程標准提倡利用信息技術來呈現以往教學中難以呈現的教學內容,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的有機整合。這種做法就是將信息技術融合到數學課程中,在內容上「把演算法融入到數學課程的各個相關部分」,這就使得信息技術實質性地成為數學課程教與學的必要工具,掌握信息技術已成為學好或教好數學課程的必要條件。教師利用電腦對圖形、數字、動畫乃至聲音、背景等教學需要進行綜合處理,使得易於理解和掌握,使學生能利用計算機提取資料、交互反饋、進行自學,讓數學中的學習能力、探索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學生個性潛能發展的方向。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是新課程對我們提出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信息技術,如何恰當地把它與學科教學整合在一起,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從中獲得許多有益的啟示。

一、信息技術具有直觀性,能突破視覺的限制,多角度地觀察對象,並能夠突出要點,有助於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在講「平移和旋轉」這節課時,本文作者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方式除了在游樂場里出現過,其實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平移與旋轉的現象。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感受,聯系生活實際,判斷下面的畫面哪些是平移運動、哪些是旋轉運動?屏幕出現幾種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直梯升降、風車轉動……)錄像中播放情景都是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有汽車的行進,溜溜球在旋轉,風車在轉動,推拉窗的移動,電梯的移動等。這些情景都是學生們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了,可能平時他們並沒有在意這些現象,更不會想到這些現象能和我們今天的數學知識聯系起來,通過這段影像的播放便加深了他們對這兩種運動方式的認識。接著教師提問「誰還能來說一說你在生活中曾見到過哪些平移與旋轉的現象?由於有了前面屏幕上展示的平移或旋轉的實際錄像,學生們說出了很多生活中出現這兩種運動方式的現象。

二、信息技術具有圖文並茂性,能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
例如在教學《垂徑定理》這一節時,課本中對垂徑定理的證明學生根本不理解,於是我製作了一個FLASH動畫,按課本中的證明過程進行動畫演示以後,很多學生就能嘗試著進行證明,與課本中的證明過程幾乎差不多。
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快速繪圖、動畫、視頻、發聲等功能,可以快速模擬某些發明、發現的過程,使傳統教學難以實現的「發現法」教學可能經常實施。例如在教學《位似》這一節時,我用幾何畫板製作一個課件,畫出兩個位似圖形,在我的引導下,利用軟體的測量功能讓學生很快就將對應邊、對應角、對應頂點到位似中心的距離之間的關系等自己找出來了,再通過調整任一頂點或位似中心的位置觀察圖形的變化,學生對這一內容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因為這一節不比其他章節,其圖形不是想畫就能隨便畫出一個來,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常規模式的教學效果是一定好不起來的。
三、 信息技術具有動態性,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有利於反映概念及過程
例如:在教學九年級《拋物線》一課時,學生對拋物線的認知就是一條光滑的曲線,但我們利用多媒體播放火箭隊和湖人隊的一場比賽,展示出籃球運動員姚明投籃時籃球的運動軌跡,學生就會對拋物線有更直觀的認識。由於用電腦演示,手段新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學效果明顯。
四、 信息技術具有交互性,能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學習更為主動,並通過創造反思的環境,有利於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大家知道,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決定。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即處於被灌輸的狀態。而在多媒體計算機這樣的互動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則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如果教學軟體編得更好,連教學模式也可以選擇,。例如,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是平面幾何中的一個重要知識點,是全等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知識點的延伸,同時又是學習平行線截線段成比例的基礎。正確理解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是教學關鍵,學會尺規等分已知線段也是本節的重點。教材中直接給出定理內容及證明方法,如若採用傳統教學方法講解,機械的步驟和靜止的圖形給學生以枯燥、乏味的感覺,並且只能向學生展示知識的結論,不便於揭示問題探索的過程。這樣使學生對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學生知識的認知結構中出現斷層,不利於能力的培養。為了使學生參與問題的探索過程,正確理解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結合這節教材的具體內容,我利用《幾何畫板》製作了課件,利用課件的測算、動畫、隱藏等功能,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參與問題的探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電腦上親自去度量線段的長,計算線段的比,然後驗證線段的比是否相等,這樣做,教學中發現了「定理」。另外,通過平行移動圖中線段的位置,學生很容易「發現」該定理的兩個推論,即它的兩個變示圖形。這樣的教學方法設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探索觀察的實驗意識,從一般到特殊,從形象到抽象,學生經過這樣一番試驗、觀察、猜想、證實之後,再引導學生給出證明,這樣較難講清的問題,就在學生的試驗中解決了。
五、信息技術具有補充性,能通過多媒體實驗實現了對普通實驗的擴充,並通過對真實情景的再現和模擬,培養學生的探索、創造能力
譬如,在上中位線性質時,可用《幾何畫板》設計如下課件讓學生實驗.畫一個可以任意調節的四邊形ABCD,順次連接四邊形的中點得到一個內接四邊形EFGH。實驗:(1)任意拖動四邊形ABCD,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平行四邊形);(2)當四邊形ABCD為矩形時,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菱形);(3)當四邊形ABCD為菱形時,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矩形);(4) 調節四邊形ABCD使其對角線相等,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菱形);
(5)調節四邊形ABCD使其對角線互相垂直時,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長方形);(6)調節四邊形ABCD使其對角線互相垂直且相等時,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正方形)。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上述實驗,大膽猜想並加以證明,最後得出結論。應用《幾何畫板》的動態展示,便能把一個難以講清楚的問題,讓學生在實驗中解決了.
六、信息技術具有大容量性,能節約空間和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當教師的都有這樣的經歷:為節省上課板書時間,課前准備了大量紙條,把板書內容逐條寫上;為增加課堂練習量,把各式習題都抄在小黑板上。其弊端是給教師加大了工作量,若遇到天氣不好坐在後排的學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影響教學效果。如「數據與圖表復習課」中有關統計表、統計圖設計的題目,可以利用多媒體的信息量大。使學生信息量不足,接受起來比較困難。CAI介入課堂教學較好的解決了這一難題。由於多媒體技術「動」性強,因而傳遞信息量大、速度快,再加上交互性強,使高密度、大容量的訓練和信息交流成為可能。這樣,教師可以精心組織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優化了教師的教,也優化了學生的學。姚明投籃時籃球的運動軌跡,學生就會對拋物線有更直觀的認識。由於用電腦演示,手段新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學效果明顯。


總之,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輔助學生認知的功能要勝過以往的任何技術手段。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起到了「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發揮出課堂教學的最佳效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可以減輕學習負擔,使學生由被動變主動,符合現代化教育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需要。客觀合理的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於課堂教學,積極探索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方法,才是現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積極轉變的觀念。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分析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